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力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1.心理健康理论概述 1.1不同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 理学等等。 1.2不同心理学派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同, 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健康理论,包括:心理 动力论、社会学习论、人本论、认知论等 。 2.心理健康理论 2.1心理动力理论 心理动力理论的主要观点在于:我们如何 管制生命内在与外在的原始性冲突力量。 心理动力论对人类行为的看法注重人格原 始驱力的动力性和交互作用,如:欲望、 焦虑、冲突、防卫等。 个体行为就是有各种冲突力量所驱使,如 个体欲望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各种冲 动与抑制之间的冲突,等等。 2.心理健康理论 2.1心理动力理论 心理动力理论强调“适应”:人们能否 适应生存的环境,关键在于他们能否 有效地管制其生活中的各种冲突力量 。 2.心理健康理论 2.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强调环境中重要角 色的学习,以及在角色学习中情景的重要 性。 社会学习的主要方式为观察学习,人们 经由观看他人与事而学会,无需任何直接 奖赏与增强。 此学派重点强调“实际行动”,而不注重个 体内在的动机或人格。强调引发行为的情 景的重要性 2.心理健康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者对适应与成长的看法是, 强调学习历程及个人与其环境的交互作用 ,认为只要给予适当了解与辅导,许多不 良适应行为都可以改进。 环境的变迁恰好导致个体的成长。 2.心理健康理论 2.3人本论 人本论的观点重视对现实的感受,尤其 是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以及自我实 现的历程。 人本论注意主观经验的意义,以及自我 选择与决定的潜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自由及个人价 值,主要有三个概念:现象自我、内在自 由和自我实现。 2.心理健康理论 现象自我 “现象”一词乃呈现于感官或为感官所感 受者,即个体所经验的现实。人本论者认 为,行为的基础乃是个体所感受的现实, 而非“绝对现实”。人们是根据其经验感受 从事行为反应。 我们对环境中事物之所见及解释,会影 响我们对它的反应。 2.心理健康理论 内在自由 人本论这认为,自我意识始终是影响“决 定”的一项不能摆脱的因素,而且自我警 觉与潜能对抽象思考具有高层次的作用, 使我们会摆脱对冲动的盲从或超越环境刺 激。 不承认这种内在自由,既是否认真正的 自我。 2.心理健康理论 自我实现 每个人天生具有实现其潜能的需求,这 种需求在功能上属于“成长动机”。 代表人物:马斯洛 人本论的观点并不严格区分适应与成长 ,而是更加重视个人成长或自我实现,而 非仅单纯的生存适应而已。 2.心理健康理论 认知论 认知论的观点强调理性与逻辑思考的重 要性。认知即是综合我们如何了解世界的 心理历程。 我们每时每刻都被刺激所充塞,需要主 观加以认知筛选,在这个选择性的知觉过 程中,认知即扮演着诠释信息的角色。 2.心理健康理论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有心理 困扰的人是因为他们心中有许多非理性的 想法,这些非理性的想法包括: 1.人应该是完美的、能干的,而且是很有 价值的。 2.逃避人生困难比面对它更容易。 3.卑鄙可恶的人应该受到惩罚或报应。 人们常有这样的想法,将容易有心理困扰 和自我挫败的行为模式。 2.心理健康理论 认知论者并没有特别用心在“适应”的定 义上,他们研究许多日常生活中典型事件 和精神疾病的心理运作历程。 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精神医学者Karl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 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 的适应情况,不只是有效率,也不只是能 有满足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兼备。心理健康的人能够 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 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社会心理学家Bochm认为,心理健康就 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 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够为本身带来快 乐。 美国学者坎布斯(A.W.combs)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 格健全的人应的4种特质: 1积极的自我观念。能悦纳自己,接受 自己,也能为他人所悦纳,能体验到自己 存在的价值,能面对和处理好日常生活中 遇到的各种挑战。尽管有时也可能会觉得 不顺心,也并非总为他人所喜爱。但是肯 定的积极的自我观念总是占优势的。 2恰当地认同他人。能认可别人的存在 和重要性,即能认同别人而不依赖或强求 别人,能体验自己在许多方面和大家都是 相同的、相通的,能和别人分享爱和恨、 乐与忧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并且不会 因此而失去自我,仍保持着自我的独立性 。 3面对和接受现实。能面对和接受现实,而不 论其是好是坏或对自己有利或不利,即使现实 不符合自己的希望与信念,也能设身处地、实 事求是地去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考验。能够多方 面寻求信息,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正确把握 事实的真相,相信自己的力量,随时接受挑战 。 4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利用。能对自己、周围 的事物、人物及环境有较清楚的知觉,不会迷 惑和彷徨,在自己的主观经验世界里,储存着 各种可资利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并能随时 提取使用。善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同时也能借鉴和学习别人的长处、优点,以 此来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增进自己行 为的有效性,并且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知识 库。 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心理卫生学者Arkoff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具备“ 有价值心质”的人,共有下列九项内容: 1.幸福感(一种内在的主观感觉) 2.和谐(指内在情绪平衡,以及欲望与环境间 之协调) 3.自尊感(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我评价) 4.个人成长(潜能充分发展,是自我实现的人 ) 5.个人成熟(个人发展达到实际年龄应有的行 为) 6. 个人统整性(能有效发挥其理智判断力 及意识控制力) 7. 保持与环境良好接触。 8.有效地适应环境。 9.从环境中自我独立。 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马斯洛 1、对现实有卓越的洞察力并能和现实保 持适宜的关系。 2、对自我、他人和客观事物表现出最大 限度的认可和接纳。 3、行为方式自然真实地流露,表现出朴 实、纯真的美德。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视野宽阔,常常关注各种社会问题。 5、具有超然独立的特性和离群独处的需 要。 6、意志自由,不受文化和环境的限制、 约束。 7、具有清新不逊的鉴赏力。 8、能够产生某种神圣意义上的神秘体验 和高峰经验。 9、更多地具有全人类的共性,爱人类并 认同自己是全人类的一员。 10、拥有持久而精粹的人际关系。 11、具有民主的性格结构。 12、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观念,绝不为达 到某种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 13、具有良好的发展性的非敌意的幽默感 。 14、具有创造革新的思想和能力。 15、能够抵抗消极的适应现存的社会文化 类型,具有苏世独立的内在品质。 王登峰的观点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4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 变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整 。 7智力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试分析你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你自 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价。 你有哪些心理困惑或冲突? 4.压力管理 现代社会生活愈来愈忙碌,生活步调 愈来愈快速,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造成精神空虚、心情紧张与情绪不安。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意境已然不可复得 。 据调查,有1/4的人曾经或正在感受到压 力,其中4/5的人有心理或躯体症状。 4.压力管理 4.1压力的概念 陈彰仪(1986):个体面对它不能处 理或破坏其生活和谐的刺激事件时所 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称为压力。 张裕隆(1986):生活环境无法满足 个人需要,个人学习与经验无法与现 实生活的要求相配合时所导致的生理 、心理失去平衡的一种紧张状态。 1.压力管理 压力是一种身心历程,它包括三个 方面: 1压力的来源:任何情景或刺激, 如果它具有伤害和威胁个人的可能性 ,那么它就是压力源。 2压力评估:个人认为这个刺激或 情景确实具有威胁,那么这个压力源 就构成压力,反之则不构成压力。 3压力的反应:由于压力而引起的 一系列情绪或行为反应。 1.压力管理 4.2 压力的来源 几乎任何生活中的改变都可能成为压 力源。 1重要生活事件 2生活中的小困扰 3灾变事件 4长期的社会事件(人口膨胀、交 通拥挤、环境污染、经济衰退等) 5心理困扰(个人内在心理因素, 如心理冲突、动机行为挫折等) 4.压力管理 使你感到有负面压力的事情是: 事先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 无法控制 能力无法达到的 没有兴趣的 5. 压力评估及其影响 5.1 认知评估 认知评估是压力来源与个体反应间的 中间的变量。认知评估就是个体对压力 事件及其可能造成的威胁的认识与估计 。认知评估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评定压力来源的严重性, 个体会考虑发生了什么?对我是否很有 威胁? 第二阶段:需要怎样解决,目前手上 的资源为何?哪些策略较好。最终开始 行动。 如果问题解决,压力减轻,反之,压 力会加剧。 5. 压力评估及其影响 5.2 压力反应 有压力时我们有什么样的表现? 情绪低落 行为反常 丧失信心 容易生病衰老 . 5. 压力评估及其影响 5.3 压力的影响 1优压与劣压 对行为具有促进作用,能提高工作效率的 压力成为优压;反之则为劣压。优压与劣 压取决于压力的性质和强度。 2倒“U”曲线 过低或过高的压力都会影响行为的效率; 适当的压力对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5. 压力评估及其影响 6. 压力心理分析 6.1 产生压力的个性因素: 自身的个性会加重负面压力(劣压) 完美主义 过度服从 过分执着 过分怀疑 享乐主义 6. 压力心理分析 6.2 产生压力的社会-个体因素: Social isolation 缺乏人际支持 Think unrealistically 想法不切 实际 Rigid body 身体紧张 Emotional repressed 情绪压 抑 Self-neglect 忽略自 己的需要 Sensory overload 感官刺 激过度 4. 压力管理 你可以通过有效的压力管理大幅提 高生活的质量 需要个人努力改变自己 7. 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 7.1感知与评估压力: 你的压力程度是多大? 自我评估 7. 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 7.2识别积极的和消极的压力 7. 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 行为 生理 心理 行为 7. 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 7.3 事件控制 突发事件 不得不做的事情 7. 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 对突发事件的控制: 处理方法: 问自己:“是否我该处理?” “是” 接受并面对它,努力寻找资源 “不是”请说 no ! 否则, 不要一边埋怨,一边做。 你有权拒绝他 人过多地侵占 你的时间。 7. 压力管理具体方法 7.4 自我调整 A (Activating events)诱发性事件 B (Beliefs)由A引起的信念 C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情绪和行为的后果; D (Disputing unreasonable beliefs)与 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E (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 通过调整达到的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效果。 7. 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 不合理的信念包括: 绝对化 过分概括化 糟糕至极 7. 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 合理情绪控制: 我必须做完这件事我在允许的时间内尽量做 我必须干好 别人应付压力的能 力都比我强 每个人都会受到压力的影 响,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 我能干好 人格的基本概念 人格或称个性(personality),是一个具有 多重含义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有着不 同的含义。 哲学上:指人的本质属性,即人与动物 所区别的那些方面。 伦理学上:指人的优秀品质和善良品德 (道德品质)。 法学上:指人的权力和尊严。 社会学上:指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所扮 演的角色。 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心理学含义尽管存 在众多不同的看法,但在通常意义上是 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 向。所以有些研究者主张将心理学上的 personality 翻译成“性格”。以避免理解 上的混乱。 西方心理学家对人格的认识 对人格本质的理解在以下4个方面是基本一致 的。 1.人格的整体性。虽可表现为不同的具体形式 ,但各种心理成份彼此交织,互相结合,组 合成一个整体。 2.人格的独特性。没有两个人的人格是完全相 同的。 3.人格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功能。即人的行为至 少部分地决定于行为者的人格特征。 4.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即人格对行为的调节功 能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特征。 无论对于外行人还是心理学家来说,人格( personahty )这个词都有着许多种含义。我们 把人格看作是人的一系列特质、特性和倾向。 通常,人格要到30 岁的时候才能成熟和稳定下 来。那些构成个人人格的各种因素,也会影响 到人们如何对各种不同的环境做出调整。 现代的人格研究者大都同意:人格是在内部品 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发展出来的。 综合各家观点,我们将人格理解为个人在与 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 特质和行为倾向的整体组织,它决定着个人行 为的独特性。即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及一切 环境中,事物适应时所显示的异于别人的性格 。 人格的五大维度 外倾性(extrovers 扬n )高:健谈、积极、好交际、武断、爱 社交 低:保守、安静、内向 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 )高:沉着、不拘束、 安全 低:焦虑、沮丧、优虑、不安全、愤怒、局促 不安 随和性(a greeableness )高:合作、宽容、和蔼、信赖、谦 恭、有同情心低:低:粗鲁、冷酷、不友好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 )高:可靠、细致、有组织、负 责、有计划、成就导向、努力工作 低:邀遏、粗枝大叶、低效率 经验的开放性(oPen to experience )高:好奇、聪慧、宽宏 大 量、创造性、富有想像力、有教养 低:头脑简单、缺乏想像力、墨守 成规 人格的类型 心理学家也把人类的人格特征和倾向描述为人 格类型。 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 )。在感到是否能够 控制他们行为的后果,还是认为这些后果被外 部因素所控制的问题上,人们的观点是不同的 。外部控制人格类型的人认为运气、宿命或强 有力的外部力量控制了他们的命运。内部控制 人格类型的人则认为他们能够控制发生在自己 身上的事情。 A 型人格和B 型人格 在20 世纪60 年代和70 年代,许多关注人 格模式的研究都和冠心病有关。A 型人格 是作为这种疾病的一个显著的危险因素出 现的。研究表明:敌意与冠状动脉疾病关 系特别密切。 A 型人格面对挑战时富有进取心,通常争 强好胜,缺乏耐心,带有敌意情绪,控制 欲强。 与此相对的人格类型是B 型人格。B型人 格类型的人面对挑战时通常较有耐心,比 较轻松,不好竞争,没有敌意,他们具有 高度的自尊,正是这种特征把他们和A 型 人格的人区分了开来。B 型人格脾气温和 ,不会被普通的日常事件所烦扰,而且能 够比A 型人格的人更冷静地看待整个世界 。 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之间的差 异是滑稽可笑的:乐观主义者 看到的是甜面圈,而悲观主义 者只是看到了中间的洞。 Mclandburgh Wilson(1915) 在下述情况下,你具有A型的行为型式: n 你在说话时突然强调一些关键词汇,即使当时无此必 要,也要强调。 n 你经常很快地走动和吃东西。 n 你对多数事情发生的速度感到不耐烦,希望别人一直 说下去,别人没说完,你就替他说完,遇到交通堵塞 ,你就发火。 n 你总想同时干好几件事,如一面听别人说话,一面又 在想别的事情。 n 你总想必须把对话围绕着你感兴趣的事。 n 当你休息几小时或几天不做事时,你感到有一种内疚 似的。 n 你不再观察周围更重要、更有兴趣的或可爱的东西, 也不再注意周围发生的小事。 n你一心一意要取得那些值得占有的东西,你就 没有时间去想怎样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人。 n你总感到时间急迫,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安排更 多的活动(这是A型行为型式的核心成分)。 n当你碰到另外一个A型的人,你感到不得不向 他(她)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1《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18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下学期第2周教学设计
- 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护理
- 2024秋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My home课时6 Read and write-Story time教学设计 人教PEP
- 《 选唱 春天来了》(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
- Unit 6 Section B project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一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动物的花衣裳-岭南版
- 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小班语言《小兔乖乖》课件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总登记表(科室)
- 设备管理体系课件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 10KV配单系统柱上开关培训资料
- 经穴秘密(人体361个经穴全部解析)
- 2023年4月全国自学考试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五年一贯制语文考试题目
- 马原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