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知识简介》PPT课件.ppt_第1页
《散文知识简介》PPT课件.ppt_第2页
《散文知识简介》PPT课件.ppt_第3页
《散文知识简介》PPT课件.ppt_第4页
《散文知识简介》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 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 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 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 种文体。 第一章 文体知识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 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 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 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 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 (3)议论散文 或(1)写景散文 (2)状物散文 (3)叙事散文 (4)说理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 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 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 ;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 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 “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 、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 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 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 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 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 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 的拯救问题。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平实 (2)生动、形象、明快 (3)深刻、隽永、含蓄 (4)华丽、优美、典雅 (5)幽默、诙谐、辛辣 一、整体感知,弄清三个问题 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 的情、理、观点) 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 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第二章 阅读技巧 一:关注一:关注“ “标题标题” ” 二:理清二:理清“ “思路思路” ” 三:找三:找“ “关键句关键句” ” 四:归纳四:归纳“ “主旨主旨” ” 写什么 怎样写 为何写 二、理清文章思路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由 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简单到 复杂、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根据写作意 图和表现主旨的要求,如何选择组织材料 ,如何使写进文章的材料条理化、有序化 、整体化,这都要通盘的考虑、妥当的安 排和周密的布置,这一思维的过程就表现 为文章的思路。阅读文章,实际上就是尽 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从而 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 局的目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 象) 联想感悟。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 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 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例如(1)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 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 2)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对照式、并列式 、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 就清楚了。(3)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 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 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没有中心句的段落, 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 中的每一个凝聚点。 三、把握文中关键语句, 找出“文眼” 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 。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 ,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 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 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 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 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 头、结尾处的语句等。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 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 较含蓄的语句等等。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 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 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 联系的关键。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 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 标志。 找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 1、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找出文中的 总结句,就容易点出文眼了。如郁达夫在 故都的秋中 “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 得悲凉。”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 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 章的基调和底色。 2、文眼往往是在全文的中心段中出现,找出文 章的中心段,也容易点出文眼。中心段有的在 篇首,有的在篇中,有的在篇末。如果没有中 心段就按照课文由表及里的行文顺序和由简易 到繁难的思维规律,先阅读、分析段落大意, 后逐段概括它们的要点并进行整合。如胡同 文化。 3、抓感情的凝聚点。作者的感情总是会在文中 一处凝聚在一点,尤其是散文,这一点是感情 的铺展,找到了这一点,就是找到了文眼。如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淡淡的喜 悦。作者这一心情,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 宁静”一句中,已微露出来了。作者的感情也正 凝聚在这一点上,它是全篇的文眼。 四、概括文章的主题 实际的命题虽然很少直接考查对作品主题的概括,但对 作品局部段(层)意的概括,以及对作者思想情感和艺 术技巧的鉴赏,都离不开对主题的把握。 作品的主题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 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主题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 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的概括。 概括主题的方法 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 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 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 点。 2.分析首尾法。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 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 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 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 。 4.联系背景法。有的文章,只有了解它的背景,才能 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 它的主题。要特别注意文后的注释说明的文字。 5.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 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发 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 借景、物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 度也深广,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 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地揭示或评价。 五、品味文章的语言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思想认识水 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不同的作者,生活在各 自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 ,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 高低、深浅、刚柔、雅俗、文野、曲直等等区 别。写出来的文章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 语言表达的特色,就是这种风格特点的一个重 要标志。 第三章 答题技巧 一、解题的一般要求 原则:忠实于原文 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步骤: 第一步 带着问题 读文章 第二步 把握大意 读试题 第三步 结合原文 巧作答 1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 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 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 题的语句作答。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题干能显示答题方 向。题干能显示答题区间。 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 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 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二、结构类答题 一)、知识积累 1句子所处位置及其结构上的作用 (1)在文首段: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照应题目 总领全文,提挈全 篇,提纲挈领 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设置悬念, 制造波澜。 (2)在文中段:承上启下(过渡)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3)在文末段:画龙点睛,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言有尽而意无穷 2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总分得当,层层深入 以小见大 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倒叙、插叙 二)、命题方式 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构作用、内容作用) 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3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4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三、作用、好处题 “作用、好处”题指的是分析某个句子或某个语段 在文中的作用,是高考散文阅读中一道常规题型, 而且几乎是必考题。 一)、命题方式 1问考生某个句子或语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问考生某个句子或语段在文中有什么好处。 3问考生为什么要写某个语段或能不能把某个语 段删除。 二)、答题要领: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分析 四、句子理解题 “句子理解”是散文阅读常见题型。主要考查两类句子:含蓄句 子理解和重要句子理解。重要句子是指那些对表现整个作品主题 思想,深化、揭示文段主旨或标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如文眼 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和修辞句、哲理句。 一)、命题方式 1解释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2划线句子有何寓意? 3解说划线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二)、答题指要 1由词语而句子,即根据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理解 。 2由形式而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以及句子 的语气语势,理解句子所表现的形象和事理。 3由篇章而语句,即在。句子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句子的真实 含义,不可以偏概全、管中窥豹。 具体做法 1.有关键词语的句子,可以抓住关键词加以替换 理解。 2.使用修辞的句子,应先将修辞手法还原,还原 它真实的意思,再说这种手法的作用,最后说作 者的感情。 3.抽象含蓄的句子可以具体化,生动具体的句子 可以概括化。 4.结构复杂的句子可先切分层次,化复杂为简单 ,然后按简单的句子体会。 五、技巧赏析题 技巧赏析题是散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题型,主要从语言 、构思等方面考查各种常见的表达技巧、写作技巧。命 题或涉及局部,或涉及全篇。 一)、命题方式 1通观全文,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2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X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 选择、修辞方法三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3赏析本文第X自然段画划线的文字。 4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1.先看清问法:(1)请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2 )本文(本段)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加以分析。 (3)要特别注意这样的提问: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这实际上包含了对写法 、表达技巧的考查。 2.答时分两步:(1)确认该句(段、篇)所用的表达 技巧(若问“哪些”,切不可只答一种)(2)依据表 达技巧的作用,并紧扣内容、文句作答。 3.用一点术语:熟记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 如“动静结合”“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 ”“托物言志”“卒章显志”“对比”“反衬”“象征 ”等;注意表达效果的术语。 二)、答题指要 三)特别提醒 1.注意题干中“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表 达特色”“修辞手法”概念的异同。答题时先 “狭”后“广”,即先从狭义的表现手法(如 象征、衬托)考虑,后再从表达方式、修辞手 法考虑。 2.多角度切入和分析。在没有限制、时间允许 的情况下,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 答的更全面详尽,以增加保险系数。 六、穿插材料题 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是近年来频繁考查的欣赏点 。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 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 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 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 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 要而定; 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 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 氛围,或表现风格,各尽其妙。 一)、知识积累 二)、答题指要 1.准确定位。位置不同,结构作用就不同。 2.三个角度思考 (1)内容本身所写。看穿插材料写什么内容,对表现 主旨、抒发感情等有何作用。(2)上下文联系。这是 思考的主体部分,回答应具体。(3)结合表现手法考 虑结构作用。 3.答题模式 开头:(形象地)表现(强调、展现)了领起(引出 )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反衬)了。 中间: (形象地)表现(强调、展现)了与上文(下 文)照应,与形成对比,衬托(反衬)了,为展现 主旨作铺垫。 结尾:总结了上文,与上文相照应,点明了中心 ,引发思考等。 七、赏析形象题 散文很少像小说那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在 咏物散文、叙事散文中存在“物象”“人物形 象”,往往成为命题的对象。散文常常通过精 当的描写,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 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命题形式 文中刻画的人、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 二)、答题指要 1.根据题目引导语或暗示,到原文中去理清思路、作者的意图 ,体验散文的思想境界和情感。 2.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角度把握 精神风貌和性格,赏析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3.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形象特征(外在和内在);一是他(它 )与环境的关系。 八、开放性试题 1.鉴赏、赏析类试题。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对作品的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如2007年高考浙江 卷泰山之思文后第21题:“联系全文,就我看 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解答鉴赏、赏析类试题的一般方法为:读懂题干,领 会要求;依托文本,把握内容;亮出观点,鉴赏分析 。 2.分析、评价类试题。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对文章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评价,属于创 造性思维范畴。它强调阅读与认知的关系,既要通过 阅读丰富和深化认知,又要根据自身的认知对作者的 观点或文本的重要语句进行分析、评价。解答该类试 题,首先要弄清原文结构、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一定的分析、概括。 3.认识、理解类试题。此类试题要求考生针对文 中某个话题或与文本相关的某一生活现象发表自己 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用第一人称,可以先用 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然后再谈理由。 要摆事实、讲道理,如果题目有相关要求,还应注 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要做到看法明确,举例恰 当,表述清楚,言之成理。 4.联想、想象类试题。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联系实 际,展开联想,谈谈文章给自己认识事物带来的启 发。这类试题以文本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文本, 要求融入考生自己的感受、体验、观点和认识,是 考生自身的认识能力与文本解读能力的完美结合, 也是今后试题设置类型的发展趋势。 九、归纳概括题 十、应注意的问题 1、应忠实原文,忌就题答题,主观臆断。 2、应分点列写,忌杂乱无章,东扯西拉; 3、应看分答题,忌一答了事,不问分值。 4、应善作提炼,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5、应有“点睛”之词,忌群龙无首,一盘散沙 。 6、应周详全面,忌丢三落四,顾此失彼 。 第四章 命题思路和切入角度 一、从标题切入, 探求标题含义和文章主题 标题是文章的脸面和眼目。文章的标题包含了文章的 丰富信息,有的表明了写作的对象;有的点明了文章 的线索;有的规定了写作的范围;有的直接反映了文 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及情趣状态。总之,标题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与文章的内容、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有着重要关 系。因此,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在设题上,从标题入 手,是命题者的一个重要思路,从标题切入,要求考 生揭示标题的含义和文章的主题。 二、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切入, 要求揭示其作用 开头是文章的总起,结尾是文章的结束。古人在谈写 作时曾指出“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文章的开 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内容充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 。这是对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鉴赏评价一篇 文章成功与否的一把尺度。文章开头要精彩亮丽,结 尾要响亮有力,说明了文章开头与结尾的重要。因此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也 往往是文章最精彩的段落,也是命题者要关注的重点 。 三、从重要语句切入,多方位设题 重点语句,就是文章中的重要句子,或揭示文 章的主旨,或体现作者的立场,或用了修辞手 法有具特殊的意义,或在文章结构及构思上起 特有作用。这是命题者历来最关注的一个重点 。由于重点语句所处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思想 内容不同,表达的作用和效果也不一样,这就 为设题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并不是没有规 律,从近两年的试题看,对重要语句的考查, 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 1、从反复出现的句子入手,探求句子在文 中的作用。 2、从具有强烈的抒情议论语句入手,探索 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3、从文中人物的评述句入手,探求评述结 论句的含义。 4、从重点句中的重点词入手,探求句中重 点词语的作用或含义。 5、从词语解释入手,品味作品的语言特点 。 具体方式: 四、从文章线索切入, 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知识的把握 分析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是阅读文章的基本要求,也是 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考查的内容之一。文章的结构主要 体现在语句的排列、段落的安排、表达的方式、线索的构建等 方面。高考对现代文学作品结构知识的考查,根据中学语文数 学大纲,只是要求学生能掌握现代文学作品的一般结构特点及 其表达作用而已。现代文学作品的结构方式,从段落按排和表 达方式上说主要有纵向式(时间顺序)、横向式(空间、性质 、各侧面)纵横交错式、层进式、流动式、对比式等;从线索 构建上说,主要有一线到底、明暗两线并进和明暗交替等方式 。不管运用何种结构方式,其作用就是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 分明、前后连贯、首尾呼应、表达的意思明确。从近年试题看 ,对考生文章思路分析能力的考查,命题的思路的切入点,主 要从文章线索上切入来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的能力。 五、从景物描写切入, 着重探求写景状物方法特点作用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形象要靠语言表达来实现 ,文学作品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说 明、描写和抒情等。在鉴赏文学作品的活动中 ,要品味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探求表达方式方 法的特点和作用是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在高 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对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考 查的表达方式就成为一个重点。综观近年试题 ,对现代文学作品表达方式的考查,主要放在 描写这一表达方式上,特别突出对景物描写的 考查。在命题思路上,从景物描写切入,要求 学生探求写景状物的特点和作用上。 六、从统揽全文切入,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是考查学生阅读 现代文学作品能力的一个重点。要全面、准确 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主题思想), 只从文中的一两句话入手是不够的,必须综观 全文,统揽全局。因此,在考查学生的归纳中 心思想能力上设题者就明确提出从全篇切入, 要求联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 第五章 常见艺术技巧分析 从国画角度:渲染、白描、烘托、工笔 开头、结尾、线索、过渡、照应、铺垫、伏笔 描绘类(比喻、拟人、夸张) 法 表达方式 叙述 描写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托物、寄人、寓事 艺术手法 结构手法 修辞手法 从知识结构看 从对象看:人物:心理、语言、动作、外貌; 景物描写 从角度看:正与侧,虚与实,动与静,表与里 从艺术看:渲染、白描 从情节看:细节描写 顺叙、倒叙、插叙;人称 抒情 议论 从文学角度: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 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 语气类(反问、设问)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 流。 3.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 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 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 实丰满。 方法-规律- 叙述的作用规范答题 篇首顺叙 篇末叙述 篇中插叙 篇首倒叙 作为例证 议前叙述 引用事例,丰富文章内容(内涵), 增加色彩(感染力)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 深化思考,引出后面的议论 具体、实在,增强说服力; 交待时、人、景、物、事等要素 交待结果等要素,含蓄地表达 结构上关注过渡、铺垫,呼应等作用; 思考的着眼点 三、描写手法 1.景物描写:再现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气氛,烘托人物 的情感和思想。 2.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 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有时在 结构上引起下文、推动情节发展。 3.正面描写:A渲染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 、感染读者。B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 写手法。侧面描写(烘托、烘云托月):正衬、反衬。 4.点面结合:描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写某一特殊情节 或细节是点,点面结合才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重 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细节描写增加文 章情趣和可读性。 方法-规律- 描写的作用规范答题 虚与实表与里 用简洁(朴实、明晰)的语言,营造了的氛围 (表现了的性格特征)表达了的感情 景物描写 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 描写角度俯与仰动与静 渲染 白描 用什么手法 (有什么特点) 表现人、景、物 (特征、情境) 表达 感情 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性 格特点,揭示人物样的内心世界 正与侧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情) 交待背景,人物关系,推动情节发展 用铺描的语言营造氛围,表达感情 具体、准确传神地突出特点(性格、情感) 四、修辞手法 1.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2.对偶: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3.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 本质,给人以启示。 5.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 表意丰富。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 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 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 记叙、抒情、议论三者结合是散文常用 的手法。叙散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 睛、揭示主旨的作用;文章中的记叙是 为抒情议论服务的,而抒情议论又以记 叙为基础。 六、表现手法 1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 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 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 蓄,独具风格。 3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 情。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4托物言志,在事物中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含 蓄、富有哲理,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 悲的情感。 6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7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 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 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 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七、选材技巧 1以小见大,由平凡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2视角独特:即素材本身不新鲜,但审视材 料的角度与众不同。 3线索贯穿:以为线索,将贯穿起 来,思路清晰,材料集中。 高考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 答题思维误区及应对策略 高考文学类文本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 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纳入全国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命题,始于1998年。此后6年的 全国卷,都连续选用散文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2004年全国开始实 行分省自主命题,其后3年,依次除辽宁卷、湖南卷、浙江卷分别采 用小说文本命题外,其余自主命题省市均采用散文文本命题。2007年 ,除天津卷、江苏卷、湖北卷与宁琼卷采用小说文本命题外,其余14 个省市均采用散文文本命题;2008年,除广东卷、江苏卷、浙江卷与 宁琼卷采用小说文本命题外,其余14个省市均采用散文文本命题; 2009年,除安徽卷、辽宁卷、福建卷、四川卷、浙江卷与宁琼卷采用 小说文本命题外,其余12个省市均采用散文文本命题。 一、考情回放 综观近三年高考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命题,所选文本 篇幅大部分在1000字左右,最长未超过1500字;题型有简 答、简答选择、简答填空选择三种;题量一般为4 道,最少3道,最多7道,赋分最一般为22分,最高31分, 最低15分。近三年高考散文阅读考查情况统计如下: 一、考情回放 考点分布 考纲要求 能力层级 结构思路 把握散文的基本特征 ,分析散文的作品结构 分析综合(C) 表达技巧 把握散文的基本特征,分析散文作品的主要表现手 法 语言品味 体会散文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散文作品 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鉴赏评价(D) 形象欣赏 欣赏散文作品的形象,赏析散文作品的内涵,领悟 散文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感主旨 概括散文作品主题,对散文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 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探究发掘 从不同的角度发掘散文作品的丰富意蕴 探究(F) 探讨散文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对散文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考点分解 上述最新考纲规定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 落实在散文阅读中,分解如下: 高考散文文本阅读,旨在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重在考查学生对散文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主要涉及评价散文思想内容、鉴赏散文作品形象、品味 散文语言特色以及散文局部或整体的表达技巧四大方面。 四、考查重点 散文最主要的文体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指选 材广泛,行文自由,“神”是指散文要表现的中心。“形散” ,即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 ,即主题、意境集中。高考散文阅读命题主要采用托物言 志、记叙抒怀与议论明理三类优秀作品,其共同特点是具 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内涵和哲理丰富,运用托物言志,而 且文笔优美,风格别致,既能给考生一定的教益,又能让 考生得到美的熏陶。围绕这一文体特征和散文作品本身的 特点,高考命题的设置点往往指向以下几个方面: 五、命题指向 五、命题指向 (一)整体感知散文情感主旨 (二)深入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三)仔细品味散文语言特色 (四)正确鉴赏散文表达技巧 (五)准确把握散文艺术形象 (六)创意解读探究发掘意蕴 (一)答案繁琐,掩盖观点 散文阅读题的答案要简明扼要,指向明确,一般无需 举例解释,发挥引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只要意思对即 可”或“能自圆其说,可以酌情给分”,但我们应该力求使 答案接近参考答案。 有的考生的答案过于繁琐,不厌其烦地用过于口语化 的文字举例说明,使阅卷老师很难迅速看懂其要点。这不 但浪费了宝贵的答题时间,还可能丢了冤枉分。 六、思维误区 (二)答非所问,目中无题 散文阅读题历来学生失分率高,除了对文章理解不深外, 不重视审题、不会审题也是重要原因。有的学生对题目一扫而 过,连问的是什么也没有弄明白就匆忙下笔;有的学生对题中 概念、术语不理解因而无从下手,乱写一气;有的学生抓不住 重点、关键词和限制条件,回答不符合题目要求。 题目是思考的起点和终点,是答题的方向,只有牢牢扣住 题目,答案才有可能准确,所以,一要高度重视审题训练,练 就一双火眼金睛;二要多总结归纳,将常见的设题类型、设题 陷阱、答题角度、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作一些整理,这样才能 举一反三。 六、思维误区 (三)隐约模糊,不够明确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以散文为主。散文贵在含 蓄空灵,但答案是不能隐晦的,相反要明确、直白,所以 回答时一般要寻找最富有概括力的词句,或将有关的内容 归纳提炼,或用自己的话转述概括,做到意思明确、简洁 有力、通俗畅达。有些学生不懂得这一特点,答案中出现 一些含有修辞方法的语句,有的表意含糊不清,不知所云 ,有的歧义多解。导致作答虽多,得分却少的结果。 六、思维误区 (四)漏掉要点,以偏概全 散文阅读题有的是从全文角度设置的,要点较为分散,需 要整体把握全文,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来思考,不能只答一 点,不计其余。具体办法有: 1.根据题后的分数,约略可知要点数目。 2.在阅读过程中,将有联系的地方都画出来,思考其间的 关系。是并列的就要保留;是对比的,要找出对比点;是递进 、转折、因果等偏正关系的,着重考虑后半部分。 3.学会划分文章层次、分析写作角度、揣摩谋篇布局的技 法。 六、思维误区 (五)表述不当,句式错位 散文阅读题的答案应该用简洁的肯定陈述句,最好不要用 否定句、反问句、感叹句。句子以短句为主,以议论、说明为 主要表达方式,少用或不用记叙、抒情和描写等方式。有时答 题中会使用一些术语,有的考生对术语缺乏理解,要么胡乱套 用、张冠李戴,要么写错(术语)别字,要么罗列堆砌。一些 表达手法的作用基本上也是固定的,只要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进 行变换即可,但有的同学对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手法也缺乏认识 ,或无从下手,或不会结合文章进行简要的分析。 六、思维误区 上述思维误区,主要是由下列原因所致:一是平时阅 读浅尝辄止,缺乏鉴赏意识;二是重题轻读,摆不正阅读 与做题的关系;三是不能准确及时地捕捉文中的重要信息 ;四是不能借助原文中的语词进行表述;五是词汇贫乏, 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情达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考散 文阅读常见考点的命题类型及解题思路进行系统梳理,积 极采取科学的备考策略。 六、思维误区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包括理解词句含义 、分析布局谋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观点态度、总结形 象特征、赏析语言技巧、探求思想价值等方面,涵盖了从 形式到内容的方方面面,而尤以概括归纳、赏析探究为热 点。 七、备考策略 七、备考策略之(一) 整体感知散文情感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 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 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 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 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 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七、备考策略之(一) 整体感知散文情感主旨 1归纳主旨类 【常见题型】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的主旨。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3)文中某处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这样说呢? (4)概括本文的主旨,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 旨的? 【思路引导】 (1)解答主旨类题型要点。首先要明白这类题型一 般是考查文章的主旨及主旨是如何表达的。 (2)着眼全篇整体阅读。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中心 ,不能断章取义;准确把握文脉,答题时还要注意层次感 和规范性。 七、备考策略之(一) 整体感知散文情感主旨 【典例分析】 (2009江西卷18张炜木车的激情)联系全文,概 况本文主旨。(6分) 解题思路 第一步:明确考查题目要求,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章的思 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二步:明确题干给出的信息,联系全文,就是要求考生 着眼全篇去分析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就必须是整体阅读 ,把握文脉,最后归纳概括主旨。 第三步:整合答案。 参考答案 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 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 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 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七、备考策略之(一) 整体感知散文情感主旨 2概括情感类 【常见题型】 (1)从全文看,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什么样的人生态 度?写到了哪几类人的命运? (2)根据原文概括某某与某某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 。 (3)作者借什么景、物、事等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 加以概括。 (4)用自己的话概括某某段主要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 思。 (5)作者在某某段说:“”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 【思路引导】 (1)整体感知,从感觉入手,弄清文段所表达思想情感的 基本方向,对文章主题有一个基本把握。散文总是借助语言塑 造形象来表情达意,而语言就有词彩和节奏的问题,如果阅读时, 感觉到作者多用褒义的或者色彩亮丽的词语,而句子节奏又较为 明快,我们就可以大体断定作者对写作对象的态度是肯定的,情 感基调是喜悦的;反之,则多半是否定与忧伤。 (2)从文题入手,寻找线索,抓住顺序、开头、结尾、过渡 、照应等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划出体现作者行文思 路的关键词句(主旨句、过渡句、关键句等),利用素材板块 摸清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理顺总体思路 。 (3)利用暗示把准段意、文意。暗示主要有两类背景 暗示和语句暗示。背景暗示,有时出现在命题时给出的注释或者 某一题目的题干中,有时含在标题中,有时在文末的创作时间与 地点里,有时就含在文段中,答题时一定要联系思考。暗示更多 的在词句中,特别注意抓住散文中的精神主体“我”,找出那些体 现“我”的感受的语句,这些语句能概括段意、揭示文章主旨,往 往以抒情议论的方式出现;另外注意对文章结构有影响的、有 重要指示代词的、运用修辞的,以及篇首、段首、篇后、段后的 语句等。 (4)对作品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评价,紧扣题目要求,有 针对性地作答。 【典例分析】 (2007安徽卷16许俊文乡村的风作者借“乡村的 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6分) 解题思路 第一步,从感觉上,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多用褒义词 ,词彩是亮丽的,句子的节奏是明快的,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作者倾 注的应该是赞美之情。 第二步,从文题入手,顺着“风”这条线索,理清行文总体思 路:第一段是个引子,第二段写风的轻柔和顽皮可爱,第三段写风 带给故乡的诗意,第四段写风对两棵树的影响以及老父亲的启迪 ,第五、六段突出风的作用。 第三步,追寻暗示(明确背景、抓关键语句),摸清情感:首 先从背景看,这里的风是故乡的风,是一个从乡村走到城里生活 又偶或回到故乡者特有的感受,因此,思考时必须考虑到作者极 可能是要借乡村的风表达对乡村、乡村的人、乡村的风俗人情 等的敬爱、感激、赞美等元素。再依循各段的一些关键词句,如 第二段“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第三段的“诗意”,第四段的“ 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最后一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 多么沉寂!”(作总结,将文意升华)等,我们可以揣摩到作者的情 感轨迹,从而形成答案。 参考答案 (1)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 (2)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 (3)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 (4)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 (5)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七、备考策略之(二) 深入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 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 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常见题型】 (1)文章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中第段或第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文章结尾这样写,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思路引导】 (1)先弄清题目要求与考查章法结构中的哪一个方面(标 题、开头、结尾、过渡段或句、线索)。 (2)调动知识储备,和有关问题对应思考。 (3)形成答案时,不能贴标签,既要看开头或结尾等本身写 了些什么,又要看全文的主体内容是什么,然后结合起来有针对 性地答。 七、备考策略之(二) 深入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典例分析】 例一:(2007山东卷19叶延斌灯火的温情)作者 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4分)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清题目。通过题目,可以得知是考查文章开头之 作用。 第二步:调动知识储备,明确散文开头的一般性作用开 门见山、开篇点题,欲扬先抑、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等。 第三步:使答题有针对性,思考开头和文章主体到底写了些 什么:作者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入手,谈自己对黑暗的感受;后 边主体部分主要谈及人生的孤绝境界。 第四步:结合起来形成答案。 参考答案 作者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既让人倍感亲切自然,也使行 文自然,更为下文谈及人生的孤绝境界作好了铺垫。 七、备考策略之(二) 深入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例二:(2009湖北卷16杨振声书房的窗子)窗子 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 解题思路 第一步:把握答题方向。题目要求简要说明某一具体的“物” 在结构中的作用,这类题先要大致弄清楚“这一物”的内涵;然后 就要“瞻前顾后”看它出现在什么位置,与文章标题和上下文段在 内容表达上的具体关系。就本题而言,“窗子”既有实指之义,又 有虚指之义,虚指之义是作者借以表明自身的人格和生活态度; “窗子”不只出现在文章标题中,文章内容也围绕“窗子”而展开叙 述,可见它是行文线索。 第二步:联想散文线索的一般性作用:贯穿全文、组织材料 、体现文思。 第三步:使答题有针对性。先摸清全文的基本构思作者 开篇写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然后具体形象地 描绘想象中的景象;最后再联系线索的基本作用思考。 参考答案 (1)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2)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 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七、备考策略之(三) 仔细品味散文语言特色 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 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 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 ,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 文的基础。 七、备考策略之(三) 仔细品味散文语言特色 1词义理解类 一般而言,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 ”,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体 现作者观点态度或深刻寓意的;表现文章主旨的;运用 修辞手法的;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七、备考策略之(三) 仔细品味散文语言特色 【常见题型】 (1)说说你对词的理解。 (2)句中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思路引导】 (1)“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不管解答哪类词 语的意思,都应紧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句和主旨句。 (2)注意运用“六比较”辨析词义:比较范围大小、比较词 义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性功能、比较 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3)平常要熟悉各种修辞格,明确文中究竟运用何种修辞 手法,透过词语的表面意思,去理解该词在文中的隐形意义,进而 深入体味作者遣词的用意。 (4)找出该指代词语在文章中的位置,理清指代对象的范 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 七、备考策略之(三) 仔细品味散文语言特色 【典例分析】 (2009广东卷16张炜耕作的诗人)文中画线部分 (1)中的“它们”指什么?(2)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 意?(4分) 解题思路 (1)第一步:理清指代对象的范围:“它们”指代的范围应在 它所在句子的上下文中。上句“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 地上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 合”(指土地上的人和事),下句“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 泥土之中”(指土地)。 第二步:明确指代内容:“它们”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和事 (2)根据第五自然段,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提炼作答。 参考答案 (1)“它们”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 等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 (2)“踩出深深的凹痕”寓意是托尔斯泰深深地扎根于土 地,踏踏实实、身体力行地从事日常的劳作,在文学创作上取 得的辉煌成就,创作了大量反映土地和农人生活得作品。 七、备考策略之(三) 仔细品味散文语言特色 2句意理解类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 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的句子; (2)使用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即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 以及段中过渡句等;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 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七、备考策略之(三) 仔细品味散文语言特色 【常见题型】 (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思路引导】 (1)做到“三注意”: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 中的位置,确定答题区域。其次要注意划分句子的主干与枝叶成 分,尤其是枝叶部分,有时枝叶部分就是答题的切入点。再次要 注意本句与上下文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 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 比较、呼应等。 (2)做到“三想到”:首先想到可能采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其 次想到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承上启下),最后要想到文中的重要语句,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 景、主旨等加以理解。 七、备考策略之(三) 仔细品味散文语言特色 【典例分析】 (2008全国一15吕锦华总想为你唱支歌)解释 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解题思路 结合上面提到的“三注意”“三想到”解题思路,理解这两句话 在文中的含意,应紧扣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这个主旨。 第(1)题,应注意句子所在的段落属于作者在描写了大西 北环境的恶劣后的一段议论,分两个层次,一是大西北充满悲壮, 环境艰苦恶劣,那里的生命要活下去就得顽强抗争;一是在这 里可以感受到坚强,学会坚强,其他地方来的“长不大”的孩子, 在这里会接受生存考验,在强烈的反差下人总是有所觉悟的, 所以说他们会很快成熟起来。“长不大”是指没有成熟、没有大 西北的精神品格,“长大”指有了这些品格。 第(2)题,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作者是在拿南方和大西 北进行对比,进而突出大西北的坚韧顽强,而这句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