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节日(陈慧琳).ppt_第1页
中外节日(陈慧琳).ppt_第2页
中外节日(陈慧琳).ppt_第3页
中外节日(陈慧琳).ppt_第4页
中外节日(陈慧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标刊:春节、元宵 节、清明节、中秋节 、劳动节、重阳节、 端午节节日 1 大家好!我叫 陈慧琳,来自乐埠山 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 ,请多多关照!我 虽然胖,但我胖的很 可爱呦! 嘿嘿!现 在你愿意和 我做朋友了 吗? 2 首页1 自我介绍.2 目录3 春节4 清明6 元宵8 中秋10 劳动12 重阳13 端午14 教师15 冬至16 国庆17 情人19 父亲20 儿童21 问答22 末语23 尾页24 3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心狠手辣、凶暴残忍的 怪物,人们都叫它“年”,他经常抓村里的小孩子,经常 欺负老百姓,谁都对付不了它,但是年有一个弱点,就是 它害怕红色的东西,也害怕能响的东西,有一户人家再生 着火煮东西,那户人家的小孩正在放鞭炮,这时,年正好 来了,它看见那红红的火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后,吓的跑了 ,从此,每当年来的时候,人们就生起火,放鞭炮。因为 那一天是1月1日,所以,人们就以年的名字为准,就叫“ 过年”,每当那一天,人们家家户户都放鞭炮,开着红色 的大灯笼,到别人家去串门,都说“过年好”! 4 年被赶走了以后,人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好日子,并把这种习俗 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人们就利用聪明的脑袋,利用树木花草把房子装 饰的漂漂亮亮的房子、镜框等美丽的东西,这一习俗传到了我们这一 代,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1月1日 习俗:吃饺子、全家团聚、穿新衣服、 拜、放烟花、爆竹 习俗 . 5 6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 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 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 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 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 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 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农。 7 农历正月十五日, 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正月为元月, 古人称夜为“宵”,而十 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 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 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 “上元节”。按中国民间 的传统,在一元复始, 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 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 灯万盏,人们观灯、猜 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 、其乐融融。每年农历 的正月十五,春节之末 ,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 统节日元宵节。元 宵节,亦称为小正月、 元夕或灯节,时间是每 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 要节日。 8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 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 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 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 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 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 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 圆。观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 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 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 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 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 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年)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 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 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 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 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 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 (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各省元宵节的不同习俗 元宵节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9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 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 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 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 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 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 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 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 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 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 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 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10 赏月和吃月饼 已经是中国各地过 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了,俗话说:“八 月十五月正圆,中 秋月饼香又甜”月 饼一词,源于南宋 吴自牧的梦梁录 ,那时仅是一种 点心食品。到后来 人们逐渐把赏月与 月饼结合在一起, 寓意家人团圆,寄 托思念。同时,月 饼也是中秋时节朋 友间用来联络感情 的重要礼物。在福 建厦门地区还有博 饼的习俗,而且博 饼被列为国家非物 质文化遗产项目 。 11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 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 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 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 五一”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也为 庆祝这个节日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揭露资本家剥削 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陈独秀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作了劳苦者的 觉悟的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 在北京,一些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劳工宣言,唤起工人为反对 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 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1921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等人创办的长辛店 劳动补习学校里,工人们学唱五一纪念歌。其歌词是:“美哉自由,世 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 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 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这首雄壮有力的歌,是由长辛店劳动实习学校 的教员和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共同创编而成的。 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国庆节、春节和“五 一”法定节日加上倒休,全国放假7天。从此,3个“黄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费 热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假日经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已基 本形成。从2007年11月9日开始,经过多方研究论证比较的国家法定节假 日调整方案在人民网、新华网、国家发改委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网站上 予以公布,开展民意调查。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 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由7天调整为3天,减少3天;清明、端午、 中秋增设为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五一黄金周也将成为历史。 意义 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奋斗精神,争取 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这才是五一劳动节的 精髓所在。 12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 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 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 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 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 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 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 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 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 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 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 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 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 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 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 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诗与杨府山涂村众老人宴会代祝词:“ 重 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明年更比 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铺叙了老人节宴 会、饮菊花酒、祝健等活动场景。 13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 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 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 ,“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 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 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 :“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 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 ,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吃粽子和赛龙 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 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 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14 尊师师重教是中国的优优良传统传统,早在 公元前11世纪纪的西周时时期,就提出“弟子 事师师,敬同于父”。教师节师节,就旨在肯定 教师为师为教育事业业所做的贡贡献。1985年,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议同意 了国务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师节的议议案,会议议 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为教师节师节。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师节 。 15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 国农历中一个非常 重要的节气,也是 中华民族的一个传 统节日,这一天是 北半球全年中白天 最短、夜晚最长的 一天;中国北方大 部分地区在这一天 还有吃饺子、南方 吃汤圆的习俗。 16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 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 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 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 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 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 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 ,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 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 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 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 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17 每年国庆,各国都 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 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 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 的凝聚力。各国之间也 都要相互表示祝贺。逢 五逢十的国庆,有的还 要扩大庆祝。为庆祝国 庆,各国政府通常要举 行一次国庆招待会,由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 外交部长出面主持,邀 请驻在当地的各国使节 和其他重要外宾参加。 但也有的国家不举行招 待会,如美国、英国均 不举行招待会。 18 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 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 ,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 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 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 ,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 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 ,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的由来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 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 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 ,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