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构成基础 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2 目 录 第一章 平面构成 第二章 色彩构成 第三章 立体构成 目 录 3 4 第一章 平面构成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格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第一章 5 学习目标 了解图形掌握平面构成三要素点、线、面的概念、形态、视觉感受 以及构成要点。 掌握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掌握平面构成骨格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第一章 图形的识别平面构成是指将既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 点、线、面)在二维的平面内,依照美的形式法则和一定的秩序进行分解 、组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形态以及理想的组合方式、组合秩序。 6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点 1、点的概念 几何学中,点只有位置的不同,而没有形状和大小之 分。但从艺术设计的角度讲,如果点不具有形态,便无法 做出视觉上的展现,所以在构成中,点不但有位置,而且 有形状和大小。在平面构成中,点是造型艺术中最小的构 成单位。 第一章 艺术设计中的点 7 一、点 1、点的概念 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是相对的,它 在对比中存在,通过比较来显示。例如,同 一个圆的形象,在小的框架里显得大,在巨 大的框架里就会显得小。因此,点的概念是 由相互比较的相对关系决定的。 第一章 点的概念的对比 8 一、点 2. 点的形态 (1)规则的点与不规则的点 点一般被认为是最小的并且是圆形的,但实际上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点整体分 为规则点和不规则点两类。规则点是指严谨有序的圆点、方点、三角点。 第一章 规则点 9 一、点 2. 点的形态 (1)规则的点与不规则的点 不规则的点是指那些自由随意的点。自然界中的任何形态,只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 能够产生不同形态的点。这些点形态各异,没有规律性和统一性,大大丰富了造型艺术 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不规则点 10 一、点 2. 点的形态 (1)规则的点与不规则的点 就点的形状而言,圆点最具有点的特性, 不论大小,都会有很强的点的特性。在平面构 成中,通常用圆形来表示点,因为圆形比较简 单,没有棱角和方向,最能体现点的单纯性。 第一章 不规则点 11 一、点 2. 点的形态 (2)虚点和实点 在表示点的时候,通常需要画上一个点,但 有时,不画点也能表现出点的效果。比如,一幅 画面四周被某些形所包围,而中间留下的空白则 变成了点状,这种点虽然在真实感上显得较弱, 但可以表现出细腻的感觉,称之为虚点。相对于 虚点而言,平面中作为图形的点、立体中较小的 实块,都是实点。 第一章 实点 虚点 12 一、点 2. 点的形态 (3)线化的点和面化的点 距离较近的点,呈线状排列时,间隔之间似乎有了引力,点的感觉弱化,变成了 线的感觉。一定数量的点在一定范围内密布就具有了面的感觉。 第一章 线化的点面化的点 13 一、点 3. 点的视觉感受 (1)点的基本属性是注目性,也就是说当画面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集中在这个点上, 因为单独的点本身没有上、下、左、右的连续性,所以能够产生视觉中心的视觉效果。 第一章 点的注目性 14 一、点 3. 点的视觉感受 (2)当单个的点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时,产生的心理感受也是不同的。居中会有平静、集中 感;位置偏上时会有不稳定感,形成自上而下的视觉流程;位置偏下时,画面会产生安定的感 觉,但容易被人们忽略;位于画面三分之二偏上的位置时,最易吸引人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第一章 不同位置点的视觉特征 15 一、点 3. 点的视觉感受 (3)当画面中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点,大的点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视线会逐渐地从大的点移向小的点,最后集中到小的点上,点大到 一定程度具有面的性质,越大越空乏,越小的点积聚力越强。 (4)点的不同形态,往往能引起人对自然物和自己经历过的某些事 物的联想,加上单纯的点能给人以某种情感的表达,因此,不同的点 有着不同的性格。如:方点有坚实、静止、稳定与冷静之感;圆点给 人饱满、充实、运动、不安定的感觉;多边形的点会有尖锐、紧张、 躁动、活泼的联想;不规则的点会有自由、随意的感觉等特点。 第一章 不同大小点的视觉特征 16 一、点 4. 点的构成方式 (1)不同大小、疏密的点混合排列,可 以成为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 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 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 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 第一章 点的构成方式 17 一、点 4. 点的构成方式 (4)将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进行有序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的点能形成活泼的视觉效果。 第一章 点的构成方式 18 一、点 5. 点在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第一章 实例 19 二、线 1. 线的概念 线在几何学中表现的位置、长度,是点的运动轨迹。但在造型上,线不但表示长度、位 置,还表示宽度。线可分为直线及曲线,当线与平面边框的角度小于或大于 90时,在平面中 的线成为斜线或折线,而且线有各种形状。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线又游离于点和形之间,具有位置、长度、宽度、方向、形状和性 格等属性。用不同的绘画工具画的线感觉也不同。 第一章 线的概念 20 二、线 2. 线的形态 线的形态比较复杂,总体可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最基本的形态。直线分为水平线、垂直 线和斜线。曲线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 第一章 直线与曲线 21 二、线 2. 线的形态 从线的自身形态特征区分,线还可分为均匀线、不均匀线、粗线、细线、渐变线等。 第一章 不同形态的线 22 二、线 3. 线的视觉特征 线在平面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线有不同的 感情性格,线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线最善于表现动和静, 直线表现静,曲线表现动,折线则有不安定的感觉。 (1)直线 1)垂直线。表示上升、端正、严肃,给人挺拔、雄伟、崇高 的感觉,并且有将视线引向上、下的视觉效果。 2)水平线。表示稳重、静止,给人安定、沉着、开阔、平静 的感觉,并使人感到松弛、休息,还有将人的视线导致横向而 产生宽阔的视觉效果。 第一章 垂直线特征 水平线特征 23 二、线 3. 线的视觉特征 (1)直线 3)斜线。表示不安定,给人活泼、惊险和运动之感。当 斜线与其他线相交时,远离交点的一端有引导视线向前扩 展的效果,指向交点的一端有引导视线向内收缩的效果。 (2)折线 折线给人以起伏、循环、锋利、运动的感觉,利用折 线富于变化的特性,可取得生动的艺术效果。 第一章 斜线特征 折线特征 24 二、线 3. 线的视觉特征 (3)曲线 曲线富有女性化的特征,具有丰满、柔软、优雅、浑然之感。几何曲线是用圆规或 其他工具绘制的具有对称和秩序的差、规整的美。自由曲线是徒手画的一种自然的延伸 ,自由而富有弹性。 第一章 几何曲线特征自由曲线特征 25 二、线 4. 线的构成方式 (1) 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 (2) 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 具有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 粗细变化空间的线 , 具有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第一章 面化的线疏密变化的线粗细变化空间的线 26 二、线 4. 线的构成方式 (4) 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做一些切换变化)。 (5) 立体化的线。 (6) 不规则的线。 第一章 错觉化的线 立体化的线 不规则的线 27 二、线 5. 线在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第一章 实例 28 三、面 1. 面的概念 面是线连续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轨迹,面有长度、宽度,没有厚度。面是构成各种可视 形态的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构成中,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实体。它在轮廓线的闭合 内,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 面在几何学里的含义是线移动的轨迹。但造型学上,面有一定的形状及面积,如:长方 形、圆形、菱形、扇形、自由形等,是有一定大小和面积的图形。 第一章 面的概念 29 三、面 2. 面的形态 面,可以理解为轮廓线包围的平面面积。一般来说,面在画面中占的比重较大,因而面 的大小、形态、位置就显得十分关键。面的形态对平面设计的整体效果可以说起了主导作用 。面的形态可分为规则形的面和不规则形的面。规则形的面主要是由直线的运动构成,如直 线平行移动成长方形,直线旋转移动成圆形,斜线平行移动可形成菱形的面,直线一端移动 可形成扇形的面等。它的形状规则整齐,具有简洁、明确、秩序的美感。 第一章 规则形的面 30 三、面 2. 面的形态 不规则形的面则是由直线和曲线的自由运动形成,具有变化多样的特点。 第一章 不规则形的面 31 三、面 3. 面的视觉特征 (1)规则形面的视觉特征 方形的面由横竖两种线构成,所以它最能强调横线和竖线的性格特征,在任何方向都能 呈现出安定的秩序感,它象征着静止、正直、庄重,是稳定感和静感齐美的典型。 三角形的面斜线是主要特征,它丰富了角与形的变化,显得比较活泼。角形突出的角给 人以紧张感,带有较强的不安定感和刺激性。底边水平放置的三角形,唤起人们对山丘、金 字塔的联想,它是稳定、永恒的象征;倒三角形给人以强烈的不安定感;垂直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则最有稳固、坚实、不可撼动的感觉。 圆形的面由一条连贯循环的曲线构成,具有永恒的动感,象征着完美与简洁。圆形的视 觉效果完整且具动感;正圆形的中心对称性中柔和见沉稳,在圆形中截取的任何一部分即是 弧形,弧形比圆形更具有运动感与速度感。 第一章 32 三、面 3. 面的视觉特征 (2)不规则形面的视觉特征 不规则形的面个性复杂,同一形态可因观察环境和观察主体的主观心态的不同而产生理解上的变 化,可表现较为复杂的情绪。不规则形的面融入了圆、方、角的多种元素,其表现的多少可倾向 于不同的视觉印象。 第一章 不规则形面的视觉特征 33 三、面 4. 面的构成方式 (1)几何形的面 几何形是抽象的、单纯的,一般是依靠工具描绘,在视觉上有理性、简洁的感觉。如正方 形、三角形、圆形等,在现代工艺发展的今天,几何形态被大量应用在建筑、日用品造型以及 绘画和平面设计作品中。 第一章 几何形的面 34 三、面 4. 面的构成方式 (2)有机形的面 有机形的面是指具有生命的或经过自然力作用的、线条流畅、外形圆滑的形态,如:细胞 、单体生物、鹅卵石等。 第一章 有机形的面 35 三、面 4. 面的构成方式 (3)自然形的面 自然形的面是指自然中一切固有的可见形态,如:蜂窝、树的年轮、叶子、雪花、岩石等 。自然形态丰富多彩,变化万千,是构成形态进行再创造的源泉。 第一章 自然形的面 36 三、面 4. 面的构成方式 (4)偶然形的面 偶然形的面是指我们意识不到 、偶然形成的、无法再用手工复制 的特殊形态,如墨水滴在纸上形成 飞溅的形态或用毛笔在纸上快速运 笔所产生的“飞白”。 第一章 偶然形的面 37 三、面 5. 面在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第一章 实例 38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格 一、基本形 1. 基本形的概念 在平面构成中,往往需要设计一个或一组相似的形象,每一个或每一组为 单位称之为基本形。基本形在构成中是一个最小的单位,完整的几何形或经过 增减的几何形是最常用的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等形 象来构成,也可以通过对这些形象进行分离、组合等不同的组织关系构成。 第一章 基本形的构成关系 39 一、基本形 2. 基本形之间的关系 (1)分离。形和形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接触,呈现出各自的图形 。 (2)接触。形和形的边缘恰好相切。 (3)覆叠。一个形象覆叠在另一个形象上,覆盖在上面的形象不 变,而被覆叠的形象就有所变化,覆叠的位置不同也就产生出不同 的形象,并产生上与下、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象与形象相互交错重叠,交错重叠部分为交叠。重 叠部分具有透明性,不掩盖形象的轮廓,也分不出前后或者上下的 空间关系。 第一章 40 一、基本形 2. 基本形之间的关系 (5)联合。形象与形象交错重叠,不分前后、上下关系,而把两个形 象联合起来成为同一个空间平面内的较大的新的形象。 (6)减缺。形象与形象相互重叠,覆盖产生了前后、上下关系,保留 覆盖在上面的形象,后面被上面覆盖所留下的剩余形象为减缺的新形象 。 (7)差叠。两个形象相互交叠,交叠部分成为新的形象,其余部分被 减去。 (8)重合。两个相同的形象,不相互交错,其中一个覆盖在另一个上 面,成为合二为一、完全重合的形象。 第一章 41 一、基本形 3. 基本形群化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一模一样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目 的、方法加以群集,称之为基本形群化。基本形群化主要 是从抽象形态(几何化的点、线、面)入手,进行形的重 新组合与排列,由于“形态融合”而产生新的“形”,所 构之形相对独立,且极为简练、有力而具符号性。 基本形的群化方法有很多,如重复、对称、平衡、平 移、反映、旋转、扩大、错位、回旋等。 第一章 基本形的群化方法 42 一、基本形 3. 基本形群化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日本“三菱”公司的商标,其构成形式就是典型的重复群化构成。又 如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徽,以五个圆环联扣在一起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也是对重复 群化构成的成功应用。 第一章 三菱标志五环标志 43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格 二、骨格 1. 骨格的概念 我们见过棋盘面上画着很多的线,而且按一定的距离排列,有规律、有秩序。在平面构 成中把这种有助于基本形排列,使其排列得规律、有秩序的关系称为骨格,骨格决定了基本 形在构成中的排列关系。 第一章 骨格图 44 二、骨格 1. 骨格的概念 骨格框架就是所设计的画面的边框,它可以是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骨格线是指骨格框架内的各种线段,如直线、弧线、折线等,一般情况下都是有规则的 。 骨格线在框架内的各种交叉点或相接点就是骨格点。骨格线与骨格点的共同作用,将画 面空间分割成多个小的画面空间,这一个个的画面空间就称为骨格单位。 2. 骨格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 首先,通过骨格固定第一个基本形的位置,使基本形与基本形之间保持一定的顺序和必 要联系;同时骨格线将框架空间划分为大小和形状相同或不相同的骨格单位,以便构成设计 的整体。 第一章 45 二、骨格 3. 骨格的分类 (1)规律性骨格 规律性骨格是由严谨的数学方式构成。这些骨格是呈重复、渐变及发射形式的。它们 包括一些骨格点和骨格线,以引导形式的编排。规律性骨格有水平线和垂直线两个主要元 素。若将骨格线在其阔窄、方向或线质上加以变化,可以得出各种不同的骨格排列形状。 第一章 规律性骨格 46 二、骨格 3. 骨格的分类 (2)非规律性骨格 非规律性骨格没有一定的规律,它由规律性骨格随意而自由地衍变而成,随作者在一 定的平面框架内进行划分,因此其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自由性。 第一章 非规律性骨格 47 二、骨格 3. 骨格的分类 (3)作用性骨格 作用性骨格给基本形准确的空间位置,基本 形安排在骨格线的单位里,并可以改变方向、正负 ,越出骨格线的余形可被骨格线切掉,能产生更多 的形象。其特点是:基本形都在格内,通过不同 的明暗显示骨格线的存在;基本形超出格子的部 分要擦掉,形的大小、方向、位置可以自由安排; 骨格线起划分空间作用,并分割背景。 第一章 作用性骨格 48 二、骨格 3. 骨格的分类 (4)非作用性骨格 非作用性骨格给基本形准确的空间位置,但基 本形安排在骨格的交点线上,可以改变其大小、方 向、正负关系,能构成比较灵活生动的形象。其特 点是:基本形必须放在轴心上,骨格线起轴心作 用;骨格主要管辖基本形的准确位置,最后线要 擦掉;形可大可小,不起分割背景的作用。 第一章 非作用性骨格 49 二、骨格 3. 骨格的分类 (5)可见骨格 在画面中,骨格线与基本形同时出现。 (6)不可见骨格 在画面中有基本形的排列,没有骨格线。 第一章 可见骨格 不可见骨格 50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一、重复构成 1. 定义 重复构成是相同的图形在画面中按一定的形式出现两次或多次,是一种连续性的形象,画面统 一,有规律、有节奏。重复的基本形式相同,包括色彩、大小、方向、肌理等方面。 2. 重复构成的类型 (1)基本形按上、下、左、右重复排列。 (2)用基本形按不同的方向组合,或用正、负交替组合形成的“基本形”进行排列。 (3)重复基本形单元间用空格反复排列,或基本形错位排列。 (4)重复基本形自由排列构成。 第一章 51 一、重复构成 3. 重复构成的要素 (1)重复的基本形要始终如一,不能中途变换。 (2)基本形必须按骨格重复且有节奏感。 (3)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宜,如基本形过于复杂,不易组合,也容易使画面散乱。 (4)重复构成中要注意视觉效果,它是规律性强的设计手法,有统一整齐的美感。 4. 重复构成的画法 (1)设计基本形。 (2)从基本形确定一个单位,即与骨格的关系。 (3)确定基本形排列方式。 (4)制作完成画面。 第一章 52 一、重复构成 5. 重复构成样例 第一章 重复构成样例 53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二、近似构成 1定义 近似构成是构成的基本形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做轻微的变化,但又不失 统一感的特征,在构成中整体效果要协调而又富有变化。 2近似构成的类型 (1)在重复骨格上做近似基本形的变化,使形与形之间有共同点,又有变化。 (2)利用基本形的形状、大小、方向的近似变化和黑白填色做近似构成。 (3)利用基本形的增减和黑白交替做近似构成。 (4)在近似骨格上做近似基本形,是富于变化而统一的构成。 第一章 54 二、近似构成 5. 近似构成样例 第一章 近似构成样例 55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三、渐变构成 1定义 渐变是一种变化运动的规律,它是对应的形象经过逐渐的规律性过渡而相互 转换的过程。 渐变构成是指将基本单元逐渐地、循序地、有秩序变动的集合表现 。它给人以节奏、韵律的美。在设计中渐变的构成,显示出渐增渐减进展的速度 感,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被经常使用。 第一章 56 三、渐变构成 2渐变构成的类型 (1)形状的渐变。基本形有规律地、逐渐地增减变化,以此代表形成发展性的渐变特征。 (2)方向渐变。基本形在平面上按不同的方向顺序变化。 (3)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渐次变化。 (4)色彩的渐变。基本形的色彩由明到暗渐次变化。 (5)位置的渐变。基本形在有作用的骨格中,进行上下左右的位置移动。 (6)骨格的渐变。将骨格线进行不同方式的移动,按等比、等差比例进行变化。 (7)间隔的渐变。基本形与基本形的距离渐次地变疏、变密,如队伍的出发和停止。 第一章 57 三、渐变构成 3渐变的要求及注意的事项 (1)渐变是有顺序、有节奏的变化。 (2)渐变的变化速度不能太快。 (3)渐变的构成应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结合,其变化丰富多彩。 4渐变构成的画法 (1)确定渐变的样式。 (2)设计出渐变图形的基本形。 (3)确定渐变的手法、技法。 (4)注意渐变构成画面的效果。 第一章 58 三、渐变构成 5. 渐变构成样例 第一章 59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四、发射构成 1定义 发射构成是基本形围绕一个中心从里向外延伸,呈现发射视觉效果的形象。一般出现 的效果是形成画面的中心点或者是画面的视觉中心,但其骨格像是一种特殊的重复表现。 2发射构成的类型 第一章 60 四、发射构成 2发射构成的类型 第一章 61 四、发射构成 3发射的要求 (1)必须有一个中心是发射点。 (2)发射点是可见的,或是隐藏的。 (3)在一个画面中可有几个发射点。 (4)在发射构成中的同心发射要注意统一的效果。 4发射的画法 (1)确定发射的形式。 (2)确定发射的中心点。 (3)确定发射的基本形。 第一章 62 四、发射构成 5.发射样例 第一章 63 五、特异构成 1定义 在有秩序的构成要素关系中,个别少数要素由于采取特别的处理而使其在有秩序关系中 显得特别。特异在设计中经常使用,在处理上往往使个别的形象很突出而成为画面的中心。 2特异构成的类型 (1)形状的特异。在众多相同的形态中,突出一个与众不同,如鹤立鸡群。 (2)大小的特异。在众多大的形态中,突出一个小的形态或在众多的形态中突出一个大的 形态。 (3)色彩的特异。在大面积同类色中突出小面积的对比色。 (4)方向的特异。在众多同向的形态中突出一个反向的形态。 (5)肌理的特异。在大面积中,突出小面积完全相反的肌理效果,形成肌理的特异。 第一章 64 五、特异构成 3特异的要求 在构成特异时,要注意处理画面的统一、协调关系,要显示出同类事物的特异 而不要很随意地进行设计。 4特异的画法 (1)确定特异的方式(形式)。 (2)画出特异的基本形与特异变化。 (3)注意画面的效果协调、统一。 第一章 65 五、特异构成 5.特异样例 第一章 66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六、对比与统一的构成 1定义 在两种不同的因素间才能产生对比。在构成中常见的对比关系有大小、明 暗、黑白、图底、正负、强弱、粗细、疏密、高低、冷暖、坚软、曲直、浓淡 、静动、锐钝、轻重等。形象上的对比有直线、曲线,凹凸,方圆。可产生明 朗、肯定、强弱的视觉效果,“对比、变化”与“调和、统一”二者是同一个 问题的两个方面,构成作品要处理好调和与对比的关系,也就是统一与变化的 关系。 第一章 67 六、对比与统一的构成 2对比构成的类型 第一章 68 六、对比与统一的构成 2对比构成的类型 第一章 69 六、对比与统一的构成 3对比与统一的关系 (1)要处理好整个画面的对比。 (2)对比要有主次,突出对比关系,但不能失去统一。 (3)对比关系(在同一画面中)有几个不同形象时,要注意不使画面混乱或对比不明确。 4对比与统一的画法 (1)确定对比与统一的关系形式。 (2)对比与统一的形与形式相结合。 (3)对比与统一的构图与形的关系。 (4)对比与统一的效果。 第一章 70 六、对比与统一的构成 5. 对比与统一样例 第一章 71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七、空间构成 1定义 空间构成是在平面上表示立体形态, 并在视觉上产生空间感。在画面上所产生的立体和空 间效果具有透视感,但这种立体感的形态存在于视觉,是理论化的立体,用手触是不存在的。 2空间构成的类型 (1)利用大小排列产生远近不同的视觉空间。 (2)利用物理的阴影、重叠、上下、疏密等现象产生的视觉空间。矛盾空间是一种假设的想 象空间,是由图底反转,或者是立体面的翻转或错位所形成的特殊图形。 第一章 72 七、空间构成 3空间构成的要求 把空间感与立体感进行巧妙组合。 4空间构成的画法 (1)确定空间的形式。 (2)空间构成的形象。 (3)形象构成空间的原理。 (4)空间画面的效果。 5.空间构成样例 第一章 空间构成样例 73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八、肌理 1定义 肌理是形象表面的一种纹理特征,俗称质感,使物体表面的质地产生的视觉效果,是人对物体 触摸而产生的粗糙、光滑、软硬感。现代设计中,人们常把日常这种肌理运用到设计中,以表现理 想的设计效果。 2肌理的创造技法 (1)用颜料进行渲染。浸染纸的表面而形成自然的肌理效果。 (2)用尖利物在纸上刻、刮,然后涂颜色得到的肌理效果。 (3)用海绵、棉花醺颜色,印在折皱的纸的表面而形成的肌理效果。 第一章 74 八、肌理 2肌理的创造技法 (4)喷洒。将颜料调和成适当浓度的液体,再用喷笔或其他工具喷洒在画面上所形成的肌 理效果。 (5)熏炙。利用火焰的熏炙,使纸的表面产生一种肌理,将烧焦的痕迹粘贴在画面上也可 以构成肌理。 (6)拼贴。将各种纸材或其他平面的材料通过组合,编排粘贴在有色或无色的画面上,形 成一种肌理。 (7)自流。在比较光滑的纸材上,使液体自然流淌,或用细管吹气而产生自然的肌理线条 。 (8)抖落。将毛笔上的液体颜料通过手的抖动,洒落在画面上,这样颜料在纸面上四处散 开,形成活泼的肌理形象。 第一章 75 八、肌理 3.肌理样例 第一章 76 思考题 1点有哪些形态,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 简述线的视觉特征。 3. 面的构成方式有几种? 4. 什么是基本形,基本形之间有什么样的构成关系? 5. 简述骨格的概念及其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 6. 渐变构成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第一章 77 第二章 色彩构成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属性 第二节 色彩的对比 第三节 色彩的调和 第四节 色彩的感觉与心理 第二章 78 学习目标 掌握光与色彩的基本关系 掌握色彩三要素的基本概念 掌握色彩混合的含义 掌握色彩明度、色相、纯度、冷暖、面积等对比方法 掌握色彩共性调和、面积调和以及秩序调和的方法 掌握色彩的感觉与心理的关系 色彩构成,即将两种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 搭配,在互相作用下构成新的和美的色彩关系。 第二章 79 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属性 一、光与色彩 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由此看 来,需要经过光眼神经的过程才能见到色彩。 1光谱 把太阳光从一小缝引进暗室,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在银幕上显现出一条美丽的 色彩,从红开始依次为橙、黄、绿、青、蓝、紫,这种现象称作光的分解或光谱 。 第二章 光谱 80 一、光与色彩 2. 物体色 物体本身不会发光,物体色是光源色经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 的光色感觉。本身不发光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 由于所投照的光源色不同(即使投照的光源色相同),也因各种物体其本 身特性不同,表面质感不同,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不同,所处的周围环境不同, 则形成的物体色也各不相同。 第二章 光谱 81 一、光与色彩 2. 物体色 (1)平行反射 平行反射又称镜面反射,就是将投照来的光线原 样、规则、平行地反射出去。 (2)扩散反射 当投照来的光线,被物体部分地选择吸收,并不 规则地反射出去,即扩散反射。扩散反射形成的色彩 为: 不透明色,即物体的表色;半透明色,即半透明 物体的体色;透明物体的色彩,即物体所透过的色彩 。 第二章 扩散反射 平行反射 82 一、光与色彩 2. 物体色 (2)扩散反射 透明色和不透明色是依照色光透过物体的相对层次而表现出的结果。我们所说的物体色就是 这类现象的统称。上面所说的平行反射与扩散反射,是指光线在物体表面的活动情况。那么物体 为什么各有各的颜色呢?物体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是物体对光线的选择吸收或选择反射的结 果。所说的选择吸收,就是物体把与本体不相同的色光吸收,把与本体相同的色光反射出去(平 行反射或扩散反射)。反射出的色光刺激我们的眼睛,我们所感觉到的色彩就是该物体的物体色 。 3. 光源色与物体色的关系 从上面的关系看出,构成物体的色彩,一是物体本身的固有特性,二是光源的性质即光源的 色彩。物体的色彩来源于光源的色彩和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能力。 第二章 83 二、色彩的三要素 1. 明度、色相和纯度 许许多多的色彩大致可分为黑、白、灰那样没有纯度的色和红、橙、黄 、绿、蓝、紫等有纯度的色。我们把没有纯度的色叫作无彩色系,把有纯度 的色叫作有彩色系。 任何一种色彩(除无彩色只有明度的特性外)都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 个方面的性质,即任何一种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色相和纯度。所以我们 把明度、色相和纯度称为色彩的三要素。 第二章 84 二、色彩的三要素 1. 明度、色相和纯度 (1)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对光源色来说可以称为光度。对物体色来说除了称明度之外还可 称亮度、深浅程度等。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关系来思考 ,明度关系可以说是搭配色彩的基础。有彩色的明度是根据无彩色黑、白、灰的明度等级标准 而定的。黑、白、灰之间可构成明度序列。任何一个有彩色加白或加黑都可构成该色以明度为 主的序列。红、橙、黄、绿、蓝、紫各纯色按明度关系排列起来可构成色相的明度秩序。 第二章 明度 85 二、色彩的三要素 1. 明度、色相和纯度 (2)色相 指色彩的相貌,是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最 鲜明的特征。例如日光通过三棱镜分解出红、橙、黄 、绿、青、蓝、紫等色,而红、橙、黄、绿、青、蓝 、紫等色就称为色相。 将可视光谱的两端封闭起来,就形成色相环,它是 解释色彩关系最简单易懂的形式。伊顿色相环显示从 红、 黄、 蓝三种基本色相混合后得到的 12 种色相。 第二章 色相 伊顿色相环 86 二、色彩的三要素 1. 明度、色相和纯度 (2)色相 通常,色相环上彼此相邻的色相称为类似色,使用类似色 是协调画面的重要手段。色相环上彼此相对的一对色互为补色 ,称为互补色或补色。在颜料、染料等色料中,有几组明显的 互补色:黄色与紫色、红色与绿色、蓝色与橙色。伊顿色相环 中任何一对互补色包含完整的红色、蓝色、黄色三原色。而色 相中混入白色或黑色无色彩系而合成的颜色称为同系色。 从光色学的角度来看,色相是由光波的长短决定的,只要 色彩的波长相同,色相就相同,光波的长短产生了色相的差别 。 第二章 色相的变化 87 二、色彩的三要素 1. 明度、色相和纯度 (3)纯度 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饱和度,它表示颜 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越大,则色彩 的纯度越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越小,则色彩的纯度也越低, 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光都是纯度最高的色光。 颜料中的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相,其次是橙、黄、紫和蓝,绿 色在颜料中是纯度最低的色相。 纯度在本质上的含义是:纯净的单色光。 白色是无色度、 无色相、无纯度的色彩。从颜色的混合上,三原色在调混前是 很纯的颜色,而把三原色调混在一起,就成了无彩的浊黑色。 第二章 纯度 88 二、色彩的三要素 2. 明度、色相、纯度三要素的关系 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如明度变了,纯度就 会下降。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可降低该色相的纯度,但同时也提高或 降低该色相的明度。 高纯度的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可降低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使明 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拢。高纯度的色相如果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 色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序列。 第二章 89 三、色彩的混合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通过一定的方式混合或并置 在一起,产生出新的色彩或新的视觉感受,这种混色方法 叫作色彩混合。常见的色彩混合方式有加色混合、减色混 合、并置混合。 1. 加色混合 加色混合对灯光设计师或调节显示器屏幕的人来说尤 为常见。加色混合适用于色光,出现在产生光线的媒介上 ,比如电视屏幕、计算机显示器、室内灯光色彩调节。 第二章 色光的加色混合 90 三、色彩的混合 1. 加色混合 加色混合对可以混合出其他所有色彩的基本色相称为原色。色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按 1:1:1 混合在一起产生白光,反射所有光波。色光的每一组混合产生比原来更浅色的色彩效果,不同量 的原色混合产生不同的色彩,三原色中的某两种原色相互混合的颜色称为“第二次色”,又称间色。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混合产生以下二级色彩。红色(光)蓝色(光)洋红色(光) 红色(光)绿色(光)黄色(光)绿色(光)蓝色(光)青色(光) 用任何两个间色或三个原色相混合而产生出来的颜色叫复色。复色是用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用间色 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复色是最丰富的色彩家族,千变万化,丰富异常,复色包括了除原色 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复色可能是三个原色按照各自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也可能是由原色和包含 另外两个原色的间色组合而成。 第二章 91 三、色彩的混合 2. 减色混合 减色混合是用色料的混合,与色光的加色混合原理截然不同。从 理论上讲色料三原色(红色、黄色、蓝色)减色混合成黑色,吸收所 有光波。着色剂(绘画颜料、涂料、服装染料、滤光片)的每一组混 合或叠加产生比原来更暗色的色彩效果,色料混合吸收部分光波,反 射部分光波。 三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可以得出橙色,红色与蓝色等 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在调配时 ,由于原色在分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第二章 传统艺术家色环中 三原色的减色混合 92 三、色彩的混合 2. 减色混合 黑色和白色,以及黑色和白色混合而成的灰色系列,称为无色彩系。无色彩系 在绘画上通常被称为黑白灰系列。无色彩系只有明度的深浅,其中最亮为白色,最 暗为黑色。无色彩系其本身无色彩倾向,因其中性而容易受环境色影响。而红、橙 、黄、绿、青、蓝、紫各色被称为有色彩系。 要注意的是,在理想状态下,颜料和涂料的原色是可以合成黑色的,但实际上 由于颜色品质浓度或绘画的实际操作原因,最终色彩却显示为接近黑色的混浊暗色 而不是纯黑色。在绘画颜料中,实际上用原红、原蓝、原黄只是接近三原色,它们 几乎无法混合成纯黑色。 第二章 93 三、色彩的混合 2. 减色混合 印刷用的 CMYK 体系中,以 Y(黄色) C(青色) M(洋红)为印刷色彩的三 种基本色,而实际上,这三种颜色混合后却常显示为棕色,为了消除这种效果,在彩色 印刷中,单独加入了 K(黑色)颜料。 第二章 CMYK 体系的 CMY 基本色 94 三、色彩的混合 3. 并置混合 与加色或减色混合表现不一样的是,这是一种视觉混合方式。 并置混合就是眼睛对小块进行视觉混合,由远处观看时,这些色彩 在视网膜里混合变成另一种色彩。并置混合后其色相与色光加色混 合结果相同,其明度是混合色之平均明度,而其优点是混色后不减 低明度。色光三原色按 1:1:1 并置后从远处看,是灰色而不是加色 混合的白色,但是同样属于无色彩系。 把色料三原色红、黄、蓝并置混合后,得到的效果并不是黑色 ,而是棕黄色,所以并置混合的色相效果和减色混合的色相效果不 同,而是和色光混合的色相效果相同。 第二章 色光三原色的并置混合 色料三原色的并置混合 95 三、色彩的混合 3. 并置混合 与加色或印刷网点就是利用了并置混合的视觉原理,把彩色原稿先利用分色原理分为洋 红、黄、青、黑四个色版,每个色版再经由过网的处理,形成密布小点的网版,套印四色后 ,即可得到具有四色的无数小点,由这些小点的并置混合,从一定距离看,这些点好像挤在 一起,颜色也跟着混合,得到新的如同原稿的色彩。 第二章 印刷彩色网点 96 第二节 色彩的对比 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相互影响后产生出不同的差别。 在我们的视觉中,任何物体和颜色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们都是从整体中显现出来的 ,而我们的感官也不可能单独地去感受某一种色,总是在大的整体中去感觉各个部分。 只有通过对比才能认识色彩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故任何色彩都是在对比的状态下存在的 ,或者是在相对条件下存在的。 常见的色彩对比有: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等。 第二章 97 第二节 色彩的对比 一、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主要指由色彩明暗程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在明度对比中 ,可以是同一种色相的明暗对比,也可以是多种色相的明暗对比。人眼 对明度的对比最敏感,明度对比对视觉影响力也最大、最基本。 不同色彩间明度差的大小决定着明度对比的强弱。以黑、白、灰系 列的九个明度阶梯为基本标准可进行明暗对比强弱的划分。 第二章 明度对比 98 一、明度对比 靠近白的三级 (7、8、9) 称高调色,靠近黑的三 级 (1、2、3)称低调色,中间 3 级 (4、5、6) 称中调 色。色彩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着明度对比的强弱。 凡是色彩的明度差在三个级数差以内的对比为明度弱 对比,由于这种对比的关系在明度阶段轴上的距离较 近,所以又称短调对比;五个级数差以外的对比称明 度强对比,由于这种对比关系在明度轴上距离比较远 ,又称长调对比: 三个级数差之内的为明度的中对 比,又称中调对比。 第二章 明度对比强弱效果 99 一、明度对比 由于明度对比程度的不同,这些调子的视觉作用和感情 影响各有特点,一般为: 高明度基调使人联想到的是晴空、清晨、朝霞、昙花、溪 流、女人用的化妆品等。这种明亮的色调给人的感觉是轻 快、柔软、明朗、娇媚、纯洁。但如应用不当会使人感觉 疲劳、冷淡、柔弱、病态。 中明度基调给人以朴素、稳静、老成、庄重、刻苦、平凡 的感觉。如运用不好也可 能造成呆板、贫穷、无聊的感觉 。 低明度对比基调给人的感觉是沉重、浑厚、强硬、刚毅、 神秘,也可构成黑暗、阴险、哀伤等色调。 第二章 明度对比情感 100 一、明度对比 在色彩的应用上应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正确把握每个色的明暗度及其明度对比,恰如 其分,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二章 室内色彩设计高长调的应用 低长调 马修绘画 中长调 毕加索绿色的静物 101 二、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色彩对比中最简单的一种,因为它是由 未经掺和的色彩以最强烈的明亮度来表现。也就是说, 色彩的色相与色相越不相同,色相差别越大,它们之间 的色相对比越大,越容易辨识。 1. 同一色相对比 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在 15 度以内的对 比称为同一色相对比,色相之间的差别很小或基本相同 ,只能构成明度及纯度方面的差别,是最弱的色相对比 。 第二章 同一色相对比 同一色相对比图例 102 二、色相对比 2. 类似色相对比 色相之间的距离角度在 30 度以内的对比为类似色相对比,是色相的弱对比。类似 色相对比的色相感,因色相之间含有共同的因素,而比同一色相对比要明显、丰富、 活泼,既显得统一、和谐、雅致,又略显变化,使之耐看。 第二章 类似色相对比 类似色相对比图例 103 二、色相对比 3. 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之间的距离角度在 120 度以外的对比为对比 色相对比,是色相的强对比。对比色相的色相感要比类 似色相对比鲜明、明确、饱满、丰富、强烈。对比效果 鲜明、强烈,能使人兴奋、激动,不易单调,但处理得 不好容易杂乱。对比色相之间,如与明度、纯度相配合 ,可构成许多审美价值很高的以色相对比为主的色调。 第二章 对比色相对比 对比色相对比图例 104 二、色相对比 4. 互补色相对比 色相之间的距离角度为 180 度左右的对比为 互补色相对比。补色对比是指色环上处于 180 度 相对位置的补色对之间的对比。互补色相的色相感 比对比色相效果更强烈、更丰富、更完美、更有刺 激性,是最强的色相对比。但如运用不当,特别是 高纯度的互补色相,会产生过分刺激、不含蓄、不 雅致之感。 第二章 互补色相对比 互补色相对比图例 105 二、色相对比 第二章 色相对比 106 三、纯度对比 把不同纯度的色彩相互搭配,根据纯度之间的差别,可形成不同纯度的对比关系, 即纯度对比。 色彩间纯度差别的大小决定纯度对比的强弱。由于纯度对比的视觉作用低于明度对 比的视觉作用,即 3 4 个阶段的纯度对比的清晰度,相当于一个明度阶段对比的清晰 度。所以,如以 12 个纯度阶段划分的话,相差 8 个阶段以上的为纯度的强对比,相差 5 个阶段以上 8 个阶段以下的为纯度的中等对比,相差 4 个阶段以内的为纯度的弱对比。 以高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 70% 左右时,构成高纯度基调,即鲜调。以中纯度色彩 在画面面积占 70% 左右时,构成中纯度基调,即中调。以低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 70%左右时,构成低纯度基调,即灰调。 第二章 107 三、纯度对比 高纯度基调给人的感觉积极、强烈而冲动,有膨胀、外向、快乐、 热闹、有生气、聪明、活泼的感觉,但如运用不当也会产生残暴、 恐怖、疯狂、低俗、刺激等效果。 中纯度基调给人的感觉是中庸、文雅、可靠。如在画面中加入 5% 左右面积的点缀色就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低纯度基调给人的感觉为平淡、消极、无力、陈旧,但也有自然、 简朴、耐用、超俗、安静、无争、随和的感觉,若应用不当会引起 脏、土气、悲观、伤神等感觉。如加入适当的点缀色,可使画面产 生理想的效果,但点缀色的分量必须掌握好,因为低纯度色调的色 相感太弱,容易被纯度高、明度高、对比强的色相对比及明度对比 取代。 第二章 108 三、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越强,鲜色一方的色相感越鲜明,因而增强了配色的艳丽、生动、活泼及注目。纯 度对比不足时,如鲜弱对比、中弱对比、灰弱对比,因纯度过于接近,而易使画面产生含混不清 的毛病。 在应用色彩中,单纯的纯度对比很少出现,其主要表现为包括明度、色相对比在内的以纯度 为主的对比,可构成极其丰富的色调。但是,凡以纯度对比为主构成色调,其最大特点就是含蓄 、柔和、耐人寻味,凡过分生硬、刺激,过分的模糊、脏、灰、分的配色,都应在纯度对比方面 查找原因。 以上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和纯度对比,为色彩三要素方面的对比,是最基本、 最重要的色彩 对比形式。但在配色实践中很少有单一的对比形式出现,往往是三种对比形式同时存在,根据设 计要求,可有意强调或突出某一种对比。 第二章 109 三、冷暖对比 冷暖对比和色相、明度、纯度对比不同的是 ,它不是只具有纯粹视觉的物理特性。把对温度 的感觉和视觉领域的色彩感觉对比似乎是不可思 议的,但实验表明人对冷热的主观感觉与色彩有 关,同样的室温下,紫色、蓝色、绿色使人体血 液循环减慢而红色、橙色使其加速。 一种色彩可以和多种色彩形成冷暖对比,但 是和它形成补色对比的却只有一种冷暖对比比补 色对比包含更大范围内各色的相对变化。 第二章 冷暖对比图例 冷暖对比与补色对比图例 110 三、冷暖对比 一般来说,暖色指黄、黄橙、红橙、红和红紫;冷 色指黄绿、绿、蓝紫和紫色,红橙与黄绿是冷暖的两个 极端,总是代表暖色和冷色。而在色环中,介于它们之 间的色相既可以是冷色也可以是暖色,取决于它们和更 暖还是更冷的色调做比较,它们的冷暖是相对的。 色环上的所有色相中红橙与黄绿的冷暖对比最强烈 。冷暖对比是表现远近距离的常用手段,在风景画中, 因为有空气介入,较远的景物看上去总是冷些。 第二章 冷暖对比 111 三、冷暖对比 面积对比是指各种色彩在画面构成图中所占面积比例的多少而引起的明度、色相、纯度、 冷暖的对比。如果一个色相画面上所占面积越大,越容易形成以这个色为主的色调。当两个同 形同面积的图形,涂以相同的颜色时,由于两图形的面积一样大,颜色相同,所以对比效果弱 。当面积大小不等的两个图形,涂以相同的颜色时,则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对比强烈。 第二章 面积对比 112 三、冷暖对比 不同的颜色,当双方面积在 1 1 时,色 彩的对比效果最强。当不同颜色的双方面积相 差悬殊时,色彩的对比效果弱。当颜色相同时 ,双方面积 1 1 时,对比效果最弱。当颜色 相同双方面积悬殊时,对比效果强。可见面积 与色彩在画面的对比中可互相弥补,相辅相成 。 第二章 面积对比 113 第三节 色彩的调和 色彩调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和谐地组织 在一起,产生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色彩搭配。色彩调和的意义 ,一是使有明显差别的色彩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医院科室承包合同协议书
- 2024装修公司合伙合同范本
- 2024珠宝销售员工合同
- 2024范文合同补充协议书
- 2024脚手架租赁合同(样本)
- 深圳大学《游泳》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深圳大学《新媒体概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居房建设合同(2篇)
- 初一开学季家长对孩子的寄语(85句)
- 关于酒驾的心得体会(9篇)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动物疫病防治员(高级)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跨境电商行业研究框架专题报告
- 提升初中生英语写作
- 2024年深圳市优才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考聘用综合网格员(派遣至吉华街道)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 湖北省襄阳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医学课件血管性痴呆
- 2024年国家基本公卫培训考核试题
- 【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个人分析报告论文4200字】
- 2024年自然资源部直属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笔试(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