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研究.ppt_第1页
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研究.ppt_第2页
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研究.ppt_第3页
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研究.ppt_第4页
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主创人-张正君 新生代教改名师反思 程红兵语文教育理念反思研究 一、教改历程 二、追求理想的人 三、理想的语文教育理念语文人格教育 四、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反思 赵谦翔绿色语文理念反思研究 程红兵语文教育理念反思研究 一、教改历程 程红兵,男,安徽六安人,1961年生于厦门,1974年1978年就 读于江西上饶市一中,1978年1982年就读于江西师大中文系;1982 年1994年在江西上饶市一中任教高中语文,1994年5月调上海市建平 中学任教高中语文,1995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1996年被评为语文特 级教师,现为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他先后获“全国优秀教师”、 “全 国优秀语文教师”、“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等称号。2005年被教育部授予教育家称号。 13 程红兵兼任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高评委语文组委员 ,上海市高考命题语文专家组成员,上海市“浦东新区程红兵语文教师 培训基地”负责人,华东师大特聘硕士生导师。 先后在人民教育、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中 学语文教学参考、等40多家刊物发表100多篇论文,其中30多篇论文 被其它刊物全文转载或转摘。先后在全国40多个城市作过一百多场专题 报告和示范课。出版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创新思维与写 作、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等8部著作,主编探索有生命力的 教育等9部著作。主持教育部课题“自主探究式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等项目。 二、程红兵一位追求理想的人 程红兵是一位追求理想的人,他把建平中学打造成为独具特 色的理想学校,他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专业品质的理想教师,创 立了理想的语文教育理念语文人格教育,最终将自己打造 成一位理想的校长。 (一)理想的学校特色化 他认为:“学校品牌的发展战略是:多样化、特色化,以生态原 则为基础,珍惜特性,这种特性又是可共享的。”(25页)“理想的 学校应该具有浓郁健康的学校文化,进而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这样的家园是用人类文明财富营造起来的。” “在这样的精神家园 ,师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得以提高,师生们在校园里具有愉悦感、充实 感、成就感。” (26) 在这样的精神家园, 每个学生人手一张课表, 每个学生都有一位导师, 每个学生加入一个社团, 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次学校管理, 每个学生有一本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 (二)理想的校长教育思想的领导者 “校长、教师是通过培养孩子而造就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们是改变未来世界的人。”“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 领导,教师的教育首先是思想的教育。” “现在校长、教师稀缺的是自己的思想,是有个性色彩的 思想。” “个性思想就是校长、教师身上的钙。现在校长、教 师需要补钙,缺钙的人是站立不起来的,缺钙的人是失去说话 能力的人。校长失语,教师失语意味着民族失语。” (三)理想的语文教师六能具备的“高人” 程红兵引用路易斯康的话:“学校源于一个人在树下,与另外几个谈 论自己的想法。谈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师,听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 学生听得出神,不禁惊讶万分,要是这个人能留下来多好啊。于是他们就 在那个所在地划出一个地方,于是世界上就诞生了第一所学校。”学校为了 留住“高人”而产生的,这个高人就是教师。(36) 程红兵说:“理想的教师,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他是学生 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他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 关系看,他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37) 他心中的理想教师是专门知识、特殊技能和职业情意的“高人” 。 三、理想的语文教育理念语文人格教育 程红兵认为,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 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 所谓人格教育就是教育者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用心理学、教育 学的方法,对正在成长的每一位正常的个体实施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 人格健康发展的社会活动。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 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 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 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心得的过程中,实现健康人格塑造。(64) (一)语文人格教育的目标 语文人格教育目标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察:一是终极目标,一是具 体目标。终极目标就是人格完善,这是语文教师必须坚持的理念。只有 人格完善,才是统一人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的本质价值,坚持终极目标是 完全必要的,而且应把它置于语文教育目标体系的最高层。具体目标是 结合语文教育的性质、特征而设置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近期目标,语 文人格教育目标永远是终极与具体的统一、永恒与流动的统一。终级目 标制约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终极目标的具体化,服务于终极目标,因 而具有可操作性、可实现性。 具体目标又可以从三个维度考察 : 一维是构建内容听说读写协调发展。构建内容是指如前所说的 耳、目、口、手、体,“耳、目”属于汲取信息的能力;“口、手、体” 属于输出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 二维是构建结果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与自主意 识的和谐发展。 三维是构建过程自主构建过程或内化过程。自主构建过程是指学 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主 动实现目标的过程。自主构建能力在构建过程中形成、发展、表现。自 主构建既是过程,又是一种能力。 三维语文教学目标是和谐发展的语文人格教学思想的集中体 现。它体现了语文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思 想。三维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完成,语文 教育活动是实现语文人格教育目标的主渠道。 (二)语文人格教育的价值观 师生相互主体渐变关系 师生主客体关系应该是相互主体渐变关系,简言之为“相互主体渐 变”说,具体说来,教师是教授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教师的主体作用是逐渐隐蔽、逐渐减少的,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逐渐增 强的。 (三)语文教学模式自主与探究 1、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的内涵: 所谓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 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 文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 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的外延: 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是开放式、综合性的大语文。包括课内的 、课外的和自我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通过自主探究性语文学习 ,改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 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都是重 要的学习方式。 2、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的目标 (1)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2)发展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3)培养科学态度科学道德; (4)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感情体验,逐步养成喜爱质疑、 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5)激活以前学习中的知识储备,积累联系生活进行大语文综合学 习的经验。 (6)具有对社会生活的现实和未来的人文关怀,逐步形成愿意为保 护和建设祖国及全人类美好生存环境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 (1)个体自主式; (2)小组合作式; (3) 班级讨论式。 4、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的学习条件 (1)学生:能学、想学、会学。 (2)教师:对探究教学持积极态度和坚定信念,具备高于课程要求 的知识和推理能力。 (3)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 5、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的策略 (1)设计探究学习的结构; (2)开放解决问题的过程; (3)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 (4)寻求技术支持; 6、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的范型 (1)基础型语文课中的研究性学习。 一般程序: 自读感知;酝酿研究的题目;思考提问;确立研究的题目;查阅 信息;认真地分析研究;讨论争辩;交流研究结果;存疑留问;激发新 的生长点。 基本特征:主体性、开放性、延展性、网络化。 (2)拓展型语文课中的研究性学习 目的:在提高学生文化基点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独立研究能力。 按学号轮流,每课一诗: 程序: 阅读语感分析研究制作课件宣讲交流熟读背诵。 每月一书: 程序: 自读体会书摘笔记分析研究写作书评讨论交流。 (3)研究型语文课中的研究性学习 程序: 学生方面: 了解学习目标了解研究的一般流程提出问题提出设想 讨论具体实施研究方案研究完成,形成结果小组交流 小结。 教师方面: 进行学习说明相关知识介绍激发疑问个别指导组织 讨论适时指导分析质疑组织评定提出建议。 7、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的模式评价 评价的着重点: 过程、应用、体验、灵活性。 评价特点: 简明、直观、具有诊断性。 评价基本形式: 小论文、设计方案、演讲、口头答辩。 四、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反思 (一)整体评价 程红兵是我国教育界的一面旗帜。他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 、学生观和校长观都代表了我国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教育要追求理 想,这在程红兵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他本身就是一位理想 的校长,理想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理想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探 索者。但就我国的教育现状,尤其语文教育现状而言,他的理论和实 践显然过于超前,他的语文教育人格观值得商榷。 (二)我国教育的现状需要“务实”的教育理念指导 1、我国教育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处在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整体而言,我国的教育在 世界教育的地位与国家地位持平。第三世界国家教育的一个最显著的特 点是:教育的极不平衡。有人认为,全世界最好的学校在中国,最差的 学校也在中国,此言得矣。 2、我国教育的“剪刀差”: 目前我国学校(主要指基础教育)可分三类: 第一类是理想学校:主要指省市重点学校、高校附属学 校和少数私立“贵族学校”。这类学校教育设施、经济实力 、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图书资料远远领先于国内同行,约 占总数的10%。 第二类学校:位于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这类学校亦 可分为好、较好和较差三个层次。这类学校教育设施、经济实力 、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图书资料远远低于一类学校,约占总数 的50%。 第三类学校位于广大经济较为落后农村或山区,整体状况远 远低于第二类学校。约占总数的40%。 近年来,虽然国家对一般学校的资助、扶植力度逐步加大,尤其是免 除了学生的学费和书本等费用,但整体格局并没有改变。后两类学校与 第一类学校的显著差异就是师资水平和生源。这是制约我国教育腾飞的 关键因素。如有的高小毕业生连“的、地、得”的使用都分不清。学生对 于这两个层次的学校,尤其是第三类学校,更新教育理念当然重要,然 而,更需要“务实”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更需要富有爱心,勤勤恳恳,且 具备实事求是精神的教师来指教。 3、我国存在一定数量的“隐性文盲” 由于歧视差生,或忽视差生,甚至回避差生心里倾向的普遍存在 ,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泛起,市场经济的冲击等原因,在我国义务教育 阶段,有相当多“非学历”小学或初中毕业生进入社会,成为21世纪 信息社会不协调的“音符”“隐性文盲”。 所谓“隐性文盲”指那些进入社会,不具备最基本的识字、写字、读文 、写文的能力的劳动者。由于各种原因,迫使他们初小或高小中途辍学,有 的虽有义务教育文凭,多是虚的。 “隐性文盲”的产生有三个途径: 第一,个别超生子女随父母外出躲避、打工,或有短期的学习经历 ,或直接进入社会,成为隐性文盲。 第二,孩子父母认为读书无用,强迫在读学生弃学帮助打工。 第三,有相当数量的小学生因对学习失去兴趣,或失去学校“关爱 ”的差生,弃学、逃学,进入社会,虽然父母托关系办了毕业证, 实际成了隐性文盲。 隐性文盲的产生,说明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需要倡导教 师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务实态度和关爱差生,耐心施教的敬业精神。 4、程红兵理想的教育理念只能引导而非指导非理想学校教育 实践。 毫无疑问,程红兵的理想教育理念适合于第一类学校的教育实践, 对二、三类学校教育实践具有引导和启蒙作用,但能否作为教育指导思 想,值得商榷。 第一,“双基”要靠乐学,主要靠“苦学”。 对于二、三类学校教育实践来说,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进入社会,作 为一个劳动者所需的基本知识以及具备的基本能力。“双基”要靠乐学 ,主要靠“苦学”。 如叶圣陶所言:”读写听说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促进,教 学中可以进行单项训练,也可以结合起来训练,要按照合理的序列安 排教学内容,使四种能力协调发展,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字要规规 矩矩的写,话要清清楚楚的说,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 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 程红兵以学自主探究为标志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研究性学习 ,即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 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 ,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和指导二、三类 学校教育实践。 第二,理想的教育不能代替教育的理想。 从哲学的观点看,理想的教育理念指导理想的学校教育,这是理所 当然的事情,但是,它对一般的学校只能起到引导和唤醒或启蒙作用, 不能指导它们的教育实践。理想的教育理念对于理想的学校来说,是教 育实践的指导思想,而对于一般学校来说,是教育的理想状态。理想的 教育不能代替教育的理想。如果强行为之,就是脱离实际或教条主义。 第三,脱离实际的教育指导只能是“误导” 北京大学中文主任温儒敏教授认为,教育要追求理想,更要注重现 实。他在谈到贯彻语文新课标精神时说,对于广大学校的语文教师来 说,我们要立足现实,尽量促使他们变革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标精神 实质,指导他们进行教学改革,能提高到什么程度,就提高到什么程 度。当前语文教育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非文本”教学,“人文化”教学, 满堂问教学,不能说与某中脱离实际,随意拔高的教育指导无关。脱 离实际的教育指导只能是“误导” (三)关于“语文人格教育”的商榷 语文教育要重视人格教育,他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陶冶情操,塑造 人格,这是毫无疑义的。问题是在语文教育中,语文教育和人格培养谁先 谁后,谁是第一位的。程红兵说:“教师的教育首先是思想的教育”,作为 校长,作为教育家,作为宏观教育,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作为语文教师 ,作为学科教育家,这句话值得商榷。 1、教育和学科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教育和学科教育,一般称之为宏观教育和微观教育,如果比喻成建构 一座大楼,整座大楼的建构,就是教育,那么,混凝土浇灌,砖墙的垒砌 ,门窗安装等,应属于学科教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建构一栋坚固、耐用 、美观的大楼。而作为学科教育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做好自己分内的“那一 项工作”,譬如负责混凝土浇灌的承包组的核心任务应是按要求高质量完 成混凝土浇灌任务。可惜现在的教育和学科教育这种相互贯通,按部就班 的理念。程红兵就是一个代表。 2、程红兵站在校长的角度谈语文教育使语文教育宏观化 从整体上看,程红兵的语文教育观表明他是站在校长的角度,站在 教育家的角度谈论语文教育,而非作为语文教师在谈论语文教育。作为 校长,尤其一所著名的建平中学的校长,要求语文教学要突出“语文人 格教育”,是理所当然。而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就是有使语文教育宏观 化、人文化之忧。 3、”既教书,又育人“语文教育的恰当定位 语文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教育,它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 的语文能力,并通过语文教育,塑造学生的语文人格,即语文人格教 育。刘国正将语文教育总结为“文道统一,寓道于文,熏陶感染,潜 移默化”。这同样适用语文“人格教育”。但是“它不与培养语文能 力的任务挣座位,而是承认培养语文能力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 刘征文集第一卷5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6 ) 4、“三个维度”是指导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俗称“三个维度”),明确指出了包括语文教育在内的 学科教育的主次关系,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三个维度”首先 肯定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应是语文教育的首要目标。“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培养,其中应包含“语文人格教育”。 5、语文教育要以“语文”为主,全面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育“指导 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 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 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里“还应”关联词表述语文教育与包括“语文人格教育”在内的德、智、 体、美的和谐发展。 标准在“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时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 学生持续发展。”(16) 这里用“同时要注重”短语表述语文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语文 教学的首要地位。 这些充分说明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德育、智力开发等关系: 语文教育是语文学科教育的核心目标,人格教育、德育、智力开发 等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 程之中。”(160 6、语文教育重在“文趣为引,工具为宿” 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包括文学家在内的具有听说读写能力的社会劳动者 和管理者。在语文教育中,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具有特殊意义。而文学作品 具有“激趣意义”,宜倡导通过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以促使 学生爱语文,进而达到会学语文,学好语文。最终达到使学生“语文”这 个工具的“归宿”。 赵谦翔语文教育理念反思研究 一、教改历程 二、赵谦翔的绿色语文教育理念 三、赵谦翔“绿色语文”之商榷 赵谦翔语文教育理念反思研究 一、教改历程 赵谦翔,男,1948年出生。现为清华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东 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荣获全国模 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 等光荣称号。素有“报告专业户”与“荣誉暴发户”之戏称。他所主 持的“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学改革实验,曾荣获吉林省基础教育 改革成果特等奖。主要著作有语文素质教育探索、实验教材 唐诗宋词鉴赏读本、绿色作文等。 (一)偷学俄语,幸运从教 赵谦翔没有读过师范,是只读过两年高中的“早产毕业生”。 1968年,到吉林省永吉县土城子公社五家子二队插队,顶着压力学 习俄文,把俄文版毛主席语录当教材。1971年,到公社中学当 民办教师,教俄语。同年结婚生子,不久夫妻双双到县“五七师范 ”进修,结束后夫妻双双转为公办教师。 1978年, “而立”之年的他,百感交集地写下了教育生涯中的 第一首自勉诗: 华发已生少年头,所幸而立得自由。 晴空高远凭举翼,沧海辽阔任争流。 昔日无由逞力气,今朝有地复何求? 此生尚余三十载,不教寸阴付东流!” (二)安贫乐道,夺回青春 1980年,他调入吉林省永吉县第五中学教高中语文。没有拜 过师傅,他的语文教学,就是在听过语文组内所有老师的一 节课后,便奋不顾身地开始“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1983 年起开始参加中文函授学习,获大专文凭。1988年东北师范 大学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 1984年2月4日(春节)他作春节乐诗,是其此段生活的 真实写照: 妻子回家过节,丈夫孑立茕茕。 既无电视可赏,也无广播可听。 饮食惟求果腹,一饭一菜满行。 莫谓清冷寂寞,岂无热闹欢腾? 案头炕上书满,读读写写不停。 古今中外读罢,除夕夜已三更。 爆竹声声惊起,习作一篇又成。 滴水文集数册,练笔十万有零。 胸中蓄水万斛,会当高屋建瓴。 (三)爱教语文,唯此为大 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担任教导处副主任,有通过县教育局 长“第三梯队”政审的赵谦翔又迎来了众多机会:县剧团编 剧,到俄罗斯当翻译。面对出名、当官、发财的诱惑,他铁 了心教语文,毅然辞去副主任和局长“第三梯队”、俄罗斯 翻译、编剧等“肥差”: 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990年,他在吉林毓文中学所带第一届毕业于生因在高考中战果辉 煌,班主任工作成绩显著,成了”荣誉暴发户“:吉林市优秀教师、优秀 班主任标兵、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拔尖人才、吉林省劳动模范、全国优 秀教师、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等。 在此基础上,赵谦翔教书育人的激情越燃越旺,志向高远: 求真务实,让荣誉扎根大地;领异标新,让事业枝繁叶翠。 任英年的韶华在苦斗中升华,让晚年的自我在回味中陶醉。 (四)除灰布绿,芳草萋萋 1、灰色语文和绿色语文 赵谦翔将应试语文称之为“灰色语文”,他说:“反思自己十多 年的语文教学历程,原来大多是在灰色泥淖中蹒跚。死读书,只 教语文之毛,不教语文之皮,;死教书,满堂灌, 题海战术;教死书,自己变成教书匠,学生变成解题 机,死死板板,死气沉沉毫无灵气,了无生机。”(7) 与灰色语文相对的是绿色语文: 赵谦翔认为,绿色语文的本质就是充满诗意的语文。他说: “绿色语文”就是培养亲情的语文,就是培养爱心的语文,就是 培养习惯的语文。他提出“教绿色语文,享诗意人生”。(18) 从1993年开始,他进行为期三年的“扩展式语文教学”。 其主要做法是对语文教科书进行大幅度取舍,把所谓“极左”思 潮的课文删去,补充具有时代气息的名篇时文。 他呼吁语文教学要“扫荡灰色污染,开创绿色语文”。他说:“绿 色本是个环保概念,其要点有二:一是纯天然的,二是可持续发展的。 作为语文的纯天然,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可持续发展性 就是不仅为高考学习语文,更要为人生学习语文。(8) 从此,他从应试教育的急先锋,变成语文教改的过河卒。 2、“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课改实验 1996年至1999年,是赵谦翔语文教改的黄金时期。他兼任两个 文科实验班的语文课和班主任,承担了全国哲学和社会科学“九五 ”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子 课题“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在实验中,赵谦翔将传统语文课拓展为三种新课型: 创造型阅读课、主题班会感悟课和东方时空感悟课。 创造型阅读课: 把余秋雨、余光中、周国平、王小波引入课堂,让学生“把自己的 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 书”。 主体班会感悟课: 通过一次次主题班会,鼓励学生把心动、笔动、行动统一起来,把学 做人与学作文统一起来。 东方时空感悟课: 每周一到周四的早晨7-8点,两个实验班在教室集中收看中央电视台 早间新闻、东方之子、百姓故事、时空报道。敬一丹 、水均益、白岩松、方宏进就是他们的导师,赵谦翔成为“助教”。他 要求学生写东方时空观后感。在收视过程中,学生可以任选自己喜 欢的节目而畅所欲言,体裁不拘。 如:人格价更高由孙天帅不下跪想到的 东方之子,我离你还有多远 京剧改革之我见 解剖李登辉 日本妄图改宪意欲何为 巴以冲突之我见 赵谦翔要求学生将作文装帧成册彩画封面,自己命题、作序。 然后他精心设计一节公开课东方时空感悟文集自序讲评。 不久,东方时空栏目报道了他们实验班的消息。继而人民教育发 表了赵谦翔的文章东方夜放花千树。后来,为了感激东方时空这位 精神导师,他们送锦旗一面上题:“博如海、高如山、美如画、水如川”。 1998年实验班提前参加全国高考语文测试,平均成绩107.7分; 1999年正式参加高考,平均成绩112分,升学率99%。全市有10位 学生获得吉林市市长奖励基金,实验班占7名。 赵谦翔让事实证明: 素质教育改革完全能够获得“素质”与“升学”的双赢。(11) (五)感悟清华,提升境界 1998年赵谦翔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十杰中小学教师”。同年11月 课题验收汇报课感悟苏东坡撼动上千位听课教师、学生和领导 。 2000年8月13日,赵谦翔应聘到清华大学附中任教,提出“清华 境界说”。 2003年赵谦翔又在清华附中拓展了“青春读书课”。针对当今青 少年“三种流行病”提出了“三精”牌“一言心得”。 当今青少年的“三种流行病”: 贫血:缺少真情和激情; 缺钙:缺少远大理想和顽强意志; 脑膜炎:跟着感觉走,懒于理性思考。 如:历史课上,讲到南京大屠杀时,有人伏案酣睡,有人谈笑风生; 语文课上,讲到谭嗣同因变法而牺牲时,有人嘲笑他愚昧无知;讲 到林觉民舍“小爱”,图“大爱”时,有人批评他“不懂爱情,与革命私 奔”;有人嘲笑仁人志士“大而空,全无用,为国立功劳,自己掉脑袋” 。 “三精”牌“一言心得”: 一言心得: 把师生间的“口耳授受”变成“心心交流”。 这种“一心得”: 一要“精诚”,说发自内心的话; 二要“精炼”,说言简意赅的话; 三要“精彩”,说富有文采的话。 (六)大爱大失的悲壮曲 赵谦翔对语文教改的大爱,是以家庭的重创,人生的大失为代价的 。他头上的花环对应者眼前的花圈。他说:“这次教改实验,把我推向 事业的高峰,同时也抛入人生的低谷。教改的大成伴着家庭的重创,精 神的至喜衬着心灵的至痛,永难忘怀的辉煌迎着永难治愈的创伤。我曾 不止一次地想过:人生如此,于愿已足。纵然死去,亦复何憾!”(14 ) 1999年教师节前夕,中国教育报发表了赵谦翔红烛不息 悼念亡妻,可谓天悲人怜,撕心裂肺。 “去年教师节,我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十杰中小学教师去北京 领奖。不少从新闻联播中看到我的朋友,都说我表情严肃,面无 笑容。他们哪里知道:我伴随着快乐的乐曲走上领奖台时,当我手捧 金杯和鲜花拍照时,当我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央领导接见时,我心头 层现迭出的都是你的影子,我的亡妻!” “然而,让我最难抹去的,还是发生在去年那黑色七月里的记忆。 医生诊断,一年前你动了手术的乳腺癌,已经转移到了肺里。你和我心照不 宣:死神已来敲门了。老姐姐从上海打来电话,让我再次陪你去那里治疗, 可你哭着拒绝了。你要和我寸步不离地厮守在一起,走完生命的最后里程。 “这时省里来了通知7月28日,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将在我校召开 ,会以的重头戏必须由我来担起。于是,你突然改变了主意,坚决要求去上 海。临别的前一天,咱俩抱头痛哭了一场之后,你冷静地对我说:谦翔, 我只对你哭这一次了。你教给学生的补充教材周国平的思考死:有意 义的徒劳,我也读过了。死,我不害怕,我只是担心你 “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你这一走,竟是咱俩的生离死别!25日 凌晨,你已经只能喘息,不能言语,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守护着你 的儿子强忍住泪水在你耳旁说:妈,我爸和我都爱你!你艰难地 点了点头。心急如焚的老姐姐再一次你要不要谦翔来?,你沉重 地摇了摇头。可老姐姐实在不忍心,就不顾你的反对,偷偷给我打了 电话。可是,当我搭上飞机,风驰电掣地于傍晚赶到上海时,你已于 上午11点30分停止了呼吸。 “你知道吗,世芣?28日上午8点30分,我准时走上了汇报课的讲台。 课前,一向被你引以为骄傲的实验班90名弟子,自发地为你他们可敬的 师娘沉痛哀默了一分钟。而我,是臂缠黑纱,强忍悲痛上完两节课,做完两 个小时报告的! “正是你,把爱事业和爱丈夫融为一体,正是你,用最清醒的理智战胜 了最狂热的激情,以自己壮烈的牺牲做人梯,把我举上了事业的巅峰。” “妻子为我,牺牲一切,心甘情愿;我为事业,衣带渐宽,无怨 无悔。”(11-13) (七)赵谦翔教学改革“壮士”精神的体现者 古今的仁人志士,从古代的屈原,到现代的焦裕禄,在他们 身上体现了一种“自觉的壮士精神”,他们为了信仰,为了事业, 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无怨无悔。毛泽东的“下定决心,不怕牺 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是对他们这种“自觉的壮士精神” 的准确概括。赵谦翔就具备这种精神,是教学改革壮士精神的体 现者。 赵谦翔的“壮士精神”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自觉、奋进、坚韧、拼搏 。 自觉: 赵谦翔为了语文教学改革事业忍受丧妻之痛和疾病的折磨,是出于使命 感和事业心,自觉自愿,无怨无悔。他说:“我为事业,衣带渐宽,无怨无 悔。”1998年末,课题验收之际,丧妻之痛加剧了他的糖尿病。他已经不能 站着讲课,即使坐着讲也是没讲几句便虚汗淋漓。他说,“好在我的头脑在 教改实验的历练下变得越发清明。我撑着病体,自选教材,设计了苏东坡 诗文研究单元。学生自学两周后,我通过评讲他们的作文感悟苏东坡 向验收专家们回报。”(13-14) 奋进: 赵谦翔对语文教改事业一路高歌猛进,情绪高昂。他在逆境中学习俄 语,在“清冷寂寞”,“饮食惟求果腹,一饭一菜满行”的环境下自学, 在丧妻之痛,疾病折磨下完成课题研究,在各种流言蜚语中拼搏。 坚韧: 他是一位语文教改事业的冲锋者,无论在多么艰难的征途上,从不退 却,充满乐观精神。丧妻之痛和疾病折磨没有阻止住他完成课题,相反, 更使他豪情满怀。课后他与学生唱和的江城子充分表明这一点。 江城子 赵谦翔 老夫偏发少年狂,携纸笔,弃药囊,革履西装,抖擞上课堂。 率我九十过河卒,斗应试,逞豪强。千目炯炯尽开张,睹风采,聆华章 ,万紫千红,溢彩更流光。喜待无字书海阔,涛头立,愧孙郎。 江城子 学生应和 成竹在胸气自狂,才饱腹,智满曩,白雪阳春,熠熠耀华堂。看 我九十过河卒,报师恩,显高强。琼苞玉蕊始开张,无字书,待新章。 咫尺明朝,桃李惊四方。不负艰蹇八百里,创伟业,看孙郎。 拼搏: 赵谦翔为了语文教改事业甚至舍去身家性命。妻子的病逝,糖尿病的 折磨没能减弱他奋力拼搏的劲头,反而使他勇气倍增。妻子去世后,儿子 告诉他:“爸爸,我妈是为了你的事业死在上海的。明天我们赶紧火化, 后天你就飞回吉林,这样才不至于违背她的心愿。”他真的如期赶回吉林 ,如期上汇报课。结果出现了令人震惊的课堂景观: “28日上午8点30分,我准时走上了汇报课的讲台。课前,一向被你引 为骄傲的实验班90名弟子,自发地为你他们可敬的师娘,沉痛默哀了 一分钟。而我,是臂缠黑纱,强忍悲痛上完两节课,做完两个小时报告的 !” 赵谦翔的“自觉壮士精神”告诉我们,看似平凡的教学工作也 需要献身精神,他是振兴我国教育的精神支柱,更是一个教育家 成长的“助推剂”,我们虽然不能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具备 这种精神,但是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位教师,一位教育工作者 要向成为教育家,成为里程碑式的“大师”,则必须具备这种“自觉 壮士精神”! 赵谦翔的感而赋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壮士情怀: 假如我倒在讲台上不再起来, 这是我的造化,不是悲哀。 是战士就应当埋骨沙场, 为师表就应当献身讲台。 朝朝暮暮,讲台上传道授业; 年年岁岁,讲台上追欢播爱。 讲台上画句号该多么圆满, 仿佛在百花丛中将我掩埋。 我庆幸今天又站了起来, 还能把绿色语文继续开采。 一旦我永远站不起来, 我希望,我祈祷还在讲台。(28) 二、赵谦翔的绿色语文教育理念 (一)教学方法上的诗意交流; (二)阅读教学上的感悟鉴赏 (三)写作教学教学上的抒写真情; (四)思想教育上的感染和“诗教” (一)教学方法上的诗意交流 诗意交流是赵谦翔语文教学的显著特色。他的诗意交流包括两个方面 的含义:口语诗意交流和书面诗意交流。 1、口语诗意交流 赵谦翔是一位演说家,自称“妙口生花”。他说:“余善演讲,妙口生 花”。“莫若直赞余之真本事:此君伶牙俐齿,专擅明理;锦心绣口,尤长 煽情以褒名口之才。” 又说:“教书则朝朝含英咀华,推文敲字;育人则暮暮婆心苦口,语 重心长。故余虽愚,终练就得心应口之才。受命教坛,小有成就,机遇垂青 之外,不可谓非口才之功也。”(110) 2、书面诗意交流 赵谦翔在教学中,除了富有情感的语言交流之外,使用最多 的是书面诗意交流。他经常通过富有哲理和劝谕意味的诗歌散文 与学生交流。如他在课题汇报课感悟苏东坡之后,师生以 江城子唱和,进行感受沟通。(14)他通过书信往来,与学生 讨论“清华境界说”等。 (二)阅读教学上的感悟鉴赏 赵谦翔在阅读教学中,对教科书大胆取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 验。如他开设创造型阅读课、主题班会感悟课,把东方时空引入课 堂,组织学生收视东方时空节目,抒写感悟,曰东方时空感悟 课。 他把余秋雨、余光中、周国平、王小波引入课堂,让学生“把自己的 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 书。 (三)写作教学上的抒写真情 赵谦翔的绿色作文实际上是融读、悟、写为一体,以读促悟, 以悟促写,加之教师下水,以写导写,以写促写的作文。在他的教 学过程中,很少单一的作文课,多是读写一体的综合课。老师的诗 文随处可见,以写导写,以写促写的课例,比比皆是。 在赵谦翔的作文教学体系中,“悟”站据重要地位。他在“人 ”之我悟中说:“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两相成。一情一理为 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谈到作文的”悟“,他说:”悟由心与吾 组成,心之官则思:故从左往右看,乃思之吾,即思想的我,从 右往左看,乃吾之思,即我的思想。所谓悟性,就是思想的个性 ,个性的思想。 他在”绿色作文概说“中,倡导”五个以“: 以人为本,以活为源,以悟为魂,以真为纲,以导为脉。 (四)思想教育上的感染和“诗教” 赵谦翔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必须采用感染和“诗教 ”的方式进行。他说,学生“最讨厌枯燥无味的磨豆腐式的说 教,最反感盛气凌人的家长式的训斥”,他经常结合教学和学生不 同的心态,或写诗赠诗,寓教于诗,或者教学生赏诗作诗,一诗 自育。他常通过感染和“诗教”对学生进行励志、修德、陶情、劝 学等方面的教育。 如教学鞠躬尽瘁时,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焦裕禄,这对 于看惯了金庸武打和琼瑶纯情的中学生来说,不啻一场极大的教育 冲击波:欣赏时热泪盈眶,座谈时慷慨激昂。赵谦翔抓住这个契机 ,创作了一首长诗,来趁热打铁,淬火加钢,以起到激励学生树雄 心,立壮志的作用。(36-39) 绿色语文教学歌诀七首 赵谦翔 人生重交际,语文拔头功;文字为外表,精神内里充; 一言寓褒贬,一句见理情;咬文与嚼字,首贵推敲功。 读书在养气,目的不易狭;含英咀华久,谈吐气自华; 切莫陷题海,丢瓜抓芝麻;逐本真要务,积厚乃勃发。 实乃文学巅,鉴赏不可俗;寻章摘句者,急功如迷途; 意象构意境,意趣当所图;品情与悟理,积久自雅儒。 古文国之粹,学子不可弃;熟读与精思,先哲有规律; 熟读得语感,精思悟文意;文言功底厚,白话更神气。 作文忌四话:假大与空废;灰色污染重,扫荡在我辈; 除灰布新绿,真情不可悖;个性重张扬,创新尤可贵。 课内求精专,课外求博览;悟性砺书卷,能力锻大千。 知识固可贵,素质更高瞻。课堂处处有,乐学当为先。 语文兼两性,统一不可分;利器天天用,人文日日新; 人生养诗意,母语恩最深;良马添双翼,腾飞万里云。 三、赵谦翔“绿色语文”之商榷 (一)关于“绿色语文”与“灰色语文”的商榷 (二)绿色语文是“课堂语文”还是“泛语文” (三)绿色语文是“商品型的”还是“安居型的” (一)关于“绿色语文”与“灰色语文”的商榷 赵谦翔用“绿色语文”比喻素质语文教育,用“灰色语文”比喻 应试语文教育。他虽然承认应试语文与素质语文“不是对立的,而是 统一的”。(112)但是在不少方面,是把灰色语文与绿色语文对立 地位而加以批判的。如谈到应试作文时,归纳为凑、抄、套。并指出 ,“此污染要害为:只动笔墨,不动脑筋。(63) 又说:“如此污染后的作文,充其量不过是文字的化妆品罢了。这 白不白黑不黑、死不死活不活的文章,称其为灰色作文实为最当。 ”“灰色污染似无形杀手,用锁链捆住了我们的手脚,用利刃阉割了我们 的精神!”(63) 在谈到“灰色语文”时,说:“教死书,只教语文之毛,不 教语文之皮;死教书,满堂灌,题海战术;教书死 ,自己变成教书匠,学生变成解题机。死死板板,死气沉沉,毫 无灵气,了无生机。”(7) 综上所述,他得出的结论是:反省灰色,憧憬绿色,革故鼎新,拓展 绿色,沉醉绿色。这实际是把绿色与灰色对立起来,灰色一无是处;绿色 芳香四溢。 赵谦翔是否过分地夸大了灰色的危害程度,所谓“除灰布绿,似 乎不除灰绿就不能回复生机。换句话说,就是用素质教育代替应试 教育,好象不废除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就永无出头之日。 这种观点曾遭到不少人的质疑。自回复改考以来,应试教育 颇遭责难,甚至有人把知识传授与应试教育混为一谈。 这里有必要对所谓应试教育正本清源: 应试教育与升学教育,尤其是高招录取孪生。即学校教师为了提高升 学考试成绩,而对学生提高应考技术进行强化训练和指导。针对高考而言 ,无论是重点学校或一般学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应试技术训练,这既是面 临高考的应试规则,也是对高考民意的顺应。它对于面临高考的学校和学 生来说,也是平等的。 提高应试技术训练不等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属于内容层面,应试技 术属于形式技巧层面。 应试教育由三个因素决定: 第一,高考内容:是考试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还是考试适应高等学校教 育的研究能力。如果是后者,则是应试教育内容。当前高考考试的内容基本上 属于中学学习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因此,不属于应试教育。 第二,中学教学内容:就与高考临近的初中、高中而言,多数教师依纲扣 本进行教学,只是到了高年级才进行必要的考试技巧训练,不属于应试教育。 第三,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是否至始至终离开教学大纲,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