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与类金属中毒》PPT课件.ppt_第1页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PPT课件.ppt_第2页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PPT课件.ppt_第3页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PPT课件.ppt_第4页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属与类金属1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 *金属与类金属2 讲授内容与重点 理化特性 接触机会 毒理 临床表现 诊断 处理原则 预防 铅 汞 砷 镉 其他 *金属与类金属3 一、铅中毒 (lead poisoning) 1、理化特性:加热到400500有大量蒸气逸出 ,氧化、冷凝形成铅烟 。 2、接触机会 铅矿开采及冶炼 ; 熔铅作业 ,如焊接用的焊锡,废铅回收等; 铅化合物 , 铅氧化物常用于制造蓄电池、玻 璃、搪瓷、景泰蓝、铅丹、铅白、油漆、颜料 、釉料、防锈剂、橡胶硫化促进剂等。 *金属与类金属4 3、毒理 进入途径:以粉尘或烟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 体;四乙基铅(汽油添加剂)可通过完整皮肤。 体内代谢: 进入血液的铅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 ,其余在血浆中。 血浆中的铅主要与血浆蛋白结合,少量形成磷 酸氢铅。 血循环中的铅早期主要分布于肝、肾、脑、皮 肤和骨骼肌中;数周后,由软组织转移到骨, 并以难溶的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 *金属与类金属5 人体内90%95%的铅储存于骨内,比较 稳定。 铅在体内的代谢与钙相似,当缺钙或因 感染、饮酒、外伤、服用酸性药物等改 变体内酸碱平衡时,以及骨疾病(如骨质 疏松、骨折),可导致骨内储存的磷酸铅 转化为溶解度增大100倍的磷酸氢铅而进 入血液,引起铅中毒症状发生。 *金属与类金属6 Poisoning mechanism (1)影响卟啉代谢,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P128 图4-4) 抑制:-ALA合成酶;-ALA脱水酶;血红素 合成酶。 导致:尿-ALA、尿卟啉原、锌原卟啉(Zn-pp) 、游离性红细胞原卟啉(FEP)升高,早期接触 指标。 铅所致卟啉代谢紊乱和影响血红素合成的研 究最为深入,并认为出现卟啉代谢紊乱是铅 中毒重要和较早的变化之一。 *金属与类金属7 血红素合 成酶 *金属与类金属8 Poisoning mechanism (2)引起血管(小动脉)平滑肌痉挛:铅绞 痛。 (3)破坏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并导 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4)损害周围神经细胞内线粒体和微粒体, 使神经细胞改变和脱髓鞘,表现为神经传 导速度减慢,导致周围神经炎。 *金属与类金属9 4、临床表现 经口摄入大量铅化合物可致急性铅中毒,多 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绞痛, 少数出现中毒性脑病。 职业性铅中毒基本上为慢性中毒,早期表现 为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等。随着 接触增加,病情进展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金属与类金属10 神经系统:类神经征(早期表现)、周围神经 病(感觉型肢体末端麻木、四肢呈手套袜套样感 觉障碍;运动型表现为握力减退、肌无力和麻 痹,严重者出现腕下垂等)。 消化系统:铅线、口内金属味、便秘、铅绞痛 (lead colic)。 造血系统:低HB性贫血、幼红细胞增多。 其它:Fanconi综合征(氨基酸、葡萄糖、磷酸 尿) 。 *金属与类金属11 5、诊断与处理原则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 2002) 职业史;车间空气测定;临床症状;实验室 检查(尿铅、血铅、ALA、血红细胞游离 原卟啉、红细胞锌卟啉等);综合诊断。 分级。 *金属与类金属12 (1)观察对象: 有密切铅接触史,尚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具有 下有表现,尿铅0.34mol/L(0.07mg/L)或 0.48mol/24h(0.1mg/24h);血铅1.90mol/L(0.4mg/L);或 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1.45mol/L(3.86mol/L者)。 (2)轻度中毒 u 血铅2.90mol/L(0.6mg/L);或尿铅0.58mol/L(0.12mg/L) ,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u 尿ALA61.0mol/L或8.0mg/L; 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EP)3.56mol/L (2.0mg/L);红细胞锌卟啉 (FEP)2.91mol/L (13.0g/gHb);有腹部隐痛、腹胀、便 秘等症状 。 u 经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6mol/L(0.8mg/L)者。 (3)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 断为中度中毒: 腹绞痛; 贫血; 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 (4)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铅 麻痹; 中毒性脑病。 *金属与类金属13 n处理原则 观察对象:可继续工作,3-6个月复查一 次; 轻度中度中毒:驱铅治疗后可恢复工作 ,可不调离; 重度中毒:调离、治疗、休息 *金属与类金属14 6、治疗 (1)特异治疗 驱铅疗法: 首选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金属络合剂驱 铅,一般34日为一疗程,间隔3日,原 则上35个疗程。使用剂量每日1.0g静脉注射 或加于2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二巯基丁二酸钠,每日1.0g, 用生理盐水或5 葡萄糖液配成510浓度静脉注射。我 国已批准生产的新药二巯基丁二酸胶囊(DMSA) 副作用小,可口服驱铅 (2)对症疗法:根据病情给予支持疗法,如有 类神经征者给以镇静剂,腹绞痛发作可静脉注 射葡萄糖酸钙或皮下注射阿托品。 *金属与类金属15 二、汞(mercury)中毒 1、理化特性 比重大、易蒸发、表面张力高,易被吸 附。 2、接触机会 开采、冶炼;仪表;制药、电解盐、印 染、塑料、口腔临床等。 *金属与类金属16 3、毒理 (1)吸收:金属汞主要以蒸汽从呼吸道吸入而 很少消化道吸收,汞盐和有机汞则易通过呼吸 道吸收。 (2)分布与排泄:早期肝,后期肾,可穿透血- 脑、血-乳和胎盘屏障,主要从尿、粪中排泄 ,部分其它途径。汞在体内可诱发生成金属硫 蛋白(Metallothionein),这是一种低分子富 含巯基的蛋白质,主要蓄积在肾脏,可能对汞 在体内的解毒和蓄积以及保护肾脏起一定作用 。 *金属与类金属17 (3)毒作用机理 与蛋白质及其他活性物质的巯基结合, 特别是巯基酶,形成硫醇盐,失去活性 ,影响生化代谢。 汞毒性震颤(mercurial tremor): 大脑皮质: 丙酮酸的代谢神经递质 细胞膜的巯基、磷酰基结构、功能 血管及内脏感受器 *金属与类金属18 4、临床表现 急性汞中毒:短时间吸入高浓度汞蒸气或摄入 可溶性汞盐可致急性中毒,多由于在密闭空间 内工作或意外事故造成。 l 一般起病急,有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炎和胃 肠道症状,继之可发生化学性肺炎伴有紫绀、 气促、肺水肿等。 l 肾损伤表现为开始时多尿,继之出现蛋白尿、 少尿及肾衰。急性期恢复后可出现类似慢性中 毒的神经系统症状。 l 口服汞盐可引起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 泻和腹痛,并可引起肾脏和神经损害。 *金属与类金属19 慢性中毒: 主要引起神经精神系统症状,最早表现为类神 经征,如易兴奋、激动、焦虑、记忆力减退和 情绪波动。 震颤是神经毒性的早期症状,开始时为微细震 颤,多在休息时发生,进一步可发展成意向性 粗大震颤,也可伴有头部震颤和运动失调。震 颤、步态失调、动作迟缓等征候群,类似巴金 森病,后期可出现幻觉和痴呆。 口腔炎不及急性中毒时明显和多见,少数患者 可有肾脏损害。 *金属与类金属20 5、诊断与处理原则 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89-2002); 根据接触金属汞的职业史,出现相应的临床表 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劳动卫生学调查资 料,进行分析,排除其他病因后,方可诊断。 尿汞反映近期接触汞水平,尿汞正常参考值 0.01mg/L(0.05mol/L)。 *金属与类金属21 分级标准 l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 短期内接触大量汞蒸气,尿汞增高。可出现 发热,头晕,头痛,震颤等全身症状,并具备下列表 现之一者。 a)口腔-牙龈炎及胃肠炎; b)急性支气管炎。 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并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 。 a)间质性肺炎; b)肾病综合征。 重度中毒 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癫痫样发作; c)精神障碍。 *金属与类金属22 l 慢性中毒 轻度中毒 具备下列表现之三项者。 a)脑衰弱综合征; b)口腔-牙龈炎; c)眼睑、舌或手指震颤; d)尿汞增高。 中度中毒 具备下列表现之二项者。 a)出现精神性格改变; b)粗大震颤; c)明显肾脏损害 重度中毒 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 a)小脑共济失调; b)精神障碍。 *金属与类金属23 u处理: 观察对象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驱 汞治疗,轻度中毒治愈后仍可从事原工 作,中度及重度中毒治愈后,不宜再从 事毒物作业。如需劳动能力鉴定,按 GB/T16180处理。 *金属与类金属24 6、治疗 急性中毒治疗原则: a)迅速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静卧,保暖; b)驱汞治疗:二巯丙磺钠125250mg,肌内注射 ,每4-6小时一次,2天后125mg,每日一次, 疗程视病情而定; c)对症处理与内科相同。 慢性中毒治疗原则 a)驱汞治疗:二巯丙磺钠125250mg,肌内注射 ,每日一次,连续3天,停4天为一疗程。一般 用药3-4疗程; b)对症处理与内科相同。 *金属与类金属25 三、砷(arsenic,As )中毒 1、理化特性 砷在自然界中主要伴生于各种黑色或有 色金属矿中。砷有灰、黄、黑三种同素 异构体,其中灰色结晶具有金属性。 砷的化合物种类很多,主要为砷的氧化 物和盐类,常见有三氧化二砷、五氧化 二砷、砷酸铅、砷酸钙、亚砷酸钠等。 *金属与类金属26 2、接触机会 l 铅、铜、金及其它含砷有色金属冶炼时,砷以 蒸气状态逸散在空气中,形成氧化砷。 l 处理烟道和矿渣、维修燃烧炉等都可接触三氧 化二砷粉尘。 l 从事含砷农药(如砷酸铅、砷酸钙)、含砷防腐 剂(如砷化钠)、除锈剂(如亚砷酸钠)等制造和 应用的工人可接触砷。 l 此外,砷化物在玻璃工业中常作为颜料,砷合 金用做电池栅极、半导体元件、轴承及强化电 缆铅外壳。 l 中医用雄黄(AsS)、三氧化二砷作为皮肤外用 药。 *金属与类金属27 3、毒理 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体内。职业性中 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所致。 吸收入血的砷化合物主要与血红蛋白结合,随 血液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并沉积于肝、 肾、肌肉、骨、皮肤、指甲和毛发。 五价砷和砷化氢在体内转变为三价砷,吸收的 三价砷大部分通过甲基转移酶两次甲基化生成 单甲基砷酸(monomethylarsenic acid) 和二甲基 砷酸(dimethylarsenic acid)从尿中排出,少量砷 可经粪便、皮肤、毛发、指甲、汗腺、乳腺及 肺排出。 *金属与类金属28 u砷是一种细胞原生质毒。在体内,砷是亲硫元 素,三价砷极易与巯基(-SH)结合,从而引起 含巯基的酶、辅酶和蛋白质生物活性及功能改 变; u甲基化三价砷毒性最强; u砷化氢,是强烈溶血性毒物,毒作用主要表现 为大量溶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溶血的机制还 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砷化氢和血红蛋 白结合后形成过氧化物,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 物酶的作用,大量消耗维持红细胞膜完整性的 还原型谷胱甘肽所致。 *金属与类金属29 4、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 大量吸入砷化合物所致,很少见。 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喷嚏、胸痛 、呼吸困难以及头痛、头晕、全身衰弱,甚至 烦躁不安、痉挛和昏迷。恶心、呕吐和腹痛、 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出现较晚。 严重者多因呼吸和血管中枢麻痹而死亡。 *金属与类金属30 口服砷化物中毒可在摄入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 生,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及血样腹泻,寒 战、皮肤湿冷、痉挛,严重者极度衰弱,脱水 、尿少、尿闭和循环衰竭,并出现神经系统症 状,兴奋、躁动不安、谵妄、意识模糊、昏迷 ,可因呼吸麻痹死亡。 急性中毒恢复后可有迟发性末梢神经炎,数周 后表现出对称性远端感觉障碍,个别可有中毒 性肝炎、心肌炎,以及皮肤损害。 *金属与类金属31 砷化氢急性中毒,可在吸入砷化氢数小 时至十余小时内发生,出现急性溶血引 发的症状和体征,腹痛、黄疸和少尿三 联征是砷化氢中毒的典型表现。 尿中可见大量血红蛋白、血球及管型尿 ,伴有头痛、恶心、腹疼、腰痛、胸部 压迫感、皮肤青铜色、肝脾肿大等症状 ,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金属与类金属32 (2)慢性中毒 职业性慢性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所致,除一 般类神经征外,主要表现皮肤粘膜病变和多发 性神经炎。 皮肤改变可主要表现为脱色素和色素沉着加深 、掌跖部出现点状或疣状角化。 砷诱导的末梢神经改变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和 麻木,严重病例可累及运动神经,伴有运动和 反射减弱。 砷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职业暴露主要致肺癌 和皮肤癌,也有报道与白血病、淋巴瘤及肝癌 等有关。 *金属与类金属33 5、诊断 (1)急性中毒因有明显接触史、典型临床 表现及排泄物中有过量砷存在。 (2)慢性中毒诊断则需根据长期砷接触史 ,结合临床症状,特别是皮肤粘膜改变 ,多发性神经炎、肝肾功能损害等,以 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 *金属与类金属34 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 GBZ44 -2002 ) 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短 期内吸入较高浓度砷化氢气体所致的以急性血 管内溶血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严重者可发生急 性肾功能衰竭。 根据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砷化氢气体的职业史 和急性血管内溶血的临床表现,结合有关实验 室检查结果,参考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 综合分析,排除其它病因所致的类似疾病,方 可诊断。 *金属与类金属35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GBZ83- 2002 )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是指在职业活动中较 长时期接触砷化物而引起的以皮肤、肝 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金属与类金属36 6、处理原则 ()急性中毒 急性职业性中毒应尽快脱离现场,并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