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痛鉴别诊断》word版.doc_第1页
《肌痛鉴别诊断》word版.doc_第2页
《肌痛鉴别诊断》word版.doc_第3页
《肌痛鉴别诊断》word版.doc_第4页
《肌痛鉴别诊断》word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湿性多肌痛诊断PMR完全为一临床诊断,其临床指标中无一项具有特异性,诊断应严格符合定义中的表现。(1)发病年龄超过50岁。(2)颈、肩胛带及骨盆带三处易患部位中至少两处出现肌肉疼痛和晨僵,病程应持续1周以上。病毒感染引起的肌痛一般只持续几天,“流感综合征“之肌痛至多也在数天内消失。故了解肌痛持续时间有利于排除病毒感染和“流感性肌痛”。(3)实验室检查显示有全身性反应证据,如血沉明显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4)受影响肌肉无红、肿、热,亦无肌力减退或肌萎缩。(5)需排除类似PMR表现的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感染、多发性肌炎、恶性肿瘤等。(6)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符合以上6项者,可确诊为PMR。须与下述几种风湿病鉴别。1.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 本病有晨僵、对称性小关节肿痛、畸形、类风湿因子阳性等。2.多发性肌炎 本病亦多见于老年女性,有近端肢带肌无力与疼痛、肌力显著减弱、血沉增快等;但本病以肌炎为特征,血清肌酶活性增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有肌炎特征。3.纤维织炎综合征(fibrositis syndrome) 本综合征以关节外肌肉骨骼僵痛与疲乏为典型表现,躯体四肢有固定性敏感压痛点,如颈肌枕部附着点、上斜方肌中部、胸肌第二肋骨与软骨交界处外侧、外上髁下2cm处、上臀部、大转子后2cm、膝关节内侧鹅状滑囊区、腓肠肌跟腱交接处等8处;多有睡眠障碍,常伴有激惹性肠炎、激惹性膀胱炎、紧张性头痛、月经不调以及对甾体或非甾体抗炎药反应不敏感、血沉正常等。4.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伴有骨骼肌肉疼痛,但还有其他临床表现,全身情况也与PMR容易鉴别。5.其他风湿性疾病和慢性感染,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可有全身症状及近端关节痛,类似于PMR,发热时可做血培养鉴别。6.功能性肌痛一般无典型晨僵,实验室检查正常或接近正常。7.系统性红斑狼疮、舍格伦综合征等风湿病可能有某些表现与PMR相似,但不难找到其他伴随症状。纤维肌痛综合症如何诊断鉴别及治疗?病因纤维肌痛综合症是一种特发性疾病,其病理生理至今不明,因此对它的治疗方法也不多。它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弥漫性慢性疼痛,除“压痛点”之外,别无客观体征。所以不仅治疗选择不易,疗效评定也颇为困难。目前的治疗主要致力于改善睡眠状态、减低痛觉感觉器的敏感性、改善肌肉血流等。据认为这几方面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成因有关。而疗效则主要根据治疗前后压痛点数目及症状的变化而判定。纤维肌痛综合症的机制尚不清楚。文献报道与睡眠障碍、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及免疫紊乱有关。中医认为素体虚弱,脏腑亏虚,正气不足,阴阳失调是本病的主要内因,其中又以肝脾肾亏虚为主,风寒湿热之邪乘虚内侵是外因,病机为禀赋素虚,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营卫不和,或者肝郁脾虚,以致风寒湿热之邪乘虚内侵而致病。症状纤维肌痛综合症多见于女性,最常见的发病年龄2545岁。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下述4组症状:1.主要症状:全身广泛疼痛是所有纤维肌痛综合症病人都具有症状。虽然有的病人仅主诉一处或几处疼痛,但1/4的病人疼痛部位可达24处以上。疾病遍布全身各处,尤以中轴骨骼(颈、胸椎、下背部)及肩胛带、骨盆带等处为常见。其他常见部位依次为膝、头、肘、踝、足、上背、中背、腕、臀部、大腿和小腿。大部分病人将这种疼痛描写为刺痛,痛得令人心烦意乱。另一个所有病人都具有症状为广泛存在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存在于肌腱、肌肉及其他组织中,往往呈对称性分布。在压痛点部位,病人与正常人对“按压”的反应不同,但在其他部位则无区别。2.特征性疾病:这一组症状包括睡眠障碍、疲劳及晨僵。约90%的病人有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易醒、多梦、精神不振。夜间脑电图显示有波介入到非快支眼节律中,提示缺乏熟睡。5090%的病人有疲劳感,约一半病人疲劳症状较严重,以至于感到“太累,无法工作”。晨僵见于7691%的病人,其严重程度与睡眠及疾病活动性有关。3.常见症状:这一组症状中最常见的是麻木和肿胀。病人常诉关节、关节周围肿胀,但无客观体征。其次为头痛、肠激惹综合征。头痛可分偏头痛或非偏头痛性头痛,后者是一种在枕区或整个头部的压迫性钝痛。心理异常包括抑郁和焦虑也比较常见。此外病人劳动能力下降,约1/3的病人需改换工作,少部分人不能坚持日常工作。以上症状常因天气潮冷、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而加重,局部受热、精神放松、良好睡眠、适度活动可使症状减轻。4.混合症状: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症很少见,大部分纤维肌痛综合症病人都同时患有某种风湿病。这时临床症状即为两者症状的交织与重叠。纤维肌痛综合症常使与之共存在风湿病症状显得更严重,如不认识这种情况常会导致对后者的过度治疗和检查。辅助检查除非合并其他疾病,纤维肌痛综合症一般无实验室异常。但有报道纤维肌痛综合症病人IL-1水平增高,自然杀伤细胞及血清素活性减低,脑脊液中P物质浓度升高。药1/3病人有雷诺现象,在这一组病人中可有抗核抗体阳性、C3水平减低。自70年代Smythe首次提出纤维肌痛综合症诊断标准以来,相继以许多诊断标准问世。但这些标准在方法学上、内容上都不尽相同,从而给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带来一些困难。为此国外学者通过多中心协作,在以往标准的基础上,研究了大量病人的临床症状及压痛点,从中筛选出最有鉴别意义的一个临床症状及18个压痛点,提出了1990年纤维肌痛综合症的分类标准。1.持续3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身体的左、右侧、腰的上、下部及中轴骨骼(颈椎或前胸或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同时疼痛时才认为是全身性疼痛。2.用拇指按压(按压力约为4kg)18个压痛点中至少有11个疼痛。这18个(9对)压痛点部位是:枕骨下肌肉附着处;斜方肌上缘中点;第5至第7颈椎横突间隙的前面;冈上肌起始部,肩胛棘上方近内侧缘;肱骨外上髁远端2cm处;第二肋骨与软骨交界处,恰在交界处外侧上缘;臀我上象限,臀前皱襞处;大粗隆后方;膝内侧脂肪垫关节折皱线的近侧。同时满意上述2个条件者,可诊为纤维肌痛综合症。应用这个标准可使纤维肌痛综合症的定义更趋一致。该标准所强调的纤维肌痛综合症与其他类似疾病的区别处,因而没有包括综合征特征性表现,如疲劳、睡眠障碍、晨僵等。应用这个标准时,考虑到上述特点,将会增加诊断的可靠性、正确性。但这个标准不能区分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症和继发性纤维肌痛综合症。因此,纤维肌痛综合症诊断成立后,还必须检查有无其他伴随疾病,以区分原发性与继发性纤维肌综合征。这种区分在临床研究及疗效观察显然是必要的。鉴别诊断纤维肌痛综合症的症状如疲乏、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它需要下列几种疾病相鉴别。1.精神性风湿痛:纤维肌痛综合片易与精神性风湿病相混淆,但两者有显著不同。精神性风湿有带感情色彩的症状。如把疼痛描述成刀割炎烧样剧痛,或描述为麻木、发紧、针扎样或压迫性疼痛。这些症状常定位模糊。变化多端,无解剖基础,且不受天气或活动的影响,患者常有精神或情感紊乱,如精神神经病、抑郁、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区别两者是重要的,因前者更难处理,常需精神病专家治疗。2.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包括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和特发性慢性疲劳综合征。表现为疲劳、乏力,但缺少基础病因。检查患者有无低热、咽炎、颈或腋下淋巴结肿大,测定抗EB病毒包膜抗原抗体IgM,有助于鉴别二者。3.风湿性多肌痛:风湿性多肌痛表现为广泛性颈、肩胛带、背及骨盆带疼痛。但根据血沉快、多见于60岁以上老人、滑膜活检示炎性改变、对激素敏感等特点,可与纤维肌痛综合症相鉴别。4.类风湿关节炎:RA和纤维肌痛综合症病人均有全身广泛性疼痛、发僵及关节肿胀的感觉。但纤维肌痛综合症的关节无肿胀的客观证据,它的晨僵时间比RA短,实验室检查包括类风湿因子、血沉、关节X线片等也都政治。纤维肌痛综合症疼痛分布范围较广泛,较少局限于关节,多位于下背、大腿、腹部、头部和髋部,而RA的疼痛多分布于腕、手指和足趾等部位。5.肌筋膜痛综合征:肌筋膜痛综合征亦称局限性纤维炎,也有学问压痛点,易与纤维肌前点征相混淆。但两者在诊断、治疗和预后上都有不同之处。肌筋膜痛综合征的压痛点通常叫激发点,按压这一点,疼痛会放射到其他部位。虽然病人感到疼痛,但他们可能不知道激发点任何处。肌筋膜综合征通常只有一个或聚集在局部的几个激发点。激发点起源于肌肉,受累肌肉活动受限,被动牵拉或主动收缩肌肉均可引起疼痛。用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激发点可暂时消除疼痛。它与纤维炎不同,没有广泛的疼痛、僵硬感或疲乏等症状。但是如果持续性的疼痛引起期睡眠障碍,肌筋膜综合征就可能演变为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综合征通常由外伤或过劳所致治疗由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因不明,因此对它的治疗方法不多;目前的治疗主要是改善睡眠状态,减低痛觉感受器的敏感性,改善肌肉血流等。治疗方面最重要的一点是给病人解释。首先,病人应清楚地知道纤维肌痛综合征并不会造成残疾,更不会危及生命,预后良好,从而得到莫大的安慰,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有精神或情绪创伤诱因的应予以排解。这就是说,精神治疗是比药物治疗更重要的一个方面。病人应努力改善睡眠,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平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寒冷与潮湿;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较理想的药物为:阿米替林10毫克,可根据情况,缓慢增至2030毫克,或胺苯环庚烯(舒络平)1040毫克,均为睡前一次服。它们具有抗抑郁、解除肌痉挛达到改善睡眠等作用。其副作用有口于、咽痛、便秘。由于应用剂量较小,病人大多可以耐受。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