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海上绿色氢醇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_第1页
2024年中国海上绿色氢醇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_第2页
2024年中国海上绿色氢醇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_第3页
2024年中国海上绿色氢醇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_第4页
2024年中国海上绿色氢醇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国海上绿色氢醇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内容概要: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从2018年的453.3万千瓦增长至2023年的3769万千瓦,2023年期间,新增装机容量达718.3万千瓦,同比增长39%。随着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发展,海上电力尤其是深远海可再生电力输送、消纳成为问题,利用海上风电制氢是解决海上风电大规模并网消纳难,深远海电力送出成本高等问题的有效路径。海上风电与制氢制醇制氨相融合,有望成为海上风电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英国、德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正在积极探索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寻找绿氢生产新方向。国内市场,沿海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在加快海上风电制氢制醇项目布局。关键词:海上风电制氢技术分类、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海上风电制氢醇氨项目动态、绿色甲醇产量一、海上绿色氢醇氨行业相关概述绿氢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取的氢气,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其是绿氨和绿醇制备的关键原料。海上风电制氢凭借零碳排放、能源转换效率高等优势,逐渐成为各国能源转型的优先解决方案。

根据制氢电力来源的不同,可以将海上风电制氢技术分为并网型和离网型风电制氢两种。并网型风电制氢是指将风电机组接入电网,从电网取电来电解水制氢,主要应用于大规模近岸风电场的弃风消纳和储能。离网型风电制氢是将单台风机或多台风机所发的电能,不经过电网直接提供给电解水制氢设备进行制氢的方案,此方案不受电网和容量的限制,已逐步成为海上风电制氢的主流。海上风电制氢技术分类氢气不仅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业原料。

在化学工业中,氢气是合成氨、甲醇的主要原料之一。IEA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工业氢需求量达5400万吨,其中60%用于氨生产,30%用于甲醇生产。甲醇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全球有超10%的氢气被用于生产甲醇。甲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甲醛、醋酸、二甲醚、二甲基甲酰胺的上游产品,也是烯烃的重要来源,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是树脂、多元醇、尼龙、橡胶等产品的重要原料。海上绿色氢醇氨一体化发展成为重要趋势。2023年全球工业氢需求分布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海上绿色氢醇氨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二、中国海上风电装机情况随着环境危机日益加剧,推动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我国不断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推进风电项目建设。目前,我国已构建起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风电产业体系,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新增装机容量7937万千瓦,同比增长59.3%。累计装机容量达47460万千瓦,同比增长20%。2018-2023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随着风电项目不断建设落地,陆地可开发的风能资源越来越少。而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广袤的管辖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上风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风电场建设由陆地向海上拓展,自2007年建成第一台海上风电机组至今,我国海上风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从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到施工建设、运维管理较为完整的海上风电技术链、产业链。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从2018年的453.3万千瓦增长至2023年的3769万千瓦,2023年期间,新增装机容量达718.3万千瓦,同比增长39%。重回向上增长的轨道。同时,中国海上风电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新增市场地位,占据了全球海上风电新增市场的六成以上,连续第六年位居全球首位。2018-2023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三、海上绿色氢醇氨行业现状随着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发展,海上电力尤其是深远海可再生电力输送、消纳成为问题,利用海上风电制氢是解决海上风电大规模并网消纳难,深远海电力送出成本高等问题的有效路径。海上风电与制氢制醇制氨相融合,有望成为海上风电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在全球范围内,以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纷纷布局海上风电制氢。例如英国Dolphyn项目于2024年7月开始海上试验,此次海试在英国南威尔士彭布罗克港近海区域开展,主要对DolphynHydrogen技术进行测试。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底建成并开始运营10兆瓦级示范项目。德国AquaVentus海上制氢项目计划在2025年前建立包含两台1.4万千瓦风机的试点项目,预计2035年实现年生产100万吨绿色氢气。荷兰的NortH2项目,计划在2027年实现首批风机并网发电并制氢,并计划到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达到400万千瓦,到2040年海上风电装机将超过1000万千瓦。除了欧洲外,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在积极探索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寻找绿氢生产新方向。国内市场,沿海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在加快海上氢醇氨项目布局。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海南省等沿海地区纷纷发布政策,支持探索海上氢醇氨的新能源融合模式,推动示范项目建设。如2024年2月,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培育发展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明确了绿色低碳产业未来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提出实施绿色氢能提升工程,积极推进深远海风电制氢和海上能源岛综合示范。海南省在2024年8月发布的《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提出,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业链。推进一批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在儋州等地建设绿氢生产、存储、输送和利用示范园区。政策利好持续释放,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建设海上风电制氢制醇项目的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海上风电制氢制醇产业的发展。海上绿色氢醇氨行业相关政策2024年以来,我国海上风电制氢制醇领域迎来许多新进展,产业化发展速度加快。在技术方面,2024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与东方电气集团团队合作,首次实现海上风电可再生能源和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一体化,并在大海中利用海上风电驱动海水制氢。该研究推动了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构建了“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资源利用-氢能生产”为一体的全新海洋绿氢产业体系,有望形成无淡化、无额外催化剂工程、无海水输运、无污染处理的无额外能耗原位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全新模式。在项目建设方面,2024年8月,明阳智慧能源集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海上风电制氢与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一期工程)正式获得备案。包括建设CZ9的90万千瓦海上风电、生物质高温气化基地、绿电制氢配套装置、年产10万吨绿色甲醇装置及余电上网配套设施。这一项目是海南省首个海洋能源立体开发示范工程,旨在通过海上风电、生物质高温气化、绿电制氢等多种能源形式的整合应用,推动绿色能源的创新与发展。2024年10月,广东省珠海市万山区桂山海上风电工业级制氢示范项目成功制氢,标志着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的顺利落成。该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安装在桂山海上风电31号风机平台上。31号风机为3兆瓦,每年可发电约1000万千瓦时。项目安装了海水淡化、机械电控、电解制氢三个功能模块,电解槽功率为400千瓦,每小时产氢80标方,纯度99.99%以上。该项目的成功,为后续海上风电制氢制醇项目建设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中国海上风电制氢醇氨项目动态海上风电制氢醇氨将成为未来绿氢、绿色甲醇、绿色氨气生产的主力军之一。在绿色甲醇领域,船用燃料是绿色甲醇主要应用场景,绿色甲醇在航运使用方面需求增加,极大地拉动了绿色甲醇的需求量,目前绿色甲醇供不应求。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甲醇总产能为1.8亿吨,其中绿色甲醇产能仅为60万吨,占比不足1%。在需求大幅增长下,全球各国正加快绿色甲醇产能建设,预计到2027年绿色甲醇产能将达2120万吨,2030年产能将增加至2800万吨。四、海上绿色氢醇氨行业未来趋势海上风电制氢醇氨将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随着海上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突破和成本的大幅下降,风电制氢醇氨有望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目前,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成本较高、氢气储运的安全性等都是制约氢能行业发展的瓶颈,未来,在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之下,产业链技术将进一步成熟,助力海上风电制氢醇氨产业发展。海上绿色氢醇氨行业发展趋势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海上绿色氢醇氨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投资前景研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