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北师大版上册全.pptx_第1页
初一生物北师大版上册全.pptx_第2页
初一生物北师大版上册全.pptx_第3页
初一生物北师大版上册全.pptx_第4页
初一生物北师大版上册全.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生物的6个特征, 包括: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繁殖 会呼吸,需要营养,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用不同的标准给生物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生物分为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及病毒; 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生物圈的概念,具体范围及特点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叫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下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 10000米。即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记住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6个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条件。 生物多样性指 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记住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因素体现在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是指同种或不同种生物的相互影响,如: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共生 生物适应环境 形态结构适应如: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生活方式适应如:北极动物的厚脂肪,长臂猿的长臂,鸟类的翅膀 生物影响环境 蚯蚓疏松土壤,蝗虫啃食庄稼,森林净化空气 生态系统及其特点 生物与环境形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又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其特点是动态变化和开放的 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7世纪 英国哈维/运用实验方法 发现血液循环 18世纪 法国拉马克/运用观察描述方法 首次提出生物学(biology)科学名词,统一植物学和动物学 19世纪 瑞典林奈/运用观察描述方法 创立生物命名法,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19世纪 英国达尔文/运用考察,调查,分类,比较方法 创立生物进化论,建立进化学说 20世纪 美国沃森;英语克里克/运用交流实验方法 发现生物的DNA遗传物质 2.1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实验法研究的步骤 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例:响尾蛇寻猎 1,响尾蛇现象 2,收集资料 3,假设依据毒液 4,两个方案 5,实验 6,分析现象 7,结论 步骤 1,发现提出问题 2,收集信息 3,作出假设 4,两个方案 5,实验 6,分析现象 7,结论 细胞是生命活动体的基本单元 生物分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及病毒(非细胞构成) 光学显微镜的构成及构件用途 如右下图 光学显微镜使用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先后使低倍物镜和光圈对准通光孔);放标本;观察(先粗调后 细调) 要点: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变大,视野暗,细胞数目变小,细胞体积变大 区别气泡(圆或椭圆,黑边,会变形)和细胞(一定形状) 识别污点位置(随动特征,玻片,目镜,物镜) 细胞的发现 英国胡克于1665年,首次发现细胞 3.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动动作细细胞植物细细胞 细胞 壁 无有 细胞 膜 有有 细胞 质 有(有线粒体 ) 有(有线粒体, 液泡和叶绿体) 细胞 核 有有 3.2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细胞壁 支撑及保 护 细胞膜 保护 控制与外界 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 控制细胞的生 命活动 贮存和复制遗 传物质 细胞质 线粒体: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供 生命活动 叶绿体: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 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学说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Cell Theory) 能 量 转 换 器 细胞大小与细胞物质扩散的关系 细胞较小时表面积相对较大,易于保护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保证细胞的 生命活动 细胞分裂:图一动物/图二植物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单细胞依赖分裂进行繁殖 多细胞依赖分裂进行繁殖和更新衰老细胞 过程中: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倍增, 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确保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遗传物质 3.3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细胞分化 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多数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多种多样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产生细胞群,组织就是细胞群 分裂 分化 动物的4种组织、特点。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有骨组织和血液,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植物的组织和特点: 保护组织: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输导组织: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 营养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大量营养,细胞壁薄,液 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 用。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 力。 4.1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4.2 生物体的器官、系统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 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 一定功能,就形成器 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和几 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 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 一起够成系统 5.1 光合作用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世纪 根据经验推测: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土壤 科学家实验过程和结果实验结论 海尔蒙特 17世纪上半叶 木桶里栽柳5年,雨水浇灌,柳苗由 2.3kg增重至76.8kg;90kg干土减重57g 柳的增重来自水 普利斯特利 1771 钟罩里的小鼠窒息而死;将小鼠与植物 同时放入密封的钟罩内,小鼠生活正常 植物“净化”空气 英格豪斯 1779 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 “净化”空气的作用 光的重要作用 谢尼伯 1782 发现照光时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 气 二氧化碳是原料, 氧气是产物 索热尔 1804 绿色植物在光下要消耗水水是原料 萨克斯 1864 发现照光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淀粉是产物 5.1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 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试验 5.2 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如何被分解其中储存的能量而被利用的呢? 甲(萌发的种子) 乙(煮熟的种子) 澄清石灰水是否浑浊 浑浊不浑浊 瓶中二氧化碳量 很多 很少 分析实验结果萌发的种子放出大量二氧化 碳 煮熟的子不放出二氧化 碳 实验结论有生命力的植物器官放出二 氧化碳 无生命力的植物器官不 放出二氧化碳 甲 (萌发的种子) 乙(煮熟的种子) 蜡烛是否熄灭 熄灭 不熄灭 瓶中氧气量 少 多 分析实验结果萌发的种子吸收氧气煮熟的种子不吸收氧气 实验结论有生命力的植物器官吸收 氧气 无生命力的植物器官不吸收氧气 甲(萌发的种子) 乙(煮熟的种子) 温度怎样变化比乙瓶温度高比甲瓶温度低 瓶中的热量甲瓶中的热量的多乙瓶中的热量的少 分析实验结果萌发的种子产生热量煮熟的子不产生热量 实验结论有生命力的植物器官产生热 量 无生命力的植物器官不产生热 量 5.2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利用线粒体,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的过程 5.2 练习 推理过程: 1、推理目的: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 2、推理过程: -因为同种甜瓜,两地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白 天温度也相同,所以两地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 物量应基本相同 -因为甲地的甜瓜含粮量高,说明甲地的甜瓜消耗的有机 物比乙地少 -因为在生物体内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说明甲地的 甜瓜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 -因为甲地夜间温度比乙地低,说明环境温度对植物的呼 吸作用有影响。 5.3 吸收作用 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细胞吸水 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细胞失水 水朝浓度高的方向流动 清水 浓盐水 根毛吸水的原理: 1,具有条件-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土壤溶液的浓度 2,具有结构-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根毛吸水的途径: (水分)土壤溶液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 以上实验证明: 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有 关。 5.3 吸收作用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根不但 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且也从土壤溶液中 吸收无机盐。 .无土栽培的应用: 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种类,数量和 比例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 5.3 练习 动动脑: 1、植物栽培过程中为什么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 土壤溶液浓度 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根毛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反而会使细胞液中 的水分渗到土壤里去,就会造成“烧苗” 2、如何利用“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这一知识 合理设计灌溉? 滴灌,喷灌等 3,已知土壤溶液浓度为20%,若根毛细胞能够从中吸收水分,则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应为( ) A.15% B.10% C.20% D.30% 4、用盐拌黄瓜,碗里出现的水是从黄瓜的 细胞液 里流出来的 5、植物在盐碱地中生长不好的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大,植物将盐或碱吸入根中。( ) 5.4 蒸腾作用 观察: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用一透明的塑料袋 将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 发现:过一段时间,塑料袋内壁有水珠出现 结论:植物的叶会向外散失水分(植物的叶具有蒸腾作用) 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 春天阳光水银柱会上升气孔张开, 气温较高,蒸腾作用较 强。 烈日水银柱不动气孔会关闭,蒸腾作用基本停止。 阴暗潮湿水银柱缓慢上升不易察觉气孔张开程度小,蒸腾作用较缓 电吹风水银柱会迅速上升气温高,水分散失快,蒸腾作用增强。 蒸腾作用的意见在于: 降低叶片的温度 吸水的主要动力 利于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蒸腾作用 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部位: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上也能少量进 行。 5.4 蒸腾作用 观察叶片: 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无色透明,排列紧密,对叶起保护作用 保卫细胞,半月形,含叶绿体,气孔周围的细胞壁较厚 两个的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叫气孔 气孔是水分蒸腾的通道,也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的门 户。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气孔闭合 一般下表皮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的气孔数目多,但也有例外 根尖吸收 根、茎木质部 中导管运输 叶柄中的导管 叶肉细胞光合 作用或叶片气 孔蒸腾散失 水和无机盐 的运输路径 5.4 练习 思考: 我们在移栽植物时,你认为如何进行可提高成活率? (1)带土移栽,浇水,尽可能保持吸水功能 (2)剪去部分枝叶,遮阴,尽量在傍晚移栽, 减弱蒸腾作用,防止植物失水枯死 讨论: 在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上的空气显得很燥热。这是为什么? 因为植物具有蒸腾作用,从而提高了树林里空气的湿度,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5.5 运输作用 茎中被染成红色部分是输送水和无机盐的导管(木质部),根吸收的水分 和无机盐就是在茎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1、描述切囗上方和下方的形态变化 切囗上方形成瘤状物下方没变化。 2、试解释切囗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 环割树皮,有机物的输导被阻断。因此有机物 堆积在切口,使的切口处细胞生长旺盛,形成 瘤状。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茎运输有机物的部 位。 在树皮里 筛 管 运 送 有 机 物 导 管 运 送 无 机 物 导管由导管分子连接而成,导管分子是死细胞。输导无机物。 筛管由筛管分子组成,筛管分子是活细胞。输导有机物。 结构名称功 能 树 皮 外侧部保护作用 韧皮部内有起输导作用的筛管 形成层具有分裂能力,使茎逐年加粗 木质部内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 髓贮藏营养 树皮 形成层 木质部 髓 5.5 练习 1.树皮的外侧部分的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