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页
化工企业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2页
化工企业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3页
化工企业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4页
化工企业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一、总则131.1、编制目的131.2、引用文件141.3、适用范围141.4、应急救援原则15二、威险性分析152.1、企业基本情况152.2、危险目标的确定162.2.1、氯气系统162.2.1.1、氯气系统组成162.2.1.2、介质特性162.2.1.3、风险分析172.2.1.4、对周边的影响172.2.2、氢气系统182.2.2.1、氢气系统组成182.2.2.2、介质特性182.2.2.3、风险分析182.2.2.4、对周边的影响192.2.3、乙炔系统192.2.3.1、乙炔系统组成192.2.3.2、介质特性192.2.3.3、风险分析202.2.3.4、对周边的影响212.2.4、氯乙烯系统212.2.4.1、氯乙烯系统组成212.2.4.2、介质特性212.2.4.3、风险分析222.2.4.4、对周边的影响222.2.5、氯化氢(盐酸)系统232.2.5.1、组成232.2.5.2、介质特性232.2.5.3、风险分析242.2.5.4、对周边的影响24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53.1、应急组织体系253.2、事故应急救援机构设置及职责253.2.1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253.2.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263.2.3、应急救援指挥部263.2.4、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263.2.5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职责273.2.6、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28四、预防与预警294.1、危险源监控294.2、预警行动304.3、信息报告与处置314.3.1、信息报告与通知314.3.1.1、初次报告314.3.1.2、进程报告314.3.1.3、结案报告324.3.2、信息上报内容及时限324.3.2.1、报告内容324.3.2.2、上报时限32五、应急响应335.1、响应分级335.2、响应程序335.2.1、二级响应335.2.2、一级响应345.2.3、事故处理程序345.2.4、事故处理措施355.2.4.1、人员疏散与撤离355.2.4.2、危险区域的隔离365.2.4.3、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375.2.4.4、伤员救护385.2.4.5、现场保护与洗消385.3、应急结束39六、信息发布39七、后期处置39八、保障制度408.1、通信与信息保障408.2、应急队伍保障408.3、应急物质保障418.4、经费保障418.5、其他保障428.5.1、交通运输保障428.5.2、治安保障428.5.3、技术保障428.5.4、医疗保障428.5.5、后勤保障42九、培训与演练439.1、培训439.1.1、应急救援人员培训439.1.2、员工培训439.1.3、应急宣传439.2、演练44十、奖惩4410.1、奖励4410.2、责任追究45十一、附则4511.1、术语和定义4511.1.1、应急预案4511.1.2、应急准备4511.1.3、应急响应4611.1.4、应急救援4611.1.5、恢复4611.2、应急预案备案4611.3、维护和更新4611.4、制定与解释4611.5、预案实施46十二、附件46附件一、危化品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机构名单:47附件二、应急救援联系电话471、值班联系电话:472、组织事故应急救援人员联系电话:473、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应急咨询服务电话474、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485、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48附件三、化工厂平面布置及消防设施配置图48附件四、周边道路交通及安全卫生防护距离示意图48附件六、49氯气泄露及人员中毒事故应急预案49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49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493、组织机构及职责503.1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503.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503.3、应急救援指挥部513.4、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513.5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职责523.6、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534、预防与预警544.1、危险源监控544.2、预警行动545、信息报告565.1、报警系统及程序565.2、报告内容566、应急处置576.1、响应分级576.2、响应程序576.2.1、二级响应576.2.2、一级响应586.3、处置措施596.3.1、氯气液化过程中的应急处理596.3.2、液氯贮槽泄漏596.3.3、液氯包装过程中的应急处理606.3.4、液氯贮存泄漏的应急处理616.3.5、液氯厂房火灾626.3.5、液氯槽车的泄漏626.3.6、重大氯气泄漏事故应急措施636.3.7、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646.3.8、危险区域的隔离646.3.9、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656.3.10、事故现场洗消666.3.11、确定应急救援终止条件67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677.1、应急救援物质管理制度677.2、应急救援物质统计表68附件七70氢气泄露着火爆炸70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701.1、事故类型701.2、危害程度分析70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713、组织机构及职责713.1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713.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723.3、应急救援指挥部723.4、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733.5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职责733.6、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744、预防与预警754.1、危险源监控754.2、预警行动765、信息报告775.1、报警系统及程序775.2、报告内容786、应急处置786.1、响应分级786.2、响应程序786.2.1、二级响应796.2.2、一级响应796.3、处置措施806.3.1、异常情况及报告806.3.2、切断气源816.3.3、现场隔离816.3.4、控制着火源816.3.5、加强通风826.3.6、堵塞泄漏点826.3.7、扑灭火灾826.3.8、确定应急救援终止条件83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837.1、应急救援物质管理制度837.2、应急救援物质统计表85附件八87硫酸泄露和人员灼伤应急预案87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87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873、组织机构及职责883.1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883.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883.3、应急救援指挥部883.4、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893.5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职责893.6、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904、预防与预警914.1、危险源监控914.2、预警行动925、信息报告935.1、报警系统及程序935.2、报告内容946、应急处置946.1、响应分级946.2、响应程序956.2.1、二级响应956.2.2、一级响应956.3、处置措施966.3.1、泄露处理:966.3.2、消防方法966.3.3、急救97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977.1、应急救援物质管理制度97附件九100烧碱泄露和人员灼伤应急预案100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00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003、组织机构及职责1013.1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1013.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013.3、应急救援指挥部1013.4、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1023.5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职责1023.6、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1034、预防与预警1044.1、危险源监控1044.2、预警行动1055、信息报告1065.1、报警系统及程序1065.2、报告内容1076、应急处置1076.1、响应分级1076.2、响应程序1086.2.1、二级响应1086.2.2、一级响应1086.3、处置措施109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107.1、应急救援物质管理制度1107.2、应急救援物质统计表112附件十114氯乙烯泄漏及着火、爆炸应急预案114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4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143、组织机构及职责1153.1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1153.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153.3、应急救援指挥部1163.4、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1163.5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职责1173.6、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1184、预防与预警1194.1、危险源监控1194.2、预警行动1195、信息报告1205.1、报警系统及程序1215.2、报告内容1216、应急处置1226.1、响应分级1226.2、响应程序1226.2.1、二级响应1226.2.2、一级响应1236.3、处置措施1246.3.1单体贮槽泄漏1246.3.2聚合釜泄漏1266.3.3氯乙烯气柜泄漏1276.3.4因泄漏发生燃爆128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307.1、应急救援物质管理制度1307.2、应急救援物质统计表132一、总则1.1、编制目的本企业是化工氯碱企业,主要以原盐、电石为原料生产离子膜烧碱、液氯、高纯盐酸和聚氯乙烯四个主导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易腐蚀、易中毒的生产特点。为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落到实处,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维护企业的安全和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并预期达到下述目的:(1)、使任何可能引起的紧急情况不扩大,并尽可能地排除险情;(2)、减少特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3)、使承担事故救援的人员和队伍分工明确,各项救援工作按程序、有条不紊地展开。迅速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及时指导群众防护和疏散。1.2、引用文件本预案根据下列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业管理规定的全部或部分条款为主要依据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aq/t 90022006)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化工分公司发生的下列安全生产事故的应对工作:(1)、生产车间内部的部分生产设备设施发生的火灾、爆炸、泄露、停电、停水、停气等可由事故车间内部协调处理的安全生产事故;(2)、超出事故车间应急处置能力,或者需要分公司内部相关生产车间协助处理的安全生产事故;(3)、超出化工分公司应急救援能力,需要外部救援力量协助处置的安全生产事故。1.4、应急救援原则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二、危险性分析2.1、企业基本情况济宁金威煤电有限公司位于济宁市鱼台县张黄镇“鱼台县第二工业园”区内,公司是由鹿洼煤矿职工持股会和鹿洼煤矿共同出资筹建的产权明晰、结构合理的股份制企业。下属化工、电厂、洗煤厂、钢厂和运煤码头5个分公司,从业人数约为2000人。济宁金威煤电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占地468亩,年设计生产能力为万吨离子膜烧碱、万吨聚氯乙烯,还有液氯和高纯盐酸、次氯酸钠等产品;化工分公司现有员工五百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人,中级职称的20人,其中氯碱专业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6人。化工分公司位于工业园中心地带,西边1000米为金威公司的发电分公司、洗煤分公司及鹿洼煤矿工业广场,南面700米为万福河,东面50米为武张公路,北面100米处为矿区生活区。厂区南北紧邻运煤公路和进厂公路,东邻武张公路,武张公路向南5千米即为济鱼公路,陆路交通十分发达。南侧700米处为万福河,向东4.8千米即是京杭大运河,公司有自备运输码头,为化工产品的水路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具体布局情况见附图)2.2、危险目标的确定根据本公司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装置、设备现状的安全评价报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和重大危险源辩识结果,确定本公司的危险目标主要有氯气系统、氢气系统、乙炔系统、氯乙烯系统。2.2.1、氯气系统2.2.1.1、氯气系统组成(1)、氯气生产装置:电解槽;(2)、氯气管道:电解氯氢、氯氢液氯、液氯盐酸;(3)、氯气处理、使用装置:氯气冷却塔、氯气干燥塔、氯气液化机组、氯化氢合成炉;(4)、氯气存储装置:液氯储槽、液氯钢瓶区。2.2.1.2、介质特性理化特性: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101,沸点():-34.5;相对密度(水=1):1.47,相对密度(空气=1):2.48。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属第2.3类 有毒气体,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级。燃爆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2.2.1.3、风险分析(1)、氯气生产装置在阴、阳极压差控制不好;电解槽以及氯气总管的气体全分析不及时;离子膜运行情况差,出现针孔、破裂等损坏,阴、阳极液面脱液;电解岗位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或员工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等情况下可能造成氯中含氢超标达到爆炸极限,在遇点火源或静电火花后,即会发生化学爆炸,并造成氯气泄露。可能造成电解槽、氯氢冷却、干燥塔及部分氯气管道损坏。(2)、氯气液化装置、储罐、气瓶等在操作不当或是管理不善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超温、超压,从而造成液氯存储装置因超压发生物理性爆炸。(3)、氯化氢合成炉在点火、停炉时因操作不当易造成氯气与氢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而造成化学爆炸。2.2.1.4、对周边的影响事故可能会波及事故发生地周围相邻的生产工序,从而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若泄漏量较大,影响的范围则可能更大,会对化工分公司周边的环境、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更大的伤害。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特别是对水体的污染,对鱼类和动物影响较大。2.2.2、氢气系统2.2.2.1、氢气系统组成 (1)、氢气生产装置:电解槽;(2)、氢气管道:电解氯氢、氯氢盐酸;(3)、氢气处理、使用装置:氢气冷却塔、氯化氢合成炉;2.2.2.2、介质特性理化特性:无色无臭气体,相对密度:(水=1):0.07(-252),相对密度:(空气=1):0.07,最小点火能(mj):0.019,燃烧热:(kj/mol):241.0引燃温度()400;爆炸极限%(v/v):4.174.1。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燃爆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空气内使用或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火灾危险性类别:甲类爆炸危险类别:c,组别:t1。2.2.2.3、风险分析 (1)、电解、盐酸工段氢气放空管,由于打雷或其他以外情况着火。(2)、电解槽断电不良或跳槽时,引起火星使电槽失火。(3)、用氢单位设施设备泄露造成失火。(4)、合成炉点火、停炉时操作不当造成系统内氯氢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因静电或其它原因造成化学爆炸。2.2.2.4、对周边的影响事故有可能波及发生地周围相邻的生产工序,从而对运行设备和人员造成伤害。2.2.3、乙炔系统2.2.3.1、乙炔系统组成(1)、乙炔发生装置:电石破碎、乙炔发生器;(2)、乙炔处理、使用装置:冷却塔、清净塔、中和塔、氯乙烯工段氯化氢-乙炔混合器。(3)、乙炔管道:乙炔工段-氯乙烯工段;(4)、乙炔存储装置:乙炔气柜。2.2.3.2、介质特性理化特性: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因含s、p等杂质而具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相对密度(水=1):0.62,相对密度(空气=1):0.91;爆炸极限 %(v/v):2.381;最小点火能(mj):0.02;引燃温度():305;燃烧热(kj/mol):1298.4。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燃爆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这些金属化合物在干态下受到微小震动即会自行爆炸。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火灾危险类别:甲类。爆炸危险类别:c,组别:t2.2.2.3.3、风险分析 (1)、电石库、乙炔发生器在加料时都可能由于电石含磷过多,遇到明火或电石吊斗同器壁摩擦碰撞产生火星等原因,而引起乙炔与空气混合气的燃烧爆炸;(2)、乙炔发生器换料时电石过热,可引起发气室内乙炔与空气混合气爆炸;(3)、氯化氢合成中的氢气与氯气如配比不当或压力波动时,会使氯化氢中含有过量游离氯,它与乙炔气在混合器中进行混合即产生激烈反应生成氯乙炔,并放出大量热量,使混合气体瞬间膨胀,从而在混合器、石墨冷凝器、酸雾过滤器等薄弱环节处爆炸,其破坏性极大;(4)、设备检修时,设备内的工艺介质若未用氮气置换合格,设备内存有可燃气,动火作业时可发生爆炸。(5)、乙炔气柜运行中应保持正常高度。如气柜高度超高,可顶翻气柜,导致中毒、爆炸事故;如气柜高度超低,可导致气柜抽瘪,吸入空气而发生爆炸。2.2.3.4、对周边的影响事故有可能波及发生地周围相邻的生产工序,从而对运行设备和人员造成伤害。2.2.4、氯乙烯系统2.2.4.1、氯乙烯系统组成(1)、生产装置:转化器;(2)、管道:氯乙烯工段聚合工段;(3)、使用装置:聚合釜; (4)、存储装置:氯乙烯气柜、氯乙烯储槽、回收单体储槽。2.2.4.2、介质特性理化特性:无色、有醚样气味的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2.15,相对密度(水=1):0.91;引燃温度():415,最小点火能(mj):0.077,爆炸极限%(v/v):3.631。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慢性中毒:表现为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本品为致癌物。职业危害程度:。燃爆特性:易燃,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火灾危险性类别:甲类。爆炸危险类别:a,组别:t2。2.2.4.3、风险分析 (1)、氯乙烯柜运行中应保持正常高度。如气柜高度超高,可顶翻气柜,导致中毒、爆炸事故;如气柜高度超低,可导致气柜抽瘪,吸入空气而发生爆炸。(2)、氯乙烯压缩机如果入口压力出现负压,吸入空气,有可能造成压缩机以及出口管线(设备)发生爆炸;(3)、氯乙烯单体分馏过程系统压力一般控制在0.250.55mpa,其尾气吸附后惰性气体经减压后放空。当发生故障或操作不当时,就会发生尾气跑料。氯乙烯与空气混合,可能引发爆炸事故;(4)、高沸残液二氯乙烷发生泄露,遇上火源也会着火或爆炸;(5)、聚合工序设备(管线)内若存有氯乙烯单体,用压缩空气吹扫,可能发生爆炸。在对聚合釜进行清釜作业时,若设备内部未置换合格或作业中漏入氯乙烯单体,可造成人员中毒或釜内爆炸。2.2.4.4、对周边的影响对周边的影响:事故有可能波及发生地周围相邻的生产工序,从而对运行设备和人员造成伤害。氯乙烯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氯乙烯在环境中能参与光学烟雾反应,由于其挥发性强,在大气中易被光解,也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即能被特异的菌种所破坏,亦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苯甲醚、甲醛及少量苯乙醇。2.2.5、氯化氢(盐酸)系统2.2.5.1、组成主要有氯化氢合成炉、石墨吸收器、盐酸储罐等2.2.5.2、介质特性 理化特性:无色或浅黄色发烟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相对密度(水=1):1.19熔点()-114.2,相对密度(空气=1):1.27;沸点():-85,饱和蒸气压(kpa):4225.6(20);临界温度():51.4,临界压力(mpa):8.26。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大量粟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热。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燃爆特性: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危险类别:第8.1类 酸性腐蚀品。2.2.5.3、风险分析(1)、氯化氢泄露后,若泄漏报警和通风措施失效,作业人员又无个体防护设施,易引发中毒事故;(2)、泄露的盐酸接触人体会造成化学灼伤事故;(3)、盐酸具有腐蚀性,设备的跑、冒、滴、漏或意外溢出可造成对设备、钢制楼梯、平台、护栏、水泥基础、地板的强烈腐蚀,影响这些设备设施的强度和使用寿命,易造成生产和安全事故。 2.2.5.4、对周边的影响事故可能会波及事故发生地周围相邻的生产工序,从而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若泄漏量较大,影响的范围则可能更大,会对化工分公司周边的环境、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更大的伤害。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特别是对水体的污染影响较大。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3.2、事故应急救援机构设置及职责3.2.1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为有效实施应急救援,公司成立应急救援领导组(以下简称领导组),负责领导应急救援工作。应急领导组的组成及成员如下:组长:金威煤电公司总经理副组长:总公司安监部经理、化工分公司总经理担任;事故应急领导组成员: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各车间主任、调度室主任、安监部经理、环保计量部经理、设备动力部经理、公司保卫科长、企管部经理、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公司医务室负责人组。3.2.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应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1)、负责编制、修订应急救援预案。(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救援器材和装备。(3)、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4)、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指挥、调度公司应急救援力量参加社会支援。(5)、负责安全生产事故及突发事件上报和应急救援实施情况的通报。3.2.3、应急救援指挥部为有效实施应急救援,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领导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及单位成员:组长:金威煤电公司总经理副组长:总公司安监部经理、化工分公司总经理担任;事故应急领导组成员: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各车间主任、调度室、安监部、总工办、环保计量部、设备动力部、公司保卫科、企管部、总经理办公室、公司医务室负责人组。3.2.4、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1)、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2)、确定现场指挥人员;(3)、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4)、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5)、确定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6)、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7)、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8)、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9)、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3.2.5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职责(1)、总指挥:根据事故发生情况,负责统一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并根据预案采取紧急处理措施;迅速确定应急救援的实施方案、警戒区域,并组织实施。如需外部救援队伍协助救援,由安监部经理负责联络。(3)、总工:协助总指挥对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进行预测,对在现场应急救援单位进行技术指导。(4)、调度室:负责事故处理时生产系统开、停车的组织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系工作。(5)、安全监察部:做好事故报警、报告、通报情况和事故调查、处置工作。(6)、公司保卫科:负责灭火、治安、警戒、疏散人员工作的协调、指挥。(7)、设备动力部:协助进行事故现场的抢险抢修的指挥。(8)、企管部:负责事故现场及扩散区域内的洗消工作的指挥。(9)、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救援物质、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运输和生活必需品的组织供应。 (10)、环保计量部:负责事故环境的检测和确定事故应急救援的终止。(11)、事故车间主任:负责协助总指挥开展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3.2.6、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1)、现场处置组。由机修车间主任任组长,主要负责指挥处置现场抢救工作,及时处理突发灾变。 (2)、技术专家组。由总工程师任组长,分管副总工程师、总工办、安监等有关专业部门负责人、技术员组成,主要研究制定抢救技术方案和措施,解决水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3)、物资供应组。由办公室主任任组长,调度室主任、事故单位分管负责人、供应、仓库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保证抢险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 (4)、警戒保卫组。由公司人力资源部有关人员任组长,公司保卫部门负责人参加,必要时邀请地方公安部门协助,主要负责事故发生后维持地面秩序等工作。 (5)、医疗救护组。由公司办公室有关人员任组长,有关医疗专家、事故单位分管负责人、医院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 (6)、事故调查组。由公司安全监察部组织有关部门配合相关机构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 (7)、善后处理组。由公司副董事长任组长,公司劳资、财务、审计、工会、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理赔、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善后处理工作。四、预防与预警4.1、危险源监控由化工分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部署协调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生产车间协同相关职能部室具体组织落实。(1)、日常生产中,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温度、压力、液位、泄漏报警仪等仪器仪表以及相应的联锁报警装置,主控人员通过控制显示屏实时、全天候的监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2)、生产工段员工每小时对管理的危险源进行一次巡回检查。(3)、每月两次由化工分公司安监部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危险源进行全面检查,掌握危险源的实际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并监督执行情况。(4)、定期对危险源监控仪器仪表按相关规定进行检定,确保监控设备工作正常。(5)、按照设备坚持设备检查、保养、维修制度。(6)、由化工分公司安监部定期组织不同级别的应急救援演练,检验预案有效性,并根据演练结果分析评估,完善各类应急预案。 (7)、通过定期组织安全学习,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使作业人员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措施。4.2、预警行动根据突发事故的严重性,以及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情况有可能继续恶化时,进入预警状态。进入预警状态后,应急救援领导组和相关部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对危险源可能酿成事故的预兆,危险源所在工段当班班长要立即上报公司调度室和值班干部,调度室当班人员必须按规定立即通知公司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按领导指令安排公司有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方案,以消除事故隐患。整改期间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2)、一旦发生事故,根据事故的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救援指令,各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并进行应急处置,阻止事故进一步扩大;环保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向指挥部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必要时,请求上级协调增援。(3)、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及可能的发展情况向鱼台县政府及化工分公司周边的行政机关示警。如有害物质泄露量较大,协助地方政府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伤害的人员。(4)、死亡或有可能造成死亡的伤亡事故或较严重损失的非伤亡事故发生后,公司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负责调度、了解事态发展,及时报告公司值班领导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并及时通知安全监察局、生产技术部等相关单位、部门、人员。(5)、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设施、设备,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6)、调集事故应急所需的物质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4.3、信息报告与处置在发生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后,为了快速、有效的组织应急救援,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最大程度的减少突发安全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必须及时准确的将事故现场情况向有关部门上报。4.3.1、信息报告与通知4.3.1.1、初次报告化工分公司发生的死亡、重伤或有可能造成死亡、重伤的伤亡事故或较严重损失的需要部分或全厂停车处理的非伤亡事故发生后,要求事故工段1小时内必须及时报告分公司和总公司得调度室和安全监察部。24小时有效报警电话:化工分公司调度室:6202、6203(内线)外线) 安监部:6236(内线)外线)总公司调度室外线) 安监部外线)事故发生后,也可用无线对讲机向调度室呼叫报警。运输危险化学品出现事故后,应当由驾驶员或押运员向当地110、119等报警求援,并及时向本企业报警寻求协助。4.3.1.2、进程报告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处置中,事故单位每天应将事故处置、破坏现场恢复等情况上报总公司安监部。4.3.1.3、结案报告事故处置结束后,应将处理结果逐级上报。4.3.2、信息上报内容及时限4.3.2.1、报告内容a、初次报告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b、进程报告内容事态控制(受损设施设备的恢复进度、现场环境状况)情况、受伤(中毒)人员病情变化与治疗情况、事故原因调查、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措施等。c、结案报告内容事件处理、整改和责任追究情况等。4.3.2.2、上报时限报告化工分公司调度室、安监部及值班干部和主要领导的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报告总公司调度室、安监部得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并在24小时内作出书面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五、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根据生产事故的严重程度、可控性、救灾难度和影响范围,将水害事故分为两级: 二级:生产车间内部的部分生产设备设施发生的火灾、爆炸、泄露、停电、停水、停气等可由事故车间内部协调处理的非伤亡安全生产事故;一级:超出事故车间应急处置能力,需要分公司内部相关生产车间协助处理的安全生产事故;超出化工分公司应急救援能力,需要外部救援力量协助处置的安全生产事故;有人员伤亡的事故。5.2、响应程序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事故车间按有关规定全面负责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或启动本预案。发生二级安全生产事故,启动车间应急救援预案,本预案进入预备状态;发生一级生产安全事故,启动本预案。5.2.1、二级响应工段发生的一般安全生产事故达到二级响应标准时,事故车间立即启动本单位的车间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事故原因、危害程度、救援要求等。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进入预备状态,做好如下应急准备:(1)立即向指挥部领导和有关成员报告事故情况,指挥部主要成员到位;下达应急指挥部领导关于抢险救援的指导意见。(2)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及时向指挥部领导汇报。(3)根据事故救援需要,通知应急救援技术组、抢修队等相关车间部室和人员做好应急救援准备。5.2.2、一级响应 化工分公司所属车间、工段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达到一级响应标准时,立即启动本预案,并按下列程序和内容响应: (1)、分公司调度室负责接收事故的报警信息,接到事故报告后做好事故的详细情况记录,并立即通知总公司调度室、安监部及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到调度室中心集中。(2)、总指挥(或总指挥授权人)决定启动本预案,指挥部正式运转。(3)、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及有关成员立即赶赴事故工段,组织研究、决策救援方案,指挥部成员根据指挥部命令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4)、根据救援工作的需要,指挥部通知物资供应部门,做好调动应急救援装备实施救灾的准备;根据受伤人员情况,通知相关医院出动救护车辆和医护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同时安排专人到相关医院协调,做好伤员住院治疗的准备工作。5.2.3、事故处理程序(1)、调度在接到报警后,要立即通知值班干部和分公司总经理、安全副总、安监部经理等主要领导,并协助上述领导初步调查事故起因、判断事故等级,如属一级生产事故,应迅速报告“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所有成员;“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接到报告,应立即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本单位各救援队伍奔赴化学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工作。(2)、“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赶赴事故现场后,立即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决定是否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涉及社会的灾害事故要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当地人民政府,争取社会援助。(3)、事故车间主任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赶到现场负责救援工作,并随时将现场情况向指挥部领导报告。(4)、发生突发化学事故时,事故单位职工应首先控制危害源,避免事故扩大,并进行自救和互救;紧急情况下,调度有权按预案要求可以先处置后汇报。(5)、各车间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进行,要服从指挥、听从分配。5.2.4、事故处理措施5.2.4.1、人员疏散与撤离依据对可能发生危化品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后,除抢险人员外,其他人员应在班组长临时指定负责人的带领下,配戴好个人防护用具、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撤离至安全地区,并将留下抢险的人员数量、姓名、所在部位上报抢险指挥部。(2)、救护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入事故现场搜寻受伤者并立即护送至安全地域,交医护队处理。(3)、考虑到因事故可能引发的爆炸、着火、有毒气体的扩散等情况,指挥部成员应安排对事故现场及周围的人员进行疏散、撤离.(4)、疏散、撤离的命令由指挥部下达,由通讯联络队通过广播、电话和对讲机等方式进行通知,撤离的通知中应明确:疏散、撤离的方向和地点。(5)、撤离、疏散后,由各救援队对本队撤离人员进行确认、清点;由调度对事故发生工序抢险人员进行确认、清点;非事故部门人员由部门负责人确认、清点,并将结果上报救援指挥部。(6)、因发生重大事故而引起的剧烈爆炸和有毒气体的大量外溢,对周围居民和工矿企业可能造成危害时,由指挥部向当地政府汇报,由政府组织对居民进行疏散和撤离。5.2.4.2、危险区域的隔离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以下内容: (1)、危险区的设定由事故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状态、气象状况进行确认,指挥部确认后,由治安队进行危险区的隔离。(2)、事故现场隔离区边界警戒线为黄黑带,警戒哨佩带黄袖臂章。(3)、对于重大事故造成的大范围的区域隔离,由指挥部向当地政府汇报,当地政府协调公安、消防等治安警力对周围区域进行道路隔离和交通疏导。5.2.4.3、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1)、事故发生后,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由企管主管安排环保监测人员在现场进行实时空气检测,检测人员由救护队员进行监护,同时要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具,并及时将结果报送至救援指挥部。(2)、接到报警后,各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分队立即携带应急救护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具到事故现场附近集合,救援指挥部就近成立现场指挥部,并立即命令救护队佩带好防护用具后对滞留现场的受伤人员进行搜救,脱离危险区域;在确认事故原因和状态并确定处理措施后,命令抢险分队配备齐工具和佩戴好防护用品,进入现场进行事故处理;命令治安队划出危区域并进行隔离;并安排专人随队进入现场对抢险人员进行监护。(3)、在事故处理过程中,由环保监测人员进行实时监测,若出现因事故引发的更恶劣的后果时,指挥部应立即采取措施,命令抢险人员按本救援预案5.2.4-(1)条撤离现场。(4)、现场应急救援的指令由指挥部发出,各救援队必须坚决执行; 指挥部应根据化学事故的性质、状态来判定采取的措施必须保证能够控制住事态的发展,否则,应立即请求社会救援并发出相应区域人员疏散、撒离的命令,绝对避免因事故的扩大而引发更恶劣的后果。5.2.4.4、伤员救护依据事故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如发生危化品事故应采取如下应急措施:(1)、事故发生后,救护队人员在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具后,立即进入现场进行搜救,并将受伤人员安全撤离至安全地域;医护队人员在接到报警后,必须携带药物、医疗器材赶往应急救援指挥部,与救护队人员对事故受伤者进行检伤分类。依据检伤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现场紧急抢救;(2)、对于重伤人员,立即联系医疗急救中心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并与所送医院联系,说明伤病性质及可能的人数,以便接受医院做好抢救前的准备工作。(3)、对于接触者医学观察方案、患者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患者治疗方案,由接受抢救医院根据伤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制订,以最好的治疗方案来保证治疗结果为原则,尽最大努力抢救伤病患者。(4)、医护队应针对本企业的生产特点,注意收集专业信息;并确定发生事故后受伤人员的收治医院、机构,共同对有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提前做好救治方案、药物和器材的储备。5.2.4.5、现场保护与洗消(1)、为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及责任,从事故中吸取教训,更好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在事故抢险完毕后,由治安队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由生产副总经理负责,组织安全主管、技术主管、企管主管、事故车间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取证。(2)、抢险结束后,由技术主管人员配合安全主管组织消防队,对事故现场和抢险人员进行洗消。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必须收集后经处理确认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可外排。5.3、应急结束当遇险人员得救、遇难人员情况清除、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已经消除,环境符合有关标准,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确认,总指挥批准后,宣布现场应急结束。5.3.1、及时将事故发生的经过、初步分析原因、抢救过程、伤亡情况、经济损失以及必要的基础信息形成书面材料,由公司按规定上报上级主管部门。5.3.2、及时将事故发生、上报、抢救以及相关物证等资料移交事故调查处理小组。5.3.3、认真总结,写出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对应急预案的启动、决策、指挥、以及实施、后勤保障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六、信息发布发生一级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信息发布组利用宣传媒体适时、准确发布事故相关信息。 信息发布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且所发布信息必须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七、后期处置应急结束后,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指定专人组成善后处理小组负责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消除事故影响,尽快恢复正常秩序。7.1、按照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落实赔偿事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妥善安置受害人员等。7.2、设备动力部组织,以化工分公司机修车间为主,对毁损设备进行维修。对于毁损的特种设备、维修所需技术、设备要求超过本公司维修能力得设备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对其进行全面检修,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对严重损毁,无维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