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一期产业基地内 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一期产业基地内 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一期产业基地内 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一期产业基地内 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一期产业基地内 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总论11.1 项目建设的意义11.2 评价的目的和内容21.3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因子筛选31.4评价范围41.5 环境保护目标51.6 污染控制目标62.工程概况及工程污染源分析72.1 工程概况72.1.1道路周边环境现状概况、占地及拆迁情况72.2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132.3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143.声环境影响评价203.1 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预测203.2 预测内容203.3 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203.4 噪声环境预测结果20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234.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234.2大气环境影响结论245.环境影响评价265.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265.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266.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276.1固体废物排放状况276.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276.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结论277.环境保护措施287.1 噪声防治措施287.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297.3 水污染防治措施317.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28.公众参与358.1 公众参与的目的358.2 公众参与调查358.3 调查结果分析428.4 小结439.结论和建议44201.总论1.1 项目建设的意义亦庄新城地处北京中心城东南部,依据亦庄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亦庄新城被定位为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为依托的综合产业新城,是辐射并带动京津城镇走廊产业发展的区域产业中心。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是亦庄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17.21平方公里,规划建筑规模1720万平方米。总部基地是通州区“一核五区”中的重要一区,是北京东南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的重要节点。总部基地将打造成一个“有城有业、城业联动”的高端、智慧、生态的现代城市综合体,将成为通州区建设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的重要功能区,北京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桥头堡”,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环境友好型高端商务新城。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一期产业基地(即亦庄新城站前区)用地范围内共包括28条道路,站前街次石路为其一期产业用地范围内的道路,规划为城市次干路。道路起点为次渠中路,终点为站前街次渠路,规划红线宽35米,设计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全长518.04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以及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相关规定,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北京星湖投资开发公司的委托,北京华路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和北京国之光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及其周围环境状况进行了详细踏勘,并收集有关本项目工程资料,在此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及北京市环保部门的具体意见,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本项目为道路建设项目,施工期污染物主要为扬尘、噪声、施工废水、渣土等,运营期污染物主要为交通噪声、汽车尾气等。采取有效的环保治理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1.2 评价的目的和内容1.2.1 评价目的(1)通过对本项目用地周围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及城市建设规划的调查分析,对该项目建成后其污染状况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出分析、预测和评价;(2)通过现场调查、监测和类比分析,对该工程施工期的污染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出分析、估算和评价;(3)对项目建成后的环境效益进行分析;(4)对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5)对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对策和改善的建议;(6)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分析,对该工程的环境影响做出结论,为建设单位和环境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2.2 评价主要内容及重点通过对本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根据该项目的性质、功能、规模,本项目涉及施工期扬尘、施工噪声、生态破坏,运营期的汽车尾气、交通噪声、交通事故污染风险等主要环境问题。因此,本次环评的重点是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和生态环境,注重项目工程分析,结合道路建设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环境的破坏,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1.2.3 评价方法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卫星遥感、类比分析等技术方法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水环境以及水土流失等进行评价和分析。公路的勘探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是几个完全不同的时期,产生的问题也很不相同,因此将分别对施工前期、施工期和营运期不同阶段进行分析与评价。同时,公路的建设又是线带状的,不同的区段涉及不同的生态功能,因此,应分段阐述沿线环境特点,分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1.2.4 环境影响原则(1)依法评价原则本项目评价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相符性。(2)早期介入原则本项目评价介入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项目选址、选线的环境可行性。(3)完整性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工程内容、影响时段、影响因子和作用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4)广泛参与原则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1.2.5 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的建设是亦庄新城的重要联系通道之一,同时为沿线规划建设用地出行提供服务。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对于加快亦庄新城的城市建设,拓展整个城市的发展空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符合亦庄新城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根据北京市的水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所涉及地表水为通惠北干渠,属于类水域功能区。根据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属于大气环境二类功能区。根据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通州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调整结果的通知(通政发200581号),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1类区。1.3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因子筛选1.3.1 评价工作等级(1)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点的噪声级增加量在5db(a)以上,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要求,将本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一级。(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要求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考虑到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本项目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属于新建城市道路项目,因此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3)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施工污水沉淀后回用,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清运,且化粪池、生活垃圾存放处采取防渗、防漏措施。运营期雨水进入市政管网,排入地表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评价分级判据表,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低于三级,因此仅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为道路工程,属于在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中类项目。本项目运行期无污水排放,排水主要为施工期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小,水质简单,并经收集后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本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强”,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中”,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污水排放量为“小”,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因此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确定为三级,由于本项目污水对地下水影响较小,故只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简单分析。(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道路工程占地面积0.0181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的规定,本项目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为一般区域,工程影响范围2km2,因此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1.3.2 评价因子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和保护目标敏感程度,并参照筛选结果,选定下列因子作为评价因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因子:施工扬尘、噪声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营运期:(1)大气环境评价因子:pm10、pm2.5、no2、co、so2、o3;预测因子:no2、co;(2)声环境评价因子:等效声级db(a);(3)水环境评价因子:ph、codcr、bod5、石油类、氨氮;(4)固体废弃物评价因子:路面垃圾;(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生物生产力和水土流失。1.4评价范围城市道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项目涉及的范围,取决于工程特点、环境特征以及环境保护要求,并与评价工作等级相适应。1.4.1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环境保护部hj2.4-2009),结合本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的实际情况,确定噪声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1.4.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环境保护部hj2.2-2008),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以本道路中心线为中心,两侧各200m范围内。1.4.3 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地表水现状评价范围与调查范围相同,现状调查范围内主要涉及的地表水体为通惠北干渠。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等规定,本项目评价等级为三级,因此评价范围为20km2。1.4.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参考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交通部jtgb03-200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动植物、水土流失、土壤等影响。1.5 环境保护目标(1)声环境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城市道路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交通噪声,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属于城市主干路,大气、噪声影响预测及评价范围为规划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内的没有敏感点,不设声环境保护目标。距离较近敏感点为东石村、次渠北里小区、府东苑小区、次一村、次二村。目前东石村、次一村、次二村已经基本拆迁完毕,故本项目大气环境敏感点主要为次渠北里小区、府东苑小区,位于项目南侧600米处。环境保护目标的详细情况见表1.1。表1.1 道路沿线大气环境敏感点一览表敏感点名称与最外侧机动车道距离方位建筑物类别户数人数次渠北里小区600m路南楼房(18层)864户2160人府东苑小区600m路南楼房(6层)547户1530人注:机动车道与道路红线距离为9.5m。(2)水环境保护目标表1.2 道路沿线主要水环境保护目标序号敏感点名称与拟建公路关系水质目标备注1通惠北干渠西侧700m类-2地下水穿过-1.6 污染控制目标(1)防止施工扬尘以及运营期汽车尾气、尘土对公路沿线大气环境产生明显影响;(2)防止施工噪声和运营期噪声污染,防止噪声扰民;(3)防止施工期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4)规范生活污水以及施工垃圾的排放,防止污染道路沿线地表水环境和影响卫生环境。2.工程概况及工程污染源分析2.1 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一期产业用地范围内的道路,规划为城市次干路。道路起点为次渠中路,终点为站前街次渠路,规划红线宽35米,设计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全长518.04米。2.1.1道路周边环境现状概况、占地及拆迁情况(1)道路周边环境现状概况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规划范围内全线无现况路。道路两侧现状为闲置地,规划以多功能用地、商业金融用地为主,还有少量市政公共设施用地、体育用地。(2)占地及拆迁概况占地面积及类型道路占地为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一期规划用地,总部基地一期用地已完成前期土地开发工作。 拆迁概况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一期产业用地整体拆迁,且已拆迁完毕。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涉及拆迁。2.1.2 道路性质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规划为城市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35m,设计时速为40km/h。2.1.3 工程规模2.1.3.1 道路所经路段与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相交的规划城市道路共有4条,其中: (1)城市主干路1条:次渠中路,道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40米,两条道路与本项目同期实施。(2)城市次干路1条:站前街次渠路,道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35米,与本项目同期实施。(3)城市支路2条:次渠东一路、次渠东二路,两条道路红线宽20米,各支路与本项目同期实施。2.1.3.2 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须将表层素填土及杂填土全部予以挖除,换填级配砂石或可用土。换填后土基回弹模量应大于等于30mpa。路基下管线肥槽回填时,必须回填道路可用土,回填土必须分层回填并压实,以防路基沉陷。路基压实度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有关规定执行,采用重型击实标准。2.1.3.3 路面工程道路采用沥青砼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bzz-100)为标准轴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计算路面厚度,并核算沥青砼路面层和半刚性基础弯拉应力强度。表2.1 路面结构方案设计参数主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改性沥青sma-13f 4cm细粒式彩色沥青混凝土ac-16f 2.5cm透水砖 6cm乳化沥青粘层乳化沥青粘层1:5干硬性水泥砂浆 2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 4cmc15无砂砼 15cm乳化沥青粘层下封层 1cm粗砂垫层 5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7cm乳化沥青透层下封层 1cm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 16cm乳化沥青透层油石灰粉煤灰碎石底基层18cm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 16cm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 16cm石灰粉煤灰碎石底基层18cm总厚度68cm总厚度43.5cm总厚度28cm2.1.3.4 道路设计标准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规划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主要设计标准见表2.2。表2.2 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技术指标设计标准采用标准站前街次石路道路性质等级城市次干路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km/h)4040一平面1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3004002圆曲线设超高最小半径一般值/极限值(m)150/70-3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极限值(m)110/70251.564圆曲线最小长度(m)35179.565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35366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500-7最大超高横坡度2-8超高渐变率1/100-9停车视距(m)4040二纵断面1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一般值/极限值(%)6/7-2机动车道最大纵坡积雪冰冻地区(%)60.43机动车道最小纵坡(%)0.30.34机动车道最小坡长(m)1101155机动车道最大坡长坡度(%)/最大坡长(m)6.5/300,7/250,8/200-6凸形竖曲线半径最小半径一般值/极限值(m)600/400100007凹形竖曲线半径最小半径一般值/极限值(m)700/45033008竖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极限值(m)90/3539.58三横断面1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大型车或混行车道(m)3.53.52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小客车专用车道(m)3.25-3一条机动车道路口渠化最小宽度(m)334路缘带宽度(m)0.250.255侧向净宽(m)0.50.52.1.3.5平面设计本项目按照提供的钉桩成果定线,与次渠中路、次渠东二路、站前街次渠路相交路口采用平交灯控十字路口组织交通,次渠东一路右进右出本道路。灯控路口进口道均设置路口渠化,十字路口进口道渠化为3条车道,为1条左转车道,1条直行车道,1条直右车道。十字路口出口方向设置2条车道。2.1.3.6纵断面设计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设计速度为40 km/h,道路最小纵坡0.3,最大纵坡0.5,最大坡长191.03m,最小坡长115m,凹曲线最小半径12000m,凸曲线最小半径9000m,最小竖曲线长72米。竖曲线设计参数均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2.1.3.7横断面设计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红线宽35米,设计标准横断面采用三幅路型式,中间机动车道宽16米,设置双向四车道,两侧分隔带各宽3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宽3米,最外侧人行道各宽3.5米,人行道中设置尺寸为1.25x1.25米间距为5米的花岗岩树池,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位于同一高程上。2.1.3.8 交通工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是城市道路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采用现代化的交通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控制技术及设施,综合考虑交通工程的设置,是充分发挥各级道路的交通功能,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使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本项目沿线设置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1、交通标志交通标志应为使用者提供正确及时的信息,通过标志引导使用者顺利抵达目的地。标志总体布局应均衡,满足驾驶员动态行驶时发现信息,做出判断,采取行动的反应时间和距离的要求;牌面信息力求简单、明确,使用者能够一目了然;标志的版面设计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有关规定执行;支撑型式的选择:在满足荷载要求下,考虑道路条件、环境因素、路面宽度等,选用门架式、附着式和双、单柱结构。标志结构应具有美观、庄重、大方的特点。标志基础一般采用刚性扩大基础。在急转弯路段布设轮廓标。2、标线为保证车辆分道行驶、昼夜视线诱导,本项目全线设置标线、导向箭头及突起路标等。标线类型分为:车行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出入口标线、斑马线、导向箭头、人行横道线。导向箭头采用成型标线,用反光胶带粘贴在路面上,其余标线均采用热熔反光材料。3、信号灯控制本项目与站前街南五街、次渠中路相交路口为平交灯控十字路口,与通马路相交路口为平交灯控丁字路口,设置信号灯控制,采用多相位信号灯控制。2.1.3.9 照明工程1、设计原则及技术处理措施:设计原则:满足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工程合理、技术先进;绿色照明,节约能源;在满足道路照明设计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工程投资。技术处理措施:电气系统:选用国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保证系统可靠、稳定的工作。控制系统:为了节约能源,应选择合理的控制设备,以满足道路照明要求。2、设计照明标准:平均亮度:lav=1.5/2.0cd/,亮度总均匀度:uo=lmin/lav0.4,亮度纵向均匀度0.7;平均照度:eav=20/30lx,均匀度:ue=emin/eav0.4,照明功率密度:lpd0.7/1.05 w/ ,眩光限制阀值增量ti最大初始值不大于10%,环境比sr不小于0.5。2.1.3.10绿化工程标准路段以基调树种为背景,以绿篱花木等为主要结构,种植分段变换,形成韵律感:中央分隔带宽3米,机非分隔带24.5米宽,搭配种植乔灌草,巧妙的搭配色相和季相,形成复层结构植物群落;人行道处列植乔木,穿插选择常绿与落叶树种,充分考虑整体的色彩效果和视觉效果,构成一个和谐、稳定、健康的具有生态效益的植被系统。种植设计主要是在总体景观结构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的植物配置来表达最佳的景观效果,设计中需考虑更换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种植土。植物选择在总体布局上注重美观性、科学性、生态性。乔木选择树形优美,生长强健的树种;灌木均为花灌木,以春、夏、秋三季开花植物为主,所选树种均为 当地长势良好的树种,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同时尽量避免使用特大规格的苗木,避免大量使用人工修剪的植物,降低养护成本,体现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乔木:国槐、垂柳、千头椿、元宝枫、栾树、银杏、白腊、紫薇、紫叶李等。花灌木:碧桃、木槿、丁香、榆叶梅、紫叶小檗、红叶小檗、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等。地被:野牛草、铺地柏、鸢尾、大萱草、八宝景天、地被月季等。2.1.4 工程投资估算本工程估算项目总投资4058.54万元,工程费用详见表2.3。表2.3 工程费用估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投资额(万元)占总投资比例1工程费用3323.5381.9%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434.3810.7%3预备费300.638.4%4投资估算金额4058.54100%2.1.5建设周期本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12个月,预计2014年6月开工建设,2015年5月完工。 2.1.6 预测交通量根据可研报告,交通量预测成果见表2.4,车型比(绝对数)见表2.5。表2.4 交通量预测结果表(pcu/d)道路名称2015年2020年2025年站前街南五街106801395917815表2.5 车型比一览表(绝对数) 车型分类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比重0.82220.11660.06122.1.7 相关交通特征参数昼日比系数该区域白天16h流量占全天24h流量的比例约为80%。 高峰小时系数早高峰时段为8:00-10:00,晚高峰时段为17:00-19:00。高峰小时流量占全天流量的8%10%。2.2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本项目为城市道路建设,路段较短,周边交通便利,不设材料堆场,每天使用材料按需供应,施工期租用周边居民闲置房屋作为施工营地。2.2.1 施工期噪声污染源分析道路工程的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混凝土搅拌机、压路机、装载机、摊铺机等。施工中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设备,大多为不连续性噪声,施工场地噪声源主要为各类高噪声施工机械,且各施工阶段均有大量的机械设备在现场运行,施工期间多种机械噪声叠加,噪声达100db(a)以上。2.2.2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分析道路建设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由于施工中在挖沟、埋管时破坏了地表结构,会造成地面扬尘污染环境,其扬尘量的大小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及天气等诸多因素有关。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施工扬尘,其次为运输及一些动力设备运行产生的nox、co和thc。2.2.3 施工期水污染源分析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含有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就餐和洗涤产生的污水及粪便水,主要含动植物油脂、食物残,将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统一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含油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的修理、维护过程及作业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其成分主要是润滑油、柴油、汽油等石油类物质,采取集中处置的方法,将含油污水收集后定时清运,集中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减少含油污水对水体的影响。2.2.4 施工期固废污染源分析道路工程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产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废弃物。生产性废弃物包括:(1)土方施工阶段开挖出的渣土;(2)土方施工阶段物料运送时的遗洒、损耗,包括沙石、混凝土及线材等;(3)铺路阶段的石料、灰渣及沥青等;生活垃圾废弃物:施工期生活垃圾主要包括用餐饮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2.3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2.3.1 噪声污染源类型分析本项目为公共交通建设项目,由道路建设而引起噪声污染种类比较单一,仅为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产生的交通噪声,现根据交通噪声的机理对其分析如下。2.3.1.1 机动车辆噪声源机动车辆噪声是引起交通噪声的基本声源,按其和车速、发动机转速的相关性,可以分为如下两类:(1)和车速相关声源:排气噪声、进气噪声、风扇噪声、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以及由发动机带动的发电机、空气压缩机噪声等。(2)和发动机转速相关声源:传动系统噪声、轮胎-路面噪声、车体振动和气流噪声等。机动车辆整车辐射噪声和车速、发动机转速、行驶档位和负荷等多种因素有关。在不同行驶工况下,各类声源的贡献率也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中、低速行驶:主要声源是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排气噪声、进气噪声、风扇噪声等;(2)高速行驶:主要声源是轮胎-路面噪声、发动机噪声、车体振动和气流噪声等;(3)加减速行驶:排气噪声和刹车噪声等。2.3.1.2 路面反射噪声车辆行驶在道路上时,由车辆发出的噪声还会经路面反射对道路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由于路面铺设的不平整,路面反射的形式为漫反射(即向四面八方反射),这种经路面反射的噪声传至周围环境时会加重因车辆行驶造成的噪声影响,也是道路交通噪声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2.3.1.3 轮胎路面噪声轮胎路面噪声主要是由轮胎和路面作用时,由于局部空气被挤压而产生的,其次是轮胎本体振动激发产生。前者是一种中高频噪声,主要频率范围为 4004000hz。后者是属于100hz以下的低频噪声。轮胎路面噪声与车辆速度、轮胎表面花纹结构和路面结构有关。我们对北京市内大量道路的测试结果表明,轮胎路面噪声主要决定于车辆行驶速度,当轿车车速大于60km/h,载重汽车车速大于70km/h时,轮胎路面噪声的辐射能量可以占到道路噪声辐射总能量的70以上。2.3.1.4 由车辆行驶引起的其它噪声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还会因各种情况引发其它的噪声。例如,车辆在行驶中因超车、并线及避让行人时,为避免发生危险会鸣笛警示从而引发鸣笛噪声;车辆在道口红灯,遇紧急情况刹车时产生的刹车噪声。道路建设是一项综合市政设施建设,在道路下面需铺设其它相关的市政管线,为方便检修一般会在道路上隔一定距离设置检修井,目前普遍使用的井盖材料为铸铁,这种井盖由于制作比较粗糙,和井口的结合不严密,当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压过井盖时,井盖和井口之间相互撞击也会发出噪声,车速较高时,这种撞击噪声的瞬时a声级可达到90db以上。上述情况都会道路周围的环境造成噪声影响。2.3.1 道路交通噪声源强估算车型分为小型车、中型车和大型车3类,各类型车在离行车线7.5m处参考点的单车能量平均辐射噪声级按下式计算。小型车 loes=12.6+34.73lgvs中型车 lom =8.8+40.48lgvm大型车 lol=22.0+36.32lgvl式中:s、m、l分别表示小、中、大型车;vi该车型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km/h。其中车速计算参考如下公式:式中:vii型车预测车速;k1、k2、k3、k4回归系数,按表2.10取值。ui该车型当量车数;n单车道小时单车道小时车流量;i该车型的车型比;m其他车型的加权系数;v设计车速。表2.8 预测车速常用系数取值表车型k1k2k3k4m小型车-0.061748149.65-0.000023696-0.020991.2102中型车-0.057537149.38-0.000016390-0.012450.8044大型车-0.051900149.39-0.000014202-0.012540.70957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得到本项目各预测时段小型、中型、大型车单车平均辐射声级预测结果见表2.9。表2.9 营运各期各车型噪声源强预测结果(单位:db)名称时段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近期(2015年)67.566.073.569.676.174.1中期(2020年)67.566.173.569.776.174.1远期(2025年)67.766.373.769.876.374.32.3.2 大气污染源分析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运营后的主要大气污染源是汽车尾气,污染物有nox、co等。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交通量成比例地增加,且与车辆的类型以及汽车运行的工况有关。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成分和含量非常复杂,生产年代、型号、燃料、排气量、行驶速度、行驶里程、保养状况、尾气净化装置等不同,所排放的尾气成份和浓度也各异,而且尾气排放还受到环境温度、负载、驾驶方式的影响。为了了解道路上行驶车辆的尾气排放状况,首先要确定单车排放因子。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路段预测年交通量和车型构成比,按jtgb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的方法,可由车流量计算各类型车预测期的平均行驶速度。各类型车气态排放污染物等速工况在各种车速下的污染物排放参数系数可参考表2.10。表2.10 车辆车排放因子eij推荐值(g/km辆)平均车速(km/h)60708090100小型车co23.6817.9014.7610.247.72nox2.372.963.713.853.99中型车co26.1924.7625.4728.5534.78nox6.307.208.308.809.30大型车co4.484.104.014.234.77nox10.4811.1014.7115.6418.38车辆排放污染物线源,按连续污染线源计算,线源的中心线即路线中心线。气态污染物排放源源强计算公式:式中:qj-j类气态污染物排放源强度,mg/(sm); ai-i型车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h; eij-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i型车j类污染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mg/(辆m)。由于国家对汽车尾气污染排放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大,已于2004年7月1日起,在全国开始实施相当于欧洲ii号标准的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二阶段限值,于2008年3月1日起执行国iv标准(相当于欧洲iv号标准),目前北京市执行国标准,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将大大减少,因此应用表2.12的排放因子计算出来的污染物排放量将明显偏高。根据资料,实施欧洲ii号标准后,与以前相比,单车排放co降低30.4%, nox降低55.8%;实施欧洲iv号标准后,单车排放co和nox分别是欧洲ii号标准的45.5%和16%。本次在计算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时,对表2.10的排放因子按欧洲iv号标准进行修正,具体修正值见表2.11。表2.11 车辆排放因子eij修正值 单位:mg/辆m 车型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污染物cothcnoxcothcnoxcothcnoxeij修正值(平均车速50km/h)9.920.720.139.561.340.381.670.180.74本项目源强计算类比平均车速50km/h的 eij修正值。本评价所选取的预测评价因子为no2和co。拟建道路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源强值见表2.12。表2.12营运期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源强道路名称污染物co(mg/kms)nox(mg/kms)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预测年近期(2015)中期(2025)远期(2034)近期(2015)中期(2034)远期(2034)高峰小时18613271470927.856.369.72.3.3 水污染源分析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人员平均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按30l计,污水排放系数取0.8,则按下述公式计算可得每个施工人员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生活污水量:式中:qs每人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t/人d); k生活污水排放系数(0.60.9),取0.8; q1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定额(l/人d)。本项目施工人数按150人计,据上式计算得到施工人员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量约为3.6t。据调查,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就餐和洗涤产生的污水及粪便水(旱厕),含动植物油脂、食物残渣、洗涤剂等多种有机物,其成分及其浓度详见表2.13。表2.13 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成分及浓度主要污染物ssbod5cod动植物油浓度(mg/l)10011025050运营期路面径流污染物及源强分析路面径流污染物主要为悬浮物、石油类和有机物,其浓度受限于多种因素,如车流量、车辆类型、降雨强度、灰尘沉降量和前期干旱时间等等,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本项目类比同类道路径流污染物监测数据,具体见表2.14。表2.14 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测定值项 目520min2030min3060min平均值ph7.07.87.07.87.07.87.4ss(mg/l)231.42158.22158.5290.3690.3618.71100bod5(mg/l)7.347.307.304.154.151.265.08石油类(mg/l)22.3019.7419.743.123.120.2111.25从表2.14中可以看出,降雨对公路附近河流造成的影响主要是降雨初期1h内形成的路面径流,降雨初期到形成桥面径流的30min内,雨水中的ss和石油类物质的浓度比较高,30min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雨水中bod5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稍慢,ph值相对较稳定,降雨历时30min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所以,降雨对公路附近河流造成影响的主要是降雨初期1h内形成的路面径流。3.声环境影响评价3.1 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预测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噪声预测使用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3.2 预测内容在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道路工程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就道路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用等效连续a声级(leqa)进行表述。3.3 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本评价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中公路(道路)交通运输噪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地面任何一点的环境噪声是指线声源传至该点时的噪声能量与该点背景噪声能量的叠加。3.4 噪声环境预测结果表3.1 站前街次石路(次渠中路站前街次渠路)营运期交通噪声预测结果名称评价年评价时段道路中心线外不同水平距离下的交通噪声预测值(db)(未叠加背景值)达标距离(m)10m15m20m25m30m35m40m50m100m200m4a类1类站前街次石路初期(2015年)昼间61.760.558.657.256.455.554.853.850.647.5达标34夜间46.845.543.642.441.440.740.038.935.832.5达标17中期(2020年)昼间63.862.561.659.558.257.657.156.052.949.5达标58夜间48.747.545.644.443.342.641.140.937.834.4达标23远期(2025年)昼间64.463.261.260.158.958.157.556.953.250.1达标72夜间50.349.147.146.045.042.241.140.139.836.5达标30注:达标距离是指到道路中心线距离。从表3.1中可以看出:按4a类标准评价:站前街次石路营运近期、中期、远期昼间、夜间均达标。按1类标准评价:按1类标准评价:站前街次石路营运近期、中期、远期昼间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34m、58m和72m,夜间近、中、远期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17m、23m和30m。近路区域环境噪声受站前街次石路交通噪声影响呈明显的衰减趋势。夜间达标距离远远大于昼间的达标距离,说明站前街次石路夜间交通噪声影响远大于昼间。本项目道路运营远期噪声等值线图见图5-1。站前街次石路距最近的敏感点次渠北里小区600m,相距较远,经噪声衰减后对敏感点噪声影响不大,在此不需做噪声预测。3.5 噪声预测结果分析本项目在道路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营以后,受其产生的道路交通噪声影响,道路两侧的声环境总体来说一般。综上,在采取相应的噪声防护措施后,道路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点室内能够满足相应的声环境质量标准,公路建设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并能够为环境所接受。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4.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4.1.1预测内容与预测因子本次评价选择运营远期汽车尾气排放量最大时段,预测项目沿线各污染物小时平均浓度、日均浓度值。小时平均浓度是采用全年逐时气象条件预测的小时最大浓度浓度,即小时平均浓度为全年小时浓度的最大值,日均浓度为全年日均浓度的最大值。本项目运营期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co、no2、thc,其中,thc因尚无浓度标准,暂不作预测计算,本次大气预测因子为co、no2。4.1.2预测模型对汽车尾气的扩散预测,选用国家环境保护部推荐的气态污染物扩散模式aermod模式,预测本项目道路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在运营期对道路沿线产生的影响,该模式由美国国家环保局联合美国气象学会组建法规模式改善委员会(aermic)开发,是一个稳态烟羽扩散模式,可基于大气边界层数据特征模拟点源、面源、体源等排放出的污染物在短期(小时平均、日平均)、长期(年平均)的浓度分布,适用于乡村环境和城市环境、平坦地形和复杂地形、地面源和高架源等多种排放扩散情形的模拟和预测。4.1.3预测结果分析(1)co排放浓度预测结果分析项目运营远期全年逐时气象条件和道路车流量高峰时段预测的co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出现在预测路段中段道路中心线下风向,预测浓度最大值为3.15mg /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co小时平均浓度限值10.0mg/m3的规定。在所有预测点处的预测值均达标。项目运营远期在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预测的co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出现在预测路段中段道路中心线下风向,预测浓度最大值为0.347mg /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co日平均浓度限值4.0mg/m3的规定;在所有预测点处的预测值均达标。距道路较近的主要关心点次渠北里小区的co最大地面小时浓度贡献值为0.0006mg/m3,日均浓度贡献值为0.0003m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co小时平均浓度限值10.0mg/m3和日平均浓度限值4.0mg/m3的规定。(2)n02排放浓度预测结果分析项目运营远期在全年逐时气象条件和道路车流量高峰时段预测的n02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出现在预测路段中段道路中心线下风向,预测浓度最大值为0.091m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n02小时平均浓度限值0.20mg/m3的规定;在所有道路红线外的预测网格点中,均能达标。项目运营远期在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预测的n02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出现在预测路段中段道路中心线下风向,预测浓度最大值为0.051m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n02日平均浓度限值0.08mg/m3的规定;在所有道路红线外的预测网格点中,均能达标。距道路较近的主要关心点次渠北里小区的n02最大地面小时浓度贡献值为0.0024mg/m3,日均浓度值为0.0001m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n02小时平均浓度限值0.20mg/m3、日平均浓度限值0.08mg/m3的规定。(3)敏感点预测结果分析由表6.10可以看出,本项目主要关心点次渠北里小区的n02预测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n02小时平均浓度限值0.20mg/m3、日平均浓度限值0.08mg/m3的规定。co预测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co小时平均浓度限值10.0mg/m3和日平均浓度限值4.0mg/m3的规定。4.2大气环境影响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项目运营远期在全年逐时气象条件和道路车流量高峰时段预测的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