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2.doc_第1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2.doc_第2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2.doc_第3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2.doc_第4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与能力: 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等;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二、过程与方法: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 。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b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教学方法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的,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教学内容上,遵照认知规律,先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再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原因和产生的影响。由感性到理性.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课前,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智慧问答题: 中国有这么一所高校:国家主席江泽民: 国家革命与建设的摇篮 王选院士: 独特的精神魅力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中国的哈佛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人类繁荣的希望之源 这是什么大学?(学生回答略)对,是北大。高校排名,北大排在亚洲第一,世界第15位,可以讲,北大誉满全球,海内皆知,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我想,你们也向往北大吧!北大也是你们心中的理想吧。可是,你们知道吗?北大真正的崛起是跟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解运动息息相关的,这就是新文化运动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产物,新文化运动也是1915年中国的必然产物。那么,1915年的中国到底是怎样呢?【讲述新课】一、新青年的诞生: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1)辛亥革命的影响: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2)启蒙思想的作用: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启迪了中国人民的民智;(3)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4)复古尊孔的逆流: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本课引言)尊孔复古实际上是在恢复旧的礼教、道德,这实际上就是复辟帝制的前兆。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有的偃旗息鼓;许多人则感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但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力图“根本之救亡”,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小结背景(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2)政治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准备恢复帝制(3)思想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正如历史学家陈旭麓所说:辛亥革命后产生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1916年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在文中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敬告青年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2)主要阵地:新青年、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与活动基地。【合作探究】1: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1)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2)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3)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青年。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他在1917年担任北大校长,其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等。他聘请新文化的倡导者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李大钊担任图书馆主任。还有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家都先后到北大任教。但同时,北大也有一批以刘师培、辜鸿铭为代表的所谓旧派教授。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正是由于蔡元培的学术方针,新青年迁到北大,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也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合作探究】2:为什么说蔡元培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会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表面上看,这一方针不偏不倚,实际上是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因为在专制盛行的当时,它为新思想学者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宽容的环境。“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鼓励各种学术观点自由发展,让新思想去抢占文化思想的阵地。所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3)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二、新文化运动:“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1、旗帜: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即“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即不盲从,不武断,对待什么事物,都不能凭空捏造,对待什么思想,都不随意相信,可以讲是怀疑一切,而应以科学说明真理,以事实证明真相)。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实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要科学的看待人生的态度。【合作探究】3:为什么要高举这两面旗帜呢?20世纪中国社会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是制度落后,即封建专制制度,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危害,如阻碍社会进步、箝制思想、造成中国的落伍等等。所以要“民主”;唯有民主才能实现社会解放、思想解放,社会进步。另一个问题:科学技术不发达,迷信思想盛行。历代封建统治者大搞封建迷信,给广大人民带上封建的精神枷锁,进行的精神奴役。目的是企图农民放弃对封建制度的“斗争”,甘愿为其所统治。因此需要科学。唯有科学才能扫除迷信,才能确立真正信仰。而唯有摆脱迷信,才能追求民主。提倡科学,实际上也是提倡民主。因此,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可以讲切中时弊,深入人心。民主科学的思想很快就会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继民主共和以后,另一深入人心的主流思潮。【合作探究】4: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旗帜?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2、主要内容:“三提倡、三反对”即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与科学并重。(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合作探究】5: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1)孔教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变本加厉地尊孔复古。【合作探究】6:材料一、为纪念孔子2555年诞辰,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庙,昨天上午举行了祭孔大典,这是中国大陆自1949年以来,首次由官方主办的祭孔活动。 联合早报2004年9月29日材料二、据南方网讯报道:成都市青少年宫国学班近百名四五岁的小娃娃能一字不差地背出论语、孟子、大学、 三字经等文章;河北行唐县出现一家私塾,以教授“读经”为主。学生年龄6-10岁不等,主要背诵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北大武大等国内高校相继开办国学班。对于现今孔子成为焦点这种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诗人臧克家有这么一首诗:有的人,这首诗有这么一句话: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孔子堪称这类人物的代表,孔子的思想是他能够永远活在人们心目中的奥秒所在。祭孔,就是弘扬孔子、发展孔子的思想,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孔子思想中的“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等思想精华,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合作探究】7:我国古代书面文章采用文言文,同口语严重脱节,说的与写的完全是两码事,这在世界上都是比较少见的,其目的何在?统治者神秘性,文化垄断,愚民政策的体现。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板书在黑板上,无标点,让一名适合朗诵此诗的女同学来读一遍,看她读得对不对。)世人都知道这是一位大胆、痴情、情感奔放的女子发出的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那么放在现在,这样一个誓言,用我们的话语来表达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你断绝!我们现在再来看一看那时的男子是如何表达对女子的思念。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9月4日【合作探究】8:这种新旧文学在形式上的区别有什么意义?使得文学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利,利于实现语言与文字、文学更好的统一,利于普通群众的接受,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我国文学所以能出现前后这么大的差别和变化,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功不可没。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胡适主张:文学改良一、须言之有物;二、不摹仿古人; 三、须讲求文法; 四、不作无病之呻吟;五、务去滥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计对仗;八、不避俗字俗语。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合作探究】9:比较胡适与陈独秀在文学革命方面的主要差异。胡适的主张,着重于文体形式的改革。陈独秀要求文学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进行一次革命。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合作探究】10:文学革命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进行的?内容上: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形式上:以新文学(新鲜、平易、富有思想内容)取代旧文学(陈腐)【合作探究】11: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的特点及原因(导与练p97思维启迪2)特点:(1)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2)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原因:(1)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2)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合作探究】12: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前期新文化运动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两面大旗,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用民主和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家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和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民主和科学正是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所以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手段”,提倡新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以儒学为基础的旧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小结:可见,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它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猛烈抨击旧道德,提倡白话文,给当时的中国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给当时的中国乃至现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让我们去看看新文化运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到?3、评价(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2)内容: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3)进步性: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4)局限性: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而当时的文学革命,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比如钱玄同为了反孔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合作探究】13:我们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比如西方文化拜金主义。信息时代的今天,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吸引和融合,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之趋,而与此同时,文化的多元化和寻求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的特质的寻根意识也不断增强,我们既不应融合而抛弃传统文化的特质,也不应保存民族文化特质而拒绝吸收和融合。所以我们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以。学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的看问题。过渡: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1)国内: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新文化运动造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失败;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积极努力。(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李大钊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十月革命时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之先声”。他在歌颂十月革命是劳工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时说:“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变成强盗的机会。”他主张用马克思的学说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非把知识阶级问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他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去做宣传和组织工作,培植革命力量。3、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登了马克思学说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还发表了一篇两万多字的长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篇文章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2)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出现:“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俄罗斯研究会”(湖南)等1920年3月李大钊和邓中夏、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了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个研究会设立了翻译室,下设英文、德文、法文三组,翻译了许多马、恩的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资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国家与革命等,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标志。(3)一批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瞿秋白和周恩来等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在各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成立于1920年夏天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小组的建立及其活动,对各地共产主义运动影响很大,促进了各地党组织的建立。(4)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同时也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他们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