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传统商业街保护性改造设计研究--以营口市辽河老街西段商业改造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建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传统商业街保护性改造设计研究-以营口市辽河老街西段商业 改造为例 姓名:朱天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指导教师:鲍继峰 2011-03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摘要 i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人们现在越来越关注可持续 发展, 思考到城市文明的延续。 改造城市传统商业街, 是对历史空间的重新营造, 呼唤历史场所精神的回归。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对建筑遗传启动操作和保护与改 造之间协调的思路并不合理清晰,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对传统商业街的改造脱 离了保护,呈现一种破坏性的改造,结果使传统文化遗产在城市的发展中渐渐的 消失,割裂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针对多种现状,本文将对传统商业街内一种科 学的保护与改造模式的形成保护性改造型购物中心的设计进行了研讨, 以及 对此类设计的相关设计手法进行了总结。 本文通过对历史发展及其特点的分析,确定了保护性开发的双赢模式,及俩 者走在一起的必然性;通过对保护规划的研究,将传统商业街划分为三种保护性 改造区及三种商业模块。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首先是对本课题产生的背景以及课题相关概念进行 概述,以及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相关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第二章对传统商业街保护性改造设计进行了基础分析, 对设计进行了目标与 含义的定位,提出了传统商业街保护性改造设计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对传统商业街保护性改造设计的本题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 传统商业街保护性改造设计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基于传统商业街保护规划条例中 的原则; 基于三区适宜的的商业模式改造模型提出的传统商业街保护性改造设计 的设计手法。 最后,基于作者提出的设计策略,以营口市辽河大街西段为例,进行了保护 性改造设计。这个设计验证了本文的观点,以传统商业街保护性改造的观点体现 在设计中,在实践中检验了本文提出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手法。 关键词:传统商业街;保护性改造;传统文化;商业聚客力;三区三模;辽河 老街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abstract 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deepen ceaselessly, now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nking to the continuation of urban civilization. transform the traditional urban blocks, is to the history of the space to build, calling historic place spirit return. but so far, we have on building genetic start- up operation and coordinate between the preservation and reform ideas is not reasonable clear, in practice, there are many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streets protection, present a destructive transformation, the results make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urban developing gradually disappear, lacerates the people to the historical memory. for a variety of present situation, the paper will be on 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a scientific preservation and reform modes formed - shopping center of protective renovation type design for fransformer, as well as to such design related design technique a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protective development of win- win model, 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two who go together; research on conservation planning, 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transform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areas and three protective commercial modules. this paper firstly this project of the background and topics related concepts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protective renova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streets in shopping center type protective renovation of the background,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significance, the related theory, research methods and framework. the second chapter to the 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shopping center protective renovation type design the basic analysis, for the design goal and the meaning of the positioning, puts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streets protective renovation type desig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hopping center. the third chapter of traditional block protection design of shopping center transformation type numbeers problems profoundly study, puts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block protection shopping center of transformation type design principle and design metho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block protection planning ordinance in principle, based on the business models suitable abbasov transformation model proposed traditional neighbourhoods shopping center type protective renovation design gimmick. finally, the author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design strategy to cnooc liaohe street west- middle section as an example, the shopping center of protective renovation design. this has been proved the point of this article, with the traditional streets protective renovation views reflected in design, in practice, this paper tests the design principle and design methods. keywords: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streets; protective reform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trade assemble force; three areas structure; liaohe street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论文 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共同工作过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完全了解沈阳建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 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沈阳建筑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交流。 (如作者 和导师同意论文交流,请在下方签名;否则视为不同意。 ) 作者和导师同意网上交流的时间为作者获得学位后: 不限 半年 一年 一年半 两年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章 绪 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商业建设和传统街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并且二者也 同样存在着自身的发展矛盾。当商业建设趋同化、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后,就会出现千篇一 律的商业建筑,普遍效仿西方现代审美,一个城市的精神、信念、理念、文化还能否得到 体现?我们是否还能感到中国城市的本土情怀?我们是否还能在其环境中找到自己那零 星的回忆?同样,城市中的传统街区在被信息化社会所同化的同时,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 题:生活基础设施落后,建筑和小环境质量逐渐恶化,居民生活品质下降。这些问题的存 在制约了传统街区与城市格局的联系,造成城市文脉的延续在流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现在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思考到城市文明的延续。改 造城市传统街区,是对历史空间的重新营造,呼唤历史场所精神的回归。但是迄今为止, 我们对建筑遗传启动操作和保护与改造之间协调的思路并不合理清晰,在实际操作中,有 许多对传统街区的改造脱离了保护,呈现一种破坏性的改造,结果使传统文化遗产在城市 的发展中渐渐的消失,割裂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针对多种现状,本文将对传统商业街内 一种科学的保护与改造模式的形成保护性改造设计进行了研讨,以及对此类设计的相 关设计手法进行了总结。2 0 世纪末,由南京市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保 护性改造,则为我国开辟了研究传统街区商业改造新的领域、目标及方向。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 . 1 . 1 . 1 保护性改造提出的背景 保护性改造概念的提出,是伴随着商业的高速发展和人文环境恶化的结果产生的。从 1 8世纪起,世界的经济模式由原来的采集经济和农业经济转变成为工业经济。后到 2 0世 纪初,由科技带来的发展,导致了机械化商业形式的形成。表面上看是人们对于周围环境 的要求在不断的增加,其实隐匿的是人们对于心理需求却处于空乏。由于社会结构发生了 重大的变化,城市空间及环境开始变得机械,由此引发的城市过于商业化的问题也暴露的 越来越多。这时人们把注意力第一次放到了传统街区的破坏上。因此,人们对于传统精神 层面的需求成为了物质发展下的一个待解决和填补的空白。保护性改造就是在这样的一个 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时至今日,建筑遗产的保护随着城市化,经济时代的到来,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 就得到保护的建筑遗产而言,不仅在保护的范围从单纯的历史保留遗产扩展到了具有不同 程度文化价值的建筑遗产,而且在保护的手段从普遍联系性发展到多学科交叉,科学的再 利用,契合现代都市再开发的阶段。各种的流派学说更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逐渐形成,多角 度的诠释了保护的方法和内容,但是在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案例中仅有一小部分被成功 的运作,这种现状说明了我国在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上仍然有着不足。开发商,政府,设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2 计师以及少数派,对于建筑遗产的保护有着联系更有着矛盾,正是基于这种矛盾,保护性 改造学说从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建筑内部空间形态,从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的都市生活形态的 角度来进一步补充说明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和框架。 1 . 1 . 1 . 2 传统商业街保护性改造设计产生的背景 ( 1 ) 提供商机是传统商业文化保护真正的机会 一个城市不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是可怕的,这是 我们城市面貌千篇一律的思想上的根源,文化上的差 距。但是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单靠政府资助是不够的, 巴黎,罗马城市环境的文化底蕴不是靠保护一个两个 建筑就能够做到,而需要一大片。这一大片如何才能 获得呢?上海卢湾区淮海中路东段(图 1 - 1 )是一个 例子, 作为向世界一级大都市繁华区发展的淮海路商 业街,将积极利用地域的优势,吸引与培育如设计、 展示、文物、艺术品拍卖、书店、演艺、旅游等文化 商业,并特别注重其小型化,多样性和商业性。以此 达到直正意义上的文化品位, 从而支持商业街的综合 再开发向深层发展,形成商业布局合理、具有功能优 势和多元化。开放型的格局,使淮海中路商业街成为 交易机会最多,交易成本最低,交易手段最先进的地 区之一, 这样的定位要求城市积极培育衍生的文化商 业,注重塑造生活形态的文化品位,“新天地”(图 1 - 2 )也是顺应了这种需求,它并没有以高科枝现代 化的面貌, 而是以高文化高情感的面貌去顺应这种需 求。 由于经济因素,除了政府之外,一般开发项目决不会舍掉经济利益而去刻意保护传统 文化,开发“新天地”也是如此。上海很多比它更有价值的里弄建筑也已被大量的拆除, 或者仅仅是保留和做了一点符号以志纪念,使旧貌换了新颜。虽然有各方专家学者呼吁保 护上海历史文化,但是真正能够提高到保护建筑的地位,并又真正能够得到资助的建筑, 终究是少数中的少数, 里弄建筑更是等而下之。在传统的建筑保护概念和保护方法范圈内, “新天地”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其实质是房地产开发,关注的是再生上海里弄生活形态所 带来的商业机会,然而正是这种关注,带来了传统街区保护的机会。 所以说为城市提供商机是传统街区保护真正的机会。当今中国城市的楼宇建设量相当 大,基本建设将从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形态开发转向比较深入的功能开发阶段。房地产 开发寻求新的方向势在必行。但更重要的是城市建设中一些被忽视的问题理所当然地提到 日程上来:整治水系河道,建设集中绿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政府开始投入大量资金,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课题开始真正有了经济启动的机会,可贵的是一些目光敏锐的开发商 图 1 - 1 上海卢湾区淮海中路东段 (图片来源:) 图 1 - 2 上海“新天地”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3 抓住了契机,将理筑保护这种政府行为,有益于城市历史文化的善事,与商机结合了起来. ( 2 ) 地区品位和商圈价值的提升需要传统文化 在加入“w t o ”这一背景下,国际性的大量服务贸易项目已经进入中国,通讯、律师、 会计、咨询、广告、评估、礼仪、家政等服务性新生机构迅速涌现。作为向世界发达国家 发展的国内城市商业,可开辟专门场地安置这些机构,积极利用地域的优势吸引与培育文 化商业,以支持商业街的综合再开发向深层发展,形成商业布局合理、具有功能优势和多 元化、开放型的格局。 利用传统商业街改造的商业中心有别于传统的“资 本主义空间”的商业模式,一个由屋顶聚合的纯粹用来 赚钱的空间(图 1 - 3 )。在这样的商业街里,设计师往 往竭尽全力利用传统文化的商业价值来对购物者进行 控制以刺激销售,同时提供给消费者便捷的商业环境, 不一样的购物氛围, 使得商业街的空间不再试图操纵顾 客、而是通过设计成功地推翻削减个性化的设计方式, 使购物中心能够将人群注意力集中到城市生活的质量 上,到城市生活的文化上,能给顾客更多的机会融入高品质高姿态的城市商圈文化中来。 这样的定位要求城市积极培育衍生的文化商业,注重塑造新的生活形态和文化品位, 传统商业街的改造正是顺应了这种需求。传统商业街保护性改造领导了时尚商业性的生活 品味。这里所指的品味应该是一种生活形态,这种生活形态从来不仅仅指向过去。不仅仅 是历史文化保护需要“传统文化”,而是地区文化品位的提升需要“传统文化”,需要传 统商业街的保护性改造所带来的文化优势。国外大都市成功的秘诀不再仅仅是依靠优惠政 策吸引外来企业和资金,也不仅仅是全力兴建各种大型园区,而是将对“物”的关注转向 对“人”的关注,形成巨大的竟争力,这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不做分析就对现 代化的商业模式推波助澜,既违背商业空间发生发展的规律,也会伤害都市的良好发展。 1.1.2 课题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 1 . 1 . 2 . 1 保护性改造相关概念 ( 1 ) 建筑遗产保护与建筑类改造 建筑遗产保护早在 1 9 3 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通过的雅典宪章中就 被提及到,而在 1 9 6 4年威尼斯宪章上明确提出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地段,之后 在 1 9 8 7 年华盛顿宪章中对其进行了完善。我国在 2 0 0 5 年制定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 划规范中,阐明了保护的概念 (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 :对保护项目及其环境所进行的科学的调 查、勘测、鉴定、登录、修缮、维修、改善等活动。 对于建筑遗产保护内容中相关概念的阐述 修缮(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 的概念: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方式,包括日常保养、防护加固、现 状修整,重点修复等。维修( r e f u r b i s h m e n t ) 的概念:对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所进行 的不改变外观特征的加固和保护性复原活动。改善( i m p r o v e m e n t ) 的概念:对历史建筑所 图 1 - 3 现代商业千篇一律 (图片来源:)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4 进行的不改变外观特征,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建设活动。 建筑遗产( c a n d i d a c y l i s t i n g b u i l d i n g ) :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应按文 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法进行保护的建( 构) 筑物。建筑遗产包括文物,遗址及建筑群。 建设控制地带(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n t r o l a r e a ) :在保护区范围以外允许建设,但应严格 控制其建( 构) 筑物的性质、体量、高度、色彩及形式的区域。 建筑类改造( r e n o v a t i o n ) :参照原有的建筑模式及形式进行修改或变更,或者从根 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其着眼于满足新的功能需求,提高环境品质。 ( 2 ) 保护性改造 城市中心存有的大量有吸引力的优秀古建筑,人们重新认识到它们的价值,采取保护 性改造活动:确定文物建筑的保护等级,维修历史文物建筑;同时有节制地进行城市骨架 和街道网络的改造,使大多数新建筑在尺度和形式上寻求与原有建筑的协调,达到视觉上 的连续性;并且采取鼓励措施支持改造、利用老建筑,赋予它们以新的内容。 1 9 8 0 年,西方当代旧建筑改造领域蓬勃兴起,进入快速发展期。当时西方建筑改造领 域有一共同的特点:以建筑保护为前提的更新改造研究。而我国是在 2 0世纪末对南京新 一轮城市建设中有了保护性改造的概念: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对有历史、文化价值 的古代遗迹,历史文化名城、建筑群以及传统街区等, 一定要完好地保护起来,并加以开发和利用,再现历史 文化名城的魅力,让历史成为财富。 保护性改造是相对破坏性改造而言的。破坏性改造 的现象比比皆是:老城建设中追求弃旧图新许多有 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被轻易遗弃;而某些新城却在人 为扮老移植古树、建造伪劣仿古建筑(图 1 - 4 )等; 有些小城也讲大气派大马路、大广场、大高楼 结果,城市是新了大了,但是失去了特色与文化。 1 . 1 . 2 . 2 传统商业街相关概念 历史传统街区( h i s t o r i c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a r e a )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 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 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 定规模的地区) ,简称为历史街区。 历史建筑( h i s t o r i c b u i l d i n g ) :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反映城市历史风 貌和地方特色的建( 构) 筑物。 历史环境要素( h i s t o r i c e n v i r o n m e n t e l e m e n t ) :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之外,构成 历史风貌的围墙、驳岸、树木等景物。 风貌( t o w n s c a p e ) :指反映历史文化特征的城镇景观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面貌。 传统街区( t r a d i t i o n a l b l o c k ) :作为传统街区,不仅要看街区的历史,及其保存的 历史建筑,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以及历史环境是否保留着传统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 图 1 - 4 伪劣仿古建筑 (图片来源:)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5 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传统街区侧重于世代相传的风俗,艺术,思想,制度等在生活上 的表达形式与内容,所以传统街区是历史传统街区概念中的一个分支。作为传统街区,其 周围的建筑属性主要表现百姓朴实生活、社会邻里关系的实体建筑,具有浓厚的人文生活、 传统风貌,其具备的首要意义及价值是人文生活。 传统商业街是以传统商业为主要内容,通过提升环境,调整消费业态形成的综合性商 业步行街,一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旧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具有复杂的社会 与经济结构,并作为城市传统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城市历史发展的脉络。其存在最重要的 条件就是,在这条街上集中了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具有城市独特的传统物质空间环境。 我国许多城市传统的商业街都是名声在外的百年老街,见证了历史的沧桑,留下了时代的 烙印,最能体现城市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积淀,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青岛 的中山路、广州的上下九、天津的和平路、苏州的观前街等。 1 . 1 . 2 . 3 商业街相关概念 ( 1 ) 商业街 商业街( c o m m e r c i a l s t r e e t ) (图 1 - 5 ) 的定 义:商业街就是由众多商店、餐饮店、服务店共同 组成,按一定结构比例规律排列的商业繁华街道, 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 是一种多功能、 多业种、 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 商业街以平面形式按照街的形式布置的单层 或多层商业房地产形式,其沿街两侧的铺面及商业 楼里面的铺位都属于商业街商铺。商业街商铺与商 业街的发展紧密联系,其经营情况完全依赖于整个商业街的经营状况以及人气,运营 良好的商业街,其投资者大多数已经收益丰厚;运营不好的商业街,自然令投资商、 商铺租户、商铺经营者都面临损失。 ( 2 ) 商业街发展概况 商业街是集商业、购物、娱乐、文化等功能于一体,以步行为特征的综合性购物环境。 它以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为目的,营造出具有魅力的商业环境。这是时代的产物, 也是现代商业空前竞争的必然结果。目前,商业街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 部分。 国外零售业的发展,从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连锁商店到购物中心,再到综合性的商 业街,其发展演变经历了一百多年历史,现在商业步行街已成为欧美国家和发达地区的主 流零售业态。在日本,商业步行街是消费者假日购物的首选;在美国,商业步行街己成为 占据零售业总额 5 0 % 以上,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商业巨无霸。而我国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 全都涌现出来,商业街的现代化建设更是在近几年内掀起了热潮,其兴建的速度和规模不 由得我们要做出理性的思考和总结。商业步行街也是具有地标性质的商业区域,其在城市 中将处于领导经济文化的地位,其在未来的发展的良好态势不言而喻。 图 1 - 5 商业街 (图片来源:)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6 1.2 国内外保护性改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1.2.1 外国保护性改造的理论研究及实践 2 0 世纪中叶保护的理论发展达到了巅峰。而后西方当代历史建筑的改造中结合保护的 思想领域兴起,进入快速发展期。当时西方建筑改造领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建筑保护 为前提的更新改造研究。建筑新观念、新形式的兴起必然动摇了以历史为纲的传统建筑思 想体系。无论改建还是加建,建筑师们都渴望新旧时代精神的协调。因此,2 0 世纪 5 0 年 代至 8 0 年代是该领域对“新、旧”价值取舍的探索期。 1 . 2 . 1 . 1 欧洲国家国际主义风格与后现代主义精神 ( 1 ) 2 0世纪 8 0年代,西方旧建筑改造领域进入蓬勃发 展期。一方面因为上述探索期的三十年也是国际主义建筑风 格蔓延的三十年,西方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彻底颠覆了传统 建筑美学的物质根基。另一方面也得益于 1 9 7 7 年马丘比丘 宪章的出台。该宪章指出:“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现有 历史遗迹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证这 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马丘比丘宪章 首次在国际范围内提出改造与保护具有同等价值,新元素与 老元素同样重要。因此,当代各家改造流派都面临如何在体 现新形式、新时代风格前提下兼顾与旧建筑逻辑统一的问题。 因此在西方世界中,保护性改造赋予了一种国际主义美学思 维(图 1 - 6 )。 ( 2 ) 文脉主义被其正式的提出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 代以后,它是随着后现代建筑的出现而出现的。后现 代主义(图 1 - 7 )不仅重视建筑的功能空间,而且还重 新赋予建筑以历史文脉的意义和人文精神,顺应了建 筑本体的诉求。历史文脉是一个城市形成、变化和演 进的轨迹和印痕,是一个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和 生生不息的象征。城市是渐变的,不是突变的,文脉 不是封闭的重复,而是要使建筑增加新的意义。对于 文脉的要求是在新旧共同的情况下,旧的处于主宰地 位。对文脉主义的延续,是建筑创作中富有挑战意义 的命题。而且又让我们不时从民族、地域中寻找文化亮点,如果对历史建筑仅仅处于维持 状态,那么它仍像一个僵化的躯壳,它的光辉逐渐减损、消失。这种保护也只是维持一种 自然的衰败,这就是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一种积极变换角度的思维过程,并且在历史环境中 图 1 - 6 国际主义风格 (图片来源:) 图 1 - 7 后现代主义 (图片来源:)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7 注入新的生命,赋予建筑新的内涵,使新老建筑协调共生,历史文化的延续。不能在局限 在建筑物的外表,而是超越建筑物外表看到它的内涵,它所发射的光点。这样才能创造出 能产生共鸣的精神世界,这或许就是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 ( 3 ) 法国与英国的实践 二战后,在世界经济格局和发展趋势下,法国的 城市发展遇上城市郊区化、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单 纯强调功能划分的现代主义城市改造不仅对原本风 格、尺度、肌体协调一致的城市景观造成了破坏。2 0 世纪 6 0 年代后,商业的急剧发展开始破坏城市传统的 格局,于是引发了香榭里舍大街改造(图 1 - 8 )计划。 改造工程涉及从圆盘到凯旋门西侧路段,长 1 . 1 5 k m 。大街宽 7 0 m ,车行道宽 2 7 m ,停车带 和人行道宽 2 1 . 5 m 。改造时要面对几个问题:停车、 人行道被咖啡馆搭出的 露台占据、 建筑立面被商 店橱窗和广告覆盖、街道家具布置杂乱等。因此改造目标 集中于重现公共空间品质,主要是通过增加并改善步行空 间,增加代表法国特色的露天咖啡座面积来实现的。改造 措施包括对广告设置以及搭建露台的方式制定新的规定以 恢复建筑立面;去掉停车带,将两侧人行道恢复到 2 1 . 5 m 并新建地下停车库来解决停车问题;除了现有的车行道两 侧的行道树之外,在人行道上加种一排树木,以恢复大街 作为散步的林荫道的本来形式;人行道地面被重新铺装并 对街道家具重新布置。 伦敦码头区位于伦敦市东部,从伦敦塔桥开始至皇家维多利亚码头结束,总面积超过 二十平方公里。2 0世纪 8 0年代初开始的伦敦码头区改造 为西方最大的滨水开发项目,取得了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的双丰收。码头区改造通过保留原有建筑的风格元素,使 得整个区域富有内敛的历史特征。从建筑群功能上来看, 尖端文化设施与高品质的户外公共空间相得益彰,形成 工作、休闲、娱乐、教育、博览、居住亲密结合的滨水 景观。 1 . 2 . 1 . 2 美国建筑再利用 ( 1 ) 美国的保护性改造运动发展经历了一个半世纪 的历史,建立了完整有效的体系,发展了成熟的理念和 技术手段。美国保护性改造从住宅博物馆、室外博物馆 到历史区域和都市复兴的空间扩展,也反映了美国保护 图 1 - 8 法国香榭丽舍大街改造 (图片来源:) 图 1 - 9 伦敦码头区改造 (图片来源:) 图 1 - 1 0 纽约 s o h o 区改造 (图片来源:)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8 性改造从自发运动逐渐走向市场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过程。到 5 0年代,纽约某些旧工 业区风光不在,大量工厂空置破败,而后是那些各式各样的艺术家占据了这些破败的旧建 筑,按他们的美学与理念改造了自己工作与生活的空间开创了这种建筑再利用的模式,反 映了建筑再利用为特点的迁徙回归旧城中生活的潜流,正是那些艺术家第一次发现了建筑 再利用的价值。1 9 8 2年,劳伦斯? 哈普林在旧金山吉拉德里巧克力工厂地段的城市更新过 程中首次提出了“建筑再循环”的理论。历史建筑的循环不 仅是对其本身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历史街区复兴工作。作为 首例成功地使没落的建筑遗产适用于活跃经济生活的典范, 其在历史建筑再利用的适用性。 ( 2 ) 在 5 0年代,纽约某些旧工业区变成了文人艺术家的 “殖民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位于( s o h o ) (图 1 - 1 0 )。这 些空置破败的 1 9 世纪的铸铁建筑风格的旧建筑, 按照那些艺 术家的美学与理念改造成了自己工作生活的空间。它的影响 改变了人们对旧城生活的固有观念。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 “阁楼”这样非主流结构调整;出现了“l o f t ”风尚,吸引 年轻人,各种新的居民,去演替原有的生活形态,带来更多 的人到旧城中生活;甚至其概念扩展催生了一场真正的革 命:小型家庭办公居住模式。 ( 3 ) 旧金山吉拉德里巧克力工厂地段项目(图 1 - 1 1 ) 是将产业建筑遗产利用为餐饮与购物休闲空间的最早实例 之一。吉拉德里巧克力工厂原建于 1 8 9 3 年,厂区内还保留了一座 建于 1 8 6 0 年的毛纺厂。从适用于经济活动需求的角度,哈普林采 取了如下措施:在保留大部分历史建筑的同时,新建了一个名为 w u r s t e r的商业中心,并在老建筑周边插建了许多低层的小型商 业建筑,创造了两个具有典型商业购物中心特质的中心广场;利 用地形在不破换整体历史风貌的前提下,修建了一个 3 0 0辆车位 的多层地下车库,有效解决了交通问题;将历史内部功能置换, 大量改建为特色餐饮和精品店,满足开发容量需求;挖掘当地市 民对于原址的集体记忆,并将其与商业文化操作成功融合。如在 老厂房中保留着 1 8 6 0年法国的巧克力生产设备,并每日少量供 应产品以满足观光客的猎奇心理,同时新建和改建了一批特色巧 克力店。时至今日,这里已经成为旧金山巧克力文化的代名词。 1.2.2 中国保护性改造的理论研究及实践 1 . 2 . 2 . 1 崔凯再生的建筑 建设部建筑设计院院长、总建筑师崔凯对工业建筑改造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改 造像是新的一种文化复兴,在纽约的 s o h o 和 c h e l s e a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我们都去看过。 图 1 - 1 1 旧金山吉拉德里巧克 力工厂地段改造 (图片来源:) 图 1 - 1 2 北京外研社 (图片来源: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9 我觉得从总体来看,从世界范围来看是一个从工业革命向信息化革命转型带来的物质遗产 转移的过程”对待历史建筑的保护应该采用一种积极的思维:再生的建筑。通过适当 改造,适当取舍,使历史建筑具有新的内涵,以适应现 代生活的需要,从而使其获得新的“生命”。保护历史 街区要有方法,历史街区的历史建筑不必像文物那样一 切维持原状,可以进行室内的更新改造,适应现代生活 的需要。 西三环边外研社(图 1 - 1 2 )是一座集办公、商务、 接待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在建筑设计上,崔凯建筑师 考虑用建筑造型与空间语言来处理与特定城市环境的关 系,并着重用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建筑语言来表现外研社在 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功能特点。二期建筑在保留原 有结构的限制中创造了新的空间形态,设计中对建筑的景观价值与人文价值的考虑并重, 在建筑语汇上与一期协调一致,并在建筑的外饰面和内装修上做进一步的推敲,使二者成 为一个既和谐统一又互有特色的完整的建筑艺术作品。 1 . 2 . 2 . 2 莫天伟开发性保护 “城市是一点点长大,不是推倒一片,再建一片。”在同济大学日前举行的 2 0 0 8年 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莫天伟指出,城市改造在延续 老的生活形态的同时,塑造新的生活形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更有活力。 莫天伟教授是上海世博会场馆上钢三厂厚板车间改造项目研究组牵头人,他认 为,城市改造的目的在于提升城市活力,不但要保护,还要再 利用。在他看来,“新天地”(图 1 - 1 3 )作为一个城市遗存改 造的成功案例,就在于它融合了新、老、中、外的风格,在充 分利用原有结构同时,增加了新的结构。 莫天伟对建筑遗存的改造提出了三个理念:第一是保护历 史,将工业遗存作为产业建筑遗产,保留并凸显体现遗产文明 的特色空间和建筑元素;第二是服务现在,改造利用的空间要 形成产业遗产特色线路。第三是后续发展,这些改造成果要重 塑城市生活形态,同样带来娱乐、商业的新功能。 上海里弄新天地的总体设计在空间布局上采取一种北里与 南里之间的新与旧的对比。“新天地”是新材料与旧材料之间 的一种强烈对比(图 1 - 1 4 ),其一,在保留以前的建筑风格特 色的基础上,把现代的技术,现代的建筑风格掺和在其中。这 是 2 0 世纪 2 0 年代与 2 1 世纪时间的跨度与对比, 给人一种建筑 在发展的感觉,而不是一味的恢复。它既表现上海文化的演变,历史的前进,又体现高新 科技的发展。它的清水墙与玻璃的结合,并不用木头加以修饰或过渡玻璃门后面就是石 图 1 - 1 3 上海新天地 (图片来源:) 图 1 - 1 4 上海新天地新旧 对比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10 库门,这样既能解决商业店铺视线通透的问题,又能解决空调保温隔热的问题。其二,用 复合型的设计手法来体现建筑的发展。例如“新天地”太仓路入口出的大空间处理;用喷 水池来点缀小区的中心,继而逐步展开空间的层次从北里内新旧建筑之间的对比演变到 南里完全新潮的玻璃幕墙建筑,循序渐进,空间不断变化。 随着科技与人们生活环境越来越密切,城市面貌正在日益趋同。要使城市具有自己的 特点,个性与可识别性,最直接,最经得起考验与最有效的方法莫如保护一些能说明城市 历史的建筑和环境。 1.2.3 国内外保护性改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 国际上对保护性改造工作有一个认识过程,人们意识到,除了保护之外,还应在保有 历史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的同时契合城市的发展。在历史街区内,单看这里的每 栋建筑,其价值可能只是被保护,但它们的在城市中所处于的独特的地位,却不仅仅如此, 因为城市的发展需要它们,它们的延续也需要与社会的协同,所以在保护性改造中可以使 它们的价值得到升华。 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以及在传统街区保护性改造的积 极响应,诞生了一批在保护性改造思想上具有很高造诣的建筑师,这些建筑师的思想不仅 具有国际代表性,国内的影响和号召力,同时也为中国在历史建筑及历史街区的保护思想 上注入的新鲜的血液。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传统商业街内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导致其改造 的必然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图 1 - 1 5 ),建筑 和小环境质量逐渐恶化,居民生活品质下降。这 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历史街区与城市格局的联 系,造成城市文脉的延续在流失。改造城市历史 街区,是对历史空间的重新营造,呼唤历史场所 精神的回归。而商业街的开发虽然作为偶然性因 素,但是也是因为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必然性 导致的。 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传统商业街保护性改造 设计中, 对原有空间形态的空间文化价值的研究与分析。论文阐述了传统商业街的改造中, 运用整合空间,功能重构和文脉延续等空间改造途径,这些改造途径改变了建筑遗产地块 原来混杂的空间结构和保护了原有空间的形态特征,同时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 的血液,使开发后的传统商业街带来新的城市空间活力和更好的城市品质。 图 1 - 1 5 传统街区暴露出生活基础设施落 后等问题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11 目的一:原有空间形态物态环境,包括整体空间完整性,内部结构的调整,内部功能 的重新定义,构建人性化舒适空间,构建新老空间元素的对话。 目的二:原有空间形态的文态环境,包括保留原有空间行为特征,保留遗产文化涵义 的表达元素,重塑生活形态的文化品位。 目的三:契合都市生活,推动城市的更新,带动都市文化活动,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满足现代都市人们高情感的文化生活。 目的四:利用传统商业街的文化价值,开发商圈的潜在商业价值,提高商圈影响力, 推动城市更新,进而达到对传统商业街保护性改造和高层次开发的目的。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城市空间保护性发展研究是对传统商业街原有空间的功能,空间,结构,设施等各方 面所进行的综合性研究。其意义在于既能保留原有空间的空间文化价值,又能带动城市空 间的更新和城市品质的提升,创造一种高文化,高情感, 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性保护模式。 它是塑造城市生活形态和文化品位,以及带动城区发展,提升城市品质至关重要的一 环,倡导科学有效,可持续的发展观建设城市空间,具有深刻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意义主要表现在: ( 1 ) 塑造生活形态的文化品位,以高情感,高文化的面貌去顺应现代都市中的需求, 形成都市文化的动力。 ( 2 ) 有利于给予建筑遗产地块合理的空间变化和空间的延续。 ( 3 ) 推动城市进步,提升周边土地价值,不仅提供更多商机,更带来建筑保护机会。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商业地产的迅猛发展,国家不断的建设开发新的商业地块,而旧 的建筑却是在不断被破坏,激化了新旧建筑的矛盾,国家也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对旧建筑文 化的保护。从 2 0世纪末,我国开始逐步的在建筑遗产着手进行多学科互动,科学性,可 持续性的研究。时间短,理论、实践研究的匮乏使得建筑遗产保护在我国并没有形成体系 或理论,但是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进行此方面的研究, 并且对于建筑遗产保护的研究和建 设已由单一的功能而转向对更高层次上的人性复归和文化价值的重现,并将它作为激发城 市整体活力的有效方式;同时,现代社会中商业街模式的趋同,商业价值的萎缩,也促使 建筑师对现在的商业开发模式进行反思,对商业潜在的人文价值有了更多的认识- - 只有把 立足点提高,更多的考虑到商业文化的作用,满足更多层次的需求,才会创造一个可持续 的,具有城市影响力的购物中心。 总的来说,国外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己经进入经济、文化、社会效益并重的时代,通 常与城市设计,建筑学、环境心理等相结合,建筑遗产保护正朝着人性、多元、创新方向 发展,完整地体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三者的结合。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还相对落后,在质的方面都己不 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就更需要对建筑遗产保护 的深入研究和发掘最适合我国特点的保护方式。 此次研究将把传统商业街的保护性改造作为研究对象,力求完善和丰富现有的保护性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12 商业改造的理论内容。 1.4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框架 1.4.1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 传统商业街保护性改造设计要首先满足保护性改造设计的要求;其次要提高商业中心 的商业价值,就需要掌握消费行为心理学和商业街商业发展经营的相关学科知识;另外, 对区域的改造和营造场所时,需要对城市意象有关的知识进行学习与了解,这样才能更好 的把传统特色和原有社会精神这一元素运用到设计中。 1 . 4 . 1 . 1 保护性改造的研究范畴及方法 它是一门涉猎建筑学、景观学、生态学、物理学、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