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之散文wy.ppt_第1页
中国语文之散文wy.ppt_第2页
中国语文之散文wy.ppt_第3页
中国语文之散文wy.ppt_第4页
中国语文之散文wy.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语文 之 散文 散文散文 重点提示重点提示 : 中国散文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散文的起源与发展 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 唐宋散文与明清散文唐宋散文与明清散文 科举文化与八股文科举文化与八股文 现当代散文现当代散文 散文的起源散文的起源 散文的源头散文的源头 甲骨卜辞、铜器铭文甲骨卜辞、铜器铭文 甲骨卜辞:即殷墟卜辞。殷墟卜辞可以说是先甲骨卜辞:即殷墟卜辞。殷墟卜辞可以说是先 秦散文的萌芽,它在兽骨龟甲上简略地记录了秦散文的萌芽,它在兽骨龟甲上简略地记录了 殷商王朝的占卜言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殷商王朝的占卜言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 、记事文字,也是书面文学的萌芽。、记事文字,也是书面文学的萌芽。 铜器铭文: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反映了我国 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 至繁的发展。商周时君至繁的发展。商周时君 王、公侯、臣子都可作王、公侯、臣子都可作 铜器铭文,君王所作铜铜器铭文,君王所作铜 器被视为国之重宝。铜器被视为国之重宝。铜 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 记述了社会生活。记述了社会生活。 散文的分期散文的分期 散文的分期散文的分期 上古期(先秦、秦汉)上古期(先秦、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 ) 近古期(明中叶至近古期(明中叶至“ “五四五四 ” ”运动)运动) 现代期(现代期(“ “五四五四” ”以来至以来至 今)今) 中国散文之上古期(先秦)中国散文之上古期(先秦) 1 1、散文概念的宽泛、散文概念的宽泛 散文在先秦除了散文在先秦除了“ “诗三百诗三百 ” ”(诗经诗经)外,一切文献)外,一切文献 都可以称为散文。都可以称为散文。 2 2、散文的分类、散文的分类 历史散文:记言散文历史散文:记言散文 尚书尚书、国语国语、战战 国策国策;记事散文;记事散文 左传左传、春秋春秋 说理散文:说理散文:论语论语、孟孟 子子、庄子庄子等等 中国散文之上古期(秦汉)中国散文之上古期(秦汉) 秦汉散文的类型秦汉散文的类型 说说 理理 散散 文文 政政 论论 散散 文文 传传 记记 散散 文文 记记 叙叙 文文 和和 小小 说说 吕氏 春秋 、淮 南子 过秦论过秦论 、贤良对贤良对 策策 史记史记 、汉书汉书 说苑说苑 中国散文之中古期中国散文之中古期 第一阶段:魏晋到唐代中叶第一阶段:魏晋到唐代中叶 文(散文)向诗靠拢,出现诗化的骈文。文(散文)向诗靠拢,出现诗化的骈文。 史传文学:陈寿史传文学:陈寿三国志三国志、范晔、范晔后汉书后汉书; 新创地志散文:郦道元新创地志散文:郦道元水经注水经注、杨衒之、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 ; 骈体文论散文:骈体文论散文:文心雕龙文心雕龙。 第二阶段:唐代中叶到南宋灭亡第二阶段:唐代中叶到南宋灭亡 唐宋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唐宋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 小品文:皮日休、陆龟蒙、罗隐小品文:皮日休、陆龟蒙、罗隐 第三阶段:元代到明代中叶第三阶段:元代到明代中叶 小说化古文:宋濂小说化古文:宋濂 、刘基(人物传奇化、情节细节化)、刘基(人物传奇化、情节细节化) 第一阶段:明朝嘉靖初年至鸦片战争第一阶段:明朝嘉靖初年至鸦片战争 前后七子前后七子 复古散文复古散文 唐宋派唐宋派 桐城派桐城派 性灵散文性灵散文 八股文八股文 第二阶段:鸦片战争至第二阶段:鸦片战争至“ “五四五四” ”运动运动 “ “新文体派新文体派” ”,以梁启超为代表;,以梁启超为代表; 古文派,代表严复、林纾和章炳麟;古文派,代表严复、林纾和章炳麟; 白话文派,以全新的形式宣传新思想。白话文派,以全新的形式宣传新思想。 中国散文之近古期中国散文之近古期 中国散文之现代期中国散文之现代期 1 1、“ “五四五四” ”以来至今近以来至今近100100年间的变革原因年间的变革原因 首先是在政治、思想、文化变革的呼声中出现;首先是在政治、思想、文化变革的呼声中出现; 其次是西方报刊杂志白话文的运用和通俗自由的其次是西方报刊杂志白话文的运用和通俗自由的 书写形式的影响。书写形式的影响。 2 2、 “ “五四五四” ”以来至今近以来至今近100100年间的发展类型年间的发展类型 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 “杂文体杂文体” ”, 二是以梁实秋、林语堂等为代表的二是以梁实秋、林语堂等为代表的“ “闲适体闲适体” ”,其,其 中包括冰心、朱自清等美文散文中包括冰心、朱自清等美文散文 三是当代的学者散文 先秦散文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的发展 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以巫文化为代表,与宗教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以巫文化为代表,与宗教 祭祀相关。卦辞等。祭祀相关。卦辞等。 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以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以“ “礼礼” ”为规范。文学为规范。文学 的现实精神开始强化。关注历史、关注社会、关的现实精神开始强化。关注历史、关注社会、关 注人生。注人生。“ “史官文化史官文化” ”。周书周书、春秋春秋、 左传左传、国语国语;文化巨匠们将目光直接投向;文化巨匠们将目光直接投向 社会人生,构建各种社会理想。社会人生,构建各种社会理想。论语论语、墨墨 子子、老子老子。 战国时期与百家争鸣。周天子衰微。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与百家争鸣。周天子衰微。西周与春秋 的礼乐制度颓然崩溃。作品有的礼乐制度颓然崩溃。作品有孟子孟子、庄子庄子 、荀子荀子、战国策战国策等。等。 先秦散文分类先秦散文分类 : 历史散文(叙事散文,又可分历史散文(叙事散文,又可分 为记言和记事散文)为记言和记事散文) 诸子散文(说理散文)诸子散文(说理散文) 历史散文(叙事散文):历史散文(叙事散文): 尚书尚书;记言体散文;记言体散文 春秋春秋经孔子修订的第一部编年史,暗寓褒经孔子修订的第一部编年史,暗寓褒 贬于记事,人称春秋笔法;贬于记事,人称春秋笔法; 左传左传编年史,善于描写战争;编年史,善于描写战争; 国语国语第一部国别史,长于记言,说理充分第一部国别史,长于记言,说理充分 ; 战国策战国策国别史,独立成篇,描写人物性格国别史,独立成篇,描写人物性格 活动更细致具体。活动更细致具体。 诸子散文(说理散文)诸子散文(说理散文) 先秦说理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先秦说理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 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 学观点。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学观点。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 。语录体或格言体。语录体或格言体。论语论语 、老子老子、墨子墨子。 战国中期。战国中期。 以对话形式为主。以对话形式为主。孟子孟子、庄子庄子 等。等。 战国后期。学者个人的正面专题论著。战国后期。学者个人的正面专题论著。荀子荀子、 韩非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吕氏春秋等。等。 诸子散文(说理散文诸子散文(说理散文 ):): 老庄老庄 李耳和庄周,道家创始人。分别著有李耳和庄周,道家创始人。分别著有 老子老子、庄子庄子。 孔孟孔孟 孔丘和孟轲,儒家创始人。分别著有孔丘和孟轲,儒家创始人。分别著有 论语论语、孟子孟子。 墨子,名翟,墨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墨子,名翟,墨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墨子墨子 。 荀韩荀韩 荀况和韩非,分属儒家、法家。分别荀况和韩非,分属儒家、法家。分别 著有著有荀子荀子、韩非子韩非子。 先秦散文的总体特点:先秦散文的总体特点: 文史哲不分文史哲不分 对后世文学与文化影响深远。诸子说理散对后世文学与文化影响深远。诸子说理散 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渊薮,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渊薮,左传左传等叙等叙 事散文成为古代史家记事文远源。事散文成为古代史家记事文远源。 左传左传 左传左传的作者,说法不一,比较可靠的是鲁的作者,说法不一,比较可靠的是鲁 国的左丘明。孔安国注国的左丘明。孔安国注论语论语时说:时说:“ “左丘明左丘明 ,鲁太史也。,鲁太史也。” ” 春秋春秋与与左传左传的关系:的关系: 班固认为 班固认为左氏春秋左氏春秋同同公羊传公羊传、 谷梁传谷梁传一样,是为解释一样,是为解释春秋春秋而作的,因而作的,因 而称而称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为为左传左传,即所谓,即所谓“ “春秋春秋 三传三传” ”。公羊传公羊传、谷梁传谷梁传用问答形式用问答形式 逐层阐释经文的逐层阐释经文的“ “微言大义微言大义” ”,虽选词严密、表,虽选词严密、表 述洗练,但由于只重训诂释义,所以历来不为述洗练,但由于只重训诂释义,所以历来不为 史学与文学研究者所重视。史学与文学研究者所重视。 左丘明像与左丘明像与左传左传书影:书影: 左传左传的文学价值:的文学价值: 作为编年史,作为编年史,左传左传的叙事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叙事艺术达到了很高 的艺术成就。晋的艺术成就。晋 范宁范宁谷梁传集解自序谷梁传集解自序中说中说 :“ “左传左传艳而富艳而富” ”。 善于描写战争。在战争描写中,战争过程本身善于描写战争。在战争描写中,战争过程本身 往往写得比较简略,但往往写得比较简略,但“ “疏而不遗,俭而无阙疏而不遗,俭而无阙 。” ” 成公二年成公二年 鞌之战鞌之战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 :“ “余病矣!余病矣!” ”张侯曰:张侯曰:“ “自始合,而矢贯余自始合,而矢贯余 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 吾子忍之!吾子忍之!” ”缓曰:缓曰:“ “自始合,苟有险,余必自始合,苟有险,余必 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张侯曰:张侯曰:“ “ 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 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 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 勉之!勉之!” ”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 ,师从之。齐师败绩。,师从之。齐师败绩。 善于描写辞令。善于描写辞令。左氏春秋左氏春秋记言文字,主要记言文字,主要 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 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些行人(使者)和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些行人(使者)和 大夫,凭借十分讲究的言辞折服对方,推行自大夫,凭借十分讲究的言辞折服对方,推行自 己的一定主张,委婉而有力。己的一定主张,委婉而有力。 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言简意丰。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言简意丰。 春秋左传春秋左传 宣公二年宣公二年 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 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 (rr,煮,炖,煮,炖) )熊蹯熊蹯( (fnfn) ) 不熟,杀之,寘诸畚(不熟,杀之,寘诸畚(bnbn),使妇人载以过),使妇人载以过 朝。赵盾、士季见其手朝。赵盾、士季见其手, ,问其故,而患之。将谏问其故,而患之。将谏 ,士季曰:,士季曰:“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 ,不入,则子继之。,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三进,及溜(屋檐下滴屋檐下滴 水的地方水的地方),而后视之,曰:),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吾知所过矣, 将改之。将改之。” ” 稽首而对曰:稽首而对曰:“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 焉。焉。诗诗曰: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出 自自诗诗 大雅大雅 荡荡)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又曰: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出(出 自自诗诗大雅大雅杰民杰民。衮。衮( (gngn) ):天子的礼:天子的礼 服,借代天子,这里指周宣王。阙:过失。服,借代天子,这里指周宣王。阙:过失。 仲山甫:周宣王的贤臣。)仲山甫:周宣王的贤臣。)能补过也。君能能补过也。君能 补过,衮不废矣。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 (chch nn) )贼之。晨贼之。晨 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麑退,叹而言曰:“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 此,不如死也!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触槐而死。 孔子与孔子与论语论语 孔子其人:孔子其人: 孔子(前孔子(前 551551前前479479 ):春秋时):春秋时 期鲁国陬邑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今山东曲 阜)人,字阜)人,字 仲尼,名丘仲尼,名丘 。 孔子年少时身处贫贱,他自己说孔子年少时身处贫贱,他自己说“ “吾少吾少 也贱,故多能鄙事。也贱,故多能鄙事。” ”鲁国在春秋时期鲁国在春秋时期 仍保留了浓厚的周文化传统,孔子仍保留了浓厚的周文化传统,孔子1515岁岁 便立志学习周文化。约便立志学习周文化。约3030岁左右,学成岁左右,学成 ,收徒讲学,从事教育。,收徒讲学,从事教育。 5555岁时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德政教化岁时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德政教化 思想。经过思想。经过1414年的奔走游说,年的奔走游说,6868岁时再岁时再 度回到鲁国,专门从事教育和整理文化度回到鲁国,专门从事教育和整理文化 典籍的工作。典籍的工作。 鲁哀公鲁哀公1616年,孔子去世,终年年,孔子去世,终年7373岁。岁。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 学说(仁和礼)继承周文化的传统,富有人道学说(仁和礼)继承周文化的传统,富有人道 主义精神。在当时的思想领域很有影响。被汉主义精神。在当时的思想领域很有影响。被汉 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遵奉为统治思想,并成为传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遵奉为统治思想,并成为传 统文化的主干,对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和整个统文化的主干,对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和整个 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发生了难以估量的复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发生了难以估量的复杂的 深远影响。深远影响。 孔子整理文化典籍,司马迁说孔子孔子整理文化典籍,司马迁说孔子“ “序序诗诗、传、传 易易、正、正礼礼、乐乐、作、作春秋春秋” ”,未必,未必 完全可信,但六家典籍都经过孔子整理和编订是完全可信,但六家典籍都经过孔子整理和编订是 可以肯定的。在文化典籍整理方面,孔子有过重可以肯定的。在文化典籍整理方面,孔子有过重 大的贡献。大的贡献。 孔子首创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为孔子首创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为 文化教育的普及开创了道路,在中国教育史上是文化教育的普及开创了道路,在中国教育史上是 一个划时代的创举。一个划时代的创举。“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的教育实践和因的教育实践和因 材施教、诲人不倦的教育态度。材施教、诲人不倦的教育态度。 孔子(孔子(论语论语)的思想:)的思想: 正名:必也正名乎!(基础)正名:必也正名乎!(基础) 仁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准则)仁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准则) 中庸:礼之用,和为贵;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庸:礼之用,和为贵;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尺度)(尺度) 忠恕:忠恕:“ “推己及人推己及人” ”和和“ “勿施于人勿施于人” ”(手段)(手段) 知命:无所为而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理想)知命:无所为而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理想) 论语论语的文学价值的文学价值 论语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 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 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 论语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 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颇多言简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颇多言简 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 论语论语有时通过简短的对话,显示出人有时通过简短的对话,显示出人 物的性格,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物的性格,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 论语论语多用语气词,含蓄蕴藉,形成迂多用语气词,含蓄蕴藉,形成迂 徐婉转的语言风格。徐婉转的语言风格。 荀子荀子 宥坐宥坐 孔子诛少正卯孔子诛少正卯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 :“ “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 ,得无失乎?,得无失乎?” ”孔子曰:孔子曰:“ “居!吾语女其故。人有居!吾语女其故。人有 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 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 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 ,而少正卯兼有之。,而少正卯兼有之。 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众,强足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众,强足 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是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是 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止,周公诛管叔,太公诛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止,周公诛管叔,太公诛 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七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七 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诗诗曰:曰: 忧忧 心悄悄,愠于群小。心悄悄,愠于群小。 小人成群,斯足忧也。小人成群,斯足忧也。” ” 一、事件的真伪一、事件的真伪 据记载,孔子一生曾两次杀人。据记载,孔子一生曾两次杀人。 第一次是鲁定公十年(公元前第一次是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500年),孔子年),孔子 五十二岁,相鲁定公,会齐景公于颊谷。五十二岁,相鲁定公,会齐景公于颊谷。 第二次就是诛少正卯。第二次就是诛少正卯。 二、荀子虚设孔子杀人事件的思想史意义二、荀子虚设孔子杀人事件的思想史意义 1 1、先秦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走向政治钳制、先秦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走向政治钳制 。 2 2、学术的愚民,特别是儒家学说。、学术的愚民,特别是儒家学说。 唐宋明清散文唐宋明清散文 关于骈文关于骈文 我国散文从东汉起渐趋整饬对偶,魏晋时期我国散文从东汉起渐趋整饬对偶,魏晋时期 形成了形成了“ “骈文骈文” ”,这种文体几乎占领了一切文字领,这种文体几乎占领了一切文字领 域,其特点是讲究对仗、声律和词藻,多以上下域,其特点是讲究对仗、声律和词藻,多以上下 对称的双句为主,每句四个字或者六个字相间,对称的双句为主,每句四个字或者六个字相间, 所谓所谓“ “骈四俪六骈四俪六” ”,也称,也称“ “四六文四六文” ”。骈文词藻华丽。骈文词藻华丽 ,对偶工整,音韵优美,有其独特艺术特点,但,对偶工整,音韵优美,有其独特艺术特点,但 另一方面(尤其做到极端的时候),其华丽纤巧另一方面(尤其做到极端的时候),其华丽纤巧 的形式,难以掩盖其内容的空虚贫乏。的形式,难以掩盖其内容的空虚贫乏。 古文和骈文的区别古文和骈文的区别 骈文在句式上讲究骈偶,古文则以散行奇句为主;骈文在句式上讲究骈偶,古文则以散行奇句为主; 骈文重声律、讲平仄,古文则不重声律,不求平仄骈文重声律、讲平仄,古文则不重声律,不求平仄 ; 骈文在表达上多用典故,古文则不用或少用典故;骈文在表达上多用典故,古文则不用或少用典故; 骈文重文辞华美,古文则朴实、自然得多;骈文重文辞华美,古文则朴实、自然得多; 骈文因重形式而内容往往空泛,而古文则以骈文因重形式而内容往往空泛,而古文则以“载道载道 ”、“明道明道”为己任,故思想内容相对充实。为己任,故思想内容相对充实。 可可 也也 以以 心心 清清 此木为柴山山出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为烟夕夕多因火为烟夕夕多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 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余拜将封侯不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余拜将封侯不 过摇旗呐喊称奴婢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李白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李白 杜甫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杜甫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 多沿街乞食闹莲花多沿街乞食闹莲花 “ “古文古文” ”与与“ “古文运动古文运动” ” 所谓所谓“ “古文古文” ”,乃是指先秦两汉盛行的散文,它以,乃是指先秦两汉盛行的散文,它以 质朴自然、散行单句为特点,是与被称为质朴自然、散行单句为特点,是与被称为“ “时文时文” ” 的魏晋以来盛行的以浮华夸饰、对仗骈偶为特点的魏晋以来盛行的以浮华夸饰、对仗骈偶为特点 的骈文相对称谓的。的骈文相对称谓的。 唐代古文运动,就是以儒学复古为号召,用质朴唐代古文运动,就是以儒学复古为号召,用质朴 刚健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以达到张扬道刚健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以达到张扬道 统的目的。因此,古文运动既是一次恢复儒道的统的目的。因此,古文运动既是一次恢复儒道的 努力,也是一次革新文风、文体的运动。努力,也是一次革新文风、文体的运动。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 唐代唐代 韩韩 愈愈 柳宗元柳宗元 宋代宋代 欧阳修欧阳修 苏苏 洵洵 苏苏 轼轼 苏苏 辙辙 曾曾 巩巩 王安石王安石 韩韩 愈愈 像像 韩愈与古文运动韩愈与古文运动 韩愈(韩愈(768-824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 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文”, 又称韩文公。韩愈之倡导古文,是与其倡导儒家又称韩文公。韩愈之倡导古文,是与其倡导儒家 之道相联系的。韩愈以孔孟道统的代表自居,他之道相联系的。韩愈以孔孟道统的代表自居,他 所谓的道,指儒家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核所谓的道,指儒家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核 心,也即立国、治民,为人最根本的原则。心,也即立国、治民,为人最根本的原则。 韩愈的思想韩愈的思想 提倡圣学:圣学即儒家学说即仁义道德提倡圣学:圣学即儒家学说即仁义道德 。容易明白、实行。容易明白、实行。 推尊孟子,建立道统:尧、舜、禹、汤、推尊孟子,建立道统:尧、舜、禹、汤、 文、武、周公、孔子、孟子(原道)。自文、武、周公、孔子、孟子(原道)。自 言:言:“非圣人之志不敢存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排斥佛老:韩愈认为佛教与与儒家伦理道排斥佛老:韩愈认为佛教与与儒家伦理道 德不合。佛教为异族宗教,非本土所有。德不合。佛教为异族宗教,非本土所有。 佛教妨害国计民生。佛教妨害国计民生。 韩愈古文运动的主张韩愈古文运动的主张 文以明道。文以明道。 务去陈言。词必己出,学古文务去陈言。词必己出,学古文“师其意师其意 不师其辞。不师其辞。 文从字顺。文从字顺。“因事陈词因事陈词”,使,使“文章语文章语 言,与事相侔言,与事相侔( (等同等同)”)”。 修养人格。修养人格。“根之茂者其实遂根之茂者其实遂”根根 长得壮实就会顺利结果。长得壮实就会顺利结果。“气盛,则言气盛,则言 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气盛,言气盛,言 词的长短、声调的高低都会恰到好处。词的长短、声调的高低都会恰到好处。 韩愈认为:古文是韩愈认为:古文是“ “贯道贯道” ”、“ “载道载道 ” ”的工具。因此,韩愈主张学古文必先的工具。因此,韩愈主张学古文必先 修身养气,然后广泛阅读经典、钻研修身养气,然后广泛阅读经典、钻研 文章技巧,因为道盛则气盛,文章技巧,因为道盛则气盛,“ “气盛则气盛则 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相宜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相宜” ”,就能发,就能发 挥文采,做到陈言务去,独树一帜。挥文采,做到陈言务去,独树一帜。 韩愈本人的文章,具有气盛而辞劲韩愈本人的文章,具有气盛而辞劲 ,如长江大河般浑浩流转之风格特征。,如长江大河般浑浩流转之风格特征。 韩愈的文学观和创作实践,是对于六朝韩愈的文学观和创作实践,是对于六朝 以来绮靡文风的一次清算,故苏轼对他以来绮靡文风的一次清算,故苏轼对他 有有“文起八代之衰文起八代之衰”的评价。的评价。 韩韩 愈愈 送送 孟孟 东东 野野 序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 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 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 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 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 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 ,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 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 ,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 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 ,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敓(,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敓( dudu),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 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 ,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 文辞鸣,又自假于文辞鸣,又自假于韶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以鸣。夏之时,五子以 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诗、 书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以徒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以徒 鸣之,其声大而远。鸣之,其声大而远。传传曰:曰:“天将以夫子为天将以夫子为 木铎。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 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 、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 、眘到(、眘到(眘,古慎字眘,古慎字)、田骈、邹衍、尸佼、孙武)、田骈、邹衍、尸佼、孙武 、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 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 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 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 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 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 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 ,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 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 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 ,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 。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 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 命于天者以解之。命于天者以解之。 进进 学学 解解 韩韩 愈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 下,诲之曰:下,诲之曰:“ “业精于勤,荒于嬉;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 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 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 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 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 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 司之不公。司之不公。” ”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先生欺余哉!弟子 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 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 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觗排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觗排 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 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 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酿郁,含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酿郁,含 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 无涯,周无涯,周诰诰殷殷盘盘,佶屈聱牙,佶屈聱牙,春秋春秋 谨严,谨严,左氏左氏浮夸,浮夸,易易奇而法,奇而法,诗诗正正 而葩;下逮而葩;下逮庄庄、骚骚,太史所录,子云、,太史所录,子云、 相如,同工异曲。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 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 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 见助于友,跋前疐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见助于友,跋前疐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 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 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 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 先生曰: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 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 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 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 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 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 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 ,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 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 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 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 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 ;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 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 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 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 ,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 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 其豨苓也。其豨苓也。 罗隐罗隐英雄之言英雄之言 物之所以有韬晦(物之所以有韬晦(收敛锋芒,隐蔽踪收敛锋芒,隐蔽踪 迹迹)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 夫盗亦人也,冠履焉,衣服焉,其所夫盗亦人也,冠履焉,衣服焉,其所 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恒其性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恒其性 耳。耳。 视玉帛而取者,则曰牵于饥寒;视家视玉帛而取者,则曰牵于饥寒;视家 国而取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饥者,国而取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饥者, 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 为心。为心。 而西刘则曰(而西刘则曰(楚、汉相争,楚在东,汉在西,故称刘楚、汉相争,楚在东,汉在西,故称刘 邦为西刘邦为西刘):):“居宜如是(居宜如是(史记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本纪载载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楚籍则曰楚籍则曰 (指项羽。项羽名籍,称西楚霸王,故称楚籍指项羽。项羽名籍,称西楚霸王,故称楚籍):): “可取而代(可取而代(史记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秦始皇游会 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彼可取而代也 !”)!)!”噫!彼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噫!彼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 以视其靡曼骄崇(以视其靡曼骄崇(豪奢而有气派豪奢而有气派),然后生其谋耳),然后生其谋耳 。 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崇丽的崇丽的 屋宇屋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矣。)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矣。 东东 坡坡 先先 生生 雕雕 像像 四四 川川 眉眉 山山 三三 苏苏 祠祠 东东 坡坡 赤赤 壁壁 图图 东东 坡坡 书书 法法 之之 一一 东东 坡坡 书书 法法 之之 二二 文文 诗诗 词词 书画书画 “苏黄苏黄” “苏辛苏辛” “宋四家宋四家”( (苏黄米蔡苏黄米蔡 ) ) 才华横溢的苏轼才华横溢的苏轼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 苏苏 轼轼 前前 赤赤 壁壁 赋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月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月之 十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十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 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 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 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 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桂 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 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嫋嫋(余音嫋嫋(nioni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 蛟,泣孤舟之嫠妇。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何为其 然也?然也?”客曰: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 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 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 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 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 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 骤得,托遗响于悲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 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 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 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 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前赤壁赋集说集说 “公谪黄冈,数游赤壁下,盖忘意于世公谪黄冈,数游赤壁下,盖忘意于世 矣。观江涛汹涌,慨然怀古,犹壮瑜事矣。观江涛汹涌,慨然怀古,犹壮瑜事 而赋之。而赋之。”(宋宋 晁补之晁补之续离骚序续离骚序) ) “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 一语,毕世不可得也。一语,毕世不可得也。”(宋宋 强幼安强幼安 唐子西文录唐子西文录) “此赋学此赋学庄庄、骚骚文法,无一句与文法,无一句与 庄庄、骚骚相似,非超然之才,绝伦之识相似,非超然之才,绝伦之识 ,不能为也。潇洒神奇,出尘绝俗。,不能为也。潇洒神奇,出尘绝俗。”“”“余余 尝中秋夜泛舟大江,月色水光与天宇合而为尝中秋夜泛舟大江,月色水光与天宇合而为 一,始知此赋之妙。一,始知此赋之妙。”(宋宋 谢枋得谢枋得文章轨文章轨 范范卷七卷七) ) “赤壁赤壁二赋,皆赋之变也。二赋,皆赋之变也。”(明明 杨杨 慎慎三苏文范三苏文范卷十六卷十六) ) “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读此二赋,令人有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读此二赋,令人有 遗世之想。遗世之想。”(明明 茅坤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文钞 卷二十八卷二十八) ) “游赤壁,受用现今无边风月,乃是此老一生本领游赤壁,受用现今无边风月,乃是此老一生本领 ,却因平平写不出来,故特借洞箫呜咽。忽然从曹,却因平平写不出来,故特借洞箫呜咽。忽然从曹 公发议,然后接口一句喝倒,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公发议,然后接口一句喝倒,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 了悟,妙甚。了悟,妙甚。”(清清 金圣叹金圣叹才子必读古文才子必读古文卷卷 十五十五) ) “出入仙佛,赋一变矣。出入仙佛,赋一变矣。”(清清 储欣储欣唐宋八大唐宋八大 家类选家类选卷十四)卷十四) “欲写受用现前无边风月,却借吹洞箫者发出一欲写受用现前无边风月,却借吹洞箫者发出一 段悲感。然后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了悟,风月不死段悲感。然后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了悟,风月不死 ,先生不亡也。,先生不亡也。”“”“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 歌来。此篇歌来。此篇( (指指后赤壁赋后赤壁赋) )作幻境幻想,从乐字作幻境幻想,从乐字 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与前赋同一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