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推荐.ppt_第1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推荐.ppt_第2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推荐.ppt_第3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推荐.ppt_第4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推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第二节 阴阳学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第四节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一节 精气学说 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 (一)精的基本概念:精,又称精气,古哲学中, 一 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 行 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 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 人 类的本原 。 (二)气的基本概念:古哲学中,指存在于宇宙之 中 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 宙 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其存在形式 无形处于弥散而运动状态; 有形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 二、精气的运动变化: 气的运动气机; 其运动形式:升、降、出、入、聚、散。 气化:是指伴随着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 变化的过程。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精气的运动变化: 气与形之间的转化 形与形之间的转化 气与气之间的转化 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 气化过程分为“化”与“变”两种不同的类型。 化指气的缓和的运动所促成的某些改变 变指气的剧烈的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 气化的形式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感应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动、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人类与宇宙中的他物不同,不仅有生命,还有 精神活动,故由“精气”,即气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 。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1、对中医学精学说建立的影响 中医学的精又称精气,是指藏于脏腑中的 液 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最 基本物质。包括 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先天之精 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后天之精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对中医学气理论形成的影响 中医学的气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 切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感受和传 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 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肃降; 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 二、对中医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第二节 阴阳学说 阴阳鱼太极图 它是以黑白阴阳两个鱼形纹组成 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古哲 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本原,它 形象的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 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它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 一的形式美,说明: 1、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部分 构成; 2、构成事物的阴阳两部分,都 不是纯阴或纯阳,它们都含着小 于自己的反面,通常称大阴含小 阳和大阳含小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 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 括。它既可以标示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种 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 的两个方面。 阴阳概念源于西周,发展于舂秋战国时期。 一、阴阳的概念:#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1、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 # (1)以人和自然的事物及现象作为划分的对象; (2)以日光的向与背为参照,以事物和现象双 方不同的功能属性、运动趋势、位置、发 展状态为依据,以水火之特性作为阴阳属 性划分的标准。 (3)用取象比类(比较)的方法来划分事物 的阴阳属性。 2、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1)绝对性:指事物的阴阳属性有严格的划分,不 能随意改变,其阴阳属性一经确定即 不可反称(事物的总体属性未变,或 比较的对象或层次未变) 。 (2)相对性:指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固定的,而 是可变的(事物的总体属性发生了改 变,或比较的层次或对象变了) 。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交感互藏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 应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 阴 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 阳 中有阳,阳中有阴。 学 对立 阴阳双方互相制约 、互相斗争的 说 结果“阴平阳 秘”。(相互的动态 的 平衡) 基 依存 阴阳双方各以对方为存在的前提 本 阴消阳长 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动力 内 阳消阴长 是事物发展的量变过程 容 由阴转阳 形(促)成事物的转化 由阳转阴 (变化)是事物发展的 质变过程 消长在一定的限度内 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 阴阳的 阴阳的 事物的对立 统 一 事物 永远 处于 运动 之中 一 阴 一 阳 谓 之 道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交感与互藏 4、阴阳消长 5、阴阳转化 6、阴阳自和与平衡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1、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 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 了破坏疾病产生。) 2、阴阳的互根互用: (1)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 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 本的关系; (2)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 进和助长的关系。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3、阴阳交感与互藏: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 感 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 赖 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交感是在阴阳二气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阴 阳 二气的运动,也就不会发生阴阳交感。 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 着 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 阴阳互藏又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 的 基础和纽带; 阴阳互藏还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4、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 不 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 和 消减的变化之中。形式有二。 一方增长另一方消减 一方消减另一方增长 一方增长另一方亦增 长 一方消减另一方亦消 减 (1)阴阳互为消长 (2)阴阳皆消皆长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5、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 条 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既属阴的 事 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属阳的事物可 以 转化为属阴的事物。 机理与形式:极、重、甚是事物的阴阳总 体 属性发生转化的内在因素和必备条件。 渐变 突变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6、阴阳自和与平衡: 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 其 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生理自我协 调、病理自我恢复平衡) 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排斥 、 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 对稳定状态。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 (1)阴阳的偏胜“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2)阴阳的偏衰“阳虚则寒” “阴虚则热” 阳偏盛 阴偏盛 正 常 实 证 阳偏衰 阴偏衰 正 常 虚 证 代表阳 代表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阴阳互损 当阳虚至一定的程度时,因阳虚不能生阴继 而出现阴虚的现象,称为“阳损及阴”。 当阴虚至一定的程度时,因阴虚不能生阳继 而出现阳虚的现象,称为“阴损及阳”。 4、用于疾病的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 别 阴阳”。 望、闻、问、切四诊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脉症分阴阳 望 闻 问 切 色泽晦暗 语声低微无 蜷卧静默 尺 去 者 阴 力,少言而沉 身寒喜暖 迟者 沉 静,呼吸微弱 涩细 小 色泽鲜明 语声高亢宏 躁动不安 寸 至 者 阳 亮,多言而躁 身热恶热 数者 浮 动,呼吸有力 大洪 滑 声高气粗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用于疾病的治疗:“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 为期。” (1)指导养生 (2)确定治疗原则 A、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有余、“实则泻之” 阴偏胜 “阴胜则寒”实寒证“寒者热之” 阳偏胜 “阳胜则热”实热证“热者寒之” 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抑制其亢奋之阳, 以清泻其热。 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消解其偏胜之阴,以温散其阴 寒。 实证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确定治疗原则 B、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不足“虚则补之” 阴偏衰 “阴虚则热” 虚热证“阴虚则热” 阳偏衰 “阳虚则寒” 虚寒虚“阳虚则寒” 滋阴制阳(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用“壮水之 主、以制阳光”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 。 扶阳抑阴(不宜用辛温发散以散阴寒)用“益火之源 、 以消阴翳”的治法, 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 虚证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确定治疗原则 B、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不足“虚则补之”利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原理 阴虚: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 阳虚: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3)归纳药物的性能 味五味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分析归纳药物的性能 寒凉属阴(凉次于寒)能清泻阳热之邪,减 轻 性四气 消除机体的热象 。 温热属阳(温次于热)能祛除阴寒之邪。减 轻 和消除机体的寒 象。 辛甘淡属阳辛甘发散为阳,淡味渗泄为阳 。 酸苦咸属阴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 。 药物在体内发挥的作用趋向(见下一片) 药 物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分析归纳药物的性能 药物在体内发挥的作用趋向 升浮上升发散阳:一般而讲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 吐、开窍等作用的药物,大多药力上行向外,或升 或浮、或两者兼见,故为阳桂枝汤、麻黄汤、补 中益气汤。 沉降 内收、泻下、重镇阴:具有泻下、清热、利尿、 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止呕等 作用的药物,大多药力下行向内,或沉或降、或两 者兼见,故为阴,天麻勾藤饮等。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五行的概念:# 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 二、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五行的概念:# 三、事物或现象的五行归类: 1、归类的标准:以五行特性为依据; 2、归类的对象:以人和自然的事物或现象 为 对象进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3、归类的方法:主要是“取象比类”和“推 演络 绎”。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 (一)五行相生与相克: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 资 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木 火 土 金 水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例: 木 土 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木为火之“母” ;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土为火之“子”。 生 生 生生生 生我我生 火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 (一)五行相生与相克: 2、五行相克,是指木、土、水、火、金之间存在着 有 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五行相克的次序是 : 木 土 水 火 金 木 土 水 “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例 : 由于土克水,故“我克”者为水,水为土之“所胜”;由 于 木克土,故“克我”者为木,木为土之“所不胜”。 克 克我所不胜 我克所胜 克 克 克克克 克 五行生克示意图: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 木 火 土金 水 示相生 示相克 汉、董仲舒曾将五行相生、相克 的次序概括为: “比相生而间相胜 也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所 谓“比”就是紧挨着;所谓“间”就 是隔开一位。意即顺着木、火、 土、金、水次序的为相生,间隔 一位的是相克。 。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 (二)五行制化与胜复(相生与相克的关系) 1、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 制约,维持协调平衡,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 变化与发展。 例: 火 木 水 代表相生 代表相克 母来顾子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 (二)五行制化与胜复(相生与相克的关系 ) 2、五行胜复,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 , 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 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 例: (盛气)木 土 金 (复气) 子复母仇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 (三)五行相乘与相侮: 1、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或 克 制。又称“倍克”。此次序与相克相同。原因有“太过 ” 和“不及”。例: 木 土 水 火 金 不及: 木 土 (正常水平)(低于正常水平) 太过: 木 土 (过于亢进) (正常水 平) 乘 乘乘乘乘 乘 乘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 (三)五行相乘与相侮: 2、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 制。又称“反克”。此次序与相克相反,原因有 “太 过”和“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在发生相乘时, 也可同时发生相乘;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 乘。例: 金 木 木 土 太过: 异常 不及: 金 木 (亢) (虚)木 土 反侮 克 (正常) 克 (正常) 反侮 五行乘侮规律示意图 火 木 土 金 水 相乘相侮 例:正常情 况下金能削 木,若木质 太硬,或金 属太软、太 薄,非但不 能削木,反 而倦刃缺口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简表 相生相互资生 生克制化“亢则害,承乃制, 制 则升 相克相互制约 化” 事物发展变化的正常现象 。 相乘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克制 “气有余。则制自所胜 而 侮所不胜;其不及, 则自 所不胜侮而乘之,己 所胜 轻而侮之。” 事物 发展 相侮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克 变化的异常现象。 太过 (木火刑金) (木旺乘土) 侮所不胜 制己所胜 (木虚金侮) (土壅木郁) 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己所胜轻而侮之 不及 五行亢害承制示意图 金所胜所不胜木土 气 有 余 其 不 及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 (四)五行的母子相及:指五行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遭 到破坏后,引起的相生关系的反常。包括母病及 子和子病及母两种情况。 1、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 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与相生次序一致) 2、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 , 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与相生次序相反) (1)子病犯母 (2)子盗母气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以五行特性类比五脏生理特点; 2、构件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3、以生克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阳可以温煦脾 土,脾(土)气化生精微物质以充养肺金,肺(金 ) 之精津和肺气肃降下行以滋肾精并助纳气,肾(水 ) 藏精以滋养肝血。 肝藏血以济心,肝 之疏泄以助心行血 用五行相生说明五脏关系 心之阳气(火)可以 温煦脾土,助脾运化 脾运化水谷之 精气可以益肺 肺之精津下行以滋 肾精,肺气肃降以助 肾纳气 肾藏精以滋养肝 血,肾阴资助肝 阴以防肝阳上亢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以生克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 (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 肾水滋润上行于心,可防心火之亢烈;心火之阳热 , 可抑制肺气的清肃太过;肺气的肃降,可抑制肝木的 上 亢;肝气条达,可以防止脾土的壅滞;脾之运化,可 防 止肾水的泛滥。 (3)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 肾水上济于心,可 以防止心火之亢烈 心火之阳热,可以 抑制肺气清肃太过 肺气清肃,可 以抑制肝阳的 上亢 脾气之运化水液 ,可防肾水之泛 滥 肝气条达,可以 疏泄脾土之壅滞 肝 土 水 火 肺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以生克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 (3)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因 有 他脏的资助而不至于虚损,又因有他脏的制约和克制 , 而不至于过亢;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 ; 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母病及子 1、相生关系的传变 虚证:心肝血虚 子病及母 实证:心肝火旺 虚实夹杂:“子盗母气” 2、相克关系的传变 ,包括: (1)相乘 太过 (2)相侮 太过 不及 不及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木 水火 金土 肝 心肾 脾 肺 侮乘 子病 及母母病及 子 五脏传变规律示意图 补五行图 心 肾 肝 脾 肺 母 病 及 子 子 病 及 母 子病犯母 母病及子 相乘 相侮 相 乘 相 侮 木 火 刑 金 补五行图 肾 肝 肺 脾 心 母 病 及 子 子 病 及 母 子病犯母 母病及子 相乘 相侮 相 乘 相 侮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1、确定五脏病变部位:五行学说以事物五行属性归 类 和生克乘侮规律确定五脏病变的部位,包括 以本脏所主之色、味、脉来诊断本脏之病; 以他脏确定五脏相兼病变; 2、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五行学说根据五色之间的 生 克关系来推测病情的轻重顺逆。 主色 客色 色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 1、指导脏腑用药 2、控制疾病的传变: “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 气” “实则传,虚则受”。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 3、确定治则执治法: (1)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治则:补母(虚则补其母)与泻子(实则泻其子 )。 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命门之火) 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 治则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 3、确定治则执治法: (2)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治则:抑强扶弱, 抑木扶土法 培土制水法 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治法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 4、指导针灸取穴 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第四节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 过程中的理性认识的方法学体系,它借助于语言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人体内 外的本质联系及其规律。其基本特点 注重宏观观察 注重整体研究 擅长哲学思维:(一)中和思维 (二)类比思维 强调功能联系 Gwla+ZODsi7(VLApe4%SHxmb0ZPEti8)WLBqf4&TIxnc1#QFuj9-XMCrg5*UJyod2!RGvka+YNDsh6*VKzoe3$RHwla0ZODti7(WLApf4%SIxmb1#PEuj8)XMBqg5&TJync1!QFuk9-XNCrg6*UJzod2$RGvla+YODsh7(VKApe3%SHwmb0ZPEti7)WLAqf4%TIxmc1#PFuj8-XMBrg5&UJynd2!QGvk9+YNCsh6*UKzod3$RGwla+ZODsi7(VLApe4%SHxmb0#PEtj8)WMBqf5&TIync1#QFuj9-XMCrg5*UJyod2!RGvka+YNDsh6(VKzpe3$SHwlb0ZOEti7(WLApf4%SIxmb1#PEuj8)XMBqg5&TJync2!QFvk9- YNCrh6*UKzod2$RGvla+YODsh7(VKApe3%SHwmb0ZPEti8)WLBqf4&TIxnc1#QFuj8-XMBrg5&UJynd2!QGvk9+YNCsh6*VKzoe3$RHwla0ZODti7(WLApe4%SHxmb0#PEtj8)WMBqf5&TIync1!QFuk9-XNCrg6*UJzod2$RGvka+YNDsh6(VKzpe3$SHwlb0ZOEti7)WLAqf4%TIxmc1#PFuj8-XMBqg5&TJync2!QFvk9-YEti7)WLAqf4%TIxmc1#PFuj8-XMBrg5&TJync2!QFvk9-YNCrh6*UKzod3$RGwla+ZODsi7(VLApe4%SHxmb0ZPEti8)WLBqf4&TIxnc1#QFuj9- XMCrg5*UJyod2!RGvka+YNDsh6*VKzoe3$RHwla0ZODti7(WLApf4%SIxmb1#PEuj8)XMBqg5&TJync1!QFuk9-XNCrg6*UJzod2$RGvla+YODsh7(VKApe3%SHwmb0ZPEti7)WLAqf4%TIxmc1#PFuj8-XMBrg5&UJynd2!QGvk9+YNCsh6*UKzod3$RGwla+ZODsi7(VLApe4%SHxmb0#PEtj8)WMBqf5&TIync1#QFuj9-XMCrg5*UJyod2!RGvka+YNDsh6(VKzpe3$SHwlb0ZOEti7(WLApf4%SIxmb1#PEuj8)XMBqg5&TJync2!QFvk9-YNCrh6*UKzod2$RGvla+YODsh7(VKApe3%SHwmb0ZPEti8)WLBqf4&TIxnc1#QFuj8- XMBrg5&UJynd2!QGvk9+YNCsh6*VKzoe3$RHwla0ZODti7(WLApe4%SHxmb0#PEtj8)WMBqf5&TIync1!QFuk9-XNCrg6*UJzod2$RGvka+YNDsh6(VKzpe3$SHwlb0ZOEti7)WLAqf4%TIxmc1#PFuj8-XMBqg5&TJync2!QFvk9-YNCrh6*UKzod3$RGwla+ZODsi7(VLApe4%SHwmb0ZPEti8)WLBqf4&TIxnc1#QFuj9-XMCrg5*UJyod2!RGvk9+YNCsh6*VKzoe3$RHwla0ZODti7(WLApf4%SIxmb1#PEuj8)XMBqf5&TIync1!QFuk9-XNCrg6*UJzod2$RGvla+YODsh7(VKApe3%SHwlb0ZOEti7)WLAqf4%TIxmc1#PFuj8- XMBrg5&UJynd2!QGvk9+YNCrh6*UKzod3$RGwla+ZODsi7(VLApe4%SHxmb0#PEtj8)WMBqf5&TIxnc1#QFuj9-XMCrg5*UJyod2!RGvka+YNDsh6(VKzpe3$SHwlb0ZODti7(WLApf4%SIxmb1#PEuj8)XMBqg5&TJync2!QFvk9-YNCrh6*UJzod2$RGvla+YODshwla0ZODti7(VLApe4%SHxmb0#PEtj8)WMBqf5&TIync1!QFuk9-XNCrg6*UJyod2!RGvka+YNDsh6(VKzpe3$SHwlb0ZOEti7)WLAqf4%TIxmc1#PEuj8)XMBqg5&TJync2!QFvk9-YNCrh6*UKzod3$RGwla+ZODsi7(VKApe3%SHwmb0ZPEti8)WLBqf4&TIxnc1#QFuj9- XMCrg5*UJyod2!QGvk9+YNCsh6*VKzoe3$RHwla0ZODti7(WLApf4%SIxmb1#PEuj8)WMBqf5&TIync1!QFuk9-XNCrg6*UJzod2$RGvla+YODsh7(VKApe3$SHwlb0ZOEti7)WLAqf4%TIxmc1#PFuj8-XMBrg5&UJynd2!QGvk9-YNCrh6*UKzod3$RGwla+ZODsi7(VLApe4%SHxmb0#PEtj8)WMBqf4&TIxnc1#QFuj9-XMCrg5*UJyod2!RGvka+YNDsh6(VKzpe3$SHwla0ZODti7(WLApf4%SIxmb1#PEuj8)XMBqg5&TJync2!QFvk9-XNCrg6*UJzod2$RGvla+YODsh7(VKApe3%SHwmb0ZPEti8)WLBqf4%TIxmc1#PFuj8- XMBrg5&UJynd2!QGvk9+YNCsh6*VKzoe3$RHwla+ZODsi7(VLApe4%SHxmb0#PEtj8)WMBqf5&TIync1!QFuk9-XNCrg5*UJyod2!RGvka+YNDsh6(VKzpe3$SHwlb0ZOEti7)WLAqf4%TIxmb1#PEuj8)XMBqg5&TJync2!QFvk9-YNCrh6*UKzod3$RGwla+ZODsh7(VKApe3%SHwmb0ZPEti8)WLBqf4&TIxnc1#QFuj9-XMCrg5*UJynd2!QGvk9+YNCsh6*VKzoe3$RHwla0ZODti7(WLApf4%SIxmb1#PEtj8)WMBqf5j8-XMBrg5&UJync2!QFvk9-YNCrh6*UKzod3$RGwla+ZODsi7(VLApe4%SHxmb0#PEti8)WLBqf4&TIxnc1#QFuj9- XMCrg5*UJyod2!RGvka+YNDsh6(VKzoe3$RHwla0ZODti7(WLApf4%SIxmb1#PEuj8)XMBqg5&TJync2!QFuk9-XNCrg6*UJzod2$RGvla+YODsh7(VKApe3%SHwmb0ZPEti8)WLAqf4%TIxmc1#PFuj8-XMBrg5&UJynd2!QGvk9+YNCsh6*VKzoe3$RGwla+ZODsi7(VLApe4%SHxmb0#PEtj8)WMBqf5&TIync1!QFuk9-XMCrg5*UJyod2!RGvka+YNDsh6(VKzpe3$SHwlb0ZOEti7)WLAqf4%SIxmb1#PEuj8)XMBqg5&TJync2!QFvk9-YNCrh6*UKzod3$RGwla+YODsh7(VKApe3%SHwmb0ZPEti8)WLBqf4&TIxnc1#QFuj9- XMBrg5&UJynd2!QGvk9+YNCsh6*VKzoe3$RHwla0ZODti7(WLApf4%SHxmb0#PEtj8)WMBqf5&TIync1!QFuk9-XNCrg6*UJzod2$RGvla+YNDsh6(VKzpe3$SHwlb0ZOEti7)WLAqf4%TIxmc1#PFuj8-XMBrg5&TJync2!QFvk9-YNCrh6*UKzod3$RGwla+ZODsi7(VLApe4%SHxmb0ZPEti8)WLBqf4&TIxnc1#QFuj9-XMCrg5*UJyod2!RGvka+YNDsh6*VKzoe3$RHwla0ZODti7(WLApf4%SIxmb1#PEuj8)XMBqg5&TJync1!QFuk9-XNCrg6*UJzod2$R*VKzod3$RGwla+ZODsi7(VLApe4%SHxmb0#PEtj8)WMBqf5&TIync1#QFuj9- XMCrg5*UJyod2!RGvka+YNDsh6(VKzpe3$SHwlb0ZOEti7(WLApf4%SIxmb1#PEuj8)XMBqg5&TJync2!QFvk9-YNCrh6*UKzod2$RGvla+YODsh7(VKApe3%SHwmb0ZPEti8)WLBqf4&TIxnc1#QFuj8-XMBrg5&UJynd2!QGvk9+YNCsh6*VKzoe3$RHwla0ZODti7(WLApe4%SHxmb0#PEtj8)WMBqf5&TIy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