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基本概念.ppt_第1页
中国茶道基本概念.ppt_第2页
中国茶道基本概念.ppt_第3页
中国茶道基本概念.ppt_第4页
中国茶道基本概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茶道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茶道、茶德、中国茶道、道家文化 等。 2、了解中国茶道的内涵,学习礼仪文化, 陶冶性情,修身养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 第三讲 中国茶道 第一节 茶道和茶德 第二节 中国茶道 第三节 中国茶道与道家 第四节 以茶会友 第一节 茶道和茶德 一、茶道 所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 媒的生活礼仪,也是一 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 。通过沏茶、赏茶、饮 茶学习礼法,美心修德 ,增进友谊,是一种有 益的和美仪式。 二、茶道起源 茶道起源于中国。 唐代封式闻见记:“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 不饮者。”当时社会流行茶宴,以茶代酒,品茗 赏景。 陆羽茶经“精、行、俭、德”。在茶事活动中 倡导此种精神。希望品茗者从煎到饮进入一种澄 心静虑、怡情悦性的境界。 宋徽宗赵佶:“至于茶之为物,致清导和,韵高 致静则非庸人孺子可得也。” 明代朱权茶谱:“予尝举白眼而望青天,汲 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 火以副内炼之功。” 三、茶德 即饮茶时的道德要求。即将茶艺的外在表 现形式上升为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境界和 道德风尚真、善、美。 (什么是道德?道德与法律有何异同?) 陆羽的俭朴。 刘贞亮茶十德:“以茶利礼仁,茶可 雅心,以茶可行道” 第二节 中国茶道 一、中国茶道的定义 二、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三、中国茶道分类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佛教认为:“道由心悟” 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 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 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 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 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 江水,千江月不同。” 一、中国茶道的定义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 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 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 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 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 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 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 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 美的享受过程中完善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 类和谐安乐之道 。是茶事活动与中国传统 礼仪文化的完美结合。 二、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台湾教授吴振铎:“清、敬、怡、真” “清”是指“清洁”、“清廉”、“清静”、“清寂 ”。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 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 “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 慎 “怡”是欢乐怡悦。 “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饮茶的真谛 ,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 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 庄晚芳教授:“廉、美、和、敬”。 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 诚处世,敬爱为人。”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和、静、怡、 真” “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事茶 道的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一)“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保合大和、中和、和平、和睦、和谐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 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 ”“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 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 物才是人间真道。 陆羽在茶经中描述他设计的风炉指出,风 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 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 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 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 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 “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 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 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 儒家对和的诠释: 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 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 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 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 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 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 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二)“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 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味人生? 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 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 格,超越自我? 静 老子:“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云梦一百岁老人长寿秘诀是心静如水) 庄子:“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 ,万物之镜。”(做人的最高境界是?) 老子和庄子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 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茶须静品” 。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 冲淡闲洁,韵高致静。”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益思,思益学。 静是一种美。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 围和一个空灵虚静(道、佛)的心境,心 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精神便在虚静中 升华净化,人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 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三)“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怡”者和悦、愉快之意。 王公贵族重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示富贵 ,附庸风雅。 文人学士重在“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交 朋结友。 佛家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参禅悟道,间性 成佛。 道家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羽 化成仙。 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 ,涤烦解渴,享受人生。 中国茶道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 (四)“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比执 著于“道”,追求于“真”。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 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 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 ;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 ,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 要真诚,心静要真闲。 茶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 环节都要求真。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义: 1.追求道之真。 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 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2.追求情之真。 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 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3.追求性之真。 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 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 ,达到“全性葆真”。 (五)“礼”人立世之前提 礼仪,礼节,礼物。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贫而好乐,富而好礼” “君子以义为质,礼以行之” “行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耻;行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礼尚往来。 三、中国茶道分类 寺院茶道 宫廷茶道 文人茶道 第三节道家与中国茶道 一、天人合一 二、道法自然 三、尊人、贵生、坐忘、无我 道家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 1、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在品茗时 乐于与自然亲近,与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与 自然相比拟,表现出回归自然的渴望。 郑板桥“邀一片青山入座” 曹松“靠月座苍山” 齐己“谷前初晴叫杜鹃” 曹雪芹“金笼鹦鹉唤茶汤” 白居易“野麝林鹤是交游” 一、天人合一 2、自然化人。即自然界万物的人格化,人性 化。在道家看来,山石水土世间万物都有生 命和有情感的。 道家崇尚水的品格“上善若水”“宠辱不惊” 梅、兰、竹、菊四君子 松、竹、梅岁寒三友 儒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二、道法自然 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上)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 几乎道。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 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人的善行应接近于水,水的好处,有利于万物生长 而不和万物发生冲突。处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于 是它的品质就和道相差不多。选择居住地一定要择 善而安(孟母三迁)在于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生 存环境;身心宁静,善于思考就象大海看不到底一 样;给予别人不求回报就想雨露滋润大地一样。说 话的关键在于诚信;朝政的关键在于治理;行事的 关键在于能力;行动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一样。因 为无所争抢,故没有怨恨。 老子第八十章 上善若水(下)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 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 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 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是水,最强大的东西却战胜不了它。 是因为它太简单、太平常、而作用又最大的缘故。 柔弱能够战胜强大天下人不是不知道,却不实行。 所以圣人说:承担国家苦难和屈辱的人才是天下的 主人;能够承受天下动乱的人才是天下的君王。一 样的道理却可以反过来说。 老子第七十八章 守弱成强 原文 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 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译文 人生之初柔弱似无骨,人到老年骨头僵硬坏死。草 木生之时也柔弱到秋天也枯黄变硬。所以通过对事 物的坚强、柔弱便可知它们的发展情况。兵将过于 强大反而不能获胜,树木过于高则预示着死亡。强 大处于下方柔弱处于上方。 老子从自然中得出规律,做事不求其极,才是发展 之道。 三、尊人、贵生、坐忘、无我 尊人 贵生 坐忘 无我 道家 政治篇 “正善治” 要建塔首先要了解规则 “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顺着人性的变化而变化去做事是没错的,这样人的 优点才会发挥出来。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这里面包含了平衡矛盾的能力(包括心理)。我认 为每个人都是贤士。不尚贤不代表老子什么都不管 。让人们安居乐业、强健体魄。让人性逐渐走向善 良。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女 何以寄天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 。” 一则是讲爱国如爱身的道理的;一则是讲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您是天下人的楷模,您的言行将会影 响到下两层的人们。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易判, 其微易散,为之乎未有,治之乎其未乱。” 从整体上分析、判断、处理、把握国家的方向 关于王者之位。 老子说的圣人就是人对人完美的控制。你了解并掌 握你周围的人,通过他们间接的控制你所能控制的 世界。 军事篇 老子:“以道辅人主,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老 子是不得已而谈军事的。 “杀人众,以悲哀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这反映了老子悲天悯人的天性,主张人不伤我,我 亦不伤人的军事思想。当强敌入侵时老子还是主张 通过战争来解决的,但仅仅是获胜而已,而不是用 杀人多少来计算的。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 无行。襄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 首现在战场上不占主动而占被动,刻意的给对方制 造一个“无”的境界。通过智慧让敌人找不到北。( 孙子的用兵贵在一个“诈”上。诈-欺骗之意。身向 东而意向西。在于迷惑敌人,让敌人上当,是先发 治人。 ) 为人处世篇 “上善如水” “善行无彻迹,善言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 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启也,善结无绳约而 不可结。” 善是善良、善是善于、善是团结是引导。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对于光荣了、耻辱了、赞扬了、嘲笑了。 “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主张对于这些 事就要跑、躲。光荣、耻辱一块躲(也可以 理解为不为心动) 老子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慈-恰当的行事方式、温和的态度。 俭-经验的头脑以及敏锐的观察力。 不为天下先-不为先不招人口舌,故能坚持下去。 老子:“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 这里讲了和人发生冲突用善行、善言去化解矛盾。 老子最后告诫人们“功成身退” 切勿忘了物极必反。 那么老子追求什么呢?经验、规律。 老子的人生价值即学道。 艺 术 篇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使人口爽” 说明了老子在艺术上不追求形式、花样,而 追求效果。同时老子的艺术还追求人与自然 合二为一的艺术效果。老子成书的艺术就是 一半说自然;一半说人道。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 即绘画当中的“留白” 。 道德经本身就是一本很难得的艺术品。 其中作到了学与思的结合;用自然的道理来 论述为人的道理。 养生篇 “载营魄而抱一,能毋离乎” 首先强调了什么是可为,什么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