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学习与生命教育 (仅供教学、研究参考,请勿出版和用于营利(仅供教学、研究参考,请勿出版和用于营利 ) 徐春林 当前,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全国 各地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但是,大 都重在知识传授,使本已不堪重负的 学生再增负担,也使传统文化经典的 精髓生命涵养功能被湮没。本文 认为,经典诵读应该由传授知识走向 生命涵养,发挥文化经典的生命教育 功能。 一、文化经典是塑造人的生命的基本力量 人的生命的三重性 血缘性生理生命。指人从父母中获得的肉身。生理生命是人 的生命存在的第一表现,也是其他生命内涵存在的基础,但 如果仅有肉身,人还不能称之为人的生命。 人际性社会生命。人的生命之所以称为人的生命,其关键就 在人生活于社会之中,与社会其他人和组织结成复杂的关系 ,其生命必然打上社会的烙印,这就是人际性社会生命。 超越性精神生命。人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还必然具有超越性 精神生命,方能显出人为万物之灵的根本特性。前者是人的 生理生命,后两者是人的人文生命。人的本质是由后两重生 命决定的。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人文生命。 人的本质是由后两重 生命决定的。也就是 说,人的本质在于人 的人文生命。人的尊 严也正体现在人具有 人文生命这点上。 荀子对人的生命本 质的解释:“水火有 气而无生,草木有 生而无知,禽兽有 知而无义,人有气 有生有知,亦且有 义,故最为天下贵 也。” 荀子(约前313-前238) 百家姓要构建的就是人的人际生命。通过姓氏, 我们能知道我们的生命之所由来,从而打开久郁心中 的大结:“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 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自己肉体、心灵、心理之血脉 传承,从而使自己不致于太昧于自己之短暂人生。“参 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 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 。“寻根问祖”不在祈福于祖先,而在明白我们自身: 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 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 左传这段话 要建构的是人的 精神生命:“太上 有立德,其次有 立功,其次有立 言,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 其实,中国古代的蒙学经典看起来杂乱无章,但 实际却是形散而神不散的。这个神就是生命,它 们都是围绕着生命来展开的,它们都是对人的生 命的某一侧面的或表达。三字经目的是实现 的人初步教化,使人成为一个人;百家姓接 上人的生命谱系,建构和扩大人的人际生命; 弟子规注重人的行为规范的培养,千家诗 要激发人的美感;幼学琼林旨在知识的综合 传授,完全人文积淀。 二、文化经典从生命意蕴的角度可分 为四类 1、思想类经典 2、文学艺术艺经典。 3、生活类经典。 4、科技类经典。 思想类经典 :儒家经 典重在建构人的社会 生命,使人在实现社 会生命的过程中创造 超越性精神性生命。 其主要经典是四书、 五经。 大学最能体现儒家的思想。它提出的“三纲 八目”的人生模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正统也 是最具影响的生命实现模式。 三纲是指修德修养的大纲,即明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 八目是指道德修养的八个条目,即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文如下: 大学之道,大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 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 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道家经典主要关注人的生命的个体性 ,通过对个体生命的保全来获得对宇 宙大道的体认,实现超越性精神生命 。其主要经典是老子、庄子 、列子。 庄子最 能代表道家 的思想。 庄子最能代表道 家的价值取向。它旨 在让人们从“窃钩者诛 ,窃国者为诸侯”的社 会中摆脱出来,摆脱 一切束缚,追求自由 ,保持个我。 佛教在中国以禅 宗为代表,其旨 归直契超越性精 神生命的获取, 主要经典有坛 经等。 第二类是文学艺术艺经典。这类文化经典旨 在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帮助 人们获得美感。文学经典如诗经、六朝 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的经 典作品。另外,艺术类经典如音乐名曲、名 歌,美术类的名画、名书法作品等。这些作 品体现了国人的审美情趣,丰富国人的情感 世界,使中国人的生命存在呈现出一种“诗意 ”。 比如说唐诗三百首。 其中有对自然的讴歌,让人 领略大自然对生命的美感; 有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叹; 总之,都是表达人生命情怀 、人生感受的。我们背诵它 的目的是从获得生命的美感 ,提高人的审美感受能力, 而不仅仅是为了卖弄。 第三类是生活类经 典。这类经典旨在 培养人们的生活情 趣,帮助人们获得 生活的乐趣。 比如说茶经。大家知道,喝茶的 目的不仅是为了解渴,而是要营造一 种生活氛围,培养一种恬淡、闲适的 生活态度。因为品茶饮茶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美 ,甚或使自己的情操、修养得到提高 ,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 茶经 不厌其烦,对种茶、采茶、制茶、 茶具等作了详细有说明,尤其是它把 饮茶是作为一个艺术过程来论述的, 其中贯注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其 目的是让人通过这个复杂的过程营造 一种氛围,让心平静下来。读茶经 ,就是要读出生活的从容、恬淡、 闲适、平和。 第四类经典是科 技类经典。这类 文化经典旨在帮 助人们获得更多 的物质财富和身 体的健康长寿。 宋应星天工开物是一部科学技术经典,全书十八卷,介 绍了作物栽培、养蚕、纺织、染色、熬盐、制糖、酿酒、烧瓷、 冶铸、舟车制造、造纸、颜料,等等,几乎包括了所有重要的农 业和手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和过程。 天工开物虽为科技类著 作,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一章的前面,他都对这些科学技 术内容作有人文性的说明,阐述它对人的生命的意义。它对我们 今天的科技教育很有启示。 乃服第二 宋子曰:人为万物之灵,五官百体,赅而存焉。贵 者垂衣裳,煌煌山龙,以治天下。贱者衤豆褐、枲 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于禽兽。是故其质 则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 、麻、苘、葛,属禽 兽与昆虫者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天孙机杼,传巧人间。从本质而见花,因绣濯而得 锦。乃杼柚遍天下,而得见花机之巧者,能几人哉? “治乱”、“经纶”字义,学者童而习之,而终身不见其 形象,岂非缺憾也!先列饲蚕之法,以知丝源之所自 。盖人物相丽,贵贱有章,天实为之矣。 三、文化经典教育应着眼于 生命涵养 1、人文教育。 2、人格教育。 3、人才教育。 人文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一个毫无人 文素养的人,无从进行人格教育,也很难进行 人才教育。因此,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首要进 行的教育就是人文教育。三字经中大量关 于天文、地理、人物、历史的知识,儒家经典“ 三礼”中关于礼俗的教育、春秋三传中的历 史教育,都是人文教育。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经典中,幼学琼林可 谓是一部最系统的人文教育读本。全书共分 三十三个部门,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 、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 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 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 多方面的内容。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几乎无 所不包,堪称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难怪古 代人有“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 走天下”之说。 从这些文化经典中,我们看到,它们都 在力图对人们进行必要的人文教育,其 目的一方面是为人们的安身立命提供知 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人格教育奠定 基础。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礼、乐、 射、御、书、数)最终都指向人格教育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人格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最本质 的规定。教育只有围绕着这个宗旨才才算找到 了它的归宿,才不会迷失方向。从这个意义上 说,一切教育都是生命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 最重要的文化经典,大多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以人格教育为其统帅。如三字经首句即是 “人之初,性本善”,直接进入人性问题。众所 周知,人性问题要回答的就是“人是什么”的问 题,因而也本质也就是人格问题。 三字经首句即是“人 之初,性本善”,直接进 入人性问题。众所周知 ,人性问题要回答的就 是“人是什么”的问题,因 而也本质也就是人格问 题。三字经以此开 篇,可谓直揭该书主旨 。 大学也是如此。大 学首句为“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于至善。”所谓“明德”, 是指人的良好的德性,“ 明明德”就是发明人的良 好的德性,讲的也是人格 问题。 儒家的另一部经典 中庸也是以此开 篇的。中庸首句 即是“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修道之 谓教”。讲的也是人 性及其教化问题,实 际上也就是人格的培 养问题 事实上,除了这些开篇即表明宗旨的 经典外,还有许多经典是围绕着人格 的建构来展开的,如论语、孟 子、老子、庄子等。这些 经典塑造了中国人的人格世界,影响 深远。我们在诵读这些文化经典时, 应抓住其这方面的内容,因为这是他 们的精髓和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人才大致 有三种:德才、艺才、技才。 德才。所谓德才,即由德而才,指因为道 德品质高尚而具有的能力,这些才能是以 人格为基础而获得的,是人的德行的延伸 。由德而才是中国古代的人才观的根本特 征。中国传统社会所谓的人才,主要指德 才。德才是经邦济世、治国安民之才,也 就是管理、治理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即政 治人才。 艺才。所谓艺才,指文艺方 面的才能,如琴、棋、书、 画、诗、词、歌、赋等。中 国人崇尚审美生活,因此对 这方面能力的重视虽然不像 对德才那样视为真才,却也 视为人的素质高下的一个标 志。故中国文化经典中,唐 诗、宋词、元曲等视为必读 之书。 技才,指掌握了某种人文 技术的人,如算卦、堪舆 、医术等。实际上,这些 技术虽然很多现在看来不 够“科学”,但其中也不乏合 理因素,对我们理解生命 、安顿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即使是作为一项人文知 识,了解一些也应该。 其实,除了上述三种人才之外,还有 大量掌握了生产技术、手工技艺的人 。不过他们的技术往往被视为小技甚 至“奇技淫巧”,不入法眼。从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中铁物资集团西北有限公司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
- 包班制教学培训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第三单元第3课时 练习课教案
- 专题十五走进社会生活(教学设计)2024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册
-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业务培训
- (三模)2025年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试题 (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和平与发展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 车间大修安全教育培训
- 铁路网络安全知识培训
- 煤矿事故案例警示
- 2025年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第10课 金与南宋对峙 教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新课标
- 2025年自来水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1套
- 船舶驾驶培训虚拟场景构建-深度研究
- 树木移植的施工方案
- 四川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语言风格范文
- 5.2《稻》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下册)
- 人工智能在智能安防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