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物态变化》 苏科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物态变化》 苏科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物态变化》 苏科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物态变化》 苏科版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物态变化》 苏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 B.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 C.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 D.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结冰是凝固现象2. 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D.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3.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4. 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液化C.蒸发 D.凝固5. 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一些水会感到凉爽,是因为( )A.水液化吸热 B.水液化放热C.水汽化吸热 D.水汽化放热6. 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 500万立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凝固 B.汽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升华,凝华7. 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 B.冰 C.松香 D.石蜡8.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 B.a到b是熔化过程 C.在cd段处于沸腾状态 D.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9. 下列做法中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 D.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10. 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11. 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 6,铱的熔点是2443. 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是( ) A.加热至1 064. 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 065. 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 444. 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 507. 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12. 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景”是卫生球熔化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13. 下列是小明对自然界中一些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升华形成的 B.舞台上的“烟雾”是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形成的 C.灯丝用久后会变细是灯丝有一部分熔化了 D.附在草木、屋瓦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4. 如图为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质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 B.物质B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需要吸热 C.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 15 min时,物质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15. 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 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16. 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活动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小丽同学负责的实验小组测量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且变小 B.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水的沸点为100 C.烧杯口冒出的大量“白气”就是水汽化时形成的水蒸气 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烧杯内水面上方气压比标准大气压略低17.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小组测得水的沸点记在下表中.对于上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小组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B.只有第2小组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C.只有第1小组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18. 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二、填空题19. 摄氏温标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体温计读数时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20. 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加快了水面 ,提高了水的 ,也可能增大了水的表面积.21. 寒冬,气温迅速降到0以下时,学校要求各班级早上暂停拖地,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发生 现象,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此时教室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以上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小林回到家中,打开冰箱门,一会儿发现冷藏室的底部上有很多水,这是由于水蒸气的 而形成的,这个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2. 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 (选填“冷”或“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23. 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习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在此实验过程中小林主要的观察对象是 ,他将观察到碘升华管内有 出现.日常生活中利用升华现象的事例有 .24.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可知它的熔点是 ,这种物质是 .熔化过程持续了 分钟,在05分钟时间内物质处于 态,515分钟时间内是 态.25. 护士帮病人打针前,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病人会感到该处 (选填“热”或“冷”),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26. 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棍会冒“白气”是 (选填“汽化”或“液化”)现象;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白气”是向 (选填“上”或“下”)飘的;冰棍吃到口中感到很凉,是因为冰棍熔化过程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27. 夏天,打开冰箱时,发现冰箱内壁结了一层厚厚的霜,拿出饮料和雪糕,不一会儿,会发现饮料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雪糕也开始滴水了.请指出上述现象中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冰箱内壁的“雪霜”属于 ;饮料杯壁上出现“小水珠”属于 ;“雪糕滴水”属于 .上面三个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填序号).28. 小刚绘制的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盐水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用了 min.其中BC之间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盐水的凝固点 (选填“高”或“低”)于水的凝固点.29. 向云层中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撒到云层中的干冰很快升华为气体,并从周围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 为小水滴或 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后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30. 庐山的严冬经常会出现“雨淞”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并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甲所示;而松花江畔的严冬,却经常出现“雾淞”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乙所示.从物态变化来看,“雨淞”“雾淞”的形成分别属于 和 现象.31. 寒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有“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附着在玻璃窗上,水蒸气变成冰晶 (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也不会放热”),“冰花”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32. 小明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特征回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熔点是 ; (3)该物质温度为30时处于 (选填“固”或“液”)态; (4)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是 min.三、实验探究题33. 如图(a)是小明和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同样将一定量的水加热16 min.(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根据上图的 (选填“甲”或“乙”)图,说明水已沸腾.根据实验数据,在图(b)中画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3)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比小明长的原因是 . (5)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c)所示.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d)所示.由图象可知,在第8 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34. 2015年12月5日晚,漂阳南山竹海及其周边区域迎来小范围降雪,据景区工作人员目测,最厚处的积雪达8厘米.据气象专家介绍,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大气中含有较冷的冰晶核;二是要有充分的水汽;三是近地面气温一般要低于4.由于南山竹海海拔较高,独特的地形条件成就了此次小范围降雪.截至6日下午3点记者发稿时,南山竹海的初雪还未全部融化.看到这则新闻材料后,小明根据所学的知识,作了以下分析和思考:(1)冰晶核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该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冰晶核在充足的水汽中不断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2)如果收集一定量的干净雪置于常温下,测量并作出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应该和 图相似.正确图中AB段表示的过程叫 (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35.大部分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小丽注意到:温度计中不同液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似乎不同,她猜测: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可能与物质的种类等多个因素有关. (1)小丽和同学利用身边横截面积相同的铜线和铝线进行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下表是小丽和其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物体受热时在长度方向上的膨胀叫作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下列各题.该实验应准备的两件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比较实验序号 与 ,可得结论:当原长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固体的线膨胀与材料有关.比较实验序号1与2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为了进一步探究中的结论,表格中空格里应填写的信息是 、 .(2)由上述知识可知:夏天施工架设输电线,要将电线适当 (选填“绷紧”或“放松”)些.参考答案1. B 2. D 3. A 4. B 5. C 6. B 7. B 8. D9. D 10. B 11. B 12. C 13. D 14. C 15. B 16. D17. D 18. A19. 0 热胀冷缩 可以20. 空气流动速度 温度21. 凝固 凝华 内侧 液化 放出22. 压缩体积 冷 汽化 吸收23. 碘升华管 紫色碘蒸气 利用干冰人工降雨(合理即可)24. 0 冰 10 固 固液共存25. 冷 汽化26. 液化 下 吸热27. 凝华 液化 熔化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