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色建筑认证自评表.doc_第1页
深圳市绿色建筑认证自评表.doc_第2页
深圳市绿色建筑认证自评表.doc_第3页
深圳市绿色建筑认证自评表.doc_第4页
深圳市绿色建筑认证自评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市绿色建筑认证自评表(居住建筑,设计阶段认证)申报项目:申报单位(盖章): 自评星级:铜 银 金 铂金 申报日期: 年 月 日 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编制二九年九月 表1 自评得分汇总表(居住建筑,设计阶段认证)总分(共56分)实际总得分得分项(共51分)创新项(共5分)节地与室外环境(共14分)节能与能源利用(共12分)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共7分)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6分)室内环境质量(共8分)运营管理(共4分)得分说明: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的评价,应满足标准中所有适用于设计阶段的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得分之和不低于2分,并按满足得分项的累积得分,划分为四个等级,等级划分原则如下:铜级:1722分,银级:2328,金级:2938分,铂金级:3956分16表2 自评表(居住建筑,设计阶段认证)填表说明:1、此表用于申报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认证的居住建筑,由申报单位自行填写;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选“”,不满足要求的项选“”,不参评的项选“”,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3、模拟分析报告中应有对所使用软件类型、版本的简要说明,对模型简化方法、主要参数设置进行介绍,并提供模拟计算电子文件。指标类别规范条文分值达标判定评价要点简要描述对应条文所采取的措施建议提交材料实际提交材料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5.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1 场地设计充分保留与利用场地内有环保价值和资源再利用价值的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2根据国家及深圳相关规定保护场地内有较高生态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确实需要改造的,工程结束后,须生态复原。场地内是否有以下资源或地形: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保护区 、以上皆无场地内若有以上资源或地形,是否有改造或生态复原措施:有,无土地出让时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地形图,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或场址检测报告,文物局、园林局、旅游局或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相关证明文件,相关处理方案等。要求:1. 现状地形图要求能反映建设用地范围及地形地貌;2. 如场地内有以上资源或地形,应包括相应改造或生态复原措施。5.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建筑选址符合国家和深圳市的相关安全规定。1 对用地的选址与水文状况做出分析,用地位于洪水水位之上或有可靠的城市防洪设施,防汛能力达到防洪标准GB 50201的要求,充分考虑到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2 用地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要求;3 选址周围土壤氡浓度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要求。如利用原有工业用地的,进行土壤化学污染检测和评估,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4 选址周围电磁辐射强度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的要求,选址远离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选址远离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等区域。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含氡土壤、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电磁辐射(如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土地出让时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地形图,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或场址检测报告、相关专项报告等。要求:1. 现状地形图要求能反映建设用地范围及地形地貌;2. 如场地内包含可能的威胁或危险源,相关专项报告中应提供针对不同类型威胁或危险源的防护措施。5.1.3居住用地人均控制指标符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要求。项目审批时间: 年住宅层数: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住区用地面积: m2居住人口(按每户3.2人计算): 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m2/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的项目审批文件,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规划设计图纸、说明等。要求:1、土地出让时规划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包括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2、技术经济指标中应包含住区用地面积、户数、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等。5.1.4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居住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住区位于 气候区,所在城市为:大城市、小城市本项目中居住标准日最低日照时数: 小时住区内是否有老年人居住建筑:是、否如有老年人居住建筑,则老年人居住建筑冬至日日照时数: 小时是否为旧区改建内的新建居住:是、否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规划设计图纸,由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日照模拟分析报告等。要求:1. 小区规划图纸应标有清晰的红线、绿线,以及提供能反映本地块与周边地块的空间相邻关系(距离、高度等);2. 日照模拟分析报告中应通过我市规委认可的计算软件对标准日最低日照时数进行模拟计算。5.1.5绿化物种选择适应深圳气候特征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并不得裸露土壤。场地内不少于70%树种和植物数量的产地距场地的运输距离在500km以内。绿化物种是否主要选自深圳地区乡土植物列表(表C.5.1.5):是、否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设计图纸和说明(包含总平面图)、种植设计图、苗木表等。要求:苗木表中应包括所有植物名称和数目,并与图纸相吻合。5.1.6住区绿地要求:1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2 公共绿地满足集中绿地的基本要求,面积不小于400 m2;3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5m2。住区绿地面积: m2住区用地面积: m2住区绿地率: (%)住区总公共绿地面积: 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规划设计及景观设计图纸和说明等。要求: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计算图纸:圈出各块范围并注明面积,注明计算依据及计算过程。5.1.7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1饮食店、发电机房、配套商业、厨房、垃圾站和垃圾处理场等排放的有害气体、粉尘等经净化处理后排放或高空排放。污废水经净化处理后排放;2 空调的排热与排风采取高位排放的措施,并不对行人产生影响;3 空调制冷设备采用环保制冷剂,不采用CFC制冷剂。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建筑或设施: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运转站、其他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建筑或设施(请填写) 、以上皆无饮食店、发电机房、配套商业、厨房、垃圾站和垃圾处理场等排放的有害气体、粉尘等是否经净化处理后排放或高空排放:是、否、无污废水是否经净化处理后排放:是、否、无空调的排热与排风是否采取高位排放措施:是、否、无;是否对行人产生影响:是、否、无空调制冷设备是否采用环保制冷剂,不采用CFC制冷剂:是、否、无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设计图、可体现各控制措施的图纸或说明,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相关专项报告等。要求:1. 应在设计图纸上标明各污染源的位置和类型;2. 相关专项报告中应包括针对各污染源采取的控制措施,并与设计图纸相吻合。5.1.8项目建设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防止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水土流失与水污染及光污染等。1 施工组织设计时提出控制扬尘、水土流失和污染的技术路线和方案;2 施工过程污水、食堂污水、厕所污水分别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并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的要求;3 严格按照规定时段施工,采取有效降噪措施,建筑施工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的要求;4 采用适当的照明方式和技术,避免电焊及夜间作业照明对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5 合理布置现场大型机械设施,避免对周围区域产生有害干扰,施工现场设置围挡,采取措施保障施工场地周边人群、设施的安全。得分项5.1.9 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以下要求:1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2 与周边相关城市设施协调互补,并合理集中设置;3 住区及周边服务半径内可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少于五类。1住区内是否建立会所及幼儿园:是、否住区及周边服务半径内可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类别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市政管理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规划设计图纸、住区总平面图、相关分析图等。要求:小区规划设计图纸上应标明各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和服务半径。5.1.10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11、是否对旧建筑进行利用:是、否原有旧建筑面积: m2旧建筑利用面积: m22、简要说明以下内容:(300字以内)(1)原有旧建筑基本情况;(2)对旧建筑如何进行再利用。由申报单位提供的场地地形图、旧建筑相关图纸或照片;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设计图纸、旧建筑改造方案(图纸和说明)、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旧建筑结构检测报告等。要求:1. 总平面中应标出旧建筑位置;2. 旧建筑改造方案说明应明确原有旧建筑的功能、面积等基本情况及旧建筑改造方案。5.1.11住区环境噪声符合深圳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的规定。具体限值如表5.1.11所示:表5.1.11 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等效声级LAeq:dB)类 别昼 间夜 间15545260503655547055注: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1类标准适用于居民区、文教区、居民集中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集中区; 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与工业混合区规划商业区; 3类标准适用于规划工业区和已形成的工业集中区; 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和轻轨交通道路两侧区域。 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各适用区域的范围详见深圳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1场地位于深圳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类标准使用区域场地噪声标准值(dB)测试值(dB)昼间夜间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噪声现场测试报告、噪声相关设计分析文件。要求:1. 环评报告书中应包括场地环境噪声测试结果;2. 若环境噪声测试值比标准规定值高,应提供降低噪声的措施说明;3. 噪声相关设计分析文件包括与住区环境噪声相关的其他自述说明文件,如住区周边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主区内室外空调机、风机等机械设备噪声状况。5.1.12合理规划布局,位于深圳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3类、4类标准适用区域的住区,不少于70%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可开启外窗处室外的等效声级白天不大于60dB(A),夜间不大于50 dB(A);位于2类标准适用区域的住区,不少于70%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可开启外窗处室外的等效声级白天不大于55dB(A),夜间不大于45 dB(A)。1场地位于深圳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3、4类标准使用区域:卧室、起居室可开启外窗处室外的等效声级白天不大于60dB(A),夜间不大于50dB(A)的住户率 %场地位于深圳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2类标准使用区域:卧室、起居室可开启外窗处室外的等效声级白天不大于55dB(A),夜间不大于45dB(A)的住户率 %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噪声现场测试报告、噪声相关设计分析文件。要求:圈出符合要求住户的位置,注明计算依据及计算过程。5.1.13实测或模拟计算证明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大于1.5 ,或满足以下任三项即为满足要求:1 住区绿地率不小于35%;2 住区中不少于50%的硬质地面有遮荫或铺设太阳辐射吸收率为0.30.7的浅色材料;3 无遮荫的地面停车位占地面总停车位的比率不超过10;4 不少于30%的可绿化屋面实施绿化或不少于75%的非绿化屋面为浅色饰面,坡屋顶太阳辐吸收率小于0.7,平屋顶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5;5 建筑外墙浅色饰面,墙面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6。1夏季典型时刻的郊区气候条件(风向、风速、气温、湿度等)下,模拟住区室外1.5m高处的典型时刻的温度分布情况,得到日平均热岛强度为: 住区环境满足以下 项要求 住区绿地率不小于35%; 住区中不少于50%的硬质地面有遮荫或铺设太阳辐射吸收率为0.30.7的浅色材料; 无遮荫的地面停车位占地面总停车位的比率不超过10; 不少于30%的可绿化屋面实施绿化或不少于75%的非绿化屋面为浅色饰面,坡屋顶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7,平屋顶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5; 建筑外墙浅色饰面,墙面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6。由第三方提供的热岛模拟分析报告等。5.1.14屋面绿化面积不少于可绿化屋面面积的50%。1屋面绿化面积 m2可绿化屋面面积 m2屋面绿化面积不少于可绿化屋面面积的比例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屋顶设计图纸,和屋顶绿化面积计算报告。要求:在屋顶设计图纸上标明屋顶绿色位置和面积。5.1.15住区风环境有利于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及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建筑物周围人行区域距地面1.5m高处的风速放大系数不大于2,80%人行区域距地面1.5m高处的风速放大系数不小于0.3。1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的风速为: m/s,风速放大系数为: 80%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的风速为: m/s,风速放大系数为: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总平面设计施工图纸,由第三方提供的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等。要求: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应包括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的风速和风速放大系数,并对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情况做出分析。5.1.16根据深圳市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的植物,构成乔、灌、草及层间植物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1 每100 m2绿地上乔木量不少于3株,灌木量不少于10株;2 每100m硬质铺地上乔木量不少于1株;3 按道路长度计道路遮荫率不低于80; 4 选用木本植物种类满足:住区用地面积5万m2时不少于45种,住区用地面积510万m2时不少于55种,住区用地面积10万m2时不少于60种。1平均每100m2绿地面积上的乔木数: 株,灌木数: 株平均每100m2硬质铺地上乔木数: 株按道路长度计道路遮阴率 %选用木本植物种类:住区用地面积5万m2,木本 种;住区用地面积510万m2,木本 种;住区用地面积10万m2,木本 种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设计图纸和说明、种植设计图、苗木表等。要求:苗木表中应包括所有植物名称和数目并与图纸相吻合。5.1.17住区交通组织及停车设计满足以下要求:1 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且有2条及以上公交路线,或距住区出入口800m内有地铁站;2 用地面积25万m2以上住区提供清洁交通工具;3 住区内机动车停车泊位配置符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相关规定;4 住区内配套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库),停车位不少于3辆/10户,住户停车距离不大于100m。1住区出入口500m以内有公交站,公交车站名称: ,有 条线路,线路名称为: 住区出入口800m以内有地铁站地铁站,地铁站名称: 用地面积25万m2以上的清洁交通工具:有,无机动车停车泊位配置是否符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规定:符合,不符合自行车停车场(库):有,无,停车位数 ,每十户停车位数,住户停车最大距离 m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规划总平面图、交通分析图、申报单位提供的当地最新交通地图等。要求:1 小区规划总平面图上应标明所有出入口设置和附近公交站点(地铁);2 提供的当地最新交通地图应为正规交通地图,并标出项目所在位置。3 小区内总平面图上应标明自行车停车场(库)位置及停车位数。5.1.18住区内设置可遮荫避雨的步行连廊,其总长度不少于住区人行道总长度的10。1住区内设置可遮阴避雨的步行连廊:有,无可遮阴避雨的步行连廊总长度: m,住区人行道总长度: m,可遮阴避雨的步行连廊总长度占人行道总长度的比例: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规划总平面图、景观设计图纸等。要求:应在小区规划总平面图标明可遮阴避雨的步行连廊的位置、长度等。5.1.19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等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荫。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1室外透水地面面积: m2(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室外地面面积: m2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设计图纸、景观设计说明、场地铺装图等。要求:应在场地铺装图中标明室外透水地面位置、面积、铺装材料等。5.1.20住区光污染控制满足以下要求:1 控制室外照明中射向夜空与住户外窗以及溢出场地边界的光束;2 建筑外立面设计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光污染。不采用镜面玻璃或抛光金属板等材料;幕墙采用反射比不大于0.30的玻璃或其他材料,在城市主干道、立交桥、高架桥两侧的建筑,使用幕墙时,采用反射比不大于0.16的低反射玻璃或其他材料。1是否有控制室外照明中射向夜空与住户外窗以及溢出场地边界的光束的措施:有,无建筑外立面材料:镜面玻璃,抛光金属板,其他 建筑位于城市主干道两侧、立交桥两侧、高架桥两侧,其他 幕墙玻璃(材料)反射比: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总平面图、外立面设计说明等。要求:应在外立面设计说明中注明所选用材料的各种特性。5.1.21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1是否利用废弃场地:是、否所选废弃场地为:不可建设用地、仓库、工厂弃置地、其他 对原有场地是否进行检测或处理:是、否由申报单位提供的场地地形图;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场址检测报告、处理方案等。要求:1. 场地地形图中应包括原有废弃场地地形,并标明废弃场地区域;2. 废弃地处理方案中应说明对废弃场地采取的检测和处理措施。5.1.22建筑设置架空层。架空部分除入口、门厅、防噪隔声设施等必要的配套设施及构件外,设置为绿化、居民健身及活动等开放空间。1是否设置架空层:是、否架空层功能:绿化,居民健身及活动,其他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说明及图纸。要求:1. 应在设计图纸中标明架空层位置及面积;2. 应在设计说明中写明架空层功能。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5.2.1居住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JG 10和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 15的规定。具备太阳能集热条件的新建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下居住建筑,为全体住户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计算方法:规定性计算,性能性计算建筑物节能计算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建筑物外窗(幕墙)气密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是否十二层以下居住建筑:是(是否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否),否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施工图、围护结构做法详图,由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节能计算报告。要求: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完整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说明,其做法应与详图吻合;2、当所设计的建筑不能同时满足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所有规定性指标时,应提供节能计算报告及计算模型。5.2.2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ZJG 29的规定值。当采用分散式空调器时,能效比符合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 15的6.1.3条的规定。-采用集中空调,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系数/能效比: ,是否符合SZJG 29要求:是,否采用分散式空调,分散式空调能效比: ,是否符合SJG 15要求:是,否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施工图全套图纸,包括设计说明、设备清单、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及机房大样。要求: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空调采暖系统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2、暖通施工图设备列表中应有相关设备性能参数的完整详细说明,必要时附设备说明书。5.2.3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居住建筑,实施供冷收费时需按户安装冷量计量设施。-是否采用集中空调:是,否是否安装按户冷量计量设施:是,否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冷量分户计量系统图。要求: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室温调节手段和冷量分户分摊技术措施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得分项5.2.4朝向在南偏东45至南偏西30范围内的卧室、起居室、书房等主要房间数量不少于住区内主要房间总数的75%。1建筑的朝向为 ;住区内主要房间数量 间,朝向在南偏东45至南偏西30范围内的卧室、起居室、书房等主要房间数量 间, 占住区主要房间的比例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和平面图。要求:1、在各层平面图上标明住区内主要房间;2、在各层平面图上标明朝向在南偏东45至南偏西30范围内的卧室、起居室、书房等主要房间。5.2.5所有户型均设置阳台。1是否所有户型均设置阳台:是,否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和平面图。要求:在各层平面图上标明阳台位置。5.2.6外窗设置外遮阳。建筑的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不大于0.8。1是否主要房间(起居室、卧室、书房等)外窗均设置外遮阳装置:是,否外遮阳形式: 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和平面图、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计算书。要求:1、在各层平面图上标明外遮阳位置。2、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计算书应列明各外窗尺寸、遮阳系数等。5.2.7设置可调节外遮阳。建筑的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不大于0.6。1外遮阳是否可调节:是,否外遮阳调节形式: 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和平面图。要求:1、在各层平面图上标明外遮阳位置。2、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计算书应列明各外窗尺寸、遮阳系数等。5.2.8 设置集中空调系统的项目,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比符合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ZJG 29中的规定。 1是否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是,否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 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比: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计算书、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比计算书。要求:1、计算书应包括详细的设备参数和计算过程。2、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空调冷热水系统输送能效比的计算说明;3、暖通施工图设备列表中应有对上述设备能效比的说明。5.2.9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ZJG 29中的规定值高一个等级。当采用分散式空调器时,能效比符合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2021.3的1级能效要求。1设备(冷水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参数:编号设备类型额定制冷量(kW)性能参数(W/W)实际设备标准要求123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施工图全套图纸,包括设计说明、设备清单、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及机房大样。要求: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空调采暖系统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2、暖通施工图设备列表中应有相关设备性能参数的完整详细说明,必要时附设备说明书。5.2.10设置能量回收系统或装置。符合以下任一项即为满足要求:1 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居住建筑,设置新风与排风的能量回收系统;2 分户或分室采用带热回收功能的新风与排风双向换气装置;3 回收利用空调冷凝器的余热。1是否设置能量回收系统:是,否能量回收系统形式: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热回收系统设计说明。要求:热回收系统设计说明中应有对不同的热回收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收益的分析,及该建筑采用的热回收系统的设计说明。5.2.11空调能耗不高于深圳市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1设计建筑空调能耗值: kWh/m2深圳市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参照建筑能耗值: kWh/m2设计建筑空调能耗/参照建筑能耗值: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空调能耗计算书。要求:按照空调设计进行计算。5.2.12住区内所有电梯均使用节能型电梯,并采用节能控制方式。1是否采用节能型电梯:是,否节能型电梯控制方式: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电梯相关设计文件。要求:节能设计说明应包括电梯节能设计。5.2.13居住建筑的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设置照明声控、光控、定时等自控装置。公共区域照明光源的平均发光效能不低于60 lm/W。无遮盖停车场照明功率密度不大于1.6W/ m2,人行道或广场照明功率密度不大于2 W/ m2。1公共场所照明灯具: 控制装置: 公共区域照明光源平均发光效能: lm/W无遮盖停车场照明功率密度: W/ m2人行道或广场照明功率密度: W/ m2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照明施工图设计说明、各位置照明平面图、照明控制系统图。要求:照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照明系统、照明设计参数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5.2.14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1是否采用可再生能源:是,否可再生能源形式: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可再生能源系统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要求:设计说明见附录一5.2.15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1是否采用可再生能源:是,否可再生能源形式: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 %同上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控制项5.3.1在方案设计阶段制定水系统设计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水系统设计方案内容包括:1 地区水资源状况、气象资料、市政设施情况的说明;2 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表的编制;3 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4 采用节水器具、设备和系统的方案。-本系统水系统规划方案的内容包括有: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给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非传统水源利用、其他: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给排水设计图纸、说明,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等。要求:水系统设计方案内容包括:1 地区水资源状况、气象资料、市政设施情况的说明;2 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表的编制;3 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4 采用节水器具、设备和系统的方案。5.3.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管网漏损。1 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2 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3 根据水平衡测试标准安装分级计量水表,安装率达100;4 合理设计供水系统,避免供水压力过高或压力骤变。-是否采用措施控制管网漏损:是,否控制管网漏损措施: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给排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由厂家提供的相关产品说明等。要求:1. 施工图设计说明、产品设计说明应说明所采用的高效低耗设备;2. 施工图设计说明应说明避免管网漏损的措施等。5.3.3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10%。1 所有用水部位均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2 采用减压限流措施,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用水点处的给水压力不小于0.05 MPa;3 设集中生活热水系统时,设置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用水点开启后10秒钟内应出热水。-是否所以用水部位均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是,否节水器具清单节水器具名称节水器具主要特点节水率是否采用采用减压限流措施:是,否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为 MPa,用水点处的给水压力 Mpa设集中生活热水系统时,设置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是,否用水点开启后10秒钟内出热水:是,否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给排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由厂家提供的相关产品说明、产品检测报告等。要求:1、 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及产品说明中应说明所采用的节水器具的类型和用途;2、 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包括对减压限流措施、集中生活热水系统的概述。5.3.4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饮用水和自备地下水井水。1 景观用水采用雨水、建筑中水、市政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2 合理规划住区的水景面积比例,水景的补水量与水景的用水量、蒸发量及土壤渗漏损量等达到平衡;无条件达到水量平衡时,景观水体的调蓄幅度满足景观设计的要求;3 采取景观水体保障措施,循环使用景观用水。-景观用水是否未采用市政饮用水和自备地下水井水:是,否景观用水水源: 水景的补水量: 、蒸发量: 、土壤渗漏损量: 、是否循环使用景观用水:是,否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用水施工图及设计说明。要求:景观用水系统设计说明中应有对当地水资源状况、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的分析。5.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1 雨水及中水回用时,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规定;2 雨水、中水等在处理、储存、输配等过程中符合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及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的相关要求;3 中水管道及相关设备有明显标注,与生活用水管道严格区分;4 供水系统设有备用水源、溢流装置及相关切换设施等,以保障水质安全;5 景观水体采用雨水、再生水时,水景方案包括水景设计、水质安全保障措施及溢洪排涝安全保障措施等。-雨水及中水回用时,水质是否符合本条文要求:是,否雨水、中水等在处理、储存、输配等过程中符合符合本条文要求:是,否中水管道及相关设备有明显标注,与生活用水管道严格区分:是,否供水系统设有备用水源、溢流装置及相关切换设施等,以保障水质安全:是,否景观水体采用雨水、再生水时,水景方案包括水景设计、水质安全保障措施及溢洪排涝安全保障措施等:是,否由设计单位提供的雨水/中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要求:1. 雨水/中水系统设计说明应对非传统水源的消毒杀菌、安全防护和检测措施,供水系统切换设施进行说明;2. 雨水/中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应包含系统图、水量平衡和雨水/中水系统室外总图,须在总平面图上标注雨水/中水系统位置。得分项5.3.6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因地制宜地采取雨水滞流、截污和入渗措施,降低地表径流,减少径流污染。建筑密度小于等于25的住区,其综合径流系数不高于0.50;建筑密度大于25并小于等于40的住区,其综合径流系数不高于0.55;建筑密度大于40的住区,其综合径流系数不高于0.60。1因地制宜地采取雨水滞流、截污和入渗措施:是,否建筑密度小于等于25的住区,综合径流系数 建筑密度大于25并小于等于40的住区,综合径流系数 建筑密度大于40的住区,综合径流系数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给排水系统施工图、设计说明,景观设计图纸、说明,由厂家提供的相关产品说明书等。要求:给排水系统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包括雨水径流途径,雨水入渗措施等。5.3.7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1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是,否由设计单位提供的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要求:应进行充分的经济技术性分析。5.3.8绿化用水、道路冲洗等非饮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1所采用的非传统水源来源为: 采用非传统水源用于以下功能:绿化、洗车、道路冲洗、垃圾间冲洗、其他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非传统水源设计图纸、设计说明。要求: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设计说明中应包括非传统水源用途,水量估算等。5.3.9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1绿化灌溉方式为:微灌、渗灌、低压管灌、其他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设计施工图图纸及设计说明,给排水设计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要求:设计说明中应明确绿化灌溉方式、灌溉设施等。5.3.10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符合以下任一项即为满足要求: 1 选用市政再生水;2 采用建筑中水,并依次考虑优质杂排水、杂排水、生活排水等的再生利用。1是否选用市政再生水:是、否是否自设建筑中水设施:是、否 若为自设建筑中水设施,是否采用地埋式或封闭式设施:是、否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再生水利用方案、说明,给排水施工设计图纸、设计说明。要求:1. 再生水利用方案中应包括再生水利用方案、经济技术性分析;2. 给排水设计说明中应包括污水处理工艺、消毒技术等。5.3.11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1本项目中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 (%)非传统水源利用主要信息来源用途用量(立方米/年)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给排水设计图纸及说明,雨水/中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施工图图纸和设计说明应包含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见附录二5.3.12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1本项目中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 (%)非传统水源利用主要信息来源用途用量(立方米/年)同上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5.4.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不使用国家及深圳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公布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5.4.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1 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等不作为建筑构成要素在建筑中使用;2 屋顶等处不设立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的塔、球、曲面等异型构件。本项目是否使用了装饰性构件:是、否装饰性构件,功能 装饰性构件造价: 万元工程总造价: 万元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工程总造价比例: %(应低于总造价的2%)屋顶等处不设立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的塔、球、曲面等异型构件:是、否由设计单位提供结构设计图纸、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表、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工程总造价比例的计算书。要求:1、设计单位提供的结构设计图纸,应在相应位置加上对装饰性构件功能的文字说明;2、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表,应在表中明确装饰性构件造价及工程总造价;3、申报单位提供的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工程总造价比例的计算书,应明确装饰性构件占工程总造价的比例。5.4.3将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率不低于20%。新建工程的建筑垃圾控制在每万平方米450吨以下。5.4.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是、否由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说明和结构材料表。要求:设计说明和结构材料表应写明采用预拌混凝土得分项5.4.5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大于80。15.4.6采用预拌砂浆。1是否采用预拌砂浆:是、否商品砂浆的使用量占砂浆总量的比例: %由设计单位提供结构设计说明;由申报单位提供本项目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的相关证明及使用商品砂浆比例证明材料。要求:须证明本项目所用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使用的砂浆中商品砂浆的比例。5.4.7对于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比例大于70%;对于高层钢结构建筑,Q345GJ、Q345GJZ等强度较高的高性能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不低于70%。1是否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是、否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比例: %是否高层钢结构建筑:是、否Q345GJ、Q345GJZ等强度较高的高性能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结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各层结构平面图(含柱、梁、板的配筋图)等),关于所采用钢材合理性论证材料,钢混结构的受力钢筋中高强度钢的比例计算书。要求:钢混结构的受力钢筋中高强度钢的比例计算书中应明确高强度钢的使用比例;5.4.8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1 对于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符合以下任一项即为满足要求:a 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采用强度等级C50(或以上)的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大于50%;b 高性能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大于50%。2 对于6层及以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小于50年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符合上述b项即满足要求。1是否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是、否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采用强度等级C50(或以上)的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 %高性能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 %是否6层及以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小于50年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是、否高性能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结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各层结构平面图(含柱、梁、板的配筋图)等),关于所采用的混凝土合理性论证材料,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高性能混凝土的比例计算书、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比例计算书。要求:1、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高性能混凝土的比例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