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常见抒情方式辨析_第1页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常见抒情方式辨析_第2页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常见抒情方式辨析_第3页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常见抒情方式辨析_第4页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常见抒情方式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常见抒情方式辨析 抒情方式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抒情方式的种类很多,而且有些抒情方式极易混淆,如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等。怎样区别这些容易混淆的抒情方式呢?本章节将为你讲述区别它们的主要方法。一、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的区别:“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里的开头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借故都长安的残破景象,抒发了无限悲痛的心情:昔日的繁荣荡然无存,此乃安史叛军之罪。这里体现了“景为由、情为根”的理念。第三四句是“融情于景”,灾难中的春花感于时事,露水化眼泪;被战乱吓破胆的春鸟,闻声而心惊。这里明写“花”与“鸟”,但是,一个“感”、一个“恨”字,却道破了句句在表现“人”即作者的情怀:此处的“景语”,都是“情语”。前两联诗句,重点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却明显不同,可见杜甫的笔法是非常高明的。二、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不同:(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3)“托物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如: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本诗中白云、泉水逍遥自在,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本诗重在突出白云泉逍遥自在的特征,而非对白云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百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全词从远近、俯仰以及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写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等七幅画面,容量之大,堪称妙笔,但这些景物聚集在一起,透露出一派幽狭繁杂的气氛,透过幅幅画面,我们可以隐隐地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情。这一心情的表现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三、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的区别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借古讽今是引用典故以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借古讽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借古讽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用典抒情则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如: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 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春,隆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欲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放弃北伐,苟安江左。陈亮坚决反对。中流誓:这里引用的是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小儿破贼:淝水之战时,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下围棋,看书毕,默然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分析:当时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将长江作为拒守金人南犯的天限。作者所抨击的,正是这种藉天险以求苟安的主张。“浑认作”三字,亦讽亦慨,笔端带有强烈感情。“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做出”一语,表达了作者目击山川形势时兴会淋漓的感受。在作者看来,山川形势足以北向争雄,问题在于统治者缺乏争雄的远大抱负与勇气。因此,下面紧接着就借批判六朝统治者,来揭示现实中当权者苟安论调的思想实质:“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前一句是愤慨的斥责与质问,后一句则是对统治者划江自守的苟安政策的揭露批判原来这一切只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做的打算!借六朝往事委婉批判当今的南宋统治者。【参考答案】借古讽今,词的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来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同时又借六朝往事委婉批判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完全是只求苟安的“门户私计”,戳穿了“南疆北界”的欺骗性。(2)词的下阙“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用典。词人借祖逖中流击楫挥师北伐的典故,通过“正好”“不须”二词,表达了自己要求北伐刻不容缓的迫切心情和毫不犹豫的自信心;又以东晋谢安名句收尾,再现了谢安抗敌得胜时的大将风度,表达了自己豁达的胸襟、无畏的胆识和豪迈的气魄。四、高考抒情技巧常见设问模式提问方式: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首诗是如何借(明确手法)来抒情的?五、高考抒情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手法。(给了明确手法的此步省略)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怎么用的这种手法。第三步若是间接抒情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六、赏析范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临川见新柳唐崔橹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比较阅读这两首诗的抒情方法是否相同? 分析:临川见新柳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岸边的杨柳新发触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杨柳枯了又发,人却难以回家。咏柳柳借风狂舞,柳絮遮天蔽日,但最终清秋失势,表面写柳实则写人,作者托物寓意,揭露、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临川见新柳中柳是感情的触发点,古意“柳”“留”也,春色中的柳寄寓着作者的思乡之情。咏柳中柳具有人的某些特征。这“柳”不是“景”,它是托物言志。 【参考答案】不同。临川见新柳借景抒情,岸边的杨柳新发触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杨柳枯了又发,人却难以回家,借柳色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咏柳托物言志,柳借风狂舞,柳絮遮天蔽日,但最终清秋失势,表面写柳实则写人,作者托物寓意,揭露、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学以致用】1、看下面几句诗,都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答:2.(2015高考 山东卷) 卜算子张元干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答: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问题。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问: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答:4、(2015高考 福建卷)秋夜纪怀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明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手法?5.(2015高考 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本诗怎样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注】这首诗作于高宗建炎三年春,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高宗由扬州逃往镇江,再到杭州。此时作者正避乱岳州,从岳州太守那里借得后圃君子亭暂居,自号“园公”。这首诗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答:【参考答案】1.柳词和杜诗是借景抒情,而于诗和郑诗是托物言志。柳词借寒蝉、骤雨表达离别的不舍;杜诗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于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郑诗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2.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咏物言志法。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4. 借景抒情。第三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第四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5.借景抒情。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