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附问答题总结)_第1页
2023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附问答题总结)_第2页
2023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附问答题总结)_第3页
2023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附问答题总结)_第4页
2023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附问答题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总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含问答题期末总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含问答题新苏教版五下科学知识点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英国科学家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时,发现上面有许多小孔,看上去像一个个规则的小室,他把它们命名为细胞。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2、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有些细胞很大,如动物的卵黄。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3、1675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井水、雨水、污水等,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4、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等,把它们归为微生物,是因为它们的生存方式与某些微生物相似。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5、物品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不容易发霉。6、常用的防霉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烈日暴晒、空调除湿、低温保存、消毒柜杀菌。7、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功”也有“过”。微生物可以用来生产新的食物、调味品,还会导致食物变质、引起疾病等。8、为什么加入少量酸奶的牛奶会变成酸奶: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大量繁殖并把牛奶发酵成酸奶。9、人们采用多种方法消灭病菌:高温煮沸、紫外线照射、喷洒消毒液、涂碘酒等。教材中问题解答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有什么相同之处?(P2)答:都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2、观察下面的人体细胞,说说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P4)人体细胞名称人体细胞图示形状神经细胞放射状肝脏细胞

圆形骨细胞

杆状皮肤细胞

圆形白细胞

无稳定形状红细胞

双凹面圆盘形肌细胞

纺锤形3、在老师调好的显微镜下,观察“小水塘”的一滴水中有什么。(P5)

4、观察下面的微生物,说说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P7)

5、实验探究: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2)把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树叶、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再放进一把土。(3)把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边。3周后,用放大镜观察水里的变化。6、依次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仔细观察物品上的霉。说说不同物品上的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P8)答:霉的相同之处:呈丝状,由霉菌组成。霉的不同之处:颜色、形状。7、这些防霉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9)答:放干燥剂:物品发霉需要潮湿的环境,此方法减小了湿度。烈日暴晒:物品发霉需要潮湿的环境,此方法减小了湿度。空调除湿:物品发霉需要潮湿的环境,此方法减小了湿度。低温保存:物品发霉需要温暖的环境,此方法降低了温度。消毒柜杀菌:物品发霉需要霉菌菌种,此方法杀死了霉菌菌种。8、实验探究: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问题: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假设:馒头放置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实验设计:序号条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1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不发霉2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阳台上发霉3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不发霉4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阳台上不发霉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9、在老师调好的显微镜下,观察“小水塘”的一滴水中有什么。(P5)

10、观察下面的微生物,说说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P7)

11、实验探究: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2)把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树叶、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再放进一把土。(3)把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边。3周后,用放大镜观察水里的变化。12、依次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仔细观察物品上的霉。说说不同物品上的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P8)答:霉的相同之处:呈丝状,由霉菌组成。霉的不同之处:颜色、形状。13、这些防霉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9)答:放干燥剂:物品发霉需要潮湿的环境,此方法减小了湿度。烈日暴晒:物品发霉需要潮湿的环境,此方法减小了湿度。空调除湿:物品发霉需要潮湿的环境,此方法减小了湿度。低温保存:物品发霉需要温暖的环境,此方法降低了温度。消毒柜杀菌:物品发霉需要霉菌菌种,此方法杀死了霉菌菌种。14、实验探究: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问题: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假设:馒头放置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实验设计:序号条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1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不发霉2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阳台上发霉3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不发霉4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阳台上不发霉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第二单元仿生1、生物在长则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人们从中获得很多启示。2、蜜蜂用正六边形建蜂巢的优点:耗最少的蜂蜡、修建容积最大的容器、且正六梭柱容器抗压能力强。3、人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质骨架模仿鱼骨,以桨模仿腹鳍,以舵模尾鳍。模仿鱼利用鱼鳔上浮、下沉制造了潜水艇。4、人类通过模仿鸟的形状及羽毛,制造了飞机。5、人类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各种人造物。这些做法逐渐发展为一门从自然中学习、进而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仿生学。6、蛋壳结构的特点是用料少、自重轻、承受外界冲击的能力较强。7、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强,很多建筑物上都运用了拱形结构。8、蝙蝠一边飞行一边用嘴巴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小虫后返回,被蝙蝠的耳朵接收,这样的探路方式叫回声定位。9、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后就会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10、潜水艇的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进行海底探测、定位、导航行等。11、手臂的工作原理12、人们模仿手臂制作了假肢手臂、机械手臂;根据动物的保护色,发明了迷彩服;借鉴昆虫的三角步态发明了六足机器人。教材中问题解答1、下面物品的设计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相似之处?(P14)答:铁丝网和植物茎上的刺的尖锐部分都能起到保护作用;塑料吸盘和八爪鱼的吸盘都呈碗状,具有吸附功能;尼龙搭扣上的弯钩和苍耳果实上的钩刺都有很强的附着力;降落伞与带冠毛的蒲公英种子的整体形状相似。2、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设计是受了动植物的启示?(P14)答:锯子与锯齿草、大跨度建筑屋顶架构与王莲叶、人工冷光与萤火虫的光、风暴预测仪与水母耳、电子蛙眼与蛙眼等。3、假设蜜蜂用正五边形建蜂巢,结果会怎样?(P15)答:用正五边形建蜂巢,因为不能密铺,浪费空间和蜂蜡。在同种正多边形中,能密铺的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4、假如你是蜜蜂,你会选择哪种形状建蜂巢?为什么?(P15)答:假如我是蜜蜂,我会你会选择正六边形形状建蜂巢。因为用正六边形建蜂巢的优点是耗最少的蜂蜡、修建容积最大的容器,且容器抗压能力强。因此蜜蜂是自然界中高明的“建筑工程师”。5、你还发现哪些物体有蜂巢结构?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P15)答:生活中具有蜂巢结构的物体还有:蜂窝板材、蜂窝填充料、蜂窝底的锅、移动通信基站的蜂窝状排列,等等。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六边形排列没有缝隙,有效空间最大,所用材料少等。6、人们在造船时,从鱼的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找找它们的对应关系。(P16)答:它们的对应关系是:鱼的鳍对应船的桨和橹,提供前进和转弯的动力;鱼的流线型身体对应潜艇的外形,减少水的阻力,行进更快更省力;鱼的骨架对应船的龙骨,提供整个身体的支撑;鱼肚子里的鳔对应潜艇的蓄水舱,通过充气和注水,调节上浮和下沉。7、查资料,了解人类从鸟的身上获得了哪些发明创造的启示。(P16)答:鸟对人类发明创造的贡献众所周知。鸟类还有一种特殊的作用,这就是它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为人类探求理想,改善生存条件和质量,提供了原理和蓝图。(1)、鸟类有高超的飞行本领,现代的飞机的发明就是受到鸟飞行的启发。(2)、鸽子在仿生学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它的腿上有一个小巧而灵敏的感受地震的特殊结构,人们根据它的原理仿制出一种新的地震仪,使地震预报更加准确。(3)、地球上海水占总水量的97%。而海水的人工淡化器目前设备庞大、结构复杂、耗能量高。但海鸥、信天翁这些海鸟却可以通过眼睛附近一条盐腺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一旦完成这个功能的模拟,人类利用海洋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4)、人类受到燕子的启发,发明了燕尾服。(5)、受到孔雀的启发,发明了孔雀舞。(6)、受到仙鹤的启发,发明了武术中的鹤拳、鹰拳。(7)、鸟羽毛防水渗透的原理和功能启示,人类发明了防雨材料,如:防雨绸、防雨布、防雨漆等。8、观察并描述鸡蛋壳的特点。答:鸡蛋呈椭球形,外表光滑,表面有细微的气孔,内部有一层薄膜。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并不坚硬致密。9、蛋壳这么薄,禁得住这样的挤压吗?答:因为鸡蛋是椭球形的,用手握鸡蛋时,手部施加的压力能被蛋壳外凸的曲面分散,所以鸡蛋不易握碎。此外,蛋壳内附着的一层富有弹性的薄膜所产生的预应力,能拉紧整个蛋壳,增加了蛋壳的抗压能力。10、在蛋壳上画一条线,这条线是什么形状的?答:这条线是拱形,蛋壳曲面可以看成由无数的拱形拼接而成。11、外形为弧形的建筑结构被称为拱。你见过哪些拱形建筑或建筑上的拱结构?答:常见的拱形有:拱门、牌坊、城堡、水渠、宫殿等。著名的建筑有法国的凯旋门、中国的赵州桥、古罗马水渠等。12、除了建筑,你还见过哪些薄壳结构的物品?答:野营的帐篷、各种各样的灯泡、工地上的安全帽等。13、实验探究:实验一:研究蛋壳结构的精妙之处问题问题1:用手能把1枚鸡蛋握碎吗?结果:用手不能把1枚鸡蛋握碎。问题2:哪种情况的蛋壳不容易被戳破?结果:凸形的蛋壳不容易被戳破,凹形的蛋壳很容易被戳破。问题3:4枚鸡蛋能支撑多重的物体?操作:将4枚鸡蛋上下分别用2个塑料瓶盖固定,在上面放一块平板,再在平板上放重物。结果:4枚鸡蛋能支撑的物体比我们猜测的要多。

14、人们在水池里插上金属棒,海豚游动时绝不会碰到;即使被蒙上眼睛,照样畅游无阻,还能准确捕捉猎物。这说明了什么?(P20)答:科学家的实验是让海豚在插满金属棒的水池中游动。左图表明,海豚能够在插满金属棒的水池中自如游动;右图表明,海豚即使被蒙上眼睛,仍然能够在水池中自如游动。这个实验说明,海豚探路不是依靠视觉。15、B超、雷达的工作原理和海豚探路有什么相似之处?(P21)答:海豚、声呐、B超、蝙蝠都属于回声定位的工作原理。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发出超声波,利用反射回的声波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雷达将电磁波以定向方式发射至空间,借由接收空间内存在物体所反射的电磁波,可以计算出该物体的方向、高度及速度.并且可以探测物体的形状,以地面为目标的雷达可以探测地面的精确形状。16、这三种迷彩服分别在什么环境中不易被发现?(P23)丛林迷彩,用于陆军夏作训服。荒漠迷彩,用于陆军冬作训服。海洋迷彩,用于海军陆战队。17、观察锥形瓶与烧瓶,想一想:用普通刷子清洗它们时会有什么不方便?(P24)答:锥形瓶和烧瓶内大口小,普通刷子无法将其内部清洗干净。18、仔细观察周围的生物,思考它们能给你什么启示。试着模仿一种生物的形态、结构或功能,设计一种产品。身边的生物仿生的物品原理分析鸭子的蹼有助于它划水模仿鸭蹼的形态和功能设计脚蹼鸭子划水十分轻松,模仿鸭蹼发明脚蹼,可以为人们游泳、潜水提供前进动力。翠鸟的嘴呈锥形高速列车的车头设计成锥形翠鸟的锥形喙前小后大,在快速入水捕鱼时可减小阻力,锥形列车车头在列车高速行驶时可小空气阻力。野猪鼻子中塞满细泥土,过滤掉氯气前端装有活性炭的猪鼻子防毒面具野猪利用泥土细粒对氯气的吸附作用过滤空气,猪鼻子防毒面具前端进气口填充有类似细土吸附功能的活性炭。蜻蜓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即翅痣。人们仿照翅痣,在直升机机翼上设计了加厚部分翅痣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膀快速振动却不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机翼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直升机的安全。19、实验一:模仿手臂的结构和功能(1)研究手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①做手臂伸直和弯曲的动作,观察肌肉、骨骼和关节是怎样配合工作的。②观察假肢手臂的结构。(2)做一只手臂模型,研究手臂是怎样工作的

实验步骤:①剪两块硬纸板,一块是另一块的两倍宽。将宽纸板沿长边对折,将窄纸板的一端剪圆。②把剪圆的纸板夹在对折纸板的一侧,用铆钉连接,再把“手”固定在对折纸板的另一侧。③用胶带将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硬纸板上。④拉动绳子,带动整个“手臂”运动。实验二:做“保护色”游戏。1.给蚂蚱、蝴蝶、菜青虫、青蛙等小动物卡片涂上颜色,剪下来。2.选一条树丛边的小路,分组将小动物卡片沿途放在其中。3.以正常速度走过这条小路,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卡片被发现得最少。4.重走一遍这条小路,你能发现更多的小动物卡片吗?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1、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2、在地球上,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白天,没有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夜晚;由夜晚逐渐过渡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清晨,由白天逐渐过渡到夜晚的那段时间是傍晚。3、穿过地球南北极的轴叫作地轴。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从北极看,地球像陀螺一样绕着地轴逆时针自转,约24小时转一圈。4、在自然界中,有些花和叶子白天张开,夜晚收拢;有些花和叶子夜晚张开,白天收拢。开花植物不仅有一定的花期,有的花还会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开放或闭合。5、有些动物白天活动,夜晚休息,如狗、公鸡、蝴蝶、蜜蜂等;有些动物白天休息,夜晚活动,如猫头鹰、蛾子、刺猬、蝙蝠等。6、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菊花是短日照花卉,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7、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不相同。太阳高度角大时,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就少,因而形成了四季。8、地球绕着太阳逆时针公转,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还绕地轴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教材中问题解答1、清晨,太阳缓缓升起;傍晚,太阳慢慢落下。昼夜交替,周而复始。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P26)答: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2、为什么要逆时针旋转地球仪?答: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在模拟昼夜交替实验中,应该自西向东即从北极看逆时针旋转地球仪。3、在“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中,你发现周围物体有什么变化?(P28)答:在实验中,地球上的人可以看到周围的物体从左眼帘出现,从右眼帘消失,呈顺时针旋转(即会发现周围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是顺时针),这与我们平时观察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相一致。4、为什么地球上的人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反而觉得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在移动呢?(P28)答:地球对所有物体产生了吸引力,而且地球上的人、房屋、山川、河流等一切都在跟着转动,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地球的转动。而日月星辰离得比较遥远,所以我们能够观察到它们的运动。5、有些动物白天活动,夜晚休息;有些动物白天休息,夜晚活动。你知道下面这些动物的“作息时间”吗?(P31)

答:白天睡觉,夜里活动:刺猬、蛾子、猫头鹰。白天活动,夜里睡觉:宠物狗、蝴蝶、公鸡。6、蜜蜂和蝙蝠会相遇吗?为什么?(P31)答:不会相遇,因为蜜蜂是昼行性动物,蝙蝠是夜行性动物。7、在我们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你能想出什么样的办法了解一下它们在夜晚会干什么。(P32)答:(1)架上摄像机,记录有哪些小动物来过。因为摄像机可以捕捉到动物的活动影像。(2)撒点石灰,观察留下了哪些小动物的脚印。如果没有石灰,也可以用粉笔灰、过期的爽身粉灰代替石灰。8、了解夜行性动物有哪些适应夜间活动的特殊本领。(P32)答:蝙蝠的特殊本领:蝙蝠善于在夜间飞行,它喉内能够产生超声波,超声波通过口腔发射出来。当超声波遇到昆虫或障碍物而反射回来时,蝙蝠能够用超凡的大耳郭接收,并用它们小小的大脑进行分析,判断探测目标是昆虫还是障碍物,以及距离它有多远。猫头鹰的特殊本领:它的视觉敏锐,能够察觉极微弱的光亮;它的听觉灵敏,能够准确分辨声源的方位;它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不容易被发觉。蚊子的特殊本领:蚊子的眼睛有“热感应”能力;大多数蚊子身体呈黑色,在黑夜有利于藏躲逃生。黄鼠狼的特殊本领:善于奔走,嗅觉十分灵敏,但视觉较差。能放出臭气御敌。萤火虫的特殊本领:雌、雄萤火虫腹端均有发光器,靠发光器发光互相联系,找到对方,然后进行交配、繁殖。9、为什么有些植物白天开花,夜晚闭合?为什么有些动物白天活动,夜晚休息?(P33)答:这都是由生物体内的生物钟所控制的。10、查资料,了解人为改变白天和黑夜的长短,生物的生理习性是否会发生变化。(P33)答:人为改变白天和黑夜的长短,生物的生理习性会发生变化。11、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母鸡的产蛋量吗?(P33)答: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产蛋量。光线刺激鸡的脑垂体前叶,使之分泌更多的促性腺激素,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12、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吗?(P32)答: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当秋季来临,白昼缩短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开花。如果减少光照时间,菊花会提前开放。13、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现象周而复始地出现?这些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34)答: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因地轴是倾斜的,使得太阳有时直射某地区,有时则是斜射该地区,导致该地区热量吸收不同,温度也不同。14、你还知道哪些现象具有季节性变化?(P34)答:动物的迁徙现象,如燕子春天回南方,冬天回北方;植物四季的生长变化,如很多植物春天发芽,秋季落叶;影子长短的变化,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15、太阳直射和斜射与地球上的温度变化有什么关系?(P35)答:对于地球上的地区而言,当阳光直射时温度高,阳光斜射时温度低。16、下面两种运动形式,哪种类似于地球的公转?哪种类似于地球的自转?第四单元简单机械1、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1)省力杠杠的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阳力户的距离。(2)费力杠杆的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3)天平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支点到用力点和阻力点的距离相等。2、左侧钩码的个数x离支点的距离=右侧钩码的个数x离支点的距离,平衡尺才能保持平衡。3、像螺丝刀、汽车方向盘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轮转动时轴也跟着转动的装置叫作轮轴。4、在轮上用力的轮轴用具有家用石磨、十字套筒扳手等,可以省力,且在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的轮轴用具有竹蜻蜓、擀面杖、自行车的轮子等,可以省距离、速度快。5、如果滑轮工作时只是转动,位置固定不变,这样的滑轮叫作定滑轮。如果滑轮随着被拉的物体一起移动位置,这样的滑轮叫作动滑轮。6、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7、一与地面有一定的夹角(坡度)的面,叫作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教材中问题解答1、下面两种抬起重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P38)

图一图二答:图一这种方法很费力,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讲台。图二这种方法很省力,只要一个同学就能撬动讲台。2、这些杠杆类工具中,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费力杠杆不省力,为什么还要用它?(P39)答:花剪、开罐头的螺丝刀是省力杠杆。扫帚、理发剪刀、镊子是费力杠杆。生活中的不省力杠杆,即费力杠杆,并非真正“费力”,用它是为了省距离、更方便。3、成人坐在哪里,跷跷板另一端的小朋友才能翘起他?(P40)答:成人应尽可能往支点靠近,小朋友才能轻松翘起大人。4、你知道小杆秤称重物的原理吗?(P40)答:小杆秤称重物利用了杠杆的原理。小杆秤的支点为提纽与秤杆的接触点,用力点为秤盘或秤钩的吊线与秤杆的接触点,阻力点为秤砣吊线与秤杆的接触点。人可调节阻力点的位置使杆秤平衡,根据此刻阻力点的位置读出物重。在称重时,杆秤实为一个省力杠杆。5、找一找,这些物品中哪一部分是轮,哪一部分是轴。(P41)

答:削笔刀的摇柄是轮,铅笔对面的螺母是轴。门把手的球型把手是轮,锁芯是轴。水龙头的兰花龙头是轮,阀门芯是轴。6、比较用两种螺丝刀拧螺丝时的用力情况。(P41)

答:第一张图用的是无柄螺丝刀,是在轴上用力,费力。第二幅图用的是有柄螺丝刀,是在轮上用力,省力。7、在“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中,当轮轴平衡时,在轴和轮上所挂钩码的个数相同吗?(P42)答:轮轴平衡时,在轮上悬挂的钩码少,在轴上悬挂的钩码多。8、换更大的轮后,所挂钩码的个数有变化吗?(P42)答:轮越大,悬挂的钩码越少,轮轴也越省力。省力表现为在大轮上以数量较少的钩码来平衡小轮上数量较多的钩码。9、想一想:是在轮上用力省力,还是在轴上用力省力?(P42)答:钩码数量的多少,表示用力的大小。在轮上用力更省力。10、内六角扳手也是一种轮轴工具。在拧内六角螺丝时,怎样做更省力?为什么?(P42)答:把长柄作为轮,把短柄作为轴,转动长柄拧螺丝,更省力。因为手柄好比轮轴上的轮,扳手与螺丝的接触面好比轴,由于轴不变,轮越大就越省力。11、使用下图中的各种用具时,哪些是在轮上用力?哪些是在轴上用力?举例说明在轴上用力的轮轴有什么好处。(P43)答:竹蜻蜓,在轴上用力,可利用其在手心连续滚动多圈,使叶片快速转动。擀面杖,在轴上用力,使轮转动的距离远。石磨,在轮上用力。套筒扳手,在轮上用力。12、为什么向下拉绳子就能轻松地把国旗升上去?(P44)答:旗杆顶端有一种简单机械装置——滑轮,利用它可以把物体轻松地拉向高处。13、下面两种使用滑轮的情形有什么不同?(P45)

定滑轮能够改变用力方向,使用方便,但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能省力。14、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提升同一个物体,用力的方向一样吗?用力的大小一样吗?(P45)答:用定滑轮时,将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动,用力的大小与重物的重力基本相同。用动滑轮时,将弹簧测力计向上拉动,用力的大小明显小于重物的重力。15、搬自行车上台阶,把重物搬上卡车,都比较费力。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P46)答:搬自行车可以借助坡道搬运自行车上台阶。把重物搬上卡车可以借助斜坡踏板搬运重物上卡车。16、你能从这幅图中得到启示吗?(P46)

答:在金字塔的旁边用泥土堆建了Z形斜坡,可以运送大型石块到金字塔的任何位置。工程结束,拆掉斜坡即露出金字塔。17、将一张三角形的纸绕在一支铅笔上,很像螺丝的螺纹。螺丝上的螺旋与斜面有什么关系?(P48)答:把螺旋展开就是三角形的斜边,螺旋使得钉钉子更容易。18、如果有这样两条上山的路,你会选哪一条?用你学到的知识解释原因。(P48)答:选择直线型的道路会很费力,距离近。选择盘山公路会很省力,但是距离远。想省力,上山一般选择盘山公路,因为盘山公路是变形的斜面。19、自行车是一种既轻便又环保的交通工具。找一找:自行车上用到了哪些简单机械?你能说出车把、车闸、脚踏板等部分的作用吗?(P48)答:车把是轮轴,既省力,又可以轻松控制方向。车闸是杠杆,可以省力。脚踏板是轮轴,可以省力。坐垫高低调节旋转时是轮轴,可以省力。车铃是轮轴,可以省力……【主要概念】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涉及课标】6.2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6.2.2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教材分析】《光的传播》是新版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的第2课,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课程的设置是逐层递进,不断加深的。因此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光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光的传播特点,为后面的光的反射、色散等内容打下基础。本课从观察一些生活现象中光的传播路径入手,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认识光如何传播,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教材以密林的阳光、夜间的车灯、乌云间隙透出的阳光、广场的霓虹灯光这四幅图片唤起学生过往的知识与经历,围绕光在各种情境中传播路径上的共同特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第二,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通过多个探究活动,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根据光的这一特征,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说明生活中人们对于这一特征的利用。第三,制作小孔成像。制作一套简单的装置,通过细致的操作说明小孔成像现象,进一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印证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关于小孔成像的发现。【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科学探究方法技能,光的传播现象很常见,因此他们很容易从生活现象中推测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而如何验证这一猜想相对较难,虽然学生往往能想到一些粗略的办法,但不够严谨和全面,因此老师要在学生的实验设计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能更严谨地验证光的确沿直线传播。此外,小孔成像对学生来说是个新鲜有趣的内容,学生容易只顾制作而忽略它与光沿直线传播的联系,因此在制作之后,要通过讨论、画图、观看视频等不同方式,让学生了充分解到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教学目标】1.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设计、安装和制作适宜的实验装置,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径。3.通过对光在空气中传播现象的研究与发现,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特征。难点:设计实验,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径。【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玻璃水槽、加湿器、激光笔、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学生分组材料:手电筒、带孔塑料板、塑料光屏、贴好膜的圆筒纸盒、大头针、蜡烛、相关轨道底座等。【教学过程】一、认识光的传播路径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光的精彩世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光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光。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光的现象,随着摄像机的镜头,让我们再来看看,清晨,温暖的阳光斜斜地穿过美丽而神秘的树林;雨后,太阳终于冲破乌云,灿烂地洒向大地,给云层镀上了一层淡色的金边,格外好看;夜间的车灯冲破黑暗照亮前方,让行驶的人们不再害怕;舞台上,五彩的聚光灯映照出人们心中的热情。(课件动图播放密林的阳光、夜间的车灯、乌云间隙透出的阳光、广场的霓虹灯光,配上音乐和解说,最后四幅图定格)。2.提问:仔细地观察,在生活中这样有趣的光的现象比比皆是,同学们,在这四种光的现象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的传播3.提问:由这些景象,你能不能猜猜看,光是怎样行进的呢?喊学生回答前先提示:别急说,自己想一想,怎么解释你的猜想。【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场景图片导入,既将学生继续带入光的世界,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中归纳共同特点,作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猜想,这是学生自己作出的猜想,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的,更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二、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一)实验探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1.谈话:(几个学生回答之后)看来,你们都比较赞同光是沿直线行进的,你们有没有办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观点呢?2.谈话:哟,看来这个实验还不太好设计,黄老师这儿有一组材料,(出示材料并介绍:1个手电筒、3张带小孔的塑料板、一张光屏塑料板),仔细地观察这组材料,想一想,你们能用这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吗?3.小组讨论:不着急说,先想一想你们准备怎么做,再说说看为什么这样做可以证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成员讨论讨论。4.小组汇报,注意追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认为这样做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5.教师补充实验注意事项。(出示4个底座和一个能支持底座前后移动的轨道)6.学生小组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7.小组汇报现象。(汇报时追问:为什么这种现象就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8.总结结论: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生: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设计意图:教师不急着告诉学生实验方法,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根据课标的要求,五年级学生应要初步学习设计实验,但这课属于五年级第一单元,学生初步接触设计实验,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因此教师提供有结构的器材,以及设置脚手架问题,帮助学生分步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这也是思维训练的契机。】(二)激光笔光束演示实验,直观看到光在空气中的直线传播1.谈话:是不是这样呢?老师这儿还有个有趣的实验。2.谈话:这是一个激光笔,(往侧面墙上照射),光到哪里去了?(学生指墙上的光点),光是怎么走过去的?(生:沿直线传播的,复习刚刚得到的结论)。你看到这条直线了吗?想不想看?老师请来了一个好帮手。3.(搬出事先设置好的玻璃容器,里面陆续有水雾,盖上盖子防止水雾散出)。请一名学生上台帮忙打开激光笔,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4.小结:多么神奇啊,我们看到了,真的像我们所说的那样,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设计意图:这部分通过水雾中的丁达尔现象演示出激光笔的光束在空气中如何行进,让学生在教室里直观地看到光线的直线传播路径,再次验证上个实验得到的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三、研究小孔成像1.谈话:刚才啊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光的美景,以及同学们进行的实验,我们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其实啊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这个规律,战国时期的学者:墨子。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墨子的故事。2.学生观看小孔成像动画视频。3.谈话:哎?有意思吧?人们把这个现象叫小孔成像。视频最后提到,如果中间的挡板上戳个小孔,蜡烛火苗的光照到光屏上会是什么样呢?你想不想亲自试一试?4.教师出示材料,并结合课件图文边演示边讲解制作方法和观察方法: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孔成像盒,老师事先已经帮你们在盒子上把光屏做好了,并且为了观察的像更清晰,在光屏后还加了一段通道,让周围环境更暗一点。给你们提供了一个大头针,在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孔,要注意安全,并且这个小孔不能太大,像大头针这么粗就行。这样,一个小孔成像盒就做好了。怎么观察呢?我们将做好的小孔成像盒放到这个支架上,这样它就跟蜡烛差不多高了,小孔对着蜡烛,我们蹲下来在另一端观察,可以前后移动小孔成像盒直到看到一个较为清晰地像,仔细观察观察,这个像是什么特点?5.学生制作,并用制作好的小孔成像盒观察蜡烛火苗,教师巡视指导。6.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7.提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会成倒立的像?)8.谈话: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哦,先自己想一想怎么解释,然后小组内部讨论讨论。9.小组讨论,汇报看法。10.谈话:好像有点道理,但老师还是听得不太明白,这样,我们把复杂的图形先简化成几个点,在你们的记录单上,老师标出了火苗最上面和最下面两个点,根据今天学的知识,你能不能找到这2个点的光通过小孔之后,到达光屏上的位置?然后根据这两个点的位置大致画出火苗的像。11.学生画图活动。12.学生投影下展示汇报。13.提问:我们画出了火苗最上面和最下面通过小孔后到达的位置,现在你能结合这两个点的位置,再来说说为什么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吗?14.谈话:那是不是同学们说的这样呢,我们继续看完这个故事。播放后半段视频。15.提问: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反过来想,小孔成像是倒立的这一现象能说明什么呢?(生:光沿直线传播)哦,再一次验证了我们刚刚得到的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由故事导入,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观察一番,引起学生兴趣,主动提出疑问:为什么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而清晰完整地解释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的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这里运用画图的方法更形象,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但如果直接要求画出火苗的像,一是比较难,二学生也很难将这个图与光沿直线传播联系到一起,因此我在记录单的火苗图片中选取上下2个关键位点,先根据光沿直线传播,找到这两个点的光透过小孔之后在屏幕上的点,再完成火苗的像,更好地为学生解释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的提供了脚手架。】四、总结拓展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你能回忆一下,说说光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我们是如何发现并验证的?2.拓展:那光在水中是如何传播的呢?课后可以继续探究。【设计意图:下课了,但探究没有结束,学生可以借鉴课堂上探究光在空气中传播的方法,继续探究光在水中又是如何?还可查找相关资料,也是认识事物的方法。】【教学反思】在2001版本的教材中,光源和光的传播内容是放在一课里的,新教材拆成了两课,乍一看,不禁疑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