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年级九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授课类型新授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作者一个报告文学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 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论述。 .这篇文章包含了丁肇中先生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对于中国教育更新观念、顺应国际潮流的企盼。应引导学生在这几方面获得启示,受到教益。二、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跟害怕大错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尝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并投入自己的情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合作,互相支持配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并在教学中创设研究情景,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尝试独立创作,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教学目标1. 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 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意识。 4、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强调让学生养成动笔墨读书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难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联系学习实际,学习科学实验精神。一、作者介绍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62年获物理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 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 中发现新粒子(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二、检查预习:1、注音:丁肇( )中 不知所措( ) 彷()徨() 2、释词: 格物: 致知: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彷徨:整体感知1、作者怎样解释“格物致知”?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3、本文的结论是什么?论点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六、练习及检测题练习册的积累运用七、作业设计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