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遗传学 Medical Genetics 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病源、免疫与生物学学科 第五章 人类染色体与染色体病 对人类染色体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 1888年德国解剖学者Waldeyer根据细胞有丝分裂和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了染色体这一名称 1923年Painter提出了染色体数目为2n=48的观点,这个结论 一直被多数学者所承认 直到1956年,Albert Levan和华裔学者蒋有兴(Joe Hin Tjio) 应用秋水仙素(纺锤丝抑制剂)和低渗技术,在流产的胎儿肺组 织培养中才确定这些细胞的染色体是46,而不是48条 英国学者Charles Ford和John Hamerton的研究结果支持了他们 的结论。从此肯定了人类染色体数目为2n=46,这标志着现代细胞 遗传学的开始 大量实验研究证明,染色体是种的标志。各种 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是恒定的。即同种生 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都相同,不同种生物则 不同。因此,对人类染色体的识别,是依据正 常人类染色体的固有形态特征和数目进行对照 分析,这是确定和发现染色体异常和染色体畸 变综合征的基本手段和诊断基础。 第一节 人类染色体 n染色体(chromosome) 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它 由DNA和蛋白质等构成,具有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 用。 染色质和染色体实质上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周期、 执行不同生理功能时不同的存在形式。 间期 分裂期 染色质 染色体 中期 一 、人类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特征 1.人类染色体的数目 染色体组 单倍体 二倍体 在真核生物中,一个正常生殖细胞(配子)中所含的全套染色体 其上所包含的全部基因称为一个基因组(genome) 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称为单倍体(haploid),以n表示 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称为二倍体(diploid),以2n表示 2n=46 常染色体: 22 对 性染色体: X、Y 人类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46,即2n=46条,其中22对为男女所共有,称为 常染色体;另外一对为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男女不同,称为性染色体,女:XX; 男:XY。正常性细胞(精子或卵子)中染色体数为23条,即n=23条。 男:XY 女:XX 染色单体 着丝粒 初级缢痕 长臂 短臂 2.人类染色体的结构、形态 初级缢痕(主缢痕): 着丝粒所在部位两染色单体缩窄。 次级缢痕(副缢痕): 有的染色体在长、短臂上还存在缩窄区或浅染区, 称为副缢痕。 随体: 大部分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短臂末端有一球形小体, 借柄部与染色体主体称为随体 NOR: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随体和短臂相连的柄部含有rDNA,可 转录形成rRNA,与核仁形成有关,也称核仁组织者区。 端粒(telomere): 染色体端部特化部位,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构 成。 功能:1. 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 2. 保持各条染色体彼此不相粘接; 3. 有助于同源染色体配对和染色单体互换。 3.染色体的类型 根据人类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可将染色体分为3种类型 中着丝粒染色体(metacentric chromosome)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acrocentric chromosome) 人类染色体的3种类型图解 二、染色体分组、核型与显带技术 n染色体分组 A、B、C、D、E、F、G七组 n核型(karyotype) 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 、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n核型表示: 染色体总数,性染色体组合 例:, ; , n显带技术:用荧光染料使染色体显示明暗相间的条纹结构的 技术方法 (一)Denver体制 1960年在美国丹佛、1963年在英国伦敦、1966年在美国芝 加哥召开过三次国际会议,确定和制定了人类有丝分裂染色 体的识别、编号、分组以及核型描述(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 构异常的核型描述)等统一的标准命名系统。 根据这一命名系统,122号为常染色体,是男女共有的22 对染色体;其余一对随男女性别而异,为性染色体,女性为 XX,男性为XY;将这23对染色体分为A、B、C、D、E、F、G 7个组,A组最大,G组最小。X染色体列入C组,Y染色体列入 G组 组组 号 染色体号大小着丝丝粒 位置 次缢缢痕随体可鉴别鉴别 程度 A13最大 中(1、3号 亚亚中(2号) 1号常 见见 可鉴别鉴别 B4、5次大亚亚中难鉴别难鉴别 C612,X中等亚亚中9号常 见见 难鉴别难鉴别 D1315中等近端有难鉴别难鉴别 E1618小 中(16号) 亚亚中(17、 18号) 易鉴别鉴别 F19、20次小中难鉴别难鉴别 G21、22, Y 最小近端 21、22号 有,Y无 难鉴别难鉴别 人类核型分组与各组染色体形态特征(非显带标本) 人类染色体非显带核型图 核型描述: 按国际标准,正常核型的描述包括两部分:第一 部分为染色体总数,第二部分为性染色体组成,两者 之间用“,”隔开 : 正常男性的核型:46,XY 正常女性的核型:46,XX 异常核型的描述除包括以上两部分外,还包括畸变 情况,也是用“,”与前面部分隔开。 (二)染色体显带及高分辨显带技术 n1968年,Caspersson建立染色体显带技术。 n 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 n 用各种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沿长轴 显现出明暗或深浅交替带纹带(band)。 n 带型(banding pattern): n 将人类24种染色体所显示各自特殊全部 带纹,称为带型。 nQ显带(Q banding) nG显带(G banding) nR显带(R banding) nT显带(T banding) nC显带(C banding) nN显带 n高分辩染色体显带技术 常用显带技术: C显带核型图 染色体带型 染色体带型 (三)人类染色体命名国际体制 概念: 界标(landmark) 区(region) 带(band) 描述一特定带时需要写明以下4个内容: 染色体序号:122 臂的符号:p(短臂),q(长臂) 区的序号; 带的序号 例:1p22.21 表示1号染色体短臂2区2带2号亚带中 的第一次亚带 区和带的命名是从着丝粒开始,向臂的远端序贯编号 界界标标(landmark)(landmark):每条染色体经显带后具每条染色体经显带后具 有的稳定的、显著形态学特征的标记有的稳定的、显著形态学特征的标记 。包括染色体两臂的末端、着丝粒和。包括染色体两臂的末端、着丝粒和 某些带某些带 XpXp XqXq 区区(region)(region) 1 1 1 1 2 2 2 2 带带(band)(ban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1. 1. 染色体号染色体号 Xq28Xq28 2. 2. 臂的符号臂的符号 3. 3. 区的序号区的序号 4. 4. 带的序号带的序号 显带染色体的界标、区和带示意图 人类10号染色体高分辨带及其与分子标志的关系 三、性染色质(sex chromatin)及其临床应用 nX染色质(X chromatin) nY染色质(Y chromatin) 性染色质:是X和Y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显示出来的一种特 殊结构。包括X染色质和Y染色质。 (一)X染色质 X染色质:1949年Barr等人在雌猫神经元细胞核中发现一种 浓缩小体,在雄猫中则见不到这一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 除猫以外,其它雌性哺乳类动物(包括人类)也同样有这种 显示性别差异的结构。而且不仅是神经元细胞,在其它细胞 的间期核中也可以见到这一结构。称之为性染色质,也称X染 色质 图2-6-8 X染色质 X染色质 (一)X染色质 正常女性的间期细胞核中紧贴核膜内缘有一个染色较深,大小 约为1m的椭圆形小体,即X染色质。正常男性则没有X染色质 。 一个细胞中所含的X染色质数目等于X染色体数目减1。正常 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X染色质数目为零。 为什么正常男女性之间的X染色质存在差异? 1961年,Mary Lyon提出了X染色体失活假说,即赖昴(Lyon) 假说,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释。其要点如下: Lyon假说 n要点: 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人类晚期囊胚期); Lyon假说 n要点: 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人类晚期囊胚期); 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 Lyon假说 n要点: 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人类晚期囊胚期); 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 失活是确定的; Lyon假说 n要点: 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人类晚期囊胚期); 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 失活是确定的; 失活不是完全失活。 (二)Y染色质 Y染色质:正常男性的间期细胞用荧光染料染色后,在细胞核 内可出现一强荧光小体,直径为0.3m左右,称为Y染色质 这是男性细胞中特有的,女性细胞中不存在。细胞中Y染 色质的数目与Y染色体的数目相同。 图2-6-9 Y染色质 三、临床应用 核性别:细胞核中染色质的性别差异。 正常女性:X染色质阳性,Y染色质阴性; 正常男性:X染色质阴性,Y染色质阳性。 细胞中X染色质数目等于X染色体数目减1,Y染色质数目 等于Y染色体数目。 临床应用: 第一,诊断性染色体异常的患者。 第二,医学需要的性别诊断时,可在产前诊断胎儿性别。 X染色质 A、B、C、D、E:分别为含0、1、2、3、4个X染色质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 n染色体畸变是指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发生的异 常改变。 n分类 数目畸变、结构畸变 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 n自发畸变(spontaneous aberration) n诱发畸变(induced aberration) 化学因素:药物、农药、工业毒物、食品添加剂 物理因素:射线 生物因素:生物类毒素 、病毒等 母亲年龄 一、染色体数目畸变 染色体数目畸变 :在正常二倍体基础上,染色体整组或整 条数量上的增减,为染色体数目畸变。 主要类型如下: 整倍体改变和非整倍体改变 染色体数目畸变 整倍体改变 非整倍体改变 嵌合体 (一)整倍体 细胞内整倍染色体数目的减少。单倍体 细胞内整倍染色体数目的增加。 多倍体 三倍体、四倍体在流产胎儿中能见。 1.三倍体 有三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总数为69(3n) 流产胎儿中三倍体是较常见的类型 报道的核型有:69,XXX;69,XXY;69,XYY 三倍体形成原因: 双雄受精 双雌受精 23,X 23,Y 23,X 69,XXX 双雄受精 23,X 23,X 69,XXY 23,Y 23,Y 69,XYY 双雌受精 23,X 23,X 23,X23,Y69,XXX69,XXY 2.四倍体 有四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总数为92(4n) 病例少见 四倍体形成原因: 核内复制 核内有丝分裂 (二)非整倍体 细胞内某号染色体数目减少一条。单体型 细胞内某号染色体数目增加一条。三体型 细胞内某号染色体数目增加两条或两条以上。多体型 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精子(卵子) 精(卵)原细胞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示减数分裂) 第一次减数分裂不分离第一次减数分裂不分离 2N N 染色体不分离发生 在减数分裂后期; N1N1 2N12N12N12N1 正常受精后,1/2形 成超二倍体(2n1),1/2 形成亚二倍体(2n1)。 N1N1N1N1 形成的成熟配子中, 1/2有(n1)条染色体,1/2 有(n1)条染色体; 卵原细胞 (46, XX) 47, XXX 45, X 减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图示两条X染色体 卵子 精子 47, XXX 45, X 个体 第二次减数分裂不分离第二次减数分裂不分离 2N N NN 2N2N2N1 2N1 正常受精后,正常受精后,1/21/2为二为二 倍体倍体,1/41/4形成超二倍体形成超二倍体 (2n(2n1)1),1/41/4形成亚二倍形成亚二倍 体体(2n(2n1)1)。 染色体不分离发生染色体不分离发生 在减数分裂后期在减数分裂后期; NNN1N1 在形成的成熟配子中在形成的成熟配子中 ,1/21/2有有n n条染色体,条染色体,1/41/4有有 (n(n1)1)条染色体,条染色体,1/41/4有有(n(n 1)1)条染色体;条染色体; 卵原细胞 (46, XX) 减同源染色体丢失 46, XX 46, XX45, X45, X 图示两条X染色体 卵子 精子 个体 (三)嵌合体 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核型的细胞系所组成的个体 例:46,XX / 47,XX,+21 45,X / 46,XX / 47,XXX + 产生机理: 受精卵卵裂染色体不分离 受精卵卵裂染色体丢失 嵌合体个体中各细胞系的类型和数量的比例,取 决于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卵裂时间的早晚。 2N N N N N N1 N1 46/47/45 嵌合体个体 2N N1 N1 47/45 嵌合体个体 有丝分裂不分离有丝分裂不分离(mitotic non-disjunction)(mitotic non-disjunction) 例:第二次卵裂中X染色体不分离 47, XXX45, X 45, X / 46, XX / 47, XXX 合子(46, XX) (图示两条X染色体) 第一次有丝分裂 第二次有丝 分裂后期染 色体不分离 46, XX46, XX 例:第二次卵裂中X染色体丢失 46, XX45, X46, XX 合子(46, XX) (图示两条X染色体) 第一次有丝分裂 46, XX 45, X / 46, XX X染色体 丢失 染色体结构畸变:指染色体部分片段的缺失、重复染色体结构畸变:指染色体部分片段的缺失、重复 或重排。或重排。 基础:染色体断裂和基础:染色体断裂和/ /或断裂后的异常连接或断裂后的异常连接 二、染色体结构畸变 (一)缺失(deletion):即染色体的部分判断丢失,包括 末端缺失和中间缺失。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末端缺失指染色体 发生一次断裂后, 无着丝粒的片断丢 失,即染色体的长 臂或短臂片断丢失 (一)缺失(deletion):即染色体的部分判断丢失,包括 末端缺失和中间缺失。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中间缺失是指染色体的 长臂或短臂内发生两次 断裂,两断裂点之间的 片断丢失。然后,近侧 断端与远侧端重接。 (二)倒位(inversion) :一条染色体两处断裂,中间片断 做180倒转后再与两断端相接, 使其基因排列顺序被颠倒者称为 倒位。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臂内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 断裂发生在同一个臂上,则形成 臂内倒位。 臂间倒位(pericentrc inversion) 若两个臂上各发生一次断裂,使 倒位片断含有着丝粒,则形成臂 间倒位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二)倒位(inversion) :一条染色体两处断裂,中间片断 做180倒转后再与两断端相接, 使其基因排列顺序被颠倒者称为 倒位。 (三)易位(translocation) :从某个染色体断下的片断连接 到另一染色体上叫易位。 又分为单方易位、相互易位、罗伯逊易位和复杂易位。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1.插入易位 (insertional translocation) 也叫单方易位,指断裂发生在两条染色体上, 但仅有其中的一条染色体片断连接到另一条 染色体上,这称为单方易位。 2.相互易位(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两条染色体各发生一处断裂,其断片段 相互交换位置后,形成两条结构上重排 的染色体,称为相互易位。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三)易位(translocation) :从某个染色体断下的片断连接 到另一染色体上叫易位。 又分为单方易位、相互易位、罗伯逊易位和复杂易位。 3.罗伯逊易位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是只发生在D、G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之间的一种 特殊的易位形式,即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其 着丝粒区发生断裂,两者的长臂在着丝粒区附近 彼此连接,形成一条新染色体;两者的短臂也可 能彼此连接形成一条小染色体,含较少的基因, 一般在以后的细胞分裂中消失。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三)易位(translocation) :从某个染色体断下的片断连接 到另一染色体上叫易位。 又分为单方易位、相互易位、罗伯逊易位和复杂易位。 (四)重复(duplication)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是指同源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其片断连接 到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或是由于同源染 色体间的不等交换,结果一条同源染色体 上部分片断重复了,而另一条同源染色体 则相应缺失了。 (五)环状染色体 (ring chromosome)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染色体两臂远端各发生一次断裂, 具有着丝粒片断的两个断端相连接 成环状,称为环状染色体。 (六)双着丝粒染色体(六)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ric chromosome(dicentric chromosome,dic)dic) 6q22 11p15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七)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等臂染色体可由于两个同源染色体在 着丝粒处断裂,断裂后两长臂各自在 着丝粒处连接而成;或者由于染色体 着丝粒的分裂错误,即着丝粒横裂而 形成。 第三节 常见的人类染色体疾病 n染色体病(chromosomal disorder):染色体数目或结构 异常引起的疾病 n分类: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和染色体异常的携带者 n染色体病患者均有先天性多发畸形(包括特殊面容) 、生长、智力或性发育落后、特殊肤纹 n绝大多数染色体病患者呈散发性,这类患者往往无家 族史 n少数染色体结构畸变的患者是由表型正常的双亲遗传 而得,这类患者常伴有家族史。 染色体病在临床上和遗传上一般有如下特点: n“三联征”患者 n性发育异常 n生育异常 n染色体结构异常家族史 n高龄孕妇(大于35岁) n有致染色体畸变因素接触史者 染色体分析的临床指征 一.常染色体病 染色体畸变涉及到122号常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病 (一)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征) n是发现最早、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染色体病 n具有母亲生育年龄偏大和单卵双生的一致性两个特点 n1866年由英国医生J Down首先描述,故命名为Down综合 征(Down Syndrome,DS,OMIM #190685) 一.常染色体病 n发病率1/600800 新生儿 1.主要临床特征: 特殊的呆滞面容 (一)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一)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1.主要临床特征: 患者常有皮纹学改变 (一)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智力发育不全是21三体综合征最突出、 最严重的表现。 患儿性格活泼,讨人喜欢,好模仿、爱 音乐、但行为动作倾向于定型,抽象思 维能力受损最大。 1.主要临床特征: (一)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2.核型与遗传学: 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染色体检查。根据患者 的核型组成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21三体型:占95,47, XX(XY), 21 由于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分离所致 其发病率随母亲年龄增高而增大 (一)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2.核型与遗传学: 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染色体检查。根据患者 的核型组成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嵌合型:占24 ,46/47,21 由于胚胎发育早期卵裂时21号染色体不分离所致 (一)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2.核型与遗传学: 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染色体检查。根据患者 的核型组成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易位型:46, XX(XY), 14, t(14;21)(14q21q) 由平衡易位(罗伯逊易位)携带者亲代传来 亲代核型:45, XX(XY), 14, 21, t (14;21)(14q21q) 正常 14/21平衡 易位携带者 易位型 先天愚型 21单体型 (流产) 14单体型 (流产) 14三体型 (可能致死) (二)18三体综合征 n又名Edwards综合征。 n1960年由Edwards首先描述,后有Patau等(1961年)描 述 。 n发病率与母亲年龄增高有关。 一.常染色体病 n新生儿发病率1/3,5008000,男女比例为 1 : 4 1.主要临床特征: 生长发育障碍 小眼,眼距宽,内眦赘皮 小口,腭弓窄,唇裂或腭裂 先天性心脏病(95 ) (二)18三体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二)18三体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1.主要临床特征: 特殊握拳姿势;摇椅样畸形足 2.核型与遗传学: (二)18三体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80%患者的核型为 47,XX(XY),+18 ;20%患者为嵌合 型,核型为 46,XX(XY)/47, XX(XY),+18, 症状较轻。 (三)13三体综合征 n又名Patau综合征。 n1960年由Patau首先描述。 n发病率与母亲年龄增高有关。 n新生儿发病率1/50006000,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一.常染色体病 (三)13三体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1.主要临床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发育缺陷 发育迟缓,严重智力低下 小眼或无眼,眼距宽,内眦赘皮 唇裂或腭裂 预后不佳,45在出生1月内死亡 (三)13三体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1.主要临床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发育缺陷 发育迟缓,严重智力低下 小眼或无眼,眼距宽,内眦赘皮 唇裂或腭裂 预后不佳,45在出生1月内死亡 (三)13三体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1.主要临床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发育缺陷 发育迟缓,严重智力低下 小眼或无眼,眼距宽,内眦赘皮 唇裂或腭裂 预后不佳,45在出生1月内死亡 2.核型与遗传学: (三)13三体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80%患者的核型为 47,XX(XY),+13, 其余为易位型和 嵌合型。 (四)猫叫综合征(5p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n又名5p综合征。 n1963年由Lejeune首先报道了3例。 n染色体异常是5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 n发病率占新生儿的1/50,000,在常染色体结构异常病儿 中占据首位,女孩多于男孩。 (四)猫叫综合征(5p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1.主要临床特征: 猫叫样啼哭声; 智力落后,生长发育迟缓; 小头,满月形面容,眼距宽, 外眼角下斜; 耳低位,小颌,腭裂。 (四)猫叫综合征(5p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1.主要临床特征: 猫叫样啼哭声; 智力落后,生长发育迟缓; 小头,满月形面容,眼距宽, 外眼角下斜; 耳低位,小颌,腭裂。 (四)猫叫综合征(5p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1.主要临床特征: 猫叫样啼哭声; 智力落后,生长发育迟缓; 小头,满月形面容,眼距宽, 外眼角下斜; 耳低位,小颌,腭裂。 (四)猫叫综合征(5p综合征) 一.常染色体病 2.核型与遗传学: 核型为: 46,XX(XY),del(5)(p15) 二、性染色体病二、性染色体病 n性染色体X或Y发生数目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n临床表现较常染色体病轻 (一)克兰费尔特综合征(一)克兰费尔特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Klinefelter syndrome) 19421942年,年,KlinefelterKlinefelter首先描述首先描述 19561956年,年,BradburyBradbury发现病人的发现病人的 X X 染色质呈阳性染色质呈阳性 19591959年,年,JacobJacob和和StrongStrong证实患者核型为证实患者核型为4747,XXYXXY 发病率为发病率为 1/850 1/850 男性男性 男性精神发育不全中为男性精神发育不全中为 1/1001/100,男性不育中为,男性不育中为1/101/10 又名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又名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 二、性染色体病二、性染色体病 二、性染色体病二、性染色体病 (一)克兰费尔特综合征(一)克兰费尔特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Klinefelter syndrome) 1.主要临床特征: 2.核型与遗传学: 二、性染色体病二、性染色体病 (一)克兰费尔特综合征(一)克兰费尔特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Klinefelter syndrome) 80患者的核型为 47,XXY;1015 为嵌合型。 产生原因 减数分裂 时发生了X染色体 不分离(60), 或者父亲XY染色体 不分离(40) (二)(二) Turner综合征 ( (性腺发育障碍症性腺发育障碍症) ) 二、性染色体病二、性染色体病 n发生率 在新生女婴中约为1/5000 n临床表现 典型患者以性发育幼稚、身材矮小(120 -140cm左右)、肘外翻为特征。 n核型和遗传学 约55病例为45,X,其次为各种 嵌合型和结构异常的核型 n发生原因 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性染色体的不 分离 n预后及治疗 n发生率 在新生女婴中为1/1000 n核型 47,XXX n临床表型 70%患者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正常,并可 生育;另外30患者的卵巢功能低下,原发或继发闭 经,过早绝经,乳房发育不良 。 n产生原因 额外的X染色体,几乎都来自母方减数分 裂的不分离,且主要在第一次。 二、性染色体病二、性染色体病 (三)超雌(X三体综合征和多X综合征) n发生率 1/900 n核型 47,XYY n临床表型 患者表型一般正常,身材高大,大多数男 性可以生育 n产生原因 父亲精子形成过程中第二次减数分裂时发 生了染色体的不分离 (四)XYY综合征 二、性染色体病二、性染色体病 三. 脆性 X 染色体综合症 ( fragile X ) 19691969年,年,LubsLubs在在X X连锁的智力低下家庭中发现连锁的智力低下家庭中发现 1/1,0001/1,000的男性带有致病基因,的男性带有致病基因,20 20 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日语综合技能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法律合规培训
- 2025年冰箱维修服务合同样本
- 2025知识产权合同范本国际智能手机应用许可合同
- 2025国际贸易合同范本的中英文对照
- 2025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范文
- 2025年度商务咨询合同范本
- 2025年未签订合同的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所需证据有哪些
- 2025合同管理解决方案2
-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调研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 10月自考现代语言学(00830)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 农村急救体系建设
- 仓库搬运工安全操作培训课程
- 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
- 梯子的安全使用课件
- 《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课件
- 老年人的口腔知识讲座
-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药品解读
- 政府采购工作的不足和整改措施
- Unit1+Art+Ancient+Reading+and+Thinking+Chinese+Art+on+show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人教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自驾车出差油费报销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