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 1、全卷共2大题,42小题。满分共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标号。 4、答非选择题时,用圆珠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5、所有题目必须在规定的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出现2.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其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3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国家分裂的影响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的出现4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5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C.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6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 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7.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水平极其高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一次瓷器的展览会上,你发现了一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它属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8.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B C. D 9. 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10. 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生产规模相当大11. 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12. 央视播出的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 专卖制度被废除 A B C. D13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在 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雇工商人占人总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成都地区 B明代苏州地区 C唐代关中地区 D清代的洛阳地区14诗人宗泐在清源洞图中对泉州有这样的描述:“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泉州遍种刺桐树,外来商人、水手便以“刺桐”名之这个名字当时在海上丝路所历各处广泛流传。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是我国元代对外贸易繁荣的一个缩影 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过泉州 当时泉州在国际商贸中占有重要地位 政府为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曾经在泉州设置“十三行” A. B. C. D.15.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16.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17. 明清之时的帝王每年春天都要在北京先农坛亲自下地进行象征性的耕作,这一活动反映了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抑商传统仍然盛行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统治者对农业的高度重视 A B C D18. 中国古代明智封建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 “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19.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20.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21迪亚士曾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直接反映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A传播天主教 B证实地圆学说 C到达东方D寻求黄金 22在美国,哥伦布被授予全美洲“移民之父”的尊称,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大专院校、历史景点等达七十多处。哥伦布对美洲的主要贡献是A美洲的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 B使印第安文化在欧洲文化影响下得到发展C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联系在一起 D把资本主义制度带到美洲促进美洲的开发23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到北京奥运会这段时间,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A贫富差距拉大B军事对抗升级C文化差异加大D政治纷争加剧242010年5月1日,全球的目光聚焦上海,通过世博会分享世界文明的新成果。就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举行的原因,某班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四种意见,比较切合实际的是A当时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 B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发达的工业文明C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较安定 D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先进的政治文明25. 下列关于17世纪荷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航运发达,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B.成为世界范围的商业殖民帝国C. 建立了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作交流 D.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参与竞争26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该条例遭到了谁的激烈反对并引发了战争 A西班牙 B. 荷兰 C.法国 D.美国271602年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股票的公司,政府持有股份,有为战争支付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利。该公司的历史反映了A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B新航路开辟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28. 约翰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纺织工厂的厂主 。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他的工厂事业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 B. 他能够坐火车上下班C. 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 D. 有时他到伦敦乘汽船在泰晤士河观光游览29.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到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B 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30.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某中学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埃克斯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去拜访亲友 爱丽丝与鲍勃谈恋爱不用面对面地进行李克尔梅在飞机上俯瞰美景 摩尔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A B C D31.右图中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主要使用的能源是A电力B石油C煤D核能32.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 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 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C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33.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34. 白海军在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A.从封闭走向开放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35. 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的开展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世界市场的形成D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36.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37.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时间茶叶生丝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6年7010132001850年8919230401854年1412262896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8. 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A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39如果从中国近现代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A有限度地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B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C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40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含义是A 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农业与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4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6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6分)。(3)材料三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6分)(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42(20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的主要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进行着。 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国家内部的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称为一个大国,即使称为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方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材料三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代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材料四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全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材料五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进行着”指的是什么?(1分)概括它对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影响。(2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的?(4分)(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6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4分)(5)综述以上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3分) 高一年级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DABCDB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BABCDBD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CABCBACDB题号31323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