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旅游规划.doc_第1页
森林生态旅游规划.doc_第2页
森林生态旅游规划.doc_第3页
森林生态旅游规划.doc_第4页
森林生态旅游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前 言“森林可以没有人类,而人类却离不开森林”。作为以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自然,教育旅游者认识自然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森林生态旅游,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愈来愈多的旅游者希望通过森林生态旅游来实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梦想,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的国际流行色,并将在二十一世纪中有更大、更快的发展。xxx地处低纬度高原,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其富聚度居全国首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云发20049号)两个文件,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发展八大林产业,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业,把xxx建成“亚洲最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我们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xxx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和xxx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结合xxx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实际,紧紧围绕把xxx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思路,组织编写了xxx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的编写工作,是在xxx省林业厅的直接领导下,由xxx省林业厅技能站主持,组织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系等单位完成。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财政厅、昆明理工大学等部门、领导、专家教授的指导、支持,提出了许多真知卓识的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撰人员水平有限,时间仓促,规划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1.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国内外发展概况1.1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森林生态旅游,是让游人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尽情观赏和享受旖旎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领略大自然神韵的同时,肩负着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游乐活动。即游人既欣赏自然美景又关注生态环境,通过观光、科考、探险等一系列旅游活动,认识了解自然,同时增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教育旅游者及当地居民更多地认识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活动。而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既包括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也包括登山漂流、跋涉探险、狩猎垂钓、野营科普、康体休闲、疗养保健等活动。从理论上讲,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利与弊,利大于弊。其正效益,不仅会给国家和当地带来经济收入,对环境建设也有好处,游客还能在游山玩水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而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但,如果误入歧途,它带来的将是旅游性污染危害和群众性观光公害导致的环境恶化及环境灾难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诚然,推行和实施“绝对保护”政策,是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1.2森林生态旅游国内外发展概况1.2.1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陆空交通的便捷,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人类参与最广泛的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过去的30年间,国际旅游业每年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到目前为止,旅游从业人员约占全球就业人员的14,累计总产值达3.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总产值的6%,已超过石油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超过10亿人次,旅游年收入将达到15500亿美元,为目前旅游总收入的3倍。预计旅游业所创造的产值(包括直接和间接产值)将占世界gdp总值的11.7。旅游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充分表明其己成为世界上经久不衰和最富活力的经济部门,不仅有效地带动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为世界各地的2.5亿人提供了就业机会。90年代,我国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近十年来,呈迅猛发展之势,旅游收入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日益增加,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截止2002年底,我国旅游业总收入高达5566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从1995年的3.59%升至2002年的5.47 %,成为我国最具发展后劲的朝阳产业。1.2.2森林生态旅游成为新兴产业美国是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872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国家公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在森林中发展旅游业的生命力。到1960年,森林旅游由于它的现实价值而最终获得了各界人士的承认,而且一跃成为森林资源功能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美国举行的以“森林多目标利用”为中心议题的第五届世界林业会议上,发展旅游被确定为森林多目标利用的五大目标之一。这次会议是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各国积极进行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为本国国民提供了健身益智的活动产所,同时也招徕了外国的观光游客,使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一项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森林生态旅游能把文化、民族、林业、旅游、科技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一种非消耗性的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森林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形式,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工具。由于森林生态旅游在资源利用、开发经营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已经成为国际旅游的主要潮流。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旅游观念正发生巨大变化,将有更多的时间和费用投入休闲旅游活动中。据世界旅游理事会估算,生态旅游年平均增长率为20%-25%,是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10多年后,发达国家将陆续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紧跟其后。21世纪将是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世纪,并成为前景光明的新兴产业。我国1999年旅游的主题是“生态环境游”,其内容为“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环境”,表明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正在迎头赶上国际潮流。1.2.3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我国林业等部门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类森林公园1658处,规划面积1900多万公顷;建立自然保护区1757处,规划面积1.5亿公顷。全国有6处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遗产,有19处自然保护区加入了“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7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时,还建立了数量众多的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狩猎场和野生动物园等。这些森林旅游区囊括了我国不同地域森林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华,形成了包含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景观。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的建设,大大推动了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缓解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走出了一条不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的林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如交通业、餐饮业、加工业、种养殖业、零售业等的发展,推动了林区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有效缓解了林区的就业压力,并且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林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国家林业局的统计表明,近10年来,中国森林生态旅游人数每年都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率,在整个旅游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位置越来越重要。以森林公园为例,1992年森林公园以门票收入为主的直接旅游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到2003年达到了96亿元,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加上自然保护区、狩猎场、森林旅游小区、森林类型的旅游区,中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年游客量已达3亿多人次,占到当年全国旅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森林生态旅游呈现出强劲发展的良好态势。1.3xxx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xxx地处低纬度高原,境内峰峦叠起,江河纵横,森林类型和生物物种丰富多样,且具雄、奇、雅、秀、幽、险、野、旷的特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条件。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把xxx建成“亚洲最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为xxx旅游支柱产业增添绿色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紧密配合下,进一步加大了发展力度,使xxx森林生态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1.3.1 发展成效1.森林公园发展迅速。自1987年我省兴建畹町国家级森林公园以来,截至2003年,全省相继建立了昆明金殿、腾冲来凤山、思茅菜阳河等2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双柏南安、西畴鸡冠山等13个省级森林公园,69个县(市)级森林公园,分布在全省16个地州市,40多个县(市)。国有林场森林景观资源开发步伐也开始加快,先后兴建了26 个林场景区。2.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小区”建设稳步发展。十多年来,经多方筹集资金,先后投资15亿元,恢复和新建国家级、省级和地县级自然保护区168个,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床位2300多个。目前己有香格里拉碧塔海、丽江云杉坪白水山庄、西双版纳野象谷、原始森林、翠屏峰、绿色石林、保山高黎贡山百花岭、屏边大围山、景东衰牢山天池、丽江老君山等景区(景点)正式营业。3.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2003年,仅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18076.96万元,其中:国投1944.15万元,引资15006万元,自筹1203.1万元。主要用于旅游服务设施、新增旅游项目和环境保护建设。现已拥有车(船)155台,游道265公里,床位1055张,餐位1123个,程控电话682门。4.经济效益增长较快。2003年,全省森林生态旅游接待中外游客4235万人次。仅森林公园接待游客就达196.31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32万人次,全省实现森林生态旅游收入近32亿元。成为xxx旅游业和林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5.管理、服务有所加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服务机构。省林业厅明确了管理部门,成立了xxx森林生态旅行社,部分地州市县林业部门,设有专职、兼职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经办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还成立了xxx省森林生态旅游协会,并创办了森林生态旅游通讯。服务管理方面:一些地州县相继成立了森林生态旅游接待单位以及集吃、住、行、娱、游、购为一体的林业培训中心。1.3.2存在问题xxx森林生态旅游业经过近十五年的艰苦努力,从无到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由于起步晚,开发时间短,投入严重不足,步履十分艰难,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1.认识不到位,发展不重视,理论研究严重滞后。行业主管部门和一些地州,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发展的巨大潜力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排上议事日程,更缺乏紧迫感。2.投入严重不足,开发程度低。由于森林生态旅游业外部性明显,加上机制不活,底子薄,自筹能力弱,融资渠道不畅,对森林生态旅游业的投入严重不足,至使开发程度很低。截至2002年,全省开展旅游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仅占总数的14,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小区”的面积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42。开发的景点不到150个,仅占规划景点的7.5。并且一些地方的旅游开发,处于低水平、低层次、低效益、低质量的“四低”状况、且开发方式趋同化。3.已建景区(景点)开业率低。全省39个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中,仅有16个正式营业,开业率仅达41;69个市县级森林公园的开业率虽高一点,也只达75。而森林生态旅游资源集中、富集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除少量以观乌、生物多样性专业考察外,没有增加新的景区(景点)和旅游场所,整体市场转化率较低。4.市场开拓较差,服务管理滞后。宣传促销不到位,景区(景点)知名度低,“守株待兔”思想严重,满足于现状和低水平。经营机制不灵活,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较差,多数景区(景点)处于“一流景观,三流服务”状态。经营能力和市场管理能力有待提高。5.社区参与程度低。在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中普遍忽视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协作,忽视当地居民分享森林生态旅游效益的权力。除少数景点(景区)的牵马服务外,在开发建设、旅游项目选定、规划和各项政策的制定中,较少征求和咨询当地社区和居民的意见,更少考虑共同管理和经营,从旅游中获益甚少。6.人才匮乏,素质较低。参与森林生态旅游的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经营管理型专业人才、环境监测人才、规划设计人才、营销人才及森林生态旅游专业导游人才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7.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许多地方管理体制不顺,多头领导,多方管理,互相扯皮、推委现象时有发生。部份森林生态旅游景区(景点)权属错位,经营权不明晰,收益分配不公,常引起纠纷和争议。2.xxx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评价2.1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概况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是指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他自然景观为衬托的森林生态旅游环境。xxx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环境原始,森林类型和生物物种多样。全省有森林面积1.41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3.6,是xxx各类资源中最多、最大的可再生自然资源,是xxx地理位置(低纬度)和地貌形态(多择化小生境)共同作用下的“天赐”财富,而森林中珍稀物种种类和数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其富集度居全国首位。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全省有各种高等植物170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62.9。2.2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本规划中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划分,本着突出林产业特色,分类体系边界清晰和林业行政管理体系现状,方便开发、管理和便于规划操作的原则,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标准,按照资源所在旅游地属性划分为三种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其他林业地域。其中自然保护区166个,森林公园108个,其他林业地域31个,(详见附表一:xxx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表)。2.3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由附表一可以看出,全省己建成、正在开发或待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和森林公园共305个,景点2000余个。分布于121个县市区。景区较为集中的县(市)有:腾冲、景洪、勐腊、昆明、双柏、香格里拉、保山、龙陵、丽江、盈江、楚雄、马关等。景区最多的县是腾冲、景洪、丽江、香格里拉、勐腊、龙陵等。2.4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特点xxx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既丰富多彩,又有其独特性,突出表现在:1.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开展多种旅游xxx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除海洋、沙漠等个别类型为空白外,按中国森林风景资源划分的类型,xxx几乎均有分布。同时还具有其他省(区)少有的民族风情和边境口岸类型。而且尚有峡谷、冰川、泥石流滩等为xxx特有。类型多样,是开发各类旅游活动和多种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资源基础。2.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空间分异明显从资源综合区划的分布看,滇西北和滇南资源集中、富集,以大面积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其原始状态保存良好,生物区系特殊,过渡性明显,交流与隔离并存,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好。且有相对密集的民族文化资源作补充;其次是滇西和滇西南,以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以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洲象、热带亚热带大型鸟类、古茶园、古茶树等珍稀动植物最为突出;再次是滇东南和滇东北,主耍以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水源林为主;滇中和滇东由于开发较早,次生林居多,资源品质相对较差。旅游资源分散,集中度低,造成开发上的困难,且难以形成群体效应。3.资源原始、古老、开发价值高在众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中,不少景区和景点尚处于待开发的处女地,保持着原生状态,成为许多生物的避难所,保留了大量古老濒危和特有的野生动物类群,且有浓厚的神密色彩。无论是观光旅游,或是科普、科考、教学等专业旅游,都是最佳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开发价值高,是xxx森林生态旅游走出省门、国门的品牌,同时也是建成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财富。4.后备资源多,开发潜力巨大后备资源丰富,但多数高品质、高品位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在交通闭塞、经济发育程度低的边远地区。绝大部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处于未开发状态,资源存量巨大,是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和xxx旅游业“提质增效”的基础,开发和市场潜力巨大。2.5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对xxx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在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专家系统评价法,依据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为标准,综合考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鉴于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在一般旅游资源100分的评价体系上,加权20分的生态价值分值)分为五级评价。其中五级旅游资源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旅游资源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为普通级旅游资源。按照资源所在旅游地属性和类型划分,全省166个自然保护区中,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在5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中,有9个自然保护区为特品级旅游资源,有40自然保护区为优良级旅游资源,有1个为普通级旅游资源;在55个地市级自然保护区中,除2个人工水库景区为普通级旅游资源外,其他53个均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在48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中,除1个水源林景观为普通级旅游资源外,其他47个均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在全省108个森林公园中,36个重点国家级森林公园和12个一般国家级森林公园均为优良级旅游资源;重点省级13个森林公园和一般省级11个森林公园均为优良级旅游资源;重点县级6个森林公园和一般县级30个森林公园均为普通级旅游资源;在包括林场、动植物园和其他林业用地34个景点中,除4个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外其他30个均为普通级旅游资源。(详见附件一:xxx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表)3.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区划根据全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富集度,地域分布特点,综合性、整体性、相似性、协调性、经济上的相连性和各个旅游区的内在规律,区域基本优势,为制定与实施各时期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将全省划分为滇中高原湖盆,滇西北高山峡谷,滇西中山宽谷,滇南中低山宽谷盆地热带,滇东、滇东南岩溶地貌和滇东北中山剥蚀地貌六个森林生态旅游区,进行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布局。3.1滇中高原湖盆森林生态旅游区包括昆明、玉溪、楚雄三市,总面积604.85万公顷。该区经济条件好、交通方便、四季如春、是xxx旅游业最大的接待基地、集散地和游览地。同时森林生态旅游资源齐全,高原湖盆、古寺庙宇、名胜古迹、民族风情集中,是xxx的旅游中心。3.2滇西北高山峡谷森林生态旅游区包括大理、迪庆、怒江三地州和丽江市,总面积892.51万公顷。地处xxx西北部,横断山脉腹地,青藏高原南缘。该区蕴藏着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有广阔的高山原始森林,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广袤的高山草原,耸立的大雪山、深切的高山峡谷、深邃的高原湖泊,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古老的宗教文化。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被誉为世外桃园的“香格里拉大峡谷”、我国纬度最南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和完整的高山森林垂直带自然景观,都分布在该区。3.3滇西中山宽谷森林生态旅游区包括保山市、临沧地区和德宏州,总面积55632万公顷。地处云贵高原西缘,横断山脉南缘,以中山切割地貌为主。西部和南部与缅甸相连。区内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地热、温泉、瀑布、叠水星罗棋布。我国罕见的热火山景观、树包塔奇观、大树杜鹃王、榕树王、橡胶母树王享誉海内外、南方陆上古丝绸之路、抗战遣趾均分布该区。加上迷人的南亚热带、亚热带森林自然景观和傣、佤、傈傈、景颇啊娜多姿的民族风情,是国内旅游和边境旅游的理想目的地。3.4滇南中低山宽谷热带森林生态旅游区包括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总面积65085万公顷。地处横断山系南段延伸地带,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国境线长1482公里。属中低山宽谷盆地,山川秀丽、风物神奇、知名度高,是我国西南边陲的瑰丽宝地。区内风光绚丽、珍稀植物繁茂、珍禽异兽成群、奇特的热带森林风光、多彩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特有的思茅松林为本区森林生态旅游的主戴体。还有独木成林的千年古榕、千年古茶树、趣密难解的树上“虾泉”、“空中花园”、多姿的舞草、鹤立鸡群的望天树、树抱塔、塔包树和奇异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节祭、绚丽的民间艺术、诱欲的名吃、名食。是我省乃至国内外理想的大众旅游和森林生态旅游区。3.5滇东、滇东南岩溶地貌森林生态旅游区包括曲靖市和文山、红河州。总面积989.91万公顷。南与越南交界,东与广西、贵州接壤。区域为岩溶丘原、岩溶盆地和浅切割的中山所组成的岩溶山原地貌,山原表面为石山、洼地,崎岖不平,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由此形成诸多怪石异洞、地下溶洞和地上石林自然景观。有著名的泸西阿庐古洞、建水的燕子洞、弥勒的白龙洞、蒙自的缘狮洞、师宗的玄洞等。还有山峰叠翠的森林生态景观。是省内重点旅游区之一。3.6滇东北中山剥石地貌森林生态旅游区地处xxx的东北角,与四川、贵州两省接壤。总面积246.95万公顷。属五莲峰和乌蒙山脉,为中山山原和中山剥石地貌。区内山岭纵横,高差悬殊,气候重直变化明显。从南亚热带到北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均有分布。以森林、瀑布、泥石流景观,如大关黄连河瀑布群、东川小江泥石流、轿子雪山壮丽景观和威信红军长征“扎西会议”旧址红色旅游为特色。4.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市场定位与开发潜力分析4.1市场定位xxx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目标市场,分为国内市场、东亚东南亚及港澳台市场和欧美、大洋州市场三个层次:4.1.1国内市场主要以东部地区市场为主,包括泛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等。该层次市场人口基数大,较国内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出游愿望和消费水平较高,可重点进行市场培育,主推大众观光型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和认知型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省内客源市场主耍集中在昆明及附近一些州市,主推大众观光型森林生态旅游产品。4.1.2东亚、东南亚及港、澳、台市场主要包括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印尼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该市场经济基础好,旅游者都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生态旅游的动机较强,愿望值较高,且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摸。同时,与xxx己有直接的空中交通联系,距离较近,是森林生态旅游重点开发的海外市场。主推认知型和体验型生态旅游产品。4.1.3欧美、大洋洲市场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该市场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生态意识,森林生态旅游观念巳深入人心,森林生态旅游市场已趋成熟。但与xxx距离较远,没有直接的交通联系。是主要争取和应下功夫加紧培育的海外市场。主推体验型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除重点抓上述三个主要市场开拓外,对我国、我省的周边国家,如越南、缅甸、俄罗斯等国市场也可开拓。此外对省内市场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以扩大营销空间。4.2市场开发潜力分析4.2.1市场空间潜力分析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素质和生态意识不断提高,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对原始自然生态环境的向往,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意识和需求越来越强烈。从森林生态旅游一诞生,就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必将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前景。1996年,全球国际游客达到6亿人次,其中森林生态旅游者4200万人次,占国际总量游客的7。同期,亚太地区接待国际游客8700万人次,森林生态旅游者560万人次,占总量的64。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到2010年,到亚太地区旅游的国际游客将会达到229亿人次,其中森林生态旅游者约1500万。森林生态旅游的活动类型也日益多样化,包括探险旅游、观乌旅游、登山运动和户外摄影等体验性旅游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现阶段,中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主要依托各地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且绝大部份产品属于大众化或非专业性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以xxx为例,2003年共接待旅游者5447万人次,其中森林公园共接待旅游者19613万人次,仅占全省旅游接待总数的36。而在国外,这一比例一般都高达10一20。从世界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趋势看,国外生态旅游者以年均2025的速度增长,是旅游活动中增长最大、最快的部份,超出xxx森林生态旅游增长速度的56倍。xxx森林生态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增长潜力巨大,只要进一步培育和开发,到2010年,可望达到全省旅游总人数的10%以上,年森林生态旅游人数接近800万人次,为目前的旅游人次的两倍。4.2.2市场收入潜力分折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年产值,占旅游总收入的20左右。国外森林生态旅游市场分折表明:森林生态旅游者的收入较高,比一般旅游者愿意支付更多的消费,森林生态旅游业的收入远远高于大众旅游的收入水平。hlaara的调查表明:45的森林生态旅游者愿意为每次旅游支出1500美元以上。24的游客愿意每次支出2000美元以上。据世界旅游组织(wto),到2002年测算,世界旅游收入增长中的86将来自与森林生态旅游有关的旅游项目,按这一消费和增长趋势推算, 到2010年,xxx森林生态旅游收入近80亿元,为目前收入的2.5倍。如进一步增加森林生态旅游人数比例,达到旅游总人次的15%左右,产值潜力将会更加巨大。5.xxx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及有利条件5.1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对xxx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是解决“三农”和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xxx森林生态旅游资源集中、富集的地区,同时也是广袤的山区和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有利于改变当地居民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使森林、地理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实现传统农作、采伐产业的替代,促进林区、社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有利于“五个统筹”的落实,促进城乡同步发展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既可以促进国内外和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同时也将促进国内外和城乡之间信息、资金、技术的交流,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推动县乡和社区经济发展,实现“xxx小康”的重要途径。3.是xxx林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和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森林生态旅游是以非消耗森林资源的方式利用森林资源,通过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既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是林业建设实现“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同时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4.是xxx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xxx旅游业目前正在经历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旅游经济发展由数量经济发展型向质量经济发展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xxx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是实现xxx旅游业“转型升级”、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战略抉择。5.2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有利条件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早在2000年,省政府与世界旅游组织(wto)共同编制的xxx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将xxx建成亚洲最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在省政府旅游发展倍增计划中,把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作为实现“转型升级”和“提制增效”的重要途径。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再次强调加快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2.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xxx复杂的地形地势,造就了xxx多样的气候类型和过渡性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全省分布着17000多种高等植物和1366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珍稀物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居全国首位,是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4.3%。包括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高原高寒植被景观等。类型和物种多样,为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 3.xxx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紧密结合xxx24个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山区、林区,世代与森林为伴,互相依存,和谐相处,不仅凝结着古滇文化、毕摩文化、南诏文化、东巴文化、贝叶文化等边疆古老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积累。各民族、各种文化在这里长期并存,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在这里繁衍共生,成为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充分展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传统与现实和谐的特殊范例。绚丽多姿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丰富多采的民族风情有机结合,为森林生态旅游增添了无穷魅力。4.森林旅游业开发体系开始形成全省已有30多个自然保护区、2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3个省级森林公园和十多个林场开展了森林生态旅游经营活动。相当一部分自然保护区、国有、集体林场正在筹建新的景区、景点。从服务体系看,全省有12个地州市已建立了森林生态旅游接待单位、林业宾馆和相应的服务机构,开展了以大众观光、观鸟、生物多样性考察、探险等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5.已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已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调动了大家参与开发的积极性。昆明、保山、大理、丽江、德宏、思茅、西双版纳、香格里拉等地,一些民营资本已进入到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中,并已初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6.xxx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6.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加快)林业发展决定精神,按照“五个统筹”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总体要求,以保护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和林场为依托,以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动力,以打造森林生态旅游精品、特色品牌和培植龙头企业为主线,以不断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和整体素质为目标,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把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成我省林产业的支拄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品脾和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全省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6.2开发原则1.坚持全省“一盘棋”,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联动开发的原则森林生态旅游业与大众旅游业、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森林生态旅游业与其他林业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有机的整体,彼此紧密相连,互相促进,密不可分。应统盘考虑,合理布局,有效整合,以利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联动协调发展。2.保护性开发原则景区、景点建设首先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切实保护好本底资源的原汁原味,使森林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不受任何破坏,同时确保森林环境、自然景观和地方特色的统一。加强对森林旅游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利用,确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和开发序位,坚持先保护,后开发,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保护开发机制,以保障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3.科技兴旅的原则在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森林公园和其他林业景区建设中,应用高新技术建立先进的资源、环境监测体系,以利可持续发展。景区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应由有资质的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规划和施工,做到景点布局科学合理,设施功能完备,设备配置齐全,达到投资省、景观美、服务好、效益好的目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做到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4. 优先开发与梯度推进的原则应选择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好、景观特色佳,有一定开发基础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集中投入,优先开发,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对其他景区,则根据难易程度,分步实施,滚动发展。5.同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多在边远山区、林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与“三农问题”紧密相连,通过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变地域、森林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区域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实现“绿山富民奔小康”。6.坚持社区与非公有制积极参与的原则支持社区和当地居民参与和协作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与管理。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业主、境外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单独或合伙参与开发,并依法保护投资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7.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举,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与省内外、国内外旅游市场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潜能,努力提高市场综合竟争能力,尽快发挥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效应和更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6.3发展目标6.3.1总体目标以xxx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为背景,深入挖掘独特的森林生态文化内涵,依托大众旅游、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林业基地,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省形成五个以上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较高、经济实力雄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并打造出10个左右在省内著名、国内知名、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的森林生态旅游名牌系列产品,初步建立以森林生态旅游产品为核心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使森林生态旅游年产值达13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产值的20%左右,真正成为xxx林业产业的支拄产业和先导产业。为把xxx建设成为“亚洲最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培育xxx经济新的增长点做贡献。6.3.2分期目标1. 近期(2005-2007):产业投资建设期深度开发和完善重要景区(景点)以及相互配套的基础设施,完成3个主要森林生态旅游基地建设,重点培育5个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推出5条特色森林生态旅游线路,建设6个森林生态旅游城镇,积极扶持2家森林生态旅游龙头企业,为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奠定基础。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到2007年,森林生态旅游海外游客19万人次年,创汇0.9亿美元;国内游客570万人次年,国内旅游收入43亿元;游客总人数达589万人次年,占同期全省旅游市场比重的9%,总收入(年产值)51亿元,占同期全省旅游总收入比重达11%。2.中期(2008-2010):产业发展建设期强化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与森林资源利用的整合力度,以提升大众生态旅游为基础,以系列化开发和整体包装专业生态旅游产品为核心,完成10个品牌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10条特色森林生态旅游线路。加快旅游产业与林产业的有机结合和市场化进程,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积极探索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努力将森林生态旅游业建设成为xxx林产业的支柱产业,xxx旅游业新的热点旅游品牌和“提质增效”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到2010年海外游客达到28万人次年,创汇1.5亿美元;国内游客达到750万人次年,国内旅游收入67亿元;游客总人数达778万人次年,占同期全省旅游市场比重10;旅游总收入(年产值)78亿元,占同期全省旅游总收入比重13。3.远期 (2011-2020):产业完善提升期全面整合旅游经济和林业经济,形成以主题各异的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基础,以精品旅游线路为链接的完善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链,使森林生态旅游在xxx林业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成为xxx省内著名、国内知名、在泛珠三角和泛亚地区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的旅游品牌,把xxx建成“亚洲最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海外游客达到41万人次,创汇26亿美元;国内游客达到1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8亿元;游客总人数达1041万人次,占同期全省旅游市场比重15;总收入(年产值)130亿元,占同期全省旅游总收入比重20。4.年度定量目标(详见下表)xxx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分期定量目标表 时 期指 标基 期近 期中 期远 期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20国内旅游者人数(万人次)413.504404805205706306907501000国内旅游者人数增长率(%)8%10%3%国内旅游收入(亿元)27.8330333743526067108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11%13%5%海外旅游者人数(万人次)10.001415.5171922252841海外旅游者人数增长率(%)12%12%4%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0.430.600.650.750.91.11.31.52.6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14%16%6%森林生态旅游总收入(亿元)31.3635394451606978130占同期全省旅游市场比重(%)8.03%9%10%15%占同期全省旅游总收入比重(%)10.22%11%13%20%说明:预测以2003年度xxx省旅游统计数据为基期数据,由于生态旅游边界难以确定,统计口径不统一,本规划参照国际惯例,按森林生态旅游占国内旅游总量的8%,海外旅游总量的10%,花费比普通游客多25%测算;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暂时取8.31;2005、2010年比重按照xxx省旅游发展倍增计划定量目标测算,2004年海外旅游者测算扣除sars影响,各指标值浮动区间为5%。6.4发展战略1.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保护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加强对旅游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管理和科学利用,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景区污染的治理力度,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立新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和产品开发模式,加快贫困落后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2.集团、专业化发展战略围绕和依托区域性龙头企业、产品、基地和组织,形成森林生态旅游各要素的优化整合,优势互补的经营机制,推动森林生态旅游向集团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转变。整合既有林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森林生态旅游企业,组建集团公司,开发特色森林旅游专业产品,形成网络和实施区域联合经营。3.综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前后关联效应,在“综合”二字上下功夫,通过旅游业与林业、林产业的有机结合、综合协调和系统优化,实施以开放促开发和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立体化的综合开发,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4.精品、名牌发展战略以xxx丰富独特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为载体,以六大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区建设为核心。在初期大众化旅游产品基础上,深入挖掘xxx森林资源优势,加快精品、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建设,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森林生态旅游区和森林生态旅游产品。5.社区参与发展战略同“三农问题”、扶贫开发和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建立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城镇,鼓励、支持国有林场、苗圃等面向社会,采取联营、入股等形式参与开发,共同经营,共同受益;重视当地农民的参与,保障当地居民通过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获得经济利益,同时要加以引导和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发展山区经济、富裕山区人民。7.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7.1开发布局1.开发布局原则正确处理好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和利用xxx旅游业和森林生态旅游现有接待能力、配套设施和旅游市场的优势及条件,本着市场容量的最大化、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分类指导,分期实施。以国内旅游促进国际旅游,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并举。在产品开发上,以观光型旅游产品和认知型旅游产品为主,逐步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在战略和空间布局上,着力进行六大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建设。紧紧围靠省内外、国内国际航线、铁路、高等级公路及国道、省道,优先开发滇西北三江并流生态旅游区、滇南低山宽谷森林生态旅游区,滇中高原湖盆地森林生态旅游区和滇西中山宽谷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旅游区四区,续建与扩建并重,统一布局。2.森林生态旅游区布局森林生态旅游区布局,根据xxx省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和其他林区地理分布和自然文化资源特征以及生态旅游资源与产品具有的同构性特征,将全省森林生态旅游空间格局划分为滇西北三江并流高山峡谷;滇南中低山宽谷盆地热带、亚热带;滇西中山宽谷热带、亚热带,滇东、滇东南喀斯特;滇北、滇东北中山山原和滇中高原湖盆“六大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区)”。(详见下表)xxx省森林生态旅游区划表资源综合区划旅游区资源特色已建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林场景区规划旅游产品重点旅游产品一般旅游产品滇西北三江并流高山峡谷森林生态旅游区三江并流地质地貌及特殊生物群落,原生态文化已建19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1个;省级9个;地级9个),16个森林公园(国家级10个;省级5个;县级1个)和4个林场景区。生物多样性科考峡谷探险滇金丝猴观察原生态文化体验山地运动户外艺术创作森林生态观光文化生态观光滇南中低山宽谷盆地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旅游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动植物群落,以傣族为代表的热带民族风情,茶马古道文化巳建11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3个;省级4个;县级4个),12个森林公园(国家级5个;省级3个;县级4个)和4个林场景区。热带雨林生态观光、热带雨林科考、热带雨林探险、热带雨林动植物观察、热带民族文化生态观光。山地运动户外艺术创作林产业旅游科普及夏令营文化考察度假疗养滇西中山宽谷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旅游区生物多样性、包含湿地、火山和大河多种地貌特征,博南古道文化己建12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2个;省级7个;县级3个),24个森林公园(国家级9个;省级5个:县级4个)和13个林场景区。湿地、火山、生物多样性科考spa。会议商务山地运动探险科普及夏令营森林生态观光滇东、滇东南喀斯特森林生态旅游区喀斯特地貌,珍惜动植物,边境口岸苗、壮、布依族风情已建19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4个、省级7个、地县级8个),20个森林公园(国家级8个、省级5个、县级7个)和1个林场景区。喀斯特森林生态观光、珍惜动植物观赏、登山探险、边境观光旅游、苗、壮、布依族文化生态观光山地运动科普及夏令营喀斯特地貌科考洞穴探险滇北、滇东北中山山原地貌森林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