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本培训材料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健康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师源性心理问题专题主要内容介绍:一、师源性心理问题的概念二、造成师源性心理问题的教师表现三、师源性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四、减少师源性心理问题的途径学习目标:通过本专题学习1、 了解师源性心理问题的成因2、 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教育行为3、 思索如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教育行为校园惨案2005年4月的某日晚上,浙江台州黄岩区江口镇的一名中学生,15岁的陈佳,在家中留下遗书,悄然出走。遗书“妈妈,你不要找我,我有很多很多的话想跟你说,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家人、朋友、学校的老师都迅速集合起来,寻找陈佳。不幸的是三天以后,一个路人在一座桥下的河水中发现了一具尸体,她就是失踪的陈佳。经过法医鉴定,陈佳是跳河自尽。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一个花季少女选择放弃仅仅15岁的生命?根据记者的采访调查,终于揭开真相:自修课,全班抽查英语单词,陈佳没有背出来,却违背老师的规定,自己在合格的名单上签了名,结果被同学告到了班主任老师那里,班主任打她嘴巴,并“让她在讲台上读自己的检查,向全班道歉。”陈佳的检查在讲台上读了两遍才勉强过关,不准吃中饭,并被罚在国旗下站40分钟示众。陈佳的同学:“她哭了,脸上全部都是泪。”在陈佳的遗书上,她说这件事成为她一生中最大的羞辱,她没有面子再进这个学校见人。 “精神分裂症”湖南,某农村中学初二某班,年轻英语女教师,让学生上黑板默写,某男生默不出。老师:“我让其他同学上来默,你就站在这里看”。学生:“老师,你这是罚站,义务教育法有规定,禁止体罚学生,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老师火了,大骂该学生,又打了他,该男生回家,哭、闹、失眠了一段时间,因上课就头痛,后不来上课,病休。家人觉得他越来越不正常,结果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遗传倾向、外界刺激、青春期易发病预后不良),家长气愤,把老师、学校告上法庭,要求赔偿80多万,电视台介入,采访,校长“我们农村中学哪有这么多钱”,那个教师愿意拿1万元。近年来,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变相体罚或发脾气、训斥、辱骂等危害学生的事例屡屡出现,由此而引发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明显增加,这使得一些学生或变得冲动、好斗、难于人相处,或变得自卑、孤僻、焦虑、厌学甚至出现应激状况。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教书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许多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产生不当的教育行为,伤害学生心理健康,应引起全体教师的关注和反思。(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涉及:社会环境、学校(教师、同学)、家庭、自身条件等诸多因素,但今天我们只探讨学校教师这一方面内容。面对学生的“师源性心理问题”,希望从教师身上“正本清源”。)一、师源性心理问题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绝大多数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控制下进行的。教师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而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如厌学情绪、学习焦虑、自卑孤僻、学校恐惧等心理问题。我们把由于教师的原因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并引起的问题,称为师源性心理问题。二、造成师源性心理问题的教师表现(常见)(一)不当教育行为方式(滥用批评、惩罚)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们经常用批评或惩罚的方法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促使他们加以改正。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可以收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心理学家赫洛克实验:把106名学生(四、五年级)分成四组,进行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共进行5天。实验组:第一组,受表扬组,每次练习后,给予表扬、鼓励。 第二组,受训斥组,每次练习后,给予批评。 第三组,被忽视组,每次练习后,既不表扬也不批评,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批评。控制组:第四组,单独练习,不予任何评价。结果:受表扬组的平均成绩最好,受批评组次之,被忽视组再次之,控制组成绩最差,无进步可言。可见,进行适当的批评或惩罚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激励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强化理论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理论核心所在,根据斯金纳的观点,学生某行为的获得或消除有赖于人们对该行为的强化,通过控制强化物就可以控制学生的行为(塑造行为)。如,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受到教师的表扬,以后学生会经常作出这类行为,相反,学生某种不良行为(违反课堂纪律),教师进行批评或惩罚,以后学生这类违反纪律的行为就会减少或消失。因此,强化理论认为,惩罚和批评对矫正不良行为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怎样进行批评或惩罚?一些教师往往掌握不好,因而造成实践中的混乱,带来许多不良后果。 常见的惩罚有:(1)体罚(或变相体罚)案例: “塔庄中学许老师把初二年级的几十名学生给打了,还打断了好几根竹鞭”。06年的某天,这个消息在闽(min)清县塔庄镇传开,一名女教师对几十名学生下手,还打断了好几根竹鞭,可能吗?带着疑问,记者赶往该校调查此事。学生家长:孩子放学回家后喊屁股疼,哭诉被老师竹鞭打的事,脱下孩子的裤子一看,屁股上竟然是一道道通红的鞭痕。学生:被竹鞭打的学生有几十个,其中,男生每人被抽打10下,左右屁股各打5下,女生则被各打一下,“老师打人的理由是我们没有参加班会课,但我们没接到开班会的通知。”老师:最近学校搞音乐周,且因为台风放假两天,学生上学变得异常散漫,“此次他们在接到通知的情况下,集体逃课不参加班会,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打他们屁股以示惩罚。”这是以前定的规矩。 对于打断几根竹鞭的说法,许老师说,“那是因为学生很多。”县教育局表态:体罚学生肯定是错的。(2)言语中伤案例:2003年4月12日,中国西部某城市一个15岁的女中学生因为上学迟到,被语文老师(班主任)用木条打了,老师还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说她“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有资格”。上课时,这个学生一直趴在桌上哭泣,老师熟视无睹,下课后也没有注意她的去向。 没想到,中午12时30分左右,这个学生就从学校的教学大楼八楼纵身跳下,结束了自己的花季年华。班主任老师以侮辱(wuru)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有调查表明,常见的伤人言语类似有:就你?!(就凭你这水平也能行?)猪、笨猪、白痴、木头、垃圾等。你脑子有问题啊,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作业是抄的吧?别再解释了,我知道你在说谎。我不喜欢你(讨厌!)等等有调查显示,语言对学生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有以下一些表现形式:自卑、极大创伤、心理恐惧、心理难受、委屈郁闷、怀疑自己、失去自信、自尊受伤、心理不平衡、学习兴趣下降、厌恶某一门课程,其中自卑和极大创伤的百分比最高。(3)过度批评案例:某男学生,因经常被语文老师当众批评,心里很不高兴,后来凡是语文课就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练习,最后语文成绩一落千丈。成语“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jiasha)”,这种现象在师生教育教学互动中也得到印证。薛(xue)建国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和教师所任学科的喜欢的一致率为95%,而不喜欢的一致率为80%。 有学生辩解:“我们不是厌学,是厌老师。”。曾有一位班主任,这样问他的学生:“你同样的错误犯了一次又一次,老师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为什么改不掉?你说,老师究竟要怎么做,你才能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学生回答:“只要你不做我们班的班主任!”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教师威信,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避免“恨其师,厌其道”。(4)罚作业这是许多教师用以惩罚学生学业过错的高招,罚抄课文、写生字、做超量习题等。调查发现,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小学和初中,施罚者以青年教师居多,一般是主课教师。其它:如不让进教室听课、罚跑、罚站等。据高亚兵等人对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素质的调查表明(2000年):44.39%的学生认为教师平时惩罚或变相惩罚学生,79.38%的学生认为教师要讥笑学生的过失,79.02%的学生反映教师对能力不足的学生的进步没有加以赞扬。一般,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多地受到惩罚,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受到惩罚。(二)不良情绪情感状态学校情境中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积极情感作为支撑。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能成为一种动机力量,使教师精神振奋、乐观豁达地对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顺利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相反,消极不良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有着减力作用,会阻碍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常见:1、把个人不良情绪带进教育教学工作中案例:据报载,某日,北京朝阳区一所中学,下午放学后,某班宣传委员,一位女生留下来出黑板报,她先到隔壁班和同学商量出板报的事,这期间和男同学说笑打闹了,恰被班主任老师看到,大声呵(he)斥(chi)说:“不在班里好好出板报,到这儿疯什么疯,快滚回去!”,说着,抬手打了该女生两个耳光。当时在场的20多名学生都吓得不敢说话。被打女生脸肿了起来,回到家委屈地哭了三四个小时。事后,老师解释说自己当时情绪不好。有些教师把在社会、学校、家庭中所受的“委屈”而造成的不良情绪带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就容易牢骚满腹、怨气冲天,会因学生的一点小过失而大发脾气、斥责学生。关心教师心理,给教师放个“情绪假”身体不舒服导致心情烦躁(zao)、家中有事带来情绪焦虑-当老师在上课前有这样那样的情绪问题时,可以申请调课,也可以请半天假,由学校的领导为其代课。沈阳市皇姑区歧(qi)山三校在教师中推行“情绪假”,引起社会关注。06年4月,记者到学校采访。“情绪假”就是教师消极情绪回避制度”,05年新上任的校长赵美君说。以前老师情绪恶劣时,除了上课前深呼吸自我调整,别无它法。要想课堂气氛活跃,老师的心里首先要充满阳光。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赵美君拿定了注意。一次,一位姓韩的老师和学生家长发生争执,家长带几名亲戚和同事前来“兴师问罪”。校长室里,韩老师委屈得哭了一个中午,下午有课,她只好抹两把眼泪上课去了。“这课能上好吗?”赵美君心里打鼓,这让他受到启发何不给老师放个“情绪假”?!为了不耽误课程,“回避制度”里立下规矩:在教师“回避”期间,由学校的相关领导负责代课。记者看到,“回避制度”里明明白白地写着:“凡代课领导日常要通读教材,尤其要侧重备好分管学科的课,随时随地准备进入课堂”。这下领导的担子重了。“其实叫情绪假也不太准确”,赵美君解释说。原来,老师提出不能上课时,一般选择调课,即使“放假”半天,老师也通常呆在学校里干干别的事。如果老师提出回家调整状态,也是允许的。“情绪假”属于应急制度。一位老师说,过去和家人闹矛盾时,自己心情不好还要硬撑着上课,自己都不知道讲的是什么。现在有了“情绪假”制度,调整好心情再重新上课,对自己和学生都有利。学生:自从有了情绪假,我们看到老师的笑脸比以前多了。记者在一份家长问卷中看到,一名学生家长还呼吁自己的单位也放放“情绪假”,她是一名医生。2、歧视“差生”(学业不佳者、调皮捣蛋者) 案例:某女生平时成绩不太好,经努力,某次考试得了好分数,家长、学生高兴,没想到老师却说:“你女儿这次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传说,韩国有个官员在微服私访,路过田间时,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去了,农夫才附在官员的耳边小声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官员很奇怪“你干吗用那么小声说话?”农夫说到“牛虽是畜(chu)类,但心却是和人一样的,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他们的评价,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农夫对待牛的态度方式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心理学研究表明: 说坏 越来越坏;说好 越来越好。克兰特(1973年)要求被试为慈善事业捐款,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捐献标上“慈善的”或“不慈善的”,另一些被试不被标定。过了一段时间再要求这些被试捐款时,那些第一次就捐了钱,并被标定为“慈善的”人,比没有被标定过的人捐献得多;那些第一次没有捐钱而被标定为“不慈善的”人,比没有被标定的人捐献的更少。(个体在大多数情况下,会按社会的标定整饰自己)。所以,教师对学生,应不断鼓励、赏识。自信的力量: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xian mu)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小学第一次家长会,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他智力上有没有问题?”回去的路上,她流泪了。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cheng huang cheng kong)的儿子,她又振作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苯孩子,只要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ju sang)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都要早。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终于,高中毕业,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na)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滴落在手中的那个信封上。在母亲一次次善意的谎言中,孩子一次次地肯定自己。随着信心的增长,能力也日见其长。这就是一种力量,自信的力量。3、宠爱优生案例:上课打瞌(ke)睡。圣经马太福音里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便是众所周知的“马太效应”的代表格言。“马太效应”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主要是教师偏爱好生,歧视差生。好生遇到老师就好象遇见冬天里的一把火,而差生碰到老师感觉就好象碰到冬天里的一座冰山;好生犯错是情有可原、偶尔为之;而差生犯错则是罪不可恕(shu)、屡教不改。中国教育报1995年5月20日刊登了一篇文章老师,批评我一次吧,是一位名叫次仁杰的学生从内心发出的诚恳请求,请求他的班主任对他的错误进行批评,而不是袒护。这位受到班主任偏爱的班长已深深地感到班主任的“爱”给他造成的心理压力了。这种偏爱好生,歧(qi)视差生的态度和做法,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不应有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使差生感到不公正、委屈,形成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应引起注意的是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当然这并不只是教师的问题)。关注尖子生的心理问题(06年、中国教师报)根据部分高中和初中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习成绩优秀、考试名列前几名的尖子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了。部分尖子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是以自我为中心,冷漠、敌对。案例:临近考试了,初一年级的小优早早来到教室,准备抓紧时间复习,而当她打开课桌,却惊异地发现自己所有重要课程的书和资料全都不翼而飞了,急得掉眼泪的她四处问同学有没有借过自己的书。成绩不错的小优,人缘也不错,大家一起帮她找起来,一个同学下意识地往窗外一看,竟然看到小优的书在教学楼底下的阴沟里。事后调查发现,这是班上另一位成绩不错的学生因妒忌小优而作出的报复行为。现实中,随着竞争的加剧,“好学生”中的敌对性心理在不断蔓延。部分尖子生表现出“只能我赢、不能你赢”的不正常心理,轻者对同学封锁自己的学习资料,将学习资料换个封面,不让其他同学分享,生怕其他同学超过自己;对其他同学的请教,表现出厌烦情绪;重者发展到对所谓的“竞争对手”进行不正当的破坏。案例:武汉六中副校长谢汉生沉痛地回忆了10多年前发生在该校的一幕被称为“第二名杀第一名”的悲剧。男生袁海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当医生的父亲因为工作忙,平时很少有时间和袁海交流。在初中阶段,学习上的第一名,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注、同学的羡慕(xian mu),让缺少家庭温暖的袁海的心理得到了一种慰籍。但进入六中后,不再是全校第一名的他产生了极大的失落感,渐渐地产生了对“现任第一名”的嫉妒。一天晚自习,失控的袁海将刀连连刺向那位“夺走”了他第一名的同学。 在刺完同学的刹(cha)那,袁海立刻就后悔了,把刀一扔,和其他同学一起把被刺的“第一名”送往医院。谢汉生分析说,那时侯,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没有引起重视,否则这个悲剧也许可以避免。有的尖子生对班级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漠不关心;有的甚至对家长和老师也非常冷漠。案例,某重点大学,某公共课教师上大课,多媒体,突然出故障,该女教师摆弄不好,下面很多计算机系学生纹丝不动,没人上来帮忙,教师气,若差生,可能早就来帮忙了。评价,应加上良好的人格(不仅学业),身心健康。(2)是傲气十足有些尖子生在同学面前傲气十足,看不起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有的对教师品头论足,不服管教,不时给任课教师出“难题”。(3)是心理脆弱,经受不起挫折。有的尖子生比普通学生更害怕考试,面对统考等大型考试往往紧张、焦虑,而一旦考试失利,就很难走出失败的阴影。案例:一位高二男生因为在省级竞赛中没有取得优秀的名次,而觉得实在没脸活在世上了。他悄悄地给同学、老师、家长写了三封绝笔信,离校出走了。在一张留给同学的信中写道:“我已经尽力了,但现实令所有人失望,对不起养育我的父母,教育我的老师,关心我的同学。不用找我,该走的走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脆弱地夭(yao)折了。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的张爱娇老师(武汉市第六中学)说,比起学习普通的孩子来,学习成绩优良的资优(尖子)学生平时都是家长、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感情不太外露,因而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具隐蔽性。长期的教育研究实践证明,“好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但在现实中这个问题往往被忽视了。武汉市第六中学进行资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2002-2004年),课题组认为,鉴于尖子生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加强人生观教育,让尖子生懂得考出好成绩并不是人生的全部目的,让他们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其次,要改变对尖子生的偏爱,创设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是在管理班级时,老师要对尖子生和普通学生一视同仁,别让尖子生产生偏狭(xia)的优越感。第三,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情趣,发展他们的特长,不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武汉六中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将心理课列入初中部课表,初一、初二年级每周都有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初三和高中部则开展心理讲座,老师也被请来听讲座,以便让老师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识,不做“善良的刽(gui)子手”。)三、师源性心理问题成因分析有关教师不良教育行为的报道不时见诸媒体,人们不禁要问:“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到底怎么了?原因何在?1、教师教育观念上的误区传统观念:不打不成才,棍子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 所以,对学生教育采取严厉批评、严厉惩罚。有的教师认为,特别对“问题学生”,管束要“狠”,必须压服他们,务必把他们的锐气“磨平”,甚至拿某个“问题学生”开刀,以便“杀一儆(jing)百”。当前中小学教师判断学生是否出现问题时,往往 重视品德问题,而忽视心理问题。案例:某教师的(内疚)文章上课铃已经打过了,一位女生满头大汗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迟到了”,我只说了句:“8个俯卧撑!”,女生恳求道:“可以让我课后补做吗?”,我板着脸说:“大家都一样,迟到都要即时做俯卧撑”。女生无可奈何,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在全班面前做完了俯卧撑。这件事过后平静了较长时间,但后来发现,这个女生变得孤僻起来,怕见老师,怕上体育课。教育专家(在文章中写道)去某学校调研,该校教育质量远近闻名。问某学生“你们最近有没有考试?”“有”“数学”“你考得怎样?”低头,专家小心翼翼地问“有没有及格?”点头,“有没有70分?”点头, “有没有80分?”点头,“有没有90分?”点头。 “你不用问了,我考了100分”“?”“我们老师说了,在班里考20名,就是不及格,我班共24名100分,我考不了第一名,老师昨天找我谈话:你考了100分,怎么考的?你难得考100分,不要翘尾巴”“我没有想到,这么一所远近闻名的学校,考了满分的学生没有成功感,只有压抑、自卑感-”有调查表明:刚入学的小学生,约有80%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其自信,当他们到16岁时,这一百分比急降到18%。教育,切不可“目中无人”曾看过一篇小文章,题目是苏珊的帽子,讲的是一个俊俏、可爱的小女孩苏珊,当她读一年级的时候,身上长了肿瘤,经过三个月的化疗,她的头发全掉光了,一个亮亮的脑袋对于一个七岁的女孩是残酷的,她发愁以后的学习生活。在苏珊返校上课前,苏珊的班主任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带着自己的帽子到学校来上课,越新奇越好。”孩子们不知教师的良苦用心,只是听教师的话而已。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师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带了一顶帽子。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个同学都带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普通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她灰溜溜的情绪一下子飘散了。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带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这个故事不过区区几百字,内容也简单,但我们却能为它深厚的人性主义内涵所感动。这位教师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费尽心力去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自信。这个故事让我们反思:教育的关注点应放在哪里?长期以来,一提到教育,人们常常关注的是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等等。作为一名教师,如遇到象苏珊那样缺课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给她补课;作为一名校长,他经常思考的是校纪的规范、教法的改革等等。杨振宁教授曾经讲过这样的话,我们的教学没有给学生以适当的位置,教师眼中没有学生,只有他的教案,几十个鲜活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的各种思维的火花和活力被教师忽视,几十个活人围着死的教案转。杨振宁教授虽然讲的是课堂教学,却也道出了应试教育中的弊端“目中无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种教育观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根本幸福,培养人格健全的人。2、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1)学生心理发展知识的缺乏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知识的缺乏,从而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案例: 某初中女生现在,调查显示,小学5、6年级女生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初一、二年级男生进入青春期,(青春期12、1318、19或20)这时期是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身心发展迅速,产生“成人感”和“独立感”,自尊心极强。调查:中学生,最大挫折“老师,当别人面,严厉批评我,我没面子”中美合作研究(04年):青少年学生死亡的第一原因自杀,其一原因,把自尊看得比生命重要。所以,教师应了解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处理问题要慎重。案例:偷试卷(2)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教师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就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正确地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采取不恰当的措施,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案例:农村某中学,某男生常有攻击行为,教师都认为是品行问题,想尽办法,批评惩罚,无效,脾气更差,教师们都觉得无能为力了。 后来,一次心理老师来了,看“有没有办法”?心理老师“问问他,愿不愿意跟我交流一下”?男生“我愿意,但交流时,不能有学校的老师”。办公室,男生锁上们,“你怎么了,有什么想跟我说的?”,男生流泪“老师,我有手淫”,原来,每次手淫后,心里紧张,找了农村有名老中医,“每手淫一次,元气大伤,继续下去,将来不能生儿子”。吓坏了。回家。但,精力旺盛,学习压力又大,又手淫,又想起老中医的话,烦,向外宣泄攻击。心理老师,40分钟,告之,“适度手淫无害”,适度手淫缓解心理压力,但过度不好。可兴趣转移。并告之这不是品德原因,而是心理问题。该男生后来好多了。中学生常见体像烦恼:容貌、形体、青春豆、手淫问题、性器官问题、性别角色等3、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在班级的心理场中占主动支配地位,与学生有比家长时间更长的有效接触,中小学生心理不完善,极易从教师出受到暗示和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维度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所在班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两者相关系数高达90%。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2001年,约有1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男教师(经济压力大、成就动机强)、年轻教师、工作量大的教师的问题尤其严重。应教会教师,学会处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a、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常换位。b、 同事 不计较。c、 学生 蹲下来(尊重、平等、理解):尊重学生人格 鼓励学生表达 学会耐心倾听 宽容不同意见 耐心解释规则4、职业压力(1)竞争压力(考评)近些年,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之一。在这些案例中,一方面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受到了谴责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应该选择暴力的方式,但另一方面,这些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为何会选择暴力的方式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案例:孩子身上的11处伤痕06年5月,发生在海口的一起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5月15日中午,记者见到了这起体罚事件的受害者-海南侨中初二(四)班的小岳-的家长张女士。张女士说:“5月7日,孩子放学回家脱衣冲凉时,发现他上身与双臂布满红肿的伤痕,仔细检查上身及两臂共有11处伤痕。再三追问,才知道是教生物的吴老师用雨伞殴打所致。”小岳告诉记者,当天上午最后一节课,他与同学嬉闹时手腕扭疼,后相约在课间去医务室,由于医务室没开门,两人随后出校门买红花油,路上遇到另一个老师,因怕挨批评,他们撒谎说:“没带课本,吴老师不让进教室”。 下午上课时,吴老师从课堂上把他和另一位同学叫出教室,要求他们在教室外走廊靠墙站立,开始用雨伞铁柄殴打。事后,吴老师还交代不能把这事告诉家长。吴老师承认了这一事实。采访中,面对记者,孩子的家长张女士一直存有这样的困惑:此前孩子与老师之间从无过节,为何老师能下此“很手”?采访中,一些教师分析说,心理压力过大可能是造成吴老师这种行为的根源。今年28岁的秦(qin)老师,6年前大学毕业后先后教过毕业班、实验班、普通班,曾因把普通班半数学生送入重点高中而被校长赞许“教学有方”。可是这学期,秦老师变得沉默不语,甚至惧怕走进学校和课堂。秦老师坦言:“压力大的时候,我想过体罚学生”。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许燕认为,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出现,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很大程度是因为教师工作压力过重导致。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等,使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记者:山东淄(zi)博市一所重点高中的一位有着30年教龄的老教师告诉记者,每天从早上开始一直要忙到晚上十点,班主任老师就更累,一个星期只能休息一天,连生病的时间都没有。各种横向、纵向的考核指标更象一道道绳(sheng)索一样,让老师喘(chuan)不过气来。他说:“学校内,不同老师之间要比较,还要把学生成绩拿出去比较,小考比,大考比,高考更要比。而老师的评优晋级、奖金发放都与学生成绩挂钩,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要被末位淘汰。所以,心理承受力差的不能当老师、身体条件差的也不能当老师。”2005年全国教师心理健康普查显示,在8699名填写了调查问卷的教师中,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海南大学人文学院的焦应勤教授表示,教师属于高压力群体,他们要面对来自个人家庭方面的问题,也要面对升学指标的压力;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批改学生作业、备课、进修学习等。同时,他们也和社会其它阶层一样,面临竞争、下岗、学历教育、计算机考级等,如果这些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就往往会以暴力的方式发泄出来。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咨询部主任郭素清:对学生的体罚成了教师宣泄心理压力的出口。(2)成就挫折案例:癌症晚期成就动机(为获得成就、达到既定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教师一般都有较强的成就动机,期望“桃李满天下”,但期望目标能否达到,却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还受制于学生的客观实际,尤其是后者,常常成为阻碍教师成就动机实现的主要因素。大学毕业,刚走上教育岗位,都是“教育万能”。但,几年下来,却感到现在的学生不服管、不听话,感到付出的与得到的不平衡,于是,急躁(zao)、焦虑、压抑、厌倦等接踵(zhong)而来。案例:某刚毕业男教师,想拿第一,所以,教学上,讲求高速度高难度,结果,学生听不懂,教师就发脾气,学生背后骂老师。期末考,年级倒数。家长告状。不想教书了。中年教师:肝、胆、胃病较多,长期精神压抑易得癌症。所以,教师应善于自我调节。5、学生自身的因素心理问题的产生既与客观环境的各种刺激有关,又与个体的心理调节能力有关。案例:喝农药6、法律意识不强 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属于未成年人,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教育的对象,他们依法享有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权利。个别教师动不动就采取体罚学生、“赶、撵(nian)”学生、随意让学生停课等行为,不管教师是有意或无意,部分学生之所以产生“厌学”“逃学”甚至极端心理或行为,其结果往往是教师不尊重、不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造成的。在西方国家,一般教师对学生都很客气,不论对多调皮、学习多差的学生都不能过重指责,更别说动手了。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地发现其优点,大加表扬。这样做,一来是因为西方国家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二来是怕稍(shao)不留意惹(re)上官司。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法律修养,尤其是对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作必要的了解,避免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违反了法律,而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结果。师源性心理问题的思索(高亚兵)第一、大多数师源性心理问题的表现是隐性的,而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却是长期的。案例:女作者毕淑敏在报纸上回忆了一件往事:当年,读小学,小学合唱团,老师当众说,“毕淑敏,你唱歌老跑调,你接下去就不要来参加了”。从此,我不愿唱,不敢唱,在唱歌方面自卑。考艺校,第一试题,唱歌,能否?不行。幸好其它成绩好,录取。现成为作家,但现在还是不能唱歌。教师的行为,终身影响。案例:某男孩,健美操很好,但有次,老师当全班面“某某,你太矮了,不要参加了”,很难堪。后有次,作文,全部详细写出全过程(宣泄),从此卸(xie)下了心理负担。所以,当学生有心理问题,最好让学生能及时宣泄,以免积重难返。长春一中学创立“心理宣泄室”为学生缓压(2004年12月、新华网)为了给学生提供一处调节自我、舒缓压力的空间,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近日在学校里成立了一个名为“晴朗地带”的心理宣泄室,让学生们宣泄压抑,释放心情。记者在“晴朗地带”看到,这里分为释心室、宁心室、启心室、畅心室、历心室五个部分,每个房间30平方米左右,里面分别装有沙袋、涂鸦板、绒(rong)布玩具、卡拉ok、咨询台等设施。在这里,学生们可以通过击打沙袋、涂鸦、唱歌、听音乐、畅谈等方式消除心理压力,发泄不良情绪。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研究室主任刘玉新说:“根据调查,当前许多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有各种焦虑、烦躁(zao)的心理压抑表现。我们创办这个平台,就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的知识,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第二、大部分致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教师,其主观愿望是良好的,因而这些所谓的良好愿望导致的不当行为还会继续存在,难以纠正。案例:打耳光 开头的第一个案例,陈佳的班主任周冬飞,觉得自己的严厉才是对学生负责。“我只觉得学生的成绩是我最大的安慰,我不希望你们毕业后骂我,说我不负责任”。第三、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实际上较难消除师源性心理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不管表面上素质教育喊得多么响),教师的工作条件不是很理想:竞争激烈,上级要升学率,学校就要进行教师业绩量化考评,把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管理等都与评优、奖金、晋职挂钩,有的地方还实行末位淘汰制, 而学生难管、收入不高、负担不轻,导致许多教师的心态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中, 教师在这种压力下,为保证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成为自己“下课”的理由,就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当教育行为而伤害了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地要求教师时刻言行优秀也是有点勉为其难的。四、减少“师源性心理问题”的途径(一)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教师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应抓住教师心理健康这个根本问题。有关专家表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分为先期教育和后期辅导两个方面。1、先期教育 作为教师的主要输出方的各类师范院校,在未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上也不尽如人意。 杨宏硕是海南师范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海口一所重点中学实习一个月后,他主动自修了教育心理学课程。他告诉记者:“真是不下海不知水多深”,在大学里我们面对的都是模拟课堂,实习期间我发现,面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心理压力会骤(zhou)然升高,尤其面对师生矛盾,真是手足无措的感觉。真希望大学期间学校能够针对我们以后将要遇到的具体问题,指导我们如何调节,以适应毕业后刚工作这段心理脆弱期。”所以,各类师范院校应在教师人才输出过程中,提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提高师范生善于自我调节,善于解决师生矛盾的能力,即把好师范队伍的入口关,输送合格、心理健康的人做教师。2、后期辅导 针对在职教师,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当成重要的工作来抓。(1)教师自身要端正教育观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最为基本的教育理念。 那种“重视尖子生,忽视一般生,轻视学困生,鄙视德困生”的思想和行为一定要加以改变和根除。在教育教学上就是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能否妥善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要看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了。如果一个教师缺乏这种理念和智慧,那他(她)教出来的学生,就极有可能出现“师源性心理问题”。高中学生典型心理问题(补):高一:适应问题。 初中尖子 重点高中,优越感丧失 过去我现在我 不一致 买钱进 压力大(排名落后) 理想我现实我 职高, 自我迷失、价值何在? 厌学(不是学习方法问题)高二:情感问题。 高一努力,结果学习不行;到高二,异性。高三:压力大(考试焦虑)适应问题: 案例:李某,来自某村镇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贯优秀,被当地人称为“才子”,考入重点高中后却发现自己在班里非常一般,不再是众星烘托的月亮,只是一颗普通的星星而已。尽管他学习方面更加努力了,但成绩始终保持在中等水平。他渐渐地害怕考试了,每到期中、期末,心理压力就很大,出现紧张、失眠、头晕等现象。案例:许某,女,16岁,重点高中一年级学生,从初中时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她痛苦地对老师说:“16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待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案例:邓某,16岁,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考发挥失常,经择校进入重点高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排在班上第三十多名,着急。学习更勤奋刻苦,早起晚睡,期末排名更差。第二学期开始,渐渐感到力不从心,由于运动时间太少,体质也很差,上课经常感到头晕,注意力难集中。找老师:“和初中比,我已经不知用功了多少倍,我该怎么办?”)上述都是典型的适应不良案例。上述现象在刚升入重点高中的新生来说显得突出,能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成绩一向优异,在原来的学校、班级成绩一直出类拔萃(cui),是同学们羡慕(xian mu)的对象,父母的骄傲,倍受老师的关注、宠爱,自己一直也都非常自信。进入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后,“高手云集,强手如林”,学习上的竞争异常激烈,而且,高中学习的内容、方法,教师的教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的优势将会削弱或消失,成为一般学生,从而产生失落、焦虑、烦恼等心理问题。对策(教师如何引导?)a、合理地自我调节客观地认识自我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建立起一个现实的期望,即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力的期望;同时,挖掘自身的潜力,对自己始终有信心。学会宣泄不良情绪要学会及时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找个朋友、亲人或老师倾述一下;参加一些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如打篮球、踢足球、长跑等;听音乐;好好睡一觉;到每人地方吼几声。找一些既不伤害自己又不伤害别人的宣泄方法。b、有效的环境支持 作为社会的人,学生阶段的最重要环境是学校和家庭,因此校方和家长的支持对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有积极的影响。教师课前简介教师在上新课程前,简略介绍该课程的相关情况,使学生对该课程的特点、教学要求有所了解,明白高中课程的要求与初中不同,学习方法应作相应改进。 加强学法指导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通过教师的方法介绍,同学间的经验交流等,帮助寻求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提高学习实效。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针对重点高中新生的特点,利用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学常识,使学生了解这一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面临的主要困惑,使学生掌握出现心理问题时的解脱方法。 开放心理咨询室 学校应开放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老师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对共同性心理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可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网上心理咨询等多种渠道进行辅导。 争取家长配合 学校可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该年龄段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可进行家庭教育正反方法对照介绍):情感问题案例:诱导式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学生心理自觉的教育“-我们在一个班相处一年多了,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聪明、热情大方、乐于助人。你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常令我心神不定,我真喜欢你!星期五下午没有其他活动,你在校门口等我,咱们出去聊聊好吗?请不要让我失望。”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张玉梅在初二年级的一个班上宣读着学生“刘刚”给女同学“婷婷”的“情书”。这不是张老师在公布自己学生的情书,而是她的“青春期异性交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一个情节。接下来,张老师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婷婷将信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并不再理刘刚,这对刘刚今后的学习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假如婷婷接受刘刚的感情,从此两人密切往来,刘刚大献殷勤,你认为这样对他俩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张老师最后给学生留下作业: “如果你收到了同学的情书,会怎么办?”“当一个人陷入单相思时该怎么办?”一个处于青春期学生中的敏感话题,在张老师营造的自然、轻松、平等的氛围中进行了有效的交流。这是张玉梅老师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wo)建中博士主编的中学生心理导向教材进行的诱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案例: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一个教师的教育心得)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ya)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学生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学生刘某某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学生,我轻轻地走到那另一个学生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那学生很不情愿地把诗给了我,然后两位学生对视了一下,刘某某趴到了桌子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大数据中心运营服务合同
- 2024柴油购销合同模板
- 2024年国际原油买卖进出口贸易合同
- 2024年城市安防监控系统集成服务合同
- 高频振幅调制器课程设计
- 华科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 民族团结的实践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美体公司简介
- 非遗系列培训课程设计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年)诊疗规范培训课件
- 小班美术《好吃的鱼》课件
- 骨科手术患者护理课件
- 健康企业创建方案设计
- 校园欺凌谈话记录表
- 国企股权收购方案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药物健康宣教
- 网络工程职业生涯展示
-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 《汽车钣金喷涂技术》 课件 任务11.2车身钢制外板外形修复机修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