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文章摘要:结合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例 ,阐述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关键词:德育教育 化学教育正文: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教学中的教育性表现在教材内容中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有人可能会认为:社会科学的教材确有大量的思想教育内容,自然科学的教材不一定如此。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认识思想教育内容。从化学学科的具体内容出发,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一、爱国主义教育从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的忧国忧民思想, 到苏武的“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旌尽落”;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汉青”, 无一不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典型写照。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 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亦变得越来越深刻。1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的觉悟和情感变成刻苦学习的动力。我们在讲授“元素、元素符号”这节时,向学生介绍在元素的命名中体现了不少爱国者的赤子之心。如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著名化学家居里夫人,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用“钋”来为她发现的新元素命名。讲“硫”时,可写“一硫二硝三木炭”的反应方程式,提到黑火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创举;在讲金属的冶炼时,提到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在近代,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侯式制碱法”创造者侯德榜先生,怀着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毅然离美回国,在强烈爱国主义的驱使下,忘我工作,打破了外国垄断的制碱局面,在中国建立了一座碱厂,他研制出了“侯氏制碱法”,使世界制碱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中华民族争了光;结合“蛋白质教学”可讲1965年我国成功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结合“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可讲2005年我国的“神舟六号”载人上天;我们也可适当地介绍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化学的发展史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极好教材。德国化学家肖莱马曾经说过:“化学的发展是按辩证法的规律进行的。” 2化学理论中存在着辩证法的大量内容,如化学理论中的对立与统一、化学运动中的量变和质变、化学反应中的内因与外因、化学平衡中的静态与动态等等。1、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通过学习物质的组成和微观结构,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电子、光子及其他基本粒子构成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世界上一切物质都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一滴蓝色钢笔水滴入水中的扩散现象是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结果,人们嗅到的特殊气味是特定物质在空气中运动的结果。使用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还可直接观察物质分子的微观化学运动及结构。2、 对立统一规律化学变化就是吸引和排斥的矛盾运动过程,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建立起统一体,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中学化学中对立统一关系比比皆是。例如在讲纯净物时,介绍了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的,如高纯硅,硅的纯度可达 99.999999999%,可仍有少量的杂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概念,但是,有得必有失,所以在同一个反应中有氧化剂则必有还原剂;类似的还有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化合和分解,加成和消去,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吸热与放热,风化与潮解,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与逆反应,平衡与非平衡等都反映了化学变化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3、量变质变规律恩格斯说过:“化学可以称为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变化而发生质变的科学。”量变到质变是化学运动的基本形式。化学中的量指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核电荷数、电子数、化合价、原子半径、离子半径、键角、键能、键长等等。化学知识中充满着物质由于量变而引起质变的事例。例如缓慢氧化导致自燃,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逐渐积累达到一定量(即着火点)就会质变(燃烧);由于原子内核电荷数的变化引起的元素种类的变化,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一项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如核电荷数为1、11、17的分别代表三种元素,具有很不相同的化学性质;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碳元素、氢元素原子个数的不同,形成了成千上万种烃类化合物;无水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反应,在140时生成乙醚,继续升温,在170时生成的却是乙烯等等。4、内因与外因唯物辨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般来说,外因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对事物发展能否实现起决定作用。例如在讲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要让学生知道,世界上的物质不是都能燃烧的。煤、木材等本身具有可燃性,这是内因只要具备燃烧的条件,就能发生燃烧;而普通的石头、玻璃等即使在同样的条件下,也不能燃烧,这是它们不具有可以燃烧的内因。例如溴乙烷在强碱水溶液中加热发生亲核取代生成乙醇,而在强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由于溴乙烷的亲核取代与消去反应在碱性溶液中同时发生并相互竞争,而哪一反应占优势,主要与反应的条件(温度、溶剂等)多种因素有关。类似的还有有机反应中一些反应条件,如光照条件还是铁作催化剂;液溴还是溴水;浓硫酸还是稀硫酸;水浴加热还是酒精灯加热等等都影响反应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物质变化的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化学变化的内因,同时重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作用,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高中化学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点辨证思想,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知道自然界各种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如:无机物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物中各种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同一种物质分子里不同官能团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苯酚分子中,苯环与羟基的相互影响。此外,结合相关内容,还可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 科学素质教育 二十一世纪教育, 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 德育教育先行为伴的双轨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要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相处,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去做。1、培养学生的专研精神 “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和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说法,都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经历磨难而成的。目前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加上社会上一些“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使一些学生怕苦怕累。吃苦和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使学生有创新毅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化学家成功的道路。例如:在讲“原子结构”这一章时,可以介绍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以 “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的事例;在“苯 芳香烃”课中讲到“三硝基苯(tnt)”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世界科学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故事,他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进行炸药爆炸实验,终于发现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居里夫妇历经四年艰辛,从数吨沥青矿渣中提到0.12克纯氯化镭通过化学家们感人的事迹,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科学作风和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幻想是创造的开始。在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满足于现有和现成的知识,要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摆脱旧观念和旧势力的阻挠,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要想别人之不敢想。在做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善于借助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的思维方法,通过对实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尾气的吸收装置时,学生知道倒置的漏斗可以防止进行hcl、nh3性质实验中出现倒吸现象。教师可以问“除了这种装置还有没有其他装置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呢?”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自由回答,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得出防倒吸现象装置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中国有一句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合作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技能,应该时常注重合作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多创造合作的环境,让学生学会合作。在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一般是2位同学一组,相互配合,进行实验。实验内容涉及实验仪器的组装,实验药品的添加,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过程的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等等。整个实验过程对于学生相互配合具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可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才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的作风。具体体现在:将学生分组来完成一个小课题,题目应该具有综合性,需要有几个同学合作才能共同完成;做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实验项目和内容应该有几个同学共同完成;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也应该让几个同学共同完成,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分工。四、环境保护教育 “人口、能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给人类带来进步和幸福,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如全球化的能源问题,水资源污染问题,有害废弃物问题,臭氧层破坏和地球升温问题等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宣传“绿色化学”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代社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例如讲述“氮族元素”这一节时,氮氧化合物是污染大气的重要污染物时,可介绍这些氮氧化物受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讲解“氧族元素”这一节讲到硫的性质时,告诉学生硫的氧化物会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例如在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就是硫的氧化物污染环境的结果;讲解“卤代烃”时提及氟氯烃具有无毒不燃稳定高效的优点,广泛用作致冷剂、发泡剂等,但它们对大气臭氧层破坏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在讲“合成材料”时,让学生了解塑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极其广泛又不可缺少的作用,农膜在农业生产中增产作用显著,尤其在干旱或高寒地区更成为增产的关键,但大量的农膜和塑料包装、一次性餐具等废物形成了令人困扰的“白色污染”,破坏土壤污染水质;在讲“肥皂 合成洗涤剂”时可讲水体富营养化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在化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时,不仅要把德育教育与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适应性练习(一)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淮安市南陈集中学2025届初三2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普洱学院《西方思想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2025届初三化学试题周四测试试题含解析
- 商洛学院《社区预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教学课件
-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问题解决与数学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视频剪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省恩施州2025年初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试卷(二)生物试题含解析
-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理论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车间注塑工艺表
- SH30182019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8精选文档
-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八纲辨证课件
- 3 春夜喜雨课件(共16张PPT)
- DB32∕T 3921-2020 居住建筑浮筑楼板保温隔声工程技术规程
- [推选]高墩翻模施工技术PPT课件
- 现代住宅风水全解(含文字及图解)(课堂PPT)
- Q∕GDW 12131-2021 干扰源用户接入电网电能质量评估技术规范
- 图解副热带高压
- 美标管壁厚等级表
- 话剧基础知识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