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体验型校本教研活动经历.doc_第1页
记一次体验型校本教研活动经历.doc_第2页
记一次体验型校本教研活动经历.doc_第3页
记一次体验型校本教研活动经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出“情感”的漩涡记一次体验型校本教研活动经历2005年11月,我校承办了“慈溪市校本教研研讨会暨课堂教学展示”的活动,我校中小学部共有17门学科的教研组,分别介绍了开展“体验型校本教研”的活动情况,并开出了22节学科体验课,展示了我校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和校本教研的特色,这次活动是教师教学经验与学科教育理念的互动过程,也是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反思的碰撞过程。在这次活动中,作为小学语文教研组长的我,首当其冲承担了代表小学语文学科的一堂展示课。经过教研组集体讨论,展示课的课型确定为“情感体验”型,要努力体现的教学特色是在课堂中营造情感场,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内心感受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运用“主题对话”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用生命去感受课堂。为了这堂课,度过了多少次不眠之夜,望着指针滑向凌晨三点、四点;为了这堂课,情绪在兴奋与消沉中起起伏伏,真有点“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味道。经常问自己:后悔吗?想当初,学校提出这次活动时,作为教研组长的我完全可以把任务交给组内的其他优秀老师。扪心自问,的确有那么一点儿私心把其中一个名额留给了自己,因为我不想失去这样一个能让教研室专家精心指导的难得的机会,更因为我有那一份自信,进入阳光的近八年来,在学校课题的引领下,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飞跃式的长进,对许多教学行为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并形成了一定的理念,想想日常教学驾驭自如的我,难道还怕上一堂课吗?由于太相信自己,我对课题的选择也没有太多的考虑。总认为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不管教学哪一课都应该教出自己的风格。因为课的内容仅仅是作为载体,要展示的是自己对教材的处理和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考虑到小学语文教研组共推出两堂课,其中一堂课的承担者陈央璐老师选择了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于是我决定选择借班上高段的一篇课文,拿来新课程第七册教材,信手翻开,翻到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细细地读文,故事挺感人的,再加上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的特殊的情感,我便选择了它。事实证明,我是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我选择了一篇情感性很强的课文,我让自己掉入了课文情感的漩涡里,我被故事感动着,然后从许多个角度去感悟着那一份感动。如何构建一个能让学生走入课文的阶梯,如何让情感和感悟语言文字有机地融合,成了我设计教学的重点,也成了至今还困惑着我的一个难题。我想起教研室胡振燕老师常说的一句话:“这堂课你要教什么?”我努力地想让自己的每一次设计都能回答这个问题,但在实际生成的课堂中我总是走入一个又一个迷宫,理不出头绪。这篇课文,我四次试教,加上最后的展示课,共设计了五份教案,也产生了五个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现在回顾以往的设计和课堂教学,似乎还能提炼出一点有思考价值的东西吧。第一次设计,我预想上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血脉亲情,从而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设计中,我首先通过图片展示的手段让学生感知当时台湾正发生着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了解当时惨烈的环境,为感悟主人公的奉献精神作好铺垫。然后通过读课文,在语言文字中感悟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行为,说说自己感动的地方。最后用“写亲情卡”的方式,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提升。可是第一次试教后,感觉课文的整体性不强,内容有点割裂,再加上没有课文前一部分的铺垫,学生的感悟不深,而且整堂课的立足点过于在情感的体验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浮于表面。于是我在第二次设计中,就上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说说受到感动的地方,从而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又把视角放在“小钱得救了,他会感激谁?”的上面,引导学生读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台湾青年和他博士的奉献精神。这样一试,又发现课的容量非常大,四十分钟有点匆匆走过场的感觉。然后我就做了减法。在第三次设计中,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先理解写“小钱不幸”的句子,然后引出“他得救了想想他会感激谁?”试教之后,发现课的条理比较清楚,但我发现学生与文本之间总有一条鸿沟隔着,才接触文本,直接让学生说感激,学生走不进文本中去,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的语言,是教师在替学生感悟。第四次设计我就想干脆从学生自己对故事的最初感受入手,也就是抓住读课文时的心情变化入手,理出三个心情变化:从感到心酸到看到希望又受到感动,然后结合文本让学生说说从哪里让他感到心酸,又从哪里看到希望,从哪些语句中受到了感动。试教之后感觉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近了一些,而且在感悟的过程中渗透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辗转”、“一次又一次”等词,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自己的体会,把情感与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总体感觉还可以,只是整个教学思路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自主的行为受到了制约,这样的课堂在当前的形势中是会受到质疑的。于是我在第五次设计,即展示课的设计中对这一方面作了相应的调整。首先依然是初读课文,学生体会心情的变化,但并不总结出具体的心情变化。然后再次让学生走入文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划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反复读读这些句子,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就写在句子的旁边。接着便是交流学生的感受,在这块时间中,我抓住几个点进行了板块设计,学生说到哪个点上,我随机地进行进一步感悟和指导。如当学生说到“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做抽骨髓的手术令他十分感动”的时候,我随机抓住“静静地”这三个字让学生体会:联系上下文,想想当时哪些情况是不能让青年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位青年为什么还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什么能让他如此勇敢和不顾一切呀?又如说到李博士的时候,对“奔波”的理解,我利用了一篇真实的新闻报道的片断让学生感悟其中李博士所付出的艰辛。想想应该能上好这堂课,但是这堂课结束后,我还是没有感到轻松,总觉得有许多遗憾的地方,没有我理想中的一种“爽”的感觉,一开始的难题依然困惑着我,语文课到底教什么?这一路走得很辛苦,我忽然发现教学中要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