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浅析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思路.doc_第1页
银行系统论文:浅析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思路.doc_第2页
银行系统论文:浅析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思路.doc_第3页
银行系统论文:浅析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思路.doc_第4页
银行系统论文:浅析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思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系统论文:浅析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思路非信贷资产是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量是“三分资产有其一”,非信贷资产管理是其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沿革、政策规定及管理习惯等原因,与信贷资产的“称谓统一、管理规范”相比,信贷资产以外总量巨大、科目众多、形态各异、内容繁杂的如此大一块资产,无统一、准确的概念称谓,无明确、清晰的管理职责,无全面、合理的集中管理,也无规范、系统的风险管理。就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状况和水平而言,既与其总量、地位不相符,也与监管部门的要求相差较远,更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现就如何规范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思路问题谈几点个人浅见。一、非信贷资产的概念非信贷资产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下除信贷资产及呆账准备之外的其他所有资产项目。按照中国银监会规定的统计报表,具体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贵金属;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拆放同业;存放联行款项;应收及预付款项;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垫款;买入返售证券;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其他非信贷资产(含待处理抵债资产、应付福利费垫款、未弥补亏损、待处理房改资产、待清理接收资产及其他类资产等项目)。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是指在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二、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的管理现状(一)非信贷资产的管理现状。总体来看,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的管理状况明显落后于信贷管理,其管理现状归结为“乱、散、差”三方面:1、认识比较“乱”。概念乱,提法多,称谓不统一。信贷资产之外,“其它资产”、“待清理资产”、“待处理资产”、“非生息资产”、“接收资产”、“投资性资产”、“抵债资产”等各种概念和提法都有,难以区分,容易混淆;内容乱,项目多,种类杂。非信贷资产犹如一个大筐,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全口径统计项目有二十类,高风险统计项目有十二类;资产形态乱。现金、贵金属、银行存款、存放款项、应收账款、投资、买入返售证券、抵债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清理资产等各种形态均有,且有形和无形、实有和递延兼备。2、管理比较“散”。业务散。存放类、拆借类、应收类、投资类、回购类、以资抵债类、接收类、待清理类等各种业务均有,且涉及多个部门;科目散。业务散必导致科目散,如按去年银监会要求核查统计,非信贷全口径十八类及高风险十二类所归属之一、二级会计科目分别多达百个以上,境外科目更多更散,业务散乱及科目零乱可见一斑;信息“散”。业务散、资产散、科目散必带来信息散,因为无统一、规范的会计科目体系,无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必缺少强有力的电子化支撑,必造成信息采集方式差、处理成本高、使用效益低的不利局面;管理散。职责散则必带来业务散,必导致“群龙戏水、各司其务”的局面,必带来“资产散”的结果。非信贷资产既有认识上的“迷点”、“乱点”,必存管理上的“盲点”、“盲区”。一是从管理现状看,缺乏集中、统一。其既似信贷业务以外其他业务的“散落处”,又像信贷资产以外其他资产的“集散地”,更如一些“问题资产”的“迷踪地”,非信贷资产管理的确是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急需加强的内控部位;二是从操作方式看,需要严格、规范。对损失类资产,犹如“冷冻间”,只待核销处理;对挂账类资产,犹如“储藏室”,有应收预付之分;对经停类资产,犹如“中转站”,如龙门客栈之匆匆过客;对错放类资产,犹如“防空洞”,需重点整改归位。3、质量比较“差”。非信贷不良资产余额及占比较高,非信贷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应收账款”及诸多的“待清理资产”、“待处理资产”等项目;非信贷资产中非生息资产占比较高;非信贷资产损失较大,其中待处理抵债资产、待处理房改资产及待清理接收资产损失较大,有的项目损失高达100。(二)非信贷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我行非信贷资产管理中目前存在“重信贷资产管理,轻非信贷资产管理;重部门分散负责,轻全行统一管理;重正常资产的常规管理,轻风险资产的清理处置;重境内管理,轻境外管理”等“四重四轻”现象。1、缺乏明确的政策、制度及统一管理。由于监管部门及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管理政策制度的缺失及管理不到位,对非信贷资产的认识水平、清理摸底、监测分析、有效处置及评价考核方面普遍存在不足。2、风险管理比较薄弱。由于2003年底前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缺乏统一管理,缺乏对非信贷资产风险预警及化解意识,缺乏对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缺乏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及风险形态认定、调整的申报、审批机制,非信贷不良资产的系统清理和清收处置明显滞后,历史遗留问题积累较多。3、会计核算有待规范。由于非信贷资产项目多,对应会计核算科目多,存在会计科目使用不统一、不规范、不准确的现象。4、电子化建设滞后。与发展较快、支持有力的信贷电子化建设相比,非信贷资产管理的电子化建设差距较大,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等常规管理的电子化建设的基础工作还为真正起步,科技支持亟待加强。5、内控机制有待完善。主要是缺乏规范的制度约束和内控机制的薄弱,也集中反映了非信贷资产的审计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非信贷资产的专项审计的密度、频率和质量有待提高。三、非信贷资产风险的成因分析(一)宏观层面分析。从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及农业银行体制改革看,非信贷资产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历史原因和国家宏观调控等政策的影响形成的风险。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一家对新中国经济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并做出重要贡献的老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历了重大角色转变,即从国家计划经济的政策调控枢纽之一,转变为承担宏观调控重要杠杠作用的国有专业银行,又逐渐转化为以市场机制为导向、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家每一次经济政策的调整,都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留下一道又一道深刻的历史痕迹,形成越来越沉重的历史包袱,多年积淀下来各种政策性风险必然在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中得到集中反映。如农业银行在改革开放前及作为国家专业银行时期发放的不少政策性支农贷款形成不良,农业发展银行及人民银行划转的专项贷款几乎全额形成不良,人民银行资金市场及融资中心撤销后未归还的会员基金及未偿还的农业银行拆借款形成一些风险,因国家整顿金融秩序而关闭的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给农业银行造成较多不良,职工住房分配体制改革后承担了待处理房改损失,上述因素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也衍生了大量的非信贷资产风险,形成了较多挂账待处理资产,给农业银行带来较大损失。二是受市场竞争和自身财力限制的双重挤压形成的风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逐步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金融业务逐年放开并逐步以市场化运作,使国有商业银行日益感到金融竞争的严重压力,必须加大必要的投入才能改变形象(如门面装潢、微机、电子网络的投入),与轻装上阵的股份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全面展开激烈竞争。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处于国家银行向专业银行、商业银行的转轨阶段,国家的宏观监管和国有商业银行自身财务管理都不可能很快与金融市场竞争的要求相适应。在双重挤压下,国有商业银行要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必然会形成相应的财务包袱。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不断规范和逐年消化,这种财务包袱形成的非信贷资产需经过多年的发展才能逐步加以消化。三是由于自身不规范经营、帐外经营、违规违法经营形成的风险。回顾农业银行恢复二十五年以来的历史,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也经历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弱小到强盛的成长过程。特别是改革之初宏观调控前的一段时期,由于对改革政策的理解偏差,受社会不正常经济现象的误导及盲目跟风,对自身经营效益的过分追求,或片面顾及银行及员工的收入,不少基层分支机构通过大办自办经济实体、大兴高息融资拆借、大搞违规及账外经营,形成了大量呆账,转化为非信贷资产风险。同时,还有少数员工经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道德沦丧,腐败变质,为谋取个人私利,置银行利益于不顾,大搞违法违规经营,发生了不少经济案件,给银行造成了较大损失。四是由于社会信用环境恶劣及信贷资产质量下降衍生的风险。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历史上一直扮演国家政策性银行角色,也承因此接了大量的老企业的贷款,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及诚信建设未能与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协调发展,加之目前诚信机制及监管主体的缺失,致使当前的社会信用环境处于一个相对劣化状态。尤其表现在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悬空、脱壳,逃废银行债务,不少地方政府甚至包庇、纵容及支持企业的逃废债行为。国有商业银行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必须通过依法诉讼清收保全信贷资产,或通过采取以资抵债等变通的方法清收贷款本息。由于种种原因,“执行难”已成为困扰社会的一大顽症,赢官司不赢钱已司空见惯,银行被迫垫付大量诉讼费,以及通过以资抵债方式接收不少欠贷企业的劣质资产,衍生出新的非信贷资产风险,也潜在着更大的处置损失。五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历次体制变革形成的风险。以农业银行为例,一是农业银行历史上经过多次与人行的分合变换,由于管理和交接衔接的原因,一些原始资料不尽齐全,形成非信贷资产的风险,最早的可追溯到改革开放前。如委托放款由于经过多次分合,委托款项来源、定向、全权委托性质均难以查考,尤其是人农两行分家,从人民银行划入的老委托放款部分借据不全等。二是19941999年的经历的“分、撤、脱、剥”改革(指农业发展银行分设、系统信托公司撤销、农村信用社脱钩及向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又衍生出新的非信贷资产风险。如农发行划回的专项贷款,几乎全额转为不良;系统信托公司撤销,形成的“待清理信托资产”全额为可疑类以上;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形成为数较多的“待处理同业拆借垫款”及“诉讼费垫款”;剥离不良资产过程中及行司之间的经济纠纷,又衍生“未剥离表内利息”、“有问题”剥离项目、“投资划转退回项目”及“已剥离债权的诉讼费垫款”等新的非信贷资产风险。(二)微观层面分析。从业务操作情况看:除了一些纯粹的非信贷资产项目风险由自身形成外,还有不少非信贷资产则是由于信贷资产发生风险及表外业务发生事实垫款风险后转移而来。1、内生性风险。一些纯属非信贷资产项目自身形成的风险。2、转移性风险。一些与信贷资产及表外业务有关的项目则是由信贷资产及表外业务的风险转移而来。信贷资产风险转移项目:如应收账款中的“表内应收利息”、“待处理案件纠纷垫款”,其他非信贷资产中的“待处理抵债资产”、“待清理接收资产”。表外业务风险转移项目:如“待处理以前年度担保及信用证垫款”、应收账款中的“待处理案件纠纷垫款”。四、规范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思路(一)强化对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既是银监会等外部监管部门的要求,也是国有商业银行加快股份制改革的要求,更是各行摸清家底、加强管理的要求。非信贷资产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既是落实监管部门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加强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力措施。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箭在弦上,摸清家底是当务之急,加快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势在必行。(二)以监管部门的政策规定和监管要求,统一对非信贷资产的管理理念。以2003年银监会对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管理的专项核查及现场检查为标志,依据银监会的政策规定和监管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对非信贷资产的认识得到真正统一,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职责得以明确,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工作已正式开展起来并步入正轨。今年以来,各行高度重视非信贷资产管理,十分关注非信贷不良资产的清理处置,特别是为了加快股份制改革及上市步伐,纷纷加大对损失类非信贷资产的消化力度,加快非信贷不良资产的清理处置步伐,提升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三)以制定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为突破口,加快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就农业银行而言,以即将出台中国农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这项基本制度为标志,全面加强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非信贷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为使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规范化奠定比较扎实的制度基础。(四)以实施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为核心,全面加强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一是尽快试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真实反映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建立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不良认定及损失核销工作机制,使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并步入正轨。二是严格执行非信贷风险资产的压降计划。大力推行以全面压降非信贷不良资产余额及占比为主要内容的非信贷风险资产控制措施,努力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三是加强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监测、考核。按照银监会关于加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的通知(银监发20047号)中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规定,按照“查清风险源,监控风险点,阻断风险链,压缩风险面,降低风险度”的总要求,认真做好非信贷资产风险监测工作,建立非信贷资产风险的按月监测及按季分析制度,建立以“非信贷资产质量进步度”为主要指标的系统非信贷资产质量评价考核体系,逐步完善全行非信贷资产风险预警机制。四是加快非信贷不良资产清收处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