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研究课件_第1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研究课件_第2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研究课件_第3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研究课件_第4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本科生毕业论毕业论文(文(设计设计) ) 题题 目:目: 山山东东省城市化省城市化发发展区域差异研究展区域差异研究 专业专业代代码码: : 070702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丁洪侠丁洪侠 学学 号:号: 2007201984 单单 位:位: 环环境与境与规规划学院划学院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 : 林英林英华华 2011 年年 5 月月 31 日日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 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I Abstract.II 1 选题背景与意义选题背景与意义1 2 城市化区域差异分析城市化区域差异分析.1 2.1 总体空间结构差异1 2.2 城市规模结构差异2 2.3 辐射作用差异3 3 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机制分析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机制分析5 3.1 资源禀赋差异5 3.2 产业结构差异6 3.3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6 3.4 教育、科技及人口文化素质差异6 3.5 推拉力作用的不同步性7 4 促进山东省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促进山东省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措施.7 4.1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引导城市健康发展.7 4.2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8 4.3 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8 4.4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9 4.5 进行制度创新,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9 5 结结 语语.1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1 致致 谢谢.12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摘 要要 随着城市化浪潮在中国的掀起,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山东省的 城市化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因此,对山东省进行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 研究,并探讨其区域差异形成机制,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因地 制宜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差 异为研究对象,对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的总体空间结构差异、规模结构差异以 及辐射作用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剖析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机制,探求山东 省区域城市化发展特点,以期为推动山东城市化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城市化; 区域差异;形成机制;对策措施;山东省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rbanization in China, a wave of accelerat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But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province shows certain regional diversity.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on urbaniz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to promot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strategy formulated measures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overall urbanization area spatial structure difference, size and radiation differenc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comparative study of Shandong provinc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seek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Shandong area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urbanization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Keywords: urbanization;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Shandong province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 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研究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1 1 选题背景与意义选题背景与意义 21 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是区域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教育中心,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文明进步程度。改革 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绩的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山 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良好的资源禀赋条件、优 越的地理区位和人力资本优势,城市化获得了迅速发展。2009 年,山东省城镇 化率达到 37.54%,但山东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成 为制约山东省经济高质高效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瓶颈因素之一。同时在城 市化中存在区域城乡差距加大、城市环境恶化、资源低效利用、就业压力大等问 题。因此,对山东这一中国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进行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并探讨其区域差异形成机制,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制 定城市化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本文以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 学等有关原理,采用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对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的总体空间结构差异、规模结构差异以及辐射作用差异 进行比较研究,剖析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机制,探求山东省区域城市化发 展特点,以期为推动山东城市化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2 2 城市化区域差异分析城市化区域差异分析 2.12.1 总体空间结构差异总体空间结构差异 表1 2009年山东省17地级市城市化水平 % 城市名称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 城市化水平71.3162.7043.1334.2742.9747.7046.9230.3828.38 城市名称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 城市化水平48.5835.2639.8820.8229.2828.8127.8819.59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 资料来源:据2010年山东省统计年鉴计算而得;各城市数据包括市辖县 一般而言,城市化水平 70 %的为高度城市化水平2。2009年山 东省城市化水平达到37.54 %,已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但仍以接近城市化和待 城市化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见表1) 。据表1可知,山东省的济南为唯一高度城 市化水平城市,青岛是基本城市化水平,威海、烟台、潍坊、淄博、东营、莱芜、 日照、枣庄、济宁已达到接近城市化阶段,其中前5个城市化水平大于40 %,后4 个城市化水平小于40%,仍处于接近城市化的低级阶段;德州、聊城、泰安、滨 州、临沂、菏泽6个城市为待城市化水平。济南城市化水平最高为71.31 %,菏泽 城市化水平最低为19.59 % ,前者比后者高51.72个百分点,是后者的3.6倍。 从山东省全省分析,山东省东部地区(青岛、烟台、威海、潍坊) 的城市化水 平大大高于西部地区(德州、聊城、滨州、菏泽)。东部地区各城市的平均城市化 水平为51.48%,为基本城市化水平;西部地区各城市的平均城市化水平为 26.39%,仅为待城市化水平。 2.22.2 城市规模结构差异城市规模结构差异 2.2.1 城市人口规模比较 城市人口规模属于城市的自然规模,但它是一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开发程度 的集中反映,它与城市化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山东省城市规模的空间分异现象明显。2006年,全省共有县级以上城市48个,26 个位于东部地区,15个位于中部地区,7个位于西部地区,城市数目东多西少格 局十分明显。就17个设区市而言,济南、青岛、淄博3个城市市辖区的城镇人口 都超过了200万;烟台、潍坊、济宁、临沂、枣庄、泰安、菏泽7个城市的市辖区 城镇人口超过了100万,其余7个城市市辖区的城市人口在50100万之间3。在 31个县级市中,城市人口大于50万的有5座,占全部县级市数量的16.1%;在 4050万之间的有8座,占25.8%;在3040万之间的有9座,占29%;在2030 万之间的有7座,占22.6%;小于20万的只有乳山和乐陵两市,占6%。通过以上 分析,无论是设区市还是县级市,城市规模均衡度较大,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 市数量占比重最大,有24座,占城市总数的50%。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3 表2 2006年山东17个设区市市辖区城镇人口规模比较 市辖区城镇人口(万人)地市 200济南、青岛、淄博 100200烟台、潍坊、济宁、临沂、枣庄、泰安、菏泽 50100东营、聊城、德州、滨州、莱芜、威海、日照 资料来源: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报告(2007) 2006年山东省城市人口密度为887人/ km2,济南、青岛、济宁、临沂、德州 的人口聚集程度较高,每km2 超过1000人,其中青岛最高,每km21791人,而东 营仅为240 人,东营作为大城市人口密度偏小。聊城、滨州也只有500余人,人 口聚集程度较低。由此可见城市规模仍然是东部大于西部,与城市化水平的分布 趋势相吻合4。 2.2.2城市经济规模比较 2009年,山东省17个设区市中,青岛市地区生产总值最高,为4853.87 亿元, 莱芜市最低,只有471.30 亿元,青岛市是莱芜的10.3倍。就人均GDP而言,全省 48个县级以上城市中只有21个(其中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威海 6个设区市,章丘、胶州、即墨、胶南、莱西、龙口、莱州、蓬莱、招远、兖州、 邹城、肥城、文登、荣成、乳山15个县级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0986元) 。人 均GDP最高的东营市(102370元) ,最低的是菏泽市(11649元) ,前者是后者的 8.88倍。 表3 2009年山东17地市经济规模比较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市 3000青岛、烟台、济南 20003000潍坊、淄博、济宁、临沂、东营 10002000威海、泰安、德州、聊城、滨州、枣庄 1000菏泽、日照、莱芜 资料来源:山东统计年鉴(2010) 2.32.3 辐射作用差异辐射作用差异 17中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功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城 市规模(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等)的差异,其影响范围有所不同。据断裂点理论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4 (breaking point theory) 随着距离的增加,城市对其下级地区的影响范围是逐渐减 弱的,并最终被其他城市的影响所取代。 首先假设有两个区域中心城市i 和j,c 是它们之间的某地,则中心城市i 和j 对c 的吸引力由引力公式得出: 12 2 m m fk r 式中, m 为城市规模指标,这里采用经济指标GDP(亿元) ;k 为经验确定的 权数;r 为两城市之间的距离(km) ; f 为所求得引力值。 如果c 地所受的i 、j 两城市对它的吸引力是相等的,这一点称为城市的断裂点。据此可以得出式子: 3 3 2 j i jijj m m mm kk dDd 经过整理得出断裂点计算公式 : 1 ij j i j D d m m 式中:dj 为从断裂点到j 城的距离(km),即相对于i 城市而言, j 城市的吸引范 围(km);Dij为i 、j 城市之间的距离(km) ;mi 为所选取的i 城市规模指标;mj 为所选取的j 城市规模指标5。 现选取鲁西北、鲁中的中心城市济南、鲁西南中心城市济宁、鲁东中心城市 青岛运用断裂点理论计算得出表4。 表4 济南、青岛、济宁辐射断裂点位置 城市离济南市的距离 dj/ km 占总距离的比例离青岛市的距离 dj/ km 占总距离的比例 青岛226.20.47254.370.53 济宁102.00.56313.90.59 资料来源:该表及表5 、表6、表7 均据山东省行政区划图计算而得。 由表4可以看出3个区域中心城市中,辐射功能最强的是青岛,其次是济南, 济宁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小。17地级城市中其余城市按青岛、济南、济宁3城市辐 射功能的大小作如下划分:济南的辐射范围主要涉及淄博、东营、滨州、德州、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5 聊城、泰安、莱芜7 个地级城市;青岛辐射范围主要涉及潍坊、烟台、威海、日 照、临沂5个地级市;济宁的辐射范围主要涉及菏泽和枣庄2个地级市。 表5 鲁西北、鲁中主要城市断裂点位置 距离关系莱芜滨州聊城德州泰安东营淄博 离济南市的距离dj/ km87.2118.092.691.241.2140.582.7 两城市间距离的比例0.740.690.640.620.600.600.55 表6 鲁东主要城市断裂点位置 距离关系日照临沂威海潍坊烟台 离青岛市的距离dj/ km99.1183.2183.0110.5131.1 占两城市间距离的比例0.710.600.500.570.54 表7 鲁南主要城市断裂点位置 距离关系菏泽枣庄 离济宁市的距离dj/ km103.397.7 占两城市间距离的比例0.630.61 表5中7个城市淄博辐射作用较强,东营与泰安相当,德州、聊城、滨州、莱 芜较差。表6 鲁东5个地级城市中威海的辐射作用最强,其辐射带动力与青岛相 当,有与青岛相抗衡的趋势;潍坊与烟台的辐射作用较强,且两城市辐射力相差 不大;临沂与日照辐射功能较弱,辐射范围较小。表7鲁南两地级城市辐射作用 偏小。 从山东全省范围看,17个地级城市的辐射作用按其辐射范围大小可分4个层 次。青岛、济南作为一级区域中心辐射带动功能最强,是第一层次;威海、淄博 辐射作用较强属第二层次;烟台、潍坊、东营、泰安、临沂、济宁次之,属第三 层次;德州、聊城、滨州、莱芜、日照、枣庄、菏泽作为区域中心,缺乏辐射带 动作用,属第四层次。 3 3 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机制分析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机制分析 3.13.1 资源禀赋差异资源禀赋差异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6 区域的资源禀赋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对城市产业发展方向、产 业结构、城市规模及职能、人口规模与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山东是我国自然 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不仅拥有优越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 源,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但是山东省不同城市拥有的自然资源条件不同,对城 市化的影响作用也不同,其中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对城市化的影响最为明显6。 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使得有矿区的城市成为 人口密集区和城镇化发展较快区域。东营、淄博、枣庄、莱芜等矿产资源丰富的 城市的城镇化率均超过34%。风景、蓬莱滨海风光等自然风光,以及曲阜“三孔” 、临沂革命老区等人文景观,都已成为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3.23.2 产业结构差异产业结构差异 目前山东省绝大多数城市的产业结构都是“二三一”的结构,工业化是城市 化的第一动力,对城市化“量上的扩张”具有关键性作用,而城市化在“质的方 面的进步” ,需要有第三产业的后续推力来完成7。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城市 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低,工业体系不 够完善,地方上缺乏支柱产业,多为弱质工业;第三产业层次较低,以商贸餐饮 业为主,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等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服务业发展缓慢,成为东西 部城市化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8。 3.33.3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经济条件是城市化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互 促共进规律。城市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雄厚的经 济实力做保证,城市化的发展又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 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低,城市化水平也与此相应。 2009 年,东部(青岛、烟台、威海、潍坊) 、中部(济南、淄博、东营、临沂、 莱芜、枣庄、日照、泰安、济宁) 、西部(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地区生产 总值分别为 12726 亿元、16400 亿元、5165 亿元,人均 GDP 分别为 52221 元、 43135 元、24914 元;与此相应,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分别为 51.48% 、38.56 、26.39%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成为山东省区域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 原因。 3.43.4 教育、科技及人口文化素质差异教育、科技及人口文化素质差异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7 教育、科学技术和人口素质既是区域和城市化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 是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人才 培养和智力支撑,科学技术是城市化向前发展的助推器。文化素质是人口与劳动 力素质的核心,文化素质高低决定劳动力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对区域 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文化素质对城市 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愈加显著,对城市化区域差异的形成发挥着不可忽视 的影响9。 由下表8可知,东、中部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 分别高1.19和0.81个百分点,而西部比全省平均水平低近3个百分点,分别比东部、 中部低4.18、3.80个百分点。东、中部R&D经费支出总额分别是西部的6.77倍、 6.02倍,东中部科研投入力度远远大于西部,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推 动作用大于西部。 表8 山东省东中西部教育、科技、文化水平及城市化差异(2007) 地区 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 R&D经费支出 总额(亿元) R&D经费支出占 GDP比重(%) 城市化率(%) 东部7.48153.301.4054.63 中部7.10136.391.1348.53 西部3.30312.311.2046.75 全省6.29312.311.2046.75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2008) 3.53.5 推拉力作用的不同步性推拉力作用的不同步性 人口城市化的推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农村经济不发达,把大量剩余劳动力 推向城市,山东省西部地区的推力属于这一种;另外一种是由于农业科技的进步 把大量剩余劳动力推向城市,而东部地区的推力属于这一种。城市的拉力主要指 由城市经济发展而引起的对剩余劳动力的引力10。 山东省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推力而不是拉力,在两种力的共同作用下, 山东省的剩余劳动力大部分会转移到东部与中部的辐射能力强的城市,因为那里 的发展机会相对较多。同时大量的投资也会被吸引到那里,这样一来必然会促进 东部与中部主要城市的发展,进而再次增强其自身对周边区域的拉力;同时由于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8 人力资源与资本的流失,西部地区的城市必然发展缓慢,城市拉力增长不大,这 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而西部地区越来越低。 山东省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巨大的根源就是中心城市的拉力相差太大。 4 4 促进山东省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促进山东省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4.14.1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引导城市健康发展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引导城市健康发展 城乡规划是政府正确引导、宏观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快速、 有序推进区域城镇化,优化城乡布局的空间关系,强化和拓展城乡经济的空间联 系,引导人口合理分布的理论指导。应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龙头带动作用来引导 区域城乡人口合理流动和分布。首先应转变理念,城乡统筹。城乡规划不仅要对 城市发展进行规划,而是要把城镇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规划,明确功能 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协调发展系统。其次应科 学统一,民主监督。应在充分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规划城乡布局、 城市人口规模和功能定位。应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进行统一规划,减少资源的重 复和浪费,促进城镇的集中布局11。 4.24.2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山东省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推 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战略任务。山 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面临巨大挑战。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工作岗位, 是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城市化健康发展的的根本途径。第一,应以推进农 业产业化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第二,优化工业产业 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工业化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吸引乡村人口向城市集 聚,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集中将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意味着城市产业的扩大和城市就业的增加,是城市 化进程的后续拉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最高。加快第三产业的 发展,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扩大内需;二是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三是 提高第三产业的投资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4.34.3 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9 第一,以济南、青岛两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以县 城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四个层次的城镇体系,依托沿海港口和交通干 线的联系纽带,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推动山东省城市化整体发展。第二,大力 推动城市群建设。应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山东省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主体形态,着力 抓好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和鲁南城市带建设12。第三,发挥大城市的带 动作用。青岛、济南两大龙头城市应实行“退二进三”战略,把劳动密集度高、 附加值低的企业向周围中小城镇扩散,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壮大 城市规模,提升综合实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烟台、淄博、潍坊、临 沂、济宁等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增强对县城和小城镇的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 第四,突出区域特色,大力发展小城镇,加速乡村城市化进程。重点支持和发展 县城和中心镇,建立一批富有特色的、专业性强的中小城镇,加入大城市的产业 发展循环,使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的状况, 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 4.44.4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化加速发展。进行新农村 建设首先应加大对农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转变思路,拓宽农村地 区的建设资金的筹资方式,财政性建设资金向农村倾斜。应加快农村地区教育发 展,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务工农民技能,增强农 民转产转岗的就业能力。要转变农民思想观念,鼓励人们向城市文明迈进。鼓励 有能力、有技术的农村人口走出农村,跳出农地,到城市里创业。建立和完善城 乡劳动力市场和服务市场,完善亦工亦农、城乡双向流动的政策,依法保障进城 农民合法权益,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在县域范围向城镇聚集。应根据区域不同功能 定位和发展目标,实现城乡资源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城乡均衡共同发展, 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让农村人口享受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应通过统筹建设 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乡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等“硬件统筹” ,和建立城乡统一社 会保障体制、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等“软件统筹” ,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人 口的和谐分布。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打破基础设施对农村发展的瓶颈制约作 用,促进城乡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互动。应统筹城乡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城乡、 乡乡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城乡信息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信息化基础网络设 施和服务体系,让农民群众享受与城市同样的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多层次、多类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0 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 障和表现。 4.54.5 进行制度创新,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制度创新,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城市化意味着人口和非农产业在城市的聚集,应加快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完善城镇发展政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创造良好的环 境。一是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 市场,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进城的门坎。现行的城乡 二元户籍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就业和福利待遇,严重限制了乡村劳动力的迁移和 流动,影响了生产要素的集聚。实行以居住地划分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以职业 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人口政策。降低城镇人口的准入门槛,鼓励农村人 口和外来人口进城工作和定居,鼓励有相对固定住所,有合法收入或稳定收入来 源的农村人口办理城镇常住户口,成为城镇居民,纳入城镇社保范围。完善城乡 人口户籍管理体系,建立并及时更新城乡人口信息数据库,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 理,实行户籍地、迁入地、迁出地、常住地相结合的统筹管理模式。加快小城镇 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就地向城镇人口转变13。二是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积极的财税政策、适当的金融政策,促进乡镇企业向城市集中,扩大城市就业, 加强就业培训,优化就业环境。三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 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经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建设领域。建立健全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统一的利用调控体系,推动土地集约利用,促进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5 5 结结 语语 城市化一直是诸多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