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课件疟疾_第1页
中医内科课件疟疾_第2页
中医内科课件疟疾_第3页
中医内科课件疟疾_第4页
中医内科课件疟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北方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 王成梁 概述 (一)定义: 疟疾是感受疟邪引起的以寒战、壮热、 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 类疾病。 本病常发生于夏秋季节,但其它季节亦 可发生。 素问岁露论“疟气随经络沉以内搏,故卫气 应乃作。”指出疟疾的病因为疟气。 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常山有治疟功效。 金匮要略疟病在内经的基础上补了疟母这一 证型。创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温疟,鳖甲煎丸治疗 疟母,一直沿用至今。 诸病源候论间日疟候明确提出间日疟的病证 名称。在山瘴疟候篇指出瘴疟多发于岭南,由 瘴湿毒气所致,其病重于一般的疟疾。 (二)源流 备急千金要方除制订以常山、蜀漆 为主药的截疟诸方外,还用马鞭草治疟。 景岳全书疟疾进一步肯定疟疾因 感受疟邪所致,指出“疟疾之作. 无非外邪为之本,岂果因食因痰有能成疟 者耶。” 症因脉治疟疾总论:“瘴疟之症, 疟发之时,神识昏迷,狂妄多言,或声音 哑”。 范围 本节讨论内容主要是西医学中的疟疾。 至于非感受“疟邪”而表现为寒热往来, 似疟非疟的类疟疾患,如回归热、黑热 病、病毒性感染以及部分血液系统疾病 等,亦可参照本节辨治,但在辨病诊断 上应加以鉴别。 病因病机 疟邪伏于表里 乘虚而入 饮食所伤 起居失调 正气虚弱 劳倦过度 邪正相争发作期 正胜邪却休止期 休作有时正疟 阳盛热多温疟 发作期 寒湿偏盛寒疟 瘴毒内盛瘴疟(热瘴、冷瘴) 传染流行疫疟 气血耗伤 病久 劳疟 休止期 遇劳即发 痰瘀互结 疟母 胁下痞块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二、病证鉴别 三、相关检查检查 一、诊断依据 (一)发作时寒战,高热,汗出热退, 每日或隔日或三日发作一次,伴有头痛 身楚,恶心呕吐等症。 (二)多发于夏秋季节和流行地区,或 输入过疟疾患者的血液,反复发作后可 出现脾脏肿大。 二、病证鉴别 (一)与风温发热鉴别: 风温初起,邪在卫分时,可见寒战发热 ,多伴有咳嗽气急、胸痛等肺经症状; 疟疾则以寒热往来,汗出热退,休作有 时为特征,无肺经症状。在发病季节上 ,风温多见于冬春,疟疾常发于夏秋。 二、病证鉴别 (一)与风温发热鉴别: 风温初起,邪在卫分时,可见寒战发热 ,多伴有咳嗽气急、胸痛等肺经症状; 疟疾则以寒热往来,汗出热退,休作有 时为特征,无肺经症状。在发病季节上 ,风温多见于冬春,疟疾常发于夏秋。 二、病证鉴别 (二)与淋证发热鉴别: 淋证初起,湿热蕴蒸,邪正相搏,亦常 见寒战发热,但多兼小便频急,滴沥刺 痛,腰部酸胀疼痛等症,可与疟疾作 鉴别。 二、病证鉴别 (三)寒疟、温疟和瘴疟的鉴别: 疟发寒重热轻,或但寒不热者,为偏于 寒盛,属于寒疟;热重寒轻,或但热不 寒者,为偏于热盛,属于温疟;如高热 不退,头痛甚则出现惊厥,抽搐,颈项 强直,昏迷等症,为邪入心肝的危重症 ,多属疫疟(瘴疟)。 三、相关检查 典型疟疾发作时,血液涂片或骨髓片可找到疟 原虫,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如果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升高,血尿和脑脊液 中发现回归热病原体有助于回归热的诊断。 周围血象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或肿大的淋巴结 穿刺液作涂片染色找到利杜体有助于黑热病的 诊断。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显著增加,痰直 接涂片可见致病细菌,X线检查可见肺病炎症 征象,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诊断。 三、相关检查 尿常规及中段尿检查,镜下每高倍视野 白细胞在5个以上,或见白细胞管型,血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尿培养 菌落计数大于105/ml有助于泌尿系感染的 诊断。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疟疾的辨证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寒热的 偏盛,正气的盛衰及病程的久暂,区分 正疟、温疟、寒疟、瘴疟、劳疟的不同 。 疟疾的治疗以祛邪截疟为基本治则,区 别寒与热的偏盛进行处理。如温疟兼清 ,寒疟兼温,瘴疟宜解毒除瘴,劳疟则 以扶正为主,佐以截疟。如属疟母,又 当祛瘀化痰软坚。 二、治疗原则 三、分证论治 (一)正疟疟 (二)温疟 (三)寒疟疟 (四)瘴疟 (五)劳疟 症状:发作症状比较典型,常先有呵 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 每日或间一二日发作一次,寒热休作有时。 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 身凉。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证证机概要:疟邪伏于少阳与营卫 相搏 ,正邪交争。 (一)正疟疟 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方药: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加减。 两方均有祛邪截疟作用。但前方兼能和 解表里,导邪外出,主治疟疾寒热往来 ,休作有时;后方偏重化痰散结,理气 和中,用于疟疾痰湿困中,恶心较著, 舌苔浊腻者。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 常山、草果、槟榔、半夏化痰 截疟 生姜、红枣调和营卫,兼顾胃 气。 常用药 加减变化 1.痰湿偏重,胸闷腹胀,舌苔白腻, 酌加厚朴、苍术、陈皮; 2.烦渴、苔黄、脉弦数者,去生姜、 大枣,加石膏、花粉清热生律。 症状:发作时热多寒少,汗出不畅。 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便秘尿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阳热素盛,疟邪与卫相搏 ,热旺于里。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二)温疟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 汤加减。 两方均系白虎汤加味而成,具有清热祛 邪作用。但前方兼有疏表散寒,适用于 温疟而有外邪束表,骨节酸痛者;后方 加人参益气生津,适用于温疟热势较盛 ,津气两伤,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者 。 生石膏、知母、黄芩清泄邪热 柴胡、青蒿、桂枝和解疏表; 常山截疟祛邪。 常用药 加减变化 1.表邪已解,里热较盛,发热,汗多 ,无骨节酸痛者,去桂枝。 2.热势较盛而气津两伤者,去桂枝加 人参、北沙参。 3.津伤较著,口渴引饮者,酌加生地 、麦冬、石斛、玉竹 症状:发作时热少寒多。口不渴,胸闷 脘痞,神疲体倦。舌苔白腻,脉弦。 证机概要:素体阳盛,疟邪入侵,寒湿 内盛。 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三)寒疟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 本方功能和解表里,温阳达 邪,用于寒多热少或但热不 寒之寒疟。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 桂枝、干姜、甘草温阳达邪; 常山、草果、槟榔、厚朴、青皮、 陈皮散寒燥湿,化痰截疟。 常用药 加减变化 1.但寒不热者,去黄芩苦寒之品 ; 2.寒郁日久化热,心烦口干,去 桂枝、草果,加石膏、知母。 1.热瘴 症状: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 肢体烦疼,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 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至神昏谵语 。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 数。 证机概要:热邪瘴毒内盛,邪陷心包 治法: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四)瘴疟 方药: 清瘴汤加减。本方清热解毒,除瘴截疟 ,用于热瘴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者。 常用药: 黄芩、黄连、知母、银花、柴胡清 热解毒除瘴; 常山、青蒿截疟祛邪; 半夏、竹茹和胃化痰; 碧玉散清利湿热。 加减变化 1.壮热烦渴者,去半夏,加生石膏清 热泻火。 2.热盛津伤,口渴心烦,舌干红少津 者,酌加生地、玄参、石斛、玉竹 3.神昏痉厥,高热不退者,急用紫雪 丹清心开窍。 症状: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或呕吐 腹泻,甚则嗜睡不语,神志昏蒙。舌苔厚 腻色白,脉弦。 证机概要:寒湿瘴毒内盛,蒙蔽心窍。 治法:解毒除瘴,芳化湿浊。 方药:加味不换金正气散。本方燥湿化 浊,除瘴截疟。用于冷瘴见有寒甚热微或 但寒不热,呕吐腹泻者。 2.冷瘴 常用药: 苍术、厚朴、陈皮、藿香、半夏、佩兰 、荷叶燥湿化浊,健脾理气; 槟榔、草果截疟除湿; 菖蒲豁痰宣窍。 加减: 1.嗜睡昏蒙者,可加服苏合香丸芳香开窍 。 2.若呕吐较著,可吞服玉枢丹以辟秽和中 止呕。 症状:疟疾迁延日久,每遇劳累辄易发 作,发时寒热较轻。面色萎黄,倦怠乏力 ,短气懒言,纳少自汗。舌质淡,脉细弱 。 证机概要:疟邪久留,气血耗伤。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方药:何人饮加减。本方功能补气养血 。用于气血亏虚,久疟不已,面色萎黄, 倦怠之证。 (五)劳疟 常用药 何首乌、人参、白术、当归、白芍 补益气血; 陈皮理气和中; 生姜、红枣调和营卫; 青蒿、常山祛邪截疟。 加减 1.气虚较著,倦怠自汗者,可加黄芪、浮 小麦; 2.偏于阴虚,下午或夜晚兼见低热,舌质 红绛者,加生地、鳖甲、白薇; 3.如胸闷脘痞,大便稀溏,舌苔浊腻者, 去首乌,加姜半夏、草果芳化湿浊。 症状:久疟不愈,胁下结块,舌质紫 黯,有瘀斑,脉弦细涩。 治法:软坚散结,祛瘀化痰 方药:鳖甲煎丸 疟母 转归预后 除瘴疟外,疟疾一般预后良好,目前有 特效药,经过及时治疗,大多较快痊愈 。疟病日久,正虚邪恋,可形成劳疟, 易反复发作,使病情缠绵。瘴症则病情 严重,若抢救不及时,可致阴阳极度偏 胜,心神蒙蔽,易导致死亡。 预防调摄 本病为蚊传播,故应加强灭蚊、防蚊措 施。疟疾发作时应卧床休息。瘴疟神志 昏迷者,应加强护理,注意观察病人体 温、脉搏、呼吸、血压和神志变化,予 适当处理。饮食以易于消化,富有营养 之流质或半流;久疟要加强饮食调补。 小结 疟疾是一很古老的疾病,远 在公元2000年前黄帝内经 素问中即有疟论篇和 刺论篇等专篇论述疟疾 的病因、症状和疗法,并从 发作规律上分为“日作”、“间 日作”与“三日作”。 疟疾仍然是当今人类的最大杀手之 一。 “疟疾”一词在拉丁语中的含义是“坏 的空气”; 甚至古罗马人就意识到应避开某些 沼泽地区的瘴气。 但是,疟疾并不是由带病菌的空气 造成的。 然而,直到1880年法国人 Laveran在疟疾病人血清中发现 疟原虫; 正如罗纳德罗斯在1892年怀疑 的那样,而是由不流动的水中所 繁殖的蚊子造成的。 1897年英国人Ross发现蚊虫与传 播疟疾的关系,它的真正病因才 弄清楚。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 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 ,并且容易流行。 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 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 者的血液而感染。 疟疾(malaria)又名打摆子 。 疟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 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 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 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愈200 万人。 我国解放前疟疾连年流行,尤其南 方,由于流行猖獗,病死率很高。 解放后,全国建立了疟疾防治机构 ,广泛开展了疟疾的防治和科研工 作,疟疾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凶险发作的抢救原则是: 迅速杀灭疟原虫无性体;改 善微循环,防止毛细血管内皮细 胞崩裂;维持水电平衡;对 症。 快速高效抗疟药 可选用: 青蒿素注射液 100mg肌注,第1 天2次,后每天1次,疗程3日。 磷酸咯萘啶注射液 36ml/kg,加5%葡 萄糖液或生理盐水静脉滴入或分次肌注 ,23天一疗程。 磷酸氯喹注射液 0.5g(基质 0.3g)加于 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300500ml 中, 静滴。第1天内每68小时1次,共3次, 第2、3日可再给1次。滴速宜慢,每分钟 40滴以下。儿童剂量应小于5mg/kg/次, 较安全为2.5mg/kg,滴速1220滴/分。 患者一旦清醒即改为口服。 二盐酸奎宁注射液 0.5g加于5% 葡萄糖盐水或葡萄糖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