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母源抗体与免疫程序.doc_第1页
动物母源抗体与免疫程序.doc_第2页
动物母源抗体与免疫程序.doc_第3页
动物母源抗体与免疫程序.doc_第4页
动物母源抗体与免疫程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母源抗体与免疫程序朱瑞良 牛钟相 崔治中 赵宏坤(山东农业大动物科技学院 271018)1 动物母源抗体1.1母源抗体的概念:通过胎盘、初乳或卵从母体所获得的抗体称为母源抗体。由于母源抗体的存在,幼小动物或婴幼儿对某些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例如新生仔猪在二三个月内对猪丹毒杆菌,新生羔羊对布氏杆菌具有较强的不感受性,关键在于获得了母源抗体。母源抗体不仅在抗病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疫苗接种后机体的免疫应答也有严重干扰,因而对免疫程序有巨大影响,应当引起注意。 1.2母源抗体的转移途径:母源抗体从母体到达胎儿的途径,取决于胎盘屏障结构的组成。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胎盘是血绒毛膜性的,也就是母体血液直接和滋养层相接触。这种类型的胎盘允许igg通过,而不允许igm、iga和ige转移到胎儿。母体的igg可以经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所以从母乳获得少量igg(510%),但大部分是从母体中获取。反刍兽的胎盘呈结缔组织绒毛膜型,胎儿与母体之间组织层次为5层,而马、驴和猪的胎盘则为上皮绒毛膜型,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组织层次为6层,具有这两种胎盘的动物,免疫球蛋白分子通过胎盘的通路全被阻断,母源抗体必须从初乳获得。犬和猫的胎盘是内皮绒毛膜性的,胎儿与母体之间组织层次为4层,这些动物能从母体获得少量igg,大量抗体也来自初乳。禽类的抗体可以经卵传给下一代,产卵前一周,母鸡的抗体通过卵胞膜进入卵黄,因此产卵时抗体(igg)在卵黄内。鸡卵孵化的第4天,抗体转移到卵白内,12-14天抗体在鸡胚中出现。出壳后的3-5天内,继续从残余的卵黄中吸收剩余的抗体,因此母源抗体滴度的高峰在出壳后的第三天左右。 未吃奶的新生动物正常血清中只含极低水平的免疫球蛋白。成功地吸收了初乳免疫球蛋白的动物,立即得到免疫球蛋白供应,尤其是igg,使其接近于正常成年动物的水平。在生后的1224小时,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达到高峰。在吸收终止后,这种被动获得的抗体水平,通过正常的降解作用开始下降,而下降的速度取决于免疫球蛋白的种类,而降到无保护力的水平所需的时间,也因为原有的浓度而不同。 从初乳中最早获得的igg是幼畜抵抗败血性疾病所必需的。继续摄取iga到肠管中则可以保护幼畜免于发生肠道疾病。以上任何一种免疫球蛋白吸收量小或吸收失败都会导致幼畜发生感染。 新生动物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以应用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试验,如用硫酸锌浊度试验或辐射状态免疫扩散试验等来检查。对缺乏免疫球蛋白的新生动物可以进行人工补给,如补给冷冻贮存的初乳,成年动物的正常血清以及粗制的免疫球蛋白制剂等。 虽然初乳转移的免疫对幼龄动物的防病与保健是重要的,但也会发生问题。如母畜被其胎儿的红细胞免疫,产生了抗红细胞抗体,而初乳中的抗体可以引起胎儿红细胞的大量破坏,造成新生动物的溶血性贫血等。除此之外,每毫升的牛乳中含有107左右的淋巴细胞,其中5%为t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在新生动物的肠道中可以存活36h左右,并有可能穿越肠壁进入肝脏。实验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转移免疫功能给新生动物。用结核菌素致敏动物(细胞介导超敏反应),可以从结核菌素阳性的母牛传递给犊牛。还证明,对皮肤移植的排斥能力和引起的耐受性,都可以通过致敏大鼠的乳汁传给新生仔鼠。但应特别注意的是,这些转移的细胞有可能将其带有的某些病毒传递给新生动物。 1.3母源抗体的持续期:母源抗体在初生畜禽体内的持续时间及依靠母源抗体所获得的免疫保护的持续时间,对免疫程序的制定至关重要。未吃初乳的新生动物,正常情况下其血清内只含有极低水平的免疫球蛋白,吮吸初乳的动物,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迅速升高,尤其是igg,接近于成年动物的水平。由于肠壁上皮细胞吸收的特性,故在出生后24-36h,其血清igg的水平达到高峰。在吸收终止之后,这种被动获得的抗体,通过正常降解作用立即开始下降,下降的速度因动物种类、免疫球蛋白的类别、原始浓度及半衰期的不同而异。 母源抗体的持续时间并不等于能耐受强毒攻击的时间,耐受强毒攻击要求抗体保持在一定滴度之上。一般nd的hi抗体滴度为116-132时可耐受强毒攻击,而当hi滴度为18时弱毒疫苗接种后可以产生主动免疫。一般说来,母源抗体水平与免疫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动物的早期抗感染和免疫程序的制度具体重要作用。 2 如何制定畜禽主要疫病免疫程序 现代化养殖业,都具有一定的规模,采取集约化生产的形式,为了提高畜禽对特定疫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必须搞好免疫接种,免疫接种不仅需要质量优良的疫苗,正确的接种方法和熟练的技术,还需要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才能充分发挥各种疫苗应用的免疫效果。一个地区、一个养殖场可能发生多种传染病,而可以用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性质又不尽相同,免疫期长短也不一,因此需要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合理地制定预防接种的次数和间隔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免疫程序。 2.1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1)畜禽饲养管理水平及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也间接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2)疫苗的种类、质量与运输、贮存条件,及操作技术是免疫效果的最基本的先决因素。 (3)母源抗体水平高低对幼畜禽早期应用疫苗的免疫效果有干扰。 (4)免疫程序的安排及疫苗的免疫接种方法是否合理对免疫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关系。 (5)畜禽的免疫状态对疫苗免疫回忆反应的作用,在不同畜禽群中各有不同的反应。 (6)畜禽中处于免疫临界线以下易感动物的比例,对机体免疫水平状况有密切关系。 (7)日龄因素及免疫器官的发育程度对疫苗免疫就答反应有影响。 (8)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应激因素的强弱程度, 对免疫效果有很大影响。 (9)畜禽中其他疾病感染,如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因子等对免疫效果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0)免疫畜禽的隔离、消毒、卫生条件对在畜禽场周围或场内存在的自然野毒的感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2.2 如何制定免疫程序 疫苗的免疫程序在各个养殖场,各种不同用途的畜禽群,各种不同饲养方式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相同的。要达到免疫程序和实施方案的合理,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程序。 (1)应考虑各个不同品种畜禽群间的免疫基础,即种畜禽群的免疫状况决定了幼畜禽群的母源抗体的水平,因而决定了疫苗首次免疫的日龄。 (2)应考虑各种不同用途品种间的差异,对于种用鸡等饲养周期较长的动物,其免疫程序应综合考虑系统免疫,而且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时间,尽可能地在产仔(蛋)前全部结束。 (3)应考虑本地区内发生疫病的种类、流行情况。一般情况下,常发病、多发病而且有疫苗可预防的应重点安排,而本地从未发生过的疫病,即使有疫苗,也应慎重使用。 (4)应考虑本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环境控制的程度。管理制度严格,各种防疫措施有力,环境控制得较好,各种疫源入侵的机会相对减少,即属于相对安全区域,反之管理松散,防疫制度名存实亡,各种疫病常发,则属于多发病区域。这两种不同区域的免疫程序和疫苗种类的选择是根本不同的。 (5)应考虑选用疫苗的免疫特性,产生免疫力的时间,免疫期的长短。各种疫苗的免疫期及产生免疫力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一般情况下应首先选用毒力弱的疫苗作基础免疫,然后再用毒力稍强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6)为使免疫更合理、更科学化,并通过实际的免疫效果检验免疫程序,应考虑建立免疫监测制度,根据免疫监测修正免疫程序,使畜禽免疫更科学、更合理。 2.3 介绍几种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的制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作硬性统一规定,本单位相应畜禽群的免疫程序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下面列举的几种免疫程序仅供参考。表1 种鸡场主要疫病的免疫程序 日 龄防制疫病疫 苗接种方法备 注 1mdhvt与“814”二价苗肌注在出雏室进行710ndib克隆30h120滴鼻、点眼滴鼻、点眼根据监测结果确定首免日龄1014ibd弱毒苗饮水根据监测结果确定首免日龄2024 ilt鸡痘弱毒苗弱毒苗点眼或饮水刺种疫区使用2530ndibd支原体病传染性鼻炎弱毒苗+油苗弱毒苗油苗油苗(0.5ml)饮水+注射饮水肌肉或皮下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 5060ibilth120弱毒苗饮水饮水 7090ndae克隆30弱毒苗喷雾或饮水饮水首选喷雾疫区使用 110120nd鸡痘支原体病传染性鼻炎ibdeds76aeib 油苗弱毒苗油苗油苗(1ml)油苗油苗油苗h52肌肉或皮下注射刺种肌肉或皮下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饮水 表2 商品蛋鸡主要疫病的免疫程序日 龄防制疫病疫 苗接种方法备 注1mdhvt与“814”hvt二价苗肌注注射在出雏室进行710nd克隆30滴鼻、点眼根据监测结果确定首免日龄1014ibd弱毒苗饮水根据监测结果确定首免日龄 2024ib鸡痘ilth120 弱毒苗弱毒苗饮水或点眼滴鼻刺种饮水或点眼疫区使用2530ndibd克隆30、油苗弱毒苗 5060ibilth120 弱毒疫苗 疫区使用 7090nd克隆30 若抗体水平高可省去此免 110120 ndeds76ib鸡痘油苗油苗h120油苗 表3 猪的几种常见传染病的免疫程序年 龄疫 区非疫区备 注疫(菌)苗接种方法疫(菌)苗 接种方法20日龄 猪瘟弱毒疫苗 皮下 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