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考点 38: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生产决定分配。这种分配制度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水平生产力水、生产决定分配。这种分配制度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水平生产力水 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 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分配制度。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4、这种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加快经济发展和、这种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加快经济发展和 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考点考点 39: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 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 得,少劳少得。得,少劳少得。 注:(注:(1)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等于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方式是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等于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方式是按 劳分配。劳分配。 2、适用范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 (对劳动者)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对劳动者)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 高劳动技能;高劳动技能; (对生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对生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考点考点 40: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1)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 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2)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 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土地、信息等。)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土地、信息等。 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 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 式。式。 (3)健全生产要素分配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健全生产要素分配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分配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健全生产要素分配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 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 的尊重。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 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考点考点 41: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收入分、公平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收入分 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 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3、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的收入分配是、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的收入分配是 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 和谐。和谐。 4、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政策措施:(如何保障社会公平?)、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政策措施:(如何保障社会公平?)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 成合力有序的收入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成合力有序的收入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 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 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 *再次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再次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 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 ) a、提高两个比重、提高两个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 比重比重)意义:意义: 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 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b、具体措施:、具体措施: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 付保障机制。付保障机制。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具体措施:具体措施: a、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解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解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b、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 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考点考点 42:说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说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效率:、效率: (1)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意义: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意义: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 本目标之一。本目标之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 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 义和普遍贫穷。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利益,激发劳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利益,激发劳 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为什么要处理好效益和公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为什么要处理好效益和公平 的关系?)的关系?)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率。 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 生机和活力。生机和活力。 (4)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当前我国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当前我国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 从根本上讲,要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居民收入。从根本上讲,要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居民收入。 从个人分配的角度讲:从个人分配的角度讲: A、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 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从国家收入分配的角度讲从国家收入分配的角度讲: A 国家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国家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B 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 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 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学案)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学案) 作者:程志华 来源:高一年级 发布时间:2010 年 01 月 06 日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一政治备课组 程志华 一、目标要求(学习要达到的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理解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内容,我国按劳分配的必然 性及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识 记按生产要素的基本含义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能力目标:运用实例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 的方针政策自觉性。 二、重点与难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三、自学导引(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第一目 按劳分配为主体 1、生产决定_,_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实行 _ _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 行_ _。 2、_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地基本原则。它的 基本内容和要求是_中,在对_作了各项必要扣 除之后,以_ _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_,_。 3、实行按劳分配,是由_决定的, 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 系在一起,有利于 _ _,从而_。按劳分配作为_性质的分配 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_的根本否定,是 消灭_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 _。 5、_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_在我 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_。 第二目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 _ _和_。 7、个体劳动者_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 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_,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劳动者的 _受国家保护。 8、按生产要素分配是_,参与收 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 _。 9、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_的内在要求。健全生产要素按 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 _的确认,体现了体现了国家对 _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 _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 _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四、问题导思(和老师一起探究) 1、教材 58 页的案例中,该村的各项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这些分配 方式有什么特点?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不能实行按需分配?为什么不能实行平均 分配? 3、列出教材 59 页小王家庭成员的各种收入?分别指出各个成员的收入是由 哪一种分配方式带来的?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4、怎样理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五、学习小结(学会反思)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按劳分配为主体 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居主体地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含义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的意义 六、巩固练习 1、按劳分配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实行这种分配方式的经济形式是( ) A、混合所有制经济 B、公有制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的经济原因是 ( ) A、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 B、劳动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 不高 C、生产力水平不高,劳动产品没有极大丰富 D、劳动者能力存在差别 3、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是( )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把按劳动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 配结合起来 4、在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积极影响是( )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两极分化的 重要条件 A、 B、 C、 D、 5、老王靠劳动致富,老李靠科技发家,老刘靠经济获利,他们同富不同路。 这主要说明( ) A、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多样化 B、我国经济成分多样化 C、我国居民投资方式多元化 D、我国经济发展的投资主体多元化 6、目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动成果分配 D、按资本要素分配 7、据上海高新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服务中心统计,全市 1300 家认定转化项目 企业中科技人员持有总量超过 5 亿元,人均近 50 万元,科技人员的技术收入股 属于( )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动成果分配 D、按资本要素分配 8、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 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C、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D、由党的性质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9、企业总经理由于经营得法,年终时获得股票奖励。这种收入属于( ) A、劳动要素的收入 B、资本要素的收入 C、技术要素的收入 D、管理 要素的收入 10、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 A、经营风险收入 B、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资金 C、社会保障中的福利分配 D、国有企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奖 金、津贴 第七课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自学导引 1、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 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 社会总产品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劳动数 量和质量)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3、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社会主义 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4、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 动技能 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社会主义 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 剥削和 消除两极分化 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5、公有制 按劳分配 主体地位 6、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7、个人占有 直接归劳动者所有 合法收入 8、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知识等 9、市场经济 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 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 识、人才、创造 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 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六、巩固练习 110 B C B B A B B C D D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 作者:程志华 来源:高一年级 发布时间:2010 年 01 月 06 日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高一政治备课组 程志华 一、目标要求(学习要达到的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懂得社 会主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理解我国当前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 政策措施。 2、能力目标: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的辨证思维能力。从收入分配 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 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二、重难点: 我国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三、自学导引(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第一目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_,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 _,即要求_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 _。 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_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 _,实现_、_。 3、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应做到一、 _ _;二、 _ _;三、 _。 第二目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_的比率,它表示 _。效率提高意味着_和 _。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_之一。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_。一方面, _。另一方面,_。效率与公平 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根源是_。 6、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既要反对_,又要防止_;既要落实 _,又要提倡_;在_ 的同时,倡导_和_。 四、问题导思(和老师一起探究) 1、怎样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是一种相对公平? 2、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结合教材图片与情景分析) 3、怎样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4、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五、学习小结(学会反思)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公平的含义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我国坚持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和意义 收入分配 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政 策措施 与 社会公平 效率的含义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当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 措施 六、巩固练习 1、“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既要把“蛋糕”做大, 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 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 )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 生活的关系 2、下列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使社会成员的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B、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 C、平均分配,不能有收入差距 D、只要是合法所得,不管差距多大,都是公平的 3、从公平与效率关系上看,我国的改革以效率为目标是因为( )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效率是公平的理论基础 C、公平是效率的社会保障 D、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基础 4、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分别强调不同的侧面。但在我国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效率与公平是相辅相成的,这是因为( ) A、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效率与公平的对立面已经消失 B、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都以提高企业和国民经济效率为首要目标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D、兼顾社会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物质基础,提高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政治保证 5、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有利于: ( ) 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 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 劳动报酬与经济增长、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相适应 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A B C D 6、非选择题 材料一:某村有 30 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摞荒。村委会协调将其 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 100 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 8 万元。合 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 经村委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 100 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 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 3000 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 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 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 1000 元。 材料二:2003 年、2007 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指标2003 年2007 年年均增长速度 GDP 13.58 万亿元25.73 万亿元 10.8% 财政收入2.17 万亿元5.13 万亿元 2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 8472 元13786 元 9.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 元4140 元 6.8% (1)结合材料 1 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0 分) (2)材料 2 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 分) 第七课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三、自学导引 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对平等 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人们的基 本生活需要 2、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经济发展 社会和谐 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 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保证居民收入在 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 平的重要举措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4、产出与投入 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资源的节约 社会财富的增加 基 本目标 5、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资源的 相对稀缺性 6、平均主义 收入差距悬殊 分配政策 奉献精神 鼓励人们创业致富 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六、巩固练习 15 C A A C D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3 分)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 亩再补偿 100 元。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农户获得了 100 元 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 的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3 分) 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这表现在养蟹人与 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3 分) 材料 2 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 于财政收入增速、GDP 增速。(3 分)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 分) 第八课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学案)财政与税收(学案) 作者:程志华 来源:高一年级 发布时间:2010 年 01 月 06 日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 财政及其作用 高一政治备课组 程志华 一 、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 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种类;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如何正确使用财政手 段调节经济运行;运用财政图表、数字分析领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2、能力目标:培养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 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国家观念,关心支持财 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二、重点与难点 财政收入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政策 预算与决算 三、基础知识导学 第一目 财政及其作用 1、社会主义国家,为了_,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 一定的社会财富。_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 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由_提出并经过 _,称作国家预算; _,称作国家决算。 2、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国家财政是 _ _;国家财政具有_;国 家财政具有_的作用。 3、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 _政策,通过 _、_,拉动经 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 府可以采取_政策,通过减少_、增加_,抑制 _,稳定_,给经济“降温”。 第二目 财政收入与支出 4、国家通过_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根 据国家筹集资金的渠道,财政收入可以分为 _、_、_、_。其中_是 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影响财政收入的 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_和 _。_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 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5、国家对_就是财政支出。按照具 体的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 _,_,_ _,_,_。 6、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不外有三种情况: _、_、_。当年的 _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是指 当年的_。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 _。 四、问题导思 1、讨论财政的本质是什么?实例感受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必要性。 2、比较国家预算与国家决算? 3、举例说明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 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结合教材情景探讨财政政策的基本类型有哪 些? 4、通过公式(政府的财政收入总量=社会财富总量*分配比例)来探索影响 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五、学习小结 财政的含义及本质 财政及其作用 国家预算与国家决算 财政的主要作用 国家财政 财政收入及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支出及其具体用途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六、巩固练习 1、我国工商企业登记费、商标注册费、公证费用,属于财政收入的( ) A.利润收入 B.税收收入 C.债务收入 D.其他收入 2、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这一比喻说明( ) A.财政收入制约着经济发展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C.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制约着财政收入的规模 D.价格水平对财政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3、我国 2007 年用于国防及行政管理的财政支出已接近了 7000 亿人民币,正是 依靠这笔支出,使得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 政府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反映了财政具有( ) A.经济稳定作用 B.收入分配作用 C.资源配置作用 D.经济 发展作用 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财政工作基本是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者进 行的。“三财”之道,生财是根本,聚财时要有度,用财时讲效益。据此回答 4-5 题。 4、“生财”之道根本在于( ) A.调整分配政策,提高财政收入在 GDP 中的比重 B强化税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 C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 D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5、“聚财”之度在于( ) A财政收入的增幅与国民收入同步 B财政收入的增幅应高于国民收入的增幅 C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 D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 6、辨析题 有人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越来越 多的大型、特大型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上马或建成,为实现 21 世纪我国经 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个人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 件,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国家庞大的财政支持。 辨析: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第一框 财政及其作用 三、基础知识导学 1、履行对内对外职能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政府 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 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促 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3、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 业率 紧缩性财政政策 财政支出 税收 总需求 物价 4、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 税收收入 利润收入 债务收入 其他收 入 税收 经济发展水平 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 5、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经济建设支出 科学、教育、文化、卫 生事业支出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债务支出 6、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盈余 财政赤字 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 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 入的部分 六、巩固练习 1-5 D B C D C 6、(1)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集中力量办大 事,为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企业 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2)但,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 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妨碍经 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 (3)财政收入的增加,从根本上说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必须在经济总量不 断增加的前提下,不断增加财政收入。所以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 20112011 届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届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73.7 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 1 1) 【高考目标定位高考目标定位】 考点点击热点提醒 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 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 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视增加居 民财产性收入 2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关注城乡收入差 距 3 收入分配制度,认识个人收入多元化 【基础知识梳理基础知识梳理】 一、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 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原因 可能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现实性,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必要性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 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 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 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按生产要素分配 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 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 的形式。 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 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 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分配原则 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效率原则: 效率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提 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 用效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课件】财务管理总论
- 《质量保证与控制》课件
- 关于建设智慧水电企业的调研报告
- 2024毕业班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 2024学期教学计划
- 军管大队特勤中队2024年工作计划
- 2024年服装销售工作计划及目标
- 2024初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开头
- 2024春季五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 个人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某年扶贫工作计划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总复习5-周长北师大版共15张PPT(15页PPT)
- 绿化起重吊装专项方案
- 最全路面病害处理施工方案
- Q∕GDW 12113-2021 边缘物联代理技术要求
- 商业银行同城票据清算应急预案
- 电大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毕业作业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 水景施工工艺(包括防水)
- DAC数模转换实验报告
- 散货船持证清单
- 师德师风整改台账2366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