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中国老年型产业论文浅析中国老年型产业论文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快速增长的人口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控制人口数量一直是我国的人口政策的重点之一。然而中国还没从控制人口数量的压力中逃脱出来,另一个挑战人口老龄化又接踵而来。这个挑战同样会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远比人口数量的增长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要复杂得多。本文就应对老龄化的挑战提出了一个“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观点,并且就其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认识人口(一)人口数量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死亡人口849万人,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5.89。2005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单位:万人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二)人口素质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2004年的71.8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2004年的51/10万,婴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04年的29.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50-300下降到2004年的28.4。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每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约100万例。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估计,截至2003年12月,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84万,2004年疫情处于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2004年,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3.6,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01年(其中男性8.5年,女性7.51年),比1990年提高了1.75年;人口粗文盲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少到8.33,比1990年时下降了7.55个百分点。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大学以上占5.42、高中占12.59、初中占36.93、小学占30.44,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年)。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004年,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率为4.91,乡村为10.71。(三)人口结构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在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129988万人中,0-14岁人口为27947万人,占总人口的21.50,15-64岁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7.58。上述数据表明: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据预测,2016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0.1亿,2020年仍高达10亿左右。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以上,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据预测,到2020年,65岁老年人口将达1.64亿,占总人口比重16.1,80岁以上老人达2200万。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2004年末男性人口66976万人,占51.5,女性人口63012万人,占48.5,总人口性别比为106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117,2003年为119,少数省份高达130。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倡导男女平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四)人口分布从城乡分布来看,2004年末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4283万人,占总人口的41.76,乡村人口为75705万人,占58.24。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2004年,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4亿。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中国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与方案,用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认知老龄化(一)中国面临严峻的老龄化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快速增长的人口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人口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偏重人口数量的控制,而且这种偏重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即使在今天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的情况下,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加之人口发展的惯性,使中国仍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数量压力。然而,正当人们讨论如何控制中国的人口数量,为每年新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而担忧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也正在悄然地老化。它使中国又面临另一个挑战:人口老龄化。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1年3月28日公布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表明2000年全国总人口为126583万人(这是中国大陆的人口总数,包括250万现役军人在内。在大陆进行人口普查的前后,香港、澳门和台湾也相继公布了当地的人口数据。其分别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6月30日公布的香港现有人口数为678万;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9月30日公布的澳门现有人口数为44万;台湾当局于2000年12月公布的中国台湾省和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数为2228万;所以,2000年年底中国的人口总量应是大陆人口、香港人口、澳门人口、台湾人口之和,即126583+678+44+2228=129533万人。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大陆的人口老龄化情况进行分析,所以文中的人口情况就只考虑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情况),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许多文献中都表明“200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7.0%”是不准确的),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个百分点。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我国2004年底60 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了16035.5072万(此数据是将各地区加权汇总的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据相加后除于0.966的抽样比得到),占全国总人口的12.34%;65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1108.0745万(此数据的计算同上),占总人口的比重的8.55%。按照国际标准,目前我国已经跨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可以看出我国在老龄化进程上是加速前进的。预测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在2050年达到最高峰值3.23亿,占总人口比重的23.07%。 与其他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历程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二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以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基础按中位方案所进行的中国人口预测的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迅速地老化,年龄结构正在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但各个时期的老化速度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年2000年,中国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第二阶段为2000年2020年,这时中国将变成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的国家;第三阶段为2020年2050年,这一阶段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严重阶段。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人口总体老龄化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也在不断老化。据人口学家预测,本世纪上半叶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1,而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前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只有7。毫无疑问,高龄老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群,而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高龄老人,因为大多数60岁70岁的老年人尚有生活自理能力,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需要照料,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庞大的“中老年”和“老老年”人口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如果分地区考察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问题,这一问题则更为迫切。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总的格局是农村地区快于城市地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到1998年底,已经有近一半的省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或基本接近10%,率先成为中国首批老年型省区。从中国人口老化的地区差异上看,中国人口已经自东向西开始老化,而且速度将越来越快,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灰色浪潮”就将席卷全国。从这一点上看,中国的人口并非到2000年前后才突然地成为老年型人口,老年人口问题也并非到下个世纪的某一天才突然严重起来。人口老龄化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动态的。就中国的整体情况而言,目前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还没有特别显性化,但就局部地区的情况而言,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如1993年上海人口开始负增长,目前上海最主要的人口问题并非生育水平问题,人们更关心的是人口结构问题,尤其是人口的老龄化问题。 (二)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1.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压力 正如人们关心人口数量一样,人们之所以关心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出自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考虑的主要是人口总量变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对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的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老化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比人口总量变动对发展的影响更大,因为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同人口数量的增长一样,会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远比人口数量的增长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要复杂得多。如果我们只考察人口总量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将所有不同年龄的人都视为具有相同特征的“同质”的人,这样的考察方法会抹煞不同年龄的人不同的社会经济含义。事实上,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特征,是“异质”的人。 中国2004年底约有16035.5072万老年人口和25037.8881万未成年人口,从数量上看,同作为消费人口的老年人口和未成年人口,二者的负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但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两个不同年龄组的不同的社会经济特征,我们就会发现,老年人口和未成年人口并不是简单的1:1.56的关系,中国赡养其目前的亿老年人口也并不一定比抚养其1.56亿未成年人口简单。因此,考察年龄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研究,它会使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人口变动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之一,就是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根据人的生命周期理论,随着人的生命延续,当步入老年以后,体力、智力等均会趋于衰退,劳动参与的能力也就随着减退。对于某总体人口而言,当该总体人口进入老年型,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候,劳动参与的能力减弱,导致劳动参与率的降低,老年抚养比的增加,从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的生育水平在短时间内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例急剧降低,老年人口比例相应迅速提高。在一定时间内,少年儿童人口比例的下降幅度,高于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幅度,带来了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相对上升。现在中国正处在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中出现的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率较高、社会抚养比较低的过程,能够创造出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人口红利”时期。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在今后若干年内,15岁64岁年龄组的人口比重将继续增加,到2013年左右达到最高值72.1%,随后将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中;从绝对数量看,劳动年龄人口在2016年左右达到最高值,为9.97亿人左右,随后逐年下降。2030年以后,人口总抚养必将随着老年抚养比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并最终超过50%,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代”也将于2033年结束。 尽管中国目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还在逐年增加,但是2004年春天开始,从沿海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进而发展到劳动力流出地区的“民工荒”、“技工荒”,劳动力出现短缺的最初信号早已经出现了。另外劳动力短缺端倪还反映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即人们可以观察到劳动力供求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劳动力需求数量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上升。自1998年以来,城市劳动力市场压力的一个主要表现时,用工单位的需求人数少于求职人数,在很多年中两者的比率明显小于1。但是,该比率最近有提高的趋势,例如2005年第一季度最高比率为0.94,第二季度为0.95,达到空前水平。在中国多年以来就业压力一直很大的情况下,出现了上述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相对数量的变化。中国已经开始从劳动力“无限供给”转向劳动力“有限剩余”。尽管有人可能不同意这种观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劳动力供给已经出现了结构性的短缺了。 所有的预测结果和客观事实都显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今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的变化,将不同于长期以来我们观察到的趋势,从动态的角度看,劳动供给状况不容乐观。 另外一点,我国的人口转变主要是在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下提早完成的,相应的老龄化是在人均收入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的发展阶段上发生的。目前,生产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即还没有从劳动力丰富的禀赋结构,转向资本丰裕的禀赋结构,因而还没有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获得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过早的出现劳动力供给减少的现象,就会导致工资水平上涨,意味着中国失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不容乐观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和愈来愈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在2030年到2050年将进入最严峻时期。从时间表上看,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只有短短的23年。正如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警示的:人口现象是一个长周期事件,解决人口问题必须要有足够的提前量。目前,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还不足。在未来的23年时间里,要全方位地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不仅时间十分紧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 所以,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找出对策来应对这些挑战。其中一个一举两得的对策就是开发利用我国存在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巨大的劳动力储备老年人力资源。 (三)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必要的、迫切的,而且也是有可能的。 首先,从人力资源的概念上分析,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可行的。所谓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既包括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包括法定劳动年龄以外具备世纪参与社会性活动能力的人口。这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的含义,不应受年龄大小和在业与否的限制,其中也包括健康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口。 其次,从可开发的老年劳动力年龄上看,我国目前仍沿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的退休年龄:男性60岁(工人55岁),女性55岁(工人50岁), 而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2000年已达到男性69.63岁,女性73.33岁,据预测,2050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男性将达到78.5岁,女性为82.9岁。如果届时我国的退休年龄保持不变的话,人生的四分之一状态将处于赋闲状态。 第三,我国可供开发的老年劳动力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因为我国退休年龄的制定低于联合国老年人的划分年龄,再加上国内一些地区提前退休情况严重,如果这些退休后的人们无所事事,无意之中就加剧了我国老龄化的程度。如果我们将65岁以前退休的人口数加上65岁74岁之间的低龄老年人口数,就会得到一个很大的劳动储备量。这个潜在的劳动储备量在2004年就达到了15678.541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2.06%。如果这些潜在的人力资源被充分利用的话,有许多经济问题就会被很好地解决。 第四,我国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也符合开发利用的要求。在长寿时代里,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在逐渐的提高,退休人群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的低龄老年人。在农村,老年往往没有明显的界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就会劳动到自己不能劳动为至。 第五,老年人力资源有着其他人力资源群体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如经验的优势、文化的优势和关系的优势等等,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才资源,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所急需的。 第六,老年人本身有继续为社会作贡献的意愿。尽管我国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的氛围,但是有些调查已经表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意识强烈。 (四)结论 早在2002年4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联合国世界老龄大会就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积极老龄化战略2002年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它的主要含义有两点:其一,老年人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住宅小区外墙改造协议
- 矿泉水厂保温系统安装协议
- 网络短视频副导演招聘协议
- 装饰装修劳务协议
- 市场调研门头租赁合同
- 污水处理工程劳务合同模板
- 创业学校租赁合同
- 花艺作品销售顾问聘用协议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生态保护工程
- 花园租赁协议模板
- 心律失常指南课件
- 2023年好医生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医务人员职业素质修养与执业法律知识》题库
- 2023年军队文职考试《数学1》真题
- 软件测试项目课件04黑盒测试
- 长春耐火砖施工方案
- 美术四年级上册说课稿-第14课 漂亮的房间2-苏少版
- 思明区公开招聘非在编聘用人员报名表
- 〔部编版〕口语交际:劝告名师课件1
- 运用品管圈QCC管理工具消化内科-运用“日间病房”优化科室管理指标PDCA
- 导尿术导尿术课件
- 生态停车场监理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