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石家庄地区农业银行工作效率评价分析(63P) .pdf_第1页
硕士论文:石家庄地区农业银行工作效率评价分析(63P) .pdf_第2页
硕士论文:石家庄地区农业银行工作效率评价分析(63P) .pdf_第3页
硕士论文:石家庄地区农业银行工作效率评价分析(63P) .pdf_第4页
硕士论文:石家庄地区农业银行工作效率评价分析(63P) .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要 提要 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支柱产业,面对频频发生的金融危机和我国竞争日益激烈 的金融市场,银行效率的提高已受到很多研究学者的关注。银行业作为资金流通的中 介组织,承担着吸纳社会闲置资金和向生产部门提供资金的作用,因此,提高银行效 率能够促进人民生活的安定,并为国家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保证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国内股份制小银行的兴起,原有的国有银行也逐步认识 到效率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其效率的提高很有帮助。农行是我国四 大国有银行之一,由于以前的粗放式发展留下来很多问题,而且由于自身组织机构庞 大,改善经营状况比较困难,造成现在效率普遍较低。在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并上市后, 农行整体上局面有所好转,但是由于改革不够深入,在农行的基层仍然存在着很多亟 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农行的微观组织入手试图寻找提高农行效率的途径。 本文阐述了与银行效率相关的一些理论,比较分析了评价银行效率的方法,从而 确定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即 dea 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石家庄地区农业银行 的 35 家支行为研究样本,运用 dea 模型和关联 dea 模型,构建了农行支行的投入产 出指标体系和内部关联指标体系,经计算得到各家支行的效率值,通过对高效支行和 低效支行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的对比分析,可发现低效支行的问题所在。为了进一步 找到影响基层支行效率的因素,并找到这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影响效率,本文采用了多 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通 过这些研究分析,本文发现了在基层经营中阻碍效率提高的一些问题,并相应的提出 了提高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关键词:农业银行,效率评价,dea,关联 dea i 目录 目录 引言 1 1 第 1 章 绪论. 3 3 1.1 研究背景3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4 1.3 文献综述5 1.3.1 国外研究现状5 1.3.2 国内研究现状7 1.3.3 国外研究对我国的启示9 1.4 论文结构及研究的技术路线9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10 第 2 章 银行效率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 1111 2.1 商业银行效率理论.11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11 2.1.2 产权理论12 2.1.3 超产权论12 2.2 银行效率评价的技术方法.13 2.2.1 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单因素分析方法).13 2.2.2 因子方法(计量分析方法).13 2.2.3 前沿效率分析技术14 第 3 章 dea 模型分析 . 1616 ii 3.1 dea 模型16 3.1.1 c2r 模型.16 3.1.2 bcc 模型18 3.1.3 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19 3.2 关联网络 dea 模型 20 第 4 章 石家庄地区中国农业银行的效率评价实证分析 2626 4.1 基于 dea 模型的效率评价实证分析26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26 4.1.2 研究样本及数据的选择.27 4.1.3 效率测度及评价结果分析.28 4.2 基于关联 dea 模型的效率评价实证分析32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32 4.2.2 研究样本及数据的选择.32 4.2.3 关联 dea 测度结果 34 4.2.4 实证结果分析.35 第5 章 影响石家庄地区农行效率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3737 5.1 石家庄地区农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7 5.1.1 影响因素假定.37 5.1.2 研究模型和假设.38 5.1.3 样本数据.38 5.1.4 回归结果.40 5.1.5 回归结果分析.41 iii 5.2 石家庄农行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44 5.3 提高石家庄地区农行效率的路径探寻 47 第6 章 全文结论及研究展望 5151 参考文献. 5353 摘要 abstract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1 引言 引言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商业银行的效率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实证研 究的结果表明,我国的银行显示出了较大的技术无效率,尤其是国有银行;其主要原因 主要是经营不善,管理方式落后。而且,规模无效也逐渐成为银行效率低的主导性因 素,国有银行规模无效程度比较严重,很多股份制银行也在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2008 年 9 月 15 日, 具有 158 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正式申请破 产保护,震惊了全世界。9 月 16 日,美国股市在金融股带动下出现暴跌,一系列连锁 效应由之而来,雷曼兄弟倒闭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已遭受大规模损失的欧洲银行业 一触即发,由个别涉及演变为全面告急,亚洲、拉美等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也卷入其中, 一时间全球金融市场四面楚歌 1。由此可见,银行业的兴衰严重影响着世界金融市场, 从而牵制着全球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全球经济模式下,商业银行自身及政府部门都应该分析金融危机是否可 以避免,并且应该发挥市场对金融中介的激励约束机制,关注金融系统中的低效率行 为,并且着手提高金融机构等部门之间效率的协调。 而且,目前国内金融领域逐步走向开放,允许外国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并鼓励本 国银行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而且随着银行业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纷 纷成立,这使金融市场由过去的垄断局面,转而进入激烈竞争阶段。开放的金融政策 有助于银行间的竞争,促使其改善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并促进促进金融产品创 新和效率的提高。效率是银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商业银行效率能否提高是银行能否 取胜的关键所在。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金融领域也逐步向世界开放,外资银行纷纷进驻 我国设立分支机构,而且随着银行业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成立, 这使我国原来的几大国有银行的垄断局面有所变化。目前我国银行业已进入了激烈的 市场竞争阶段,这种竞争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改善原来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各银行 间的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最终提高效率。 可以说效率是一个银行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所以对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评价很有 必要,而且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根据考评结果督促各分支机构尽可能提高效 2 率。由于银行都是遍布各地,分支机构较多,要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单从宏观方面 分析效率,出台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各商业银行的微观机构也应该在大政策的指导下, 通过全面的比较,对营业点的效率做出客观评价,找出效率低下的根源,并积极弥补 不足之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经营的效率。 3 第 1 章 绪论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 研究背景 2008 年,金融界重要新闻层出不穷,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不但造成了部分金融系统的崩溃,而且冲击了实体经济,主要发达经济体同步陷入衰 退。这表明了金融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而银行是金融业的核心,所以, 银行业的发展更加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 目前,外资银行不断的进入我国,不管是从业务系统,还是服务质量,我们都不 得不承认国外银行的水平要高得多;新兴的股份制银行由于投资小,规模小,政策灵 活,也显示了很强的优势。这给我国商业银行以巨大威胁,同时也是一种动力,督促 着国内银行迈向高效和完善。 我国四大行存在的问题有:效率低、不良资产高,资本充足率低,产权缺位,经 营管理不善,内部协调性差等问题。其中效率能体现一个银行的综合竞争力。通过这 几年的改革,这几大银行各方面都有所完善,尤其是三大国有银行上市后,剥离了不 良资产,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管理制度等都由上而下的进行了改革, 效率有所提高,效果很明显。农行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也终于在 2009 年初成功改制, 并于 2010 年上市,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四大国有银行包括其他国内的商业银行形象都 在不断的提升中,提高效率也成为各银行恒久不变的目标。 要想提高效率,首先要找到导致效率低下的原因何在,所以在银行追求效率的同 时,评价银行效率的环节必不可少。现在国际上新兴了很多种银行效率评价方法,为 其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动力。 通过很多学者对银行效率的宏观评价分析,即从评价一 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银行,从而找到了许多适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途径,为政策的制定 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对于各个银行的微观分支机构的分析可以从基层着手,找到 影响银行营业的不足之处,提高了各营业机构的效率,那么整体的效率也一定会提高。 中国农业银行也一样,作为一个国有控股的四大行之一,具有体制落后,体系庞 大,人员繁杂,网点众多的特点。要提高效率,需要改革,需要扬长避短。相对于其 他新兴银行来说,体系庞大是其弱点,但网点众多又为其占有市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 银行作为服务性行业,主要业务体现在前台,所以前台效率不可忽视。提高前台效率 势在必行,应该与其同步进行的是制定一套有效的评估方法,通过这套评估方法可以 奖励先进,鼓励落后。而且通过这套评估方法可以找出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并着重 提高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的商业银行承载着国家金融发展的使命,银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金融 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银行效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金融资源的利用水平,从而影 响着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果。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业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我 国银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因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而提高 银行业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趋 势,是实现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国际化,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举措。 20 世纪末,西方学者对银行机构效率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对金融 业的发展和银行自身的效率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贡献很突出。所以对于像我 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研究银行效率并探讨提高商业银行效率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 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银行自身来讲,效率的测度有助于同业间或是同级分支机构进 行比较,找出效率差距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也可以找出自身优势所在,从而更好的发 挥自身特长。总之,银行业的效率分析能够在宏观和微观上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数据, 为其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帮助。 中国农业银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扶植的四大银行之一,当时,各大银行有 严格的专业分工,服务相对固定,业务互不交叉。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 种国有制的银行体系使得各银行固步自封,已经体现不出优越性,不能够适应市场经 济的发展,于是在国家宽松的政策条件下,各行的业务分工不再明显,竞争使得银行 的经营提高了效率。以 1986 年 7 月交通银行的成立为标志,各种新兴股份制银行纷纷 成立,对四大行是一种威胁,也是一种促进。 四大行中除中国农业银行以外,其他三家都已在股市大好的形势下陆续上市。农 行也在 2009 年 1 月股改完毕,准备择机上市。上市对农行来说是一种挑战,这意味着 其效率还要提高,才能适应上市的要求,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站稳脚跟。而农行最 5 基本的考核单位是支行,要提高效率除了要提高整体的协作效率外,还要提高各基本 单位的营运效率。通过对各支行的效率评价分析,可以重点投资效率高的支行,亦可 以帮助效率低的支行找出原因,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无效单元。 1.3 文献综述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银行效率有 60 多年的历史,最初的效率评价只是在一些发达国家进行, 现在已逐步渗入到发展中国家,从研究范围上看,以前主要以规模效率为主,现在已 逐步过渡到以研究技术效率为主,随着研究方法的完善和研究范围的扩大,银行效率 评价的实际应用意义也越来越强。目前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银行效率的测度及影响 因素等方面。在此主要介绍基于前沿效率分析方法的银行效率研究。 alhadeff 2最早开始研究银行效率和规模之间的关系, 他以美国加州 210 家银行为研 究对象,以总费用/信贷和投资作为生产成本投入指标,信贷和投资作为产出,得出银 行业存在产出规模效率递增和成本规模效率递减的结论。 schweiger 和 mcgee 3通过对规模经济的进一步研究, 并得出单一制银行和分支行制 银行在规模经济方面有所不同。 bell 和 muephy 4则更进一步证实了银行规模经济的存在。他们的研究进一步论证 了阿赫得夫的结论,并分析出了银行规模效率的来源,即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力分工。 之后很多学者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berger humphery 5认为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都 表现轻微的规模不经济。后来的研究显示欧洲银行规模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大 银行的优势在于节约生产成本,但结果是小银行盈利能力更强一些。 20 世纪 80 年代后,学者们开始热衷于研究银行的技术效率,即银行利用现有资源 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 farrell 6在微观层面上进一步将效率分解为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总效率。这里的 配置效率是指被评价单元合理配置各项资源的能力。技术效率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 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指的是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被评价单元与生 产前沿面之间的距离;而规模效率是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前沿与规模报酬 变化的生产前沿面之间的距离。 a.charns 和 w.w.cooper 等人在 1978 年发明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即数据包络分 6 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记为 dea) ,是前沿效率分析技术的一种。自第 一个 c2r 模型问世后, dea 的应用逐渐广泛, 新的理论和重要模型不断出现, 可以说, dea 的诞生为效率评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colwell 7在综合欧洲各国金融信贷机构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得到银行系统运作的 模型。人为高水平的技术装备、信贷机构的均衡和熟练的银行职员是银行高效运作的 保证。 zaim 8主要以土耳其的三类不同所有制的银行,即国有银行、私有银行和外资银 行为样本,通过分析金融自由化对不同所有制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指出私有银行主 要是技术无效,而国有银行主要是分配无效。 ihsan,isik 和 m.kabir hassan 9同样以土耳其银行数据为例,以劳动、实物资本、和 借入资金为投入,风险调整后的表外项目、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和其他盈利资产为产 出,用 dea 方法得到 1988 年、1992 年、1996 年土耳其银行业的成本效率分别为 78%, 71%,和 68%。 milind sathye 10用 dea 方法对印度银行进行了评价分析, 得出印度民营银行是无效 的,而国有银行和外商银行相对有效。由此提出可以用降低非生息资产和员工人数来 提高效率的途径。这个结论和对土耳其的研究不太一致,看来国情也一定程度上影响 着银行效率。 kantor, jeffrey 11等还将作业成本法和 dea 方法结合,对中东约 250 家银行的绩效 进行了分析,认为 dea 方法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能使评价结果更为综合,全面。 george e.halkos, dimitrios s.salamouris 12 更是将 dea 与财务比率法结合,对希腊 银行进行了效率评价,认为资产规模和银行效率呈正相关,银行间的合并重组能提高 银行效率。 berger 和 de young 13 通过对 1993-1998 年美国银行的数据分析后,认为地域上的 扩张并不能明显影响银行效率。 jeng.shih-ching 14利用 dea 方法对台湾、日本和美国的金融机构效率进行了评价 分析,指出产权结构和代理成本对日本的非人寿保险产业的效率有一定影响,通过分 析 90 年代美国储蓄机构并购情况得到了银行规模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david a.grigorian 15结合 dea 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对世界转轨经济中的银行进行 了研究,认为资本化能带来高效率,私有化并不能带来银行效率的显著提高,而外资 7 银行的进入能带来先进的技术从而能促进银行的高效。 随着研究的深入,深入到决策单元内部研究低效率原因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于是 网络 dea 应运而生。grosskopf 16, lewis 和 sexton17,zhu18等人分别针对所研究的 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网络 dea 模型,有了全新的突破。 总之,国外的研究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值得提出的是,有一些研究大大提高 了 dea 方法的实用性, 这些研究结果应用到实际中, 的确大大提高了银行效率。 例如, oarl 和 yolalna 使用 dea 评价了土耳其 20 家商业银行的效率, 利用研究结论对银行之 间的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 19。sherman 和 ladino 同样应用 dea 研究结论对美国某银行 36 家分支机构的流程进行重组,节省了这家银行的大笔开支 20。dea 方法有很强的实 际意义,然而建立起 dea 的标准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样前人成功的经验就更值得我 们借鉴。 国外的研究比较全面,而且也比较先进。从各研究的结论来看,不同国家,不同地 域,不同国情,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从研究方法来看,从最初的单一方 法发展到后来的多种方法相结合用于分析银行效率,逐步趋于完善。从研究的主体来 看,大多学者都以国家或国家群为研究对象,评价分析银行效率,而从微观着手探索 银行低效原因的研究并不太多。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银行业发展起步比较晚,关于银行效率的研究也起步较晚,1999 年之前 的研究还主要是应用简单的财务分析方法,通过对计算一些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得出 结论,在应用 dea 初期主要是运用模型测算效率。但近年来,dea 方法越来越受到 专家学者的青睐,现已成为评价银行效率的主要方法。 最早,杨宝臣、刘铮等 21利用 dea 方法对我国某市农行进行了绩效评价,建立了 有效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赵旭, 凌亢 22针对 1993-1999 年我国商业银行盈利下降的原因运用 dea 方法进行 了分析,得出非利息支出增加导致管理费用上升,虽然能提高效率,但成本增加无疑 使得盈利下降。 赵旭、周军民 23将单因素指标分析方法和综合效率值两个指标结合,将我国商业 银行和外资银行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魏煜、王丽 24运用传统的 dea 方法计算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 8 和规模效率,并比较了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新型商业银行的效率。 谭中明 25使用因子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 12 家银行(包括 10 家国有银行和 2 家外 资银行)的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得出国有银行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 方法。 赵旭、凌亢 26,基于某市国有银行的 19 个分支机构统计数据资料,运用 sfa 方法 研究银行效率的决定因素;之后,他们又运用 dea 模型测算了银行技术效率,纯技术 效率和规模效率,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我国银行效率的因素。 秦宛顺、欧阳俊 27对我国商业银行应用 dea 方法测算后,得到我国商业银行尤其 是四大国有银行效率低下,其中规模无效是主要原因。 赵昕、薛俊波 28等利用 dea 对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其中工行 的效率最高,其他三家效率值非常低,剖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四大国有银行由于历史 遗留原因,机构冗杂,人员过多,生产成本过高。 汪新艳、夏德根 29利用 dea 方法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得到结论:要提高我 国商业银行效率,关键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源配置效率。 李希义、任若恩 30对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研究,得到政 府调控和银行效率的关系:政府干预可以一定程度上带来银行效率的提高,但并不能从 根本上改变其效率。 张健华 31将 dea 模型进行了改进,对国有银行、地方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效率情 况作了全面的分析,主要测度了各银行的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结果显示,地方银行 和股份制银行的效率都高于国有银行,我国的国有银行规模经济不明显。 杨印生 32、殷梅英33、段水瑞34等一些国内学者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提出了不同 的网络 dea 模型,并对其中一些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黄祎、 葛虹、 冯英浚 35在规模报酬可变的假设条件下, 构建了关联网络 dea 模型, 能同时测算系统和各个子过程的效率,同时还可以测算决策单元连接的有效性。通过 对 14 家商业银行的关联分析,更加全面的评价了决策单元的效率。 这些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银行效率观念。但是,我国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 为了验证学者的某些结论,并没有将 dea 方法和其他方法进行比较,突出 dea 的优 越性,而且针对 dea 的研究结果,大多学者没有提出明确的改进目标,也没有应用到 实际中考察其效果,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改进。. 9 1.3.3 国外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1.3.3 国外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前沿效率分析为研究银行效率、提高银行效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但要 想使我国的银行效率评价趋于完善,加强实际意义,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的效率评 价方法。就目前来看,我国银行效率研究应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1)银行指标体 系的研究;(2)各种效率评价技术的对比分析,包括优缺点对比分析、应用难易度对比 分析和结果可信度对比分析;(3)影响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4)实际应用分析; (5) 将结论应用于实践后的反馈评价。一种好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准确测算出效率值并找 到影响效率的因素,还必须与其他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保持良好的一致性, 36而且对 现实的工作应该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很复杂,规模经济一直是很多学者研究的方向,也是银行管 理层追求的目标,努力推进金融创新、完善经营管理、以改善技术效率更是银行业不 懈努力的目标。效率作为银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不仅可用于各银行间的横向比较评 价,还可用于某一银行分支机构的业绩考核。由于同一银行分支机构的内外部因素大 致相同,评价起来会更加准确。 1.4 论文结构及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及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概述此论文研究 的价值,并给出了论文总体的框架。 随着学者们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越来越多,出现了很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 二章主要对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罗列出来,明确 本文所选择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第三章主要介绍 dea 方法的数学模型和关联 dea 的评价模型,为下一章的实证 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四章是整个论文的核心部分, 运用 dea 方法对中国农业银行石家庄地区的营业 机构(以支行为单位)进行效率评价。首先,运用 dea 模型,我们运用投入产出指标 分析各个支行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找出先进的标杆支行,并对其他落后的支行分 析原因,究其症结所在,并加以提高。其次,运用关联 dea 模型我们可以分析评价单 元的关联效率高低,同样分析原因,提高才是目的。 综合本文三四章的研究结果以及各方面理论和研究成果,第五章通过回归分析的 10 方法找到影响石家庄地区农行的主要因素,并综合上文研究,发现石家庄地区农行效 率低下的原因,意在找出提高银行效率的途径,综合讨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政 策措施以及管理方法。 第六章为全文结论和研究展望。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下: 图 1.1 论文技术路线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1.研究角度的创新。以微观的农行分支机构为研究单位,根据实时统计的数据进行分 析,从微观视角寻找提高效率的途径。 2.指标体系的创新。以往关于银行效率的研究侧重于存贷款数额,随着社会的发展, 银行的利润来源向中间业务倾斜,在论文中加入了中间业务这个指标,更全面地反映 银行效率的高低。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选题背景 银行效率理论分析 银行效率评价方法分析 模型的构建 提出对策建议 实证分析 数据的选取及获得 确定指标体系 文献阅读 资料搜集与整理 影响效率的因素分析 11 第 2 章 银行效率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 第 2 章 银行效率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 在我国金融服务领域,银行是发展最早,应用最广而且较为有效的金融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可以说是我国金融行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传统意义上商业银行主要用于吸收 存款和发放贷款,现在又增加了中间业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兴了许多股份制 银行,这些银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且原来的国有银行业为了提高效率也纷 纷股改,以获得盈利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自身的投 入产出,不同的是银行所生产的产品是无形的,这些产品在定价和出售过程中都不同 于传统的生产企业,而且由于银行生产的特殊性,它必须实行全面的资产管理、负债 管理、风险管理等,以保证金融安全。每一个银行机构,都不一定能够实现投入的最 小化或产出的最大化,银行效率便是用来衡量达到这两个目的的程度。 2.1 商业银行效率相关理论 2.1 商业银行效率相关理论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客观原因或接受程度区别,各类人员 了解同一信息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 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该理论认为: 不同的经济主体缺乏信息的程度 是不一样的,在市场经济中,产品的卖方一般要比产品的买方对产品有更多的了解 37。 由于买方与买方之间也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在这一过程中买方由于信息贫乏而处于 弱势地位。到目前,信息不对称理论已经深入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商品市场、 劳动市场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机制比如政府的调控和网络的普及都减少了信息 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影响,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才产生了银行作为存款者和贷款者的中介。相对于储户, 借款者对其借款所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水平掌握着更多的信息,而储蓄者并不了解 借款者借款的目的和用途,由此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便产生了。而银行在储蓄者和借 款者中间和两方直接交涉,从而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良影响。银行和一些金融 中介机构能够通过一些特殊渠道了解到借款者借款的用途,也就是占有着信息优势, 12 能够针对实际情况决定对借款者进行放贷,也就是根据相对风险的大小来对贷款进行 定价和放贷数额控制,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逆向选择。另一方面,对于借款者的借后 行为,银行等金融中介可以给予监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道德风险。 当然在放贷过程中,银行和贷款者之间也会存在信息不对称,虽然通过银行的专 业方法和专业机构可以全面的调查贷款者,但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风险还是存在 的,只能降低,不能根除,而且工作人员也不免会有疏忽,银行的不良贷款也是从此 而来。银行可以将人为风险降至最低,但不能完全抵御系统风险,只能通过技术和方 法降低。 2.1.2 产权理论 2.1.2 产权理论 产权理论来源于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在一个人与他人做交易时,产权有助于形 成可以合理持有的预期 38。产权理论认为,产权的所有者拥有剩余利润占有权,所 以企业产权的不同决定了企业的激励程度。私有企业往往为追求利润,所有工作 与个人或集体利润挂钩,从而产生了较强的动力。而国有企业表现出的低效,跟 其产权为国家这样不明确的主体有很大关系。 将产权决定论应用到银行业,是指明确银行的产权,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有 很大帮助。对我国原有的国有制银行进行改制,实现产权的多元化,能够有效激励经 营者,实现银行效率的提高。具体实行产权改革需要经过商业化经营、股份制改革和 上市。我国的国有银行经过这三个步骤后,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吸引非国有投资者,达 到产权多元化的目的,进而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和管理方式改善经营,从而提高效率。 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股改完毕,摇身变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论上, 改革后,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管理方式都会改善,促使国有银行的治理机制做出 相应的调整,使之更能适应市场竞争,最终表现为效率的提高 39。但实际上,我国四 大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不是很彻底,表现在控股主体依然是国有企业,基层改革不 彻底。但随着非国有资产股的加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四大行的产权会有很大改观, 对提高效率有所帮助。 2.1.3 超产权论 2.1.3 超产权论 “超产权理论”在接受了“产权论”观点的同时,更加强调“外部环境”的竞争对 企业绩效的作用。超产权论认为在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上,企业只能依靠在竞争中取 胜获得生存,因而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不断改善治理机制,随环境变化与时俱进, 13 从而获得效率的提高或效益的最大化。 超产权论者认为产权变动后,效率并不一定会提高,必须在保证市场竞争的前提 下才能要发挥产权的激励作用,竞争才能牵动产权创造效率 40。 从超产权论观点出发,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不合理,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是阻碍 产权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是效率提高的绊脚石。我国的银行过去都是大型国有商业 银行垄断市场,破坏了市场的竞争机制,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导致银行效 率长期无法提高。根据这个理论,竞争对发展至关重要,要提高我国银行业效率,必 须改革金融市场,保证公平竞争。所以国家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而是应该扮演监 督者的角色,促进商业银行实现经营目标利润化,提高银行体系的整体竞争力。 2.2 银行效率评价的技术方法 2.2 银行效率评价的技术方法 效率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在评价银行效率时,财务指标分析方法是最早开始应 用的,因子方法由于虽然比较有效,但由于其复杂性应用的较少;目前最常用的就是 前沿效率分析技术中的 dea 方法,操作起来简便可行,而且结果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2.2.1 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单因素分析方法) 2.2.1 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单因素分析方法) 所谓财务指标分析方法,是指通过计算各种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来评价银行的经 营效率。财务指标方法操作起来简便可行,但这种财务指标往往是单因素的,不能全 面反映银行的整体绩效,更不能用于研究评价单元内部的关联性。而且财务指标的选 择具有随意性,往往不能准确的反映银行效率;另外财务指标不能反映银行的长期指 标,也无法综合考虑银行表现 41。 常见的财务指标分析包括财务比率分析,比如在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时候可 以使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在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通常使用资产负债率、有 形资产债务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等。增加值方法也属于一种财务指标分析方 法,这种方法包括经济增加值分析和市场增加值分析,经济增加值是一种基于税后营 业收入、产生这些收入所需要的资产投资和资产投资成本的管理绩效财务评定方法; 市场增加值是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从股东、债权人筹得资本的差额。 2.2.2 因子方法(计量分析方法) 2.2.2 因子方法(计量分析方法) 人们往往希望尽可能多的收集关于分析对象的数据信息,进而能够有效全面、完 14 整的认识。于是,人们就构造出很多指标来描述某个分析对象。指标的增加是能够使 研究过程趋于客观科学,但却使得分析的复杂性增加。在实际工作中,相关联的指标 间可以合并为一项综合指标,这样用较少的综合指标代替原来较多的指标,操作起来 要简便的多。 因子分析法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它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这种方法将众多原始 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因子变量,使因子变量具有较强的可解释性。这种分析方法能够 避开多个变量相互间的干扰及其在多元量化模型分析上的不适。实现方法是根据变量 相关性的强弱进行分组合并,相关性较强的变量分为一组。分组后,将每组变量视为 一个公共因子,构造线性函数描述原来的分量。这种方法操作起来非常复杂,而且可 操作性不强,所以用的也比较少。 2.2.3 前沿效率分析技术 2.2.3 前沿效率分析技术 前沿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构建前沿面,进而计算决策单元与效率前沿面之间的距 离来衡量该单元的效率。处于效率前沿面上的前沿效率单元是指在内外部条件一样的 情况下,实现最佳绩效的单元,前沿效率单元是从投入产出最优化角度出发构建的理 想的高效率单元,并不一定实际存在。 前沿效率分析根据是否需要估计前沿生产函数的形式和参数可以分为非参数方法 和参数方法两种。 1)参数方法 参数方法在测度效率时需要规定效率前沿函数的具体形式,并通过样本数据测算 得到函数中的具体参数。同时,参数方法存在假定随机误差项,在操作过程中,这一 误差项会受到会计数据、计量问题及机遇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分布函数假定的不同, 参数方法大致可分为随机前沿法、厚前沿分布法和递归厚前沿法等。 2) 非参数方法 与参数方法不同,非参数方法不必估算效率前沿函数的具体形式和其中的参数。 非参数方法主要指数据包络分析法,即 dea 方法,是数学、运筹学、数理经济学和管 理科学的一个新的交叉领域。 dea 的评价对象是具有多个输入、 特别是多个输出的 “部 门”或“单位” (决策单元,简称 dmu) ,操作方式是运用数学规划模型评价决策单元间 的相对有效性(称为 dea 有效) ,并根据对各 dmu 测算的数据判断 dmu 是否为 dea 有 效,本质上是判断 dmu 是否位于生产可能集的生产前沿面上。 15 评价者在应用 dea 模型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选择投入和产出, 即便是不同单位的变 量也可以不经过处理直接进行分析。应用 dea 时需要注意的是,dea 是一种相对效 率评价方法,被评价为有效的单元仅仅是相对于同一系统内其他单元是有效的,有可 能外部单元有更高的效率。 作为一种效率评价方法,dea 方法能够对处于同一系统内的各个评价单元的有效 性进行评价,通过确定投入产出指标,建立模型,应用 dea 方法就可以得到每个单元 的效率值,通过将有效单元和无效单元进行比较,评价者可以找到无效的原因,重新 配置资源以提高效率。 dea 方法具有下列优点 42: 1. 客观性。dea 模型在应用中无需任何权重假设,且无需对指标数据进行综合, 不必确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也不必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所以 dea 的优点 在于能够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的考核评价对象的效率。 2. 使用方便,简易可行。这指的是 dea 方法在评价时不用考虑量纲,虽然投入 产出指标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用像其他方法那样进行归一化处理,操作起来更加 方便。 3. dea 方法有比较明确的经济意义。dea 方法的评价结果不仅能够评价单元是 否有效,还进一步区分了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全面的评估被评价单元的效率状况, 而且为评价者提供了更合理的现实指导意义。 4. dea 方法能给被评价系统管理层提供许多管理信息。 通过对系统内各单元之间 的评估,可以知道那些单元的效率最高,那些单元的规模更为合理,这些都能引导管 理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 16 第 3 章 第 3 章 dea 模型分析 模型分析 dea 是由美国运筹学家 a . charnes 和 w . cooper 于 1978 年提出的, 他们把单输 入、输出工程效率的概念推广到了具有多输入、输出决策单元的有效性评价中。dea 作为一种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的非均一综合评价方法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该方法利用数学规划模型,针对每一个决策单元试图寻求最优的指标权重分配,从而 得到该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值。利用 dea 有效的决策单元可以构造生产前沿面,可以 对无效决策单元与前沿面的相对位置进行绩效分析,从而可以提出改进绩效的措施与 方案。 a . charnes 和 w . cooper 在 1978 年进行效率评价时, 首次应用了 dea 方法, 改 变了只能测算单输入单输出决策单元效率的局面。dea 方法运用数学规划模型,针对 每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决策单元寻求最优的指标分配, 确定该决策单元的效率值。 dea 方法是一种前沿分析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可以构造虚拟的生产前沿面,通过确定无效 单元相对生产前沿面的位置可以找出决策单元无效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到提高效率 的捷径。 正是由于 dea 在处理多输入、多输出评价问题时的上述优点,该方法已受到国 际上效率评价研究学者的普遍认可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该方法无论是在理论上 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 43。 3.1 3.1 dea 模型 模型 dea 方法通过对多个决策单元多输入-多输出数据的计算,同时构造生产前沿面, 可确定有效决策单元和无效决策单元,其中有效决策单元位于有效生产前沿面上。本 文采用基于输入的 c2r 模型和 bcc 模型进行 dea 测算。 3.1.1 3.1.1 c2r 模型 模型 表 3.1 反映了一个系统的投入产出,即 n 个决策单元(dmu),每个决策单元 有 m 种输入,表示该单元消耗的资源,以及 s 种输出,表示该单元投入所获得的成 效。如表 3.1 所示: 17 dmu1 dmu2 dmun v1 1 x11 x12 x1n v2 2 x21 x22 x2n v3 m xm1 xm2 xmn y11 y12 y1n 1 u1 y21 y22 y2n 2 u2 ys1 ys2 ysn s us 表 3.1 系统投入产出模型 其中,xij表示第 j(j=1,2,n)个决策单元对第 i 种输入的投入量(i=1,2, m);yrj为第 j 个决策单元对第 r 种输出的产出量(r=1,2,s);vi为对第 i 种类型 输入的权重;ur为对第 r 种类型输出的权重;而且 xij0,yrj0,vi0,ur0, (xij及 yrj 为已知数据,可以根据历史资料或预测得到,vi及 ur为投入、产出对应的权重) 。 记 xj = (x1j,xmj)t,yj = (y1j,ysj)t,xj为第 j 个决策单元的一组投入,而 yj表示第 j 个决策单元的一组产出,则可用(xj,yj)表示第 j 个决策单元 dmuj。 在确定一个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时,我们假定在满足所有决策单元的效率都不大 于 1 的条件下,通过确定合适的权重系数 v 和 u,能使得决策单元的效率值最大化,这 个最大值就是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据此,我们可以构成如下的最优化模型: maxh0= 0 0 xv yu t t =vp (p). .ts 0, 0 n,1.2.=j 1 =h 0 0 j uv xv yu t t 式(3.1) 这是一个分式规划模型,不便于计算。利用 charnes-cooper 变换,可以将规划(p)转 化为等价的线性规划问题。令: tutvxvt t =,),/(1 0 得到等价模型如下: 18 (p1) = = = 0, 0 1 2 , 1, 0 . . max 0 0 1 x njyx ts vy t j t j t p t ? 式(3.2) 这是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其对偶规划为(加入松弛变量 s +及 s-以后) : (d1) = = =+ = + = + = 0; 0;, 2 , 1, 0 . . min 1 0 1 0 1 ssnj ysy xsx ts v j n j jj n j jj d ? 式(3.3) c2r模型下dea有效的定义是: 若(p1)的最优解 0 及 0 满足 00 1 yuv t p =1,则称 0 j dmu为弱dea有效;若(p1) 存在某一最优解 0 及 0 满足 00 1 yv t p =1, 并且同时满足0, 0 00 vw, 则称 0 j dmu为 dea有效。 3.1.2 3.1.2 bcc 模型 模型 c2r模型是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的,即假设被考察单元可以通过增 加投入等比例的扩大产出规模。由于这一假设的存在,评价结果往往与实际差距较大, 事实上,被评价对象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满足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的,而且通常情况下 并不满足这一条件。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c2r模型中增加一个凸性假设: = = n j j 1 1 这时生产可能集 t 变为 tbcc= = = n j n j n j jjjjjj njxyxxyx 111 , 2 , 1, 0, 1,),(? 此生产可能集下进行dea效率评价的基于投入的bcc模型是: 19 (d2) = = = = = = nj yy xx ts v j n j j n j jj n j jj d , 2 , 1, 0 1 . . min 1 1 0 1 0 2 ? 式(3.4) 其对偶规划为: (p2) = = =+ 0, 0 1 , 2 , 1, 0 . . )max( 0 0 00 2 u x njuyx ts vuy t j t j t p t ? 式(3.5) 若问题(p2)存在最优解 000 ,uuw满足: 10 00 2 =+=uyuv t p 则称 0 j dmu为弱dea有效(bcc),如进一步有: 0, 0 00 uw 则称 0 j dmu为dea有效(bcc) 。 3.1.3 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 3.1.3 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 效率就是指被评价系统内各单元的投入产出比例或者成本收益比例,它能够有效 的评价决策单元的市场竞争力、内部协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效率包括技术 效率和规模效率。技术效率是指决策单元利用资源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而规模效率 则反映决策单元的规模大小是否合适。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 总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从上面的模型介绍中可知c2r模型得出的是第k个决策单元的规模技术效率, 即综合效率。 它满足10。 其经济含义是当第k个决策单元的产出水平保持不变 (投 入导向)时,决策单元与前沿有效单元相比所需要的投入比例。就是第k家被考察单 元可以减少(或称浪费)投入的最大比例,当1=时,被评价对象的综合效率有效,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