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 言跨过21世纪的起跑线,人类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生活环境,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描绘出一幅新的美好前景。但是,自从二十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出现以后,能源与环境的污染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并倍受世界各国重视,各国纷纷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对策。70年代末,环境、能源、粮食、人口问题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非常规能源的开发由于种种原因在短时间内难以缓解当前的危机。许多国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常规能源的节约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环境评价在我国法律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日趋完善,对于城市合理规划、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减少污染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同时,涉及到生态环境评价的问题,尤其是能源利用、中水利用、雨水利用、绿化等方面问题,我国起步还比较晚。因此,为促进校区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就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发现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室外环境质量等性能的生态环境评价,同时以校区为例,重点研究校区新能源利用、中水利用、雨水利用、噪声控制等问题。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1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对人类社会的效应。可见,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反作用两个层次。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则是认识和评价人类活动使环境发生或者将发生哪些变化,又强调这种变化对人类的反作用,即认识和评价这些变化会对人类产生什么样的效应。1.2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1.2.1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简称 eia)概念最早于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的学术会议上提出。经过近40年的发展,eia在概念、指标体系、制度等方面都不断完善。最初,eia仅局限于单个建设项目的评价,称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称建设项目eia)。但是传统的 eia 在应用中遇到问题,由于其局限性而面临挑战,于是新型的eia产生1。70年代中期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 eia 应用到规划层次。到了80年代初期又将 eia 的应用扩展到政策层次。80年代底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应运而生。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也产生了一些其他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如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累积影响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生态环境评价及环境影响后续评估或称环境影响后评估。可以认为eia 是其他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其他eia是eia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发展。下面简要介绍几类典型的新型 eia 及其发展情况2。1.战略环境影响评价eia 在战略层次上的应用,是指对政策、计划或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价过程。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可以是部门、国家甚至全球,识别的影响是宏观的和综合的。在国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荷兰、美国和德国有较大发展,在这些国家已经进行了实践。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对区域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为区域布局、性质、规模、结构及发展时序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国内外发展较快,处于部分理论和实践探索阶段。美国曾在西部8个州的能源资源和南部13个州进行了区域环境评价,日本曾进行一系列的滨海工业区的环境影响评价。3.累积影响评价指系统分析和评估累积影响源、累积过程和累积影响,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做出解释,估计和预测过去的,现有的或计划的人类活动的累积影响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反馈效应,选择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潜在发展行为的方向、内容、规模、速度和方式。累积影响评价兴起于80年代,但是发展较慢,至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我国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总量控制包含了部分累积影响的思想,但执行的范围和深度还不够3。4.生态环境评价指根据特定的目的,选择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恰当的方法,对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及其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和判别。目前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但由于目前世界环境的总体恶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2.2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强调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协调性、公平性和持久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区域层次。在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下,暴露出许多缺陷,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评价层次的微观性、公众参与的不足性及评价对象的狭窄性,使其不能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要求; 评价标准的静态性和评价规模的地方性,使其不能完全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要求; 标准制定的欠科学性和评价时段的现时性,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2.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来看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由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对它的各个项目进行规划。3.从资源利用、节约能源角度来看对于能源的使用原则是既要“开源”又要“节流”,这就注定了每个方面的方法都要围绕着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更是令人担忧。在以往 eia 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已经实施了20多年,在污染防治方面贡献卓著,但是20多年的发展只注重于污染检测技术的改进,却没有深入的探究评价思想,而对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仍停留在问题描述上。基于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以上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建议。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评价原则问题应该重视起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基础,在环境评价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应制定具体的引导、监测、评估和治理依据,使其从根本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建立完善的规划环评体系,是我国的资源利用更合理化、集约化5; 环境影响评价中重污染防治、轻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 生态环境研究理论的发展,对生态环境评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课题。相对于传统的环境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中的评价对象已由以污染为主变成既包括污染又包括生态退化的现代意义的生态环境,其评价的理论基础更成为具有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其评价成果也由为环保部门提供污染控制管理的依据转变为区域发展提供环境支持保障和发展方向。这样,生态环境评价就面临以下两个理论问题: 理论基础问题。生态环境评价的目的是合理安排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达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它既要考虑自然环境基础,又要研究社会经济活动,既要从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性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又要从区域的综合角度进行宏观的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研究,同时必须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统一目标下协同行动。因此,必须综合应用多学科,多理论,共同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有必要研究适合生态环境的理论基础,最终形成生态环境评价自身的理论体系。 指标体系问题。生态环境评价中现有生态环境的评价、方案优选以及评价预期目标的评定都需要全面评价生态环境。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很必要的。现有的研究比较多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能满足生态环境评价的需要,因为生态环境评价不仅需要评价生态环境质量优劣,而且必须反映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方向和程度。而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既有人类非理性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也有人类自省状态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补偿。同时,指标体系既要反映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协调性,又要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考虑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开发与保护6。所以必须重新构建生态环境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满足生态环境评价的要求。4.对策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评价原则问题应该重视起来。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重污染防治、轻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 生态环境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对生态环境评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也应该重视起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二章 生态环境评价概述2.1 生态观念发展人类在建设自己的家园时,由于过度的开发和建设,许多灾难性的事情也走入我们的视野:生态系统的破坏、污染源的扩张、人口的急剧增长、资源和能源的危机以及战争的隐患等等。生态已经成为现代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的名著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他在书中揭露了人类滥用农药,使麻雀体内含砷过高,从而导致死亡。这不仅损害了其他生物,也严重损害了人类自身。该书将绿色运动推广到世界范围,促成了从人本主义观念到人与自然和谐对位观念的转变。这种生态观念和大量的实践开启了建设发展新思维的探索7。1980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联合发布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强调自然和资源的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1990年,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强化了保护与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就“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系进行了探讨。1997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一座醒目的里程碑。会议发表了五项文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二十一世纪议程、系统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这些生态思想和活动不断推动了环境保护和生态运动发展,并渗透到政府法令和各行各业的实践中。2.2 生态环境2.2.1 生态环境的定义由于对生态环境定义众多,所以本文将生态环境定义为以人类为中心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环境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自然因素,包括基质、动能两大因素。基质因素主要包括由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表组成物质、生物群体类型等因子构成,是生态环境构成的物质基础。动能因素主要由气候因子构成,是生态环境形成演替的能量基础。2.2.2 生态环境成因1.地质因子地质因子通常包括地质断裂构造带。构造断裂作用的发生往往导致地貌格局和地表形态变化,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急剧变化,最终促进生态环境的形成。2.地貌因子地貌因子主要有石灰岩山地丘陵(容易导致石化)、山地陡坡不稳定风化壳(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山地薄土层粗骨质阳坡、垂直节理发育的深厚母质(或风化壳)山体(容易引起重力侵蚀崩塌)、滨河、滨湖、滨海、沙积地貌等等。这些地貌因子屑性及地貌过程,均容易造成脆弱生态环境的形成与演替。3.气候因子气候因子主要指气候干旱、寒冷和大风吹蚀等导致生态脆弱的因子。一般而占,干旱半干早容易抑制植物生长,甚至造成枯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脆弱。寒冻(日均温 0以下)则常导致寒漠脆弱环境的出现。在我国,冬季盛吹西北风,干冷而强劲,常吹蚀表土,加剧干旱,推移沙丘,加剧脆弱生态环境的形成。4.水文因子水文生态因子主要指对地表组成物质构成冲刷作用的地表径流,常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河流摆动冲刷作用的发生,亦常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脆弱生态环境的出现。人类在利用资源环境的同时,也通过内部的自省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在生态环境逐渐开始限制人类生产和生活时,环境保护的投资也就逐渐增加,同时环境保护由初期的以污染治理为主,转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持系统的维持和改善。因此,对于生态环境的人为因素不仅包括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也有人类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一面。2.2.3 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1.道路因素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道路密度和机动车数量增长,交通污染对市民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城市交通已成为影响居住环境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道路交通污染主要引起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8。 机动车噪声污染 通常认为交通噪声约占城市噪声源的20,仅次于生活噪声而位居第二,但其噪声值却高于其他声源值而列居首位。目前在城市许多部位交通噪声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源。交通噪声污染对乘车人群、行人造成对健康的危害,对道路两侧的居民及室内工作人员的健康也同样造成不良影响,长期处于此环境中,人们身心健康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机动车尾气污染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私家车增加迅速,道路建设虽然成绩斐然但仍然显得滞后,跟不上车辆增加的步伐,道路车辆拥挤,被迫减速呈挤压式的行驶,成为呼和浩特市及中国许多城市的通病,由此导致车辆发动机燃油不完全,排出更多的废气。尽管几年来在降低燃料污染排放技术推广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机动车数量庞大,尾气污染仍然日益严重。车辆尾气中含有较高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碳氢化物中的苯并芘是一种致癌物质,城市大气环境的苯并芘主要来自燃煤和车辆尾气排放,随着对城市燃煤严格控制取得明显效果,车辆尾气成为苯并芘的主要来源。虽然近年市区许多车辆都采用清洁能源技术,但是铅的排放在车辆尾气中仍占有一定比例。上述几种污染物在低空直接排放,极易侵入市民呼吸器官。在呼和浩特市区主干道,上下班交通车辆高峰时,我们可以看到车辆拥挤堵塞,缓慢怠速行驶,这时发动机燃油不完全,增加了尾气排放量,直接排入拥挤的人流中,加上道路两侧的高大树木与建筑物阻碍,尾气不易扩散,沿道路长期滞留堆积,对道路上的行人、乘客及两侧建筑物内的市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城市车辆总数的增加,道路上每天充斥缓行车辆的时段比例也不断增加。金川属于呼和浩特,所以也具有这种特性。另一方面,目前国产车辆排放的污染物量约为欧美国家汽车排放量的15倍。有位环保专家这样描述城市大气污染的危害:“生活在城市的人每天呼吸到的有害气体,相当于抽十支香烟,甚至更多”。呼和浩特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人数逐年上升,不能排除车辆尾气污染的原因。由于汽车行驶所产生的气流,还会将已堆积在道路附近富含铅、镉、铬等重金属的汽车尾气沉降颗粒再次扬起,这些重金属粉尘也会成为道路上的行人及道路两边居民的致病因素。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的来源与机动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受汽车尾气及噪声影响的程度应该成为市民居住生态环境评价的主要考虑因素。2.绿地因素绿地对居住环境的影响,随其形态及规模大小而异。城市植物的功能有如下几个方面:美化环境、制造氧气及负离子、净化空气、吸滞尘埃、杀菌防病、降低噪音、净化水源、调节小气候、保持水土等有益作用。但如果绿地面积规模太小,则不易起到如上作用。在本研究中只考虑面积较大的绿地对校区居住生态环境的贡献。3.水体因素几乎每座城市都与水密不可分,但是由于城市工业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激增,城市用水量也在成倍增长,这就导致了废水的排放量增长快速,所以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的循环使用和污水的治理已是当前城市采用的必不可少的策略 9。也是校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4.工业因素在城市中,工业的发展与该城市的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直接的联系,城市工业的集中程度与其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成正比。2.3 生态环境评价2.3.1 生态环境评价的定义生态环境评价作为环境评价的一部分,主要是认识开发或已开发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特点与环境服务功能,明确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生态系统对影响的敏感度。确定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以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通过评价,明确建设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同时为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建设性建议。由于生态系统强烈的地域性特点,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以实地调查为主,评价结论应符合当地区域特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做到因地制宜,讲求效益 9 。2.3.2 生态环境评价的特点和内容生态环境评价作为一项新的基础性工作,具有新的特点和内容,还没有正式的相关行业标准。生态环境评价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广,包括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生态专家对沙漠的治理、工艺设计师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工业产品设计师对有害物质的节制使用等。生态环境评价与传统环境评价相比其特点表现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或生物能,特殊利用可再生物质,废物再利用,易于回收、维修,减少污染等方面。2.3.3 生态环境评价的指导思想综合整体的思想是生态环境评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也要考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在评价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每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树立系统整体的思想,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3.4 生态环境评价的评价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必须要以促进区域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首要则。2.可操作性与可比性原则区域生态环境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和经济组成的复合系统,具有空间尺度大、影响因素多等特性。因此,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简洁、方便、有效、实用的原则,既要充分考虑评价指标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意义。又要综合权衡其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要简明清晰易于理解,有利于生产及管理等部门所掌握和操作,使理论与实践得到良好的结合。因地制宜的提出对策措施。3.动态导向性原则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是个动态的过程,其评价标准也应该是一个相对、发展的概念。同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也是个长期的过程,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应该能反映这一过程。因比,整个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潜力以及演变趋势,揭示内在发展规律,反映待评价区域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体现静态与动态的统一,有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敏感性,从而指导环境保护及各部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2.3.5 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意义跨过21世纪的起跑线,人类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生活环境,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描绘出一幅新的美好前景。但是,自从二十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出现以后,能源与环境的污染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并倍受世界各国重视,各国纷纷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对策。70年代末,环境、能源、粮食、人口问题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非常规能源的开发由于种种原因在短时间内难以缓解当前的危机。许多国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常规能源的节约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节能”已经被称为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之后的第五大能源。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10。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时期,虽然十分重视对人类生活、学习环境的研究,有许多以“美观和品位见长”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却仍旧存在着学生使用率不高、设施不足、安全不够、生态因素考虑不足、噪音污染严重、道路规划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11。因此,为学生提供满足多样性要求的生活、学习环境和空间,创建安全、方便、美观的校园环境是我国面临的迫切而重大的课题。所以本文以校区为例,分析、评价校区环境问题,为分校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也为改善分校区区域生态环境提出建设性建议。第三章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3.1 选择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3.1.1 代表性原则生态环境的组成因子众多,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个复杂的综合体。评价指标体系不可能包括全部因子,只能从中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并能准确客观地反映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特征的指标。3.1.2 综合性和主导因素原则生态环境质量受地质、地貌、水文、植被以及社会经济活动等多种因子制约,每一个状态或过程都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全面衡量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诸多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所选的每个指标都应是反映本质特征的综合信息因子,能反映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征。同时在众多的因子中,各种因子的作用过程及作用方式是不同的,通过因子权重体现主导因子的主要影响作用,使评价更符合区域实际,更有针对性。3.1.3 简明科学性原则指标选取要以说明问题为目的,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有用的指标。指标既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之间相互重叠,又不能过少过简,使指标信息遗漏。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能客观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特征。3.1.4 易获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使指标具有可获取性并能满足生态环境质量分析所需要的精度。一些指标虽能很好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变化情况,但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是根本无法获取的,这种情况下指标体系设计的再好无法实现。因此,选择的指标必须使用可行,可操作性强。3.1.5 系统整体性原则 生态环境是个由自然、社会和经济组成的复合系统,选取的指标要尽可能反映生态系统各方面的基本特征。每一方面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评价指标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评价指标体系,反映区域从综合到分类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3.2 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以及校区的特点,本文选择道路因素、水体因素、绿化因素、噪声因素以及具体产生污染的一些人为因素(例如:食堂及其它一些取热设施燃煤产生的空气污染)作为校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的依据。3.2.1 环境质量指标1.地表水环境指标本环评中废水排放标准应符合cj/t48-1999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单位:mg/l,ph 无量纲),见表3-1。表3-1 生活杂用水水质指标基本项目标准限值(mg/l)分类标准值项目类类类类类序号水温()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1ph值692溶解氧 饱和90(或7.5)65323高锰酸钾指数 24610154化学需氧量(cod)日生化需氧量(bod5) 3346106氨氮(nh3 n) 0.150.51.01.52.07总磷 0.010.0250.050.10.28总氮 0.150.51.01.52.09粪大肠菌群(个/ l) 2002000100002000040000212.环境空气指标本环评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应采用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见表 3-2。表3-2 环境空气质量指标(摘录)(单位:mg/m3)项目tspso2no2二级标准(日均)0.300.150.123.声环境指标由于校区所在区域的特殊性,所以应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1类区标准,见表3-3。表3-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指标类别环境噪声标准值(db(a)使用范围昼间夜间05040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5545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27055交通干线道路两侧3.2.2 污染物排放指标1.中水本环评中水应执行cj/t48-1999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见表3-4。表3-4 中水水质指标项目主要污染物水质指标,mg/l标准(cj/t48-1999)ph (无量纲)codcrbod5臭(无量纲)ss氨氮厕所便器冲洗,城市绿化6.59.05010无不快感1020洗车,扫除6.59.05010无不快感5102.废气 油烟厨房油烟应执行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中大型规模最高允许排放标准2.0mg/m3,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85。 燃气废气学生食堂燃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参考执行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时段标准,见表 3-5。表3-5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烟尘so2no2时段排放标准(mg/m3)50100400 臭气中水回用池臭气排放浓度应执行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臭气度 2000(无量纲),排气筒高度15m。第四章 京包公路以南,总占地面积441674m2,建筑用地25082 m2,道路用地2465 m2,运动场地用地39363 m2,绿化水面用地204814 m2。校区比较平坦,北侧和东侧为学生生活区、西侧为教学区,西南为学生运动区,在南面区域内有一处水景湖面。为了配合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宝贵的水资源,改善学校景观和环境,加强对学生的环境知识教育,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减少环境负荷以及降低使用成本,进行此次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4.1 生态环境评价目的本次评价依据校区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详细的现状调查和工程分析,掌握区域范围之内的“三废”排放情况,在区域地表水、大气、噪声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校区污染物总量控制对区域污染物实行合理分配的原则指导,对校区内的合理布局以及“三废”治理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为校区制定环境保护决策和日常环保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能为在校老师、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4.2 环境保护目标及生态环境评价重点4.2.1 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校区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目标: 控制区域废水污染物排放符合 cj/t48-1999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保护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符合二级标准。 控制校区边界环境噪声符合1类区标准,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干扰。4.2.2 生态环境评价重点根据校区的特殊特征和主要污染物确定本次评价研究以生活污水的治理、环境噪声、绿化系统、新能源的采用以及对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和污染防治措施的论证分析为重点,对空气和固体废物影响进行简要分析。4.3 区域概况4.3.1 区域名称和地点区域名称:校区地点:金川 4.3.2 主要技术指标校区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4-1、表 4-2。表4-1 规划用地平衡表区域项目占地面积(m2)百分比()规划总用地27859463.1校区道路用地24650.6规划可用地建筑用地250829道路广场用地32101.2运动场用地3936314.1绿化水面用地21024975.5合计27790499.8表4-2 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区域项目单位数量1总建筑面积m2250822学生人数人35003容积率5.74建筑密度5.75绿地率47.64.3.3 区域组成校区的功能区包括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及体育活动区,学生规模为3500人,区域组成及建设面积详见表 4-3,校区平面布置见附图。表4-3 区域组成一览表序号项目建筑面积(m2)1基础教学楼48322学生宿舍65033学生食堂37434附属用房4155合计192336湖面137874.4 区域环境现状4.4.1 空气经调查,造成校区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校区绿地率相对不高,在某些地段有裸土存在,这就导致了空气当中常有灰尘存在。 食堂燃煤、锅炉燃煤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区域内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空气质量相对较坏。4.4.2 生活污水由于校区今年在校人数比往年有所上升,这就导致了校区生活用水比往年成倍增长,经调查校区污水日排量为800m3/d。主要流入丽山湖。所以,由于丽山湖是校区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处,本次研究对丽山湖以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并对丽山湖有了基本的认识。丽山湖建于1994年,属于人工湖,主要用于学生游览,主要补给水源为自来水、冲厕等生活用水及雨水。没有排水口,主要水量损失为蒸发损失,部分用于植被灌溉,其余为景观用水。其基本资料列于表4-4中。 表4-4 基本资料水体功能水深宽度污染情况布局观光旅游5米左右50米左右中等污染沿岸有小路、树林等4.4.3 噪声校园在选择校区时,通常会注意校区的地段及其周围的环境,看其是否有产生噪音的工厂,是否离铁路、机场太近,是否在城市的主干道上等等。经调查,校区情况基本符合上述要求。但是,校区仍旧面临着噪声的影响。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种:1.室外噪声主要包含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和其他一些噪声。例如:在教学楼旁行驶的汽车是交通噪声、教学楼北在建的项目会产生施工噪声等。2.室内噪声产生这种噪声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例如在上课时间段内,教学楼内有没课的学生在楼道里探讨问题或者是闲聊以及由于某些在教学上必不可少的且产生声音较高的实验都可能导致室内噪声。4.4.4 固体废物本区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根据环境统计手册中的有关统计数据,城市人口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一般为 0.81.2kg /人d,结合我国城市生活水平和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校区按 1 kg /人d 计,每日校区内按 3500 人计,则校区内垃圾的日产生量为3500 kg / d。4.4.5 绿化系统经调查,校区现在的绿地率为47.6。我个人认为,校区绿地率还有待于提高,因为在绿地率较高的区域,会给人感觉更加舒适而安详。而作为学校,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氛围。4.5 污染防治对策及治理措施4.5.1 空气治理措施由于我院食堂和澡堂锅炉用煤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故提出采用新能源替代煤,以利于我院空气的质量达到表3-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采用新能源目前,由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巨大,各国都开始开发新能源。太阳能尤其倍受各国关注。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节约日趋枯竭的常规能源,而且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生产,太阳能热水器技术趋于成熟,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已走进千家万户,适合集体、宾馆、餐饮、娱乐等场所使用的大面积太阳能热水系统已在各地出现,而且发展前景看好12。而校区对于这种新能源的利用却非常罕见。因此,建议校区设置集中式太阳能热水器且全天候带压、恒温供给学生生活用热水。 安装环境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前必须首先了解系统安装环境,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周围物体对太阳能集热器的遮档,太阳能集热器应避开周围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的遮挡。即太阳集热器应处于其前面建筑物遮阳距离之外。建筑物或构筑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其背后都有一定长度的阴影,其影子长度即为遮阳距离。 集热器支撑面承压能力,太阳能集热器常常放置在建筑物顶部。因此,屋面负载应能满足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荷载要求。一般集热器及其支撑结构重约50kg/m260 kg/ m2,水箱重量可根据容水量计算。通常应使集热器阵列和水箱的基座安置在承重墙上。 其他其他条件主要是水电供应条件,如使用单位经常停电或间歇供水或水压不足,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系统安装发电装置或增压水泵等等,以免热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系统的运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行方式通常有定温放水、循环加热、手动操作等三种。定温放水和循环加热由温控仪控制运行,手动操作是在停电不停水的情况下由人工操作运行。在寒冷地区,还应有防冻运行。下面以图4-1 所示系统为例说明热水系统的自动运行。 定温上水阀门6,7,8关闭,阀门9打开,图4-1所示系统即为定温上水系统。当集热器出口水温t1达到设定值上限,一般为50,温控仪10打开电磁阀5上自来水,热水被顶至水箱。当t1低于设定下限值,一般为42 ,温控仪10关闭,电动阀5停止上水,集热器闷晒集热。图4-1 大型太阳能热水系统示意图 循环加热阀门9关闭,阀门6,7,8打开,图4-1所示系统即为循环加热系统。当集热器出口温度t1达到设定温度上限时,温控仪11打开水泵3,将水箱中的水抽出送人集热器中加热,同时将集热器中热水顶回水箱。t1低于设定温度下限时,温控仪11关闭水泵,集热器进入闷晒状态。 防冻循环当集热器人口水温t2低于设定下限(一般为4),温控仪12启动水泵3进行防冻循环。当几高于设定上限(一般为9),温控仪12关闭水泵,停止防冻循环。2.合理布局校区建议校区采用疏密有致的园林式格局,周围不存在有污染源的企业,从源头上减少空气污染,严格控制校区内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有利于空气流通。4.5.2 生活污水治理措施根据1996年建设部颁发了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要求,校区应设置闭路中水回用设施。污水进入中水回用系统循环使用,故污水处理方案即中水回用方案。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的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水质之间。中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呼和浩特地区的水资源很紧张,属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中水回用是节约用水,充分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方法。经调查,我院大部分生活污水都排入丽山湖,所以在污水排入丽山湖前,应设置中水回用系统。回用标准可采用表 3-1。1.中水回用方案据调查,校区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排入丽山湖,少部分用汽车运走,所以为了减少污水对校区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并根据中水回用要求,本环评提出如下两种方案并作出选择。 方案一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简称sbr法,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其污水处理机理与活性污泥法相同,即通过人工曝气,使活性污泥和污水充分接触,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进行合成和分解,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各种新型的不堵塞曝气器、新型的浮动式滗水器和自动监控设备及软件技术的出现,以及在计算机和生物量化技术的支持下,sbr法更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因此sbr工艺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引起广泛重视和研究日趋增多的一种废水处理工艺,并且在中水回用工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sbr处理工艺是由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待机等5个基本过程组成,并在同一个池内完成,其工艺具有设备及构筑物简单、投资及运行费用低、运行方式灵活可调、反应效率高、污泥产量低、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操作简单等优点。其工艺流程如图 4-2:生活污水格栅调节池sbr生化反应池中间水池砂滤罐消毒池中水回用水池图4-2 sbr工艺流程如图污水流入集水池后,自控系统根据来水量大小及sbr的运行状态,自动控制各台进水泵的开停、将污水泵入sbr反应池。按进水量大小,自动设定sbr运行参数,即根据污水排水量调整sbr的处理能力,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电耗,并自动完成曝气、沉淀等过程。处理合格的水自动排出sbr池。由于采用完全氧化设计,sbr池中活性污泥值将保持在确定范围内,因此只有少量无机污泥在池中累积,可用吸粪车清除。sbr 生化处理池的出水经过滤处理,以进一步净化水中的细小微粒,然后进入消毒系统,经药剂消毒使水质达到规定的卫生标准,确保使用的安全性。主要污染物 codcr去除率达 90以上13。 方案二采用a2/o法,a2/o工艺,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称为厌氧缺氧好氧法,该工艺是在20世纪70年代, 它是由美国的一些专家在厌氧好氧除磷工艺的基础上加入缺氧池,并将好氧池流出的一部分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 从而开发出的污水处理工艺,同时达到反硝化脱氮的目的。旨在能同步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尤其是对愈加严重的富营养化污染的水体。因它特有的技术经济优势和环境效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现已为具有脱氮除磷要求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所广泛采用的工艺。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该工艺不设一沉池,可提高进入 a2/o系统的碳氮比。在脱氮、降磷的同时去除cod等综合指标代表的有机物,处理出水不但有机物指标可达到甚至超过常规生物处理出水的水平,而且氮、磷的去除也很高。由于控制污泥龄运行,因此,系统产生剩余污泥量少,主要污染物 codcr去除率达 90以上,其工艺流程如图 4-3:滤沙器粗格栅沉淀池活性炭吸附器a2 /o反应池调节池生活污水消毒池中水回用池图4-3 a2/o工艺流程a2/o工艺在首段厌氧池内主要进行磷的释放。从沉淀池回流的含磷污泥及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对磷的释放,使污水中磷的浓度升高。同时,部分nh3-n因细胞的合成得以去除,污水中的nh3-n浓度下降、bod浓度下降。缺氧池的首要功能是脱氮。在此反应器中,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将内循环混合液中带入的大量no3-n和no2-n还原为n2并释放到空气中,bod浓度继续下降,no3-n浓度也大幅度下降,而磷的变化很小。好氧池是多功能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氧化,bod再下降,有机氮被氨化继而被硝化, nh3-n浓度显著下降,而随着硝化过程no3-n浓度反而增加,磷随着聚磷菌的过量摄取,也以较快的速率下降。此外,a2/o工艺是颇有发展前途的污水处理工艺,该法电耗少,运行费用低并且污泥处理费用也比较少, 只要合理控制污泥泥龄运行,主要污染物 codcr去除率就可以达 90%以上。因此,该法不仅是节能污水处理工艺,同时也是经济有效的脱氮除磷较先进的技术。该工艺在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及污水回用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方案比较对上述两种污水处理方案,下面将从技术、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见表 4-5。表4-5 方案比较表项目技术角度优选方案一达到生活杂用水标准方案二对氨氮、磷去除效果好,不仅达到生活杂用水标准,还达到景观、循环冷却水要求通过对上述两种方案的比较,采用方案一处理后的出水,可用于冲厕、绿化用水,但还不能用于景观用水、循环冷却用水。方案二处理后的出水不仅可用于生活杂用水,还可用于景观、循环冷却水,因为方案二对氨氮、磷去除效果好,但投资较方案一高。我个人认为,从可持续性发展及保护环境角度出发,建议中水回用工艺采用方案二,其技术可行。考虑到校区整体布置,中水回用处理装置设计为地埋式,其地上部分可进行绿化。3.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以及树立环保意识组织校区学生团体开展活动,大力宣传水法、水资源管理条例和环境保护法等,增强校区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使广大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好开设关于污染防治的环境课程作为选修课供在校学生选读。 彻实消除湖区污染源头生活污水应在经过中水系统处理后再向其中排放,因为这是一个人工湖,要尽量做到勤换水,以免湖水水质发生变化。 4.5.3 雨水子系统由于呼和浩特属于缺水地区,所以本地区应该节约使用以及回收一切可再用的水资源。因此,校区应采用雨水子系统,以便于收集可使用的水资源。雨水子系统是指校区内建筑物屋面和地面的雨水经过收集、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系统,由集水、处理、储存、回用等设备与设施组成。收集雨水在国外的生态社区中已有应用,主要是屋面收集和大面积铺装收集。具体做法是在住宅的顶部或底部设置一个水箱,水箱的体积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和屋面面积或铺装面积来确定。可以用公式来表达,q=,式中的 f 为使用系数,s为收集屋顶或铺装面积,q 为当地最大日降水量。f 的取值小于 1,一般可用 0.60.8。地面雨水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收集,雨水收集系统应结合园区地形、地貌确定收集方式,宜用暗渠收雨水。回用的雨水应进行处理,雨水处理宜用渗水系统,渗水槽内宜装填砾石或其他滤料。雨水经处理之后,宜进入校区的中水系统。4.5.4 景观用水系统景观用水系统由水景工程的池水、流水、跌水、喷水涌水等用水及相关设施组成。景观用水应循环,宜根据需要设置循环净化设施。景观用水子系统应结合中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景观用水来源有雨水收集、中水处理后的排放水及自来水。生态型建筑区提倡利用雨水和中水处理后的排放水,这样可以节省淡水资源和降低用自来水的成本。所以校区应在中水利用的基础上,应循环使用景观用水。4.5.5 声环境 由于校区是教学机构,对噪声的影响比较敏感,所以根据校区目前现状对噪声的危害、标准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1.环境噪声及危害噪声的标准定义是:凡人们不愿听的各种声音都是噪声。因此,即使是语言声或音乐声,当不愿听时,也可认为是噪声,一个人对一种声音是愿意听,不仅取决于这种声音的响度,而且取决于它的频率、连续性、发出的时间和信息内容,同时还取决于发出声音的主观意愿以及听到声音的人的心理状态和性情。任何一个噪声污染事件都是三个要素构成的,即噪声源、传声途径和接受者。接受者是指在某种生活和工作活动状态下的人和场所。在噪声控制中,首先要考虑接受者的情况。对于校区而言,就要考虑生活在校区中的学生。如果,在学生处产生了噪声污染,则考虑采取管理上的和技术上的噪声控制措施来降低噪声,以满足允许的要求。噪声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使人听力衰退,引起多种疾病。同时,还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与生活,降低劳动生产率。当进入较强的噪声环境时,会觉得刺耳难受。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耳鸣,用听力计检查会发现听力有所下降。如果在安静地方停留一会,听力应付地恢复。如果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停留,听觉疲劳难以消除,会形成噪声性耳聋。此外,噪声环境作用于人们的中枢神经时,使人的基本生理过程平衡失调,会影响到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头疼、昏晕、失眠和全身疲乏无力等症状。近年来,噪声污染可以使心跳加速、心率不齐、血压升高等。有人做过实验,在4045db(a)的噪声刺激下,睡眠的人脑电波就出现了觉醒反应。目前,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