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 一、耳与脏腑的关系 生理关系:肾藏精,肾之精气上通于耳,肾精充 沛,耳窍得以濡养,则听力聪敏,能闻五音。 病理关系:肾精亏损,耳窍失于濡养,则可致耳 鸣耳聋。 诊断关系:耳的病证,多与肾脏的病理变化有关 治疗关系:一些耳病,主要是肾虚者,可以从肾 论治。临床上常有滋肾填精,滋肾降火,温肾利 水等治法。 2 第一节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耳是司听觉,主平衡的器官。耳位于头 部,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处,属 “清窍 ”之 一, 3 一、 耳与脏腑的关系 肾 所属关系: 肾主耳,耳为肾之窍,为肾之官。 灵枢 五阅五使篇:耳者肾之官也 生理关系: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灵 枢 脉度篇 病理关系: 肾气不平,则耳为之受病。济生方 耳 门 灵枢 海论篇:髓海不足,脑转耳鸣 诊断关系: 视耳之好恶,得知肾病的性质。 医学心悟:察耳之枯润,知肾之强弱。 治疗关系:常用治法有补肾填精、温补肾阳、滋阴降 火 4 心 所属关系 :耳为心之客窍 素问 金匮真言论 说: “ 南方赤色,入通 于心,开窍于耳。 ” 医贯 卷五说: “ 心为 耳窍之客。 ” 生理关系 :肾之精气通于耳,心肾相交则耳聪 病理关系 :心虚血耗可致耳鸣耳聋。 心肾不交可致听闻扰乱。 邪热上犯耳窍,壅闭心包,可致危证(脓耳 变证) 治疗关系: 养心安神,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清心开窍 等 5 肝胆 所属关系 :( 1)由经络而发生联系,肝 胆互为表里 ( 2)肝肾同源 生理关系 :肝胆之气上通于耳。耳也有 赖于肝胆之气条达和肝血奉养。 病理关系 :肝胆火热上犯于耳。 类证治裁 “ 有肝 胆火升,常闻蝉鸣 ” 肝气上逆于耳。 肝血虚,耳窍失养。 治疗关系:常用方法有清肝泻火、疏利肝胆、镇肝 熄风、滋养肝肾、滋补肝血。 6 脾 所属关系: 脾主运化上奉于耳。 生理关系 :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 运化水 湿。 脾的功能正常,则清气上升, 浊阴下 降。 耳为清窍 , 得清气濡养而健旺。 病理关系: ( 1)脾虚气血不足,清气不能上 奉,耳 窍失养。 ( 2)湿困于脾,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蒙蔽耳窍。 治疗关系:常用治法有健脾益气、健脾燥湿、 温中化湿、清热利湿。 7 肺 所属关系 : 1.由经络而发生联系。温热经 纬:肺经之结穴在笼葱,专主乎听。 2.五脏生克关系。为肾之母,而肾主耳。 p现代解剖 :咽鼓管咽口在鼻咽,与中医之肺之 络会于耳中之理论相吻合。 p组织胚胎学 :咽鼓管和中耳粘膜同属上呼吸道 粘膜的一部分,与鼻腔粘膜有连续性,咽鼓管 、鼓室内表面均为呼吸粘膜上皮所覆,咽鼓管 的粘膜是由呼吸道粘膜分化而来的真性粘膜。 p临床应用 : 宣肺开窍法 治疗耳病的报道。 8 肺 : 生理关系: 肺主气,肺气贯于耳。 难经 四十难 说: “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其意何 也? 肾者北方水,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 ,肺主声,故令耳闻声。 ” 病理关系: 外邪犯肺,肺气不宣。 素问 气交变大论 说: “肺金受邪,民病疟, 嗌燥 耳聋。 ” 素问 脏气法时论 说: “肺病者, 虚则少 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 ” 治疗关系: 常用的治法有疏风清热、宣肺通窍、补肺敛 肺、养阴清肺等。 9 二、 与经络的关系 n耳为宗脉之所聚。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篇 : “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其别气走与耳而为听 ”。 10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 阳胆经、均从耳后入 耳中,走耳前。 手太阳小肠经,由目 锐眦入耳中。 足阳明胃经,从颊车 上耳前。 足太阳膀胱经,其分 支从巅至耳上角。 11 12 第二节第二节 耳病的病因病机概述耳病的病因病机概述 外因:外感邪毒、外伤、饮食所伤 内因:情志所伤、劳倦所伤、脏腑虚损 13 耳病的发生是正邪斗争的反映,是五脏六 腑功能失调的结果。 .急性耳病多属实证热证,常与肝胆有热, 或邪毒侵袭相关; .慢性 耳病多为脏腑功能失调,以肾、脾亏 虚为主,或肝阳上亢或邪毒滞留有关 。 14 一、邪毒侵袭 多为 风、热、湿 三邪。 风热之邪侵袭 : 首先犯肺,肺失宣降,邪壅于耳 ,引起耳窍肌肤及耳膜红肿、疼痛、耳胀、溢脓、耳 鸣、耳聋等症。 风热湿邪侵犯: 或直袭耳窍,或遇素有肝胆湿热 内蕴者,则致内外合邪,邪毒循经上犯耳窍,结聚不 散而致耳胀、耳痛、耳内堵闷、耳鸣低沉、肌肤糜烂 或渗黄水。 邪毒炽盛,内犯心包 : 若耳病治疗不当或失治 ,邪毒久困于里,火热邪毒炽盛,热毒横溢,上犯脑 海,或热入营血,邪犯心包,引动肝风,而致耳脓臭 秽,耳痛加重,头痛发热、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呕 吐、颈项强直、抽搐等重症。 15 二、肝胆功能失调 肝胆湿热上扰 : 肝胆湿热内蕴,或兼风热湿邪侵 袭,湿热上犯,蒸灼耳窍,致耳部红肿疼痛,肌肤湿 烂,耳脓黄稠。 肝火上扰 : 肝主升发、疏泄,喜条达,暴怒伤肝或 肝郁化火,气火上逆,上扰清窍,则致耳鸣耳聋、耳 眩晕。如若肝火燔灼耳窍肌膜,伤及津液,腐肌成脓 ,致耳内红肿疼痛剧烈,脓液稠黄。 肝阳上亢 : 若郁怒焦虑,气郁化火,内耗阴血, 阴不制阳,或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以致阳亢于上, 引起耳鸣耳聋、眩晕 16 三、肾脏虚损 肾阴虚: 肾阴亏虚,水不制火,虚火上炎, 可致耳鸣耳聋、眩晕。肾虚则骨质松脆,易为 邪毒灼腐而出现邪毒内陷的重症。 肾阳虚: 命门火衰,阳气虚弱,温煦生化功 能不足,耳窍失于温养,可致耳鸣耳聋,阳衰 不能温化水液,寒水上犯,停聚耳窍,产生耳 眩晕。 17 心肾不交: 耳为肾之窍,为心之客窍。生理上 ,心阳下降于肾,以温肾水,肾阴上济于心,以 养心火,心肾相交,则水火既济,若肾阴不足, 心火独亢或心火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则致水 不济火,心肾不交而致耳鸣耳聋。 辨证录 耳痛门说: “肾不交于心,与心不交 于肾,皆可使听闻之乱。 ” 18 肝肾阴虚 : “肝肾同源 ”、 “精血同源 ”。肝肾病变常 互相影响,肾阴不足常致肝阴不足,肝阴不足亦会使 肾阴亏虚,阴虚则阳亢,阳亢于上,蒙蔽耳窍而致耳 鸣耳聋、耳眩晕。 19 四、脾虚湿困 脾气虚弱: 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则耳失濡养而 致耳鸣耳聋、耳眩晕。 脾虚湿困: 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湿困于脾 , 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湿浊滞留于耳窍而致耳内 流脓,耳部肌肤湿烂、耳鸣耳聋、耳眩晕。 20 五、气血瘀阻 耳病日久,邪毒滞留,经脉痞塞,气血瘀 阻,或外伤、创伤、而致脉络受损,气血 不畅或血溢脉外,导致耳外伤、耳闭、耳 鸣耳聋、眩晕。 21 第三节 耳病的中医辨证要点 (西医:耳的症状学) 耳病的辨证是以望、闻、问、切四诊, 就全身和耳的局部症状结合起来,在八 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 析。现将耳病常见的几个主要症状分述 如下:( 辨病与辨证) 22 1. 辨耳痛 耳痛:多为炎症性疾病,余为牵涉性痛或反射 性痛 初起 : 风热 耳病已久,耳内微痛不适多见肝肾不足或脾 气虚弱。 耳内深部痛剧,呈跳痛或钻痛肝胆火炽,湿 热壅盛酿脓。 耳痛加剧,耳脓骤然增多或减少,头痛剧火 毒内攻,邪犯心包。 耳痛牵引耳壳或压迫耳屏时痛更甚火热邪毒 上攻耳道。 23 2. 辨耳脓 (耳溢液) 耳漏:或称耳溢液。浆液性、粘液性、脓 性、水样、血性等。炎症、创伤、肿瘤等 皆可引起。炎症为多。 新病脓液稠黄肝胆火热上蒸 久病脓液清稀,量多脾虚有湿 脓液中有豆腐渣样物,臭味肾元亏虚, 邪毒停滞。 24 3.辨耳鸣耳聋 耳鸣 是指病人自觉耳内有响声,但其体 外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是听觉功能紊乱 所致的一种常见症状。 响声如蝉鸣、钟鸣、雷鸣等,从其音响的声调来说有高 调与低调之分。有的间歇性出现,有的持续不停;轻者 安静时方觉耳鸣,重者扰人不安,工作和生活皆可受影 响。 病因: 25 耳鸣爆发 , 声音大,听力下降肝胆之火上逆 。或痰火郁结,上扰清窍。 耳鸣渐发 , 声音细,听力逐渐下降肝肾阴虚 或气血亏耗。 耳鸣如蝉 肝肾或心肾虚损,气血不足。 耳鸣如潮声 、 风声 肝胆热盛,邪气壅阻耳 窍 。 26 l 耳聋 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有听而 不清,有全然听不到音。 暴聋 多以风热湿邪壅塞耳窍,或有盯聍 堵塞。 渐聋 多以肝肾脾等脏腑虚损为主。年 老听力不灵,无流脓史,多为肝肾两亏 ,气血不足。 27 4.辨眩晕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感自身或外 界景物发生运动。 眩晕伴头重、耳痛胀闷、口苦咽干,多属肝阳 上亢之证。 眩晕伴头重,头胀,低调耳鸣,胸闷,倦怠 痰湿壅阻之证 经常头晕,耳鸣听力差,遇劳或体位改变突发 眩晕,多属气血不足,脾气虚损。 常眩晕,眼前黑花,并有高调耳鸣听力下降, 腰膝酸软肾精亏损之证。 28 5.辨鼓膜异常 鼓膜的形态、色泽变化及鼓膜穿孔的位置 分析。 鼓膜形态、色泽 :微红、鲜红、橘黄、外 突、凹陷、增厚、混浊、萎缩等。 鼓膜穿孔 :穿孔大小、位置、新旧。 29 第四节 耳病的中医治疗概要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三、针灸疗法 四、按摩导引 30 内治法 1祛风法: ( 1)因于风寒侵耳者,宜祛风散寒,常用 方如三拗汤、荆防败毒散; ( 2)因于风热犯耳者,宜祛风散热,常用 方如银翘散、蔓荆子散等; 耳痒者多属于风,宜祛风止痒,常用方如 消风散、四物消风饮; 31 2清热法 包括清热解毒法和清热利湿法。 清热解毒法用于邪毒传里,里热壅盛之耳 症如耳疮、耳痛流脓黄稠等。 清热利湿法用于肝胆湿热或脾经湿热熏耳 者,常用方如龙胆泻肝汤、甘露消毒丹; 32 3.和解法 用于邪在少阳,枢机不利所致的耳病,常 用方如小柴胡汤;如柴胡、黄芩、青蒿、 等。 33 4祛痰法: ( 1)因于痰热扰耳者,宜清热化痰,常用 方如清气化痰丸或加味二陈汤;药物如黄 芩、胆南星、竹茹、瓜蒌、贝母、半夏等 。 ( 2)因于痰浊聚耳者,宜燥湿除痰,常用 方如六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如白术、党 参、陈皮、泽泻、半夏、茯苓等。 34 5活血祛瘀法 用于血瘀耳窍证,常用方如通气散 加味、通窍活血汤、桃红四物汤等; 如丹参、赤芍、桃仁、红花、葛根、 柴胡、香附、石菖蒲、路路通之类。 35 6补益法: ( 1)脾虚气弱者宜益气健脾,常用方如补中益气 汤、益气聪明汤;气血不足或心脾两亏者,宜益 气养血,常用方如八珍汤、归脾汤; ( 2)肾虚精血不足者,宜补肾填精,常用方如六 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知柏地黄汤; ( 3)肾阳亏虚者,宜温肾壮阳,常用方如附桂八 味丸、补骨脂丸; 36 7 通窍法(行气通窍法) 用于邪闭耳窍证,常用方如通 气散;药物如香附、川芎、柴胡、 石菖蒲、霍香、路路通等。 37 8排脓法: 促使脓汁排泄。 ( 1)用于疮痈、脓耳初期或已成脓者,多 配合清热解毒法,常用方如仙方活命饮; ( 2)正虚毒恋者,流脓日久不愈者,宜托 毒外出,常用方如托里消毒散。常用排脓 药物如白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涂装合同样本
- 公园投资经营合同标准文本
- 仓库电梯维修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购买商铺合同标准文本
- 传媒内部合同样本
- 入股种植合同样本
- 公租房服务合同标准文本
- 书面保险合同样本
- 2025股权代持合同协议样本
- 个人买卖机器合同样本
- 医院处方笺模板
-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与管理8100字(论文)】
- XX学校推广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工作实施方案
- 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课件全套 第1-5章 概述- 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案例解析
- 法律尽职调查所需资料清单
-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活动《紧急电话的用途》
- 118种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 英语四线三格Word版
- 幼儿园行政工作制度
- 广州新华学院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法期中试卷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