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_第1页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_第2页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任金杰 摘要: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教师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教师 职业道德失范不仅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目 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 气的形成。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形成的原因,是加强师德建 设,提高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 前提。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教师教育、学校管理、教学 评价和教师个人素质等方面深入剖 析了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及表现。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师德建设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一般是指教师职业规范范畴内的“非正常行为”,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偏 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也有人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教师的职业伦理和道 德偏离了学生学习榜样和模范的标准 。师德是教师人格的直接体现,是教师素养的灵魂,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随着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 活的嬗变,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部分教师身上出现了为师 不廉、厌岗怠业、非人道对待学生等形形色色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师德失范不仅严重地 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在师德滑坡 已成为不争事实的新形势下,客观冷静地分析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形成的原因,对于改进和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教师职业道 德失范的原因包括社会变革、教师教育、学校管理等多种因素。 一、社会变革中的观念冲撞以及行业竞争加剧是导致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社会根源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一种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但是,作为社会子系统领域内的失范行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成因又有其独特之处。 1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体制混变”和 “观念混变”阶段,而这种“体制混变”和“观念混变”是社会失范行为的原因 。目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以权谋私,经济领域中的见利忘义,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利用,种种不良 社会现象对教师职业道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不道德的人产生于不道德的社会”,教 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人,他们在不断滑坡的社会道德状况的裹挟之下,也会随波逐流, 不断放弃自己的道德坚守。 2教师行业竞争增大。为了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我国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和教 师职务聘任制,并根据入学人口变动情况不断调整学校布局和师生比例,这些举措加剧了 教师面临的竞争压力。京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中一项调查显示: 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普遍感觉精神压力大,931的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 很大”;50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将调换工作” 。可见,竞争机制的引入增加了 教师的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而过重的压力使许多教师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之中,这种不良 的心理状态会极大的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效果,许多教师在工作中表现 m 缺少耐心、攻 击性强、易激惹、对工作没有信心、成就感低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二、教师教育的缺失是导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1教师教育基础差,继续教育不能满足需要。教师教育是影响教师素质的决定性因素,教 师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1990 年代之前,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缓慢,国 家在师范院校的资金、设施及师资队伍投入上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受传统观 念和教师待遇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不愿报考师范院校,这就导致师范院校的生源 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由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许 多边远地区只能聘用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的民办教师。虽然近几年我国在教师教育上的投 入增大,师资队五和生源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但是,教师教育先天不足的情况仍极大地 影响教师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另外,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 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但是,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在经济投入和时间安排 上都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教师普遍缺少继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职后教育的不足造成许 多教师在文化素质、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2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严重滞后。我国正处于多层面、全方位的转型期,社会的转型也带动 了文化教育的转型。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新教育观念之间的碰撞,教师的职业理想与现实的 社会环境的冲突,教师职业竞争加剧,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不断提高等等,都给教师心理带 来严重冲击。国家中小学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 l4 个城市 168 所中小学 2292 名教师的 检测显示,有 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刘晓明等学者采用精神症 状自评量表对 760 名东北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 显低于全国常模61。可见,沉重的心理压力使教师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但是针对教 师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_T 作在我国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心理健康是提高道德素质的 前提,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落后,使许多教师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预防和解决,而教 师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必然阻碍教师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 三、单一僵化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是滋生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温床 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是近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其获得发展的重要动因。然而, 僵化的教学制度、单一的评价制度、不当的学校管理模式不仅阻碍了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 顺利进行,也是导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1僵化的教学制度和重复的工作内容。美国著名教育家格尔克(Gehrke,1976)在一个关于 教师态度的为期 4 年的研究中发现,厌烦是大多数教师在他们从事学校教学工作之后所列 举出来的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格尔克指出。那些已经将课程教过几遍的教师,那些 教材对他们来说已不再有新奇感或使他们产生兴趣。许多教师觉得,在应付高度格式化的、 管理家务式的责任中,几乎得不到什么激励71。河南省对省内 22 所中学的 750 名教师进 行群体抽样调查显示,中学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问题。组织因素中“制度的合理性”、 “自主参与权”、“工作负荷”等对教师职业倦怠 影响显著,“课时”和“教龄”对情绪衰竭维度影响显著81。以上调查说明,教学工作的 格式化和内容的重复性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在中国,“三尺讲台”意味着固 定的工作岗位、相对稳定的学生和周而复始的教学内容。同样的环境、科目、教材、教学 时间、教学进度和程序,周而复始的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和填报表格,教师像机器一样 履行着固定的程序。这种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工作制度无疑会影响教师的工作 积极性,进而导致教师职业倦怠。 2单一的考核评价制度。近几年,全国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大多数中小学的学校管 理仍然停留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价值取向上,不少学校把教师的工资、晋级与学生的考试 成绩挂钩,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仍然做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在日常管理中,有些学 校只关注成绩和升学率,不注重教师日常行为的监督,对教师为提高成绩而对学生采用不 人道的教育手段视而不见,甚至帮助掩盖,由此造成了“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 扎实实”的局面。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的工作效果不取决于工作本身,而是以学 生的表现和成绩来衡量,绩效评价的窄化导致一些教师形成“以分取人”的学生评价观, 在教育中表现出偏心急功近利等不良行为;在教学中则形成“应试的教学模式”,教学的 唯一目的就是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与同事关系中,由于过分强调自己学科的重要性, 而表现出相互猜忌、诋毁,甚至互相拆台。可见,单一的考核评价制度无疑是滋生教师职 业道德失范行为的温床。 3集权式的管理模式。教师作为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有较高的民主意识,他们有 强烈的参与学校管理的需要。但是我国现行的学校管理模式主要还是集权式管理模式,学 校的管理多是以领导和行政人员为中心,教师少有参与教育决策和学校管理的机会,缺乏 有效表达自己意愿和利益的途径。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会降低教师工作的积极。和创造性, 而且它会让教师感觉自己只是被管理的对象,导致他们产生无力感,进而削弱了他们遵守 教师职业道德的意志。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不仅受社会环境、教学评价制度、学校管理、教 师教育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受教师个人素质的影响。以往大量研究证明,教师个人的道 德素养、职业能力、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是职业道德失范形成的内在原因,因此,要 推进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就必须全方位部署,多方面配合。 参考文献: 1肖艳梅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失范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3- 10 2杨金国乡村、 县城及中等以上城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比较研究河北软件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 :1821 3谷玉端中学教师师德失范的原因及时策I_ 教学与管理,2005, (1):2627 4杨金国,薛艳格冲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透析及控制对策 ,保定 师范专科学校学 报 2005,(1):4951 5陈英敏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