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阶层研究报告_第1页
当代社会阶层研究报告_第2页
当代社会阶层研究报告_第3页
当代社会阶层研究报告_第4页
当代社会阶层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6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2 1965 年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生。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 院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98 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 委员、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1996 年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是全国第八、第九届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研究专长是社会学理论、社会结构研究和农村发展理论研究。主要作品: 著作: 农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3 年 当代中国农村与当代中国农民知识出版社 1991 年 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年 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年 光辉的历程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 年 论文: 农业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中国社科院要报1986 年 5 月 中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研究 改革 1989 年第 2 期 要重新认识中国农民问题 社会学研究 1989 年第 6 期 21 世纪的中国社会结构 社会学研究 1995 年第 2 期 走出“城乡分治、一国两策 ”的困境 读书 2000 年第 5 期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新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的工 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以及十七大提出要社会各阶层共享改革的成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既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意,就当前来说,要在经济持续健 康稳定增长的条件下,构建一个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结构,协调好社会阶层关系,应 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同生产资料的关系在阶级、阶层划分中处于中心的 位置。而此书说“仅用生产资料占有这一指标来解释社会阶层分化是不充分的” (第 5 页)。因此,它“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 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组织资源包括行政组织 资源与政治组织资源,主要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而拥有的支配社 会资源(包括人和物)的能力;经济资源主要是指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 权和经营权;文化(技术)资源是指社会(通过证书或资格认定)所认可的知 识和技能的拥有。”(第 8 页)。这样,虽然没有彻底否定和抛弃马克思主义 的人与生产资料关系的标准,但是通过把这一标准从中心位置上拿下来并淹没 到众多的其它标准中,已经在体系上改弦易辙。它在反对“简单地照用”马克 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第 4 页)的同时,基本上采用了韦伯的社会分层与流动 理论。这样的阶层论并不是可以等同于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阶层论。 一,它认为人与人之间应当有高低差别,社会分层现象是合理的。它说, 人们应该“认可合理的阶层分化机制和层级体系。”(第 64 页)“客观社会经 济地位较低的社会阶层对地位等级分化的认同,及其强烈的上升社会流动愿望, 既有利于现存社会秩序的维持,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第 34 页)因此, “当前已经出现的社会经济等级分化秩序”应该“合法化和稳定化”(第 34 页) 。不但如此,“现代社会的阶层分化机制以及由此形成的阶层结构”还“符合 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第 65 页),自然应该永世长存。 二,它认为产业工人处在十个社会阶层中的第 8 层,处在五个社会地位等 级中的第 4 等即中下层(上有“中中层”,下有“底层”,见第 9 页)是合理 的。产业工人个体应该脱离这个位置向上爬,而产业工人整体却应该在这个位 置上“稳定化”(第 34 页)。 三,要求“充分肯定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作用”(第 119 页),认为私营企 业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和主要组织者”(第 86 页) ,是“主导阶层之一”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力量”(第 86 页)。这个阶层的“主导性”作用和“主导性”社会地位应当得到“明确”和 “社会认同”(第 86、87 页)。执政党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把自己的社会基础 向经理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倾斜”,即把这三个 阶层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基础,如果不实行这种“倾斜”,就不能“实现经济 发展目标”(第 38 页,它的表述方式是“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向这三个阶层 “倾斜”是“执政党要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为此,“应当在政 治上赋予他们以较高的地位,让他们担当起与他们的主导阶层地位相适应的角 色和使命。”(第 105 页)此书要求把私营企业主阶层当中“代表先进生产力 的先进分子吸收到执政党中来”(第 119 页),即在不改变其原有阶级属性的 条件下加入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先变成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再被吸 收到无产阶级政党中来。 四,主张在这种社会分层结构中实行阶层合作,并长治久安。它认为,在 雇主占有雇员剩余劳动的条件下,雇主和雇员的利益并不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 零和格局,而是能够都达到最大化 14。各阶层只要“通过相互妥协、协商和 合作”,就能够“共赢”,就能够“使自己的阶层利益实现最大化。”(第 108 页)“在这种阶层结构条件下,完全有可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 各阶层共赢的结果。”(第 99 页)它还希望“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阶层等级地 位认同”(第 66 页),“每一个阶层所享有的地位与利益能得到本阶层的认同, 并且也能得到其他阶层的认可或基本认可。”(第 108 页)因为处在上层的阶 级、阶层本来就认可自己和他人的等级地位,所以这个呼吁主要是冲着处在下 层的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层去的,希望被压迫者也认同自己和他人的阶层等 级地位,除了个人脱离原属群体向上爬以外,不产生改变所属群体(阶级、阶 层)的等级地位的革命要求。 以上事实表明,作者在反对“简单照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同时, 自己却照搬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维护和辩护,表明 作者已经在事实上充当了在中国大陆重新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成分的代言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新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 们党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奋斗目标,既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意,也适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 经提出,就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拥护,很快在全国取得了共识,这是贯彻十六大精神,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 历史任务,需要全党全国人民长期奋斗,多方努力才能逐步实现。就当前来说,要在经济 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条件下,构建一个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结构,协调好社会阶层关 系,应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任务。 我国目前正处在由农业、农村的传统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过程 中,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改革开放以后,由于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2004 年全国 GDP 达到 136515 亿元,人均 1270 美元。在 GDP 中,一产占 15.2%,二产占 53%,三产占 31.8%。二三产业已点 84.8%,经 济发展已达到工业化中期发展的水平,但是 2004 年,城市化率只有 41.8%,如以农业、非 农业人口划分,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 70.8%,在 74432 迈出的总就业人员中,农业劳动 者占 49.1%(以上两项为 2003 年数据) 。.从城乡就业结构看,中国还是个城市化初期的社 会结构。工业化中期的经济体制结构和城市化初期的社会结构同处于一个社会中,这是导 致中国诸多社会矛盾的总根源。 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后,人类就进入了阶级社会,形成了由不同的阶级、阶层组成的 社会结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社会结构,是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相对应的。中国原来是个殖民地半殖民 地、封建半封建的国家,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到 1956 年,全国实 行公有制,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组成的社会结构。虽然学术界对这 个“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说法有争论,但在这个时期里,社会是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社会结构组成相对简化则是事实。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变革中,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分化了, 产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经理人员、农民工等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形成了 新的社会结构。 有人把计划经济比喻为“鸟笼经济” 。中国的经济是在不断的改革中发展的。拆开一个 口子,经济向前发展一步,不断地拆,经济不断地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促进经济 成长之快之好,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预计到 2000 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到 2010 年建立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学者估算中国现在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 70%左右。现在改 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难度越来越大,但客观的事实还是改革推进一步,经济就向前发展一 步。实践表明,几十年来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已渗透到政治、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盘 根错节,根深蒂固。我们在改革经济体制方面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相应地在社会体制等 方面的改革投入的力量太少了。 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基本上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的带动下,自发地逐步形 成的。而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形成合理的具有活力的现代社会结构,不仅要 靠无形的手地推动,而且也要靠国家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不断加以引导和调控。20 多 年来,因为我们在社会体制的改革方面、社会政策创新调控方面没有像经济体制改革、经 济政策调控方面那样投入,所以现在形成的新的社会结构,还是不合理、不理想的。 第一,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适应。就经济结构而言,中国现在已达到 工业化中期水平。但城市化率只有 41.8%,低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约 10 个百分点。还处 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阻滞了现代化的进程,阻滞了第三产业 的健康发展(2004 年 GDP 中,第三产业只有 31.8%) ,影响着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 实际已经在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是不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畸形的。在上述 41.8%的城市 化率中,仍有 1.3 亿人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城市人口,他们并不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其中,有 1 亿农民工从事的是二三产业的劳动,但身份还 是农民。他们白天在工厂、商店、工地干活,晚上住的是拥挤不堪的工棚,想的是农家的 事。农民工是城市里的二等公民、边缘人。有人说,现在把城乡二元结构引进城里来了, 一城两制,对城市居民实行一种政策,对农民工、外来人实行另一种政策,形成了城市里 的二元结构,由此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第三,中国现在的社会阶层结构,还只是一个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还存在诸多 不合理之处,明显具有自发性、过渡性和半封闭性。应该小的农业劳动者阶层没有小下去, 应该大的社会中间阶层没有大起来。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 题组 2001 年的调查,农业劳动者阶层占总就业人员的 42.9%,社会中间阶层只有约 18%, 就目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态而言,虽然已经不是传统的金字塔形,但是也还不是社会 中间阶层占大多数的橄榄形,而是个中下级阶层偏大的洋葱头形。 社会结构包括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 社会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结构。就中国目前来 说,正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 通过改革调整城乡结构。城乡结构调整好了,其他方面的结构都会得到改善,农业劳动者 大幅减少,社会中间阶层就会较大扩大,社会阶层结构将会向合理的有活力的现代社会阶 层结构迈进一大步。 从国际上各个实现了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轨迹来看,在这些国家的社会阶层结构中,无 例外的都形成了占有政治、经济、社会资源最多和最少阶层的人数规模都比较小,而占有 政治、经济、社会资源中等水平的社会中间阶层(也称中产阶级)则比较庞大,所以社会 阶层结构形态呈橄榄形。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大,在人口中占多数,政 治和经济状况就会相对平稳,社会秩序会比较好,比较安定,社会也就会比较和谐。 1990 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大好形势,但是因为 社会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相对滞后,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社会政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事业的 发展加以应有的调控和引导,所以社会结构方面的变化并不是良性的。一部分人和一部分 地区确实先富起来了,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已经有 22 万多千万元户,有超过千的亿元户, 有些省市人均 GDP 已经超过 3000 美元了。但是还有数千万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贫困人口, 有几个省区的人均 GDP 未达到 800 美元。从全国的大局看,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 距是比 1978 年扩大了,自 1998 年以后是逐年扩大。就社会阶层结构讲,一部分政治精英、 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富得很快,而社会中间阶层发展得比较缓慢,特别是广大的工人、农 民没有得到与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相应的实惠,有部分群众如失地的农民、失业的工人, 失房(被折迁)的居民的利益反而受到损害。正如有位社会学家所说,自 1990 年代中期以 来,社会出现了“断裂”和“失衡” 。这就是为什么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矛盾增多了,社 会冲突凸显的根本原因。近几年我们在解决社会矛盾,治理社会问题方面,已经投入了很 多的力量,也解决了一部分社会问题。但从全国总体情势看,近几年社会矛盾还是持续增 加的,例如上访、上告的群众越来越多,群体事件时有发生。为什么?根本原因,就是因 为社会结构不合理。 在现阶段,要解决社会矛盾,治理社会问题使社会趋于和谐,就必须深化改革,制定 和创新现有的社会政策,逐步调整社会结构,尤其是要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的背景下, 通过引导、调控,逐步形成一个以社会中间阶层为主体的呈橄榄形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2002 年 1 月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陆学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出版)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当 代中国社会划分为 10 个社会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 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 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并在此基础上将十个阶层划分 为五个地位层级,即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和底层。不可否认,这种划分无疑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现实存在的客观状况) ,它试图比较全面地勾画或描 述了当代中国社会分化的具体图像,揭示了当前中国社会市场化改革中的某些不平等性, 用以“职业”为主的划分标准来作为这种不平等性的一个主要标签。 报告除前言后记外由三个主体报告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的总报告是当代中国社会阶层 的研究报告,它指出当代中国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雏形已经形成,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现代化建设进程还不相适应, 创新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体系与培育合理的社会结构成为时代的需求。在第二部分专题研 究报告中,分述了四个专题,即当代中国的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中间 阶层的研究报告,在这里,他所工人阶级用工人阶层来代替,认为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社会 阶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认为中国中间阶层的壮大是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在第三部分的市县个案研究报告中,选择了一个经济特区,一个中部省会城市,一人东部 发达县级市,一个中部县级市和一个西部民族县来进行阶层结构的个案研究,以期全面周 到地说明中国社社会结构分层的现状。 当然,作为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我们肯定,它对于当代中国的现状作出了一定程度上 的客观分析与揭示,这对于我们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现状,特别是了解当代中国的劳动者 现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但是,作为一项研究成果,他的解释力往往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而他的客观性也是存在着一定限度的,当然解释力和其客观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二而一的事 情。越是与客观事实相符的、越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也就越能说明问题。 我们知道,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中,阶层是隶属于阶级的,是阶级内部的一个层 级,如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阶层。报告显然认为完全地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来分析当代的中国社会已经并不合理了,所以它试图以阶层来 代替阶级。一则在英文里面,class 一词即是阶级的意思也是阶层的意思,翻译到中文的时 候,他也是有时译成阶级有时译成阶层的;二来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对于 阶级一词相当敏感。事实上也是,阶级意识就表明了本身代表着剥削,压迫与斗争。基于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承认了多种经济成分,雇佣劳动关系和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都成了客观存在的事实,可以说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实体在经济上已经存在 了,而这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是不相符合的,所以这个报告就用了阶层一词,来掩盖这种 事实上存在的阶级关系,以期说明当前中国社会的合理性。 不错,在报告中明确的说明了中国社会不平等的存在,但事实上这种有限程度上对于 不平等的暴露正是为了更好地掩饰中国正在越趋明显形成的阶级对立性。因为他用阶层一 词,准确地说是用西方社会学中的阶层理论来代替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中的阶层论来分 析当代中国。我们知道阶层是对人群的划分,同阶级、等级一样,不是对人群横向的划分 (如对牧人、渔人、农人、工人的划分,它表现为劳动者分工,即人与某种劳动职能的固 定结合关系) ,而是对人群纵向的划分。人群的横向划分决定着人们怎样互相交换其活动, 反映着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人群的纵向划分决定着人的高低差别,反映着人对人的压迫关 系。而在这个报告中,对于阶层的划分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对于职业的一种划分,最明显的 一点是工人阶级不再作为一个阶级而存在,对于整个社会也不再进行阶级的划分,只是分 成了十个有着地位差异的阶层。当然这个报告本身对于阶层之间的不平等以及两极分化等 问题都提出了批判,对此我们应当给予肯定,但是正如严铭先生所评论的那样,作者们在 这里用阶层来代替阶级做出有限的批判到底代表了谁的利益呢?我们不可否认,任何研究 和论调都是有一定的利益立场的,那么这个报告本身也一定代表着一种利益立场。 细读报告我们发现,它认为人与人之间应当有高低差别,社会分层现象是合理的。人 们应该“认可合理的阶层分化机制和层级体系。 ”(第 64 页) “客观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社会 阶层对地位等级分化的认同,及其强烈的上升社会流动愿望,既有利于现存社会秩序的维 持,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 34 页)因此, “当前已经出现的社会经济等级分化秩序” 应该“合法化和稳定化” (第 34 页) 。不但如此, “现代社会的阶层分化机制以及由此形成的 阶层结构”还“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第 65 页) ,因而应该肯定的。它 “充分肯定私营 企业主阶层的作用”(第 119 页) ,认为私营企业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有力 推动者和主要组织者”(第 86 页) ,是“主导阶层之一” 和“ 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 导性力量”(第 86 页) 。这个阶层的“主导性” 作用和“主导性” 社会地位应当得到“明确”和“社 会认同”(第 86、87 页) 。执政党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把自己的社会基础向经理人员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倾斜”,即把这三个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