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一中2013级第一次统考_第1页
内黄一中2013级第一次统考_第2页
内黄一中2013级第一次统考_第3页
内黄一中2013级第一次统考_第4页
内黄一中2013级第一次统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黄一中 2013 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共 6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 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卷交回。 本卷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 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2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 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了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郡县制 3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从中 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 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 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2 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 A B C. D 4王夫之在论述古代两种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时说:“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 建者是也。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 而能然哉?”文中的“封建”这一制度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个朝代 A商 B西周 C秦 D西汉 5周武王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武王弟周公旦辅政。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昔周 公吊(伤)二叔(指管叔、蔡叔,均为武王兄弟)之不咸(不仁义,叛乱) ,故封建亲 戚以蕃屏周。 ”这表明周公“封建亲戚”的目的是 A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B削弱地方叛乱势力 C巩固西周礼乐秩序 D维护中央朝廷权威 6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 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 A重农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 B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 C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 7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 在这里,小宗相对于群弟而言,是( ) A诸侯 B大宗 C小宗 D卿大夫 8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 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 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形成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 9 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 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 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10古书记载,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B社会性质发生变革 第 3 页 共 10 页 C封建宗法制趋于瓦解 D边疆诸侯争霸中原 11 “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 ,祭祖自属大事。 ” 材料揭示了( ) A分封制的巩固 B宗法制的影响 C宰相制的实行 D内朝制的推行 12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 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13 水经注 湘水云:“秦灭楚,立长沙郡。 ” 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 衡山、宋、桂阳等 9 县。从此,长沙开始纳入全国统一的政治体制,并第一次明确地 以一行政区域载入史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郡守是长沙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B长沙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 C郡守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命 D县令、县长也由皇帝直接任命 14 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 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 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 2000 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1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 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1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有叛将而无叛 4 州”这一现象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 A西周、秦朝、三国 B汉朝、唐朝、明朝 C秦朝、汉朝、唐朝 D战国、汉朝、宋朝 17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信息是( ) 图一 图二 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 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18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 兼三皇,功过五帝” ,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突出个人功业 C制造暴政依据 D标榜君权神授 19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 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20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秦遂并兼四海,以 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 权制度的建立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 21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 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 ”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 从文中可以看出 第 5 页 共 10 页 A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B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22 “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 帝后元六年(公元前 158 年) ,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 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 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 ”材料反映古代中 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由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23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 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这说明( ) 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 B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 C丞相中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 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 24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 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 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 A注重依法治国 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25 “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 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这反映出唐代( ) A宰相有职无权 B皇权至高无上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D尚书省地位下降 26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 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以下各 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 B “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 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27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 “以尚书与三公对言,三公权不及尚书;以尚书与中书对言, 6 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 ,这说明汉代 A权力重心在中书 B三省已具雏形 C外朝受内朝牵制 D皇权逐步加强 28一个青年跑进大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 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 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 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对以上说法理 解正确的选项是 A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度下的选官制度 B材料体现的是隋唐时期开始实施的科举制度 C材料体现的是宋代以后普遍出现的平民政治 D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察举制度选拨人才的程序 29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向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对这 番话,下述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汉代察举制度的流弊,推举出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 B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子弟才识平庸 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 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造成文人武将都不能胜任其职 3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 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 31 “国初沿五代之制量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 度支,户部,号曰计省 ,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 ”(宋史 )文中的“”应 为 A通判 B中书门下 C枢密院 D三司 32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 “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 A事权的分割 B科举制的完善 C理学的兴起 D租佃制的发展 33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 第 7 页 共 10 页 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 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 )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34元朝打破了自魏晋以来三省分掌全国政务的惯例,实行“国之政本”的中书省一省制。 对其作用表述有误的是 A有效避免“政出多门,不相统一 ” B有利于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争权等弊端 C有效避免宰相专权,架空君主 D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35明制,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 。而皇帝用红 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 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以往,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明宣宗不仅改了 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明宣宗这一作法当时 最可能是 A提高官员素质 B牵制内阁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完善办事程序 36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 治 。 ”材料意在揭示( )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37 中华同人学术论集中写道:中晚明的历史可以看出,只要内阁中人才济济,皇帝再 怎么潇洒都无所谓!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 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说明 A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B科举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C官僚政治体制发挥作用 D内阁权力膨胀 38下图为我国古代某王朝都城内的主要中央官署分布图,该都城是 8 A唐长安 B元大都 C明北京 D清京师 39 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 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 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 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 40清统治者入关前,曾有“议政王大臣会议” ,由八旗的诸王和总理旗务大臣组成,凡军 国大政都要由它讨论和决策。清王朝统一中国后,皇帝通过允许蒙、汉大臣参加议政 和设立内阁、军机处等办法,最终将其裁撤。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议政王大臣会议抑制了君权 B清朝部分沿用明代的官僚制度 C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军机处职权相当 D乾隆时期皇权继续得到加强 第 9 页 共 10 页 第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其中第 41 题 22 分,第 42 题 18 分,共计 40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1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2 分)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 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 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 脑 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 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 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 负责 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 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 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 监御使、 监察使,或简称郡监。 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 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 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 这个系 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 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 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 。宋代 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 惩治贪官。 大诰就是其重典治 贪的具体表现。 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 阉 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 剥皮实草” 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 “枭首示众,仍剥皮 实草”。朱元璋 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 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和目的(14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 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 (8 分) 10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 分) 材料一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 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 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 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