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1页
养老院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2页
养老院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3页
养老院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4页
养老院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渝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建设单位: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 设计单位: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二零一四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概况 第二章、总平面 第三章、建筑 第四章、结构 第五章、给排水 第六章、电气 第七章、采暖通风与空调 第八章、消防设计 第九章、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 第十章、环境保护 第十一章、工程投资总概算 第十二章、需说明的问题 第一章、概况 一、效果图等详见文本前。 二、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重庆市渝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 2、项目基地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核心地带-渝北区悦来镇,位于渝北区悦来组团 C 标准分区 C15-3 号地块;建筑总用地面积 6301m2。 3、项目业主方为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 4、建筑性质为公共建筑(社会保障类公共服务建筑) ; 5、项目总建筑面积为 18461.31 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为 13647.82 平方米;地上建筑 12 层高度为 40.8 米(不含屋面以上两层设备用房 8.2 米) ,地下建筑 2 层深度为 8.4 米;建筑占地面积为 2077.66 平方 米; 6、项目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主体塔楼上部 主体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房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坑经平场后深度为 7.4m,不为高切坡。本项目不设人防地下室。 7、用水量:本工程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 Qd=136.1m3/d(含空调用水) ,最高日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为 Qh=16.29m3/h。生活污水最高日排水量为 111.0m3 。总雨水量 121.43L/S。 8、电力安装容量:Pe=1420kW。消防设备电力、应急照明、走道照明、生活水泵、客梯、通信设备房电 力等为二级负荷;重要保健治疗用电等为二级负荷;普通照明、插座、空调用电等为三级负荷。 9、空调:夏季空调冷负荷约 870274kW,总耗电量约 500kW。 10、方案估算造价 8234.7865 万元。 工程概况表 项目名称 重庆市渝北 区社会福利 中心养老院 项目所在地 重庆渝北 悦来 项目业主方 重庆市渝北 区民政局 建筑性质 社会公益类 公共建筑 建筑面积() (地上地下) 13647.49 /4813.82 最大建筑高度 m(地上/地下) 40.8m/8.4m 最大建筑层数 (地上/地下) 12F/-2F 建筑总用地面 积() 6031 总建筑面积 () 18461.31 建筑抗震设防 分类类别 乙类 建筑场地类型 类 建筑抗震设防 烈度 6 度 主要结构体系 框架剪力 墙 是否高切坡 (深基坑) 否 是否超限高层 是 电力安装总容 量 1420KVA 总冷/暖负荷 870274kW/ 443080kW 动力负荷 最高日用水量 136.1m3 最高日污水量 111.0m3 概算总造价 8234.7865 万元 是否执行绿色 建筑标准 是 绿色等级 一星 备注 三、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规范法规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08 年版)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50353-2005)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1 年 11 月 21 日) 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2008 年版)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2014 年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12)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13)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GB/T50121-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 年版)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渝建发201188 号)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 年修订版) 公安部、住建部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 (公通字200946 号) 关于加强民用建筑保温隔热工程防火安全管理的通知 (渝建发201274 号)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50-066 2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0082001)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 (民发2006118 号 2006 年 7 月 24 日发布施行) 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指导意见 (2011 年本,试行)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中国残联 2006 年 11 月 22 日发布施行) 2、方案批文 2.1、重庆市规划局 2014 年 5 月 22 日“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报建审查复函”渝规两江新区(预审)复函 (20140506 号) 2.2、重庆市规划局 2014 年 7 月 11 日渝规两江新区方案函20140529 号“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 查意见函” 2.3、重庆市渝北区公安消防支队“渝北公消(建方)字2014第 98 号”文“重庆市渝北区公安消防 支队关于统一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重庆市渝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建设工程(方案)的消防设计审查意见 的函” 2.4、重庆市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渝两江建审2014156 号”文“重庆市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统 一重庆市渝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异地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意见函” 2.5、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渝两江建审2014148 号”文“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建设工 程规划环节并联审批协办意见函” 3、立项批文 3.1、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4 年 1 月 14 日发“渝北发改投201453 号文” “重庆市渝北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渝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项目立项的批复” 3,2、 “重庆市渝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中冶赛迪 2013 年 12 月“重庆市渝北 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书” ; 3.3、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4 年 2 月 19 日发“渝北发改投201470 号文” “重庆市渝北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渝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3,4、重庆市规划局 2013 年 9 月 12 日发 “选字第 500112201300018 号”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3.5、重庆市规划局 2014 年 1 月 29 日发“地字第 500112201400007 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所附用 地红线图 3.6、重庆市渝北区土地测绘有限责任公司 2014 年 2 月 28 日“重渝北测 2013-095-1”“土地勘测定界技 术说明” 3.7、重庆市渝北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 2014 年 1 月 9 日发“渝北国土发201413 号”文“重庆市渝北 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关于渝北区民政局新建渝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项目使用国有建设用地预审的意见” 3.8、重庆市渝北区环境保护局 2014 年 1 月 24 日发“渝(北)环准(2014)002 号” “重庆市渝北区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 4、地勘环评报告 4.1、环境影响报告表由重庆国咨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编制; 4.2、建设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由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 2014 年 8 月提供。 5、相关部门要求 5.1、国土部门要求: 该项目拟用地附合渝北区悦来接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土地用途附合 “划拨用地目录” ,答道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同意通过预审。 5.2、环保部门要求: 、医疗门诊主要从事简单卫生服务,不设病床位,不对外服务; 、严格按照规定的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辐射剂量限值执行,不得突破; 、该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污 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要求; 、环境保护措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5.3、消防部门要求 、工程选用的消防产品和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应符合 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有关管理规定。 选用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有关管理规定; 、初步设计的消防设计应报送我只对审核。 5.4、人防部门要求 、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之前,到两江新区管委会建设管理局完清易地人防工程建设手 续。 5.5、园林部门要求 、严格按照图示范围、面积实施绿化建设,配套指标达到规定要求; 、加大对地下管线分析,错位种植高大乔木,科学设计绿化系统; 、绿化方案应充分考虑消防需求,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实施和竣工验收。 6、其它设计依据 6.1、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 2014 年 3 月 18 日“重庆市渝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工程设计任务委托书” 及“福利中心设计有关问题回复” 。 项目占地面积为 7255.9 平方米, (折合 10.88 亩) ,其中设计净用地面积为 6031 平方米。批准的可行性 研究设计总建筑面积为 18521.98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约 14138.18 平方米、地下建筑约 4383.8 平方米) , 建设“三无”人员养老等服务居室 279 间,总床位 580 张及办公和功能用房。 (具体房间、床位数量,以及 其它功能用房等以认可的方案为准。 ) 6.2、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和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双方 2014 年 4 月签定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 6.3、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关于 2014 年 4 月 21 日下午设计方案研究会的意见汇总。 6.4、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 2014 年 5 月 7 日“渝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项目方案设计汇报讨论情况记 录” 。 6.5、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传达渝北区发改委意见,要求床位不少于 550 张。 四、场地市政及交通条件 北面临规划的城市东西向 16 米宽的道路(三角形长边)这是也是场地的一条直角边,该城市道路东高 西低,东面交叉路口标高 274.80、西面标高 260.00,坡度约为 7%。 基地东边、东南边和南边隔城市生态绿地是一条规划的 36 米宽的弧线形城市主干道,这条城市主干道 仿佛是以养老院高层为中心的弧线,与北面城市道路在基地正东最高点相交。 紧临基地整个东南斜边是规划的城市生态绿地,从控规平面图看,似乎有一条溪流顺着东南方向流过, 从目前尚未有任何设计方面的资料。 基地西边 50m 出有一南北向高压输电线,输电线会隔断基地与组团其他建筑的联系,但也因此能保留较 好的绿化景观。可考虑布置办公等辅助用房。 沿上述两条城市道路,规划有电力电缆、通讯、给水、燃气、雨水、污水管线,但沿基地南边城市生态 绿地边缘规划有多一条污水管线。在基地 300 米范围内规划有轨道线路和 110kv 悦来 4 号变电站。 五、设计范围和分期 1、设计范围 包括完成本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全部设计(含方案设计【含二个及以上比选方案、工程估算及其它必 要的土建工程等设计内容】 、初步设计【含概算】 、施工图设计【包括但不限于总图、植物配置图、结构、 高挡墙、高切坡挡护等附属设计】及设计变更、施工阶段服务配合、建设全过程设计服务【含竣工 验收、质量保修阶段的设计服务、以及协助发包人完成各项审批手续办理等工作】 )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内容:土石方平场设计、建筑设计(含外立面装饰工程、室内精修工程) 、结构设计、安装工程设计、园林 绿化及所有配套工程的设计,并须无偿绿化设计(即:园林绿化设计工程费概算不计入本次设计取费范围之 中) 。 重庆市渝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初步设计说明书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编制 2014 年 10 月 2、项目分期 项目整体同时同期施工建设,不分期。 六、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设计指导思想 在现代设计理念指导下,通过现代设计手段塑造具有地域特色,体现项目特殊的政府公益服务性质的新 颖形象,使之成为展现重庆改革开放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就的窗口。 1.1、在该地段结合用地地形、建筑性质和周边环境条件,创造养老院建筑整体协调、形象新颖的形象; 1.2、在本项目内部,根据功能要求组织空间,并力求用建筑手段进行生态化设计,节能节地,创造优 良的内部环境条件。 2、设计特点 2.1、由于用地过小,仅约为国家床均用地面积最低标准的 43,设计通过底层架空和高层集约的方式 努力创造和争取地面空间,为老年人户外活动创造条件; 2.2、由于增设地下车库占用了床均建筑面积,设计利用地形,结合消防环道处理进入地下车库的入口, 减少车库内部的上下层联系坡道。 2.3、对于场地外地面高差,设计均采用斜坡相接的处理方式,避免使用挡墙; 2.4、采用明快的建筑主色调,加上老年人居住的楼层外遮阳采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色,寓意老年 人人生的绚丽以及晚年生活的多彩; 2.5、结合其他条件进行逐层退台变化,形成层层阳台或露台,空间虚实相结,为老年人居住房间创造 接触户外空间的条件; 2.6、建筑内部设置水平和垂直的导风通道,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 第二章、总平面 一、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规范法规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1 年 11 月 21 日) 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2008 年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 年版)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50-066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0082001)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 2、方案批文 2.1、重庆市规划局 2014 年 7 月 11 日渝规两江新区方案函20140529 号“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 查意见函” 2.2、民政局同意总床位数 580x0.95=551 张。 3、规划技术条件 4、坐标及高程 工程地形图采用的重庆市独立坐标系、1956 年黄海高程系统。 二、场地概述: 1、区位环境 项目基地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核心地带-渝北区悦来镇,拟建于渝北区悦来组团 C 标准分区 C15-3 号 地块。 嘉陵江畔的悦来镇是重庆两江新区的核心地带,此处交通便利,乘坐地铁可快速便捷的地到达重庆的其 它区域。悦来组团是悦来镇核心地段的住宅小区,组团不仅仅是住宅小区,也是城市的部分,包括住宅和其 它配套公共设施。基地南面为风景优美的河滩生态绿地,是老人房的最佳朝向,东南面是医院,西、北两侧 是住宅用地,基地 3 公里范围内还配有汽车站、中小学、邮局、地铁站、的等基础公共服务建筑,配套设施 完善。基地北部新建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为悦来镇的发展注入了强力剂。 基地周围尚无已建或规划的重要建筑物与构筑物。 2、地形地貌 项目基地大致呈不规则直角三角形,三面边长分别为 104 米,133 米,164 米,面积为 7200 余平米。北 面临城市东西向道路(三角形长边)这是一条直角边,该城市道路东高西低,东面交叉路口标高 274.80、西 面标高 260.00,坡度约为 7%,这也限制了基地出入口位置的选择。 基地内有一南北走向的平地,是场地大范围平整推土机造成的临时堆土场,将基地分为两部分,基地东 南面高于西北面。较高的东南面台地最高标高为 277.23,最低标高为 273.00,坡度为 5%。较低的西北面凹 地最高标高 271.61,最低标高 262.84,平均标高约为 270.00。 基地西边 50m 出有一南北向高压输电线,输电线会隔断基地与组团其他建筑的联系,但也因此能保留 较好的绿化景观。可考虑布置办公等辅助用房。 3、场地建筑环境 场地内尚无已建建筑物、构筑物、高压线、地下洞室,以及保留(包括名木、植被、古迹等) 、拆除的 情况。 4 4、场地自然因素 目前尚未有南侧城市生态绿地设计资料。 4.1、气象水文 基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暖夏热、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多年平均气温 18.7C,最高年平均气温 19.4C,最低年平均气温 18.3C。日极端最低气温-4C(1977 年 1 月 30 日),最高气温 43.6C(2006 年 8 月 15 日)。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 1104.5mm,降雨集中在每年 59 月份,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 70,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0,绝对湿度 17.6mb。场区内无溪河分布。 4.2、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场地属中切风化剥蚀丘陵地貌区。现拟建场地内现正在大规模的场平工作,经人工开挖地形总 体起伏较大,经人工改造大致形成台阶状地形。勘察区内地形最高点位于场地南东角,高程 277.32m,最低 点位于北西角,高程 266.89m,最大高差 10.43m。地表全部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覆盖。 4.3、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无断层分布,岩层呈单斜产出,勘察场区无基岩出露,从钻孔岩芯观察,基岩中裂 隙不发育,为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区。 4.4、水文地质条件 该场地地下水贫乏,勘探深度范围无地下水。若基础在雨季施工,因雨季降水渗入,场地内土层及强风 化基岩中可能存在一定量的地下水,应注意采取排水措施。 根据场地环境分析及相邻建筑勘察资料分析,无污染源。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 4.5、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表明,场区内及周边无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 4.6、地勘结论 拟建场区地形为斜坡。场地基岩主要由泥岩、砂岩组成,整体性好,岩层倾角小,裂隙不发育。场区无 滑坡及地面变形等不良地质现象。地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场地现状稳定性好。 场地按设计高程整平,对边坡支挡后,适宜本项目的建设。 三、总平面布置 1、场地条件 1.1、项目用地呈不规则三角形,与拟建规模相比,用地指标远未达到国家标准。按标准 25-30m2/床, 总用地应为 1375016500m 2,目前用地仅达此标准 44; 1.2、项目除了主要功能养老院以外,还包括残疾人康复和流浪未成年人收容两种不同功能,造成功能 流线十分复杂; 1.3、用地南侧为城市绿地,需要在退半间距的基础上加退 3 米,还必须按照居住建筑退距(比公共建 筑多退 2 米) ,此外建筑计算高度从室外下负二层地下车库坡道的最底端起算。以上要求使实际建筑占地仅 为 2000m2左右。 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明确规定,“汽车库不应与甲、乙类 生产厂房、库房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组合建造;当病房楼与汽车库有完全的防火分隔时,病房楼的 地下可设置汽车库。”但项目可研和规划均要求项目配置停车位按照较高标准 1.0 车位/100设置停车位; 设计借鉴病房楼处理与汽车库的关系。 2、总平面布置对策 2.1、由于用地过小,用地规模仅达国家标准 44,设计通过底层架空和高层集约的方式努力创造和争 取地面空间,为老年人户外活动创造条件; 2.2、由于用地东西高差 9 米多,将人车主入口设置在用地北侧中段; 2.3、南面裙房内则布置公共服务空间、休闲开放空间,与外部河滩绿地对话,避免封闭的空间对老人 造成心理压力。 2.4、高层部分平面布局结合三角形地形设计成三角形平面,在此基础上布置老年人居住用房,三角形 平面的一角面对北侧城市道路。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对城市支路的压力,同时使所有老人居住房间均有受到阳 光照射的机会; 2.5、结合所有条件和要求,高层部分进行逐层退台变化,形成层层阳台或露台,空间虚实相结, 2.6、由于增设地下车库占用了床均建筑面积,设计利用地形,结合消防环道处理进入地下车库的入口, 减少车库内部的上下层联系坡道。 2.7、对于场地外地面高差,设计均采用斜坡相接的处理方式,避免使用挡墙; 3、建设分期 项目整体同时同期施工建设,不分期。 4、空间布局 4.1、建筑主入口不允许开在道路交岔口 50 米以内,因此用地北边中段标高约 267.00 处作主入口与道 路相接。北侧城市道路西端 262.66 可以作为用地内车道的另一个出入口。 4.2、建筑总体形态为基地西部十二层截角三角形高层两层沿南侧展开的裙房组成,其中高层底部局 部两层架空。入口外部广场空间与底层架空空间串联呼应。 4.3、而临城市道路东端则整理为 272.00 标高,与此处城市道路标高协调,成为基地内的绿化用地。 4.4、裙房屋顶作为老人休闲活动场所,采光良好、风景优美,无车辆等外界因素干扰。 4.5、由于南侧是规划的城市生态绿地,因此按照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建筑应该在应退 半间距的基础上增退 3 米,加上规划认定居住建筑还要加退 2 米而用地情况无法达到。故南侧建筑高层部分 从第五层即层层退台,形成景观露台。北侧城市支路道路宽度仅为 8 米,建筑高层部分从第五层也层层退台。 以上南北两侧退台,直至建筑各方向的总面宽从 50 米退至各边均小于 40 米。 5、环境景观 5.1、对于场地外地面高差,设计均采用斜坡相接的处理方式,避免使用挡墙; 5.2、用地而临城市道路的东端,与此处城市道路标高协调,整理为 272.00 标高的集中绿地,作乔木和 灌木相结合的绿化。 5.3、利用基地内除建筑、广场、消防车道和室外停车场外的空间布置绿化。其中沿消防车道两侧布置 高大乔木和低矮密集的灌木,其余绿化地块则布置低矮灌木,斜坡布置草坪。 5.4、消防扑救场范围内不种植高大乔木,不布置其他高耸的市政设施。 6、噪声防治 6.1、基地北侧为城市支路,车辆噪声较小,但东北向外窗采用了隔声措施; 6.2、基地北侧和西侧暂无其它建筑噪声源; 6.3、基地东侧和南侧虽然为城市主干道,但基地与之有 60100 米城市生态绿地相隔,绿地的高中低 植物的搭配可以有效减少和隔绝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噪声; 四、竖向设计 1、设计依据 用地北侧规划城市道路为路幅 16 米的城市支道,东北方道路交叉点标高为 274.774,西北方道路标高为 260.00,道路坡度较大,约为 6.68。据此计算,用地范围东端城市道路标高为 271.95,西端为 262.66。 基地南面的城市生态绿地目前尚无任何设计资料。 基地西面的用地目前也无任何建设相关资料。 2、竖向布置 竖向设计是西南山地建筑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 2.1、结合地形高差和城市道路的标高,方案以用地北侧中部为人车流主入口,故将基地平整为 267.00 标高的主台地,在 267.00 台地布置建筑。基地东端作斜坡绿化直至 272.00 标高。 2.2、建筑主入口位于与城市主干道相接的北面,同时利用主台地以下布置地下车库。基地西端与城市 道路平接作为地下车库和消防环道入口。 2.3、场地内雨水排放分南北两个方向,北广场向城市道路侧排出,建筑南侧雨水则向场地南面室外排 放,并在基地西南角设置雨水收集设施。 3、场地平整 初平场土方量约为 46860 立方米,初估费用为 51.46 万元。 重庆市渝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初步设计说明书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编制 2014 年 10 月 五、交通组织 1、外部交通环境 北面临规划的城市东西向 16 米宽的道路(三角形长边)这是也是场地的一条直角边,该城市道路东高 西低,东面交叉路口标高 274.80、西面标高 260.00,坡度约为 7%。 基地东边、东南边和南边隔城市生态绿地是一条规划的 36 米宽的弧线形城市主干道,这条城市主干道 仿佛是以养老院高层为中心的弧线,与北面城市道路在基地正东最高点相交。 在基地北方 300 米范围内规划有轨道线路。基地东南方向有医院,西、北两侧是住宅用地,基地 3 公里 范围内还配有汽车站、中小学、邮局、地铁站、的等基础公共服务建筑,配套设施完善。 2、内部交通组织 2.1、项目的人车流主入口设在基地北侧中部。人流通过架空的底层进入建筑裙房和高层垂直交通。基 地的东端狭窄地段留作基地的绿化用地。 2.2、主入口以下空间结合地形分两层设计,考虑分设两个停车库,地下室的其余空间用作建筑的设备 用房。两个地下车库分别停车 60 辆、61 辆,共 121 个车位, 2.3、车道从用地西北 262.66 标高处城市道路接入,在建筑西面随地势降至负二层车库入口,然后上升 至南侧直接进入地下一层车库出入口。车道的处理以及两层车库的设置,避免了另行设置入库坡道和上下层 车库的联系坡道,有效节省了建筑面积。 2.4、车道从负二层上升至建筑南面的一层,并形成环绕建筑的消防环道并连接建筑以东的地上停车场, 停车场一共 15 个停车位,负二层车库入口附近设置 2 个内部运输车辆停车位,一共有 17 个室外停车位(包 括两个残疾人车位),项目总停车位为 138 个。 3、总平消防设计 3.1、消防车道从用地西北 262.66 标高处城市道路接入,绕行建筑西侧和南侧并串联起地下一层和地下 二层车库后,在建筑东端与地面停车场串联,完成沿建筑绕行一圈的基地内环形车道。 3.2、建筑主入口一侧、西北侧,以及西侧平缓地段兼做消防扑救场地及登高面。消防扑救场地的坡度 同城市道路坡度,不大于 5。 4、道路技术条件 根据建筑消防类别,属于二类高层建筑,因此道路宽度结合车库的车辆出入口 设计为双车道 6 米宽,最小纵坡坡度为 0,最大纵坡为 13.2,双车道可以保证消防车最小 8 米的转 弯半径,道路路面最大设计荷载为 8T13T。 六、景观设计 1、场地环境 项目基地大致呈不规则直角三角形,三面边长分别为 104 米,133 米,164 米,面积为 7200 余平米。北 面临城市东西向道路(三角形长边)这是一条直角边,该城市道路东高西低,东面交叉路口标高 274.80、西 面标高 260.00。 基地内有一南北走向的平地,是场地大范围平整推土机造成的临时堆土场,将基地分为两部分,基地东 南面高于西北面。较高的东南面台地最高标高为 277.23,最低标高为 273.00,坡度为 5%。较低的西北面凹 地最高标高 271.61,最低标高 262.84,平均标高约为 270.00。 场地内尚无已建建筑物、构筑物、高压线、地下洞室,以及保留(包括名木、植被、古迹等) 、拆除的 情况。 2、绿化设计 利用基地内除建筑、广场、消防车道和室外停车场外的空间布置绿化。 2.1、基地临城市道路东端,与此处城市道路标高协调,整理为 272.00 标高的集中绿地,作乔木和灌木 相结合的绿化。 2.2、沿消防车道靠建筑的内侧布置高大乔木和低矮密集的灌木,其余绿化地块则布置低矮灌木,斜坡 布置草坪。 2.3、地下架空平台绿化为树池绿化。裙房屋顶作覆土种植屋面。 2.4、以上实土绿化面积为 1909.36m2;平台绿化覆土 0.6m,折算后为 74m2;屋顶绿化覆土 0.4m,折算 后为 148.21m2。总绿化面积(折算后)2131.57m2。 2.5、除建筑物、硬路面和林木之外,全部地表应为草坪所覆盖,在树冠投影处草坪难以生长的地方, 也应用碎玉米秸和锯木小块加以遮蔽,以提高地表的比热容。 3、种植设计 3.1、基地东端集中绿地,作乔木和灌木相结合的绿化。 3.2、沿基地内消防车道靠建筑的内侧布置乔木和低矮密集的灌木结合,其余绿化地块则布置低矮灌木, 斜坡布置草坪。 3.3、地下架空平台绿化为树池绿化。裙房屋顶作覆土种植屋面。 3.4、种植设计主要利用本地植物如:黄角树、樟树、楠竹和山茶花、天竺葵。 4、节水措施 4.1、内部道路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停车场采用透水铺装; 4.2、在基地西南角设置雨水收集设施。 5、场地照明 5.1、泛光照明:在基地绿化中采用隐蔽灯具,给建筑微弱泛光照明; 5.2、轮廓照明:建筑各层栏杆水平线条下进行轮廓微光照明,同时不造成眩光; 5.3、重点照明:建筑主入口和停车场进行中高杆重点照明; 5.4、指示照明:沿建筑四周消防车道布置路面指示照明。 6、公共属性 项目本属社会公益服务类公共建筑,具有公共属性。 7、绿化指标、 名称 数值 占比 备注 建设用地总面积(m 2) 6301 100% 配套绿化总面积 2131.57 100% 实地绿化面积 1909.36 89.58 人工景观水体面积 0 内部道路行道树(按 1.5/株计)绿地面积 0 实际株数 种植乔木的室外停车场(按种植槽或乔木实际 覆盖面积 70计)绿地面积 地下架空平台绿地(折算后)面积 74 3.45 折算前 185,覆土深度 0.6m、折算系数 0.4 其 中 屋顶绿化(折算后)面积 148.21 6.95 折算前 741.06,覆土深度 0.4m、折算系数 0.2 绿地率 35.34 计绿面积 2131.57m2 合计面积 人均面积 集中(公共)绿 地 占建设用地比例 七、无障碍设计 1、出入口 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1m,均采用平坡出入口; 2、无障碍停车位 项目总停车位为 138 个,其中无障碍停车位 2 个。 3、无障碍标志 3.1、建筑出人口、通道、停车位、厕所电梯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均按“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设置 无障碍标志。 3.2、建筑物出人口和楼梯前室设楼面示意图,在重要信息提示处宜设电子显示屏。 6 表 2.2.7 场地无障碍设计范围及措施表 场地 类别 实施范围 实施部位 设计要求 执行情况 备注 车行道与人行道 有高差处 在人行通道的路口及人行 横道的两端应设缘石坡道 已设置 主要人行通道有 高差和台阶处 设置轮椅坡道或无障碍电 梯 均采用缓坡连接 公共 建筑 无障碍设 计范围内 的公共建 筑的建筑 基地 停车场 应按规范要求设置无障碍 停车位 已设置 2 个无障碍 停车位 八、总平面安全设计 1、安全措施 1.1、凡是主要人流通道有高差时,均采用缓坡处理高差; 1.2、人流不使用的部位有高差时,均采用斜坡连接不同高差地面; 2、地灾防治 根据场地环境分析及相邻建筑勘察资料分析,基岩中裂隙不发育,为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区。场区内及周 边无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无污染源。 3、地下水应对 根据地勘报告,基地内无溪流分布,地表全部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覆盖。该场地地下水贫乏,勘探深度 范围无地下水。 表 2.2.8 总平面安全设计要求及措施表 设计内容 设计要求及措施 备注(执行情况) 防洪防滑坡 山地建筑应视山坡态势、坡度、土质、稳定性等 因素,采取护坡、挡土墙等防护措施,同时应按 当地洪水量确定截洪排洪措施。 基地内除沿用地边界外,均不 采用挡墙处理高差。场地向南 北两个方向排雨水。基地处于 较高地形上,不存在洪涝灾害。 挡土墙 挡土墙高度超过 6 米时宜退台处理;高度大于 2m 的挡土墙(或护坡)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 应小于 3m;相邻台地高差大于 1.5m 时,挡土墙 (或坡度大于 1:2 的护坡)顶应加设安全防护措 施;土质护坡的坡比值不应大于 1:2。 基地内除沿用地边界外,均采 用斜坡连接不同高差地面。土 质斜坡的坡比值不大于 1:2。 场地 场地地坪高差大于 0.9m(人流活动频繁处,地 面高差大于 0.4m)时应设安全防护措施;公共 场所的台阶大于或等于 5 级时应设置栏杆;人流 密集场所的台阶高度大于 0.6m 且侧面临空时, 悬空部位边缘应设挡边,公共活动场所不得设置 带尖刺的栏杆和围墙。 建筑底层与室外环境和车道有 高差处均设置了 1100 高栏杆。 地面 所有路面和硬铺地面,均应采用粗糙防滑材料或 作防滑处理,不得设一步台阶(可做成斜坡) 。 已执行 小品 人员活动场所,高度 2m 以下范围内不得有尖锐 小品或构筑物。 已执行 绿化 坡度大于 30且坡长大于 5m 的斜坡游憩草地, 斜坡前方 5m 内禁种有刺的植物;学校托幼与宅 旁绿地等严禁种植有毒、有刺、对皮肤过敏、飞 絮、落果恶臭等对人和环境有不良影响的植物。 已执行 游戏设施 游戏场地应铺设松土,软性塑胶地面或草坪;与 已执行 机动车道距小于 10m 时,应加设维护措施。 车行道路 基地机动车道与城市道路车行道相接,最大纵坡 值大于或等于 8时,车速限定在 2030km/h, 人车未分流的小区内车行道路,车速宜限定在 5km/h。 已执行 室外停车位 不宜紧临建筑物外窗、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 台等位置设置。 已执行 九、综合管网 1、外部管网简述 沿基地南东北三方向的两条城市道路,规划有电力电缆、通讯、给水、燃气、雨水、污水管线,沿基地 南边城市生态绿地边缘规划有多一条污水管线。在基地 300 米范围内规划有轨道线路和 110kv 悦来 4 号变电 站。 本项目为该地区第一个实施项目,周边尚无配套建成的市政管网。 2.给排水 2.1、本项目水源为城市自来水,本工程所在地块为中法水务有限公司悦来水厂二级供水区域,根据片 区给水规划和业主单位提供资料,其北侧城市道路拟建DN300的市政给水干管,市政供水压力相对于建筑 0.00标高约为0.23MPa(市政供水标高290m)。 2.2 本项目位于新区,项目周边尚未配套的排水管网。根据该片区规划,项目北侧市政道路拟建管径 d400 的污水干管,项目西南侧市政道路拟建 d600 的污水干管。项目北侧市政道路拟建管径 d700 的雨水干管, 项目西南侧有现状小溪,其 50 年一遇洪水位均低于本项目场地标高,允许本工程雨水排入。 2.3、给排水 本项目总用水量 136.1m3/ d;总污水量 111.0m3/ d,总雨水量 53.66L/S。 3、电力 本工程变配电房设在负一层,面积约 103 m2。总安装容量 1420kW,计算负荷 856kW,变压器总电力安装 容量为 1200kVA,设 800kVA 和 400kVA 干式变压器各一台。本工程采用一路 10kV 电源供电, 10kV 电源来自 附近市政开闭所,引入位置在本工程北侧市政道路,由市政电力电缆管路采用 YJV- 8.7/15kV 交联聚乙烯电 缆穿管埋地引入。高压出线采用 YJV- 8.7/10kV 交联聚乙烯电缆桥架引至本配电室的变压器,低压出线则由 配电室桥架引入电气竖井至各层配电箱,分别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或低烟无卤阻燃剂耐火电缆。 4、通讯 在本工程北侧市政道路旁,有已建的市政通讯电缆管路,拟从此引入网络、电视等通讯线缆,通信线缆 以光缆穿管埋地方式引入,电视线缆则采用 SYWV-75-12 同轴电缆穿管埋地引入。根据业主要求,在负一层 设弱电机房,面积约 33 m2。本工程通信采用市网直通,总电话容量约为 720 门,数据网络终端约为 720 点, 电视插座约 250 点。通信线缆采用光缆沿桥架引入弱电竖井至各层配线架,电视线缆则采用 SYWV-75-9 同轴 电缆沿桥架引入弱电竖井至各层分配箱。 5、燃气 燃气应由建设方另行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燃气公司设计室进行专业设计。 十、绿色建筑节地及室外环境 1、环境安全及污染 项目基地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核心地带-渝北区悦来镇,拟建于渝北区悦来组团 C 标准分区 C15-3 号 地块。 基地周围尚无已建或规划的重要建筑物与构筑物。 根据场地环境分析及相邻建筑勘察资料分析,基岩中裂隙不发育,为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区。场区内及周 边无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无污染源。 根据地勘报告,基地内无溪流分布,地表全部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覆盖。该场地地下水贫乏,勘探深度 范围无地下水。 重庆市渝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初步设计说明书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编制 2014 年 10 月 2、生态修复及治理 2.1、设计通过底层架空和高层集约的方式达到创造和争取地面绿化空间的目的; 2.2、利用上部空间可以节约土地; 2.3、基地内考虑了雨水收集和利用,考虑了道路和停车场的透水铺装;道路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总 面积为 1524.61,占总用地 25.28;停车场采用植草砖铺装,面积 247,占总用地 4.10。 2.4、室外环境设计尽力利用斜坡来处理不同地面高差; 2.5、地面表层土除了必要的道路和广场外,全部用作绿化,裙房屋顶也进行了绿化。 3、周边可利用资源 3.1、北面临规划的城市东西向 16 米宽的道路(三角形长边)这是也是场地的一条直角边,该城市道路 东高西低,东面交叉路口标高 274.80、西面标高 260.00,坡度约为 7%。 3.2、基地东边、东南边和南边隔城市生态绿地是一条规划的 36 米宽的弧线形城市主干道,这条城市主 干道仿佛是以养老院高层为中心的弧线,与北面城市道路在基地正东最高点相交。 3.3、基地东南面是医院,西、北两侧是住宅用地,基地 3 公里范围内还配有汽车站、中小学、邮局、 地铁站、的等基础公共服务建筑,配套设施完善。 4、地下空间的利用 4.1、主入口以下空间结合地形分两层设计,考虑分设两个停车库,地下室的其余空间用作建筑的设备 用房。两个地下车库分别停车 60 辆、61 辆,共 121 个车位; 4.2、车道从用地西北 262.66 标高处城市道路接入,在建筑西面直接进入地下一层车库,然后车道随地 势降至负二层停车库出入口。车道的处理以及两层车库的设置,避免了另行设置入库坡道和上下层车库的联 系坡道,有效节省了建筑面积。 5、既有建筑的利用 基地内尚无任何既有建筑。 6、环境噪声及防噪 项目用地紧临北侧城市次干路,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2008,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为昼 间 70db,夜间 55db。 本项目属于噪声敏感建筑物,属 1 类声环境功能区。需要采取措施使室外环境噪声最高值达到昼间 55db,夜间 45db。 6.1、基地北侧为城市次干路,是噪声防控的主要方向,由于消防扑救场需要借用城市道路,无法在道 路和建筑之间设置隔声措施,因此需要考虑在围护结构如临街外窗方面采取隔声措施。 6.2、基地北侧和西侧暂无其它建筑噪声源; 6,3、基地东侧和南侧虽然为城市主干道,但基地与之有 60100 米城市生态绿地相隔,绿地的植物可 以有效减少和隔绝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噪声; 7、热岛效应的缓解 为缓解项目热岛效应,地下建筑屋面采用了种植屋面,且建筑外墙的颜色为浅色,太阳辐射反射系数 0.4,太阳辐射吸收系数0.6。建筑周边场地大量采用了透水混凝土和植草砖,植草砖的透水率为 50%, 有效缓解热岛措施。 7.1、基地东端集中绿地,作乔木和灌木相结合的绿化。 7.2、沿基地内消防车道南侧和东侧布置高大乔木和低矮密集的灌木结合,其余绿化地块则布置低矮灌 木,斜坡布置草坪。 7.3、地下架空平台绿化为树池绿化。裙房屋顶作覆土种植屋面。 7.4、消防车道和停车场采用透水铺装,在基地西南角设置雨水收集设施。 7.5、除建筑物、硬路面和林木之外,全部地表应为草坪所覆盖,在树冠投影处草坪难以生长的地方, 也应用碎玉米秸和锯木小块加以遮蔽,以提高地表的比热容。 十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项 目 规划条件 设计数值 备注 建设用地面积 6025.48 6031 居住户数 居住人口(注 1) 总建筑面积 18521.98 18461.31 地上建筑面积 14138.18 13647.82其 中 地下建筑面积 4383.80 4813.82 1、居住(注 2) 0 2、配套设施(注 3) 0 1)幼儿园 0 2)社区组织工作用房 0 3)物业管理用房 0 4)公厕 0 其 中 5) 0 3、公建(注 4) 13647.49 4、车库 3943.64 5、设备用房 870.18 6、其他(注 5) 0 总计容建筑面积 14138.18 13647.49 共 550 床位 容积率 2.35 2.263 建筑密度 33.52% 34.45% 建筑占地 2077.66 绿地率 40.16% 35.34% 计绿面积 2131.57 停车位 150 个 138 个 含 2 个无障车位 外 17 个 含 2 个无障车位其 中 内 150 个 121 个 建筑高度(层数) (注 6) 24.00M/3.90M7F/1F 40.80M/8.40M12F/2F 地上/地下 注:1、居住人口一般每户按 3.2 人计算,小套型居住人口参照重庆市小套型住宅设计规 范 (DBJ50-079-2008)执行,公租房按公共租赁房设计标准 (DBJ50/T-133-2011)执 行。 2、居住建筑是指住宅、宿舍、休(疗)养院住宿楼等供居住使用的建筑。 3、配套设施是指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要求配置的公共设施和国家相关规定设置 的配套用房。表中各项可根据本项目规划实际要求自行增减。 4、公共建筑(不含配套设施)是指商业、酒店、办公、科研等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 动的建筑。 5、不属于居住、公建、配套设施、车库、设备用房等功能的,如架空层、转换层等其 他建筑功能列入“其他”栏。 6、建筑控制高度为限高时,建筑高度系项目用地内最高建筑的建筑高度;建筑控制高 度为限低时,建筑高度系项目用地内最低居住建筑的建筑高度。 8 建筑面积及计容建筑面积明细表 栋 号 部 位 部位编 号 主要 功能 层高 (米) 层数 (层) 标准层建筑 面积(m 2) 标准层计容 建筑面积 (m 2) 总建筑 面积 (m 2) 总计容建筑 面积(m 2) 备注 1 层 3.4 1 1742.25 1742.25 1742.25 1742.25 2 层 3.4 1 1252.08 1252.08 1252.08 1252.08 3 层 3.4 1 1146.67 1146.67 1146.67 1146.67 4 层 3.4 1 1213.77 1213.77 1213.77 1213.77 5 层 3.4 1 1167.67 1167.67 1167.67 1167.67 6 层 3.4 1 1047.27 1047.27 1047.27 1047.27 7 层 3.4 1 1029.89 1029.89 1029.89 1029.89 8 层 3.4 1 978.74 978.74 978.7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