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推进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 作的意见 郊区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要求,全面提高农民的现代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促进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特 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 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推进 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农 民问题,特别是农民的素质提高、转移就业和收入增长。近些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改革措施 和重大政策,使“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问题的解决呈现出良好局 面。但是,必须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对解决这 一问题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 “三农” 发展依然是最薄弱的环节, “三农”发展中,解决农民素质的提高问 题、就业问题、增收问题,仍然是首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长期而 艰巨的任务。坚持城乡统筹,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与就业工 作是解决新时期京郊“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问题,实现农村现 代化的有效途径。全市各级政府必须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必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加速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非农就业,迫切需要提高他 们的现代化科技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同时,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迫切需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发展都市型现 代农业,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实现增收,迫切需要增强科技素养, 掌握实用技术。而实现这些要求,就必须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 业工作。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农村劳动力培 训与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市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部署,统筹 规划、分工协作,确实抓好落实。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线,以增加农民收 入为目标,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为核心,落实科学发展 观,按照“两个趋向”和以人为本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 需求为导向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工作机制和农 村劳动力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整合优势资源,通 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城乡间的合理有序 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平稳就业和自主创业。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统筹协调。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按照城乡统筹的基 本要求,制定城乡统一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政策,建立起政府 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统筹协调的机制。 2.分类培训,注重实效。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新型 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农村管理型人才、乡镇企业职工的 培训。要注重培训效果,全面提高素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3.合理有序,促进就业。根据首都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 “新北京、新奥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立起城乡统 一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市场信息平台,形成城区与郊区、培训 与就业、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转 移的就业率,努力实现农民有序转移并稳定就业。 4.政策扶助,平等就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与就业工作,各 级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政策扶助,所需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要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郊区农民就 近、就地的转移。 (三)基本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 30 万人次,力争使 郊区农村劳动力普遍得到一次培训。全市农村劳动力平均每年有 5 万人实现非农就业,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数量有 较大增长。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 10 万人次,其中,每年职业技能 培训 5 万人。建立劳动预备制度,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学进 入二三产业就业前均应参加 13 年的劳动预备制培训。 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现代化素质培养每年 10 万人次。其中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者,每年培训 5000 人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每年 5000 人次;新型农民素质提高培训每年 9 万人次。 农村管理经营型人才和乡镇企业职工培训每年 10 万人次。 其中,每年 5000 名郊区乡镇、村级干部和各类企业管理者参加中专 以上的学历教育;9.5 万名在岗乡镇企业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并使大部分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 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 200535 号)精神,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 结合,加强郊区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按照“就业企业下订单,培训基地下菜单,政府部门买单”的 “三单式”方式,以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为目标,重点加强农村劳 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培训。 1.加强引导性培训。引导性培训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引导性 培训,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知识、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求 职技巧等方面知识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遵守法律法规 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公民意识、权利意识、 平等意识,提高他们在多元化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发言能力、对话能 力、组织能力和依法维权能力,引导他们自觉培养起对城市文明的 认同感和对城市生活的责任感。区县各级政府要引导各类培训机构 和社会力量,加强引导性培训,使大部分外出务工和有就业愿望转 移的劳动力,通过不同渠道了解这些知识。 2.加强职业技能性培训。职业技能性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 职业技能素质、创业能力、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各区(县) 要根据区域功能定位、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和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实 行分类别、分行业、分工种、分岗位培训。城乡结合部、平原侧重 于二三产业技能的培训;浅山区侧重民俗旅游观光休闲等都市型农 业培训;山区侧重特色种养技术、生态林养护技术培训。同时,选 择合适的特色培训项目、工种,加强对农村妇女和有劳动能力的残 障人员的培训,为其学习劳动技能、实现就业增收创造条件。各职 业技能鉴定机构要做好培训人员的考核、鉴定工作。 (二)加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现代化素质培养工作 1.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培养工程” 。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郊区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制定培养计划和培训内容,通过实施农 村现代化素质培训、村镇规划、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专项培训,加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者和各类建设人才培养。 2.“实施农村实用人才 1521 培养工程”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 发培养,每年市级培训 100 名骨干型优秀实用人才、每个区县培训 50 名带动型优秀实用人才、每个乡镇培训 20 名新型农村实用人才、 每个村重点培养 1 名示范型实用人才。 3.根据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要求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需要 “实施新型农民现代化素质提高工程” 。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加 强农民的现代化思想素质提高的培训。通过开展社会公德、法律法 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文明水平, 使其成为新型农民。二是加强农村科技推广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着力培育科技示范户,通过开展 农村科技推广者的培训,辐射带动种田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努 力使 60%左右的农民得到并掌握一、二门技术。 (三)加强农村管理经营型人才和乡镇企业职工培训 1.加强对农村各类管理经营人才的培养,使农村各类管理经营 人才普遍达到中专以上的学历水平。开展乡镇、村级领导干部和各 类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对郊区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农 产品营销类经营者、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全面提高他们管理和经营水平。 2.加强乡镇企业职工的培训,使大部分职工获得相应职业技能 资格和等级证书,加强乡镇企业职工的岗前和岗位培训,实行先培 训、后上岗,努力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工作质量和劳动效率。 (四)进一步加强郊区农民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网 络 1.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服务组织和体系建设。每个区县要重点 办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农民培训学校,每个乡镇办好一所成人 学校,具备条件的村要办好一所农民文化学校。并重点加强师资力 量、办学经费、设备设施的投入。通过建设,基本建立起市、县、 乡、村四级农民教育培训的体系。按照乡镇成人学校和行政村文化 学校达到标志性示范校标准,2006 年重点加强 50 个乡镇成人学校, 500 个村文化学校建设。 2.建设一批规模较大、标准较高,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 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十一五”期间,在全市建立 100 个相对稳定 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示范基地,使其能够实现对农村劳动力进行长期 不断的“动态培训” 。2006 年重点加强 30 个农村劳动力培训示范基 地的建设。 3.要结合郊区农村发展的实际,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实训基 地的建设;“十一五”期间在郊区建立一批产学研一体化的示范性 科技培训实验实训基地,50 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实训基地;同 时,要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师资库,编发并免费为农民培训提供 教材和实训材料。 4.加强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和电视广播“村村通”工程。利 用现代化的信息、媒体和文化宣传手段,加强对郊区农民的教育培 训和文化学习。 “十一五”期间,实现每个区(县)建有数字化交互式 广播电视教育系统,每个乡(镇)建有可供农民个性化学习的数字化 远程综合教育培训基地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地。2006 年重点建设 50 个标准化场地。 四、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 的根本途径,也是推进郊区城市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 求,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一)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统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服务 体系 1.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凡具有本市农业户口男 1659 周岁,女 1649 周岁,有劳动能力和在二三产业有就业要 求的人员,均可到乡镇社保所、村级就业服务站进行求职登记,纳 入全市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各区县要对参加培训的农村 劳动力建立培训信息卡和数据库,与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信 息网对接,实现动态管理。 2.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实行城乡统筹的 劳动力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郊区乡镇社会保障服务组织。加大乡镇 社会保障事务所资金、场地设施和人员投入,健全工作制度,完善 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深入发展。 3.鼓励成立劳务派遣等就业服务实体,为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 提供劳务输出、就业管理以及保险缴纳等配套服务,提高农村劳动 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有序化程度。 4.2006 年要在 80%的行政村建立就业服务站,配备专兼职工作 人员,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岗位和培训信息、政策咨询、职 业指导、劳务输出及动态跟踪等服务。就业服务站的日常管理服务 经费列入区县再就业资金。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城乡互动 要适应首都经济发展和奥运经济的整体要求,按照城乡互动、 合理有序、平等就业的原则,实现郊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1.建立城乡一体、城乡互补、城区与郊区、企业与乡村对接帮 扶的统筹机制。根据城区、郊区(县)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通过区 域间合作、部门间合作、培训基地和企业间合作,为郊区农村劳动 力就业搭建起互通的平台。 2.市政府相关委办局要结合各自的职能,积极制定政策,通过 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岗位开发等措施,为农民就业服务。各区县、 乡镇政府也要研究政策,精心动员,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和文化素质 提高,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工作。 (三)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 要构建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形成城乡统一的 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就业信息平台,使城乡就业岗位与农村劳动力有 效对接。 1.建立市和区县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劳动就业市场信息交流机制, 促进培训与就业相对接。将农村劳动力动态信息纳入城市劳动力市 场信息系统建设。建设集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技能鉴 定、就业岗位开发和政策资金管理为一体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 息网络,建立“一点登记,多点查询”的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 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信息化。 2.要建立公益性工作岗位、政府服务用工、行业部门大量用工 的信息社会公告制度,使农村劳动力了解用工需求,并在有关部门 和各种农民就业服务组织的具体帮助下应聘上岗。 五、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的政策措施 根据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 市支持农村”的要求,按照“郊区农村劳动力每人获得一次免费培 训,取得一个证书,推荐一次就业”的工作思路,全市各有关部门 要积极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与 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保证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增加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 1.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比例,要在职业教育经费中安排 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资金,切实保证对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 移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教学设备、远程教育设施的投 入;增加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师资库、实用教材和实训材料的资金 支持。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投入要逐年增加。农村科技研发、 技术推广的经费可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职业培训。 2.建立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挂钩的培训补贴制度。 根据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实际成本以及培训后的就业状况,为参加转 移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一次性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补贴,所需经费 由市支农资金、市就业再就业资金分别给予每人 100 元的补贴,其 余部分由区县财政和劳动者个人负担。各区县要相应提高培训补助 标准,配套补助资金,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能够保证质量,广泛、 深入、扎实地推进。 3.对因绿化隔离地区建设、资源枯竭或受到保护性限制导致闲 置的农村劳动力和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劳动力,区县政府要加大扶 持力度,制定岗位补贴政策,鼓励各类用人单位积极吸纳其就业, 所需经费列入区县就业再就业资金。在此基础上,用人单位每招用 一人,市就业再就业资金将给予 200 元的一次性岗位补贴。鼓励农 村劳动力实现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有条件的 区县、乡镇及村级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订本地区促进农村 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政策范围,引导 鼓励农村劳动力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就业。 4.对开办劳务派遣等就业服务实体,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的,由区县就业再就业资金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支持。在体现公平、 合理的原则下,各区县要研究探索农村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相 应的政策导向和制度创新模式,建立就业救助制度,对于农村劳动 力中就业困难人员,由政府开发公益性工作岗位优先安置。鼓励社 会资金投入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 (二)加强政策资金的管理,保证使用效果 1.制定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财政扶持的资金管理办法 ,建 立培训与就业登记制度,积极探索财政补贴的有效模式,开展如 “培训券”等政府投入方式的试点工作,由农民自主选择培训机构、 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保证财政资金投入的效率。 2.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探索政府购买农民教育培训服务的有效 模式。按照培训市场化、资源集约化、鉴定标准化的要求,探索招 投标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培训单位自愿申报,通过申报、 考察、评审、公示等几个环节,认定承担农民培训的培训机构。 六、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 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与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全市城乡统筹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必须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把工作纳入 到全市就业工作中统筹规划和安排。 1.进一步完善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的统筹协调领导机 制。为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将“北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联 席会议”调整为“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联席会议” ,联 席会议由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 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 市财政局、北京市妇女联合会等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北 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见附件一)。各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履行 职责。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联席会议办公室统一制定全市农村 劳动力培训与就业规划,下达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考核办法,研究 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各区县也要建立统一领导、统一规划、职责 明确、资源共享、分别实施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组织本地的农村 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并将工作中心下 移,注重考核,落实到基层乡镇村。 2.加强郊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的组织体系建设。要进一步 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市级部门现有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服 务组织功能,为郊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提供信息咨询、职业介 绍、组织管理等服务。同时,在区县和乡镇建立有组织的农村劳务 派遣机构或组织,搭建起市、县(区)两级的服务平台,并通过这个 平台,由城区的某些行业管理部门或大单位提出本行业(或本单位) 的用工需求,用工标准、工资待遇,由郊区县建立的劳务派遣机构 统一组织本地农民进行上岗培训,按照开发的就业岗位,由劳务派 遣机构统一将经过培训的农民有组织地输送到用人单位,并根据用 人单位的需要和考核,不断调整所输送的人员,实现城乡区域间农 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二)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新机制探索的试点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各项工作,加强统筹协调 和组织落实,按照“搞好试点、寻求突破”的要求,制定并实施 关于 2006 年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新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 案(附件二),全面启动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 (三)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的检查与监督 按照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原则,根据农 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的基本目标、市政府实事要求,结合郊区 各区县农村劳动力的状况,由市各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承担和分 解各项工作任务,与市联席会议签订责任书,并保证任务的完成。 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农村劳动力转 移培训与就业工作的监督检查。各区县、各部门要将农村劳动力培 训与就业工作纳入工作考核内容,提出工作目标、完成时限和责任 单位、责任人员。市政府督查部门年底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 作的实施专项检查与监督。 附件:1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组成成员 及其职责 附件:2 关于 2006 年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新机制试 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 二六年三月十六日 附件 1: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组成成员 及其职责 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的统筹协调领导机制。建 立“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联席会议 由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劳动和社会 保障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财政 局、北京市妇女联合会等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北京市农 村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 组成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履行职责。 一、各部门相关职责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郊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统筹 协调的牵头单位,负责郊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联席会议办公室 日常工作,定期召开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联席会议。统一制定全 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规划,安排和组织试点工作,下达年 度工作计划和工作考核办法,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协调农村 劳动力培训与就业信息平台建设,负责组织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 业工作的监督检查。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城乡统一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 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导推进区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机构、 乡(镇)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所、村级就业服务站建设。组织和实施 本市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并将农村劳动力转移 的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全市现行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体系,为农村 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补贴,建立公益性工作岗位、政 府服务用工、行业部门大量用工的信息社会公告制度,负责农村劳 动力培训与就业信息平台建设。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负责郊区农村职业教育工作。加强郊区农 村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保证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不断增加;健全农 民教育与培训的社会服务体系和网络,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培 养,提高培训质量,负责对农村教育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和农民培 训教材、实训材料的资金投入。整合优势教育资源,为农村劳动力 转移培训服务,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服务。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郊区农村劳动力科学知识普及和 先进实用科学技术的应用。加强郊区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利用星火 学校和远程教育平台,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提供科技服务和技 术支撑,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培训。 北京市财政局:负责郊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工作资金 保障,加大支农资金、教育科技资金和社保资金对农村劳动力培训 和就业工作的投入和按比例增长,组织制定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 业财政扶持的资金管理办法 ,加强资金政策的监督管理,保证资金 使用效能。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结合首都发展建设的需要,围绕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开发建筑工作的就业岗位,多渠道安置郊区劳动力就 业。开展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管理干部的培训,使其掌握新能 源、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新村建设中的应用。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研究制定北京市农村妇女劳动力素质培训、 转移培训与就业的计划和实施方案。结合农村妇女特点,配合各有 关部门做好对农村妇女的素质培养、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的开发, 教育和鼓励农村妇女转变就业观念,实现自主创业。 北京市乡镇企业局:负责研究制定鼓励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创 业的政策,围绕“彩虹工程” ,加强对乡镇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促进郊区二三产业吸纳和安置郊区农村劳动力。 二、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组长:李进山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 成员:高 华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孙善学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宋丰景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杨伟光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冯可梁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郭文杰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 杨秀珍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 陈志峰 北京市乡镇企业局副局长 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 王振如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院长 寇文杰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科教处处长 吴晓川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职成处处长 谌跃进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处处长 孟宪苍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处长 张光连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村发展处处长 刘小军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科技教育处处长 高 麓 北京市财政局农业处处长 王淑存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妇女发展部部长 杜保德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副院长 彭其贵 北京市乡镇企业局科教处处长 郑伯坤 北京市农广校校长 张文茂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城郊所所长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科教处,具体工作 人员: 王海龙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科教处副处长 联系电话:83979191 传真:83560220 E-mail: 刘建波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科教处 联系电话:83979196 传真:83560220 E-mail: 陈 斌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职成处 联系电话:60674919 传真:66074692 E-mail: 何 燕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处副处长 联系电话:63167913 传真:63167915 E-mail: 张征宇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失业保险)处副处长 联系电话:83172935 马金旺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村处副处长 联系电话:66153402 传真:66153429 E-mail: 石 磊 北京市财政局农业处副处长 联系电话:88549751 传真:68436794 E-mail: 肖 颖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科技教育处 联系电话:63985191 传真:63985191 E-mail: 杨志强 北京市财政局农业处 联系电话:88549762 传真:68436794 E-mailail: 张小戎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妇女发展部副部长 联系电话:65192631 传真:65193867 王跃生 北京市乡镇企业局科教处助理调研员 联系电话:84638315 传真:84638317 E-mail: 秦 军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培训处处长 联系电话:82595047 传真:8259502 孙素芬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所所长 联系电话:51503308 传真:88444805 E-mail: 杨 蕾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所 联系电话:51503819 传真:51503541 E-mail: 季 虹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城郊所副研究员 联系电话:64838993 传真:64839002 E-mail:jihong_1303 附件 2:关于 2006 年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新机制试点 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市农村劳动力培训 与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决定就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的新机 制、新方法、新途径等方面开展试点工作。现就试点工作提出以下 方案: 一、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 按照关于推进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的意见精 神,根据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 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的试点工作,其 目的是推进城乡统筹,通过抓好试点,寻求制度突破,建立起农村 郊区与城区、培训与就业、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的工作机制,探索 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快形成城乡统一 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和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合理安置的局面, 为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 加快农民就业增收步伐开拓新的途径。 二、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 试点工作从 2006 年起,重点以实施“三项工程”为突破口,建 立城乡一体、城乡互补、城区郊区对接帮扶的统筹机制。根据北京 城区、郊区(县)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实际,通过实现区域间合作、 部门间合作、培训基地和企业间合作,为郊区农村劳动力就业搭建 起互通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动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 就业工作,使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实现转移稳定就业。 (一)实施城乡互动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开发和培训扶助工程 1.加强城乡互动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开发工作。2006 年重点 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交通管理委 员会、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北京市乡镇企业局为郊区十三个区县的 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相应工作岗位。以最大程度地安置农民就业, 促进农民增收。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适合农村劳动力就业的 岗位: 以“新北京、新奥运”建设为契机,在市政、城市建设、 城市维护、物业管理、公共交通、出租运输等方面开发适宜农村劳 动力就业的岗位。 以首都经济发展的区域功能定位,依托国家及市级工业开 发区,在汽车制造、电子、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产业,开发适宜 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岗位。 以鼓励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 济,在郊区民俗旅游、餐饮娱乐、家政服务、农产品营销等领域, 开发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岗位。 2.加强与岗位开发相对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按照: “就业企业下订单,培训基地下菜单,政府部门买单”的“三单式” 方式,分类指导,采取“以需定培、以培供需”的方法,加强城乡 间的就业岗位开发和培训对接工作。 各区县、乡镇政府要全面掌握当地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研究 制定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规划和年度计划,与市级有关行业和用人单 位建立密切联系,实现就业岗位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合理对接,由参 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示范基地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按照各部门提 供的就业岗位,实施定岗定员的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市政府相关委办局要积极制定政策,结合各自的职能,统筹协 调、整合资源,加强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要开发适合安置农村 劳动力的岗位,并在改善农民就业环境、提供就业信息平台方面做 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各区县政府要与市级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做好 配合工作。 (二)实施城乡统筹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培训区(县)域安置和区 县合作工程 1.在农村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县,建立起 区域内城市支援农村、城市与农村对接的农民就业和培训的有效机 制。2006 年重点选择朝阳区和顺义区进行试点。试点区(县)要结合 国家、市区重点工程、第三产业、新城建设、现代汽车制造业、生 物医药基地等建设,培育本地经济支柱产业,统筹城乡,自我开发, 挖掘适合农民就业岗位,并与农民培训相对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 就近、就地的转移就业。 2.在农村劳动力转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浑源县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4月)化学试题含解析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产业经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怀化学院《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与审美风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市忠县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2月七校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山东菏泽市曹县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六次周练化学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第一次强化训练英语试题含答案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景采集与创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医学影像诊断学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市和平区2025年高三第二次(4月)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厦门理工学院《食品安全检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中考英语押题试卷含答案
- DB3305-T 57-2018幸福邻里中心建设与服务管理规范
- AIGC基础与应用全套教学课件
- 9.1.3二项分布(解析版)
- 神经生长因子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 国有企业采购管理规范 T/CFLP 0027-2020
- 《灾害风险管理》 课件 第6、7章 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估、灾害发生前的风险管理
- 2024年内蒙古中考地理生物试卷
- 缓和医疗-以死观生的生活智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嘉兴大学
- 小学毕业考试数学试卷附答案【b卷】
-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二模数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