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题技巧提醒 1、中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 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 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 定要设等序号回答,还比如答“喜欢语句的原因”时,常用“第一 第二第三”这种形式来呈现赏析语言的思路和答题的不同角度。 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要注意审题:如是举历史上还是小说中的例子, 4、赏析语言要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为原则,瞻前顾后, 结合句意或联系上下文,切忌就词论词,就句论句。 5、抓住关键词,尤其是动词,形容词,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记叙文阅读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分 类写人、写事、写状物、写景抒情 一、修辞(作用)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本体 相似点 的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动作,生动活泼而形象地表 现了(事物)的特点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使语言简洁生动。 4、夸张: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揭示了其本质,给读者留下强 烈的印象。 (着意扩大或缩小) 5、对比:突出,强调。表达了情感 6、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内容凝练集中,抒情酣 畅。形式整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7、排比:节奏鲜明,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表达了的情感 8、反复:突出强调(内容) ,强烈抒发了的感情,富有感染力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10、反问:加强语气,强烈表明的态度,抒发了的情感。 11、双关 12、反语 13、互文 14、顶针 答题步骤: 本句运用修辞 ; 各种修辞的固定套语。如比喻:生动形象 句子的具体内容(结合原文) ; 表达效果(注意文章中心、作者感情) 二、各种描写的作用: 1.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通过对的描 写,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表达了人物思想感情(主题) , 推动情节的发展。 2.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增加事实的真实性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关系 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推动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 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描 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 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分析时注意 a、细节是否具有真实感; b、细节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c、细节是否具有典型性意义 三、表现手法 (注意:表现手法是指一段文字或者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是相对文 中的个别句子来说的。 ) 1、象征手法:借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增强文章的 表现力。 2、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衬托突出人或物的特点,性格,思想, 感情。 3、先抑后扬手法, (欲扬先抑):突出所写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4、托物言志手法,表达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5、借景抒情手法,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动静相衬手法,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7、以小见大手法,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 撼力。 8、渲染手法,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 9、联想想象手法,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 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0、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 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11 照应手法: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2,对比手法:突出,强调。表现主题。 13、悬念:能抓住读者的心,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 的魅力。 14、虚实相生: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15,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6 比喻手法 17 夸张手法 18 拟人手法 (注意:某一个或一组句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整篇 文章用了比喻,夸张,对比,拟人的表现手法) 其它:开门见山,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卒章显志,悬念铺垫,伏笔照应, 四、结构安排,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 味深长。点明中心,点题。 第 3 页 共 9 页 3、过渡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 人以启迪。 6、情感句(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 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五、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 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作用:亲切、自然。 (缺点:取材受 限制)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你”: 作用:直接与读者交流,更亲切。 第三人称“他”: 作用: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 一切都能进行叙述,写来开阔而充分。较客观(缺点:不如第一人称真切) 六、记叙的详略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详写;凡 对主题思想起次要补充说明作用,却又不能不写的,略写。 作用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 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 七、记叙文写作的顺序 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的表现出来。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 作用: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1.突出中心。2.使内容集中,对比 鲜明。3.结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4.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 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 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作用:补充交代与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 代清楚的主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倒叙和插叙的区别:1.把中心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情节提到前边来写,后再 顺着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是倒叙(倒叙顺叙) 。 如果全文结构是顺叙,中间插入了另一件事,显然它可能是以前发生 的事,但在全篇中仅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那么插入 的这段事情就是插叙部分(顺叙插叙顺叙) 。 2.倒叙部分是中心事 件的一部分,紧扣住“时间” ,前后衔接分明,插叙可以插入限中心有 关的另一件事或另一场面,插叙完了,把暂时中断的时间继续下去即 可。 eg:背影 一文,开篇点题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 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八、记叙文的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时空、人物串联在一起。 2以事件为线索,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线索。 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eg: 背影中的“我”) 5以见闻为线索,eg : 故乡以“我”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6以地点转换为线索,eg: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地点 变换)为线索。 7以文章的感情为线索,eg:依恋、思念、爱戴。 九、中考常见题型分析 1、情节归纳: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结果+ 主题 若字数限制,起码要有:何人+何事+ 结果+主题 2、把握主题:可从标题,总起句(篇首) ,过渡句(句中) ,抒情句议论句哲理 句(篇末)中去寻找。 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表现了 (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抒发 了作者的感情。 3、在方框里填写词语的:要模仿给出的词的结构形式或词性,在原文中寻找或 自己归纳 4、谈感受类的题目:联系原文+原文观点主旨+ 自己的观点(态度鲜明)+ 自己 的事例(具体)+语言表达(有层次,真诚动人,语言优美,善于引用 5、寻找线索:关注文中出现频率特别高的物件,这可能是明线;注意情感的变 化,这可能是暗线,标题,象征意义的事物 分析原因:从自己和别人,对方两个角度分析,或多个角度全面分析 6、写心理活动:第一人称,联系主题,思想活动来写 7、品析语言类试题: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句中指,什么用法,起到了的作用,主 题 8、品析佳句:修辞(描写,表现手法)+抓重点词+联系主旨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有时在括号内) 。这 种题型注意对文章分段的及各段段意的归纳 10、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 11、标题的答题技巧步骤 :看是否用比喻和双关、拟人 :有比喻就写出本义和喻义;双关就写出表 层和深层意义。 (深层含义一定要结合文章中心回答) :如果有象征意义的还要指出其象征意义。 :如果以上几种都没有,就要抓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如果是几个关键词语, 就要分别解释各自的意思。 :指出文章标题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结构:文章的线索;设置悬念;内 容:交代记叙对象;概括文章内容;主旨:揭示或者点明主旨;与人物关系: 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出发点;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12、问 XX 短是否能调换 1)分别说明两段的主要内容 第 5 页 共 9 页 2)照应:本段自己的照应 本段与上下文的照应 3)联系:与上下文联系 十、相关知识 1、记叙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 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2、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3、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4、情节由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5、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6、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7、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8、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9、.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10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3)议论性散文 11.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说明文阅读 一、分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二、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举了例子,具体充实而准确地说明了事情的特点,使文章 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将(对象)分成哪几类,具体解说了(对象的特征),条理清 楚地说明了事情的特点。 3、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增强文章趣味性。 4、列数字:(不要把带年号的句子看成是列数字)用精确的数字说明 了( 对象) ,突出了(对象的特征) ,具体准确,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将与作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强调了 6、下定义:用科学的语言给(对象)下定义,准确地揭示了(对象)的本 质特征,从而使读者对(对象)有明确的认识。 7、引用:引用了的话语,具体充实地说明了,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 具有说服力,体现文章思想深度和理论力量。 8、画图表:使读者清楚,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9、做诠释: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0、 摹状貌:对(对象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 动 三、说明要有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包括:由主到次,先总后分,先因后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 质,从一般到特殊等。 四、说明文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 ”式、 “总分 总”式、 “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说明文的语言品析(准确是说明文语言最主要的特点) 语言特点:准确、严谨、科学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限制词)能否删去?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不能删去 2、加点词的意思 3、如果删去,句子的意思就变成 4、这与事实不符 5、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所以不能删去 (要删去的词大多表示程度,数量范围等,如“可能” “一般” “大约”等词 另附: 1 表示程度:很,更最,极,十分,非常,格外,相当,比较,稍微,至少、 几乎、 2 表示范围:都,总共,一共,只,仅,主要 3 表示时间:已经,曾经,刚刚,将要,常常,老是,终于 4 表示估计:也许,大概,可能,或许、大约、左右 5 表示数量:很多,许多,不少,少数、余 6 表示语气不肯定:据说 、找词语的指代内容 如:(他,这,那个,这样,这些 “这些条件”、 “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 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技巧: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 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那就要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概括 议论文阅读 一、文体知识 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分论点:补充、说明、支持论点 3)论证方法例证法(举例论证) 、引证法(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 证 4)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5)议论文的机构和写法: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 论) 6)论据类型: 事实论据: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 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第 7 页 共 9 页 道理论证: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包括社会科学理论。 注意: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 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照应论点) 二、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法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具体充实而 准确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 从而使论证更具体典型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法(引用名人名言,格言,俗语等) 使用了道理论证法,通过引用作为道理论据,具体充实地论证了观点, 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体现文章思想深度和理论力量。 3、比喻论证法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观点, 使观点更为清晰,便于读者更好理解。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对比论证法 使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把与作对比,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强 调了的中心论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概括文章的论点: 答题要点: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语言表述上一定要用明确判断或陈述, 要有明显的倾向性。在归纳论点的时候, (1)要抓住中心词;(2)要用陈述句 式;(3)要有明显的倾向性,要旗帜鲜明;(4)语言要简洁,文意通顺,要 立足得分,不要华而不实。如果一篇文章开篇部分有明确表明观点的语句,文 末又有相同或相近的语句,以开篇为论点。有些文段无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 就需要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还有的文章,作者的观点渗透于论证之中, 这就需要领悟并归纳了。 四、议论文的结构 1.一般形式:引论(提出问题) ;本论(分析问题) ;结论(解决问题) 。 2.类型 并列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递进式。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框架是:引论(提出问题) 、本论(分析问题) 、结论 (解决问题) ,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 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综合式等。因 此,阅读议论文,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 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句子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 分析段落,句子层次式,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 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 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理解。总之,对文章进行分 析之后,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很清楚了,最后可以归纳形成一个结 构系统图。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分立论和驳论两种。驳论可以驳论点,驳论据, 驳论证过程,一般情况下,中考不考课外的驳论性议论。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是: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此考点考的概率比较低。或 论证过程是什么? 此题的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 xxx 观点,首先使用了 xxx 论据,然后 对 XXX 论据进行了怎么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 XXX 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 过程的层次性。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准确周密、逻辑性强、形象生动, 要认真体会: 1.抓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体会其含义、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备考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西医临床个体化治疗试题及答案
- 药物开发流程详解试题及答案
- 普法知识正式竞赛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高考政治学科热点专题训练系列(成品油价税费改革)
- 国土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科学管理健康学习笔记试题及答案
- 激光科研策略分析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逻辑推理题目及答案
- 药品专利与市场竞争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期无锡市天一实验校初三5月模拟英语试题含答案
- 公路养护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 基础染发培训课件
-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民法专项练习卷:民法法条理解与应用题库:婚姻家庭法
- 2025年4月自考00015英语二(13000英语专升本)押题及答案
- 重庆大渡口区公安分局辅警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陆上风电工程标杆造价指标(2023年)
-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 甘肃展厅投影机施工方案
- 2025年园林绿化工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指导题库参考500题(含答案)
- 智能建造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