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_第1页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_第2页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_第3页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_第4页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 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 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 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 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 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 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 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 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 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 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18 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 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 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 并于187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 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 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 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 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 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 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到6年的时间,俄国的波波夫、意大利的马可 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 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04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管。1906年美国 物理学家费森登成功地研究出无线电广播。1907年美国物理学家德福莱斯特发 明了真空三极管,美国电气工程师阿姆斯特朗应用电子器件发明了超外差式接 收装置。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 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 闻的方便途径。1924年第一条短波通信线路在瑙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建立 ,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和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 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也促使图像传播技术迅速发展起来。1922年16岁的美国中学生菲 罗.法恩斯沃斯设计出第一幅电视传真原理图,1929年申请了发明专利,被裁定 为发明电视机的第一人。1928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兹沃尔金发明了光电显像 管,并同工程师范瓦斯合作,实现了电子扫描方式的电视发送和传输。1935年 美国纽约帝国大厦设立了一座电视台,次年就成功地把电视节目发送到70公里 以外的地方。1938年兹沃尔金又制造出第一台符合实用要求的电视摄像机。经 过人们的不断探索和改进,1945年在三基色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美国无线电公司 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管彩色电视机。直到1946年,美国人罗斯. 威玛发明 了高灵敏度摄像管,同年日本人八本教授解决了家用电视机接收天线问题,从 此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超短波转播站,电视迅速普及开来。 图像传真也是一项重要的通信。自从192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第一部实用 的传真机以后,传真技术不断革新。1972年以前,该技术主要用于新闻、出版 、气象和广播行业;1972年至1980 年间,传真技术已完成从模拟向数字、从机 械扫描向电子扫描、从低速向高速的转变,除代替电报和用于传送气象图、新 闻稿、照片、卫星云图外,还在医疗、图书馆管理、情报咨询、金融数据、电 子邮政等方面得到应用;1980年后,传真技术向综合处理终端设备过渡,除承 担通信任务外,它还具备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成为综合性处理终端。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等等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 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 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 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 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 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 ,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 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 里设一驿站。据 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 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 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 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 0里,最快要求日驰 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 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 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 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 。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 。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 ,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 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 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 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 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 急之意。 时代 信息传递的方式 评 价 远古 信鸽 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代 靠驿差长途跋涉 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近代 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远相对就慢、且费用高。 现代 电报、电话 速度快、信息单一文字。 当代 计算机网络 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传递速度极快、不受地域阻隔 灾区的读书声传递出未来无限希望 2008年5月19 日14时28分,汽车,火车,舰船的鸣笛声和防空警报如期在全国 各城市上空响起,全国人民为地震遇难者默哀三分钟! 三分钟默哀之后,另一种声音将在此次地震受灾地区响起。据报道,北川80多 所受灾学校均已接到教育局通知,5月19日开始复课。安置点内将搭起帐篷学 校供孩子上课,部分学生将转至绵阳学校继续学业。此时,悲伤的情绪尚未得 到平复,废墟中的家园还没有得到重建,但那琅琅的读书声,似以一种生生不 息的顽强和不屈,穿透了内心的阴霾,划过震后的余烟,向未来传递出无限的 希望! 鸣笛和警报声提醒我们,永远铭记国难,向生命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琅琅读书 声则传达出这样一种信念:铭记国难,向生命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活得更好 ,活得更有意义,我们不放弃不抛弃,我们坚强地站立住而决不会倒下。双眼 因悲伤而被泪水冲刷,但我们更看清了远方,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苦难经历, 又使我们能以更为坚定的步伐走向了未来。两种方式,同一样的表达。 救援工作还在继续,生命的奇迹还在不断创造。与此同时,另一场战斗也已打 响 那就是重建家园,尤其是受害地区群众的心灵家园。遍地的残垣断壁,满天的 灰烬尘埃,自然无法阻挡悲伤与思念。但生活还得继续,未来的路还需要坚强 面对,此时,我们需要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自发的精神,来振作和鼓舞我们 最终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勇气,来为我们自己寻找一个可以生活得更好的铿锵理 由。 哪一种力量更有力量,哪一种精神更加精神?那就是老师们把课上起来,孩子 们把书读起来,让教育的光芒照亮心底的黑暗和恐惧,让知识的温暖与厚重抚 平心头的忧伤与无助。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受灾最严重的是学校,最牵动人心 的是学生,最壮烈的举动是教师的大爱无疆 请告诉我,还有哪一种方式更能表达我们的敬意,还有哪一种方式更能传达我 们的无畏和坚强,还有哪一种声音此刻更能激起全中国人民的共鸣?唯有那琅 琅的读书声,唯有那孩子全神贯注的面孔。 是的,帐篷里临时搭设的课堂还很简陋,不足以恢复到往日的平静和安谧,是 的,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彻骨的痛,不可能很快就完全从孩子们的心头消退, 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抚慰,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是一个通往未来的希望起点, 它将以一种异常坚定的语气向昨天的灾难和悲伤作一声告别:明天会更好!它 将以充满稚气但无比清晰的声音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挺得住. 传递祝福 炎热的夏季,清凉的雨水是天空对大地的有声祝福;寒冷的冬季,温煦的阳光 是太阳对万物的无声祝福;收获的秋季,沉甸甸的果实是自然对人类的温馨祝 福;复苏的春季,是大地对万物的温暖祝福。 这是自然界中传递的祝福,而人类正以我们特有的方式在传递祝福。 分别时,友人一句“一路顺风”,温暖了行人的心;困难时,朋友的鼎立相助是 巨大的力量;悲伤时,父母细心的关爱是无形的力量;失望时,老师的一句鼓 舞,点燃了我们心中将熄灭的信心。 当在电视上看到蒙古小朋友因贫困而失学时,他那无助的眼神让人心疼,也许 我无能为力,但我祝你在人们的帮助下能早日回到知识的海洋。“有爱就有希望 ,有祝福就有未来”。祝福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温暖。 当黑龙江因水污染而需从各地运水时,那里的人们虽缺少水,却获得了无数的 祝福,被人祝福的人是幸福的,而祝福别人的人是快乐的。 当伦敦人民因恐怖袭击而处于恐慌时,各国人民的祝福在抚平他们的伤口;当 海啸发生后,东南亚处于危险时,充满了祝福的物品送到受难者手中时,恐惧 在渐渐消失;当禽流感袭击全球时,人们之间默默的关怀,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