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络文明呵护公民成长_第1页
以网络文明呵护公民成长_第2页
以网络文明呵护公民成长_第3页
以网络文明呵护公民成长_第4页
以网络文明呵护公民成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网络文明呵护公民成长 网络的兴起,是一个进步,给公民的话语表达举托起一个宽广的平台。网络的生长, 也是一个挑战,给社会的公共治理提出了许多待解的课题。 流动中的中国,正在迅速改变着原有的一元化社会格局。多层化的社会结构,多样化 的生活追求,必然衍生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表达。觉醒中的公民意识蓬勃地生长, 每一个个体努力发现自我,解放自我,实现自我。随着网络的悄然崛起,社会的活力也在 这里积聚、迸发,社会的矛盾也在这里凸显、碰撞。 如何在网络文明的培育中,助力公民意识的生长、公民素质的提升和公民生活的建设? 文明,意味着表达的公共理性。 互联网的普及,打开了公众话语表达的一扇新的大门。这是公民表达权利的扩张、表 达空间的拓展和表达渠道的畅通。时下中国网民已近 6 亿,主体是年轻人,网络赋予他们 不同于传统的人生状态,通过发帖、回帖、转载、点击等快捷化、零距离的网络表达,形 成了一个崭新的民间舆论场。 点点滴滴、形形色色的社会情绪、社会心理、社会需求,在这里流淌、沉浮和传递, 可以从中触摸公民话语表达的鲜活和本真,也可感受其中的盲目和芜杂。 网络表达的功能是自由平等的社会交流,网络表达的本质是民主践行的公民权利。我 们在尊重多元化、张扬自主性的同时,也当努力培育一种平等尊重、包容合作的公共理性, 奠定一种求同存异、凝聚共识的基本伦理。在民间活力的网络涌流中,理性精神的缺失, 道德自律的偏离,也极大地制约了网络舆论的品质提升,损害着民间话语的公共价值。 自然,网民对生活心绪会有言人人殊的陈述,对社会现象会有各各不同的评说,对发 展难题会有迥然相异的求解,正确的、谬误的,真实的、虚假的,理性的、宣泄的,都是 网络的常态,当以主流价值去积极引领,同时,也不能忽略、放弃网络的自我净化功能。 网络能够改变生活,网民也能够改变自己。公共理性也只能在公共领域的开拓中成长, 公民素质也只能在公民生活的建设中成熟。 文明,意味着表达的秩序理性。 网络世界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和愉悦,随之而来的还有网络谣言、网络色情、网 络欺诈和网络暴力,玷污他人名誉,扰乱社会生活,助长恶俗风气。 网络是一个隐蔽虚拟的交流空间,也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公共平台。自由的张扬自有其 责任的平衡,因为世界上并不存在不受约束的自由,否则被伤害的将是大多数人的自由权 利。权利的行使自有其法治的边界,因为生活中很难享有缺失法治的民主,否则被扰乱的 将是全社会的治理秩序。 网络平台的拓展是有边界的,公民话语的表达也是有底线的。这边界,这底线,就是 不能侵夺他人自由和他人权利,不能紊乱社会秩序和社会价值,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和国家 安全。 在网络立法进程中,如何既规范网络秩序,有效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又制约权力 滥用,防止网络谣言打击的随意扩大?在网络治理行动中,如何既解决法律的缺位,保障 网络的健康发展,又预防法律的越位,呵护网络的生存活力?网络自有其活动边界,法律 亦有其价值准绳。 “两高”新近出台司法解释,正是意在厘清网络话语表达的法律边界,划定网络公民 活动的法律底线,依法、准确打击犯罪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网民的表达权利,保障公 民的言论空间。 文明,也意味着表达的建设理性。 我们不是冷眼旁观社会的看客,而是背负生活梦想的行者。激发发展自由,保障社会 公平,推进政治清明,我们不能轻易地将自己的权利让渡,也不能轻易地将自己的使命放 下。 我们正处于历史转型期,聆听了经济奇迹的赞叹,也平添着社会忧患的意识:矛盾正 在积聚,挑战更加严峻,“刘易斯拐点”“中等收入陷阱”都是不可回避的拷问。同时, 改革的机会之窗已又一次敞开。如何把握、赢得这难得的机会?我们都是责任者,都是建 设者。 在社会大众的利益表达诉求和政治参与意愿集中迸发之际,网络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 意蕴。在各级政府转换管理职能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脚步之时,网络被寄寓着太多的社会 期待。 网络承载着,网民也担当着。网络救助,网络慈善,网络扶贫,在推动公益精神广泛 普及的同时,也不断创造着社会事业全新的运行方式。网络建言,网络问政,网络反腐, 在拓展自由表达绿色通道的同时,也有效探索着公众参与政治全新的实现形式。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网络的能量是多重的。在破坏、毁弃和建设、创造之间,我们 当有清醒的抉择。舆论监督是必须的,但不能流变于私愤;民意表达是必须的,但不能停 滞于民粹。凝聚、深化个体与社会的互信共识,创造、维护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构建、 链接现实与梦想的运行路径,应当成为网络再出发的新的起点。 用开放的心态去催生公共理性,用法治的思维去维护秩序理性,用正义的价值去滋润 建设理性。如是,社会就拥有了新的网络文明,公民就登上了新的成长平台。 凝聚共识再出发 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需要面对不少复杂局面和棘手难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进 一步凝聚共识,积聚力量。改革的每一次突破都有一个凝聚共识的过程作为思想准备,没 有共识,就不会有 30 年来风云激荡的改革进程;离开共识,我们也很难夺取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新胜利。 共识往往与缩小分歧相伴生,与解决问题相伴生,与化解矛盾相伴生。 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分歧。无论是围绕思想解放,还是围绕改革开放,无论 是围绕中国道路,还是围绕发展方式,无论是围绕自主创新,还是围绕消化吸收,前前后 后都有过争论与分歧。 这些争论和分歧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演变成为发展的障碍和前进的羁绊。中国改革 开放以来的进程有力表明,只要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有包容之心,有清醒的认识,有勇敢 的决心,那么再大的分歧和再多的争论都不会失控,都会朝着形成共识的方向转变。 我们应该着力于畅通利益表达机制,让不同的声音有合法的表达渠道;我们应该善于 倾听不同的意见,在不同声音碰撞、交锋、磨合中,逐渐形成社会共识。 我们必须有足够多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今中国的重要任 务,也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根本路径,因此新的一轮改革,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我们今天的改革正在向全面综合改革的攻坚阶段深化,诸如分配不公、分配不规范的 问题依然存在,也依然是当前社会的焦点、难点和痛点,因此无论是从改革的自身逻辑, 还是从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使我们的体制机制更加成 熟和完善。 共识往往与发展预期相并行,与信任信服相伴随,与“最大公约数”相依存。 我们不可忽视这样的矛盾与纠结对凝聚共识的干扰:仇官仇富心态与和谐社会预期、 既得利益集团阻力与改革推进预期、公权损害私权与公平正义预期等等。因此,如何给民 众以希望,如何正确引导预期,如何客观理性地表达预期,决定着社会共识的形成及其凝 聚力和影响力。 不可否认的是,媒体舆论场、网络舆论场、街谈巷议舆论场并存的现实使得当前的社 会舆论格局更加复杂,加之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员在处置“敏感”事件上存在不敢说、不会 说、不想说等问题,导致在部分舆论场中负面情绪堆积,引导舆论难度增大。因此如何适 应舆论场的变化,如何在复杂舆论场中赢得主动,如何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都值得我 们好好研究,都需要我们花大力气来应对。 在利益分化、主体多元的社会格局中,找到了公众认识的“最大公约数”,就有了社 会粘合剂、关系稳定阀、发展推进器。具体而言,延长退休年龄你可以赞同或反对,老有 所养却应是共同目标;火灾吞噬的人数你可以怀疑,但及时公开信息、不能造谣传谣却是 基本原则;老人跌倒你或许选择袖手旁观,但必须明确的是伸手相救、知恩图报才是社会 良知的显现。未来中国的发展,必须找到这样的“最大公约数”。 共识不是自然生成,共识往往需要破茧而出,需要合力推进。 每一次的发展飞跃都伴随着思想解放、理论突破。时代呼唤思想解放,改革需要思想 解放,它直接关系和影响到改革开放和中国梦的前进脚步。对于思想认识之争,既要宽容, 又要有底线;对于民主诉求,既要合理引导,又要实践回应;对于文化形态建设,既要强 调坚持主流,又应允许百花齐放。 新闻报道在凝聚共识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无论何时、无论在什么条 件下,新闻报道都应牢牢把握和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绝不可 在重大原则性问题上似是而非,摇摇摆摆,更要防止个别极端主义思想传播影响和干扰改 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我国正处在发展关键期,也处在矛盾凸显期和转型升级“换挡期”,这种情况下,更 加需要把握正确的思想导向、舆论导向、共识导向,引导公众正确地看待发展过程中出现 的各种矛盾,正确全面地看待消弭分歧、凝聚共识的极端重要性,正确地看待多元与共识、 小众与大众、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在凝聚强大共识中,合力推动改革发展。 总之,只有建立共同的社会认知、行为规则,才能保证思想观念的碰撞、不同利益的 博弈不至沦为紊乱社会秩序的负资产,而成为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只有最大限度地凝 聚共识,才能充分激发出社会的最大合力,攻坚克难,推动中国巨轮滚滚向前。 人民论坛:“汉字听写”缘何掀起热浪? 鲁军 2013 年 10 月 11 日 08:05 来源:人民日报 近来,中央电视台一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吸引了观众。从今年 8 月这档节目在每周五“黄金时段”推出以来,观众的关注度持续攀高,掀起一 场听写汉字的热潮。据央视统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同时段收视率 飙升 4 倍,微博话题登顶热门榜,点击突破 18 万,百度搜索高达 42 万。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何以能够吸引观众?难道仅仅是个“书写”问题? 显然,节目中出的一道道汉字听写题,让一些观众不得不给自己贴上“文盲” 的标签。对不少离开校园已久的人来说,不只是一些结构复杂、罕见使用的汉 字让人写不下来,更有一些笔画简单而“高频”的汉字让人“举白旗”。当然 也就有了在“惭愧”之下的“继续看”,或者“兴趣”之中的“娱乐看”。 但是,往深处想一想,并无奢华场面和明星阵容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节目甫一问世,便以其益智的清丽身姿和积极的文化情怀,在观众中引起强烈 反响,创下全国收视佳绩。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 心中而在键盘时代淡忘了的汉字情结。这样的节目,达到了“让群众爱听爱看、 产生共鸣”的效果,可以说是媒体社会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 中国汉字被错“书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计算机技术 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给汉字的书写、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提笔 忘字”、“写字不规范”等问题,对汉字书写和传承提出了挑战。汉字是中华 文化的标志与载体,提倡正确“书写”,是因为书写是汉字的基本属性,是汉 字传播的前提。中华民族文化,绵延数千年,固然不只在文字本身。但那些珠 圆玉润、形象饱满、栩栩如生的汉字,若在我们的忽视与冷漠中,慢慢成为历 史的遗迹,岂不是有愧于先人一笔一画刻凿出来的古老文明? 说起传承中华文化,大家都认为很重要,很必要。但在行动上,一些人似 乎又成为“旁观者”,强调客观原因多,查找自我责任少;等待别人先做的多, 自己率先干起来的少;宏观的话说得比较多,具体实事抓得少。中国汉字听 写大会主办者以自身行动,践行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其中有两条启示值得 深思。 其一,传承中华文化需要坚守与创新并举。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是我 们最值得保存和珍惜的文化瑰宝,要弘扬汉字,需能开拓汉字的艺术美。要让 汉字进入百姓的生活,进入我们的艺术领域,让人们感到美,感到震撼自己的 心。在这方面,我们的媒体不仅有责任,而且完全可以有能力激活汉字的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