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四川省雅安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1]_第1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1]_第2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1]_第3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1]_第4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雅安重点中学 2014-2015 学年高一 4 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卷 (选择题 共 48 分) 注意: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机读卡填涂 1324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 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第 I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48 分。 1、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 细作”的优良传统 ( ) 刀耕火种 江南地区稻麦兼种 使用翻车灌溉 使用曲辕犁 刀耕火种 江南地区稻麦兼种 使用翻车灌溉 使用曲辕犁 A B C D 【答案】B 考点:“刀耕火种”是中国最原始的农业生产模式,而精耕细作是指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使得单位面 积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据此可以推断出 B 符合题意,故选 B。 2、据估计,宋代垦田数为 7 亿亩,且亩产量比唐代提高 1.5 倍。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可 能有 ( ) 人口的增加均田制的实施租佃关系的盛行曲辕犁的推广 A B C D 【答案】B 考点:材料主要反映了宋朝耕地面积的扩大和单位产量的提高。中国封建社会土 地的开垦与人口的增长 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则要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 农作物品种改良与引进等角度分析。 均田制早在唐朝中期就已经瓦解了,排除,故选 B。 3、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曾说:“至宋代,国家对商人的政策也有了明显的变换,许多 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和合法收入,商人子弟品行、才能出众的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B.政府注意保护商人的利益 C.国家彻底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当时商品经济发达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首先要知道在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始终贯穿始终,从来都没有彻底改 变过。只不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经济政策不断受到冲击,政府为了统治和税收的需要也采 取了相应的保护和扶植措施,材料中“许多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和合法收入 ”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材料 中的信息还明显透露出当时商人的地位明显提升这一信息。 4、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 , “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 堂皇”的谚语。这表明( ) A.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 C.晋商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本题考【答案】C 考点:查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抓住关键信息“强如坐知县、不羡七品空堂皇 ” ,可判断 经商可以致富, 没必要羡慕做官,故 C 项为正确答案。A、B 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 项表 述与史实不符。答案为 C。 5、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与生丝的出口量逐年增加,1854 年茶叶出口量是鸦片战争前的 2.8 倍,生丝出口量是鸦片战争前的 12.5 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应了( ) A.中国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当中逐渐取得优势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D - 2 -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掠夺中国农副产品,把中网变成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 不过 5060 万人,1919 年五四运动前夕达到了 200 万人。 ”通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 窥见(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20 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考点:民国初年工人阶级人数的增长,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此也可以看出民国政府推进 实业所取得的成效。A 时间不对;BC 非工人阶级人数增多的原因。故选 D 7、1927 年到 1937 年,中国的 GDP 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这一时期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是 ( ) A.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 C.新兴工业如化学工业等的建立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D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企业。A 不对,经济危机期间西方国家为了转嫁危机,加强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 夺,1914 1918 年一战期间西方国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 不对,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是在新 中国建国初期;C 不对,近代中国重工业发展缓慢;D 符合题意,1927 年到 1936 年为南京国民政府统 治前期,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8、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 工业的兴起;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 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自然经济 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实现了近代化【答案】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这“三次热 潮”的相同作用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例如,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工 业获得初步发展只适合 B 项。D 项明显错误;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连 A 项都不适合。 9、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 了牢不可破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 。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新科技产业 【答案】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53 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按照总路线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从 1953 年起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 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以答案选 A。 10、 “1959 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讨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 规律看,认为( )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 ”这段文字中看不清的“( ) ”处应该是 “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 - 3 - 【答案】D 考点: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时间信息“1959 年”可以排除 A、B 两项,再据材料中的“生产关系适应生 产力性质”这一信息,可知这是指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排除 C,本题选 D。 A. 11、某学者整理出以下数据后,认为“1957 年成都个体小商业趋于衰落” 。他得出该结论的 合理依据包括 ( ) 1957 年与 1935 年成都服务业店家数量比较 (单位: 家 ) 行业 1935 年数量 1957 年数量 理发 529 537 浴室 21 9 旅栈 225 471 茶社 599 448 (资料来源:1935 年新新新闻 ;1957 年成都市商业档案二局 ) 1957 年成都人口较 1935 年有大幅度增长,但服务业店家数量增长并不明显 1957 年与 1935 年相比,成都服务业店家数量波动较大 1935 年成都服务业店家以私人经营为主,1957 年以合作化经营为主 1935 年成都服务业店家的合计数量,少于 1957 年的合计数量 A. B. C. D. 【答案】A 考点:人口数量增加但服务行业却发展不明显,这说明个体小商业趋于衰落,这个理论依据是十分充分的, 故正确。内容明显与表格数据不符合,排除这一项。内容正确,1957 年是中国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 公有制度建立,私有制度基本被消灭,内容不能是题干的依据,恰恰是相反的证据,故答案选择 A 项。 12、下列有关我国对外开放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经济特区的设立使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加快了我 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C严格限制外资企业对内投资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答案】C 考点:改革开放。C 项明显错误,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发展自己,不仅对社会主 义国家开放,还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故选 C。ABD 项都是正确的。 第 II 卷 - 4 - 二非选择题(13 题 28 分,14 题 24 分,共 52 分。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 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 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 1929 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10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 1927-1937 年中国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 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10 分) (3)1945-1949 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结合资料三及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 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8 分) 【答案】 (1)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 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10 分 (2 )曲折而艰难地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 工业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 1929 年 后仍能坚持下去。10 分 (3 )处于困境。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定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 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8 分,原因任答三点) 考点:民族工业发展。(1)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 。由材料一中的“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 “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等信息可以得出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结合所学民 - 5 - 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也得到相应发展,但主要分布在沿海 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2)题目要求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 。结合所学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性质可以得出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是曲折而艰难地发展。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 后,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同时由于中 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 1929 年后仍能坚持下 去。(3)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451949 年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逐渐陷入困境。原 因:要求结合国民政府的政策措施角度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 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有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 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等等。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7 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 下表反映的是 19531965 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 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 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 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材料三 1962 年 3 月 7 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 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 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 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 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陈云 与中国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一说明 19521957 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 大影响。(6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 年和 19631965 年我国资金在 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12 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 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6 分) 【答案】(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 6 - 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