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精确之训诂 作古茂之文章 内容提要:曾国藩家书反映了曾国藩对子弟独特的文学教育 方式。其中对训诂和辞章关系的探讨就很有价值。曾国藩学兼汉宋, 不主一偏。闳通的学术胸怀使得他能客观地评定和借鉴汉宋学家的成 果,并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 的文学创作法,并将韩愈古文与汉魏辞赋文学传统相勾贯,以建立不 囿于前期桐城派的审美观。 关键词:训诂 辞章 汉文 韩文 湘乡派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文学家,其古文承桐城而起,拓其堂奥, 自成一家,有“湘乡派”之称。曾国藩一生著述鸿富,曾国藩家书 就是非常重要一种。家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子弟修身、治学的方 法,其中文学教育是曾国藩诸多教育内容之一。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 他希望使曾氏家族的文化资本得到有效的传承,从而保持家族的文化 声望。在进行文学教育的过程中,曾国藩探索着适合子弟操作的学习 方法,其中对训诂的阐发就值得重视。 辞章为体 兼重训诂 曾国藩在咸丰十年四月初四日致弟纪泽的信中言: 二十七日刘得四到,接尔禀。所谓论文选俱有所得,问小 学亦有条理,甚以为慰。吾于训诂、词章二端颇尝尽心。尔看书 若能通训诂,则于古人之故训大义、引伸假借渐渐开悟,而后人承讹 袭误之习可改。若能通词章,则于古人之文格文气、开合转折渐渐开 悟,而后人硬腔滑调之习可改。 精湛的训诂知识可以阐明古人的注疏大义,能够体悟引申假借 的修辞妙处,同时也是辨析后人讹误的必备修为,训诂在古文创作和 鉴赏方面有其无法替代的基础性功用。辞章之学则是重在格调的构建 和文气的疏通,从而有效地矫正声调的油滑纤弱和文腔的硬塞哽咽。 训诂和辞章二者不可偏废,前此姚鼐已作调和,但如何加以妙合,从 而创作出精美厚重的古文,仍是一个难题。曾国藩颇有示范,如提出 “解汉书之训诂,参以庄列之诙诡”,明确倡导“以精 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同治元年八月初四谕纪译的家训中云: 尔所作拟庄三首,能识名理,兼通训诂,慰甚慰甚。余近年颇 识古人文章门径,而在军鲜暇,未尝偶作,一吐胸中之奇。尔若能解 汉书之训诂。参以庄列之诙诡,则余愿偿矣。 精确的训诂和诙诡的气象是行文的不二法门,如果将前者比作 古文的血肉,那么后者则是文章的风神,二者交相互用而不可偏废。 训诂的精当为气象的诙诡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载体,而文气的诙诡摇曳 又克服了训诂的呆板与枯涩。 同治二年三月初四日的家书中又叮嘱道: 私窃有志,欲以戴、钱、段、王之训诂,发为班、张、左、郭 之文章。久事戎行,斯愿莫遂,若尔曾能遂我未竞之志,则乐莫大乎 是。即日当批改付归。尔既得此津筏,以后便当专心一志,以精确之 训诂,作古茂之文章。 “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可以看出曾国藩在修正 对训诂工具性认识的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对训诂的本体论似的拔高, 因而没有没人考据学的泥潭。曾国藩对训诂的重视和探讨是基于文章 的学习和创作,训诂始终是从属于辞章的。易言之,就是辞章为本, 训诂为用。 调和汉宋 不主一偏 曾国藩对训诂的论述也体现着他调和汉宋,兼容并蓄的通达学 术观。曾国藩学兼汉宋,不主一偏。“虽自谓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 之。然平日持论,并不拘拘桐城钜蠖,而以姚氏与亭林、蕙田、王怀 祖父子同列考据之门,尤为只眼独具。虽极推唐镜海诸人,而能兼采 当时汉学家、古文家之长处,以补理学枯槁狭隘之病。其气象之阔大, 包蕴之宏丰,更非镜海诸人断断徒为传道、翼道之辩者所及。则涤生 之所成就,不仅戡平大难,足以震烁一时,即论学之平正通达,宽宏 博实,有清二百余年,固亦少见其匹亦。” 曾国藩这种宏通的学术取向,李鸿章在求阙斋文钞序也有 精到的阐释: 盖公之学,其大要在渊源经术,兼综汉宋,以实事求是、即物 穷理为主,以古圣人之仁礼为宗,以程、朱之义理为准,以唐杜氏、 宋马氏及国朝诸老之考据为佐助,持论最为平允。 对于清代学术界长期存在的汉宋之争,曾国藩不片面地偏袒任 何一家。正如他在致刘孟容书札中所说: 于汉宋二家构讼之端,皆不能左袒以附一闁。于诸儒崇道贬文 之说,尤不敢雷同而苟随。 曾国藩无意介入汉宋两派的争论,他的学术取向迥异于汉宋两 家的互相诋毁,而是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分析各家优劣,肯定汉宋两学 派各有其成就,也批判地指出了他们各自存在的缺陷。 在清代汉学领域,高邮王氏父子和金坛段氏是曾国藩极度推崇 的代表。在家书中反复提及他们的考据、训诂成就,并且把两家的著 作作为培养训诂能力的必读书。曾国藩以高邮王氏父子和金坛段氏为 有清一代训诂学的顶峰,在指导曾纪泽学习训诂时,始终以此二家为 典范。如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谕纪泽:“欲通小学,须略看段氏 说文、经籍纂诂二书。王怀祖先生有读书杂志,中于 汉书之训诂极为精博,为魏晋以来释汉书者所不能及。”咸 丰八年十二月三十日谕纪泽:“余于本朝大儒,自顾亭林之外,最好 高邮王氏之学。王安国以鼎甲官至尚书,谥文肃,正色立朝,生怀祖 先生。念孙经学精卓,生王引之,复以鼎甲官尚书,谥文简,三代皆 好学深思,有汉韦氏、唐颜氏之风。”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日谕纪泽 “及至我朝巨儒,始通小学,段茂堂、王怀祖两家,遂精研乎古人文 字声音之本,乃知文选中古赋所用之字,无不典雅精当。” 但是曾国藩并没有盲目地推尊汉学,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弟作纯 粹的考据家,训诂只是一种必备的能力,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同时他 也致憾于汉学家不擅辞章的不足。如他在同治二年三月初四日谕纪泽 信中云: 余尝怪国朝大儒如戴东原、钱辛榍、段懋堂、王怀祖诸老,其 小学训诂实能超越近古,直逼汉唐,而文章不能追寻古人深处,迭于 本而阈于末,知其一而昧其二,颇所不解。 在欧阳生文集序一文也 /czywjxlw/czywjxlw.html 表达了相似观点, 认为汉学家为文繁复不得其要,称: 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崎士,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 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 以为不足复存。其为文,尤芜杂寡要。 在有清一代的古文家中,曾国藩最为服膺姚鼐,圣哲画像记 云: 然姚先生持论宏通,国藩之初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也。 姚鼐“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相结合的文论思想对曾国藩影 响很大,他“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的主张,显然有姚鼐这 一文论思想的影子。也常在文章中表达对它的称许,如欧阳生文集 序说: 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必 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中,惟此尤兢兢。 但是,曾国藩对姚鼐的主张也不是不加分辨地完全接纳,而是 有了新的发展。如果说姚鼐将桐城文论抽象化的话,那么曾国藩则是 将是其平易化了,尤其在指导子弟为文时,搁置空疏抽象的义理,而 着重强调训诂和辞章怎样妙合,这是曾国藩从切用的角度所作的积极 性地开拓。 推尊两汉 师法昌黎 在训诂和辞章具体结合的技术层面上,曾国藩也有实用性的阐 释,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列举训诂辞章兼善的前人佳篇,作为学 习和模拟的典范,从对经典的模仿中体会其微妙之处。咸丰六年十一 月初五日谕纪泽: 余生平好读史记汉书庄子韩文四书,尔能看汉 书,是余所欣慰之一端也欲明古文,须略看文选及姚姬传 之古文辞类纂二书。班孟坚最好文章,故于贾谊、董仲舒、司马 相如、东方朔、司马迁、扬雄、刘向、匡衡、谷永诸传皆全录其著作; 即不以文章名家者,如贾山、邹阳等四人传、严助、朱买臣等九人传、 赵充国屯田之奏、韦玄成为议礼之疏以及贡禹之章、陈汤之奏狱,皆 以好文之故,悉栽短篇。如贾生之文,既著于本传,复载于陈涉传 食货志等篇;子云之文,既著于本传,复栽于匈奴传王贡 传等篇,极之充国赞酒箴,亦皆录入各传。盖坚于典雅瑰伟之 文,无一字不甄采。尔将十二帝纪阅毕后,且先读列传。凡文之昭明 暨姚氏所选者,则细心读之;即不为二家所选,则另行标识之。若小 学、古文二端略得途径,其于读汉书之道,思过半矣。 对桐城家法最显得有所变通的是,他突出了取资汉书的重 要性,因为由此可以强化锻炼融汇训诂之学与辞章之学。在他看来, 汉书乃至文选以及古文辞类纂中所录的汉代辞赋奏议等 文,其审美要义不可轻忽,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日谕纪泽云: 尔所论看文选之法,不为无见。吾观汉魏文人,有二端最 不可及:一日训诂精确,二日声调铿铿文选中古赋所用之字, 无不典雅精当唐宋文人误用者,惟六经不误,文选中汉 赋亦不误也。即以尔禀中所论三都赋言之,如“蔚若相如,皭若 君平”,以一蔚字该括相如之文章,以一嚼字该括君平之道德,此虽 不尽关乎训诂,亦足见其下字之不苟矣。至声调之铿锵,如“开高轩 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碧出苌宏之血,鸟生杜字之魄”,“洗 兵海岛,刷马江洲”,“数军实乎桂林之苑,飧戎旅乎落星之楼”等 句,音响节奏,皆后世所不能及。 从这一审美思路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韩愈古文成就的解读 也是独特的,同治元年五月十四日谕纪泽的家书中说: 余观汉人词章,未有不精于小学训诂者,如相如、子云、孟坚 于小学皆专著一书,文选于此三人之文著录最多。余于古文,志 在效法此三人,并司马迁、韩愈五家。以此五家之文,精于小学训诂, 不妄下一字也。 至韩昌黎出,乃由班、张、杨、马而上跻六经,其训诂亦 精当。而试观祭张署文、平淮西碑诸篇,则知韩文实与诗 经相近。近世学韩文者,皆不知其与杨、马、班、张一鼻孔出气。 尔能参透此中消息,则几矣。 以“训诂精确”来看待韩文的好处,这是曾氏的特识。那么, 虽然韩愈在清代颇受推崇,桐城派也标举“文在韩欧之间”,但曾氏 不满于“近世学韩文者,皆不知其与扬、马、班、张一鼻孔出气”, 实际上在如何学韩上,他要建立自己的古文宗尚。 出于桐城 拓宇桐城 曾国藩论文、行文之法出于桐城,非常推崇“桐城三祖”,特 别是方苞和姚鼐,他说:“望溪先生古文辞为国家二百余年之冠,学 者久无异辞。即其经术之湛深,八股文之雄厚,亦不愧为一代大儒。 虽乾嘉以来,汉学诸家百方攻击,曾无损于毫末。”他在欧阳生文 集序也曾坦言姚鼐对他的启蒙性影响,即“国藩之初解文章,由姚 先生启之也。”并且与姚鼐四大弟子之梅曾亮为密友,可见曾国藩古 文理论实出于桐城派。 与此同时,他对桐城诸老也不乏微词,对于方苞的经世之文, “持论太高”,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小有疵误”,也不讳言。至 于桐城派对归有光的称道,更是不以为然,其书归震川文集后云: “近时缀文之世,颇有称述熙甫,以为可继曾南丰、王半山之为文; 自我观之,不可同日而语矣。”可见,曾国藩是出于桐城,又拓宇桐 城,并不为桐城义法所拘禁,而是对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弊端做了积极 的修正。正如郭预衡先生所说:“世称曾国藩为桐城古文的继承者。 现在看来,从理论到实践,并非尽守桐城家法。” 方苞的古文义法理论在语言方面的主张是“雅洁”,要求用最 为洗练的言语画出文章的内涵,而尽量删削与文章无关紧要的文字。 他说:“但南宋元明以来,古文义法久不讲。吴越间遗老尤放恣,或 杂小说家,或延翰林旧体,无一雅洁者。古文中不可人语录语,魏晋 六朝人藻俪俳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佻巧语。” 可见,汉赋厚重典奥的语言在方苞看来是板重无用的,其无益于文等 之于小说家和魏晋骈语,为了雅洁起见,这种板重字眼是在摈弃之列 的。姚鼐在复鲁絮非书云:“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 义理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 ”姚鼐这里倡导的“雅驯”和方苞的“雅洁”在内在理路上是相通的, 都是对文章的精致凝练作出的禁忌和约束。这对于实现古文的雅化和 洁精是十分有益的,并且确实也对桐城古文影响巨大,在这一理论的 导引下产生了一批雅洁的典范之作,其中姚鼐的登泰山记就是其 中的代表。然而,桐城末流过分地拘泥于“雅洁”的教条,也使得古 文出现了许多弊病,古文的雅洁有余而气势不足就为当时人所诟病, 桐城流裔“气弱”是不争的文学史事实。 为了纠正桐城派气弱的不足,曾国藩引入了气势雄伟浑厚为主 要特色的汉大赋和汉书,同时也师法具有戛戛独造之气的韩愈之 文。并且曾国藩对汉代文章和韩文的推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而 是切实地将其作为典范来师法,甚至曾国藩的许多文章就直接是对汉 文和韩文的摹拟,汪辟疆在曾湘乡诗文札记中就指出:“窃意湘 乡为文,亦尤昌黎陈言务去,戛戛独造为能事。稍长,遍读求阙斋 诗文,乃知其篇摹句拟亦复犹人今约可指者,如五箴摹昌 黎,陈岱云丧妻诗摹韩文公东野丧子诗,皆可比拟。户部 员外郎袁君墓表中一段,则全摹汉书赵广汉传。至其窃取古 人已言之意,如苟柯文篇序。清代治朴学末流之弊实有如曾 氏所言,不知汉书艺文志一段与曾氏言正复相类。” 曾国藩对训诂的重视,以及对汉文和韩文的推重,最终凝结成 了在家书中反复倡言的“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的透辟 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竹节钢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天然珍珠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往复式给料机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纺织设备维修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出资比例 英语合同样本
- 企业用气合同样本
- 产品经营合同标准文本
- 养殖羊合作合同样本
- 丰台餐饮上菜服务合同样本
- 化妆学校招生合同样本
- 物资设备管理试题及答案
- 车间生产追溯管理制度
- 2025年税务师考试知识回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与解析
- 眼科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留置胃管技术操作
-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A卷基础夯实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 围手术期病人安全管理
- 物理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泵房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 幼儿园安全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