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道环保法单选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234道环保法单选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234道环保法单选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234道环保法单选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234道环保法单选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4 道环保法单选题及参考答案,倾情奉献 1、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首要要求是( C ) (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在里约宣 言中正式确立) A、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B、协调社会经济发展 C、满足人民基本需要 D、合理利 用自然资源 2、环境权理论是由哪个国家的环境法教授提出的。( B ) A、日本 B、美国 C、法国 D、中国 3、 “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的健康和福利等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和当代人给后代的遗产应 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 ”提出 这句话的文件是( B ) A、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B、 东京宣言 C、 里约热内卢宣言 D、 北京宣言 4、提出“人类有权在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生活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良好生活条件的 基本权利”的国际环境宣言是(B) A、 1970 年东京宣言 B、 1972斯德可尔摩宣言 C、 1982 年内罗毕宣言 D、 1992 年里约宣言 5、基于环境问题自身的特点和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首先提出“预期 的环境政策” 、强调采取预防性措施的是(B) A、 人类环境宣言 B、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C、 内罗毕宣言 D、 里约环 境与发展宣言 6、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具有代表性的政策转变的标志是由谁提出的建议:“防重于治” ( C ) A、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B、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会的21 世纪议程 C、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里约宣言 D、经济与发展组织(OECD)第二次环境部 长会议纪要 7、从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西方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采用的主要措施是(C) 。 A、消极的限制手段 B、单项治理 C、综合防治 D、全面调 整人类与环境关系 8、全球性环境保护条约经常采用的模式是(D ) A、 联合国决议+行动计划 B、 联合国决议+附件 C、 条约+附件 D、 条 约+议定书+附件 9、现代外国环境法产生阶段的立法特征主要是(B) A、针对环境污染实行控制立法 B、加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立法 C、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立法 D、针对国际环境问题立法 10、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 C ) A、19 世纪 50 年代 B、20 世纪 50 年代 C、20 世纪 70 年代 D、20 世纪 90 年 代 11、环境法的完备时期为(D ) 。 A、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B、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C、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 D、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 12、下列国际环境纠纷中,发生在国际环境法萌芽时期的是(A) 。 A、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 B、多瑙河大坝争议案 C、加拿大金枪鱼案 D、美国加工鲱鱼案 13、下列国际环境纠纷案例中,发生在国际环境法框架基本形成期的是( C )。 A、多瑙河大坝争议案 B、太平洋海豹仲裁案 C、墨西哥金枪鱼案 D、特雷尔 冶炼厂仲裁案 14、国际环境法基本框架形成的阶段是(C) A、19 世纪中叶到 1945 年联合国的建立时期 B、1945 年联合国成立到 1972 年斯德 哥尔摩会议时期 C、1972 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 1992 年里约会议时期 D、1992 年里约会议以后 15、在国际环境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的案例是( B ) A、太平洋海豹仲裁案 B、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 C、核试验案 D、加拿大金枪鱼案 16、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C ) A、保护自然国际咨询委员会 B、绿色和平组织 C、国际自然保护同盟 D、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 1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于( C )。 A、1956 年 B、1972 年 C、1982 年 D、1992 年 18、对海洋环境保护做出全面规定的国际条约是(C) 。 A、 伦敦公约 B、 日内瓦海洋法公约 C、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D、 马波尔公约 19、对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作出最全面规定的是( D ) A、 日内瓦海洋法公约 B、 伦敦倾倒公约 C、 马波尔公约 D、 联合国海 洋法公约 20、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倾废需得到事先许可原则的适用扩大到专属经济区和( A ) A、大陆架 B、公海 C、内海 D、毗连区 21、在专属经济区内,对沿海国的权利义务表述错误的是(C) A、沿海国对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承担国际义务 B、沿海国对生物资源的养护和管 理享有主权权利 C、沿海国享有绝对的主权权利 D、沿海国有义务确立有关生物资源的捕捞总量 22、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 1987 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 A ) A、 我们共同的未来 B、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C、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D、 人类环境行动计划 23、国际社会为贯彻执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制定的议定书是(C) A、京都议定书 B、卡塔赫纳议定书 C、蒙特利尔议定书 D、赫尔辛基议定书 24、针对臭氧层的保护,第一个认识到有必要在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实际危害之前采取预防 性的措施的公约是( B ) A、 人类环境宣言 B、 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 C、 关于削减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25、控制氟氯化合物排放的国际公约是(B) A、 长程越境空气污染日内瓦公约 B、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C、 气候变化框架 公约D、 外层空间公约 26、1969 年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规定,油污所造成的民事责任应当由( B ) A、船舶承运人承担 B、船舶所有人承担 C、货物所有人承担 D、船长承担 27、 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赔偿公约适用于什么所产生的油污( C ) A、客轮 B、货轮 C、油轮 D、一切船舶 28、下列气体中属于国际公约管制的温室气体是(A ) A、二氧化碳 B、哈龙 C、甲烷 D、乙醇 29、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控制的主要温室气体是( C ) A、一氧化碳 B、氟利昂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30、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依据是(D ) A、环境功能的不同 B、环境范围的大小 C、环境要素的不同 D、环境要 素的形成 3l、环境法所说的“环境”是指 ( A ) A、人类环境 B、生境 C、人工环境 D、环境科学中所说的“环境” 32、下列不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B) 。 A、酸雨 B、海啸 C、核污染 D、温室效应 33、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指(C) A、所有的生物 B、 所有的微生物 C、 所有的动物 D、 所有的植物 34、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有( D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有机体 35、下列可纳入环境法律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包括( D )。 A、太阳 B、人工培育的良种 C、马戏团里的驯兽 D、自然遗迹 36、太阳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有密切关系,但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还 不能把它作为保护对象,这是因为(B) A、它是人类共同财产 B、人类不能对它产生影响 C、它可以作为民法的保护对象 D、 它的价值无法计量 37、当社会规律、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等不一致时,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经济规律 B、自然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 D、阶级意志和阶级利益 38、在环境学,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 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D ) A、生物富集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物量金字塔 D、生物放大 39、 “按自然法则处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关系,就可使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这一 观点最早出现在我国( A ) A、先秦思想家荀况的王制 B、秦朝的田律 C、 唐律 D、西周的伐崇 令 40、我国首次明确规定“开展对现行政策和法律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 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规范性文件是( C ) A、1986 年的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 B、1992 年的环境与发展十 大对策 C、1994 年的中国 21 世纪议程 D、2000 年的立法法 41、新中国成立后,对防治工业污染作出规定的第一个法规是( B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 B、 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C、 关于防治煤烟型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 D、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 42、国务院第一次向全国发出注意环境污染的警告是由下列哪一事件引发的?(C) A、海河流域污染 B、淮河流域污染 C、官厅水库与北京西郊污染 D、滇池污染 43、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内容“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宪 法是(C) A、1954 年宪法 B、1972 年宪法 C、1978 年宪法 D、1982 年宪法 44、我国第一次把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规定为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的法律是( B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 B、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45、在我国,取得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 B ) A、强制取得 B、法定取得 C、自然添附 D、天然孳息 46、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 D ) A、开发者个人所有 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C、谁开发谁所有 D、全民所有 47、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B) A、自然保护区制度 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 D、自然资源 规划制度 48、关于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不正确的是( B )。 A、确认取得 B、强制取得 C、授予取得 D、转让取得 49、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 C )年颁布的。 A、1979 B、1982 C、1989 D、1990 50、1989 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A ) A、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占有核心的最高地位 B、是在我国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健全的基础上制定的 C、是其他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制定依据 D、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 完善的重要标志 5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的主体具有怎样的特点( C ) A、针对性 B、单一性 C、广泛性 D、特定性 5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即调整的社会关系)是指在开发、利用、保护环境与资源 活动中产生的(D) A、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B、人类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C、既包括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又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社会 关系 53、关于自然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B )。 A、环境保护范围大于自然资源保护范围 B、环境保护范围小于自然资源保护范围 C、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各有侧重 D、自然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正趋向统一 54、广义的环境与资源管理主要是指( C ) A、污染控制与资源利用相结合 B、污染预防与治理相结合 C、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相结合 D、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生产 力布局等的关系 55、与其他行政决策相比,环境行政决策往往具有(B) A、范围广泛性 B、科学不确定性 C、事后反应性 D、手段多样性 56、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 D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7、国家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而采取的最主要手段是(A) A、建立和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机构 B、应用环境经济调节措 C、强化环境刑事制裁 D、与企业订立环境协议 58、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管理制度是( B )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许可证制度 C、征收排污费和自然资源补偿费制度 D、经 济刺激制度 59、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哪类许可证?( D ) A、规划许可证 B、开发许可证 C、建设许可证 D、排污许可证 60、为弥补、恢复、更新自然资源的减少、流失或破坏而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者收取的费 用是(D) A、开发使用费 B、保护管理费 C、惩罚性收费 D、资源补偿费 61、可以起豉励和抑制正、反两方面作用的经济刺激措施是(D) A、财政援助 B、低息贷款 C、财政补贴 D、税收 62、 城市规划法规定,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地城市、l00 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及国务院指 定的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需要由( C ) A、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B、国务院备案 C、省、自治区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D、报国务院审查同意 6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先产生于( B )。 A、中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6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现了生态学基本规律中的(A ) A、 “物物相关”律 B、 “相生相克”律 C、 “协调稳定”律 D、 “时空有宜” 律 65、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分析表 D、环境影 响登记表 6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文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 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B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现状评 价书 67、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在建设项目的哪一阶段报批( A ) A、可行性研究阶段 B、设计阶段 C、施工阶段 D、竣工投产阶段 68、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等发现突发环境事 件后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的时限是(B) A、半小时内 B、1 小时内 C、2 小时内 D、3 小时内 69、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有权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 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政府部门是( D ) A、省级人民政府经济综合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70、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 艺、设备和产品实行( A ) A、限期淘汰 B、强制拆除 C、限期治理 D、强制关闭 71、在我国,有权颁布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是( A ) A、省级人民政府 B、省会城市人民政府 C、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72、谁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 )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政府的环保部 门 73、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B)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 D、地方球境基准 74、关于我国环境标准的制定,不正确的是( D )。 A、对于国家排放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地方可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对于国家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地方可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 C、向已有地方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在我国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75、与环境法其他规范相比,环境标准最重要的特征是(C) 。 A、规范性 B、法律约束力 C、技术性 D、强制性 76、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 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 C )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基准 D、环境基础标准 77、体现环境目标的要求、据以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的环境 标准是(A)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C、环境保护方法标准 D、环境基础标 准 78、判断某环境区域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是(A ) A、 环境质量标准 B、 污染物排放标准 C、 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 D、 环 境基准 79、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B ) A、确定环境是否被污染的依据 B、确定应否让排污者承担相应法律义务和责任的根 据 C、确定某环境标准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 D、确定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环境纠纷中有关各方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 80、环境方法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C ) A、确定环境标准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 B、是认定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 C、是确定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环境纠纷中有关各方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 D、是标定环境监测仪器和检验环境保护设备性能的法定依据 81、我国首创的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是(C) 。 A、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 “三同时”制度 D、许可证制度 82、 “三同时”制度中的“三同时”不包括(D ) 。 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投产 D、同时 淘汰 83、环境法中有关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 D ) A、 “物物相关”律 B、 “协调稳定”律 C、 “相生相克”律 D、 “负载有额”律 84、在环境法中规定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依据的主要生态学规律是( A ) A、 “负载定额”律 B、 “能流物复”律 C、 “相生相克”律 D、 “协调稳定”律 85、关于污染者负担费用的范围,国际上大多认为不包括( C )。 A、治理污染源费用 B、恢复被污染的环境的费用 C、排污费 D、环境污染受害者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赔偿费用 86、关于排污费的性质,正确的是(D ) 。 A、排污费是污染者对污染损失的一种补偿 B、排污费是国家税收的一种形式 C、排 污费是企业间的互助金 D、排污费是运用法律手段,使污染者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目的在于促进污染治理 87、排污者可以申请减半缴纳排污费或者免缴排污费的情形是( C ) A、企业经营亏损、濒临破产的 B、因治理污染取得明显成效的 C、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 D、企业通过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 88、目前专门规范我国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是(B) A、 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 B、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C、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D、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89、2003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排污者应当自接到排污 费缴纳通知单之日,到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排污费的期限是( A ) A、7 天内 B、10 天内 C、15 天内 D、20 天内 90、在发放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管理程序中,最为核心的工作环节是( B ) A、排污申报登记 B、确定本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 C、排污许可证的审批发放 D、排污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91、判断排污者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是( C ) A、环保基础标准 B、环境质量标准 C、污染物排放标准 D、环境基准 92、除法律规定免责的情形外,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行为人( A ) A、无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若主观上没有过错,可以免 除赔偿责任 C、若主观上没有过错,不承担赔偿责任 D、只有从事了违法排污行为,才应当承担 赔偿责任 9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时,只需具备什么要件,即可追究 民事责任( C ) A、故意 B、过失 C、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结果 D、违法行为 94、关于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不正确的是(B) 。 A、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B、要求行为的违法性 C、存在损害后果 D、行为与 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95、在环境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原则为( B ) A、谁主张谁举证 B、举证责任倒置 C、共同举证 D、一般的诉讼举证规则 96、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是(A) A、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 B、 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 C、具结悔过、赔偿损失、恢复原状 D、 排除危害、赔礼道歉、恢复原状 97、某工厂超标排污致使下游的河水变色,幸发现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未产生重大后 果。对该工厂的环境违法行为应追究( A )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98、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行政复议不服的,诉讼时效为( A ) A、15 天 B、30 天 C、2 个月 D、3 个月 99、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为( C ) A、1 年 B、2 年 C、3 年 D、20 年 100、下列不属于破坏自然资源的犯罪有( D )。 A、非法占用耕地罪 B、非法采伐森林罪 C、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D、擅自进口固 体废弃物罪 101、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的是 (D) A、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 B、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 C、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D、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以及二氧化 硫污染控制区 102、2000 年 4 月 29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 D ) A、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B、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C、行业性排放标准 D、国家和地方 规定的排放标准 103、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政府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 方排放标准,必须经(A)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C、国务 院备案 D、国务院批准 104、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的是( D ) A、大、中城市人民政府 B、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气象部门 C、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105、针对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 质的行为,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D ) 。 A、一律禁止在任何地区焚烧 B、特殊情况下允许焚烧,无需征得主管部 门同意 C、一律禁止在人口集中地焚烧 D、特殊情况下允许焚烧,但须报当地环保部 门同意 106、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 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的场所是( A ) A、机动车停放地 B、高速公路收费站 C、机动车行驶的道路 D、公共停车场 107、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划实现全国机动车都必须使用无铅汽油的目标年是(B) A、 1999 年 B、 2000 年 C、 2001 年 D、 2002 年 108、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 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 D ) A、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 B、缴纳超标排污费 C、停产整顿 D、限期治理并由环 保部门处以罚款 109、某建筑公司在城市市区进行建设施工时,未采取扬尘防治措施,致使周围大气环境受 到严重污染。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应当由下列哪个部门处理(A) A、环保部门 B、建设部门 C、卫生部门 D、规划部门 110、某村办皮革厂的职工历来有节俭的传统,常常将厂里的边角料皮革带回家做燃料,废 物利用,致使村里经常弥漫着一种怪味。该行为违反了( B ) A、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B、大气污染防治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固体废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111、下列不属于大气层外层空间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是(B) 。 A、气候变化 B、酸雨 C、越境空气污染 D、臭氧层变 薄 112、煤烟型大气污染不包括由(B)引起的污染。 A、烟尘 B、粉尘 C、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 113、石油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D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 B、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和氟化物 C、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和臭氧 D、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 合物、颗粒物和铅 114、大气污染物中的原发性污染物不包括( C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硫酸雾 D、悬浮颗粒物 115、由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不断增大,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 A ) A、酸雨 B、沙尘暴 C、煤烟一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 D、 “温室效应” 116、2000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建立并实 施( C ) A、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B、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C、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D、浓度控制制度 117、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经我国管辖的内水和领海以外的其他海域转移 危险废物的,必须事先取得(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