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内容: 1导语 2对“虚拟环境”的反应各有不同 3人总有天生的“刻板印象 ” 4结语 07 新闻 2 班 莫荏婷 3070223078 “ 虚拟环境” 反应与抱有的“ 刻板印象” “虚拟环境”反应与抱有的“刻板印象” 读公众舆论后感 作为李普曼最有影响的著作, 公众舆论通常被当成是一部新闻学或者传 播学著作。不过,该书也许更应该被作为一部政治学著作来读。这是因为,李 普曼所探讨的公众舆论并未限于新闻学或者传播学范畴,而是被置于整个民主 政治的运作逻辑之中进行审视。其实,媒体只是公众舆论的载体或者源头之一, 公众舆论固然可以通过作为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而参与政治 运作,但显然并非仅限于此,而是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李普曼对公众舆论的审视基于这样一个判断,即人们“直接面对的现实环 境实在是太庞大、太复杂、太短暂了” ,以致根本无法应付,因此“虽然我们不 得不在这个环境中活动,但又不得不在驾御它之前使用比较简单的办法去对它 进行重构” ,也就是在人和环境之间揳入一种“虚拟环境” ,即人性和环境的杂 交物。就此而言, “每个人的行为依据都不是直接而确凿的知识,而是他自己制 作的或者别人给他的图象” 。对这样一幅残破的图像作出反应,也就不要指望人 们能够得出可靠的结论,公众舆论作为这种结论之一,注定会变动不居而又虚 幻无力。 对“虚拟环境”的反应各有不同 李普曼创造的“虚拟环境”这个概念真是太妙了。他对新闻的认识不是直 观地表面地看作纯粹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是入骨地对新闻的本质作了透视, 在信息科学、特别是互联网出现之前就预见到存在一个“虚拟世界” 。应该说他 是传播学的先驱,他的思想是很超前的。 真理是相对的,尤其是具体真理更是如此,自从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实践 论里提出以来,这已是哲学界的共识。但是新闻学上所说的新闻真实性是绝 对的呢,还是相对的呢?在现有的新闻学教科书里虽然没有明说,但都把它放 在第一位的位置。但是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且看魏永征转述并首肯的李普曼 的观点是怎样说的:“这个媒介世界是真实的吗?李普曼说他说的虚拟并不 是指撒谎。眼见为实 ,亲身直观外部世界应该是可靠的,但是它只局限于感 觉所及的范围,何况还不能排除感觉不能识别的假象;而媒介世界则力图向人 们展示整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发生事件的来龙去脉。但是媒介世界又确实 不是外部世界本身,就像物体在墙上的投影并不等于物体本身一样。何况媒介 世界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还并不如同投影那么简单。媒介是要由人来运作的。除 了不同的媒介人由于经历、视角、学识、见解等等的差异,不可避免会影响他 们对外部世界的描述以外,媒介从降世的那一天起就难以摆脱世俗利益的纠缠: 商人要用媒介来赚钱,政治家要用媒介来拉选票和控制社会,革命分子要用媒 介来改变现状,而文人墨客也只有在媒介上评时论世或者吟风弄月才能感受或 者显示自己的存在。 ”由此可见,新闻的真实性虽然是构成新闻的铁的准则,但 也不是绝对的,同样也是相对的。 “直接面对的现实环境实在是太庞大、太复杂了,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去 应付如此奥秘、如此多样、有着如此频繁变化与组合的环境” (第 12 页) 。但我 们却不得不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需要对现实采取行动,但前提则是基本事实 的存在。幸而有媒体,新闻记者们给我们凿开了一扇观察外部世界的窗子。但 也就是这扇窗,给我们创造了“虚拟环境” ,使得我们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 世界的反应,而是对“虚拟环境”的反应。不过我们并不知情, “我们在认识我 们仍然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环境时是多么的迂回曲折。我们可以看到,它带给我 们的消息时快时慢,但只要我们信以为真,我们似乎就会认为那是环境本身” (第 4 页) 。 “毫无疑问,人对环境的调适是通过“虚构”这一媒介进行的。 ” 我们并不能责难新闻记者们给窗子安上了有色玻璃,因为那有色玻璃是我 们潜意识里认可的。换句话说,虚拟世界并不脱离我们自己而存在,或者说虚 拟世界的存在正是以我们自己为前提的,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虚拟世界。 “他会学着用它的头脑去观察他从未见过、摸过、闻过、听过、想过的大千世 界。他会逐渐在他的脑海中为自己制作一幅视线所不及的那个世界的可靠图像” (第 21 页) 。 “新闻不是社会情况的一面镜子,不是对全部社会事实的真实反映,而是 一种突出的事实的报道” 。记者不可能亲眼目睹全世界发生的所有事情,不得不 依靠宣传员,而报刊宣传员提供给记者的情况是他希望公众知道和情况,已经 经过了选择。编辑要根据读者对报道可能有多少兴趣来设想把新闻拔高或是贬 低。并非没有人能够走出虚拟世界,信息壁垒即是这虚拟世界的魔障,充分、 真实的信息获取就是口令。但大多数人的目光却止于这个虚拟世界,除了强权 力量的控制,还有个体内心安于现实的本能,让人们有意或者无意的忘掉了真 实世界,因而也就把“公众”牢牢的困在虚拟世界当中。 人总有天生的“刻板印象” 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也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居住在同一 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相互同化,总会有一些 共有的特征,所以,刻板印象的存在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刻板印象,是 指在人的头脑中存在的对某人或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印象。刻板印象反映了 大脑对巨量复杂信息进行简约化处理加工的特性。 人天生就抱有刻板印象, 并以此体认自己的生存空间, 否则就无法进行任何 认识活动。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 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 往,因此,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 ,由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 “全体”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不信, 那就请你想一想, 人都是在 其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出生和成长, 哪一个人不是倾向于按照自己文化所给定的、 自己所熟悉的方式理解别人、环境以及自己? 李普曼告诉我们, “多数情况下我 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 而是先定义后理解。 ”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 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例如,在七十年代 的电影中,当一个留着长发,蓄着胡子,戴着墨镜的人物一出现,你就会感觉 到这不是一个好人,肯定是一个坏蛋;在日常中,当一个仪表堂堂,潇洒的人 盗窃和杀人时,你会感到吃惊,或一个你认为十分老实的人突然干了坏事,进 了班房,你往往难以接受这一现实;吃水果的朋友,也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 他们爱买黄皮桔子而不乐意买青皮桔子,尽管这两种桔子一样甜,一样好吃。 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青的桔子是未成熟的和酸的,等等。刻板印象的例子在 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说到商人,就和“唯利是图”联系起来,说到 军人,就认为威武、刚强、守纪律,这是在职业上的刻板印象;认为青年人单 纯幼稚、容易冲动,老年人经验丰富、保守、稳重,这是在年龄上的刻板印象; 说到上海人,就认为比较灵活、善于应酬,就到北方人,就认为比较粗犷直爽, 这是对不同地域的人的刻板印象;看到胖人,就认为性格比较乐观开朗,看到 瘦子,就认为比较小心眼认死理,这是关于外貌的刻板印象。了解刻板印象, 可以有助于我们与人相处时“以偏概全” ,增强识别意识,不为刻板印象所左右, 从而修正自己的判断。 如何认识事实取决于我们所处的地位和我们的观察习惯。待到通过教育, 刻板印象更为根深蒂固, 我们就只能看到自己所熟悉、所喜欢的景象, 那些与之 相抵触的事实则会视而不见。 “在每一套道德准则的核心, 都有一幅对人性的写 照、一幅对世界的画像和一幅对历史的描述。 ”库利眼中的人类生命历史的长河, 来自于两条传递线。一条延续着生物的种质, 另一条流淌的是语言、交流和教 育。可他没有想到, 当两条河流缓缓纠结而下时, 便也裹挟着混杂了各种养料, 最终成就了李普曼所谓的“刻板印象。 ”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刻板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的影 响很大,人们了解了这种心理,多注意自己的言与行,这对自己今后的工作、 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意义的。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 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 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 “唯刻板印象是瞻” ,就象“削 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 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常言道,三思而后行,看完一本书总要有些思考。这本书整体的脉络很清 晰,导言,总论,之后分章节进行了系统的讲述。而且讲述也是十分的合理, 多是举例。也就是说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了,相比国内很多的相关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综合课课件
- 离职服务协议
- 个人租房信息保密协议
- 联网设备供应合同
- 小学生纸杯音乐律动课件
- 小学生素养提升课件下载
- 2025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库:消防设施操作及安全检查试题
- 2025年日语N2模拟试卷:日语N2语法应用与解题技巧
- 2025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库: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方法试题解析与案例分析
- 购房预付订金合同范本
- 找最小公倍数案例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第七章-第九章)
- 维修人员管理奖惩制度3篇1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产品推广活动策划方案详解
- 手卫生知识宣教培训
- 大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
- 与信仰对话 课件-2024年入团积极分子培训
- 2024《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全文课件
- 网课智慧树知道《老年医学概论(浙江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薪酬管理教材部分(doc 5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