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_第1页
201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_第2页
201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_第3页
201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_第4页
201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 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于丘陵山区地貌,耕地面积仅有 65.4 万公顷 (981.7 万亩),占全省的 5%左右,人均耕地仅为全省的 70%左右,农业生产处在全省 粮食主产区边缘,对于全省来说是小农业,但特色农业在全省占据一定份额,食用菌、 油料、烟叶、蚕茧、蜂蜜、熊胆汁等 6 种特色农产品产量在全省列第一位,蔬菜、水 果产量列全省第二位,因此在全省具有“小而特”的农业生产特点。省委书记王宪魁 同志到牡丹江市调研时指出,牡丹江市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产特而不精,二产全而不 大,三产大而不优”的问题。如何破解“一产特而不精”问题,加快农业向“特而精” 的方向发展?围绕此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 一、牡丹江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特色农业就是利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区域内 特有的名优产品,使之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2003 年以来,牡丹江市针对自身 地域特点及农业发展优势,确立了以食用菌、果菜、生猪、肉牛为重点突破的农业四 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先后提出了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推进粮菜、粮菌、 粮牧“三个换位”的发展战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食用菌、果菜、肉牛、 优质米等为主,油料、烟叶、山产品、蚕、蜂等为辅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1、特色总量不断扩张。2013 年,全市特色农业产值实现 251.5 亿元,是 2003 年 的 6.6 倍,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增长 13.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 2003 年的 63.1%提高到 2013 年的 78.1%,十年间提高了 15 个百分点。特色农业中食用菌异军突 起,产值由 2003 年的 2.5 亿元增长到 2013 年的 119.2 亿元,十年间增长了 47.5 倍, 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增长 40.8%,成为拉动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农林牧渔 业产值中的比重由 2003 年的 4.1%上升到 2013 年的 37%,从 2011 年起占比已超过粮食 而成为牡丹江农业的第一大主导产业,成功实现粮菌换位。 2、种养品种不断丰富。牡丹江市特色种养品种较为丰富,食用菌、烤烟、甜菜、 西瓜、香瓜、白瓜籽、药材、万寿菊、甜叶菊、甜葫芦等众多经济作物在牡丹江市都 有种植,蚕、蜂、熊、鹿、狐、貉、貂、野猪、林蛙等在牡丹江市都有养殖。近些年, 牡丹江在大力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开发农业特色新品种,海林的北虫草、 灵芝、东宁的蕨菜、红松兼果林、大榛子、刺老芽、林口的红树莓、穆棱的蓝靛果等 一系列特色农业新品种在牡丹江市落地开花,进一步丰富了特色农业品种。 3、基地规模不断增长。目前全市建成各级农业示范园区 225 个;建成食用菌标准 化园区 62 个,70%以上的村从事食用菌生产,其中专业村达到 353 个,全市食用菌种 植规模今年计划增至 40 亿袋(块),目前已完成 36 亿袋(块);建成蔬菜产业基地 35 个,千栋设施蔬菜小区 9 个,以牡海宁为核心的蔬菜基地面积达到 27.7 万亩,占全 市蔬菜面积的 71%;建设 4 个水稻全程机械化科技示范园区,以宁安为核心区,以海林 新安镇、东宁三岔口镇、西安区海南乡等为重点区域,打造 60 万亩高端稻米产业集中 区;拥有存栏 2210 头熊的黑熊养殖基地;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场(小区)503 家,小规模 养殖专业户 2617 户,畜牧业规模化比重达到 70%以上,畜禽良种化率达到 85%以上。 4、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几年来,牡丹江市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 程的重点,先后培育了以响水、镜农等为主的优质米加工龙头集群,以皓月、鑫鹏、 正大等为主的畜产品加工龙头集群,以雨润、北味、康之源、森宝源、岩手等为主的 食用菌加工龙头集群,以浩晟、光辉等为主的白瓜子加工龙头集群,以德世盟、夏林、 小蜜蜂等为主的蜂产品加工龙头集群,以东宁绥阳黑木耳大市场、穆棱下城子山产品 交易大市场、海林山市山产品交易市场、林口古城山产品交易市场等为龙头的山产品 集散集群。目前,全市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到 172 家,其中国家级 4 家、省级 33 家,年产值或销售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有 20 家。 5、绿色产品不断增加。全市围绕“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战略,大力发展绿色 农业,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个数不断增加。目前,全市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已达 63 家,绿 色、有机认证产品总数达到 197 个,建成 12 个国家级大型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其中 11 个种植基地,1 个 10 万头肉牛养殖基地;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 450 万亩,占 耕地面积的 45.8%;兰岗西瓜、穆棱肉牛、响水大米等 12 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二、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组织化程度提高缓慢。截止 2013 年末,全市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农民 专业合作社 1519 个,比 2011 年增长 69%,今年 6 月末继续增加到 2385 个,在数量上 有了很大增长,但多数合作社取得的效果不明显,覆盖农户数量有限,带动能力不足。 2013 年平均每个合作社入社成员仅为 20.7 户,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数和带动 非成员农户数为 5.5 万户,仅比 2011 年增长 6%;入社成员数和带动非成员农户数占全 市农村户数的 17.4%,仅比 2011 年增加 0.9 个百分点。 2、产业化进程尚需深化。一是龙头企业能力不强,精深加工发展滞后,多数企业 生产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环节,技术含量低、产品单一、结构雷同,同质化竞争 严重,产品附加值不高。如大米、食用菌、松籽等产品加工主要以筛选、包装为主, 蜂产品加工主要以瓶装蜂蜜为主,投入市场的大部分是粗加工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很 少。二是产业关联度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已达到 3:1,而牡丹江还不到 1:1。三是基地建设短板明显,部分品种基地建设步伐相对滞后, 与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不匹配。如:皓月年加工肉牛能力 20 万头,全市 2013 年肉牛出 栏 17.2 万头,数量及品质满足不了皓月加工能力需求;正大实业年加工肉鸡能力为 2500 万只,全市 2013 年家禽出栏 1417 万只,与企业的加工能力比相去甚远。四是龙 头企业与农民联系不紧密,农民难以分享产业化发展成果。 3、品牌建设有待加强。一是品牌杂乱。几年来全市不断加大对“三品一标”产品 开发扶持力度,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先后培育了 12 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2 个中国驰名商标、9 个省级著名商标,但品牌多、杂、乱、散、弱、小依然是牡丹江 品牌农业建设中不争的事实。如宁安市响水大米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而依托响水 大米资源进行加工的大米品牌却有“响水”、“石板”、“石韵”、“沿江石”、 “镜响”等几十个,品牌间相互竞争,各自为战,争夺原料及市场,削弱了响水大米 的整体竞争力。木耳、蜂蜜等也存在此类问题。二是营销力度不够,现有品牌的社会 认知度、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尚未得到有效提升,优质不优价现象依然存在。如“响 水”、“维多宝”虽跻身中国驰名商标行列,但多数牡丹江人不知道“维多宝”是什 么类别的产品,甚至连“维多宝”都没听说过;“响水大米”对牡丹江人来说耳熟能 详,但很多到牡丹江来调研、讲学的国家部委官员及专家、学者来牡丹江前没听说过 “响水大米”,这些现象都反映出了牡丹江在品牌推介、营销上还有欠缺。 4、产品安全监管体系相对薄弱。从监管主体看,虽然牡丹江市初步建立了农产品 质量管理体系,但监管主体涉及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畜牧、药监等多个部门, 市场监管基本没有形成合力;各县(市)行政监管机构兼职人数不等,多数为 1 人, 监管队伍素质能力不齐,经费无保障,导致工作开展参差不齐。从检验检测机构看, 市级虽然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但该机构尚未通过国家评估认证;各县 (市)都成立了检验检测机构,但是达不到“编制总数不少于 7 人、技术人员不少于 5 人的要求”,设备不能有效利用,检测工作未开展或不能有效开展。农产品全程质量 监管制度和工作机制不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滞后。 三、发展特色精品农业的建议 牡丹江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要向“特而精”方向发展,就要在 “精”字上下功夫,充分依托生态优势,加大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的力度,从 “六个强化”入手,推进特色农业向精细化、标准化、高端化的“精品农业”方向加 快转型。 1、强化区域布局,打造规模优势。要把特色精品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统筹谋篇布局, 充分挖掘区域内的不同资源特色和生产习惯,做好产业发展分工,打造特色产业区域, 实现区域错位发展。要遵循构建“一带六区”农业产业格局的发展思路,加快沿江农 业产业带建设,大力打造全域食用菌板块、中部蔬菜板块、西南部优质米板块、东北 部白瓜子板块、中东部肉牛板块、中南部生猪板块,推动特色农业由多元优势向规模 优势转变。 2、强化龙头带动,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规模、有水平、有驾驭 市场能力的国内外知名产业化龙头企业,尽快形成产业主导作用突出、带动能力强劲、 经济实力雄厚的深加工型龙头企业集群,提升农产品加工率和对基地、农户的牵动力。 积极扶持皓月、鑫鹏、雨润、红星、北味等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围绕精深加工产品开 发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3、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品质量。一是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的 科技示范园区、科技培训网点的作用,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在 品种选择、生产技术、病害防治等方面做好服务,努力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 源,使特色农业真正成为品质上不退化、经济上能发展、社会上能接受的可持续发展 的支柱产业。二是鼓励科技自主创新,对新型先进适用技术的发明人,不论何种职业 身份,均给予奖励,保护技术发明人的合法权益,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三 是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进一步加大新产品和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多出快 出成果,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保证特色不减、优势长存。 4、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是要整合品牌,集中力量创建区域性统一 品牌,扩大品牌的规模优势;二是要依托生态环境优势,打造绿色有机品牌,把环境 优势转化为农产品的竞争优势;三是要通过打造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 名度,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四是要切实加强品牌质量保证体系与诚信体系建设,引 导、监督农户和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自觉维 护品牌形象,打造农产品放心品牌。 5、强化市场开拓,提高市场占有率。一是通过展会、媒体广告等形式加大宣传力 度,提高牡丹江“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的知名度、美誉度,扩大牡丹江农产品的 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打开外地市场。二是加强营销能力,扶持、引进营销专家进行科 学的营销策划,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制定不同的营销方案,尤其要针对高端消费者做 好高档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三是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 设力度,增强市场服务功能,将已经形成的农产品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为“名 角”搭起“大舞台”。四是借助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开市场,构建由专业市场、 连锁经营店、销售专区专柜和电子网络等构成的市场营销体系。 6、强化机制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一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 组织化程度。整合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资源和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 素,推进土地流转,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庄园经济,构建新型农业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